6.1 DNA是遗传物质

合集下载

高一下册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下册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梳理

高一下册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高一下册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梳理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1、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2、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3、分子结构比较稳定(具有相对稳定性)。

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理论推测1、生物学家通过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的研究,发现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2、染色体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内的DNA 含量稳定,而且与染色体的数目存在平行关系:在同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体细胞(二倍体)中DNA 含量是生殖细胞中DNA 含量的2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也正好是生殖细胞的2倍。

3、染色体的DNA 不受生物体的营养条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三、 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斯实验①肺炎双球菌的类型:S 型:有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使小鼠患白血症死亡。

R 型:无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

②实验过程a 、R 型(活)−−−−→注射小鼠体内不死 b 、S 型(活)−−−−→注射小鼠体内死亡 c 、S 型(加热杀死)→不死亡 R 型d 、R 型(活)+ S 型(加热杀死) →死亡−−−→提取 S 型−−−→子代S 型 实验组是d ;a 、b 、c 都是对照组。

d 说明R 型与加热杀死的S 型混合后,有的转化为有毒的S 型。

结论:S 型细菌体内有能使R 型转化为S 型菌的转化因子。

考虑:会不会是由于R 型活菌作用使S 型死菌“起死回生”呢?怎样证明?答:R+S 型死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注射死亡 什么是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呢?2、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S 型细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DNA 、RNA 、多糖、蛋白质等,设计实验探究转化因子。

设计思路:将S型细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培养基中,分组对照观察菌落。

(完整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完整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讲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通过总结前人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理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

【要点梳理】要点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特点R型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rough)S型菌——有荚膜,使人或动物患病,菌落光滑(smooth)(2)体内细菌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斯)要点诠释:①实验内容:注射结果第一组:无毒R 型活菌 小鼠 不死亡第二组:有毒S 型活菌小鼠 死亡 第三组:有毒S 型活菌 有毒S 型死菌 小鼠 不死亡 第四组:无毒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 死亡 S 型活菌 S 型活菌 ②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结果说明R 型细菌没有毒性 第二组实验结果说明S 型细菌有毒性第三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没有毒性第四组小鼠死亡,证明R 型细菌能转化为S 型细菌,说明S 型细菌含有促使R 型细菌转化的物质。

③实验结论S 型死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3)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1944年·美国·艾弗里)要点诠释:①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 型细菌,并且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有效;如果用DNA 酶分解从S 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分析结论:DNA 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DNA 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稳定才能行使遗传功能。

(4)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培养细菌用小鼠(体内)用培养基(体外)注射 加热 结果注射 结果注射 结果 分离 培养实验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成分作用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菌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两实验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肺炎双球菌的R型和S型。

必修2-【易错大全】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新教材)(学生版)

必修2-【易错大全】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新教材)(学生版)

必修2 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豌豆杂交实验中人工去雄及人工授粉后均需套袋处理。

()2.自然状态下,豌豆既有纯种,也有杂种。

()3.依据遗传因子假说,若让F1(Dd)与隐性类型(dd)杂交理应出现两种类型子代,其比例为1∶1,这属“演绎推理”阶段。

()4.含有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即纯合子,如AAbb即纯合子。

()5.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a=1∶1。

()6.凡杂交后代中出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即性状分离。

()7.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含两对(或两对以上)遗传因子的亲本,其遗传时必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两对遗传因子,在单独分析时每对遗传因子的遗传仍符合分离定律。

()3,F1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产生的F2中亲本类型应为1/8,重组类型为3/8。

()4.基因的自由组合就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5.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 或1:2: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6.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法进行了证明。

()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Ⅰ中,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3.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互换。

()4.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细胞中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

()5.减数分裂中细胞质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

()6.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n种精细胞。

()7.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均呈现不均等分裂。

()8. 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雄个体,能产生2n种精细胞。

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雌个体,能产生2n种卵细胞。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噬菌体
C、酵母菌
A、DNA、RNA
C、RNA、DNA
B、细菌 A D、油菜
B、DNA、DNA
D、RNA、RNA
8、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B
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 物质 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 A.①②④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测得衣藻中DNA含量的84%在细胞核内 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粒 体上,1%游离在细胞质中。通过这些数 据可以说明 。
病毒
乙肝病毒
流感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SARS病毒
患 者 胸 透 照 片
烟草花叶病毒(TMV)
归纳总结
艾弗里、赫尔希和格勒等人的实验选用了 结构十分简单的生物——细菌或病毒。以 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特点? (1)结构简单,含物质少,分析简单、快捷、 易得出结论 (2)在适宜条件下代谢、繁殖快,繁殖 周期短,能快速得出结论。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细菌的实验(动画演示)
单击画面继续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DNA是一种连续性的物 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经典实验三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 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 草叶,但病斑情况不同。
4、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TMV)
2、微生物为什么代谢、繁殖快?
微生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很大, 它们能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本节主要内容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NA的变异和修复
总结词
DNA的变异和修复是遗传信息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变异可能 由于各种因素(如突变)导致,而DNA修复机制则负责识别 和纠正这些变异。
详细描述
DNA变异可能源自内部因素(如复制错误)或外部因素(如 化学物质或辐射)。DNA修复机制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过程 ,它们能够识别和纠正复制错误或其他类型的DNA损伤,从 而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噬菌体侵染实验
总结词
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细描述
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由 DNA或RNA构成其遗传物质。在20世纪50 年代,赫尔曼·穆勒(Hermann Muller)和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通过 实验发现,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只有 DNA片段被注入到细菌中,并指导细菌合 成新的噬菌体。这一实验结果表明,DNA 是遗传物质。
PART 04
DNA的多样性和进化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DNA序列的随机变化,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这些变化可以是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 缺失,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体的性状。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环境中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生物特性能够被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影响物种的进 化。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环境的突变基因能够逐渐在种群中扩散。
WENKU DESIGN
DNA的基本结构
总结词
DNA的基本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它们通过碱基配对(A-T 和G-C)相互连接。
详细描述
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碱基对。这种 特定的配对模式使得DNA能够存储遗传信息,并确保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
人的遗传物质是( A )源自A、DNA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练习: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 亡的是( D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 型细菌混合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目的: 研究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两种肺炎双球菌
R型菌 粗糙, 无荚膜,无毒
多 糖 类 荚 膜
S型菌 光滑, 有荚膜,有毒,可致死
[过程探究1]格里菲思的实验:
+
S型菌的 DNA+DNA酶
只长R型菌 只长R型菌
实验结论: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 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NA是遗传物质。
三、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T2噬菌体中 60%是蛋白质, 40%是DNA..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
(2)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中_D_N__A_的含量稳定。 2.思想方法 设法将_D__N_A_和__蛋__白__质___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它们的作用。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直接证据) (1)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证据
2.用噬菌体分别侵染上述细菌
3.制备分离只含35S或只含32P的噬菌体
(2)实验过程:

知识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解析

知识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名词解析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控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即亲子代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遗传物质就是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即基因。

现已证明遗传物质就是核酸,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而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

【遗传物质的特点】第一,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DNA具有自我准确复制的能力,可以把遗传物信息准确地传给下一代,以保证性状的连续性;第二,DNA具有大分子的结构,已知含有四种核苷酸,DNA 分子结构的差别在于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不同,对于同样长度的DNA片段,例如含有100对核苷酸,那么这100对核苷酸的排列方式就有4100种,实际上DNA分子不止100对核苷酸,因此,可以说DNA分子的4种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变化是无穷的,从而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可见DNA的分子结构中可贮藏极大量的遗传信息;第三,DNA分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能发生变异的能力,DNA分子在细胞中是很稳定的,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含量是恒定的,一般DNA的碱基顺序是一定的并能保持不变,使物种遗传特性得以稳定,但特殊情况下,改变碱基顺序可出现遗传变异;第四,DNA可以严格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样最终就能控制遗传性状的表现。

【格里菲思肺炎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的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

当时,他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叫做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的菌落表面粗糙,叫做R型细菌。

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和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的S型活菌。

【转化因子】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甲种细菌中存在或可提取的某种能使乙种细菌获得甲种细菌的某些特殊性的物质。

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新人教版)

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新人教版)

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新人教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第三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根据本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具体要求,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2、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根据教参的编排说明和具体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三、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能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教法与学法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实验的突破,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适时地利用课件及挂图,必要的时候进行板演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层进设问法,有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实验结论,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讨论法,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学生讨论穿插于讲解过程,深化知识且训练学生表达、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为教学过程设计了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先展示笑星图片,学生唏嘘声一片:这爷俩太像了。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中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期中复
习知识点归纳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以下为大家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知识与技能
遗传的概念。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观看DNA和基因的模式图,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遗传物质DNA的学习,理解生物的外在表现与内部的遗传基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难点:
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区别。

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让学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定义、结构特点和作用。

难点: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引出DNA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结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DNA结构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在遗传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2. 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复制过程。

难点: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DNA复制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DNA 复制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的复制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并用模型展示。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重要性,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DNA复制的作用和意义。

十、课后作业:1. 绘制DNA复制过程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DNA复制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的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DNA的变异类型。

2. 让学生理解DNA变异的意义。

十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DNA的变异类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课件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课件

转座重组在生物体的基因组变 异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基因重复和基因组结构变 异等。
基因工程重组
基因工程重组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不 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剪切、拼接和 重组的过程。
基因工程重组在生物技术、基因治疗 和基因组编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和基因敲除等 。
在基因工程重组中,人们通常使用限 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等工具酶,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拼接。
基因组变异
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包括单基因 变异和多基因变异。
DNA突变的产生原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如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可引起DNA 损伤。
某些病毒或细菌可引起DNA复制错误 或基因重组。
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或诱变剂可引起DNA结 构改变。
DNA突变的意义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作用下,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突变 被保留下来,从而推动生物进化。
DNA复制中的变异和突变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 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了可 能。
生长发育的保障
DNA复制保证了细胞的正 常分裂和生长发育,使生 物体得以正常生长和发育 。
03
DNA的突变
DNA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可导致基 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改变,包括染 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 作用,使得不同的种群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
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稳定性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导致 新的物种的产生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6-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第1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素养目标】1.认识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应具备的特征。

(生命观念)2.掌握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实验设计与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两种肺炎链球菌的比较:项目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无致病性有无2.格里菲思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化物质——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S型细菌可以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具有致病性。

(√)2.从格里菲思第四组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

(×)分析:该实验中只有部分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因此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既有S 型细菌也有R型细菌。

3.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5.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噬菌体:(1)模式图:(2)代谢与增殖: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总结两个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②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确立依据: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人类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

此外,本节课的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重要的生物学事实,应当让学生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两个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确立依据:本节内容以遗传物质的本质的探究历程为主线,以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目标①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②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确立依据:本节教材介绍了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生物学思想、技术手段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3、重点与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重点与难点)(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实验设计思路(重点与难点)确立依据:重要的生物学史实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的组成部分。

本届内容涉及到的实验都不能动手完成,要理解实验并得出结论,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

高一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

二、教法与学法本课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讲授、问答、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实验过程之后,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浅入深,获取各实验的目的、思路,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体会到生物现象的物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能使()转化为()。

能使活的R转化成活的S型菌。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它作为遗传物质,承载着个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DNA分子的发现和解析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NA分子的组成是由若干个称为核苷酸的单元组成的。

核苷酸由糖分子、磷酸基团和一种进化和遗传的英特核碱基组成。

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T)、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C),它们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而G和C之间则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在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DNA作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承担着多个重要功能。

首先,它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它编码了生物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调节分子。

通过DNA的复制和遗传过程,基因的信息能够被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实现物种的遗传稳定。

其次,DNA还参与了生物体的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内的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DNA通过一系列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表达水平。

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体能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适应和响应。

此外,DNA还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潜力。

由于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这种遗传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特征的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并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演化和改变。

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DNA还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指不改变DNA序列但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这些表观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化学修饰DNA分子或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传递给后代。

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理解,并对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生物复习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复习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复习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给后代,是由于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 。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认识到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和组成的。

生物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而不是,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

证明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要设法将和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的作用。

比较著名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的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细菌的菌落粗糙,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S型细菌的菌落,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实验过程如下: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D.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从小鼠的尸体上可以分离出活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而且S型细菌的后代是毒性的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A.从S型活细菌提取得到_______、________和多糖等物质B.将上述提取物分别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加入_____的培养基上出现了有毒性的活的S型细菌菌落和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

______或_______等提取物加入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

C.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先与______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 型细菌菌落。

通过上述实验,艾弗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误差分析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流感病毒
SARS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下面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SARS-CoV-2
想一想
有些病毒,只有两种成分:蛋白质和RNA,比如,烟草花叶病毒和SARS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又是什么呢?
课本P42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蔡斯
类型
菌落表面
是否有荚膜
是否有毒
R型菌
S型菌
要求:阅读课本43页第二段,完成下表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
小鼠
3、在只含RNA的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SARS、SARS-CoV-2、流感、禽流感)中,RNA才作为遗传物质。
2、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有DNA,又有RNA,遗传物质是DNA。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NA
DNA
DNA
1.大多数生物以 为遗传物质
核酸
DNA或RNA
【解析】选C。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合成蛋白质,B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DNA进入大肠杆菌,以大肠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而核苷酸中含有P,则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把“遗传因子”命名为 基因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所有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它携带着组成个体和物种的遗传信息,直接影响个体的特征和性状。

在犯罪侦破、亲子鉴定以及历史人物考古等领域,DNA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证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从其特性、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DNA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得其成为刑事犯罪案件中最常用的证据之一。

每个人的DNA序列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亲兄弟姐妹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性使得DNA在判定嫌疑人的身份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DNA具有长期稳定性,即使时间过去很久,DNA仍然可以被提取和分析。

这为破解历史悬案和对古代人群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

其次,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DNA的分析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效方法。

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少量DNA片段,从而使得分析更加方便和快捷。

另外,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对DNA的序列进行全面、高通量的测定,以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

在刑事侦破方面,DNA被广泛应用于犯罪嫌疑人的辨识和刑事案件的鉴定。

以DNA指纹技术为例,它通过比较嫌疑人DNA样本和犯罪现场的DNA样本,判断是否存在匹配。

如果存在匹配,那么可以确认嫌疑人与犯罪现场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DNA还可以通过分析血迹、唾液、头发等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有助于还原案件的真相。

DNA证据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减少错误定罪的风险,还可以弥补其他证据的不足,提高案件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除了刑事侦破,DNA在亲子鉴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比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DNA,可以判断亲子关系的真伪。

亲子鉴定对于解决婚姻继承、遗产继承等争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

此外,DNA还可以为遗传病的筛查和治疗提供依据,使得家庭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保护子女的健康和福祉。

学案61遗传信息遗传物质之争第二战探秘遗传物质!面对内外

学案61遗传信息遗传物质之争第二战探秘遗传物质!面对内外

学案6.1 遗传信息(1)遗传物质之争第二战:探秘遗传物质!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四核苷酸说”的威胁、蛋白质的“镇压”),DNA 军亟需寻找到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完成一次“反围剿战争”…一、 DNA 的“反围剿”——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请带着问题阅读: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二十世纪初的伦敦,耸立在工业产生的雾霾中,空气是如此污浊和厚重,很多人因此罹患呼吸道疾病,导致肺炎双球菌肺炎的流行。

1928年,英国医学部发出紧急调令,要求国内尽快研制出肺炎双球菌的疫苗。

格里菲斯,医学部的一位官员,同时也是一名微生物学家,也投入到这个研究中去了。

他发现,肺炎双球菌有两种,一种是S 型(有荚膜,致病),另一种是R 型(无荚膜,不致病)。

他在试图分离双球菌的抗原决定物质时,发现了一个现象。

(图在P45)格里菲斯推测:可能是死了的S 型中的某个物质使R 型转化为S 型。

可惜格里菲斯重任在身,没能对此深入研究,失去了发现秘密的机会。

不知你是否隐隐察觉到,如果有这个物质的话,这个物质竟然能引起生物的性状(结构、特征等)的改变,这不正是遗传物质的功能么?(将S 型的遗传信息传递给R 型) 1931年,纽约克洛菲勒研究所的艾弗里对格里菲斯的假设进行了验证。

他将S 型菌中的内含物提取出来,并与R 型混合,果然产生了S 型。

他称这个将R 型转化为S 型的物质为“转化因子”。

那么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呢?细菌里的内含物不外乎这么几种:蛋白质、DNA 、RNA 、糖类、脂质。

艾弗里将这些物质分离纯化,分别进行转化实验(图在PPT 上)。

1944年,艾弗里公布实验结果,惊吓到了当时所有科学家: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而是DNA 。

二、 DNA 的“绝地反攻”(一)1950 查伽夫规则:美籍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rwin Chargaff) 推翻了“四核苷酸说”(DNA 结构是单调的):DNA 与蛋白质一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DNA 军如虎添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C)/(T+G)=m, 求: (1)在另一条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 ;这 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 ; (2)在DNA分子一单链中,如果(A+T)/ (G+C)=n时,在另一条互补链中这种比例 是 ;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 是 。
2. 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 规律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 相等 ,即A= T ,C= G 。 规律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占总碱基的 50% 。
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
提醒 图示中4个核糖体合成的4条多肽 链因为模板mRNA相同,所以合成了4 条相同的肽链,而不是4个核糖体共同 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也不是合成出4 条不同的肽链。
14.一对等位基因经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长度 存在差异,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分离酶切后的DNA片段,并与探针杂 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甲所示)。根据电泳所得到的不同 带谱,可将这些DNA片段定位在基因组的某一位置上。现有一对夫 妇生了四个孩子,其中1号性状表现特殊(如图乙),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 A.1号为纯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B.2号为杂合子,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C.3号为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4号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S型
有荚膜
R型
无荚膜
光滑 粗糙
有毒性 无毒性
②实验过程及结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28,格里菲思)
从死亡的 小鼠体内 分离获得 S型菌和R 型菌
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某种特殊的遗传物质 R型肺炎双球菌 转化 活的S型肺炎双球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44,埃弗里)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原理: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及多糖等物质,将 DNA 其分别加入已培养了R型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______ 时,R型菌才转化为S型菌。
二、中心法则的发展

生物界中各类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 程都是相同的吗?
③ 复 RNA 制 ④
复 ①DNA
转录 逆转录

翻译
制 (基因)
蛋白质
(性状)
尝试回答下列生物能进行的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用序号表示)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生物种类 ①②③ DNA病毒 RNA 大多数RNA病毒 ④③ 病毒 逆转录病毒 ⑤①②③ 原核、真核生物
规律3: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 。 A1+T1 规律4:若一条链中, =n,则另一条链 A1+T1+C1+G1 A2+T2 A+T1+2 n 中 = , = n 。 A2+T2+C2+G2 A+T+C+G1+2 1 A1+G1 A2+G2 规律5:若一条链中 =K,则另一条链中 = K 。 T1+C1 T2+C2
(2013上海高考)20.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 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 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l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 磷酸塑料片l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 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2014上海高考)15.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 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 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A 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15.下面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 性状
真核生物: 先转录后翻译 原核生物: 边转录边翻译
25题
核糖体与mRNA的关系 ①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②目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 量的蛋白质。 ③方向:从左向右(见上图),判断依据是根据多肽链 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④结果:合成的仅是多肽链,要形成蛋白质还需要运 送至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进一步加工。
24.右图表示两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数在同一细胞内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若两种mRNA自形成至翻译结束的时间相等, 两基因首次表达的产物共存至少需要(不考虑蛋白质降解) A.4h B.6h C.8h D.12h
29.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 分子RNA(简称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 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在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时也可以发生变性解链, 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 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加入设计引物,DNA 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5、反应体系
总体积 ①缓冲液 ②dNTP(底物) ③引物 50-100 l
提供合适的PH值和DNA聚合酶 的激活剂 10mM Tris· HCl ( pH8.3-9.0),1.5mM MgCl2, 50mM K+
④模板
⑤DNA聚合酶
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菌与病毒感染、人类的 基因突变,甚至是亲子坚定或犯罪证据的 分析等方面。在搜集犯罪分子信息时,利 用PCR技术对现场找到的一滴唾液或干渍 的血迹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PCR技 术在出入境检测、食品检疫方面也有着广 泛的应用。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 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 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RNA
感染草
RNA 酶处理
蛋白质 感染烟草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甲链
乙链
两条多核苷酸链: 1.平行排列 2.互补 3.反向
DNA分子结构特点:
(2)说出 DNA 三个结构特点的含义 ①稳定性:DNA 中脱氧核糖和 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
(1)组成DNA的基本 单位是___________, 分别写出①表示 __________,②表示 _____________,①、 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 构为_________,⑨表 示_________; 甲链 乙链
两条多核苷酸链: 1.平行排列 2.互补 3.反向
(2)氢键: 可用DNA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 磷酸二酯键: 可用限制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2012上海高考)11·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 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 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B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 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①②③
比较内容
复制
转录
翻译 逐渐翻译 细胞质 mRNA 20种氨基酸 酶、ATP 多肽、蛋白质
特点
场所 模板 原料 条件 产物
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细胞核 细胞核
DNA一条链 DNA两条链 中的一段
4种游离的 脱氧核苷酸 酶、ATP 两个DNA分子 4种游离的 核糖核苷酸 酶、ATP 一条RNA
5.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 %和l7.1%。问: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 总数的……………………( ) A.32.9%和l7.1% B.31.3%和l8.7% C.18.7%和31.3%D.17.1%和32.9%
(2011上海高考)2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 上A:T:G:C=1:2:3: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l20 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碱基互补配对 的方式不变。 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 多种多样。 ③特异性: 每种 DNA 都有区别于其他 DNA 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
一个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可能的 脱氧核苷酸的排序为 :4100
脱氧核苷酸的数目 :n对 脱氧核苷酸的排序 :4n
DAN分子的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决定了生物的多 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第6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1节 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的特点
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 精确的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 遗传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稳定
PK
DNA空间结构模型 蛋白质空间结构模型
一、DNA是遗传物质
探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著名实验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①模式生物——肺炎双球菌
类型 菌体结构 菌落特征 生理特性
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7.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 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 物l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l00个,代表氢键的 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9.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 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 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粗细相同,因 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粗细不同, 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