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doc
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数,准确地读写数字10。
2. 培养学生对10的加减法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10的认识:10的意义、数数、读写数字10。
2. 10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0-10的数字卡片。
2. 教学用具:计数器、计算器、加减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0-9的数字。
2.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0-9的数字,那么10是什么意思呢?”二、10的认识(1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0”,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10的意义。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数练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回1。
3.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写数字10,并强调“十”字的写法。
三、10的加减法(20分钟)1. 教师出示加减法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教师示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如:2 3=5,并解释计算过程。
3. 教师示范计算10以内的减法,如:5-2=3,并解释计算过程。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四、动手操作(10分钟)1. 教师出示计数器和计算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这些工具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配合使用计数器和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计算。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计数器和计算器等多种教学用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0的意义及10的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整理与复习完整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1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2 10- 2
4- 3 5- 3
6- 3 7- 3
8- 3
9- 3
10- 3
9- 4 10- 4
10- 5
第17页,共34页。
2- 1 3- 1
4- 1 5- 1
1+5 2+5 3+5 4+5 5+5
1+6 2+6 3+6 4+6
1+7 2+7 3+7
1+8 2+8
1+9
小组讨论:细仔观察表里加法式题是怎么排列的?先讨 论交流再根据规律把表补完整。
第9页,共34页。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1+3 2+3 3+3 4+3 5+3 6+3 7+3
1+4 2+4 3+4 4+4 5+4 6+4
1+5 2+5 3+5 4+5 5+5
1+6 2+6 3+6 4+6
1+7 2+7 3+7
1+8 2+8
1+9
第10页,共34页。
返回
1+11 2 2+1 3 3+1 4 4+1 5 5+1 6 6+1 7 7+1 8 8+1 9 9+1 10
10以内的复习整理
第1页,共34页。
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0 9 8
7 56
13
5 79
6
第2页,共34页。
43
3
4 56
7 8 9 10
9 8 76
5
10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30、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31、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46
8.
比 多__3__。 比 少__3__。
9. 在 里填上 “>” “<” 或 “=”。 3+6 = 9 2+4 < 7 7+3 >9
小学数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2024秋)
第四单元 10的认识和加减法1.认识10【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素养形成提问:你能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游戏?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有9个小朋友坐着,有1个小朋友在丢手绢。
引导:9人添上1人,是几人?你能用身边的小正方体摆一摆,说一说吗?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正方体卡片,板书:9添上1是十。
提问: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预设]学生可能在计数器个位上拨10颗珠子,也可能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
课件呈现学生两种不同的拨法,请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是怎么拨的。
提问:谁能在9的基础上拨出10?引导:9添上1是10,当个位上有10颗珠子时,我们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0,并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清空;个位上的10个一换成十位上的1个十,这就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即“满十进一”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师: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体分为一组。
出示10包面纸包装成一袋,10支铅笔捆成一捆。
提问:你还见过生活中十个一组的物体吗?提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10,你知道10排在几的后面吗?出示“数线”图请学生从0开始按顺序读一读“数线”图上的数。
先从小到大读一读,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说明:“数线”图上的数从左往右越来越大。
提问:9的前面是几?后面呢?读数写数在田字格中示范写“10”。
提问: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点不一样,它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说明:“10”由“1”和“0”合起来的。
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先在左边写“1”,再在右边写“0”。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感受到加减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算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探究体验。
(一)数的认识1、数一数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和哪些数字成为了好朋友?请你来介绍一下。
(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0 1 2 3 4 5 6 7 8 9 10师:谁知道它是按什么顺序数的?你还有不同数法吗?这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数的?在生活中遇到过吗?(若学生说2,4,6,8,10,让回答的孩子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并补充:在生活中我们把这样的数字称为双数)师:观察黑板上这一队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①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②排在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③排在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师:看来同学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做好准备。
练一练(出示课件)2、基数与序数师:为了奖励大家,我们做一个举手操,我说口令你来做,看一看哪个小组最整齐。
(口令:举左手举右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聪明的孩子知道老师想让你干什么吗?)师:黑板上的数字各有本事,你若不信,请听5说:“我家住在5楼,我家有5口人”,这里的“5”意思一样吗?这里哪个数字比较特殊?练一练(请看大屏幕)(二)数的计算师:我们成功地闯过了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数的计算,看看谁是计算小能手。
你能说出得数是5和6的所有加法算式吗?请仔细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师:下面我们进行口算比赛。
(同桌互批。
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10的认识及10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材中的第6~8页,主要介绍了10的认识以及10的加减法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的认识,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注意到学生需要理解10的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具和学具,包括挂图、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我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来帮助他们理解10的概念。
然后,我通过展示挂图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0,并让他们尝试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从而加深他们对10的理解。
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教授10的加减法运算。
我使用具体的例子,如小动物模型的拼组和拆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在讲解完后,我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将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1. 数一数,写一写:请学生在纸上数一数,然后写下来。
答案:如5, 8, 12等。
2. 拼一拼,拆一拆:请学生用小动物模型拼出数字10,然后拆分成两个数字。
答案:如10=5+5,10=6+4等。
我将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会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有三个:一是学生对10的概念的理解,二是10的加减法运算的讲解,三是作业题目的设计。
对于学生对10的概念的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基础但至关重要的环节。
(完整版10以内的加减法优质课件
(完整版10以内的加减法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使用教材为《数学乐园》第二册,具体涉及第三章《加减法》的第一、二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引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概念,通过实物和图像辅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学习相关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加号和减号。
2. 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准确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加减法算式卡片、实物(如小石子、铅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并自然过渡到加减法的学习。
2. 基本概念: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像,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 例题讲解:结合PPT和加减法算式卡片,讲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强调计算准确性。
a. 5+3=?b. 72=?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a. 4+2=?b. 95=?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0以内加减法2. 板书内容:a.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b. 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c.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3+4=? 62=?b. 7+2=? 93=?c. 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a. 7;4b. 9;6c. 8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集体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篇一」课题教学内容:第35页练习三第6-9题。
教学目标1、体会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巩固6、7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准备小棒一、完成第六题1、读题:先连线,再填空。
2、集体完成第一组算式,你知道这个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吗?3、学生独立连线,填算式。
二、完成第七题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了解答题情况。
2、集体订正。
三、完成第八题1、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教师检查。
四、完成第九题1、出示内容:看图,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
2、出示第2小题:导入,列式,交流,把所写的加减法算式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从而体会6的组成和6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四、布置作业:第7、8题。
板书设计课题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内容:第36-37页8、9的加减法第7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一图四式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一、导入:板书8、9的加减法二、新授1、教学例1:分一分,算一算。
(1)学生拿出8根小棒分一分。
(2)把分的结果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3)再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4)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教学例2:(1)观察图,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数学问题吗?(2)根据自己说的图意写出算式。
板书5+3=83+5=88-5=38-3=5(3)说出计算方法。
(4)小结一图四式的方法。
3、教学例3(1)分小组学习,拿9个圆分两堆,可以怎样分?(2)根据不同的分法,看书36页,填书。
板书9的加减法算式(3)读算式。
(4)小结9可以分成什么,对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是什么。
4、教学例4(1)完成左题:出示南瓜图,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2)完成右图: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集体评课稿.docx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集体评课稿尹艳《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io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 既然是一节复习课,首先我在备课中想到的是怎样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其次,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面对熟知的数字和学过的计算,自然没有多大的兴趣。
我们不可能生硬地地渗透复习方法,因此如何自然地渗透让学生体会复习的作用,因此在复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我们的苦思冥想的问题。
基于这两点考虑,我从数字宝宝出来玩引入,进而让学生认数、复习几和第几、比较大小、排顺序、数一数进而引出数字10,再从10入手复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法、用数学,将所有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也就是所谓的理清、打通、联系、建构。
通过梳理后,接下来就是一个巩固练习。
我从数字宝宝带我们去动物园玩,设计了四站,其中第一站为口算题,第二站的类型是填空题,内容涉及的有加减法、比较大小、组成、挑战题。
第三站和第四站都是用数学,第三站和第四站不同的是在第三站中主要解决的是一般课内涉及的求什么,如何解决的问题,而第四站是主要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渗透连加连减,而且属于开放题,让学生有自主选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通过板书的形式形成一个总结,提醒孩子记得要多复习。
黄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尹老师每一个环节都注意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她精心设计了“小猴站”“母鸡站” “小熊站”“玩具站”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题型,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争先发言,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
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丁鹏:尹老师这节课在处理上很好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使数学课变得再活跃的气氛中度过,特别是复习这样的课。
而我比较喜欢的是在盖房子这块,一年级的学生在一节课的中段时间已经有点疲劳,所以通过这个练习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024年《10加减法》教案(通用
2024年《10加减法》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第一册第四章《10的加减法》。
详细内容包括: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问:苹果树上原来有10个苹果,现在摘掉了一个,还剩几个?(2)引导学生运用10的加减法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10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103=7。
(3)教师讲解计算过程,强调10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0的加减法》2. 内容:(1)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2)运用10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0+3、105、7+2、94(2)应用题:小华有10个球,他给小红3个,又给了小明2个,还剩几个?2. 答案:(1)13、5、9、5(2)1032=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10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课堂链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安排,即1~5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和6~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这是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最重要的基础,让初入学的儿童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对他们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1.相对集中安排1~10的认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做法,采用相对集中的办法,先把1~5集中起来学习,再将6和7、8和9分别放在一起认识,最后单独学习10.这样安排,既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联系,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如,5以内的数由于数小,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这些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把5以内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由于数10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又是一个重要的数概念,相对来说要比前面所学的数困难大一些,因此教材单独安排了10的认识.2.认数与计算穿插进行,紧密结合.教材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结合起来,穿插安排,其基本特征是:认识一组数后,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或直观图的观察体会这组数的组成,然后学习相应的加法和减法.如8、9的认识和有关8、9的加减法,教材就是通过主题图和摆学具认识8和9,并在认数的过程中体会8和9的组成,然后学习8、9的加减计算.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与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对数概念的理解.3.凸显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教材在每一段认数编排中,重视了数概念的整体性教学,其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教材首先体现如何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的含义;再通过画点子图和在计数器中拨数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各数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直尺图的教学或实物排列体会数的序数的含义和数的大小关系;最后操作学具理解数的组成.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及生活中的数等内容,呈现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有关信息.这样编排,遵循了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认知规律,并使他们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实际的操作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4.10以内数的加减法在编排上突出了既“分”又“合”.教材把5以内数的加减法分开安排,先学习加法,再学习减法,例题以一图一式的形式出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既便于突出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加法与减法,又便于儿童分别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在6~10的加减法编排中则是加减结合,分段安排,即6、7的加减,8、9的加减,10的加减,例题以一图两式再逐步过渡到一图四式的形式出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有利于学生在巩固加与减的含义的同时,及时沟通加与减的联系,领悟加与减的关系,并掌握加与减的计算方法.在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教材不再强调某一种方法,而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儿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后,教材还安排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既是10以内数加减计算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5.教材内容的呈现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性和思考性.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其特点:一是注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数和进行计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教材尽量避免直接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知识答案,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线索,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去发现.如10的组成的学习,教材的安排是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10的组成和组成规律;三是教材除在认数和计算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的内“1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刘祥发1杨国喜2( 1.邵东县教学研究室湖南422800 2.邵东县一完小湖南422800)33课堂链接容,情节生动有趣,在选材上富有生活性,在知识的学习上富有开放性和思考性.二、教学建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1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体现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四点.(1)发挥主题图的资源作用,充分提供让学生数图中人或物的机会.如1~5的认识的主题图,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并逐一数出人和物的具体数量.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在小组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推出代表在全班说出数量是1~5的人或物.学生每说一个,教师就在主题图的下面出示相应的数量的物体,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对应的物体下面写上“1”……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初步感知数是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2)加强实践操作活动,明确10以内数的基数含义.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练习.如,学生根据数来摆小棒的根数,并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基数的含义,并举例说一说,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数量为1~10的物体.(3)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利用点子图画一画、利用直尺图说一说、利用学具摆一摆.这样教学,学生便能理解10以内数的相互联系、大小关系及序数的含义.(4)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1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的两种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的操作(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边操作边说数的组成,重点掌握两种思考方法.如5根小棒,先往左移动一根,说5可以分成1和4,接着又往左移动一根,说5可以分成2和3……也可以一种分法说两个组成方式,如5根小棒,先往左移动一根,说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不论哪一种思维方式,都要求学生完整地、有序地说出5的组成,避免死记硬背.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教材在10以内数的认识中,就很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10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用多种方法表示1~10各数,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体会10以内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能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培养儿童对10以内各数的敏感性和直观判断能力.如加减法初步认识(教材第23、25页),是第三单元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使学生建立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去感受.其教学过程可通过儿童表演,展示把两组物体(或两组人)合并在一起的过程.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先走来一位小朋友,手中举着一只红纸鹤,又走来两位小朋友,手中各举一只蓝纸鹤.求一共有多少只纸鹤,就是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1和2这两个数合起来.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是1+2=3.接着让学生结合表演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也可以看作是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就是3个小朋友.然后让学生认识算式中的“+”“=”和算式的读法.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学时还要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说算式的形成过程.如让一位学生右手拿3枝铅笔,左手拿1枝铅笔,求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就是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是3+1=4.3.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体现算法多样化.由于初入学的儿童年龄差别和学前学习目标不同,他们在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感知、数的计算思维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儿童初学加法和减法时,在计算方法上分为依据具体实物计算和脱离具体实物计算两个大的思维层次.在依据具体实物计算中又分为点数、接着数、看物算、想物算四个层次;脱离实物计算就是按数群计算,具体说是按数的组成进行计算.而刚入学的儿童计算能力的形成,必须要经历依据具体实物计算中的四个层次,其中看物算和想物算的过程是漫长的.教材在加减计算编排中,呈现了三位小朋友的3种不同的算法:即点数的方法算、接着数的方法算和根据数的组成的方法算.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多引导他们利用实物(如小棒,手指)计算,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呵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能急于求成.4.加强“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在6~10的认识中,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的画2..面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正确理解画面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学时,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和根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另一方面要联系生活,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责任编辑徐旺)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及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和三角板画角和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建议一、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角和直角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角虽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几何概念,但它却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学时可先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生在做操、有的在踢足球,还有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拿剪刀修花木的老爷爷等,这些情境都与角和直角有关.出示情境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呈现在各种图形中的角,并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如,球门上的角、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开两臂组成的角等.通过找角的活动,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同时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虽然学生生活中对角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直观、形象地展示角的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表象.如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图形,再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让学33课堂链接“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建议黄玲红(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42300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能够熟练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以内数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唱数歌、数数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0-10的数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10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10以内数的概念,学会正确读写0-10的数字。
3.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技巧。
4.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
《5以内数的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概述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包括以 下学习内容
减法的引入和含义:通过实物操作、 图示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减法的含 义,即“去掉一部分”。
10以内数的认识和顺序:通过数数、 比较大小等活动,让幼儿了解10以内 数的基本概念和大小关系。
5以内数的减法运算:通过大量的练 习和游戏活动,让幼儿逐步掌握5以 内数的减法运算,如4-1=3、3-2=1 等。
或手指操等方式辅助记忆。
解决问题
培养幼儿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如“我有5个苹果,吃 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这样
的问题。
活动与练习
游戏活动
设计一些与5以内减法相关的游戏,如“抢椅子”、“数数接龙”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 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5以内减法的练习题,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简介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 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 教学方法
实物操作法:通过让 幼儿亲身操作实物, 如拿取、移动等,帮 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 和减法运算。
图示法:运用简单明 了的图示,辅助幼儿 理解减法运算的过程 和结果。
游戏法:设计多种有 趣的游戏活动,让幼 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 握数学知识。
拓展应用
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解决更复杂的 问题,如涉及时间、金钱等的实际问题。
提升思维
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为他们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THANK YOU
数的组成
了解10以内数的组成方式 ,如2和3组成5,6和4组 成10等,进一步加深对数 的理解。
数与量的对应
能够准确地将数字与数量 对应起来,例如看到5个 苹果能够想到数字5。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1. 认识10以内的数- 数的概念:像1、2、3、4、5、6、7、8、9、10这样的数就是10以内的数。
我们可以通过数小棒、数手指等方式来认识这些数。
比如伸出1根手指就表示1,伸出2根手指就表示2。
- 数的顺序:这些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是最小的,10是10以内最大的数。
它们的顺序是1、2、3、4、5、6、7、8、9、10。
2. 10以内的加法-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例如,小明有1个苹果,妈妈又给他2个苹果,那么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就是把1和2合并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为1 + 2。
- 计算方法:- 数手指法:计算1+2时,先伸出1根手指,再伸出2根手指,然后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几根手指,1、2、3,所以1+2 = 3。
- 数小棒法:拿1根小棒代表1,再拿2根小棒代表2,把它们放在一起数,一共是3根小棒,所以1+2 = 3。
- 更多加法算式示例:- 2+3:用数手指的方法,先伸出2根手指,再伸出3根手指,数一下一共是5根手指,所以2+3 = 5。
- 3+4:用数小棒的方法,拿3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数,一共是7根小棒,所以3+4 = 7。
3. 10以内的减法-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例如,小红有5个气球,飞走了2个气球,还剩下几个气球呢?就是从5里面去掉2,用减法算式表示为5−2。
- 计算方法:- 数手指法:计算5 - 2时,先伸出5根手指,然后再弯下2根手指,数一数还剩下几根手指,1、2、3,所以5−2 = 3。
- 数小棒法:拿5根小棒代表5,然后拿走2根小棒,数一数剩下的小棒,有3根小棒,所以5−2 = 3。
- 更多减法算式示例:- 6 - 3:用数手指的方法,先伸出6根手指,再弯下3根手指,数一下还剩下3根手指,所以6−3 = 3。
- 8 - 5:用数小棒的方法,拿8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数剩下的小棒有3根小棒,所以8−5 = 3。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
引言概述:大班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基础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班数学中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这一内容。
正文内容:一、认识10以内的数字1.学习1~10的数字的读写a.学习用手指表示1~10的数字b.学习认读1~10的数字卡片c.学习书写1~10的数字2.认识10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a.利用物体进行数量的比较b.利用数字线排列数字进行大小比较c.练习在1~10内进行数字的排序二、理解10以内的加法1.使用具体物体进行加法操作a.利用计数棒、水果等进行加法操作的实际演示b.利用具体物体进行反复练习,加深理解2.图形化表示加法a.利用数轴、数字线等图形进行加法的可视化展示b.练习画出1~10内的数字之和的图形表示3.利用数字线进行加法运算a.引导孩子们在数字线上进行加法运算b.运用数字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又得到了几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三、理解10以内的减法1.使用具体物体进行减法操作a.利用计数棒、水果等进行减法操作的实际演示b.利用具体物体进行反复练习,加深理解2.图形化表示减法a.利用数轴、数字线等图形进行减法的可视化展示b.练习画出1~10内的数字之差的图形表示3.利用数字线进行减法运算a.引导孩子们在数字线上进行减法运算b.运用数字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吃掉了几个,还剩下多少个?四、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技巧1.速算技巧a.利用数的规律,进行快速计算b.练习速算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a.给孩子们提供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b.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3.培养数学思维a.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b.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加减法进行解决五、巩固与综合运用1.综合运用加减法解决复合问题a.练习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b.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训练综合问题解决的能力2.加减法的口算训练a.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加减法的口算训练b.鼓励孩子们进行口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总结: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大班数学中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0的认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图文
此时,她还在爬楼。可是很明显 ,她走 上2楼要 付出比 丈夫不 知多几 倍的辛 苦,可 她心甘 情愿。 因为那 年走上 红地毯 时,他 们发过 誓,都 要为了 爱而建 设小家 庭。令 女人老 去的, 是男人 和爱情 。以前 觉得不 过是种 矫情的 幽怨, 如今觉 得这是 个道理 。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学者,在妻子 病退后 ,他陪 着她早 上游泳 ,晚间 散步; 必须的 应酬带 着她参 加,偶 有不便 ,也会 告诉她 自己的 行踪, 妻子随 时可以 找到他 。初时 听说, 我惯性 地想到 他这么 做,是 因为女 人的猜 忌与泼 辣。恋 爱时的 男女不 过就是 如此, 恨不得 一分一 秒都不 分离; 一脚踏 进婚姻 里,却 又转而 开始争 取各种 各样的 空间。
寻常夫妻有了小孩,难免就会变 成惹人 讨厌的 中年人 。因为 我们这 一代独 生子女 ,从小 就什么 都不会 ,有了 养育孩 子这件 世界上 最繁琐 细致又 最不能 掉以轻 心的工 作,每 个人都 感觉, 为什么 要我做 这么多 事?为 什么对 方完全 不关心 发生在 他眼皮 底下的 一切?
在寻常夫妻饱受着这世间最寻常 的所谓 “家庭 生活的 折磨” 时,没 有孩子 的夫妻 ,当然 可以每 天都在 度蜜月 。
当然,在这些夫妇身上,会有糟 糕的事 情发生 ,比如 横插一 刀的长 辈。因 为生不 出小孩 ,总有 婆婆暗 中作梗 说:“ 你们离 婚吧, 我们家 不能没 后。” 小夫妻 死活不 离,委 屈的媳 妇立刻 变成供 摆布的 羔羊, 尝尽中 国民间 所有听 说过的 怀孕妙 招。 朋友聚会,席间八卦,江先 生与夫 人离婚 了。有 人叹息 :“夫 妻相处2 0年, 说分就 分了。 ”另一 人接着 说:“ 他俩的 差距确 实大了 。”
所以,这爱情的结晶或许来得越 晚越好 。索性 不来, 也未尝 不是上 帝的恩 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