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
改革开放后至今
款式新颖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中西结合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
朴素、简单 色彩单调 时代特色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饮食组主题:
异 味 相 争
并 行 于 世 的
——
中
西
餐
食
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上海第一家西餐厅
展 品 二
清代官服标识(补服) 封建专制制度下——等级森严
国门洞开,西服东渐
近
近
代
代
实
思
业
想
家
家
张
梁 启
謇
超
我们的创新——中山装
(中西合璧)
中山装的内涵:和平统一
二大理念: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四维:礼、义、廉、耻
五权:立法、行政、司法 考试、监察
等级森严
民主平等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风俗组主题:
移社
风 易 俗
会 风 尚 的
——
大
变 革
俗
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展 品 一
辛亥革命后政府下令剪辫放足、改变礼节
见证浪漫时刻:
展 品 二
50年代结婚照
60年代结婚照
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70年代结婚照
见证浪漫时刻:
展 品 三
80年代结婚照
90年代结婚照
见证浪漫时刻: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展 品 四
列宁装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天津部分区高二期中)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曾经饱受疫病的折磨。
人类改变了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状态的发现是()A.牛痘接种法B.巴氏消毒法C.青霉素D.青蒿素2.(2021·浙江台州高三月考)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
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使印第安人人口锐减。
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3.(2021·四川成都二模)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
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
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4.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
”“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
”西汉后期,出现了疫病,“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这表明秦汉时期()A.疫病防治手段多样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C.疫病发生较为频繁D.采取了隔离救治的方法5.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6.(2022·浙江桐庐中学高二模拟)古罗马人把疫病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
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
这说明古罗马()A.人民愚昧无知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D.宗教观念决定了医疗技术水平7.《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文科历史必修2-文科14课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通过客观描 写反映社会问题。
05
现代历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全球化成 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发展趋势。
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深刻影响 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多元化趋势
现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相互交 融、碰撞。
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重 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和现代化 进程。
世界史
历史研究方法Leabharlann 概述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演变,包括各大 洲的主要文明、战争、科技和思想的发展 。
介绍了多种历史研究方法和技术,帮助学 生掌握如何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化研究
建议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时期进行深入的研 究,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资料收集。
中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时期,欧洲大学兴起,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 的平台。
哥特式建筑的盛行
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盛行,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骑士文化与史诗文学
中世纪形成了独特的骑士文化,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史诗文学作品。
04
近代历史
近代文明的崛起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 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重新发掘 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了思想、
艺术和科学的进步。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 会的权威,促进了新教的发展,
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理性思维的 崛起,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等为代表的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
(2)第二阶段: 1915年——1916年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整个 1916 年战局再次有利于协约国方面,特别是德军在 凡尔登进攻的失败,标志战略主动权已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 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 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 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 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 为"凡尔登绞肉机"。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召开时间:1919年,巴黎和会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
(2)缔结条约
对德《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
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体系内容:
五四运动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 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 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 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 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 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 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运动之《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争夺欧洲大 陆霸权和北 非殖民地
德俄 矛盾 俄奥 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 地区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
中国: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住”
传统 民居
欧式
洋房
江南民居
草原蒙古包
陕北窑洞
北京四合院俯视图
上海弄堂
庙 路 居 民 生 活 一 景
上 海
文
一家三 代居住 在7.3平 方米的 空间里 天津
小屋 容不 下三 代人, 节日 聚餐 只好 在大 杂院 里进 行 黑龙 江哈 尔滨
现代居室
正常足与缠足比较
放足
正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 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 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 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却始终是一个谜。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 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 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 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 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 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 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 “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 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 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2、改革开放后 衣: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穿暖到穿好) 食: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倡导“菜篮子工程” 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吃饱到吃好) 住: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住房宽敞舒适 社会风俗: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外出旅游成为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形成了注重环保、 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 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 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
二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建立;
2.理解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3.掌握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与描写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2.探寻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1. 导入(5分钟)
1.闻香识女人,闻声知明朝;
2.引出明朝建立的政治背景。
2. 讲授(35分钟)
2.1 明朝的建立与历史背景
1.商周断代工程;
2.元朝的灭亡;
3.建立明朝。
2.2 明朝的治理
1.官制;
2.选贤任能;
3.区划制度。
2.3 明朝的政治制度
1.君主制;
2.科举制;
3.军队组织。
2.4 明朝的文化制度与营造
1.文化发展;
2.营造发展。
3. 活动(35分钟)
1.观看视频和图片;
2.讨论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
3.分组探究营造和文化的发展;
4.总结讨论。
4. 结束(5分钟)
1.评价活动;
2.布置课外任务。
四、课后反思
本堂课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建立,理解明朝的治理和政治制度,掌握营造与文化的发展。
在活动中,让学生分组探究营造和文化的发展,讨论对于活动的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让学生加深了对于明朝政治制度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导学案
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目标导航]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
2.鸦片战争后(1)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①衣②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③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社会风俗(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农民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沿袭。
[思维点拨]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表现①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1)背景:改革开放的实行,党和政府重视改善民生。
(2)表现[知识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走向文明化、民主化。
[图解识记]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主题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①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优质PPT课件
也直接体现了西方文化移植式的输入。
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70年代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
21世纪初,个性成为最时尚的代名词!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的脚,人的脚有20块肌肉,26块骨骼,114根韧带,被达·芬奇赞为“工程学的杰作和艺术品”。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
返回
b.食:“菜篮子”工程。
c.住:“安居工程”。
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一)1840年前的社会生活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西餐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二)1840——1949年的社会生活 婚丧风俗:繁琐愚昧到简约文明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传统饮食→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 休闲娱乐多元化、形成社会新风尚。
鸦 片 战 争
位于上海的原英商开办耶松船厂
①衣:
通商口岸的“洋布” 、“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 生活。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孙中山先生 提出“适于 卫生,便于 动作,宜于 经济,壮于 观瞻”作为 改良服饰的 指导思想, 据此原则设 计出中西合 璧的中山装。
中山装
三民 主义
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 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①变化原因: 人民当家作主。
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 三寸金莲。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 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选 D。本题以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迁。注意材料中的对比是“三寸金莲”与“大脚棉 鞋”,由此得出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
2.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旧中国
断发易服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废止缠足”。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 废止缠足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__________等法令。
简约文明 (4)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__________。
(5)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地沿袭下来。
◆史料
材料一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
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题精选: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2.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在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3.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
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A.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4.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有个学者名为辜鸿铭,他出生在东南亚的印尼,在英国读书,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妻子则是日本人,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
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睦邻友好是中国的主流外交政策B.近代中国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C.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盛行D.中国学子踊跃留学并归国建设5.《礼记·内则》中有“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规范;1924年民国教育委员会主张女学生“应依章一律着用制服”“袖必齐腕,裙必齐胫”。
现在的大众传播媒介上经常出现女性健美、体操、游泳、跳水、选美比赛以及身着泳装的时装模特儿的形象,甚至连“比基尼”也被国人接受了。
上述变化说明()①女性服饰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②男女平等在服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③社会环境对女性服饰变化有了更多宽容与理解④服装的实用性日益成为社会时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B.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C.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D.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7.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3. 掌握清朝前中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的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等,并了解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的历史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中,我们主要讲述了清朝前中期的发展历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清朝前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危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必然性,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3. 危机的产生原因: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如:“那么,这些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的腐败和堕落,另一方面,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课题,进行讨论。课题可以是:“你们认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二)问题导向
1.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一、案例背景”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前中期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清朝建立的原因、顺治、康熙、乾隆三帝的统治成就以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局面,使学生对清朝前中期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我国所面临的危机。例如,我向学生提问:“清朝前期,我国面临着哪些危机?这些危机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清朝前中期的历史特点。
高中历史公开课-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
确一边 。
——习近
平
分赃(不2均)改变—了—战人胜们国的之间观的念矛,盾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4.为人类奴社役会弱小提民供族了进——步帝的国契主义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委任统治)
敌视社会主义 ——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它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 未能根除矛盾,无法长久维持世界和平,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战争阶 段与重 大战役
战争阶段及重大战役
第一阶段(1914年 )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
美国和中国参战
1918年)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地图,完成表格,
梳理一战基本史实,概括一战的的特点。
一、战乱的世界——知概况
大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交战双方带来了 惨痛的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失衡的世界——探原因
二、失衡的世界—探原因
任务二:根据图文史料,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
项
目
英德法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 1 4 2 5 以次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 ——《全球通史》
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③ 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进问步题性2::从①(唯确物2立)史战政观后的治国角际版度新图,秩:评序改价,变凡有尔了利赛于欧—世洲华界、盛局西顿势亚体相系、对?稳北定非;的促版进图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 2.经济②方面用召:开巨国大际破会坏议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常设机构是历史的进步。 局3.限思性想:观宰念割:战(败国1)促—进—了战胜殖国民与地战败半国殖的民矛盾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2)社会习俗
时间 婚俗 社交礼仪 其他 1840—1949
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打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节,边打拱边 寒暄,很有人情味。
清末人们作揖的一种 姿势,将双手举到额 头前面,以示对别人 的尊重。
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 上,即所谓“坐如钟”。图中的三个男人从左到右 分别是善庆、醇亲王和李鸿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质生活
上等社会 普通百姓
衣
长 袍 马 褂
食
满 汉 美 食
住
深 宅 大 院
衣
布 衣
食
粗 食
住
普 通 民 宅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时间 衣 食 住 1840—1949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变化:长袍马褂——着西装打领结语
西 装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 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 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证词: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 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 年瓜瓞(di岢,意为小瓜)绵绵,尔昌尔炽。谨以 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 谱。此证。
不同姓氏的两家联姻,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 是得称的匹配,桃化盛开之际,正宜婚嫁(此处引自 诗经),预料将来一定子孙像瓜蔓延绵,子子孙孙世 代昌盛(见自诗经:绵),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 于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 上,此证。
晚清妇女的坐相,双脚必须并拢,双手合放在膝上。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2)社会习俗
时间 1840—1949 婚俗 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 跪、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其他
•
睡鞋
:
雨鞋:
喜鞋:新娘子穿的,通常是黄 色或红色,又称喜靴、上庭鞋、 踏堂鞋。
“布拉基”是俄语音译,即连 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 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 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 的布拉基。
工装背带裤 是新时尚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 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2、原因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 1、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 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这些西方 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 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影响
2、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 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 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 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 国卷》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朴素 简单 —70S
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 要凭票计划供应。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朴素 简单 拥挤 —70S
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
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949至今)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朴素 简单 拥挤 勤俭节约 —70S 无私奉献
比较上面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 旗袍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时间 衣 食 住 1840—1949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中餐:把追求美味 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 为最高准则。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
食物总类逐渐增多
美丽的家
三、改革开放以来
表现 时间 改革 开放 以来 衣
颜色:五彩 缤纷 款式:多样化
食
住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风 尚注重环 保、讲 究卫生、 赈济灾 区
菜篮 子工 程
安居 工程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2、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 的影响; (2)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 想的传播; (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 (4)国民政府的推动。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朴素 —70S
50年代
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基”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 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 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 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 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 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留下了具有 特殊意义的合影。 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 安门城楼集体穿中山装亮相,引起世界瞩目。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行政、立法、
三民 主义
司法、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耻
义 礼
廉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时间 衣 食 住 1840—1949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四合院→欧式洋房、中西合璧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时间 衣 食 住 1840—1949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四合院→欧式洋房、中西合璧
丧鞋:丧事或守丧时穿的,全 鞋为白色,鞋面不绣花。
棉鞋:为河北、山东等地冬天 妇女穿着的鞋子,帮内塞有棉 絮。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2)社会习俗
时间 1840—1949 婚俗 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社交礼仪 跪、作揖→点头、鞠躬、握手 其他
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留辫,缠足→ 断发,放足
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
3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 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 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 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 旧习俗。 ——人民版
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
4、‚剪辫易服,革除历代官厅 ‘大人’、‘老爷’等称呼。‛ ——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