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功能分级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功能分级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RA)功能分级标准通常采用的是疾病活动性评估指标和功能状态评估指标。

其中,疾病活动性评估指标主要用于评估疾病的活跃程度,而功能状态评估指标则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功能状态。

以下是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功能分级标准:
1. 疾病活动性评估指标:
-疼痛评分(0-10分):评估患者关节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晨僵时间(分钟):评估患者早晨起床后关节的僵硬程度,长时间的晨僵可能表明疾病活跃性较高。

-关节肿胀评分(0-3分):评估关节的肿胀情况,0分表示无肿胀,3分表示严重肿胀。

-关节压痛评分(0-3分):评估关节的压痛情况,0分表示无压痛,3分表示剧烈压痛。

-血沉(mm/h):评估血沉的速度,增高的血沉可能反映炎症活性增高。

- CRP(C-反应蛋白,mg/L):评估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增高的CRP 水平也可能反映炎症活性增高。

2. 功能状态评估指标:
- HAQ评分(0-3分):HAQ(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是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常用问卷,0分表示无功能障碍,3分表示严重功能障碍。

- SF-36评分:SF-36是一种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问卷,可以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生活活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以上指标是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功能分级标准,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以确定疾病的活动性和功能状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发表时间:2010-09-18 发表者:张昌丽 (访问人次:310)目标人群:有下列表现的患者:1、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肿胀)【新标准目的在于给新症患者分类。

另外,具有侵蚀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表现,其病史符合2010标准的,应该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有长期疾病,包括那些疾病处于非活动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基于回顾性的可以获得的资料,先前符合2010年标准的,也应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2、具有滑膜炎,用其他疾病不能得到更好解释的【不同表现的患者鉴别诊断也不同,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应该可以包括在内。

如果不清楚应该考虑哪些相关的鉴别诊断,应该咨询风湿病学专家】RA分类标准(评分算法:A-D的项目评分相加;患者如果按下列标准评分≥6/10,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患者评分不足6分的不能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但是他们的状态可以再次评价,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符合标准。

】A:受累关节【指的是查体时发现的任何肿胀或触痛的关节,可通过滑膜炎的影像学证据证实。

在评估中,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和第一跖趾关节除外。

关节分布的分类根据受累关节的位置和数量,划入最可能受累关节类目。

】- 1个大关节(0分)【大关节指的是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小关节指的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2-5跖趾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和腕关节】-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在这一条中,至少一个受累关节必须是小关节;其他关节可以包括任何大的或额外的小关节的组合,如其他别处未特别列出的关节(颞颌关节,肩峰锁骨关节,胸锁关节)】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阴性指的是低于或等于当地实验室正常值的上限。

低滴度阳性指的是国际单位值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是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

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2009年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制定的,这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RA诊断标准。

这个标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 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的肿胀。

3. 对称性关节肿胀。

4. 至少持续6周的滑膜炎。

5. 放射性影像学(X光或MRI)检查显示关节破坏或骨质侵蚀。

6. 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

如果以上6个标准中有4个或更多被满足,那么就可以被诊断为RA。

这个标准更强调滑膜炎和关节肿胀,而不是具体的生物标志物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含各种评分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含各种评分标准)

DAS28>3.2为活动,>5.1高度活动,<2.6缓解
病情改善的评估: 治疗反应良好:Δ DAS28> 1.2; 治疗反应一般:0.6<Δ DAS28<=1.2 治疗无反应: Δ DAS28 <= 0.6
DAS28(4) = (0.56*sqrt(t28) + 0.28*sqrt(sw28) + 0.70*Ln(ESR) + 0.014*GH DAS28(3) = [0.56*sqrt(t28) + 0.28*sqrt(sw28) + 0.70*Ln(ESR)]*1.08 + 0.16
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药物 羟氯喹 柳氮磺胺吡啶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硫唑嘌呤 D-青霉胺 口服金制剂 大致起作用时间(月) 2-6 1-3 1-2 4-12周(甚至更早) 2-3 3-6 4-6 一般维持剂量 200mg Bid 1 000mg Bid-Tid 7.5-20 mg/周 P.O/IM 20mg Qd (10mg Qd) 50-150mg Qd 250-750mg Qd 3mg Tid P.O. 药物费用($/年) * 1056 509-763 697-1859 2938 579-1737 865- 595 1622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4(14):256-270.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缓解标准及其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10,49(4):354-356.


北欧及北美地区,0.3-0.7% 欧洲南部国家)
发病率:
白种人:1%(0.5-1.1%
我国:0.32-0.36%(我国大陆地区0.2%-0.4)

2010年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年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共同制定了一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用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这个标准采用评分制,总分为6分,达到6分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关节受累情况:根据关节受累的数量和类型,分为0-5分。

- 0分:无关节受累;
- 1分:1个中到大关节受累;
- 2分:2-10个中到大关节受累或1-3个小关节受累;
- 3分:4-10个小关节受累;
- 5分:超过10个小关节受累。

2. 血清学:根据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的滴度,分为0-3分。

- 0分: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均为阴性;
- 2分:低滴度阳性;
- 3分:高滴度阳性。

3. 急性期反应物:根据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正常与否,分为0-1分。

- 0分: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
- 1分:血沉和/或C-反应蛋白异常。

4. 症状持续时间: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0-1分。

- 0分:症状持续6周;
- 1分:症状持续6周以上。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 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 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 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冀节受累血淸学【至少需要1采》(0-3^)0RF和ACPA均阴性02-1M大关节1FJF和/缺(:册底漓度阳件2小天廿{椁成车伴太黄节受累)2RF和/或ACPA高橋度處过正常垃3儕以上)阳性34 7叶小黄节佛敢甲侔大黄节曼JS)3冋0牛关节【至少一节小天节哽累)ZA5益性时相反应物(至少需要1条}需裁(0-1^)龊狀持读时间CRPM ES RHjiEB0<6ffl0CRP 或ESRJfl 高11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 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 K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 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类风湿ACR诊断标准

类风湿ACR诊断标准

ACR、EULAR2009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分关节受累、血清学、滑膜炎持续时间、急性时相反应物4个部分,评分为10分。

总得分大于等于6分以上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可疑类风湿关节炎大致设为3~4分(3-5分可疑似类风湿关节炎)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关节受累(0-5分)1个中大关节 0分2-10中大关节 1分1-3个小关节 2分4-10小关节 3分10个至少1个为小关节 5分血清学(0-3分)RF或抗CCP抗体均阴性 0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低滴度阳性(规定高于正常人上限水平且低于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 2分RF或抗CCP抗体至少1项高滴度阳性(规定高于3倍正常人上限水平)3分滑膜炎持续时间(0-1分)6周 0分6周 1分急性时相反应物(0-1分)CRP或ESR均正常 0分CRP或ESR增高 1分备注:患者接受的每个评分范畴,按最高得分。

例如,患者5个小关节受累同时四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新标准取代1987年颁布的RA分类标准的意义:1987年的分类诊断标准对患者关节出现持续炎症,因不符合诊断标准而未及早治疗。

新的标准对及早鉴别早期炎症关节炎,提示临床医生给予早期积极的治疗,有效防止患者发生骨质侵蚀,诱导患者病情缓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温馨提示:通络开痹片专家提醒患者朋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选用国药准字药品保证疗效,选用副作用小的药品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把握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尽快控制住病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争取最佳的预后效果。

详情可登录风湿类风湿保健网了解更多知识,咨询热线400-600-0317 工作QQ:56635629。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

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疾病活动度、关节损害程度和影响生活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疾病活动度。

疾病活动度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重要指标。

通常使用的评估工具包括DAS28评分、CDAI评分和SDAI评分等。

DAS28评分是根据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和全身健康状况等指标进行评分,分为低活动、中等活动和高活动。

CDAI评分和SDAI评分是根据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患者和医生整体评估等指标进行评分,分为轻度活动、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

通过评估疾病活动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关节损害程度。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损害程度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关节损害程度通常通过X线、MRI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X线检查可以显示关节面的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的狭窄和骨赘等表现,MRI可以显示软组织炎症和关节腔的渗出,超声可以显示关节腔的渗出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增厚等表现。

根据关节损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损害、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

评估关节损害程度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的进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关节破坏的进程。

三、影响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包括身体功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身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工作能力减退等。

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

社会参与主要表现为家庭角色的改变、社交活动的减少和就业机会的减少等。

根据影响生活质量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影响、中度影响和重度影响。

评估影响生活质量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对生活的影响,采取积极的生活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题目: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从简到繁的探讨一、引言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害关节,同时也可侵犯内脏器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常影响关节,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损害。

在此背景下,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应运而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由来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诊断。

通过该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来诊断和评估类风湿关节炎,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内容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关节肿胀和疼痛:根据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程度和范围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累及程度。

2. 血清学参数:包括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血清学指标,用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

3. 影像学改变:通过关节X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关节结构的改变,辅助诊断和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四、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意义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一标准,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标准也在科研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试验和研究提供了一致的评估依据,推动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五、对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化的诊断和评估体系能够帮助医生更快速地确定病情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和成功率。

对患者而言,也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一标准的作用,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2010-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 ACR/EULAR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发表时间:2010-09-18 发表者:张昌丽 (访问人次:310)目标人群:有下列表现的患者:1、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肿胀)【新标准目的在于给新症患者分类。

另外,具有侵蚀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表现,其病史符合2010标准的,应该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有长期疾病,包括那些疾病处于非活动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基于回顾性的可以获得的资料,先前符合2010年标准的,也应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2、具有滑膜炎,用其他疾病不能得到更好解释的【不同表现的患者鉴别诊断也不同,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应该可以包括在内。

如果不清楚应该考虑哪些相关的鉴别诊断,应该咨询风湿病学专家】RA分类标准(评分算法:A-D的项目评分相加;患者如果按下列标准评分≥6/10,明确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患者评分不足6分的不能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但是他们的状态可以再次评价,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符合标准。

】A:受累关节【指的是查体时发现的任何肿胀或触痛的关节,可通过滑膜炎的影像学证据证实。

在评估中,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和第一跖趾关节除外。

关节分布的分类根据受累关节的位置和数量,划入最可能受累关节类目。

】- 1个大关节(0分)【大关节指的是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小关节指的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2-5跖趾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和腕关节】-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超过10个小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在这一条中,至少一个受累关节必须是小关节;其他关节可以包括任何大的或额外的小关节的组合,如其他别处未特别列出的关节(颞颌关节,肩峰锁骨关节,胸锁关节)】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阴性指的是低于或等于当地实验室正常值的上限。

低滴度阳性指的是国际单位值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是低于正常值上限3倍。

2010+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2010+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0.001 2.22 (1.81 to 3.28) <0.001 3.85 (2.96 to 5.00)
Phase 1: Conclusion
• Swelling of small joint regions (PIP, MCP, wrist) has independent effect • Tenderness might be also be considered as “joint involvement” • Symmetrical involvement does not seem to have a significant incremental effect over unilateral involvement • Abnormal acute phase response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 Serology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and shows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titres
Loadings:
0 – 0.199
0.2 – 0.399
0.4 – 0.599
0.6 – 0.799
0.8 – 1
STEP 2: Relevant Themes to Predict MTX Treatment
Factor 1 2 3 4 5 6 Loading variables SJC, MCPSW, MCPSW-Sym WristSW, WristTD, WristSW-Sym TJC, MCPTD, PIPTD CRP, ESR PIPSW, PIPTD ACPA pos., RF pos. Theme “MCP involvement” “Wrist involvement” “Hand/finger tenderness” “Acute phase response” “PIP involvement” “Serology” Represented by MCP swelling Wrist swelling PIP or MCP or wrist tenderness Abnormal CRP or abnormal ESR PIP swelling Pos. ACPA or pos. RF

什么是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什么是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什么是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ACR分类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了RA分类标准,该标准沿用二十多年,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重要指标。

该分类标准包括如下几个项目:由于制定该标准时,选用的病人多为病程较长的RA患者,所以这一标准用于早期RA的分类诊断时是否会导致漏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研究证明,1987年的ACR分类标准,敏感性为58%,特异性为93.6%。

因此,由于敏感性这一指标较低,不易诊断早期RA,往往会导致漏诊。

为了更早的识别RA,2010年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制定了新的RA分类标准。

▪2010年RA新分类标准通过临床验证研究发现,新的R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高于1987年分类标准,有助于诊断早期RA。

在病程≤3个月的病人中,敏感性达68%,有一定提升,但是特异性却明显低于1987年标准只有72%。

意味着在极早期的关节炎中,很容易造成RA的过度诊断,误诊率在16.1%。

并且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早期RA诊断还缺乏临床验证。

综上,为了制定符合我国的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RA分类标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大医院等多家教学医院多中心,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筛选出对诊断早期R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指标供7个(如下表),分析各指标对临床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如下表所述:各指标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早期RA分类标准通过对各种指标组合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分别测定,得出其中5项分类标准在提高早期RA诊断敏感性的同时,特异性也没有明显降低。

并根据计分法建立了早期的RA分类标准。

早期RA分类标准(计分法)累计得分≥5可分类为早期RA▪为什么要提出早期RA分类标准?早期RA分类标准对早期RA诊断敏感性可达到84.4%、特异性为87.4%。

敏感性明显高于1987年标准(84.4% vs58.0%),特异性略有下降(87.4% vs93.6%)。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的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对称性的多关节炎症。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类风湿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的诊断标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关节炎症,患者需要至少有一处关节的炎症表现,如肿胀、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

2. 持续时间,关节炎症持续时间需要超过6周。

3. 关节的对称性,关节炎症需要是对称性的,即至少有两处关节同时受累。

4. 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ACPA),实验室检查需要显示患者的RF或ACPA阳性。

5. 关节炎的体征,影像学检查需要显示关节炎的体征,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和软骨破坏。

根据以上标准,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有一定的重叠,因此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还有一些辅助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如关节穿刺液的检查、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辅助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总的来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及辅助诊断方法的帮助。

及早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诊断非常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两种: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
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6周以上;
至少有3个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
至少有1个关节活动受限或畸形(手部关节);
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正常值);
手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的X线改变。

当满足上述5项中的4项时,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分类标准:这是一个综合积分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
关节症状:小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
血液学指标:类风湿因子和/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阳性;
血沉(ESR)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
X线或超声检查显示关节侵蚀或骨质破坏;
持续病程>6周。

根据以上各项指标得分,当总分≥6分时,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相较于1987年的标准,2010年的标准更早且准确地识别出RA患者,尤其是早期RA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一、诊断标准: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

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

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并有如下分期: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总得分6分以上可确诊RA。

注:名词解释:①受累关节数:指评价时压痛和肿胀的关节数但不包括DIP、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②关节大小的定义:中大关节指肩、肘、膝、髋、踝;小关节指MCP、PIP、第一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及腕;③滴度的定义:高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以上;低滴度阳性指RF或抗CCP抗体中至少1项高于正常上线但不超过正常上线3倍.二、评价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案,因此可以说对疾病的活动性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即炎症程度、骨侵蚀的加剧和功能的快速减低均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状态。

类风湿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类风湿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类风湿残疾证等级划分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残疾等级划分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疾病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

具体的等级划分如下:
1. 类风湿病患者的残疾等级可以被划分为一至四级。

2. 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3. II级:有中等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

4. III级: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5. IV级: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等级划分需要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晨僵:关节及其周围的僵硬感,在获得最大改善前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
2、至少3个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医生观察到至少3个以上关节区(有14个关节区可能累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同时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性肥大)(病程≥6周);
3、手部关节的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1处关节肿胀(病程≥6周);
4、对称性关节炎:身体双侧相同关节区同时受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完全对称)(病程≥6周);
5、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在关节伸侧、关节周围或骨突出部位的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RF)阳性:所用方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在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
7、放射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放射学改变,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疏松。

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联盟分类标准: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肿胀),用其他疾病不能得到更好解释的,
可应用下列评分系统,评分在6分或以上者可以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A:受累关节:查体时发现的任何肿胀或触痛的关节,可通过滑膜炎的影像学证据证实。

—1个大关节(0分):大关节指的是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2~10大关节(1分)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小关节指的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2~5跖趾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和腕关节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在这一条中,至少一个受累关节必须是小
关节;其他关节可以包括任何大的或额外的小关节的组合,如其他别处未特别列出的关节(颞
颌关节,肩峰锁骨关节,胸锁关节)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阴性(0分)
—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

(2分)
—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症状持续时间:
—<6周(0分)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

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

(3)2012年国内推出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晨僵≥30分钟
2、多关节炎(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以上部位关节炎)
3、手关节炎(腕或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1处关节炎)
4、抗CCP抗体阳性
5、类风湿因子阳性
符合以上5项中3项或3项以上者可分类为类风湿关节炎。

敏感性
84.4%,特异性8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