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要“磨”

合集下载

教师“磨课”,究竟磨什么?该怎么磨?

教师“磨课”,究竟磨什么?该怎么磨?

教师“磨课”,究竟磨什么?该怎么磨?“磨课”是现下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一,需要反复磨炼,直到满意为止。

老师们对于这种教研形式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些认为好课需要慢慢磨出来,有些则认为过分强调“磨”有些耽误时间。

对此,您怎么看?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反复试讲、共同探讨,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一节课。

”这句话道出了每一节优质课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

那么,磨课究竟磨些什么呢?该怎么磨呢?01磨教材:深入研读,准确把握讲好一节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这里说的教材不仅包括课本,也应该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参考辅助资料。

一是磨课标。

教师是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引领和指导。

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课堂设计中,这样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

因此,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新课标、解读新课标,把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

如果教师对课标的精神把握不准确,教学难免会出现偏差,无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磨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只有教师在备课前反复研读教材,有了自己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年段特点,单元、章节所承载的任务,才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地位和作用、内容和主题,从而确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三是磨教参。

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对教材才会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但还需要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了解对教材内容的解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要求。

如此,教师才能够准确拟定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02磨过程:反复试讲,完善细节一节公开课,无论交流展示还是参与竞赛,往往需要教师经过反复打磨。

每一次试讲,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暴露问题和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熟练和优化的过程。

教师在反复试讲中验证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课时容量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切等。

好课需“磨”——一节精品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好课需“磨”——一节精品语文课带来的思考

掘德育的内容 , 不 断地 增 强 德 育 渗 透 意 识, 才能使德 育在语文教学 巾做到“ 涧 物细九声” 。 才 能有 所 创 新 , 才 能 过 去 重 视 荩 础知 识 , 转r u J 不 仅 掌 握 扎 实 的 基 础知识 ,更要注重宽厚综合 性的知识 , 尤其 重 视 掌握 人 文 知 识 ,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量 。
所包含的心想内容 的特点。当前 , 需要 广大青少年树 远大的革命理想 , 培养 爱 国丰义,社会丰义和集体 主义思想 , 形 成 科 学 的人 生 观 、价 值 观 和 艰 苦 奋 斗、 执 著追求正 义和理想 的精神 , 逐步 养成 “ 先 大 下 之 忧 而忧 , 后 天下 之 乐 而 乐” 的人生态度 ,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形 成 这 些 良好 的思 想 观念 和道 德 品 质 , 是 语 文 教学 叶 l 一个重要内容, 是健康的心理素 质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 “ 传道授业解 惑” 的过程 中, 有必要着 眼于培养学生 健 康 的心 理 状 况 、 良好 的 性 格 、 宽广 的 胸怀 、 乐 观 的 人生 态 度 。 如《 沁 园春 ? 雪》 就要 注意这方『 自 i 的教育 。又如《 藤野先 生》 r u J 我 们 展 示 了鲁 迅 先 生 抱 着 寻求 救 国 道 路 的心 愿 到 日本学 医 , 使 他 深感 凡 愚弱 的国民 , 即使体格如何健 全 , 也 只 能 做 给 别 人示 众 的 材 料 。 来 培 养 学生 的
从属于德育 , 是 以 使初 巾学 生 通 过 训 练 爱 国 丰 义精 神 。 掌握 和运用丰 } i 国语 青文 为根本宗 旨 初 中 语 文 教 材 所 选 课 文极 富 形 象 的。 文 以 载道 决 定 了书 u 巾语 文教 材 承 载 性 ,没有洋洋 ? I J I i 的长篇议论和剖析 , 了大 量 的 思 想 内容 , 决 定 了初 中语 文 课 绝 大 多 数 课 文 巾 包 含 的思 想 内 容 也 不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谈如何磨课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谈如何磨课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谈如何磨课摘要:磨课就是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的过程。

磨课包括磨教材、磨设计、磨学情。

在磨课过程中,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收获,对个人对集体都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关键词:磨教材磨设计磨学情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

一堂好课,是一个老师及其背后伙伴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磨课是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解读教、设计教案、反复试课、共同改进最终成为一节好课。

雕刻家可以将一件普通的东西雕刻成一件艺术品,而教师通过磨课,可以将一堂普通的课打造成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个人认为,上好一堂课,这“三磨”是必不可少的:磨教材,磨设计,磨学情。

磨课也是磨人。

一个“磨”字形象的表达了整个准备过程的艰辛和复杂。

一、磨教材操千曲而后知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磨教材不只是磨课本,还要磨课标,磨教参。

1、磨课标。

教师是新课标的践行者,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因此,教师上课前要研读课标,这一点往往被很多教师忽视了,拿了课本就讲课,结果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

2、磨教材。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熟能生巧。

我们不能把教材直接拿来教,而是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变,比如教材上提到一些教学活动,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完成,我们可以动动脑,改成我们可以完成的活动。

有时,我们可以几个老师坐下来一起探讨,该如何上好一节课,大家各抒己见,三人行必有我师。

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教材,只是反复看课件。

我上课前,会反复阅读教材,甚至尝试和学生一起背诵。

只有对教材做到充分了解,课堂上才能够发挥的自如,才能够把握的更好。

除此之外,集体备课也是魔教材的好方法。

我们学校每个周四下午会有一个全校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所有英语老师都聚在一起,大家先说出上周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大家一起讨论。

对于主备人讲的不够全面的或者没讲到的内容,其他人再补充说明。

对于本周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备课组长都会再次提出来,为的是让老师们都能清楚教学重难点。

好课是慢慢磨的结果

好课是慢慢磨的结果

好课是慢慢磨的结果白云区穗丰小学谢文星开学至今,自己的课,同事的课,至少尽心地设计了5节,总体还是让我基本满意的。

眼前最重要的课就是下周一自己的课。

虽说这次上课的内容在比赛中得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但真的要上,却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很多。

当时参加比赛的时候,这节课的设计就做了五、六个版本,比赛的那几天,每一分钟都是绞尽脑汁,里面凝聚的是我们团队的智慧。

第一次把这课搬进教室,用的是白板,青年教师对白板的灵活处理把课本身的操作要求表达很到位。

而我这个版本受限于技术,用的ppt,可能是想多了,每次都能发现设计上的问题。

第一次试上,是觉得学生的配合很不好。

自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可能只有一年级的课堂偶尔还会有点纪律问题,万万没想到四年级的学生还这么能添乱,上课情绪受到明显的影响。

情绪一乱,话也乱,课后整理了一下,觉得对学生课堂表现这一头还是绝对的不能掉以轻心。

无序的课堂是很难谈高效的,更何况我的课本身就带着理想化的影子,没有学生好好的思维参与,根本是上不出感觉的。

第二次试上,上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二是我一个环节的处理。

学生的表现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意外。

1.当第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现,让他们猜面积的时候,竟然全班的学生都猜了个错误的结果。

一般的预设至少会有十来个学生是知道正确算法的。

2.当长方形变成越来越扁的时候,又是全班都还认为面积没变。

3.当问都要沿着哪条线来剪时,全班都不会说高,竟然出现了“垂直角”。

……我真的是被雷到了!至于我设计的一个环节,一上自己就能感觉到有问题,所以很认真地做了改动。

每一次上公开课,都觉得是挑战,都希望能超过自己上一次的水平。

喜欢磨课的过程,却怕被品头论足的结果,所以真的觉得是压力。

每每此时,就想想别人上一节全国赛课要上七十多遍的试上,以此来提醒自己做得还非常非常的不够。

试上,我喜欢暴露问题,问题使自己能保持清醒,能有动力去做进一步的修改。

好课是慢慢磨的结果,希望自己能耐得住这磨的过程。

好课需要不断地打磨

好课需要不断地打磨

好课需要不断地打磨
就像鹅卵石一样你,是水的一次次冲击,令其变得光滑。

有一块有棱有角的石头,变成圆滑的卵石,其中经过了多少次水的冲击,我们无需衡量。

我只知道,在这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锤炼之后,终于变得人人喜欢。

我在想:一节好课不也是如此吗?需要经过数次打磨,由刚开始的许多遗憾,到学习别人的长处,变遗憾变得更加完美。

其实教学就是一种带有缺憾的美,因为课堂中有许多生成性的东西,令我们备课时无法把握,这就需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的处理好,使课堂有秩序地进行下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特色,对于别人的东西,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为我所有。

每个人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版,因为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从人群中区分出你来的方法是:个性特点,与众不同,推陈出新。

打造自己的教学品牌也是如此:教学特点,与众不同,创新自我。

研修中有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悟,品他们的心路历程,想自己的教学生涯,补充自己欠缺的能量,最后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好课需要不断地打磨,每个人的人生要想丰富多彩也许不断地磨练,难道不是如此吗?。

磨课怎么“磨”

磨课怎么“磨”
《 教学与管理》
21 年 6 1 01 月 5日
磨 课 怎 “磨 ’ 么 ’
■江苏 泗洪 县大楼 小学 高 杰
磨课 , 就是认认真真 、 仔仔细 l 过磨 课 , 入 思考 , 通 深 反复 推 敲 , I , 定 要 看 是 否 适 合 自己 , 合 不 一 议 适
细、 反反复复地推敲、 打磨课。 好课 l 断地追问 自己, 是否在穿新鞋走老 l 的可 以借 鉴 ,不 适 合 的要 坚 决 舍
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 教育理念是 I 特长 、 性格 、 气质等方面因素,磨”l 时要 真正 以学生 为本 , 中装 着 “ 课 心
打造精 彩课堂 的第 一要 务 。 我们许 l 出属 于 自己的个 性 的课 ,磨 ” “ 出属 I 生 , 切教 学 活动 从学 生实 际出 学 一
常 当局 者迷 ” 。因此 , 验 、 训 等 详 尽 地 记 录 下 来 , 该 在 教 应 教 学 论 文 。在 多维 立 体 式 的对 话 问题 , 常是 “ 形 中 , 出 文本 的 厚度 与 广度 , 出 磨 课 中 ,同伴 互 助是 不可 缺 少 的 , 在 深刻 思 考 的基 础上 提炼 归 纳 , 读 读 文本 所 蕴含 的主题 和情 感 , 前一 需要 群 策 群 力 , 把 团结 合 作 , 中大 成 自己对 某 一 问题 新 的认 识 和 见 集
1独 立 磨 课 .
独立磨课就是 自己磨课 , 体现 自守 ”关 起 门来磨 课 , 我 们 自己 守 得住 心 灵 。只 要我 们持 之 以恒 , , 用
的是 独立思 考和个 人 的智慧 。磨课 的眼 光来 审视 我 们 的课 堂 , 深层 次 锲 而 不舍 , 我们 就会 驶 向专 业 发展 的结 果 可能 只有 短 短 的 四十 分 钟 的问 题往 往会 被 隐藏 起来 , 很难 暴 的快车 道 , 就会不 断地 走近 名师 。 展示 ’ , 但磨 课 的过程 是 一项 : 作 量 露 出来 , I 二 即使 发 现 了问题 也 往往 找

好课是磨出来的

好课是磨出来的

好课是磨出来的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让人赞叹不已的好课,好课也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总想让自己上的课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好课是发展思维的课,好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始终站在学生立场来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的。

好课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

浙江的斯苗儿老师曾说:“好课多磨”,就道出了一节好课的真谛。

当我们有了第一次的精心设计之后,需要多次试讲,让更多的老师进行指导。

作课者需要虚心接受听课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多采纳老师们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适当调整。

作课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所教内容要有深入的理解,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在充分掌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再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建议,要运用能用得来的智慧。

对于每一位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要仔细斟酌,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通盘考虑,合理采纳。

每一次的试讲,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要学会进行比较,包括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要仔细思考。

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调整、完善,才会打磨出一节节精品课。

当然,在打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控好教学的目标和初衷,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出每一个大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课堂的主角始终是学生。

对于每一个任务,心中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活动高效开展。

如果我们想要上出一节好课,就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多请老师听课、指导、打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家的智慧总比一个人的多。

只要我们肯在上课上下功夫,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经有老师为了上出一节比赛课,反复试教,教案推倒重来,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到最后整个教案改的面目全非,但最终还是上出了精品课、一流的课、超越所有人的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为了上出好课,愿意反复试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这都是在告诉我们,好课必须经过反复打磨,好课就是要多磨,好课就是磨出来的。

越磨课越优秀,越磨课越有味。

磨课磨什么?

磨课磨什么?

磨课磨什么?1、“磨”教材磨课,磨的不仅是课堂,更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这场寻觅知识奥秘的征途中,教材既是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基石,也是我们深刻理解的试金石。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抓住关键、分清主次,更是一场对教材理解的辩论。

同组教师们对同一教材有着各具特色的见解,通过这一轮的磨砺,我们也会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2、“磨”教法“磨”出来的经典。

有人说:一节好课,是在反复“磨”中成型的。

这种观点确实非常独到。

通常来说,磨课的过程是执教者首先独立设计一种教学方法,然后在首次试教后进行自我反思。

这时,听课者会提供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其中每位听课者都会从“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在这样的交流与碰撞中,年轻教师的大胆创新思维得以展现,各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也会逐一呈现。

经过深入探讨和不断打磨,每堂课的教学亮点得以提炼并整合。

再次反思和自我诊断后,执教者吸取各方意见,将他人的教育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这样反复的磨砺中,教师们自然会深刻体会到:要打造一堂好课,必须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必将得到质的提升。

3、“磨”手段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上好一堂课,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

面对公开课,我们总是耗费大量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虽然这确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增添光彩,但有时候也会显得过于花哨。

经过多次磨课听课,通过观察试教效果,我们明显看到了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和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未来的课件制作中,老师们一定要更加注重这些细节如字体大小,颜色,排版等。

通过不断的磨砺,我们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度”,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磨”精度磨课,真是个既磨人又磨心的过程。

为了完善每一堂课,我们需要反复地推敲、琢磨,不断地修正、调整。

首先,得自己深入学习,汲取其中的精华,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

好课锋从磨课出 精彩缘自苦磨来

好课锋从磨课出  精彩缘自苦磨来

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缘自苦磨来蒋红梅精彩的课是磨出来的。

这学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磨课活动,每一次磨课如蝴蝶的蜕变:“痛并快乐着”。

这种“痛”是精神上的磨砺,是理想与实践之间的艰难跋涉。

伴随着“快乐”则是山穷水尽后柳暗花明时的惊喜,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的万般激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磨课中,我感动于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全组老师的团队精神,感动化作力量,我不断反思,不断汲取,不断进步。

观摩参加磨课活动的老师们的每一堂课,他们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倾听过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

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

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

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开拓执讲者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

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

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三、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

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

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模、磨、摩”----课前备课三字诀

模、磨、摩”----课前备课三字诀

模、磨、摩”----课前备课三字诀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教师能否上好课,出优质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备课。

教师备的课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学生有效思维的培养。

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备课的境界。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课前备课必须把握“模、磨、摩”三字诀。

模------即模仿,仿优秀教师,仿优质课(光盘或录像),仿同事或其他教师的优质课。

课前备课,模仿是十分必要的。

模仿的主要途径有:可以通过出版的书籍,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发行的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环节的把握;更可以向身边的“活资源”------同事或其他优秀教师“活生生的课堂”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处理艺术。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不在于“全文抄袭”,更不是“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

而在于对别人的“优秀的养分”,根据实际的教情与学情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有效成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以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仿课要从宏观上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可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我们今后看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而使教师熟练地掌握备课的程序与把准备课各环节的切入口。

学会仿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基本的一环。

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导致自己思维“僵化”而囿于他人的思维不能自拔,从而沦为他人思维的“奴隶”。

磨-----即磨课,包括磨学案、磨学情、磨方法。

磨课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所授课有个总体构架的基础上,否则教师磨课就无从下手,犹如“空中楼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磨课必须坚持“于微观处去改进”的原则,对课时计划、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必须做到“精雕细琢”,在不断的精心“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好课是磨出来的

好课是磨出来的

《 浮力 》 一 节 的教 学难 点 就是 完 成 三个 探 究实 验 , 了缩 这 为 短实 验 时 间 , 提高 实验 精 度 , 有 的实验 我 们作 了如 下调 整 。 对 试 讲 时 . 做 活 动 1 . 探 究 影 响 浮 力 大小 因 素 时 。 为 在 01 0 我 了发 散 学 生 的思 维 ,让 学 生 大胆 地 猜 想 浮 力 的 大小 与 哪 些 因 素有 关 。 果 学 生讨 论 热 烈 、 结 联想 丰富 , 出了 大量 的猜想 , 提 如 可能 与 物体 浸 没 在 液 体 中 的 深度 有 关 、可 能 与浸 没 在 液体 中 物 体 的 形状 有 关 、 可能 与 浸 没 在 液体 中物 体 的 重 力有 关 、 能 可 与浸 没 在 液体 中物 体 的 密度 有 关 、可 能 与 物 体浸 在 液 体 中 的
2试 上 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教 师板 书 需 花 费很 多 时 间 , 些 概 念 、 论 可 借 助多 媒 有 结 体 展示 , 听说 结 合 , 样 能 提高 学 生 兴趣 , 强 理 解记 忆 。 视 这 增
33 进 实 验 _改
按 照 集体 备 课 的 思 路 , 先 写 了 一个 草 案 , 按 课 本 上 的 我 并 三个 探 究 实验 准备 了学 生 活 动 ,我 再 次 请 备课 组 全 体 成 员 听 我试 上 课 。通 过试 上 课 , 课 组 发现 许 多 细 节还 存 在 问题 。如 备 引 入 浮 力 概 念 时 , 图 1 一 2 c 的实 验 乒 乓 球 上 升 太 快 , 做 O 7( ) 看 不 到 上 升 过程 , 时 乒 乓 球 会跑 到手 心 里 浮 不 上来 : 生 在 做 有 学 活 动 1 .下沉 的物 体 是 否 受 到 浮 力 作 用 时 发 现 两 次 弹 簧测 力 09 计 示 数 差 太 小 ; 生 在 做 活 动 1 . 探 究 影 响 浮 力 大小 的 因 素 学 01 O 时 , 现 图 1 一 2 ( ) 圆 柱 体 下 降 过 程 中 , 簧 测 力 计 示 数 发 O 9b 在 弹 变 化 不 明显 , ( ) 盐 水 的密 度 太 小 , 图 ( ) , 簧 测 力 图 d因 和 c比 弹 计 的 示 数 差别 也 太 小 : 生在 做 活 动 l . 1 究 浮 力 大 小 实 验 学 01探 时发现图() d 中有 一 部 分 水 没 溢 到 小 桶 中 而顺 烧 杯 壁 流 到 桌 面 上 , 响 了实 验结 论 。 影 另外 , 间 不 够用 。 时 如何 既 能 保 重实 验 的精准度 , 能使时间安排更加合理 , 出课堂的实效 , 了 又 突 成 个 大问 题

好课需“磨”,好稿亦如此

好课需“磨”,好稿亦如此
( 刊 编 辑 陈 勇 生 ) I 本 罴
体 到 局 部 是 常 用 的策 略 。 一 篇 好 文 章 ,对 于 主 标 题 和

级 标 题 的 “ ” 是 排 在 第 一 位 的 ,因 为 这 是 文 章 的 磨
精 魂 和 骨 架 ,是 给 人 的 第 一 印 象 。 编 辑 每 天 都 要 接 触 大 量信 息 ,要 翻 阅 大 量 文 章 ,用 在 具体 一 篇 文 章 上 的
声 音
审 稿 时 间是 有 限 的 ,如 果 在 这 有 限 的时 间 里 ,这 篇 文
好课需 “ ,好稿 亦如此 磨”
最 近 , 在理 科 自发 来 稿 中 , 常见 到 关 于 “ 课” 磨
章 不 能 带 给编 辑 一 些新 意 或思 维 上 的冲 击 ,它 就 难 逃 被 筛 选 掉 的命 运 了 。所 以 ,动 笔 写稿 之 前 ,对 于 主 标 题 和 一 级 标 题 的 “ 磨 ” 必不 可 少 ,这 也 是 投 稿 者 投 打 出文 章 前 诚 意 的体 现 ,编 辑 能 感 受 到 。
而 知 了。
最 后 , 来 谈 谈 “ 情 ” 一 篇 好 稿 件 ,要 有 严 密 心 。 的 逻 辑 结 构 ,丰 富 的 可 供 借 鉴 的 内 容 ,较 高 的 立 意 , 这 离 不 开 创 作 时 的 好 “ 情 ” 找 个 闲 捧 起 “ 却 ” 了 一 段 时 间 的 稿 件 ,也 冷 许 您 对 这 ~ 主 题 会 有 更 多 、 更 新 的理 解 。
的 稿 件 ,意 思 是 一 节 好 的课 ,其 设 计 需 要 反 复 琢 磨 , 多 作 考 虑 ,多 作 预 案 ,多 作 准 备 , 以求 达 到 最 优 教 学 效 果 。 从 这 些 稿 件 里 ,我 看 到 了老 师们 对 待 备 课 的态 度 的 转 变 ,但 这 些 文 字 ,多 数 没 有 经 过 仔 细 推 敲 ,人 云 亦 云 、 错 漏 百 出 ,达 不 到 刊 发 标 准 。 这 引 发 了我 的 思 考 ,对 待 备 课 需 要 “ ”的 精 神 ,那 么对 待 稿 件 又 磨

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

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

美玉需雕琢,好课当打磨再好的钢材,如果不经锻造,它永远只是一堆不引人注意的铁、碳的合金;再纯美的璞玉,如果不事雕琢,它永远只是一块吸引不了别人眼球的普通石头。

好钢需锻造,美玉需雕琢,我们的课堂也同样需要打磨。

2014年山东省初中远程研修火热来袭,“磨课”成了最近几天我们话题的中心。

对于“磨课”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老师认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一个师生同步参与、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不能像“金银玉器”一样随意加工;有的老师认为,许多优质课、示范课都是打磨出来的,它确实会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实践也证明,好课中学生的参与度与课堂效率就是远高于一般的常态课。

我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

或许我们没有精力去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当成优质课、示范课来打磨,但我们依然在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打磨着自己的课堂。

首先,在课一个单元之前,我们会有集体备课,我们会对主备教师的备课进行讨论、修改,这就是对一堂课的第一次打磨;其次,我们会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依据本班的学情用心修改集体备课设计好的教案,这是第二次打磨;第三,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不能照本宣科,也一定会有教学灵感闪现,于是我们便会基于原始的备课临场发挥,这算是对教案的第三次打磨;第四,往往我们在讲完一堂课后都会反思自己在本堂课教学中的得与失,对教案进行第四次打磨;第五,在第二个班级再上同一课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中新的智慧生成、新的创造则会完成第五次打磨……如此打磨,我们的课堂定然会越来越充满生机,越来越适合学生。

个人对课堂的打磨尚会有如此效果。

试想众多同事一起的磨课又会产生怎样的思维碰撞,又会擦射出怎样耀眼的智慧火花?而且打磨课堂的过程,也会无形中带来对教师的“打磨”。

教师每天直接面对的是个性的学生,他们的求知和探索需求是无定向、无止境的。

作为课堂打磨的主体,教师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有问必答、答必有依的学习型、专家型教师,才会让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

好课还需多“磨”

好课还需多“磨”
图象 与x 轴 的交点:
两个 交点
( X l * 0 ) ( , o )

l l l 解 方 程
方程的 根:
a c > O 两个 不等根
业素 养 , 生成 教学智 慧 , 让教 师从 平凡 走 向卓越 。但 应从 哪 些方 面进 行磨 课 ? 如何 才能 进 行 高效 、 系 统 地磨 课 ?笔 者 以此前 参 加 的 同课 异 构 “ 二次 函数 与
《 教学与管理》 2 0 1 4 年1 月 1日
・ 6 7・
好课还需多“ 磨"
邓 昌 滨
(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 级中学 )

把好 剑 需要 千 锤百 炼 , 一块 好 玉 需要 精 雕 细
琢, 一 节好 课 当然离 不 开反 复 推 敲 、 不 断修 改 , 这 就 是我 们 常说 的磨课 。所谓 磨课 , 就是 围绕 一 节课 , 由
了类 比的数 学 思想 。然后 , 教者 迅速调 整评 价方 式 ,

6 8・
邓 昌滨 : 好课 还 需 多“ 磨
用 激励 性语 言 或动作 ,调动 学 生 的情 绪 ,几 声齐 答
“ 好” , 渲染 了课 堂气 氛 。学 生 回答 问题 时 , 抓住“ 闪
与合作 交流是 学 习数学 的重要 方式 。而教师 仅仅 是 这 些活动 的组 织者 和引导 者 。这 就要 求我们 在课 堂
开始 迟 疑 到 举 手 , 从 大声 回答 到 抢 答 , 最 后 情 绪 高 昂, 智 力活 动呈 现最佳 状态 。
生, 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的互动性课堂。因此“ 磨 课” 教 师 还应 帮 助上 课 教师 在设 计 学生 活 动 方 面下
功夫 。 本节课 在探 究抛 物线 与 X轴 的交 点坐 标 时 , 教 者最 初 设 计 了其 交 点 个 数 分 别 为 2 、 1 、 0的不 同类 型 的三 道 题 : 分别 画 出下 列 二 次 函数 的 图象 , 观 察 其 图象与 X 轴是 否有 交点 ? 如有 , 请 直接写 出交 点坐

好课多磨讲座心得体会

好课多磨讲座心得体会

一、讲座背景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举办的“好课多磨”讲座。

讲座以“好课的标准与磨课的艺术”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如何打造一堂优质课程,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1. 好课的标准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好课的五个标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方法灵活、情感投入、效果显著。

(1)内容丰富: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满足学生需求。

(2)结构合理:课程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方法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情感投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关注学生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5)效果显著:课程教学要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磨课的艺术(1)磨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教材结构,使课程内容充实、丰富。

(2)磨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确保课程教学方向正确,提高教学效果。

(3)磨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磨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磨团队: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心得体会1. 提高对好课的认识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好课的重要性。

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好课的标准,努力打造一堂优质课程。

2. 学习磨课的艺术讲座中,专家详细阐述了磨课的艺术,使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掌握磨课的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关注学生需求讲座强调了关注学生需求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团队协作讲座指出,磨课需要团队合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参与团队建设,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公开课,为什么一定要“磨课”?

公开课,为什么一定要“磨课”?

公开课,为什么一定要“磨课”?一、什么是磨课“磨课”,顾名思义,就是对一节课进行反复地推敲和琢磨,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参考各种教学资料,挖掘教材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从而寻找最佳教学设计,这既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教学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1. 磨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而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反思、实践的过程。

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参考各种教学资料,挖掘教材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寻找最佳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2. 磨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反思教学的过程。

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过去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磨课,教师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磨课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 磨课是促进教师合作的重要方式。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磨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们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通过磨课,教师可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磨课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磨课的内容1.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磨课时,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2. 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基础。

在磨课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挖掘教材内涵,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

读《好课多磨》有感

读《好课多磨》有感

读《好课多磨》有感《好课多磨》写序时道:“把每一节课,磨,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少受折磨。

”想起刚参加工作时,以为有好的教案就能上好课,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是好课……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改变了我原有的教学认知,让我对“好课”有了全新的认知——真正的“好课”需要基于学生立场。

一、活用教材,丰富思考斯老师说过:“读教材要经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然是山。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研读教材要先走进教材、吃透教材,才能走出教材、活用教材,最后让教材自然而然地走进内心,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看了这本书中的“学校教研活动案例”,给了我很多启发。

如《计算复习课的改进活动》,给我的启发和思考:1 .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要让尽可能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学习。

像知识梳理环节,往往就一两个学生激情高昂地汇报,剩下的孩子心不在焉地听,这样的梳理就没有必要。

斯老师说“复习课要将知识梳理隐藏在诊断过程当中”,使我深受启发。

2 .复习课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惑1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有存在感。

灵活运用素材,设计出好的任务、好的问题,复习课中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己的增量。

二、学生立场,用户至上万变不离其宗,好课的根本就是学生立场。

学生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用户”,所以我们要用心去读懂学生。

这种“懂”,不仅要始于课前,基于课中,终于课后,更要体现在与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上。

斯老师的“学生立场”可以细化到一张作业纸的利用,斯老师一直强调:不要一直让学生看大屏幕做题,万一学生视力不好怎么办,万一光线不好怎么办;帮助学生打印好,让学生看起来更轻松。

甚至延伸到课外,一张简单的姓名签,本可以向班主任要一张座位表,但是斯老师的团队选择让学生自己签名。

满满的仪式感,暖暖的学生立场,真真切切地把学生放在心里!对照平时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形,我们往往“众说纷纭”,无法对一节好课达成共识,或许,就是因为我们偏离了“学生立场''"用户至上”的价值导向。

好课多磨

好课多磨

好课要多磨
课程改革到现在,我觉得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好课还需要多磨。

1.好课是需要试上的。

我们的教者挖掘文本资源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每试上一次,都能加深对教材的研读,加深都学生的研究,熟能生巧,熟才易于创新。

2.好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个体艺术创造的产物。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上课教师的主观因素,相反,我们认为上课教师才是好课的真正创造者。

再好的课堂预设,倘若没有一个专业知识丰富,人格品质高尚,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去实施,那绝对造就不了好课,所以怎么能说“教者顶多是个木偶人”呢?
3.好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好课绝不可以作假,课只能多试上,而不能多“彩排”。

好课谁说了算,不是掌握权利的评委,不是领导,也不是教师自己,而是课堂上的学生,他们最有发言权,在这一课上,他们是否真的得到了快乐、有效、充分的发展,是评判好课的唯一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课要“磨”
今年9月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刚上完亮相课又得到通知说让每个教研组选一名教师参加校级赛课,而我所在的教研组推选了我,让我早做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脑袋“嗡”地一下炸开了,才平静下来的心又悬在了嗓子眼。

我选了四年级上册的《线段、直线的射线》这一课。

通过细心查阅资料,我觉得自己精心备好了这节课。

随着赛课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热锅上的蚂蚁,已经好些年没有这种焦躁的感觉了。

我请来了教研组的老师们听我在一个班上试讲,结果试讲效果不好,学生反应沉闷,对于学习单上的问题基本是无法解答。

一堂课下来,我几乎满头黑线,垂头丧气,自信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于是一组老师除了安慰我之外,积极地和我一起分析原因。

分析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激励手段,发现这些都没问题,问题是出在了学习单上。

是我把学生想得太聪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部分的问题提得太大,学生理解不了,无从下手,导致学生觉得这一课太难,失去信心。

学生觉得心里没底,就不怎么敢回答问题,越是没人回答问题,课进行下去就越困难,如此恶性循环,把我也弄怕了。

找着问题了,就改吧。

我首次学习单上的题目是:线段、直线和射线各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到这样大的一个题目之后,理解不了“特征”这个词的意思,解决不了问题。

那我就把问题简化细化吧。

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
1、线段是(直曲)的,有()个端点,(能不能)延长。

2、直段是(直曲)的,有()个端点,(能不能)延长。

3、射线是(直曲)的,有()个端点,(能不能)延长。

改好后我揣摩了一下学生是否觉得太难或是太简单。

为了稳妥起见,我又找了一个孩子,让他自学一遍教材后再完成学习单,发现该生完成得还可以。

在这个讲求质量,高速运转的学校里,我不能总是拿一些班级来做不成功的试讲,我把自己的顾虑告诉了家人。

我老公说那你就在家里先试讲给我听,我先给你把把关。

儿子也说:“妈妈先教我吧,我虽然才三年级,但我上学比别人晚一年,我和你们班学生大多是同一岁的,他们能理解的,我也能理解;再说我这个三年级学生都能学懂的话,四年级的学生就更能学懂了。

”于是我在家里打开
了课件,当起了儿子的老师进行试讲。

从儿子反馈的信息来看,我这个学习单的改动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根据我老公对我部分环节的建议,我把教案又进行了修改,然后在另一个班的试讲中,我顺利地上完了这堂课。

赛课的日子终于到了,我自信、沉着地在一大群老师的注视下上完了这堂课。

学生表现良好,学习效果也不错,我顺利地完成了赛课任务。

通过这次赛课,我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课:一要磨目标;二要磨教材;三要磨学生;四要磨环节。

好课是“磨”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