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最后的时刻教科版
2.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思考课文中所传达的人生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我会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作业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学习。通过作业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作为一次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的教学实践,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的生动性: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及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我成功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感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课文,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结束后,我会邀请部分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我还会设计一份课堂评价表,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评价,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
(2)“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2)辅导学生运用该成语写出合适的句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呈现一幅图画,让学生分组猜测这幅画的主题。
(2)让学生看到画面中一个人苦思冥想、心事重重的样子,引导学生了解“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的含义。
2. 学习(1)教师依次讲解“成语”的定义、构成及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
(2)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并尝试。
(3)举出多组例句,让学生掌握该成语的使用方法。
3. 练习(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3个含有“最后的时刻”成语的例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思考出的例句,并评选出最佳组合。
(3)每组代表上展示所得到的成果,并让其他学生评选出最好的一组。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课后留书面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提醒学生恰当地使用成语,强调学习成语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任务目标,以任务为主导,全面而系统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
2. 课堂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展开自由的、有趣的、实用的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知到所学内容的意义和营养。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探讨,达到个体和集体的双重发展。
四、教学评估1. 课中评估(1)示范学生如何使用“最后的时刻”这一成语。
《最后的时刻》教学和反思
注重情感体验,点燃心灵的火花——《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松树沟中心学校张莹语文学科是一门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学问,较之其它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最后的时刻》中,江姐就义前的精彩演讲。
江姐说的这番话既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大家要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火硝烟,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江姐此番话的深刻用意呢?怎样才能让他们体会江姐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呢?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脸色煞白、心跳加快呢?”“考试不及格,回家害怕被妈妈打。
”“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会心跳加速。
”“路上遇到狗的时候,我会脸色煞白,心跳加速。
”“看到老鼠的时候。
”……我接着问:“同学们,江姐面对的什么?”“最后的考验——死亡!”“是啊,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而江姐面对死亡却脸不变色,心不跳,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她不怕牺牲。
”“她很勇敢!”……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感悟,我又引导学生想象江姐还禁受了哪些考验。
“老虎凳。
”“是啊,多么残酷的刑罚啊!人坐上后,两条腿被捆在长板凳上,膝盖被绑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动弹,国民党反动派就往革命者的脚后跟垫砖头,一般垫三块砖后,人就会受不了,脚筋会绷断,膝盖骨会骨折。
”“灌辣椒水。
”“敌人在水葫芦里灌上辣椒水后,挤压皮囊,辣椒水通过管子直接灌到人的肺中,很多人都被活活呛死了。
”“竹签子钉进指甲。
”“用皮鞭狠狠地址抽打。
”……孩子们几乎把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所有酷刑都说出来了。
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面对这种种考验,江姐是怎样表现的?”“脸不变色,心不跳!”“同学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会这样的从容镇定。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共含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你能告诉老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1、处理文件。
2、整理着装。
3、深情告别。
三、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过渡: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
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生交流。
3、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4、生交流说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5、带着体会朗读,读中指导。
6、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四、学习第二件事——整理着装过渡: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第5自然段)3、想一想这段话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4、生回答,并读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5、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江姐整理着装的动词来。
6、把动词放入课文中,认真读一读,从中看到一位什么样的江姐?7、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说出江姐的'生活严谨、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同时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最后的时刻》教学实录及反思——第十六期哈尔滨市语文教研论坛
《最后的时刻》教学实录及反思——第⼗六期哈尔滨市语⽂教研论坛《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哈尔滨市泰⼭⼩学李海⼭⼀、导⼊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最后的时刻》。
(教师板书课题)⼆、理解题⽬的含义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课⽂么?⽣:读过。
师:当你第⼀次看到课题的时候,⾃⼰猜想过题⽬的含义么?⽣:想过。
师:带着⾃⼰的猜想读课⽂。
⼀边读⼀边想,课⽂的题⽬是什么意思?(学⽣读⽂)师:谁来说⼀说,你在课前猜想课题是什么含义?读完⽂章后想法改变了么?⽣:我猜想题⽬是写江姐牺牲之前的时候,我觉得猜想的是对的。
⽣:我猜想课⽂是写江姐⽣命的最后时刻,就是写她牺牲前的事。
师:我们有了猜想,这还不够,还要找到理由。
请你再读课⽂,看⼀看你是读到课⽂的哪⼀部分明⽩了题⽬的意思的。
找到相应的句⼦。
(学⽣读课⽂,汇报学习结果。
)⽣:我找到的句⼦是:江姐抬起头来,像对⾃⼰,也像对着⼤家说:“要勇敢⼀些!每⼀个⾰命者,当他⾯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不跳!”我从句⼦中的“最后考验”看出江姐把死当成了最后的考验,这是写她⽣命的最后的时刻。
⽣:我找到的句⼦是:“同志们,永别了!”这是江姐在和同志们告别,说明她就要牺牲了。
⽣:我找到的句⼦是: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眼,⼜递给那位⼥同志。
“留给⼤家⽤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样。
”江姐把物品分给⼤家就是说她要牺牲了。
师:通过同学们的对⽂中信息的整理,我们知道了“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最后的时刻就是写江姐__________________⽣:牺牲之前;师:最后的时刻就是写江姐__________________⽣:就义之前;师:最后的时刻就是写江姐被________________⽣:敌⼈杀害之前;师:课⽂就是写江姐⽣命的____________⽣:最后的时刻。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读课题,你会不会有不⼀样的感觉。
做好准备,包括你的表情。
三、整体理解课⽂。
师:课⽂的内容与、“牺牲” 有关。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作者:杨爱华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4期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是以“高山仰止”为主题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刻画英雄们的高大形象。
《最后的时刻》生动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悲壮的色调、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前面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已初步具有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领略英雄的风采,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合作能力和读写能力。
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2.分组学习课文,体会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
3.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飞吧,你飞吧》,它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塑造渴望自由的小萝卜头形象,还有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江姐。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红岩》,学习《最后的时刻》这篇课文,来再次感受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完成学习目标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过渡:江姐曾说过,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那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怎样践行这句话的呢?口述导学指要一: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卡,同桌之间交流1、2两题。
5、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孙吴一小:潘亚坤一、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这篇文章节选自小说《红岩》,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
本文通过描写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儿,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在阅读中体会对革命者的敬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红岩片段五、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出示幻灯1)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江姐”,不知激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江姐就义前的文章《最后的时刻》(板书题目、读题)(出示幻灯2)2、谁来简介一下江姐?(出示幻灯3——4)江姐,原名江竹筠,也叫江雪琴,曾负责《挺进报》的校对、整理和发行等工作,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而被捕,被送到重庆的渣滓洞关押,其间惨遭手钉竹签等酷刑的折磨,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保护了党组织的秘密保护了我无数革命者的生命,江姐在狱中也始终领导难友同敌人展开精神上的战斗。
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
3、介绍背景,播放课件,渣滓洞图片(出示幻灯5——7)这就是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渣滓洞。
它位于重庆市效歌乐山下,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
刑讯室的图片:(出示幻灯8)这是敌人拷打犯人的刑讯室,从1938年起渣滓洞改为监狱以来关押过无数的革命者,他们当中有江姐、陈然、小萝卜头等。
教科版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教科版《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最后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文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杰出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代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就有难度了,那么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情感就更不能准确把握了。
上这一课前,我备了几次课,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参考了一些资料也感觉不太适用,于是就暂且停下来,继续思索。
课前准备极其必要,我有意公开指名两位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表面上只是这两位同学搜集积累了相关资料,其实学生们是敏感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是极其明显的。
光积累这些资料还不够,巧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充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教室气氛格外凝重。
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殊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学课文。
“最后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
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最后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学生讨论解决后,再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后的时刻”在课文具体指哪个时间段?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晰了,主要内容也凸现出来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
那么自然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课后,我自认为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较成功的一节课。
其实,没有新鲜花样,多投入点时间,多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抓住一条线顺藤摸瓜,实效课堂也能真正实效起来。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倭肯中心校曹苏红《最后的时刻》一文选自小说《红岩》,截取的是江姐临刑前的一个片段。
课文通过描写江姐在临刑前做的几件事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读来动人心魄。
在授课中,我设定了导入新课、自主预习检测、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升华、拓展作业五个环节。
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成功之处由于《最后的时刻》一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较深距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易深刻理解。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上研究课前,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并让学生课前搜索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从江姐那句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进行导入,以情促读,以读代讲,使学生融入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中。
接着在合作探究中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作者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体现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我首先让学生画出描写江姐神情、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接下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勾画与批注交流,然后抓住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品读。
最后从学生谈收获和起立合唱《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队歌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争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
课堂上学生讨论的很激烈,思考的很认真,学生学习氛围很浓厚,成功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达到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相结合。
二、不足之处由于我个人经验不足的原因,教学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比如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不够,缺少处理突发情况的手段,没有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文本。
还有就是对于学生的汇报和回答,没有做到及时的补充和评价,导致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这些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和完善。
三、改进措施1、作为语文老师,自身的积累、文学素养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充实是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最后的时刻》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最后的时刻》一课是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高山仰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滓”等5个会认的字,结合图片介绍并联系上下文了解“渣滓洞”等词语的意思。
2、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找到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所做的事情,体会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和革命者的光辉形象。
3、抓住文中描写江姐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去了解人物内心,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江姐语言的句子,体会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
4、把对江姐的崇敬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都做了些什么,想一想江姐是个怎样的人?”在完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找到了本文中的三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找到之后再通过读文分析从而感受到江姐的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然后再以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一目标的达成上我分别采取了指名读、齐读、复沓读等方式一步一步递进,人物的形象也就一步一步树立起来了。
尤其是最后,学生能够把对江姐的崇敬之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参与度也是在逐步上升的。
此外,为了体会江姐革命者的光辉形象,我始终抓住“生命最后的时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题目扩展,对课文的整体学习也是始终强调,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制造一个冲突,就是面对死亡,江姐却从容不迫,表现出她的视死如归。
当然,本节课结束之后,我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文中三件事的处理,深度不够。
其实学生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我留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却不够多,如果把本课最后的读文指导放到每件事的教学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后反思,有不当或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们指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最后的时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能够自主阅读并掌握故事情节
3.能够体会挚爱亲人离去时的心情
4.能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2.掌握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挚爱亲人离去时的心情
四、教学方法
1.问答解析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介绍故事的背景和大意,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阅读理解
以小组阅读配合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内心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3.个人阅读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情感和文学特点。
4.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语言风格、形象描写等角度进行分析。
5.艺术欣赏
启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欣赏文本中的情感、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艺术表现。
六、教学评估
1.群体量化评价:让学生根据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再由组长代表小组互相评价。
2.整体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
1.需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需要优化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合作精神。
3.需要通过更具体的范文、形象描写等手段,来启发学生探究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最后的时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英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革命者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歌颂了革命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的献身精神。
本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情感描写的词语,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中心。
教学这课,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了江姐几件事。
接下来抓住“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一句体会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通过上这节课,感觉好像是“走马观观花”没有深入体会。
具体体会如下:
一、导入没有渲染气氛
这是一篇表现革命先烈在最后的时刻英勇就义的文章,在导入时,我的语言的渲染就没有把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虽然学生搜集了很多关于江姐的感人故事,在后来汇报时好像是一种过程。
根本就没有起到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人物品质的作用。
二、没有抓重点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中心
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江姐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看起来非常的平常,但就是这一系列平常的动作,却表现了江姐大义凛然的品质。
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找动词,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在讲这些细节描写时也没有重点让学生读。
三、课文中的几处精彩部分没有指导学生精读
在上这类课文应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篇课文在整体感知时,通过分小组朗读一次,再讲江姐和战友们告别时,江姐的话,指导学生朗读。
整篇文章读的太少。
一堂课虽然结束了,留下的是一连串的思索,怎样让一堂课生动、有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课堂中下功夫,还应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最后的时刻》教案-精品
《最后的时刻》教案-精品宏伟乡核心小学范兴库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的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习本文,要深切体会“最后的时刻”的含义。
设计理念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注重细节描写。
教学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会课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
通过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悟江姐面对牺牲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情、行动、语言的语句或段落,了解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革命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认识“滓、纲”2个生字,会写“渣、滓、拟、纲”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革命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2.学习课文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认识江姐1.激情导入。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革命烈士江姐。
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江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文后,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总结归纳。
(2)默读课文,画出使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上适当批注。
同时想一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情?读文后,学生交流。
(3)读完课文,谈谈江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回读课题,理解含义。
结合读文,再来看看课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时刻”的?三、质疑导学、深入重点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课文《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范文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
进入课文的学习。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引导学生考虑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考虑:
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
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
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考虑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
色,心不跳﹗
4.理论活动:
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敌人提押江姐
最后时刻江姐巧妙处理文件认真着装视死如归
与战友深情话别沉着就义
挺立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是一篇记叙文。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梳妆打扮,与牢房的同志们告别,像赴隆重的典礼似的迎接最后战斗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感受江姐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3、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了解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面对牺牲的大义凛然和从容不迫。
2、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英雄故事导入板书课题:《最后的时刻》。
二、初步了解江姐师:你对江姐有哪些了解?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走进文本去了解江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这回再读能把文章读流利吗?学生练习读熟文章。
师:你能把文章读流利吗?能接受老师的检查吗?指名读文章确保每个人都能把文章读得通顺、流利。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利。
下面请大家默读,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我找到了: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没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做最后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与敌人进行又一次的战斗,她会坚定对自己说,读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轻的同志,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续,江姐希望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此时她会深情的对同志们说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黎明,这不仅是江姐,也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的革命者共同的宣言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师: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牺牲前会这样的从容镇定,就是因为她是生:革命者师:她有坚定的_______生:信念,顽强的意志,当面临最后考验的时候,才会从容镇定,毫不畏惧。
四年级作文叙事:《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四年级作文叙事:《最后的时刻》读后感
《最后的时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江姐在面对邪恶的死神时,依然像平常一样,脸不变色,心不跳。
她依然从容地梳理头发,披上干干净净的旗袍,擦了擦皮鞋上的泥垢,并在走廊里和每一间牢房里的人握手。
明知自己要押赴刑场,却能坦然面对,她将生命化为胜利的精神。
江姐,一个响当当的中国人名字;江姐,一个坚强意志的代表。
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读完这篇课文。
为什么日寇和国民党久久不能打败我们,就是因为有无数像江姐这样的人,用精神和信仰铸造成了永不垮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最值得赞颂的人,我反复地读这篇课文,只为学习江姐的那种精神。
江姐视死如归的精神永驻亿万人民的心中,我记住了她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做的。
”我从《最后的时刻》中读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最后一刻教学反思
最后一刻教学反思(一)本教案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积累、运用、实践、创新的目标,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预习阶段,学生就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了大量有关作者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而对都德的全面了解,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迸发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在导入阶段,就让学生自己跳读,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第一个教学板块,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学生的听与说。
第二个教学板块,注重默读并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轻易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方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而其中的“讨论与交流、小结”使学生必须要说,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而第三个教学板块中“激活思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自己来判断情感取向,并且培养了学生勇于向他人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体现。
“创新写作”则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置于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突出了“写”的重要性。
作业中再写一次同题材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反思,并从优秀作文中吸取养分,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根据本教案教学,本人发现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以后,学生更能大胆表述,勇于思考,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一刻教学反思(二)在沐浴了一学期多的新课程改革春风的今天,重新再接触这篇课文,依然有些茫然,过去失败的经验使我有点惧怕这篇课文,我喜欢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砸了,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是被逐步唤醒的,而学生的感受也应该是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样逐步理解,加深,及至产生共鸣呢?我反思了过去教学环节和导学案设计:时间不够是客观原因,以前为了赶教学进度,每篇课文的课时都抠的死死的,就怕课时拖的太多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或者上新课时间过多了,留下来复习的时间不够,有了这些顾虑自然就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考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对教材处理不够大胆,我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就是这个自认为聪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使我的课堂成了满堂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情感体验,点燃心灵的火花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松树沟中心学校张莹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人的心灵相通的学问,较之其它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最后的时刻》中,江姐就义前的精彩演讲。
江姐说的这番话既是在自我激励——决不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是在激励大家要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
现在的学生,远离战火硝烟,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江姐此番话的深刻用意呢?怎样才能让他们体会江姐那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呢?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脸色煞白、心跳加快呢?”
“考试不及格,回家害怕被妈妈打。
”
“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我会心跳加速。
”
“路上遇到狗的时候,我会脸色煞白,心跳加速。
”
“看到老鼠的时候。
”
……
我接着问:“同学们,江姐面对的什么?”
“最后的考验——死亡!”
“是啊,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而江姐面对死亡却脸不变色,心不跳,你们感受到了
什么?”
“她不怕牺牲。
”
“她很勇敢!”
……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深感悟,我又引导学生想象江姐还禁受了哪些考验。
“老虎凳。
”
“是啊,多么残酷的刑罚啊!人坐上后,两条腿被捆在长板凳上,膝盖被绑得死死的,根本不能动弹,国民党反动派就往革命者的脚后跟垫砖头,一般垫三块砖后,人就会受不了,脚筋会绷断,膝盖骨会骨折。
”
“灌辣椒水。
”
“敌人在水葫芦里灌上辣椒水后,挤压皮囊,辣椒水通过管子直接灌到人的肺中,很多人都被活活呛死了。
”
“竹签子钉进指甲。
”
“用皮鞭狠狠地址抽打。
”
……
孩子们几乎把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见过的所有酷刑都说出来了。
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面对这种种考验,江姐是怎样表现的?”
“脸不变色,心不跳!”
“同学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
时刻,会这样的从容镇定。
”说着,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她是(),她有坚定的(),顽强的(),当面临最后的考验的时候,才会()。
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完成了填空,几遍句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江姐的英雄气概。
看着同学们个个大义凛然、神色凝重的脸庞,我知道他们已完全走进了文本,了解了江姐,认识了这些革命者,于是带领他们诵读着江姐的这番话。
师: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江姐没有惧怕死亡,她把死亡当做最后的考验,用自己的意志与敌人进行又一次的战斗,她会坚定对自己说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师:面对着亲爱的战友,一个个年轻的同志,未完的工作要由他们继续,江姐希望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此时她会深情的对同志们说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黎明,这不仅是江姐,也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的革命者共同的宣言
生:(接读):“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的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一遍又一遍,声音是那么洪亮,语气是那么坚定。
红岩精神,一种不朽的传奇,正穿越时空,在我们的教室传递,在我们的心灵中绵
延传播。
孩子们也在那一刻记住了江姐,记住了曾经的苦难,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