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概论教学作者程杰晟绪论高朝阳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洛阳东周王城出土的 “天子六驾”
上一页 下一页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综述 (一)文化特征 1.辉煌灿烂 ——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思想活跃,智慧绝伦; ——英俊迭出,流芳百世; ——奠基定性,影响深远。
上一页 下一页
春秋战国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2.动荡纷乱 ——新旧交替,社会剧变; ——礼崩乐坏,周制荡然; ——五伯称霸,七国争雄; ——兼并频繁,战争惨烈; ——游士奔走,思想活跃。
(二)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1.形成基础 物质基础——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基础——西周文化“人本”性的确定。 现实基础:
——政治环境宽松(政局动荡需要各种人才应对复杂 局面;阶级、集团众多,都需要自己的代言人) ——专门从事文化思想创造的士人崛起。
上一页 下一页
一、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一)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铁农具广泛使用。 ——牛耕普遍出现。(冉耕,字伯牛;司马 耕,字子牛)
战国铁制农具图
上一页 下一页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灿烂特征的主要 体现
(二)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1.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公田
私田井田制 示意图上一 下一页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灿烂特征的主要 体现
三、英俊迭出,流芳百世 (一)著名政治人物 齐桓公——任用管仲,率先称霸。 晋文公——出奔19年,终成霸主。 管 仲——齐卿。 百里奚——秦大夫,助穆公称霸西戎。(五羖 大夫) 子 产——郑国卿,铸“刑鼎”,公布法律。
上一页 下一页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灿烂特征的主要 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灿烂特征的主要 体现
李牧——战国赵将,曾反攻秦军,大获全胜。 尉缭——军事家,助秦王统一。有《尉缭 子》。 王翦——战国秦将,破赵、燕,攻灭楚国。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有哪些主要方面?
2.内陆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农业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宗法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第二章 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4.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你是如何认识的?
课后小结(实 施情况,发现 问题及改进 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主要教学参 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分析说明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

新人教版版高考历史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课时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版高考历史复习阶段五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课时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教案

备二考存航课前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圈定主干||教材主干梳理I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思想1.阳明心学(1 )背景错误!(2 )主张错误!(3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贵的离经叛道(1 )背景错误!(2 )主张错误!(3)影响:一走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硏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硏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0(2 )《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o2•文学:明清小说(1 )演变过程错误!错误!错误!(3 )代表作品:四大名蕃、《聊斋志异》和《僅林外史》。

3.绘画和书法(1 )绘画错误!(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

4•戏剧:京剧(1 )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2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出现。

(3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4 )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概念阐释市民阶层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

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考点三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选修4)1•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1 )原因:李时珍发现我国历代医学书籍上记: 勺药材名称混乱,药性有误,害人不浅。

(2 )经过错误!2・《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地位(1 )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 89 2种,附药方1 1 096个,其中,有8 160个药方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增加新药材3 7 4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明清:沉暮与开新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地点:山西阳高许家窑。 化石: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和枕骨、颌骨
和牙齿等,大约属于十多个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个体。其体质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 曲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
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000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
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长82毫米,最大直 径3.3毫米。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 粉染成红色,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 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这时 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 打穿了的孔洞
克 罗 马 农 人
东夷集团(海岱 民族)
活动区域大致在今 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 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 江北类型分布区。
盘古
苗蛮集团(江 汉民族)
主要活动于湖北、 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 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魏晋文化

魏晋文化
精神颓废。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2)基本内容 思想特点: ——揉合儒道,儒道并蓄(宣称“名教出于自
然”,推崇《老子》《庄子》《周易》为“三 玄”) ——崇尚老庄“轻人事,任自然”之学。
“竹林七贤”之嵇康、 阮籍、山涛、王戎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二)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入主中原 1、内迁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2、入主中原 一夏——夏 一汉——成汉 二赵——前赵、后赵 三秦——前秦、后秦、西秦 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三)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1、客观原因 ——战乱频仍,政权频繁更替,使统治者无
心也无力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皇权衰落,使依靠其而确定独尊地位的
儒学失去维持原有地位的条件。 ——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相互杀戮,致
使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落空,也促使儒学 地位下降。(曹马争权、八王之乱)
哲学宗旨:“贵无” 。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处。 基本追求:逃避现实,明哲保身。
“竹林七贤”之阮咸、 刘伶、向秀
上一页 下一页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行为表现: ——崇尚清高,讲究漂亮容貌、潇洒风度; ——轻视“俗务”、“俗事”,不做实事,
终日坐而论道,以玄谈为妙。 (王徽之任骑兵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背景
及体现
(2)发展演变 原始形态——张角“太平道”;张道陵“五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程杰晟中国历史文化之服饰69页PPT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程杰晟中国历史文化之服饰69页PPT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程杰晟中国历史文化之 服饰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9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步辇图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体现
3、支持南诏建国 唐玄宗——支持皮逻阁建国,封其为云南王。 (杨国忠两次发动对南诏战争,丧师二十 万) 唐德宗——与南诏恢复和好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体现
三、热情奔放 色调明快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衣着暴露,以胖为美。 穿高跟鞋、西服领衣?
隋唐文化隆盛的背景及体现
(二)名臣贤相人数众多 高颍——隋文帝名臣,先后推荐苏威、杨 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为将相。灭南 朝陈任元帅长史,主持军事。 魏徵——贞观名臣,曾陈谏二百余事,提 醒太宗“兼听则明,偏听则谙”;“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等。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隆盛的背景及体现
长孙无忌——贞观名臣,长孙皇后兄。常以天 命安危自任,悉心奉国。 房玄龄——贞观名臣,善谋划。在职夙夜勤政, 不以己长望人,闻人善若己有之。 杜如晦——贞观名臣,临机善断,与房玄龄共 掌朝政,订定各种典章制度,时人合称“房 杜” 。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体现
3、广泛吸收异域文化 南亚——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 美术、裸体艺术…… 中亚——音乐、舞蹈…… 西亚——袄教、景教、 摩尼教、伊斯兰教、医学、 建筑艺术、马球运动……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体现
(二)民族交往亲密无间 1、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赞普 松赞干布。(松赞干布: “我父祖没有和上国通婚 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 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 以夸示后代。”)
上一页 下一页
隋唐文化的主要特征及体现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尺带珠 丹:“外甥是舅皇帝宿亲,又蒙降金成公 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及安 乐。”) 唐穆宗——与吐蕃会盟,

04、殷商文化

04、殷商文化
上一页 下一页
安阳殷墟宫殿下的人祭坑
上一页 下一页
安阳殷墟殉葬车马及御手
上一页 下一页
安阳殷墟人祭坑
上一页 下一页
殷商神本文化形成背景及体现
2、末代国君商纣王任意胡为 暴虐行径:
——发明炮烙(格)酷刑,取 悦妲己; ——滥施醢脯之刑(醢九侯, 脯鄂侯); ——囚西伯昌,烹伯邑考,剖 比干心,斫人腿骨……
殷 商 房 屋 形 制
上一页
下一页
殷商神本文化形成背景及体现
二、体现 (一)对天命神权的执著迷信与恐惧 ——商汤威民伐有夏。 ——盘庚借天助迁都。
上一页
下一页
殷商神本文化形成背景及体现
(二)事无巨细占卜问神 占卜——殷商盛行的用火灼烧龟 甲或动物肩胛骨,然后依据裂 纹状态预测吉凶祸福的宗教迷 信活动。(甲骨文)
四羊方尊
上一页 下一页
殷商文化“幼稚”性格的体现
2、牧业“发达”表现 ——祭祀、殉葬杀牲甚多。 3、商业“发达”表现 ——发明马车(相土)、牛 车(王亥)等交通工具。 ——使用世界上最早的金属 货币——铜贝。 ——“商人”之称来自“商 族人”之名。
上一页 下一页
殷商文化“幼稚”性格的体现
4、青铜冶铸技术达到颠峰 杰出代表:司(后)母戊鼎——高133厘米, 重875公斤。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文化早熟性的体现及原因
对应关系: 蒙昧时代——原始社会原始 群阶段。 野蛮时代——原始社会氏族 公社阶段 文明时代——奴隶制社会始
北京延庆古崖居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文化早熟性的体现及原因
金属时代:
——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殷商早期青铜斧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事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事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家和作品3.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家和作品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成就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文学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的理解和看法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形式和特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宗教信仰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的理解和看法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5.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的理解和看法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哲学家和学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如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体系和主要哲学家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具体思想和观点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理解和看法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7.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如写意、工笔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如王羲之、张大千等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艺术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看法第八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如历史故事、传统习俗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起源和意义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具体习俗和活动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和看法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如古建筑、文物、古籍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如法律法规、教育传承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如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具体实例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理解和看法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影响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如文化传统、习俗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应用,如文艺创作、设计等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如文化交流、外交合作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影响的理解和看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章节一和二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核心价值观。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文化解读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 文化解读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1页5
“文化”漫谈
第一层次的区别: 文化——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
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 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如“五 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文明——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 减少的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 遍的行为和成就。(如汽车、 计算机的使用等)
上一页 下一1页6
“文化”漫谈
第二层次的区别:
……
上一页 下一1页3
“文化”漫谈
(三)中国人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外在特征——勤劳善作,聪明伶俐,善良淳朴,
宽于待人,不虐外友,重视亲情,敬老爱幼, 尊师敬长,不拘小节,缺乏浪漫感…… 内在性格——平和中庸、谨慎内向、坚韧不 屈……
上一页 下一1页4
“文化”漫谈
六、“文化”与“文明”的区 别
文明——既可泛指人类社会从 民智初开之时迄今一切文化 成就的总和,也可特指一个 区域(中华文明)、一个社 会(封建文明)、一个时代 (20世纪人类文明)或一个 民族所具有的精神生活、物 质生活及生产方式这样一个 局部性的整体。
文明——常常始终在运动的、前进的,表现着
殖民和扩张的倾向。(如微软技术的推广与
应用)
上一页 下一1页8
第二节 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学
一、历史文化
概念——指人类社会在发
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化
风貌的总和,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思想、艺术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它的展现不仅是单纯的文化方面的
体现,还与文化的创造者、自然环境、经济环
说明1——并非与人的实践有关的一切均属于文化范畴
上一页 下一页5
“文化”漫谈
说明2——文化既指高 雅学术,也包括粗俗 丑陋之习。实际上, 在人的衣食住行、吃 喝拉撒睡等社会生活 方式中都存在着浓郁 的文化问题。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

Yunnan College of Foreign Affairs & Foreign Language《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教务处《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不加书名号)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56(理论)]【课程学分】2【开课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或第二学期【参考教材】1、《中国历史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田广林田野编著)【课程性质、目的】:中国历史文化课程侧重点不再中国通史,而是主要着眼于中国历史景观文化,作为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常识,以适应旅游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课程,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分类有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

学习本课程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对相关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予以解决并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尤其在接待外宾的过程中,向其传递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技术。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中国历史文化景观概说教学课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名词解释“中国”“文化”“景观”(二)教学难点:如何从中西两方面来理解“文化”的意义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历史1、名词解释“中国”、“中国”一词的历史沿革2、名词解释“历史”(二)文化1、“文化”一词的中西方释义2、“文化”的广义和狭义实践教学内容: 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试述古代“中国”一词的最初概念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化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的创造主体教学课时数:2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考古学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代表性史前时代人类文明遗迹(二)教学难点:新旧石器时代的分期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二)五帝时代的远古族团(三)三代之际的华夷分离及其重组(四)秦汉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实践教学内容: 尝试写简单的关于古人类遗迹的讲解词四、考核知识、技能点:如何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第三节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教学课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中国的自然地理变迁以及人文地理分布概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地理以及气候的南北分布(二)教学难点:地理气候环境的不同对中国南北经济生成方式的影响三、主要教学内容(一)地形、地貌和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实践教学内容: 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地理气候环境的不同对中国南北经济方式的影响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教学课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农业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二)教学难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二)“三代”以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野(三)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实践教学内容: 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试述历史上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五节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教学课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完善(二)教学难点: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二)古代政治制度1、宗法制度2、专制制度3、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实践教学内容: 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古代社会政治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第六节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教学课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的民族语言文字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掌握汉字的造字和使用方法。

【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1_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

【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1_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

【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1_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第十章中国传统史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一、中国的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历史意识的民族,早在远古我们的祖先就注意积累和保存以往的经验,传播英雄人物的业绩。

由于当时没有文字,所以只能靠脑记口说,辅之结绳刻木等简单的方式,使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中国远古时代的大量历史传说,即属于此,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等等。

历史传说虽不能称作史学作品,但毕竟已经包含着史学的因素,可视为中国史学的源头。

文字和历法的产生及其不断成熟,为史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有意识的历史记载逐渐成为统治者经常性的活动和国之大事。

第一个史学之最,殷商和周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甲骨文和金文已有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到方面的记载。

负责记载的史官,负责占卜、记录时事,起草公文、保管文书等工作,他们可以被看作我国最早的历史学家。

继甲骨、金文之后,《尚书》中记载了殷、商王朝的大事。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献总集,《诗经》中的《大雅》一些诗篇,《公刘》、《绵》等反映了周王朝基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汉族史诗。

《大雅》中的有关篇章提供了周部的发祥、发展创业、立国的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各诸候国都有史官,记载本国的史事,如严晋国的《乘》,鲁国的《春秋》一书。

它不仅创立了编年体史学体裁,开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贬、别善恶”即通过历史褒贬忠奸,区别善恶,惩恶扬善的史法和轻鬼神、重人事的史观,因而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学之父。

《春秋》之后,史学迅速发展,史著逐渐增多,春秋战国时期限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世本》、《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本称《纪年》,因文书于竹简之上,故名之为《竹书纪年》。

中国的历史文化+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的历史文化+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发 明打井技术,建造干栏式 房屋
河南、陕西、山东、河北 等地;制作精美的陶器和 玉器,出现阶级对立,国 家随之产生
➢ 总结
父系末期——三皇五帝
1、三皇 ➢ 天皇、地皇、人皇 ➢ 伏羲、女娲、神农(传统观点) ➢ 燧人、伏羲、神农
2、五帝 ➢ 黄帝、颛项、帝喾、尧、舜 ➢ 伏羲、炎帝、黄帝、尧、舜(传统观点)
历代地方机构
秦汉——隋唐 明清
两级
三级 省(总督、巡抚)
道(道员) 府(知府) 县(知县)
郡(太守) 县(令) 州(刺史)
郡 县
三、科举制度
先秦——魏晋南北朝 隋唐——清朝末年
世卿世禄制度 察举征辟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三、科举制度
• 生员(秀才、相公) • 县试、府试、院试
初试 (童试)
乡试
• 1、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 ➢制陶业、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造业煦出现 2、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
距今时间 7000-5000年 (母系氏族)
5000-4000年 (父系氏族)
代表文化 河南仰韶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主要分布地及特点
黄河中游,彩陶文化
二、古代官制——三省六部
发展: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 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尚书省形成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与三 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至 隋代,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 主要掌管中央政令,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 执行
二、古代官制——历代地方机构
历法,冶金与铸造技术,成产力水平大大 提高
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冶炼和铸造 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农业发达,多种 谷物酿酒,早期城市,当时世界上的文明 大国;“牧野之战”

05、西周文化

05、西周文化
上一页下一页一历史概况历史概况统治时间统治时间约前1111世纪至前世纪至前771771年年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奴隶制时代的鼎盛时期奴隶制时代的鼎盛时期前1046年1月20日牧野之战下一页上一页二文化综述一文化特征人本性表现为重视血缘亲缘关系强调等级秩序制定严密的礼仪制度等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电子教案之五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三、讲礼崇仪,规矩行事 (一)周礼举例 诸侯生太子之礼——见书第49页 跪拜之礼——见书第50页 (二)文化结果 ——周礼实行起来,费时、费力、费财,且 约束严格,致使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节奏 缓慢,缺少灵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一、历史概况 统治时间——约前11世纪至前771年 发展阶段——奴隶制时代的鼎盛时期
前1046年1月20日 牧野之战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综述 (一)文化特征 “人本”性——表现为重 视血缘亲缘关系,强调 等级秩序,制定严密的 礼仪制度等。
第四章
中国文化基本特征的初步定型
——人文发轫的西周文化
重点和难点
河南安阳羑里城—— 传为商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处
——中国文化从“神本性”向 “人本性”转化的原因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涵 ——周礼的内容及形式 ——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特征及性格定 型于西周时期? 2.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的背景 及实质是什么?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周宗 法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4.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是怎样 形成的,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5.西周文化对后世具有怎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二、文化 (1) 学术意义的文化概念的提出 ① 人类学意义的文化 ② 人类学家的文化 ③ 民族学家的文化 ④ 社会学家的文化
11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2) 西方culture的由来 ①colere ②cultura ③kultura ④culture 侧重精神层面
12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3)中国古典的文化概念 ①文、化各自的含义发展 ②最早的渊源——人文化成 ③直接的来源——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④文化一词出现的必然 ⑤文化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内涵——文治教 化、文明社会及其成果
13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4)文化的科学含义 • 《现代汉语词典》: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7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六、中国历史文化的内部整理—— 明清(1840年以前)
• 1.大型图书的编纂 • 2.思想学术领域正统思想的衰落和离经叛 • • •
道的异端思想的兴起 3.考据学的兴盛 4.文艺领域以各种方式影射现实、摆脱古 意开创新风、带有综合色彩的作品和艺术 形式不断涌现 5.科技方面具有总结意义的巨作不断出现
4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第一节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
• 一、中国历史文化的滥觞与肇造——史前时代到 • • • • • •
商周 1、石器时代的朴素纯真 2、夏商西周的神本到人本 二、中国历史文化的整合和 新面貌——春秋战国到秦汉 1、春秋战国的整合 2、秦和两汉的文化新貌
5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三、中国历史文化的融汇与完善——三 • • • • •
国、两晋、南北朝 1、社会和历史背景 2、文化聚合与演变 四、中国历史文化的繁盛——隋唐 1、社会和历史背景 2、历史文化繁荣的表现
6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五、中国历史文化的继续发展 —— 五代、 • • •
宋、元 1、五代:隋唐余韵 2、两宋:精巧细致 3、元:以猛治国到汉家
的总和,特指精神文明。
14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三、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学 (1) 历史文化 ①名词的出现 ②名词含义的三种岐解及错误原因 ③历史文化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定义
15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
(2) 历史文化学 ①研究对象 ②研究目的 ③研究方法 ④学科性质——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⑤学科体系——本体论、构成论、功能论 ⑥学科地位——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
8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七、中国历史文化的低谷与重生 ——近现代
• 1、社会和文化背景 • 2、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表现
9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第二节 历史文化相关概念
• • • • • •
一、历史 对于历史的不确切、不科学的理解 黑格尔“中国只有记录而没有历史”的言论表 明中外对于历史有不同的理解。 古代中国的“历” 与“史” 西方意义的历史 广义的历史与狭义的历史
19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 •
三、中国历史文化内外特征 (1)内在特征 (2)外在特征 四、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 (1)敬祖爱国 (2)崇礼重德 (3)贵和执中 (4)自强不息
20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
五、中国历史文化的突出表现 (1)源远流长 (2)多元一体 (3)天人合一 (4)以人为本 (5)安土重迁 (6)重德重生
23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课后思考
• • •
1. 中国历史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进程 2. 究竟什么是历史文化 3. 中国历史文化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24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3)文化的特征 ①规范性 ②艺术性 ③认知性 ④实用性 (4)文化的功能 ①正功能——社会整合、社会导向 ②负功能——拖滞
18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第三节 中国历史文化的 相关理论问题
• • • • • • • •
一、中国历史文化生态理论 (1)自然地理生态 (2)物质经济生态 (3)社会制度生态 生态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文化结构理论 (1)各种理解 (2)最科学的界定
16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
四、 文化相关理论 (1) 文化的结构 ① 两个层次结构理论 ② 四个层次结构理论 (2) 文化的六大属性与 中国文化的分类问题 ① 文化的六大属性 ② 中国文化的分类问题
17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 • • • • • • •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管理系 中国历史文化课程组
1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绪论(历史文化理论部分)
旅游管理系 高朝阳
2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课前导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文化? 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名词究竟有什么含义? 中国历史文化如何能够发展到博大精深? 中国历史文化有什么样的特征和精神、结 构形态? • 为什么中国历史文化能够成为世界上独树 一帜的文化类型? • 中国历史文化独特性有哪些表现?
21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本章小结
•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
程、历史文化的相关概念和中国历史文化 的相关理论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介绍中 外历史文化差异以及现在仍存在于国人心 理、思维和行为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2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重点概念
• • • • •
历史 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学 文化的结构层次理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3
原 版 教 学 配 套 课 件
教学目标
• 1. 能力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后面 • • • •
其他模块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理智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情感目标: 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对文化传统的恭敬心态,并学会正 确面对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3. 知识目标: 掌握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等相关概念、掌握中国历史文 化发展进程及各阶段独特的文化风貌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整 体特征,文化的结构等理论,中国历史文化的生态环境理 论和相关重点理论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