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设定学习目标,提高自我驱动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
4.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巧妙运用上述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的形成”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开始前,我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接触,如饮料、药剂等,但对其本质特征却理解不深。基于此,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课堂上,我首先通过展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海水、糖水、盐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制备和性质。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并思考溶液形成的原因。
随后,我引入溶液的浓度、饱和度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在此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解释新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学设计:9.1溶液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学设计:9.1溶液的形成
5.情感教育,提升价值观:结合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医药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设计实验方案、调查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的形成”为主题,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探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问题驱动,激发思维: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驱动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交流共享:将学生分组,进行溶液配制实验,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共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4.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的形成、分类、配制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溶液在环保、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溶液的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如真溶液、胶体溶液等,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是本套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介绍溶液的概念、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前,已经掌握了溶解、混合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溶液的形成原理和溶液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迁移,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溶液的形成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溶液的形成原理。

2.溶液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讲授系统地传授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食盐、蔗糖、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液的概念,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如食盐、蔗糖等,这种混合物就称为溶液。

”2. 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将食盐放入水中,经过搅拌,食盐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一个均一的混合物。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溶液的特点,如:“溶液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溶质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

”5. 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液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溶液的形成原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课题1 溶液的形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

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溶质+溶剂错误!溶液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一、新课导入1.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些内容。

2.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想到了什么?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生齐答:想!(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二、新课教学一、溶液【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2.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增强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教育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人类发展贡献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5.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本节课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多元化评价和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等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溶液的本质,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为例,如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普遍存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学习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海水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溶液1.阅读教科书P26,观察实验9-1,思考:实验现象:蔗糖逐渐溶解,固体消失了。

混合物的特点:各局部组成相同。

解释(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蔗糖分子均一地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

2.溶剂溶质振荡前的现象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液体分层液体不分层,融为一体液体仍不分层,融为一体溶质可以为液体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碘酒中酒精是溶剂,碘是溶质。

3.溶质溶剂现象碘水碘在水中没有变化碘汽油碘溶解在汽油中,溶液变为紫黑色高锰酸钾水高锰酸钾全部溶解,溶液变为紫红色高锰酸钾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实验说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知识模块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根据教科书P29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水中参加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参加溶质前水的温度/℃\ \ \溶解现象溶解溶解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无变化温度下降温度上升结论溶解时温度不变溶解时温度下降溶解时温度上升归纳整理:阅读P29最后一段内容:吸热>放热:温度下降;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吸热=放热:温度不变。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1溶液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1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及关系;(2)知道溶液的特征及溶液的组成;(3)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5)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是:在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溶液,对于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是不能全面认识溶液的特征,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是溶液。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分类归纳,由个别到一般,逐步建立溶液的概念。

学生学习的发展点是溶解的微观过程。

学生将通过推理判断的方法,去伪存真,从微观角度对溶液的应用进行解释。

授课班级学生成绩较好,学习纪律较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通过连续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活动,让学生有深入思考、深入理解、完整表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理解得更深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由海的图片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

【活动】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演示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蔗糖和植物油,再加入少量的水,震荡,观察现象。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板书:1、定义)(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蔗糖“消失”的原因。

(3)引导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总结溶液特征。

(4)帮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5)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 师生活动2(总结:溶液特征)(板书:2、特征)4. 师生活动3(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板书:3、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副表1副表2副表3副表4。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1)溶液的形成过程及其微观机制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模型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到比例和百分比的转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与化学知识结合的挑战。
(3)溶解度曲线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图表阅读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2.教学目的: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为新课溶液的形成做好铺垫。
3.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氛围。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可逆性等特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发现溶液的形成规律。
-利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重难点。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溶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的困难。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准备充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溶解度曲线图表、计算模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
-创建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在线答疑,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瓶汽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水是什么状态的物质吗?它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思考作业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创新观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液这部分内容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乳化现象的要求较低。

第二部分的知识是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则表现为放热和吸热。

理解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策略分析】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用途,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授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案的正确与否。

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混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溶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对于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形成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讲解溶液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4.通过实例分析,讲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引导学生掌握溶解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给各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溶液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环保意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中的药品和溶剂都是宝贵的资源。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如饮料、药剂等,让学生感受到溶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如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3.利用多媒体展示溶液的形成原理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溶液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溶液是什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何?
4.问题导向与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定义,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溶液的浓度概念。
3.熟悉溶液的物理性质,如颜色、透明度、密度、粘度等,并了解这些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学会运用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溶解、沉淀、电解等。
3.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溶液的形成、性质和浓度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单元课后习题1、2、3题,重点巩固溶液的定义、分类、溶解度及溶液浓度的计算。
2.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通过实验验证。
3.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分析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颜色、密度、电解质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2.通过展示一些神奇的溶液实验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3.提问学生关于溶液的已知知识,如溶解、溶质、溶剂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详细讲解溶液的定义、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溶液的概念。
3.教学评价:
-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新人教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新人教2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3.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4.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 地球上大部分表面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C.溶液都是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2.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泥土B.蔗糖C.植物油D.碳酸钙粉末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澄清的石灰水C.泥浆D.液氧4.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A.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B.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C.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1.问题讨论:(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2.媒体使用: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的概念,会通过溶液的性质简单区分常见的溶液。

(2)了解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知道常见的几种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和区分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实验明确物质的溶解和常见的乳化现象,让学生建立物质在水溶液中简单的行为变化。

(2)通过多媒体演示溶解和乳化作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头脑里形象地形成溶液和乳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的形成和形成过程的微观展示,让学生形成溶液微观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掌握通过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3) 通过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溶液的形成。

2.溶剂、溶质、溶液的区分和联系。

难点:1.通过溶液的形成,在头脑里建立溶液的微观概念。

2.会区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溶解还是乳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蒸馏水,红墨水,乙醇,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植物油,洗涤剂,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授课教案】续表11.总结: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2.学生自学溶解的应用。

【探究实验】用三个烧杯各注入50 mL水,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并记录。

在分别将一续表教师活动续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传说在两千年前,罗马统帅进攻耶路撒冷,攻到海边便下令把俘虏来的奴隶投入大海,可是这些奴隶并没有沉到水里被淹死,却被海浪送回岸边,于是统帅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海吗?
生:死海!
师: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呢?
生:海水盐度高密度大!
师:(副板书)硫酸铜、氯化亚铁、硫酸锌、硫酸、盐酸、醋、酱油、料酒、饮料、石灰水石灰浆、液态二氧化碳、牛奶、豆浆、水……….
师:以上大家举出的这些例子当中哪些是溶液?哪些不是溶液?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区分开。

板书
师:我们喝糖水要把蔗糖放入水中,做汤时要把盐、香油放到水中,下雨天泥土会分散于水中,这些现象对于我们来讲也不陌生,同学们能否把这些物质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描述一番?
师:大家描述的现象完整吗?实验最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做做吧。

生:分组实验。

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投影:
观察:1. 加入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后的现象?
2.开始振荡时看见液体中有什么?
3.振荡一段时间后各自有什么现象?
4.静置片刻后又有什么现象?
师:(大家在取药品时,注意量不要多。

)每支试管刚开始振荡时看见液体中有什么?继续振荡一段时间后有何变化?哪些澄清?哪些浑浊?浑浊的试管中悬浮的颗粒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将试管静置一会儿又看到了什么?
生:1组:加入泥土后水变浑浊,振荡无法混合均匀,静置片刻后泥土下沉。

2组:加入植物油后,油浮在水面上,振荡后浑浊,静置片刻后植物油逐惭浮起,分为上下两层。

3组:食盐溶解呈无色液体,静置片刻无明显现象。

4组:蔗糖溶解呈无色液体,静置片刻无明显现象。

师:你能解释蔗糖、食盐在水中渐渐消失的原因吗?
生: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蔗糖分子和钠离子、氯离子都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了。

师:我们知道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当食盐溶解在水中时,处于表面的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地向水中扩散,随着振荡它们很均匀地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它溶解在水中时同样很均匀地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间,由于这些被分散的微粒都较小,所以它们最终在水中分布很均一。

投影:
师:而对于泥水中的固体小颗粒与植物油和水组成体系中的小液滴都能被我们的肉眼观察到,说明他们是单个分子或离子吗?
生:不是!
师:对!实际上它们是一些分子集合体,由于它们是以分子集合体的状态向水中分散,从而使得整个体系出现了浑浊状态,静置后由于密度原因使得液体出现了分层。

投影:
师:经过实验大家认为哪支试管形成的体系是溶液呢?
生:3、4!
师:我们把1、2两支试管中形成的体系叫浊液。

(副板)
师:通过实验你认为溶液有哪些特征呢?
生:混合物!稳定!(怎么讲?)均一!(怎么讲?)无色透明!一种固体扩散到一种液体中!一种物质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师板书)
生:我认为并一定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也可能是几种物质分散,例如海水。

(师趁机让学生将少量高锰酸钾投入盐水中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推出也可能是几种物质分散,补充板书)
生:我认为不一定是一种固体被分散也可能是液体,例如酒精。

师:是这样的吗?我想我们还是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吧。

师:通过本次实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不一定是一种固体被分散也可能是液体!液体不一定都是水!油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碘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
那谁能归纳一下溶液的定义?
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师:溶液中我们把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溶质和溶剂.(板书)
(二)溶液组成- 溶质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水汽油、酒精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说得这些液体哪些不是溶液呢?你能指出这些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吗?
硫酸铜、氯化亚铁、硫酸锌、石灰水(固体)液态二氧化碳、牛奶、豆浆、水(擦掉).
硫酸、酒精(液体)
盐酸(气体)
师:可见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补充板书),
大家举的例子当中,溶剂最多的是水,可见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其他物质可以做溶剂吗?例如?
汽油、酒精!(补充板书)
师:我们如何来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呢?对于两种状态相同的物质组成的溶液,比如两种液体一般认为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

做水溶液,例如我们前边配制的氯化钠的水溶液、蔗糖的水溶液,对于以水为溶剂的溶液,通常可以不指明溶剂,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简称为氯化钠溶液,蔗糖的水溶液可以简称为蔗糖溶液。

投影: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液)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
师:可是对于非水溶剂的溶液必须指明溶剂,例如碘的酒精溶液。

投影(碘的酒精溶液)投影:习题
某食盐水20克,用蒸法皿蒸干,得到5克氯化钠,则原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

师:可见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成什么关系?体积呢?
生:不等!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大家知道了什么是溶液,那么溶液有哪些应用呢?(板书)现在让我们接着进行下边实验:
投影:请将两根铁丝同时插入到硫酸铜固体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生:插入到硫酸铜固体中的铁丝无变化,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溶液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
师:当人生病的时候,打针要比吃药好的快,谁能说明原因?
因此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医治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的注射液和各种眼药水糖浆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就连我们人体内O2和CO2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投影:药液配制
师: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把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配成溶液就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了。

好这节课我们从三个方面认识了溶液,大家课后可以将浊液、胶体阅读一下。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道探究题:
投影: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放热和吸热现象,例如:将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将氯化铵、亚硝酸钠等溶于水时会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

工业用盐中含有有毒的亚硝酸钠,生活中如何区分都是白色晶体的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试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