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中西比喻习惯和方法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法4页word文档

中西比喻习惯和方法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法4页word文档

中西比喻习惯和方法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解决方法一、中西文化比喻产生差距的原因英汉比喻辞格是应用最广泛的辞格,因其历史悠久而融入了鲜明的文化与思维内涵。

英汉对于喻体(vehicle)的使用往往不止在一个句子或是一句诗里,而喻体的英汉差异直接体现出思维方式的此种不同。

首先,在喻体使用中,中国作品喜欢用自然现象、动物、植物和物品这些“目之所见”之物作为喻体,而英语则少的多。

这说明中国人的传统比喻思维比起西方,较多地“凝滞于物”,缺乏“潇洒出尘”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中国作品喜欢用一些成双成对的动物、植物、物品及自然现象来比喻两两相依的爱情,西方则微乎其微。

这就说明中国比喻更喜欢追求喻体和本体表面上的相似。

再次,中国作品相对缺少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料的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对于虚构事物作为喻体的比喻,中国比喻思维也略低于西方。

二、比喻和习惯表达对翻译的影响比喻及习惯表达,都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份,也是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只有深入研究对比,理解两种语言在比喻和习惯表达上差异,才能摆脱理解障碍造成的困境,真正达到译文“入木三分”。

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透视角度,因而就会产生喻体不同,比喻相似的现象,即比喻的差异。

此外,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上也有差异,例句: 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think again.直译为:“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再想一想吧”。

由于忽略了在特定环境下英语习惯表达的特点,没有将原文的真正意思译出来。

正确译法是: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那你就错了。

英语中有许多的现成的成语比喻,出自圣经的有:“as old as Methuselah”(玛士撒拉一的老);“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的聪明)等等,在汉语中也有生动的比喻,例如火中取栗“pull chestnuts out of fire”;肉中刺、眼中钉“a thorn in the flesh”等等。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从修辞层面看儿童文学的翻译摘要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一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能在广大儿童中流行以及被他们所接受,就要看这部作品的翻译版本是否符合目标儿童读者的口味。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了《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国外文学经典的两个中译版本,对于其在国内大受欢迎就有理可循了。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目标儿童读者修辞的角度一、引言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是儿童文学,它在题材、主题、故事结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诸多方面都要求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价值标准。

创作儿童文学时,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特点,并尽量使文本易于接受。

译者也同样要注意译文读者的特点,以创作更好的译本来适应译语文化的标准。

本文就修辞层面对《爱丽丝梦游奇境》进行了分析,了解其在国内受欢迎的原因。

在修辞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都习惯于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段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修辞传统差异给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其实只要注意到这些修辞所含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能够创造出易被儿童读者接受的译本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爱丽丝漫游仙境记》的翻译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二、语音上的修辞在语音方面,英语作者常使用押头韵和押尾韵的修辞来创造生动有趣的语音效果,以此吸引儿童读者。

翻译时要注意创造同样的效果。

《爱丽思漫游奇境记》中有一种押韵,如:alice! a childish story tale,and with a gentle hand,lay it where childhood’s dreams are twinedin memory’s mystic band,like pilgrim’s withered wreath of flowersplucked in a far-off land. (carroll 4)爱丽思!把这孩子气的故事,放上你温柔的手掌,编系上记忆那神秘的缎带,作为你童年的梦想珍藏,就像朝圣者采撷的枯萎花环,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

英汉对比在阅读翻译中的运用

英汉对比在阅读翻译中的运用

英汉对比在阅读翻译中的运用作者:刘方荣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英语和汉语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在词汇、结构、语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加大了英汉翻译的难度,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全面、仔细斟酌。

运用英汉对比分析,了解两种语言的共通点和异点,对阅读翻译的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引言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

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导致英语和汉语在词语、结构和语篇诸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这对我们在进行英汉文章翻译时增加了难度。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语言和英语,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在英汉文章翻译中减少阻力,尽可能的用符合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文字来重现原文的风采,成就好的译文。

翻译上的差异性有一些主客观因素。

其中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尤为突出。

宗教信仰不光是一种仪式,它已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

我国最主要的宗教是佛教,人们相信世间有佛,与之相关的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弥陀佛”、“借花献佛”等。

二、英汉对比在阅读翻译中的运用(一)词汇意义不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使用国家分布地区不一样,自然环境和气候大有不同。

在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也各有千秋。

因此,对于同一事物或观点,由于地点不同、心情不同、状况不同等,所选用的词汇就所有不同,两种语言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所以在选用词汇翻译时,先要了解词汇的意思或意义,然后根据文章上下内容,选用适当的词汇。

对于有相似意义的词汇,我们可以相互借用,如tohaveathin(thick)skin,脸皮薄(厚);thinktwice,三思等。

但英汉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系,思维方式不同,在表词达意和使用习惯上有很大的差距。

在英语中一个词汇有多种意思,有时和中文意思相符,有时可能是相反的意思。

比如说表达“没门”时,不能说“nodoor”,而是要说“noway”,“door”在英文中一般是“门”的意思,与中文“门”同义,但中文“没门”是不同意或不可能的意思,在英文中用“nodoor“就是没有门的意思,与中文意思完全不一样。

浅析赏析对比参考译文对笔译学习者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

浅析赏析对比参考译文对笔译学习者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

- 24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浅析赏析对比参考译文对笔译学习者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吉林工商学院/王辰卉【摘要】翻译作为一门技能性较强学科,不应忽视实践的作用。

而翻译实践后赏析对比参考译文,是借鉴他人优点,消化所学技能,理论的最佳捷径。

本文从对比赏析参考译文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笔译学习者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本文所指的对比为笔译学习者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对比。

【关键词】笔译 英语 对比 赏析一、引言笔者在多年的翻译教学中逐渐体会到一味的追求理论的和翻译技巧的精通,不能解决翻译实践中实际问题。

曾有学者指出翻译学习,如同学习游泳,不真正的下到水里,是学不到东西的。

因此本文独辟蹊径从译者翻译习作与参考译文对比分析角度出发探讨其对译者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探讨性地指出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赏析对比参考译文对译者翻译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笔译者,只有将翻译技巧和理论运用在实践中,呈现出可读性强的译文,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体现出翻译水平。

在笔者所调查的18名MTI 翻译硕士中,55%以上的调查者都表明翻译实践或翻译练习是他们笔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而没有总结分析的实践,进步空间很小。

如能与参考译文对比分析可以减少这一弊端,有效的帮助笔译学习者进行自我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此观点。

1.有助于笔译学习者理论理解及技巧的运用。

对于大多数的笔译学习者来说,在翻译经验不足时,大多有意或无意的多采取直译的方法,尽管达到了“信”的标准却不能翻出“雅”的韵味。

而要想达到雅致,对比自己译文与参考译文的差距,通过鲜明的译文效果的对比,直观的让笔译者体味翻译理论的内涵与翻译技巧的精妙之处。

如:《落花生》中的一句 :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

在刘仕聪的译文中“Let us have a party tonight to celebrate,”Mother suggested, “and ask Dad to come for a taste of our fresh peanuts. What do you say?”We all agreed, of course.译者没有将“mother said ”放到译文的前半部分进行直译,而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改变了原文“妈妈说”的位置,作为插入语出现在译文中。

修辞学视角下的汉韩翻译研究

修辞学视角下的汉韩翻译研究

基于修辞维度的评估方法
01
02
03
语言风格
语境适应度
修辞手段
评估译文的表达是否符合目标语 言的风格和修辞特点,以及是否 与原文保持一致。
评估译文是否适应当地的语境和 文化背景,是否能够被读段,如比喻、排比、反问等, 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
基于语用维度的评估方法
借代
总结词
借代是汉韩翻译中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借用某 一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来代表或暗示另一事物或概念。
详细描述
在汉韩翻译中,借代修辞手法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目标 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例如,在汉语中用“红颜 薄命”来形容美女命不好,而在韩语中则用“薄命红颜 ”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这是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 表达习惯不同所致。同时,在借代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 歧义和误解,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归化与异化
归化
将原文中的文化、历史、宗教等元素进行 本土化处理,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认 知和价值观。归化翻译有利于读者理解和 接受,但可能牺牲了原文的文化独特性和 差异性。
异化
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历史、宗教等元素, 保持原文的独特性和异域风情。异化翻译 可以丰富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视野,但 可能使读者感到陌生或不适应。
误和表达不自然的地方。
词汇准确性
评估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 词汇意义,是否存在词汇歧义和误
解。
文本连贯性
评估译文是否保持了良好的文本连 贯性,包括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
语义联系。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语言与文化差异
汉韩两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挑战。通过修辞学视角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 入地理解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摘要】文学翻译在传播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读者作为文学翻译的最终接受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的审美需求影响着翻译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同时也对翻译的接受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读者参与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对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读者参与的程度,可以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接受度,从而更好地传递原作的思想和情感。

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积极作用不能被忽视,他们的角色至关重要,对翻译的成功与否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应被充分重视,以实现文学翻译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文学翻译、读者、美学、角色、审美需求、接受度、反馈、影响、重要性、参与、积极作用1. 引言1.1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文学翻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作品得以传播和交流,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文学翻译可以帮助读者突破语言障碍,享受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学作品。

文学翻译也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让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多人认识和欣赏。

通过文学翻译,读者可以跨越国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满足。

文学翻译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遗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丰富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深远意义。

1.2 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文学翻译的作用不仅仅是把原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将文学作品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读者的作用不容忽视。

读者在文学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passively接受翻译好的作品,更是actively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读者对文学翻译有着审美需求。

不同的读者拥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口味,他们对翻译作品的质量和风格有着自己的偏爱。

翻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审美需求,使得翻译作品更容易被接受和欣赏。

英汉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英汉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Cheers for the living and te a rs for th e d e a d .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2. 四字格
(1)Learn not and knownot.
不学无术 。
(2)Lookbefore youleap.
英汉修辞手法 比较与翻译
潘清华
(江西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方面大多相同或近似, 然而它们在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尤其在表达方式 上又存在 着许 多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汉修辞手法进行 时比分析。在 比较英汉修辞手法的基础上 ,本文还探讨了修辞 翻译的相 关问题。
关键词: 英汉修辞 比较 翻译
修辞讲究质量 的翻译必须兼顾在文体上也能信于原文 。 “修辞”是指明喻 、暗喻 、双关 、对偶 、排 比等修辞手法 。译文出 现修辞方面的问题,势必影响到作者原意的表达,也会影响到 读者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因此,人们要准确 、鲜明、生动地运 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必须学习和讲究
m my car.
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汉语并非 绝对意合,英语也并非绝对形合。在英语中,许多逻辑关联句 式不用或少用,而在汉语中却经常使用,这是由于现代汉语受 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形合句比古汉语多,同时现代英语屈折变 化减弱,句子之间体现出意合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形合、意 合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在把英语译成
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而它们在相似 之中又有一些各 自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就英汉语言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摘要】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读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读者对文学翻译的理解与解释是关键,他们的不同阅读体验和文化背景影响着对作品的理解。

读者的审美评价直接影响翻译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效果。

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情感连接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通过作品与作者建立起心灵共鸣。

经过对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进行全面阐述,可以得出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不可忽视,他们共同促进了文学翻译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与影响。

【关键词】文学翻译、读者、接受美学、作用、理解、解释、评价、传播、推广、影响、反馈、情感连接、角色、重要性、参与、发展。

1. 引言1.1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和文学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学翻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和理解,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文学翻译也有助于读者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文学翻译也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障碍,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为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

通过文学翻译,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被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1.2 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在文学翻译中,读者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作品的接受者,更是作品传播和推广的推动者。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读者为文学翻译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在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passively 接受作者的信息,更是actively 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和重新解读中。

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解释,读者可以为文学翻译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使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读者的审美评价也会对文学翻译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正是读者的喜好和认可,促使翻译工作者不断努力提高翻译质量,确保作品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接受。

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递原作所包含的情感、文化背景和风格。

正因如此,文学翻译在文学界以及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广文学作品、拓宽读者群体等方面的作用。

一、促进文化交流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翻译,可以将不同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和经验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

文学翻译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知,消除因语言障碍带来的交流障碍。

译者通过转换语言和符号,将原作所包含的文化元素转达给新的读者,使他们能够接触并了解其他文化的想法和美学观念。

二、推广文学作品文学翻译不仅将作品传播到其他语言的受众中,还可以推广原作在其他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翻译,原本只有在特定文化圈内有名的作家和作品得以跨越语言壁垒,进入全球文学舞台。

很多文学作品由翻译译介后,在母语以外的语境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从而为作家带来更多的读者和商业机会。

三、拓宽读者群体文学翻译使得读者能够突破自身语言的限制,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优秀作品。

翻译的存在使得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文学佳作,拓宽了他们的阅读领域。

翻译还有助于激发读者对于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

四、保护语言遗产文学翻译有助于保护世界各国的语言遗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理解并传达原著作者的语言特色、风格和韵味,这样才能保持原作的独特性和魅力。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创造力,防止它们因为语言衰退而消失。

五、促进跨文化学习文学翻译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跨文化学习平台。

通过翻译文学作品,学习者可以了解并体验其他文化的艺术、历史和思想。

这种跨文化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流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浅议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
本文是关于英汉修辞对比与翻译的一篇文章,讨论这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时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

英语和汉语都是两种著名的语言,也是两种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语言。

在修辞方面,英汉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语更注重语气的表达,而汉语则更注重语句的构成。

英语的修辞功能更多的体现在语气的运用上,比如得体的问候语,感叹词和一些强调句等;而汉语的修辞功能更多体现在句子构成上,比如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

英汉在修辞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处理。

首先,我们要仔细分解源语句子,弄清楚它所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样我们才能在翻译时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出源语句子的本意。

其次,我们要根据母语的特点来处理译文中的修辞结构,比如在译文中补充一些引申句、复句、反问句、递进句、分句以及比喻句等,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熟练掌握双语的语法知识和文化背景,以此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原文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该信息所背后的文化背景,然后得出一种新的翻译结果,表达出作者原意的同时,还注重翻译译文的修辞结构,让译文更加丰富。

最后,我们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对读者的交流效果。

综上所述,英汉在修辞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如何在修辞方面做出妥善的处理,以使译文更加准确传神。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以及读者交流的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汉翻译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使用外语,而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是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一环。

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

首先,对于英汉翻译中的修辞手法,最常见的莫过于比喻和拟人了,尤其是在叙事文体中。

比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而拟人则可以辅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所表达的意思。

在比喻和拟人之外,比较、对比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帮助读者一眼看出文章中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分析上,以此加强文章的可读性。

此外,另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是疑问、抒情和总结等。

疑问可以增加文章的张力,引起读者的兴趣,而抒情可以调动读者的情绪,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总结可以帮助读者对文章中所讨论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最后,一篇文章如何才能称之为运用了修辞手法?留意以上所列出的修辞手法,把它们运用到文章中,不仅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有说服力,还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耐读,有助于把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更加清晰。

因此,对于英汉翻译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修辞手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是重要的。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变得更加言简意赅、生动传神,从而让文章有更大的说服力。

浅谈目的性阅读对翻译的重要性

浅谈目的性阅读对翻译的重要性

浅谈目的性阅读对翻译的重要性1. 引言1.1 翻译的重要性翻译作为跨语言交流的桥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递文化、理解思想、推动交流。

翻译不仅在商务、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作用,同时也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翻译成为了人们相互沟通的一种必需品。

翻译能够帮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互相理解,让知识和信息得以传递和交流。

在国际交流中,翻译更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在国际会议、商务谈判、跨文化交流等场合,翻译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翻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得以消除,促进了人类的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传播知识、促进交流的桥梁。

翻译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为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目的性阅读的定义目的性阅读是指阅读时有特定的目的和目标,而不是简单地阅读文字和理解表面意思。

在翻译领域中,目的性阅读是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任务要求、读者需求和文本特点来选择性地获取和理解信息,以实现更准确、更有效地传达原文意思的目的。

目的性阅读要求翻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抓住原文的核心观点和意图,把握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将原文信息传达给目标读者。

目的性阅读还包括对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的理解,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解读原文,并在译文中保持原文的味道和风格。

目的性阅读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目的性阅读对翻译的影响目的性阅读对翻译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目的性阅读,翻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目的,从而更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目的性阅读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离原意的情况。

翻译实践中对比修辞与读者意识的关系体现

翻译实践中对比修辞与读者意识的关系体现

翻译实践中对比修辞与读者意识的关系体现刘瑞;刘建宁【摘要】文章通过句子的翻译来阐述时比修辞与读者意识的关系,发现读者意识与对比修辞两者的发展从来都是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的.在翻译实践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对比修辞和读者意识,让读者更加了解文本的魅力,并产生共鸣,从而加强读者意识与对比修辞应用能力的培养.【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12【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对比修辞;读者意识;翻译实践【作者】刘瑞;刘建宁【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523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1966年,R.Kaplan在《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中首次对第一语言的思维模式和语篇结构在第二语言中表现进行研究。

对比修辞学,它主要通过对比修辞模式的差异分析来研究跨语言、跨文化写作的异同,与第二语言写作、翻译教学及英语多元化研究有密切联系,对认识了解跨文化语言和写作上的文化差异有重要影响。

对比修辞则是具体的修辞方式,每一种语言及其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修辞传统。

“逻辑与修辞是相互依赖的,在特定的语言思维与语法是互相联系的。

”[1]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设定读者对象,预测读者的需要与期待,根据写作目的来选择语义、安排结构、建构文章,从而引导读者能深层次地理解与认可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共鸣。

读者意识就是作者在写作中对读者信息需要的关注。

[2](P127)“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不光是将自己脑中的想法与意识形态表达出来,还要顾及到作品完成之后阅读者的心态。

”[3]所以创作人需要换位思考,从而对自己的作品的主题及写作手法进行调整,以求读者能更好地接受,这就是读者意识。

因此,“读者意识是指作者有为读者服务的写作意象,自觉地把读者的需要、接受能力、接受心理和审美趋向纳入自己的写作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形态”。

[4]本文通过语义和词法翻译实践中词语、翻译手法的运用、语言的表达等,来阐释读者意识和对比修辞,这两者的发展的关系,指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读者意识是根据对比修辞的发展而调整意识形态的;而对比修辞也从未放弃过对读者意识的探索。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陈迪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36)7
【摘要】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与对比修辞学息息相关,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来讨论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文章在介绍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实践采阐释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者意识与应用对比修辞的策略,旨在帮助译者更出色地完成翻译.
【总页数】5页(P101-105)
【作者】陈迪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修辞学性质小议——从跨学科学角度看修辞学性质 [J], 杨柳
2.从文化翻译研究角度看翻译选材——《中国文学》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对比研究 [J], 何琳
3.从语域理论的角度看商务翻译测试——从语域理论的角度看商务翻译译文评价[J], 陈炼
4.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以《骆驼祥子》葛浩文译本与施晓菁译本为例 [J], 张星宇
5.从目的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
——对比分析《小王子》的两个汉译本 [J], 傅珺旻;陈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汉修辞翻译对比研究

英汉修辞翻译对比研究

2462020年20期总第512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修辞翻译对比研究文/绳立平修辞能通过一些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让语言更加生动,表达的思想也更加鲜明。

作为一种语言运用的艺术,英汉修辞翻译需要对语言进行加工,在确保正确表达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保证语言的形象性,能使得人们产生共鸣,保证原文的语言基调不会发生变化。

这就需要对比英汉修辞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艺术化翻译。

一、英汉修辞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双方语言发源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在修辞手法的表现上也会有所差别。

从语言角度来说,英语和汉语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所选择的词汇具有显著的差异。

英语往往会选择多种修辞方式,避免重复;而汉语则不会太在意修辞的重复。

汉语句子之间的连贯除了依靠关联词之外,大多数还是靠句子本身的含义来连接,这样语言的重复让人们更好理解;反之,英语则习惯于使用非动词或者连词连接。

英语修辞手法主要是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而汉语的修辞则是一种主旨的暗示,并非直接表达。

二、英汉修辞翻译对比分析1. 主要修辞格互译分析。

明喻是借助比喻词将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相互联系的修辞,例如汉语中的词语“好像”“仿佛”,句子“弟弟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英文中的“as”“like”,句子“He walks like a snail”。

从这一对比来看,英汉在明喻上格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对于这种句式,翻译起来极为简单,大多数可以直接翻译。

不过,还有少部分需要注意。

由于双方文化的不同,在一些事物的比喻上也有所差别,例如,汉语中的比喻:“他壮得像头牛”来代指他力气和体格都很大,但是在英语中,不能直接翻译为“He’s as strongas a cow”,而是要结合英语国家的习惯,翻译成为“He’s as strong as a horse”。

因为在这些国家,马才代表着强壮。

翻译对比分析

翻译对比分析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个翻译版本,我更喜欢北大辜正坤的译文。

从翻译目的视角看,莎翁的诗歌饱含情感,译文也应当注重表达感情。

辜能运用简单生活化的词语,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草包”“蠢驴们”,措辞非常生动形象。

辜译中对比强烈,气愤之情呼之欲出。

例如,“休说是...偏生...”“人道是...偏把...”“说什么...”“道什么...”,口语化的呼喊具有语言爆发力,震撼读者,并渲染全诗的气氛。

从隐喻处理角度看,纽马克把文学归为表情类文本,主张细微之处捉鬼,尽量保留原诗的隐喻。

辜译中把“art”翻译为“墨客骚人”,更贴切原意。

翻译和修辞的互通与分歧

翻译和修辞的互通与分歧

翻译和修辞的互通与分歧【摘要】本文通过对翻译研究和西方修辞学的考察,提出了翻译与修辞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存在分歧,其互通远大于分歧。

从修辞学视角对翻译进行重新认识,有利于更全面的认识翻译活动,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翻译;修辞;互通与分歧一、引言在西方,修辞学一直是一门发展成熟的学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虽然其发展几经变革,但是当代修辞学的蓬勃发展证明了修辞学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和兼容性,正如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哲学家理查兹说过:“有意义的地方就有修辞的存在”。

人类的日常交际中话语互动与修辞唇齿相依,修辞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传统上劝说和演讲的范畴,它是有效运用象征手段,通过修辞者与受众的互动,达到说服并影响受众行为的目的的交际活动。

翻译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过程涉及到话语的互动和交际实践,可以看成是一个修辞的过程。

翻译与修辞之间的关系密切,两者之间既有互通性,又存在分歧。

二、翻译和修辞的互通首先,翻译和修辞都是一种交际活动,都涉及到言语的使用,同时也是面向受众的交流过程。

当代许多修辞学家都对修辞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出于交际的目的有效运用象征性表达取得交际效果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活动”;“人类运用象征手段进行交际的活动”;“通过策略使用象征影响彼此思想行为的所有方式”等等。

这些定义都将修辞活动解释成一种交际行为。

翻译就是要帮助不同语言、文化、地域的人们进行交际和交流,因此翻译和修辞都是以交际交流为前提的,没有交际和交流就没有翻译和修辞。

第二,翻译和修辞都涉及到语言的解释、理解和使用。

从修辞学的传统上看,修辞就是劝说和演讲,修辞过程就是语言使用的过程,当代修辞学将修辞的研究范围推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但是语言作为最主要的“象征手段”,一直都是修辞学分析的主要对象。

第三,翻译和修辞都是以意义的阐释为基础的,意义的阐释和表达是翻译哲学和修辞哲学的共根,它有效地解释翻译和修辞本质的问题。

《荷塘月色》英译本对比鉴赏翻译技巧总结

《荷塘月色》英译本对比鉴赏翻译技巧总结

《荷塘月色》英译本对比鉴赏翻译技巧总结摘要:散文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作为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事散文翻译的译者需通过译文向外国读者展现语言独特的魅力,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翻译界对散文翻译越来越重视。

在翻译优美的散文时,译者就像是在描绘一幅画卷,脑中应浮现的不是一行行文字而是一幅图画,该图画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设置的情境,读者应通过阅读译文对作者的感受和心境感同身受。

但如何既能生动形象地再现文章情景,表达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同时又能展现出作者的文采和语言美是对译员翻译功底的考验。

本文以尤金.奈达提出的“读者反映论”为指导理论,通过鉴赏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所翻译的朱自清先生所作的《荷塘月色》,从词汇翻译,句子主语转换的角度总结翻译技巧,希望能够给从事散文翻译的译者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中国散文;散文翻译;翻译技巧散文既可寓情于景,又可托物言志,既可寄情于事,也可有感而发,分享哲理和感悟。

通过散文,读者可尽观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体会人间真情。

形散神聚赋予了散文独树一帜的魅力。

奈达认为衡量一个翻译作品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检查译文读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将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加以比较。

阅读译文的人是读者,因此译者本人的主观感觉不可作为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

如果译人语的读者对译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信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相同,这样的译文才是合格的。

如《荷塘月色》一文,读者在阅读译作时应感到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已随作者漫步在荷塘边,沐浴月光,欣赏月下荷塘,体会作者当时为国家现状的忧心,一腔爱国热血却为担心家人安危所牵绊的无奈与烦乱的复杂情感。

本文将通过鉴赏和分析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荷塘月色》两个译本,从词汇翻译,句子主语转换的角度总结翻译技巧。

一、《荷塘月色》译本比较之词汇翻译1.形容词在抒情美文中,形容词是点睛之笔,形容词翻译得贴切与否直接关系到译文能否将读者带入作者所设的情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来 阐释 译文读者对翻译的 重要性 , 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 者意识与应用对比修 辞的策略 , 旨在 帮助 译
者 更 出 色地 完成 翻 译 。
[ 关键词 ] 对比修辞 学; 译文读者 ; 读 者 意识 ; 翻 译 [ 中 圈分 类号 ] H 3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8 5 6 . 2 0 1 5 . 0 7 . 0 2 2
识 正相 关 ; 范丽 从 共 时 与 历 时 的 角度 提 出译
对 比修 辞 学 主要 研 究 跨语 言 、 跨 文 化 以及 跨教育 、 商 务 等不 同语 境 的英 语 作 为第 二 语 言
和 英语 作 为外 语 写作 的差 异 与 相 似之 处 , 讨 论 了二语 习得 过程 中母语 修辞 方式 对第 二语 言 写 作 的影 响 。“ 对 比修 辞 ” 这 一 概 念 的提 出来
文的 成 功 在 于 其 能 够 满 足 读 者 的 “ 期 待 视 野” , 等等。 近年来 , 不 少 学 者均 试 图将 对 比修 辞 学 与 翻译结 合 研 究 , 他们认为 “ 这 两 门学 科 有 一 系 列 吻 合点 : 它 们 不 仅 有 共 同 的研 究 材 料 ( 原 文 与译 文 ) 和 研 究 方法 ( 对 比分 析 ) , 还 有 共 同 的 终极 目的, 就 是 要 建 立 翻 译 的 语 义 和 修 辞 模
作 为 对 比语 言 学 中的 一个 重 要 分 支 , 对 比 修辞 学研 究跨 语 言 、 跨 文化 写作 的异 同 , 其研 究 成 果 对 第 二 语 言教 学 与 翻 译 产 生 了极 大 的 影 响 。翻译 是一 种 涉 及 翻 译 文本 、 译 者 和读 者 的
跨语 言 、 跨文 化 的交 流方式 。 自 2 0世纪 五六 十
陈 迪
4 1 1 2 0 1 ) ( 湖 南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湖南 湘 潭
[ 摘
要] 作为一种跨语言 、 跨 文化的交流方式 , 翻 译 与 对 比修 辞 学 息 息 相 关 , 从 对 比修 辞 学 的 角 度
束 讨 论 译 文 读 者 对 翻 译 的 重要 性 十 分 必要 。 文 章 在 介 绍 对 比 修 辞 学与 翻 译 学 关 系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翻 译
因而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揣摩作者意图参照原作品的创作风格来确定译文的修辞手法也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度与思维习惯尽量采用译文读者熟悉的修辞方式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间真正构架起一座跨国际交流的桥梁让译文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原作品的精髓之处而且能透过译文了解他国人民的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OURNA L OF HARB I N UNI VERS I T Y
Vol _ 3 6 No. 7
2 0 1 5年 7月
J u 1 .2 0 1 5
[ 文章编号 ] l O O 4 —5 8 5 6 ( 2 0 1 5 ) 0 7 —0 1 0 1 一O 5
从 对 比修 辞 学 的角 度 看 译 文 读 者 对 翻 译 的 重 要 性
1 0 2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2 0 1 5拄
学 生 有 自己独 特 的 段落 组 织模 式 , 其 修 辞 规 约 也 各不 相 同 : 英语 学 生 的为直线 式模 式 , 闪族语 学生 的为平 行 式 模式 , 包 括汉 语 在 内 的东 方语
学 生 的是螺 旋 式模 式 , 罗曼 语 学 生 的拐 弯 式模
源于 1 9 6 6年美 国著名 应 用语 言 学 家 R o b e  ̄B . K a p l a n发表 的 《 跨 文 化 教 育 中的 思 维 模 式 》 一 文, 随后 对 比修 辞 发展 成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学科 并 逐渐 受 到学 者 们 的 广 泛关 注 。在 该 文 中 , K a p ・ l a n对 近 6 0 0篇 以英语 作 为第 二 语 言 学 生 的作 文进 行 对比分 析后 , 发 现不 同语 言 、 文 化背 景 的
二、 译 文读 者 对 翻 译 的 影 响
译 文读 者是 翻译过 程 中译者 必须 考虑 的重
式 及俄 语学 生 的偏离 式模 式 ( 见下图) 。K a p l a n 首 创 的这种 从篇 章而 非句 子 的角度研 究 跨文 化 写作 的方法 引 起 了广 大 学 者 的注 意 , 并 已被 广 泛应用 到其 他学 科 。

研究, 尤 其重 视对 译 文读者 的研 究 。例 如 , 周 兰 秀根 据 N i d a的 “ 功能对 等 ” 理论 , 认 为译 文读 者
在 整个 翻译 过程 中具 有 特 殊 的 地 位 和作 用 ; …

对 比修 辞 学 与 翻 译 学 的 关 系
甑荣、 廖甫在《 论 翻译 中译 文 读 者 的地 位 与 作 用》 一文 中 主张译 文 的接 受 度 与译 者 的读 者 意
中也明 确 指 出 了 两 者 结 合 的必 要 性 : “ 翻 译 学
中的 表 达 问题 与 修 辞学 关 系 十分 密 切 , 因为两
者 都是探 讨 运用语 言 的技 巧 。翻译工 作者 要功 于 表达 , 绝不 能 忽视修 辞学 。 ” 尽 管有 很 多学者 就 翻译 中的读 者意识 进行
式” 。 L 4 刘宓 庆先 生 在 他 的专 著 《 文 体 与 翻 译》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9一o 3
[ 作者简介 ] 陈 迪 ( 1 9 8 9一) , 女, 湖 南娄 底 人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 从 事 外 国语 言 学 与 应 用语 言 学研 究 。
了研究 , 但 大多是 从译 者 角度进 行研 究 , 鲜 少有
年 代后 , 翻译 研 究 跳 出 了仅 对 翻 译 文本 进 行 研 究 的局 限性 , 开 始 转 向对 译 者 和 译 文读 者 进 行
人 以译 文读 者 为 切 入点 , 从 对 比修辞 学 的角度
对 其在 翻译 中的重要 性进 行研 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