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论《宋明评话选》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论《宋明评话选》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翻译策略的多样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需采用 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对于人物称 谓,可采用音译或直译的方式;对于 历史地名,需尽量保留原文的地域名 称为基础,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音译 或意译;对于宗教用语和节庆习俗, 需在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采用 适当的翻译方法。
翻译方法的局限性
尽管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但仍存在局限性。有些词语在现有 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需 进行适当的创译或解释。
张宇,王江涛. 基于语料库的《宋明 评话选》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外 国语文,2019(09): 89-95.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跨学科合作
本研究主要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未来可以加强与历史学、文化学等
学科的合作,更深入地探讨宋明时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徐沈,王文格. 《宋明评话选》中的文 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浙江外国 语学院学报,2021(03): 56-64.
王晓燕,赵海萍.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宋明 评话选》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当代外语研 究,2020(06): 78-84.
案例三:加注法的应用
加注法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 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 帮助读者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意义。在 《宋明评话选》中,有些文化负载词 无法通过直译或意译进行翻译,可以 采用加注法进行翻译。例如
加注法可以将“七夕节”翻译成 “Qixi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Valentine's Day”,对节日 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和说明。
意译法可以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翻译成“Only heaven and earth know, and you know I know”,符 合目标文化的表达方式。

论文学翻译中再创造

论文学翻译中再创造

论文学翻译中的再创造摘要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更是如此,与其他文本类型相比较,文学翻译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以及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时要考虑的四个层面:历史层面、宗教层面、文化层面和语言结构层面。

关键词:文学翻译再创造层面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翻译可谓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

随着翻译这一门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翻译理论的探讨也不断深化。

各种翻译理论层出不穷,释道安的“五失本”,玄奖的“喻俗”,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提出的“宁信而不顺”,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镜”,再到我们现在通用的“忠实、通顺”等等,都对翻译作过精辟的论述。

但文学翻译却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翻译,具有其独特性。

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艺术,要求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用另外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会受制于诸如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使得翻译活动与前人所提出的“忠实”背道而驰。

“忠实”的翻译原则似乎不能给文学翻译以有效的指导,在文学翻译中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如何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去理解与再现他国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

一文学翻译再创造的必然性译者是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媒人”,原文经过译者的加工而转换成译文。

从翻译活动的开始到翻译活动的结束,原文是译文的出发点,离开了原文,翻译便无从谈起;而译文却是原文的归宿,翻译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原文转换成译语读者能读懂的信息。

当一种语言环境下产生的作品被移植到另一语言环境中时,译者要让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最为相似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强调“忠实”而忽视“创造”。

在过去如果有人提出翻译的创造性,就往往会被指责为误译、滥译、胡译。

这实际上是曲解了创造性的真正含义,错误地把创造性当作了任意性,不能把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度”。

浅析文学翻译实践的问题与教学应用

浅析文学翻译实践的问题与教学应用
会使读者感到疑 惑。 2 谚 语和成语 的翻译 : 语和成 语是各 . 谚

个社会, 是要表达作者 内心丰富的情 感。 或
因此 , 我们 的翻 译不能 是干 巴巴的 , 同样要 求
境, 有时 整个篇章的语境 都在考虑 范围之内。
所具 有的 较难 把 握 的主 观意 义 , 做 到准确 要
译者需 要考虑 的问题 。 别是面对一些 长句 , 特 中文和 德文 不同 的句式 特 征 给翻 译带 来 了很

致 的表 达时, 可以进 行适 当的 加工突出原文
的意 境。
3作 者 的 文体 风 格 : . 除了以 上 提 到 的问
把握 蕴涵义 , 要反复揣摩 作者的 写作 意图, 需 情感 表达 , 及特定 的语境 。 对中德语 言结构 针
有所差 异的问题 , 我们 需要 灵活的进 行词类转
民族 人民智慧的结 晶, 有着丰富 的文化底蕴 。
谚语 和成语 的 翻译 ,既要准 确 , 又要 传神 , 这
4 诗歌的 翻译 : . 诗歌 作为一种特 殊的文
有着相当的 难度。 在翻 译 中我 们通 常要遵 循 这样 的 步骤 ,
学形 式还 有更 多自身的特点 。 歌 的翻译 , 诗 除
了要 遵 循 以上 提 到的 规 则, 要在 翻译 中注 还
首先 要准确理 解原文中成语和谚 语的意 义, 既 重诗 歌的音律 美 , 诗歌 的 意象美 。 何最大限 如 包括字面的意 思 , 也包括 特定语境 下的隐涵意 度的再 现诗歌 的意境 , 文学 翻译 中更大的难 是 义; 二, 第 要在尽量贴 近原 意的基 础上寻 找和 点, 有待于 日 作更为 深入的研究 。 后 中文相对应 的意 义, 进行 较为 贴切的 翻译 ; 最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忠实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学翻译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文学和翻译学等学科,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下面将就文学翻译的各方面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一、语言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互译问题。

字面翻译往往无法将原作精髓完整传达,因此需要有广泛的文学、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持。

在语言层面的研究中,需要考虑作者的语言风格、语言文化差异、句式和词汇的选择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积极学习原著的语言及相关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将原著中的情感、情境和语言特点传递给读者。

二、文学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还需要考虑作品整体的文学美感,翻译不仅需要传达原作的内容,还需要尽可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在文学层面的研究中,需要考虑诗歌的韵律、叙事的结构、语言与情境的契合等方面。

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同样的写作素养,对原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三、文化层面的研究文化差异是影响文学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翻译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表达和传达原作中的情感和情节。

在文化层面的研究中,翻译需要考虑文化内涵、文化背景、文化习俗等因素。

翻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以便能够准确、恰当地将原作转化成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形式。

四、社会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经常涉及到社会问题与文学作品的分析。

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作中议题的时效性、政治性等因素。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观念、认识和价值观念,以便更好地将原作中的观点传达给读者。

五、心理层面的研究文学翻译的本质是传达情感和思想,因此,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原作中的情感表达。

在心理层面的研究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原著作者的心理状态、角色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

只有对原作中的心理表达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领悟,才能更好地将其转化成另一种文化、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1. 引言1.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定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内的两大分支,二者在翻译对象、方法、要求、难度和技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定义上,文学翻译通常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的翻译,其目的是将原作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情感传达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

而非文学翻译则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其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文学翻译强调对原作情感、风格和意义的忠实传达,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学美感和文化特色。

非文学翻译则更注重准确性和专业性,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文学翻译更偏向艺术性和文化表达,非文学翻译更注重信息传递和专业性。

两者在翻译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翻译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1.2 翻译在文学和非文学领域的应用在翻译领域,文学和非文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方面,翻译者需要将原著的优美语言和情感传达到目标语言中,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意境。

文学翻译常常涉及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理解能力。

而在非文学领域,翻译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医学等各个领域。

非文学翻译更加注重对原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翻译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词汇的熟练掌握。

非文学翻译的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文件、合同、报告等。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应用领域上有明显的区别,要求翻译者具备不同的技能与素养。

文学翻译更注重对情感和文学意境的传达,而非文学翻译更注重对信息和专业性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论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四字成语的翻译策略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语言现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语义内涵。

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准确、生动地传达四字成语的含义,使其既保持原文的韵味,又能为译入语读者所理解,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首先将对四字成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四字成语翻译的策略,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释义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文章还将关注四字成语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语义的失真、文化的误解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对四字成语翻译策略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本文也希望为从事文学翻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四字成语翻译策略概述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表达形式,其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四字成语结构紧凑、含义深远,其翻译往往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常见的四字成语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创译。

直译是在保留四字成语原有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寻找目标语言中的对应表达。

这种策略能够较好地保留成语的文化特色,但也可能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

意译则更注重成语内涵的传达,通过解释或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使目标语言的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

音译则是将成语中的汉字按照其发音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字母,常用于那些具有独特文化含义、难以直译的成语。

创译则是在没有合适对应表达的情况下,根据成语的含义和语境,创造性地构造出新的表达。

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成语的特点、上下文语境以及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灵活选择和使用这些策略。

翻译四字成语时,还应注重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使翻译作品既能够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又能够符合目标语言的审美要求。

翻译策略汇总

翻译策略汇总
3. 需要额外注意语言准确性
在添加注释时,需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免误导读者。
加注释翻译的应用场景
要点一
总结词
加注释翻译适用于需要对原文进行详细解释或补充说明的 翻译场景,例如涉及文化背景、专业术语、历史事件等内 容的翻译。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等领域的翻译中,加注释翻译 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由于这些领域的原文往往涉及丰富的 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通过添加注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原文的含义。此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法律文件 的翻译,加注释翻译可以帮助保留原文中的重要信息,避 免因语言差异造成的误解或遗漏。
意译的应用场景
文学翻译
新闻翻译
广告翻译
文学作品通常需要传达特定的情 感和含义,而不仅仅是传达信息。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意译是一 种常用的策略,可以帮助译者更 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新闻报道通常需要快速、准确地 传达信息,而不需要过于关注语 言表达的细节。因此,在新闻翻 译中,意译也是一种常用的策略, 可以帮助译者快速地完成翻译任 务。
3
科学论文
在科学论文的翻译中,直译也较为常见。由于科 学论文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直译能够确保信息 的准确传递。
02
意译
意译的定义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而不是逐词逐句地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意译更注重传达原文的 含义和精神,而不是保持原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意译强调的是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而不是对原文的忠实度。在翻译过程中,意译允许译者对原文进 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归化翻译强调将源语言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 求。

从《红楼梦》法译本中的译注看文学翻译的加注条件

从《红楼梦》法译本中的译注看文学翻译的加注条件

个 行之 有效 的 方 法就 是 加 注 释 。事 实 证 明 , 文 学 翻译 中 , 在 通
过加 注 , 实可 以 解 决 上述 矛 盾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 者 可 以 只译 确 译
出原 作 的字面 意思 , 对一些 超 语言 信息 则 通 过注 释 加 以说 明或 解
释 。纵观 大量汉 外 互译 的文 学 名 著 , 们 可 以 发 现 : 释 对 于 保 我 注
不 同 国家 的人 们使 用 不 同的语 言 , 有 不 同 的文 化 传 统 、社 具
会 背景 、风俗 习惯 、甚 至具 有 不 同的 思 维 和表 达 方 式 。 因此 我
与将 来之 郎也 要分 别两 地 , 织女 和 牛郎 二 星那 样 一年 才 有一 翻译 中常常碰 到许 多棘 手 的 问题 , 乎 是 “ 可 译 ” 似 不 的东 西 。
p dd rn , t ial d cp r af c ec l n e ” 大 意是 : i ebo z i i d u a r h ru e n . ( e e nm e s oe
学 , 理知识 , 要人 物 , 不 加 注 释 不 能 使读 者 理 解 的 , 通过 地 重 凡 应
跨世纪
20 0 9年 1月 第 1 7卷第 1期
CosC nuy Jn ay 0 9 Vo 1 rs etr,au r 0 , l 7,N . 2 o1
・l 1・ 5
从《 红楼梦 》 法译本 中的译注 看文学翻译 的加注条件
唐 英
( 中南 林业 科技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 南 , 湖 长沙 ,100 40 0 )
【 关键词 】 《 红楼梦》 文学 翻译 ; 注 ; 加
【 中图号 】 1 741 2 .1 0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的译者主体选择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的译者主体选择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的译者主体选择作者:柳亚杰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8期摘要:通过厘清“形式对等”、“功能对等”来分析诗歌翻译中使用译者主体性的必要性,进而探求诗歌翻译策略,其中作者进行了翻译实践与例证。

关键词:形式对等;功能对等;译者主体性;译语读者一、“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一)定义尤金·奈达提出“形式对等”,即“译者要让译语中的信息尽量与原语中的各种因素吻合”,而“功能对等”则主张“译语读者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应当与原语读者与信息之间的关系相同”。

“形式对等”相当于“异化”。

若译者想从形式到内容上忠实于原文,需要增加注釋。

如成语“东施效鼙”直译异化为“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需要加注释,否则译语读者不知道“东施”“西施”何许人也。

“功能对等”不用译语信息与原语信息吻合,只追求对等的效果,相当于“归化”。

如郭沫若把 Thomas Nash的Spring中的“Spring,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翻译成“春,甘美之春,一年中之尧舜。

” 其中把“pleasant king”译成“尧舜”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归化,熟知中国文化的读者对于“尧舜”的情感必然是“pleasant”的。

同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依照“功能对等”原则,我们只要翻译成“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就足以让英语读者觉得简单明了,而不必译出“塞翁” 再加注了。

(二)争议多年来中国的文学翻译大致以归化为主,后受西方翻译理论启发,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异化翻译法开始螺旋式上升,和鲁迅等异化派的不同在于“异化翻译法的核心,就是尽量传译原文的异质因素”。

21世纪的中国文学翻译将以异化为主导。

德国批评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从民族主义出发,主张翻译采用异化,认为这样才能利用外语充实德国语言和文化的目标,而归化的翻译方法会使其更闭塞。

翻译行业中的文学翻译与商务翻译

翻译行业中的文学翻译与商务翻译

CHAPTER 02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的特点
传达原作情感和意境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意 境的再现。
保留原作风格和修辞
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艺术 特色,翻译时应尽量保留。
注重文采和修辞效果
文学翻译需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增强译 文的文采和表现力。
文学翻译的技巧

时间紧迫
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翻译是一 项挑战,可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
工作效率来解决。
术语不统一
不同领域或行业内,术语可能存在差 异,需确保使用统一的术语进行翻译 。
信息保密
在处理涉及商业机密的翻译时,需采 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CHAPTER 04
文学翻译与商务翻译的比较
目的和受众比较
跨语言信息检索
随着跨语言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文学和商务翻译将更加便捷,能 够快速获取相关资料和背景信息。
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和商务翻译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市场需求
高质量标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学和商务 翻译的市场需求将更加多元化,涉及 更多领域和行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翻译质量将成 为竞争的重要因素,译者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素养。
表达方式
文学翻译的表达方式通常较为灵活, 允许一定的创意发挥,而商务翻译的 表达方式则更为规范、严谨,遵循一 定的行业标准和惯例。
行业标准和规范比较
行业标准
文学翻译的行业标准通常较为宽松,允许译者有一定的创作空间,而商务翻译的行业标准则更为严格,要求译文 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规范
文学翻译的规范通常较为多样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和译者的风格有所变化,而商务翻译的规范则更为统 一,遵循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准则等。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兼顾忠实性和可读性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兼顾忠实性和可读性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兼顾忠实性和可读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变得日益重要。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对于外语文学翻译而言,如何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又能保证译文的可读性,是译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忠实性是外语文学翻译的基石。

它要求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风格、语气和文化内涵。

这意味着译者需要对原文的语言结构、词汇用法、语法规则有深入的理解,不能随意增减或篡改原文的内容。

例如,在翻译一部经典的外语小说时,如果译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擅自改变了故事的情节或者人物的性格,那么就违背了忠实性的原则,这样的翻译是不被认可的。

然而,仅仅追求忠实性是不够的,如果译文晦涩难懂,缺乏可读性,那么读者就很难接受和欣赏。

可读性要求译文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享受阅读的过程。

比如,一些过于直译的句子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因为它们不符合中文的语法和逻辑。

要实现忠实性和可读性的兼顾,译者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这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精通。

只有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有深入的掌握,才能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以自然流畅的方式呈现出来。

同时,译者还需要对源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外语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

如果译者对这些文化背景不了解,就很容易在翻译中出现误解或误译。

例如,某些宗教术语或者特定历史时期的词汇,如果译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可能会导致译文的不准确,从而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翻译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但有时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意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原文的形式。

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直译或意译,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此外,译者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以张祥麟先粼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为例

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以张祥麟先粼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为例
21 0 0年 9月 总 3 6期 6
文 学 翻 译 中 加 注 的 必 要 , 陛
— —
以张祥麟先 S li s me 的 中译本为例 ode r Ho /
梁 洁 ’ 郭小 娟 ( 西 民 族师 范 学 院 外 语 系 广 西 崇左 5 2 0 广 3 2 0)
中 岔 ̄ 一G 4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楚 一 一6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支尊 一 :… 一
翻译 界 一 致 认为 文 学 翻 译难 。作 品愈 是 富 于文 学性 ,翻译 起 题 目呢 ?这 个 恐 怕 就 涉及 到 了小 说 的 主题 问 题 了 “ ” 人们 眼 家 在 来 , 就 愈是 困难 。 也 一直 以来 也有 相 当 比例 的人 把 “ 意 ” “ 味 ” 里 应该 是 一 个 温 暖 的地 方 . 个 受 伤 后 可 以 回去 的地 方 。 在 这 个 译 与 译 一 但 作 为 区 别科 技 翻 译 和 文 学 翻 译 的准 则 。 可见 人 们 认 为 “ 意 ” 译 比 “ 味 ” 易 . 者 说 “ 味 ” 译 意 ” 。 学 翻译 就 是 要 “ 昧 ” 译 容 或 译 比“ 难 文 译 . 故 事 中 , 人 公 却 发 现 自己 已 经不 能 找 到从 前 的 感 觉 了 。 “ 兵 主 士 之 家 ” 为本 世 纪 初 在美 国某 些 小 城镇 上 存 在 的 优抚 性 机 构 , 参 原 供
Hm} o e 描述 了主 人 公退 伍 兵 克 莱 勃 斯 (rb) 乡后 得 不 到 家 乡 人 和温 情 款待 , 也会 为 回家 而感 到 高 兴 。因为 “ ” 一 个受 伤者 的 Ke s 返 他 家 是
们 和家 人 的理 解 与关 爱 ,因而 战 争 的阴 影 在他 心 头仍 阴魂 不 散, 他 “ 全避 风港 ” 安 。一 想 到家 ,人们 就 会 想 到很 多 经典 名 言 ,如 , at Es 仍 坚守 着 “ 争 情结 ” 能 及 时 地调 适 自己来 适 应 家 乡 的新 生 活 , a d w s h m etf 方 西 方 , 如 家 乡)T ee s opa e i 战 , 不 n et o ei b s 东 , s . 莫 ,h r i n lc k le 倍 感 生 活百无 聊 赖, 以他终 日浑浑 噩 噩 、 所 事事 。 小 说从 而 揭 h me ( 所 无 该 o . 金窝 银 窝 不如 自己 的狗 窝) 。人人 都 愿 意 回家 , 了克 莱 伯 除 示 了战争 给 士兵 造成 的 心理 创 伤是 难 以在 短 时 间 内治 愈 的, 人 与 斯 。 而 当一个 人 觉得 悲 痛 、 劳 或受 伤 时 , 是 个 温 暖 的地 方 。 以 治 疲 家 可 人 之 间 的理解 与关 爱是 医治 战 争心 理创 伤 的 良药 这 一 主 题莱 伯 斯 却不 能从 家 中寻 找 到一 丝和 精 抚

论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论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

论文学作品中专有名词汉译的一般策略作者:刘嘉明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0期摘要:文学作品中的专有名词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息息相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方法以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专有名词翻译的三个方法分别是:网络辅助翻译法,约定俗成法和加注法。

关键词:专有名词;文学作品;汉译一、专有名词的特点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名、地名、事件名等特有的名词,它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专有名词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联系紧密,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翻译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其相关背景。

二、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一)网络辅助翻译网络辅助翻译是本次翻译实践中对专有名词最主要的汉译方法。

笔者在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接查找法、对比分析法和检验法。

1.直接查找法在文学翻译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人名和事件名,我们不能直接通过纸质词典或者已有的常识判断如何翻译,所以借助网络资源可以得到答案。

直接查找法中运用到的搜索引擎主要有Google,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必应词典,有道词典等,我们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网页查找专有名词的翻译方法。

但是一些英文人名地名在中国并不出名,如果直接在中国的搜索引擎中查找不能直接得出答案,在Google上也只会显示相关的英文解释。

这时我们不妨先将英文形式的专有名词输入百度翻译,再将翻译之后的中文输入搜索引擎。

这时可能会有相关的文章出现,我们可以看看相关文章中是否出现了我们想要的翻译结果,通过对比筛选方可得出最后的翻译结果。

以下面这段话为例:According to leading American political psychologist Aubrey Immelman,the malignant narcissist harbours a siege mentality behind his grandiose facade.我们需要查证“Aubrey Immelman”这个人名的中文译法,将其输入百度我们发现没有任何相关中文翻译,通过Google和维基百科也只能得到这个人的英文简介。

深度翻译视角下关于传统文化翻译文内注释的探讨

深度翻译视角下关于传统文化翻译文内注释的探讨

2402020年40期总第532期ENGLISH ON CAMPUS深度翻译视角下关于传统文化翻译文内注释的探讨文/高淳子 马永良“文本外类文本”和“文本内类文本”。

王雪明、杨子(2012)提出“文本外副文本”,进一步明确了“副文本”这一概念。

曹明伦(2014)则区分了“显性深度翻译”(在正文外添加注释)和“隐性深度翻译”(在正文内增添字词)。

李雁(2014)也提出类似观点,将深度翻译分为“文本内深度翻译”和“文本外深度翻译”两大类。

2. 传统文化文本的深度翻译。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显性标志。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下,许多文化的形成与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有关,其中往往包含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

在传统文化翻译中,经常出现译语读者无法直接理解的文化负载词或者隐含文化背景的表述,此时需要译者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释说明,使目的语读者明白原文想表达的内容,而这种解释的过程在深度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变得更加规范,从而逐渐形成一种翻译范式。

而传统文化中的深度翻译应当“深”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受到源文文本的形式以及篇幅的影响。

本文提及的翻译实例中出现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此时需要在翻译的时候对相应的内容加以解释。

这类文本不适用“文本外副文本”的深度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文本内的深度翻译形式,即文内注释的形式,旨在帮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了解中国文化。

三、传统文化文本翻译中的文内注释从深度翻译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英译应当是在译者深刻了解文化背景之后,通过深度翻译手段找到一个使译语读者可以快速并清晰了解源语文化的过程。

下面本文将从传统文化词汇和传统活动介绍文本两个方面的翻译尝试进行探讨。

1.“名称+副文本”的文内注释策略。

在介绍传统文化的文本中,可以使用与传统文化词汇相同的翻译方法来帮助读者更好一、引言中国文化伴随中国经济,由神秘走向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学者、旅游者来到中国,深度体验、探索中国文化的魅力。

外语文学作品的意象如何在翻译中得以保留

外语文学作品的意象如何在翻译中得以保留

外语文学作品的意象如何在翻译中得以保留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外语文学作品宛如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而翻译,恰似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世界,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风采。

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外语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意象,作为文学作品的灵魂元素之一,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一种抽象的概念,亦或是一种氛围、一种感觉。

例如,在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诗作中,那宁静的湖畔、摇曳的水仙花,构成了充满诗意与宁静的意象,传达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要在翻译中保留外语文学作品的意象,首先需要译者对源语言和源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这意味着译者不仅要精通外语的语法、词汇,更要熟悉外语背后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原文中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比如,在日本文学中,“樱花”常常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美丽的花卉,还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如果译者不了解日本文化中这种独特的象征意义,就很可能在翻译中丢失这一重要的意象。

此外,译者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细腻的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凝聚,译者要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心境,从而在翻译中尽可能地还原那种情感的张力和思想的深度。

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为例,其简洁而有力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深沉的孤独和坚韧。

译者若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情感意象,翻译出来的作品可能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在具体的翻译策略上,直译是保留意象的一种常见方法。

当源语中的意象在目标语中能够找到相对应的表达,且不会引起误解时,直译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意象。

比如,“a black sheep”直译为“害群之马”,“as busy as a bee”直译为“像蜜蜂一样忙碌”,这些直译既保留了源语的意象,又能让目标语读者轻松理解。

然而,并非所有的意象都能通过直译来保留。

专业的文学翻译技巧

专业的文学翻译技巧

专业的文学翻译技巧文学翻译是一门独特且具有挑战性的艺术,要求翻译者在保持原作风格和语境的同时,准确传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为了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和流畅度,以下是一些专业的文学翻译技巧,供翻译者参考。

一、了解原著作者的背景和风格在进行文学翻译之前,深入了解原著作者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写作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作者的其他作品、日记、信件等,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准确传达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保持忠实和自然文学翻译的目标是保持原作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同时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读起来自然流畅。

翻译者应该尽量忠实地传达原著中的情感、语气和节奏,避免过度解释或添加自己的观点。

三、注重对比和类比对比和类比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翻译技巧,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通过与类似的文学作品对比,翻译者可以借鉴其他翻译家的经验,并更好地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四、注意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文学作品通常包含一些特殊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双关语等。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技巧的运用,并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文学美感。

五、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文学翻译往往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因此翻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能力和阅读习惯。

适当调整译文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选择,可以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六、进行反复修订和润色文学翻译是一个不断修订和润色的过程。

翻译完成后,翻译者应该反复比对原著和译文,寻找不准确或不通顺之处,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润色。

同时,可以邀请其他资深翻译者或目标语言母语者进行审校,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流畅度。

七、关注翻译领域的发展和学术研究作为一个专业的文学翻译者,保持对翻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趋势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

参加翻译研讨会、读书会或关注一些权威的翻译期刊和博客,可以帮助翻译者不断提高翻译技巧和专业素养。

总结起来,专业的文学翻译技巧需要翻译者全面了解原著作者的背景和风格,保持对原作的忠实和自然传达,注重对比和类比的应用,注意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体现,关注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反复修订和润色译文,并积极关注翻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

(根据英语传说,如果人们找到了彩虹与地面交界之处, 并在那儿挖掘,就会挖到一罐金子。但这只是人们的幻想, 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此处重意不重典,自然 这里pot-at-the-end-of-the-rainbow factories是指那些根本 不可能给南方人提供工作的工厂。)
The young girl thumbed her way to the passing cars. 那个年轻的姑娘站在路边不停地向来往的汽 车摆动着竖起的拇指表示她要搭车。
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可以通过适当的添加删改而在原语使用 者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不同文化 造成的鸿沟。分为解释性增补法,解释性替代法等。 解释性翻译在西方学者中大为推广,伽达默尔 (Gadamer)认为,翻译始终是解释的过程。奈达 (Eugene Nida)也认为,翻译始终是解释的意义。 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更是在其著作《通天塔之 后》(After Babel)中巴翻译放到了阐释学 (hermeneutics )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探求翻译中 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
王佐良教授在《翻译与文化繁荣》说“……翻译 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 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却 要费很大的力气加以解释。”(《翻译通讯》, 1985.1) 费道罗夫说过,文学翻译要“充分传达原作的思 想内容,并在功能,修辞上与原作等值”,这是 等值翻译的定义。它指明了对翻译的要求:不仅 要达意,即在思想内容上对等,更要传神,实现 译文内在层面的对等。
比如:
当英语比喻句中出现的喻体育中文中喻体相 差甚远时,阐明中英文喻体对换,采用解释 性翻译就非常重要了。由此比喻句中喻体差 别很大,中国读者往往无法直在两者之间建 立联系。

谈谈文学翻译

谈谈文学翻译

谈谈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文学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语言下的文学作品。

对于译者以及文学爱好者来说,文学翻译显得格外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对文学翻译的探讨。

一、文学翻译的难点文学翻译的难点不仅仅在于语言的转换,更在于准确地传达作者的语言、思想和文化背景。

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还应当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平凡的一个词语都需要特别注重。

因此,译者要在语言和文化上双重考虑,确保作品在翻译后不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文学翻译的方法文学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对等译、自由译等方法。

其中盲目的直译会造成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而倾向于意译和自由译会造成文化消解和作者个性的失真。

最佳的方法应该是在保留原作思想的同时,适度灵活和加入少量的解释和注释。

而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采用分解或重新组织句子的方法,使读者更易懂。

三、文学翻译的意义文学翻译能够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多元化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它可以让读者在不同旳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和体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从而增进大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文学翻译也能够拓宽国内读者的文学阅读视野,增加海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引进。

总之,文学翻译是将一种文化中的思想和表达转化为另一种文化的过程。

它的难点在于语言和文化的双重考虑,方法应该是在保留原作思想的同时,适度灵活和加入少量的解释和注释。

文学翻译的意义则在于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同时也能够拓宽大众的文学阅读视野。

浅谈注释性翻译与解释性翻译

浅谈注释性翻译与解释性翻译

2492020年25期总第517期ENGLISH ON CAMPUS浅谈注释性翻译与解释性翻译文/于洪江【摘要】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解释性翻译;注释性翻译;语义等值;文化传递【作者简介】于洪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比如专属于原语文化的特殊事物和特别人物。

这时译者就必须将原语文化信息添补上,以便向译文读者解释清楚。

此时就可采用直译加注方式,用注释性翻译解释清楚。

例如,历史人物或地理位置的名称直译时一般都必须在翻译中加注。

比如,翻译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此时,如果译文读者不很熟悉“周瑜”和“黄盖”,便要在这两个人物之后加上注释。

注,Zhouyu, Huanggai, two great generals during Three Kingdoms Period. 又如,中国人经常提到的“阿Q精神”,解释阿Q就得用加注方式:注,A small character in Luxun’s famous short story “The True Story of Ah Q”, who was very good at self-comfort but suffered a lot in his life.2.文化传递与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翻译手段,可以通过适当地添加删改而在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由于文化不同造成的鸿沟。

但解释性翻译又不同于注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是直接将缺失的信息融入译文中,是一种隐性填补的方法;而注释性翻译则采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加注的形式。

解释性翻译分为解释性增补法、解释性替代法等。

解释性翻译在西方学者中大为推广,伽达默尔( Gadamer)认为,翻译始终是解释的过程;奈达(Eugene Nida)也认为,翻译就是解释意义;斯坦纳(George Steiner) 更是在其著作《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 中把翻译放到了阐释学(hermeneutics) 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探求翻译中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他认为一切交际都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而一切翻译又以其是否解释出原语表达目的为翻译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翻译中加注的必要性
摘要:文学翻译不只是“译味”,还要“译意”,要“味”“意”兼顾。

为达到此目的,译者在文学翻译时加注是有必要的。

加注不但不会削弱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反而更有利于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真正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所在。

张祥麟先生的《sol—diets’Home》中译本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张先生在翻译这部作品时适当对原文加注,使读者豁然开朗,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此短篇小说的震撼力量。

这是众多译本中的独到之处。

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必要时加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关键词:文学翻译;加注;必要性;《soldiem’Home》
翻译界一致认为文学翻译难。

作品愈是富于文学性,翻译起来,也就愈是困难。

一直以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把“译意”与“译味”作为区别科技翻泽和文学翻译的准则。

可见人们认为“译意”比“译味”容易,或者说“译味”比“译意”难。

文学翻译就是要“译味”,科技翻译就是要“译意”。

事实上,文学翻译不光要“译味”,还要“译意”。

要二者兼顾。

为了能译好文学作品,加注有时是非常必要的。

张祥麟教授在他的《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中,恰当运用加注的方式使得译文意味兼顾。

《soldier8’Hone》是海明威(Hemingway,1899-1961)这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于192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中的海明威自传式短篇小说。

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

《Soldiers’Home》描述了主人公退伍兵克莱勃斯(KrebB)返乡后得不到家乡人们和家人的理解与关爱,因而战争的阴影在他心头仍阴魂不散,他仍坚守着“战争情结”,不能及时地调适自己来适应家乡的新生活,倍感生活百无聊赖,所以他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该小说从而揭示了战争给士兵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是医治战争心理创伤的良药这一主题。

短篇小说《soldiers’Home》自出版以来,以独特的魅力,不但在当时的美国文坛引起极大的轰动,还经久不衰地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而且在国内有多种译本,可谓各有千秋。

张祥麟教授在他的译本中适当加注,使得他的译文显得更加出色。

一、张样麟教授的译本中加注的体现
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具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在我国百年前,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

之后,又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瞿秋自的“不增不减”,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等说法的提出。

小说的翻译要求遵循“四化”原则:形象化、通俗化、个性化和风格化。

这些标准及原则皆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把握语言剖析的准确性和风格移植的贴切性,才能达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也即既译了意,又译了味。

在《Soldiers’Home》的中译本中,张祥麟教授在必要之处用到了加注,起到了预料之外的好处。

在这里一一举例来分析:
例1:
原文:《Soldiers’Home》(小说的题目)
译文:士兵之家
加注:“士兵之家”(soldie m’Home)—[美]退伍军人收容所(《英华大词典》,本具有优抚性质,海明威应用于此,会有深沉的讥讽意味。

这个对于题目的加注,意义非常,作用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海明威笔下的士兵的家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用这个名字来作为题目呢?这个恐怕就涉及到了小说的主题问题了。

“家”在人们眼里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个受伤后可以回去的地方,但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却发现自己已经不能找到从前的感觉了。

“士兵之家”原为本世纪初在美国某些小城镇上存在的优抚性机构,供参加过内战或美西战争的退伍及残废老兵居住。

这些老兵终日默默无闻,遇到重大节日则穿上旧日军服,佩戴全副勋章,以示荣耀。

实际上他们已成为象征爱国精神的活古董。

像克莱勃斯这样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与他们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一代人。

海明威选取这一个名字作为题目,对比完全不同的两代老兵,这本身就含有讽刺意味。

读者对标题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士兵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或军队生活回到了家乡,他会受到乡亲们和家人的热烈欢迎和温情款待,他也会为回家而感到高兴。

因为“家”是一个受伤者的“安全避风港”。

一想到家,人们就会想到很多经典名言,如,Eastand west,home is best.(东方西方,莫如家乡),There is no place likehone.(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人人都愿意回家,除了克莱伯斯。

当一个人觉得悲痛、疲劳或受伤时,家是个温暖的地方,可以治愈创伤,抚慰心灵。

然而克莱伯斯却不能从家中寻找到一丝和精神安慰。

在“家乡”和“家”里,他迷失了自我。

这样,标题“士兵之家”与乡亲们的态度的讽刺,以及标题中“家”与家人态度的讽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争已经将人变得无人能理解了。

例2:
原文:At first Krebs,who had been al BeUeau Wood.Soissons.the Champagne,St.M.hiel and in the Argonne did not want to talkabout the war at all.
译文:克列伯斯曾经在贝鲁森林、苏瓦送、香巴尼、圣米耶尔和阿尔贡战斗过,起初他可是一点也不想谈论关于战争的事情。

加注:均为法国地名,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地点。

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名,地名,或者是其他类型的专有词汇,给读者带来了相对的不便或困惑。

因此,对这部分进行注解,会有很大的作用。

汉译英可以这样,英译汉当然也可以这样。

例3:
原文:His acquaintances,who had heard detailed accounls ofGerman women found chained to machine guns in the Argonne forestand who could not comprehend,or were barced by their patriotismfrom interest in,any German machine gunners who were notchained,were not thrilled by his stories.
译文:跟他相识的人们都听过他的详细讲述,说是有人在阿尔贡森林里见到一些德国女人被抓起来和机关枪拴在一起,又说德国机枪手们倒是谁个都可以放开手脚,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或碍于爱国之心不感兴趣,都不曾为他的故事所打动。

加注:patriotism(从patriot派生而来)有一演变义“耻辱之心”(discr edit)(见《牛津英语词典》—OED)。

面对德国兵的兽性、暴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