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爱公开自己私密日记?其中有何隐情?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换做一般人,也许就很识趣地闭嘴了,曾国藩偏不,他不但要说,还要使劲儿说。

他公然上书给咸丰皇帝挑毛病,说他“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不求实际"、"言而无信".这根本就是no zuo no die的节奏啊!好吧,曾国藩如愿以偿地被嫌弃了,皇帝把他的折子直接进废纸篓,这个人也就雪藏了。

渴望做大事的曾国藩只好寻了个外差,离开北京。

这也是他训练湘军的开始。

到了地方,曾国藩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用他的no zuo no die的节奏继续得罪人。

他不尊重过行政程序,视地方官员如无物,毫不顾忌人家的面子。

官僚体制内最可怕的就是帕金森症候,谁都讨厌有个能干的人搅乱秩序。

你可以当好官,但是你不能妨碍我们当懒官。

曾国藩得罪了这些养尊处优的地方要员,无数次被人穿小鞋。

另外,练兵就得用钱。

那时候湖南的八旗兵甚至有兼职做理发师、修鞋匠的,就因为军人工资太低了。

曾国藩练兵舍得给钱,高薪。

可是高薪出自哪里呢,去哪里筹钱呢?曾国藩又造船又招兵的,四处想办法筹钱,惹得地方大员眼红。

好哇,你搜刮民脂民膏,我们也上!就这样,曾国藩一番好事儿又办了坏事儿,引得人神共愤,被人告状告到了咸丰那里。

皇帝更不待见他了,找了个借口,把他从京二品降到三品。

为什么曾国藩吃了败仗恨不得跳水自杀?他被逼的!他就想踏踏实实做点儿实事儿,可惜他不懂为官之道,做人太直太楞!他的情商远没有财商高。

至于后来他是如何成为封疆大吏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书,我不赘述。

比起后来那些"慎独"、"隐忍"、"内圣外王"的成型理论,我更喜欢探求曾国藩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

他当年是那样一个愣头青,竟然能够打磨掉身上的利刺,成为一个"牙齿打掉或血吞"的忍者神龟。

凡成大事者,忍字心间绕,自控能力必须一等一地强。

曾国藩强到什么程度?他几乎每天都要写日记,剖析自己的每一件小事,真真做到"三省".张宏杰在书里记录了一个小段子,说曾国藩恨自己"好色".多看了美女几眼,就要在日记里骂自己"大无礼"、"直不是人,耻心丧尽";中午闲来无事不想看书,跟媳妇嘿咻了一下,竟然也要在日记里骂自己"真禽兽矣".那些一看日剧就熬通宵、一打游戏就收不住手的潘磕信们,你们还好意思说命苦只能赖政府吗?考验人的,除了困境,还有顺境。

曾国藩日记的启示

曾国藩日记的启示

曾国藩日记的启示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无论道德文章还是为官事功,都堪称典范。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这样评价他:“曾公乃国人精神典范。

”梁启超对曾国藩更是赞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对曾国藩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他们对其言行的价值认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圣人”,偶尔也会萌生逐利的欲望。

他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十日那天的日记中,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记载:“昨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

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

”“别敬”是旧时贿赂的讳称。

清代京官,职位较地方官为清贵,收入却远逊之。

地方官除了薪俸以及政府发给的养廉银(京官无此收入)以外,各种灰色收入更是大笔进项。

由于京官能影响地方官的铨评升降,其喜怒直接关乎他们的乌纱帽,因此京官与地方官之间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

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地方官之“别敬”。

地方官因迁调而进京述职,或京官外放为地方官临走向相关官员告别,都要赠送财礼,这就是“别敬”。

曾国藩这则日记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逐利是人的本性,连竭力追求人格完善的大儒曾国藩也不能例外。

在欲望面前,放纵还是自省,检验着一个人的精神向度和品格高下。

品德高洁的人,当好利之心如火苗蹿起时,应该像曾国藩那样,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剖析众多贪腐案例,自坠深渊者都缺少这三种能力,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终成千古之恨。

张宏杰在《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一书中感叹,曾国藩在京为官13年,收入低,开销大,怎一个穷字了得。

当清官是痛苦的。

在家书中,他也描述过自己这种天天为钱发愁的苦恼:“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

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

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

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得失。

他从29岁时起,至最后一篇日记,即他病逝的前一天,一生持之以恒,从未间断。

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反省自己。

曾国藩讲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曾国藩一生非常推崇静坐,他的修身12法就有静坐一条,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关于严于律己的名人故事

关于严于律己的名人故事

关于严于律己的名人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严于律己的名人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位历史人物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严于律己,追求卓越。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饮食也非常简单。

他从不追求奢华和享受,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和学习上。

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每天都要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努力改进。

他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

曾国藩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和下属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他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他对下属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他们要有责任心和执行力。

曾国藩的严于律己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品德上,还体现在他的工作和事业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从不妥协和退让。

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反对腐败和奢侈,提倡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

他在文化上主张传承和创新,提倡学习和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严于律己不仅是一种品德和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只有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精神,严于律己,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1500字《曾国藩日记》是由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所写的日记,记录了他一生中的思考、实践和感悟。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冲击。

首先,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不仅关注政治军事的发展,更注重社会民生的改善。

在他的日记中,他用朴实的文字描述了他对穷人、农民和百姓的关怀之情,以及为了改善社会困境而进行的努力。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心系百姓、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人。

其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和思考。

在读《曾国藩日记》的过程中,我被他的学习态度和悟性所折服。

曾国藩在日记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他非常注重对古人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他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见识。

再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在面对荣辱、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曾国藩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豁达的心态。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思考,他总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保持一颗乐观的态度。

这种从容和坚韧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无论在风雨中,还是在荣辱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功名利禄所困。

最后,曾国藩的日记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思考。

曾国藩以他的一生,不仅仅是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和军事遗产,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的关怀和爱。

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治世之能臣”。

通过阅读《曾国藩日记》,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总之,读《曾国藩日记》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通过曾国藩的日记,我看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有的品质和素养,也看到一个领导者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课题。

曾国藩日记白话文-定义说明解析

曾国藩日记白话文-定义说明解析

曾国藩日记白话文-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曾国藩日记之白话文:见证史上风云变幻导语:曾国藩(1811年-1872年),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日记成为了研究他个人和清代历史的宝贵资源。

本文将通过白话文的方式解读曾国藩的日记,以展示其深刻的思想和见证历史的力量。

一、曾国藩的日记:历史见证者曾国藩的日记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对于研究他个人和清代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通过他的日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心路历程以及面对挫折和困境时的坚强和坚持。

二、白话文解读曾国藩的思想1. 忧国忧民的思想曾国藩的日记中充满着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深深忧虑。

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主张发展农耕经济。

他也关注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他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与他为政的初衷紧密相连,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思想。

2. 战略布局的智慧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军事思考和战略布局。

他在处理西北边疆问题时,提出了别致的“藩防”策略,以巩固边疆并有效对抗外敌。

他对于军事战略的深入思考和勇敢实践,成为了后来军事家们的借鉴。

3. 面对困境的坚持与努力曾国藩的一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境。

然而,他并不屈服于困境,不断努力学习、思考和行动,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对于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反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机遇与努力的重要性。

三、曾国藩日记的历史意义曾国藩的日记作为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清朝晚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迁。

它不仅展现了曾国藩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思考和心路历程,也为我们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风云人物和大时代的细节。

结语:曾国藩的日记无疑是解读他个人和清代历史的珍贵资源。

通过以白话文方式来解读,我们更能深入理解曾国藩的思想和其对历史的见证力量。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曾国藩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并对他的日记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示例2: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文袆,号抱厦,江苏常州府溧阳县人,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故事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故事

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故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深受后人推崇。

以下是几个关于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故事:
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曾国藩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坚持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

同时,他对待别人却非常宽容,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他认为,严于律己可以让自己不断进步,而宽容待人则可以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注重细节,关注他人感受:曾国藩非常注重细节,他认为细节决定成败。

在与人交往中,他总是关注他人的感受,尽量做到让对方感到舒适和满意。

例如,在与人谈话时,他会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避免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曾国藩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谦虚可以让自己不断学习进步,而谨慎则可以避免犯错。

同时,他也不骄不躁,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放弃。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曾国藩在任职期间,勇于担当责任,敢于负责。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有勇气和担当精神,遇到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推卸责任或逃避问题。

坚持原则,不失灵活: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但同时也不失灵活性。

他认为,坚持原则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和正直,而灵活则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应对变化。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风范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曾国藩 写日记 内容

曾国藩 写日记 内容

曾国藩写日记内容尊敬的读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曾国藩写日记的内容。

曾国藩,字子藩,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曾国藩写日记的目的是记录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经历。

通过写日记,他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动、思考问题,并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

曾国藩的日记内容包括他的工作计划、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对于家庭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待朋友和同事的态度等等。

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学习的重视。

曾国藩深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因此,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学到的新知识,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此外,曾国藩的日记还描绘了他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尽管他的事业繁忙,但他从不忘记家庭的重要性。

他会记录自己与妻子、子女的相处时光,以及对于家庭乐趣的感悟。

这些记录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曾国藩写日记不仅是个人记录,更是一个内心的寄托和反思。

他在日记中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状,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

他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诚实的反思,并设立目标以改进自己。

通过曾国藩的日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他所写的内容记录了他作为一个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成长历程,也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曾国藩的日记在他的离世后被整理出版,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总结起来,曾国藩写日记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经历。

这些日记内容涉及他的工作计划、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对于家庭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待朋友和同事的态度等等。

通过日记,曾国藩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动、思考问题,并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条理。

他的日记对于我们了解他的一生、个人成长和历史背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谢谢!。

曾国藩 后悔的日记

曾国藩 后悔的日记

曾国藩后悔的日记曾国藩是通过学习获得重塑自我的智慧的。

这一智慧也被他当作家训精华,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是他特别着重强调的。

曾国藩在接到父亲的来信后,也深刻反省了自身的毛病,并根据父亲所说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忮求”的三戒要求。

“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气躁,“忮求”是嫉妒和贪求。

凭此三戒,曾国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夸不实的毛病。

但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况且恶习的养成远比好习惯的养成来得容易得多,所以曾国藩虽然给自己设了这三戒,但还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

然后他每天写日记的时候,还是自怨自艾、后悔不堪。

幸好,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

这时候他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缺点的方法。

这个倭仁也是唐鉴的学生,他教给了曾国藩两个方法。

第一个就是记日记。

他告诉曾国藩,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

要敢于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以及所错所误都记下来,那才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才叫真正的勇士。

所以勇敢并不只是面对别人,那叫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敢是敢于面对自己。

只有敢于面对自已的人才会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这样就可以触目惊心,这样改起来就容易多了。

曾国藩真不愧是既好学又有毅力的人,他此后一生都记日记来反省自己人生的得失,中间只中断过很短的一段时间。

再后来,一直坚持到临终的前一天还在记,就毅力而言,绝非常人能比。

我们现在看到的他在日记里对自己各种缺点的记载,也就是这种方法的体现。

倭仁说的第二个方法是要敬,要慎独。

敬就是对自己所信奉的理想与思想要有敬畏,不能面上一回事,心里另外一回事儿。

慎独这个词出自《礼记》。

《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都说君子应该“慎其独”。

那意思也就是一个君子,不仅应该在人前表现出君子风范来,更应该在没人的时候、独处的时候,也就是不论人前人后,不论外表还是内心,都要始终如一,诚以对人,诚以对己,这样才能逐渐把自己身上的恶习给根除掉。

曾国藩日记检讨

曾国藩日记检讨

曾国藩日记检讨篇一哎呀,说起曾国藩日记检讨这事儿,我觉得可有意思啦!曾国藩,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不过,他也得写日记检讨,这让我想到了自己。

我有时候犯了错,被老师或者家长批评了,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可能曾国藩也有这种时候吧?我在想,他写日记检讨的时候,是不是也抓耳挠腮的,想着:“哎呀,我咋就犯了这错呢?”也许他一边写一边后悔得不行,恨不得时光倒流回去改正错误。

话说回来,他为啥要写日记检讨呢?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是被别人逼着写的?我觉得可能两者都有吧。

人嘛,总是想要进步的,曾国藩那么厉害的人都要反思自己,咱们普通人更得好好检讨自己啦。

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我也在心里默默检讨,我是不是没好好复习?是不是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了?我觉得这和曾国藩写日记检讨有点像,都是在找自己的毛病。

你说曾国藩写检讨的时候,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写着写着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哎呀,这次是因为环境不好影响我发挥啦”,也许有这种可能哦。

不过,人家到底是曾国藩,可能检讨得比我深刻多了。

我这小打小闹的检讨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说不定他能从一件小事里看出自己大大的问题,然后痛下决心改正。

我就在想,我啥时候也能有他那样的觉悟,认认真真检讨自己,然后变得超级厉害呢?篇二曾国藩日记检讨?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

你说一个那么牛的人物,还得天天写检讨,这得多大的毅力和自我要求啊!我有时候连作业都懒得写,更别说写检讨了。

我猜他写检讨的时候,那心情肯定复杂得很。

也许一边写一边心里骂自己:“我咋这么蠢,这点事儿都办不好!”然后又给自己打气:“下次一定行!”这感觉,就像我减肥的时候,今天吃了一堆零食,然后晚上后悔得要死,发誓明天一定管住嘴。

曾国藩能有那么大的成就,说不定就是靠这一篇篇的日记检讨。

我就奇怪了,他咋就能坚持下来呢?要是我,写个几天可能就放弃了。

比如说,有次我想每天早起背单词,坚持了两天,第三天闹钟响的时候,我心里那个纠结啊!“再睡会儿吧,就一会儿。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戒色,是作秀给后人看么?与想象大不同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戒色,是作秀给后人看么?与想象大不同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戒色,是作秀给后人看么?与想象大不同在姜文导演的电影《邪不压正》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这段台词不仅讽刺了老蒋,其实也影射了另一外名人——曾国藩。

曾国藩倍受蒋介石推崇,因而从蒋的诸多行为当中都可以找到,向曾学习的影子,比如记日记,再比如我们今天要说得话题——戒色。

记日记就是别有用心?记得经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是曾国藩写日记是别有用心,不然一位高官的的私人文稿怎么会被出版成书呢?这种说法乍一听,似乎蛮有道理的,但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中国古代,文人之间的通信和日记都会留底稿。

不光是同僚之间,就连亲朋好友间的书信也都要留底稿,这也是为何古代抄家,往往能够抄出很多私人信件的原因。

那古人为何要这么做呢?其实这在古代文人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且越是高官,越是才高八斗的文学家,对自己的书信以及日记手稿,越会认真保留,抽空还要是不是整理一番。

等到最后“退休”在家的时候,这些文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自己以前的手稿,既包括私人书信的底稿也包括日记手稿,最后往往还会出一本自己的文集或诗词集。

为什么要出本书呢?这就要说下,几千年来中国无数文人所追求的情怀了,也就是古人所提出的“三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是这样描述的:这就是被古代文人经常挂嘴边的三不朽的出处,分别为立德、立功和立言,既是人生三个人生追求,同时又依次递进,不断升高,简明扼要的指明了一个文人思想进步的阶梯。

即一个人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德行操守,之后通过科举入仕,试着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些许功绩,最后功成身退,还要确立自己的思想,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三观理论化,系统化,进而成为执理论道德之牛耳的大家。

出版自己的文集正是立言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这也因此成为每一个古代文人的毕生追求!是惯例。

上文所说的那位脱口秀达人,明显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见注释1)为何总是提到戒色?美国著名的社会新伦理学家——马斯洛,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最新《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最新《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性格厚重,富于耐性。

按星座学来说,这是“土象星座”比如金牛座的特点: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适合从事需要顽强毅力和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

但是曾国藩的生日显示,他居然是射手座。

射手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据说是“像风一样自由”,性格外向,坐不住。

曾国藩在青年时代恰恰如此,他是一个非常爱交朋友、非常爱串门、非常爱聊天、非常爱开玩笑的人。

那时候的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杀人。

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清代的时候那里是刑场。

所以曾国藩隔三差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杀人。

其实刚刚到北京的曾国藩不光是见识狭窄、观念鄙俗,性格上还有很多缺点。

曾国藩性格中的第一个毛病,就是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他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又点了翰林,因此难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到北京的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为某事意见不一致吵起来了,隔着桌子就要动手,大家给拉开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

当然这种“虚伪”不是指他多么大奸大恶,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而且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大缺点,必须改过,那就是“好色”,爱看美女。

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

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儿可笑。

血气方刚的他,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

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年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

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所谓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

这样,他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

而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万世不朽。

这是一个何其宏伟的人设!曾国藩在三十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摘要:一、曾文正公简介二、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重要性三、曾文正公日记的内容与特点四、曾文正公日记对后人的启示五、如何学习曾文正公的日记写作技巧正文:曾文正公,即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事迹和思想至今仍备受推崇。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便是他的手写日记。

这些日记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点滴,更体现了他的为政之道、人生哲学。

曾文正公的日记是他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总结。

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每日行事、所思所感,以及对时事、人物、家事、国事的见解。

这些日记体现了他曾文正公严谨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以及对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曾文正公的日记对他的后人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

首先,日记成为了他自我反省、修身养性的工具。

他通过日记,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其次,他的日记传递了他的人生哲学,强调忠诚、敬业、廉洁、仁爱等品质,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后,他的日记写作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感悟等内容组织得有条理、富有思想,使日记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学习曾文正公的日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习他的修身之道,以日记为载体,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其次,学习他的日记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记录下人生的点滴感悟。

最后,借鉴他曾文正公的人生哲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总之,曾文正公的手写日记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启示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即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

他的手写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珍贵史料。

曾文正公的日记始于道光年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几乎每日一篇,从未间断。

这些日记记录了他的人生感悟、政治理念、军事策略、家庭琐事等,内容丰富多样。

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挚爱。

曾文正公的日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他不回避自己的过错,勇于自我反省;二是严谨,他的日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三是务实,他的日记内容注重实际,不为空谈。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曾文正公的日记对他的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总结,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的日记中蕴含的智慧、品德、精神,对当今社会的人们仍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和借鉴曾文正公的日记写作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写作的坚持精神,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其次,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内容的真实、务实,让自己的日记更具价值;最后,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日记写作的严谨态度,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曾文正公的手写日记是我们学习历史、修养品德、提升自己的宝贵教材。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原创版)目录1.曾文正公简介及其影响力2.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发现与价值3.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内容及特点4.对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评价与反思正文曾文正公,即曾国藩,是我国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一生功勋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近期,曾文正公的一部手写日记得以重见天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部日记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更是我们了解曾文正公内心世界的珍贵资料。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发现与价值。

曾文正公在世时,其日记一直是秘不示人的。

直到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热度的升温,有关方面才得以发现并公开出版。

这部日记详细记录了曾文正公从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至同治元年(1862 年)的日常言行与思考,为我们研究其成长历程、心路历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同时,它还对了解清朝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内容及特点。

日记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也有对个人修养的反思;既有对军事战略的运筹帷幄,也有对家庭生活的琐碎记录。

曾文正公在日记中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坦诚地反省自己的过失,这种勇于自省的精神令人敬佩。

此外,日记中的文字优美,论述深刻,堪称一部优美的散文集。

对曾文正公手写日记的评价与反思。

曾文正公手写日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为我们研究其本人及清朝末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曾文正公在日记中所展示出的严谨治学、勇于自省的精神,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曾文正公日记中某些观点和做法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盲目推崇,而应以批判的眼光去借鉴和继承。

总之,曾文正公手写日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我们了解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曾国藩日志总结

曾国藩日志总结

曾国藩日志总结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清朝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日志,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实践。

这些日志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本文将对曾国藩的日志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

个人修养与学问曾国藩十分注重个人修养和学问的提升。

在他的日志中,反复强调了要“存谦虚之心,方能广知人物言论”和“知识的广博和深厚是一个人所必需的”。

曾国藩本人在自我修养方面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他不仅广泛涉猎文史哲等学科,还积极参与实践,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

此外,他还强调,学习应该是不断进步的过程,要“明习尚行,遵修新增”。

政治思想与实践曾国藩的日志涉及了各个方面的政治思想和实践。

他提出了一套整体的政治理念,强调要“保全与田畴,修治甲兵,传而不学护农,迎奸而不驱贤,其害也”,即要保护农民利益,加强军事力量,培养政治人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内外威胁。

他还强调要加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相长”可以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军事思想与实践在军事方面,曾国藩的日志记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经验。

他提出了“军事从命名”和“率简兵强”两个重要原则。

军事从命要求将军要服从国家统一指挥,不得擅作主张;率简兵强则强调要提高士兵的整体素质和战备能力。

他还强调了兵员的选拔和训练,认为只有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并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教育思想与实践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他在日志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人之教育直接影响一个家庭之命运,何况全国乎?”他主张通过改革教育制度和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来提高教育质量。

他还提出了“荫子孙,问孩提”和“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关注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并通过教学相长的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

总结曾国藩的日志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个人修养和学问的推崇,以及对于政治、军事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故事】有趣的历史的文化故事

【历史故事】有趣的历史的文化故事

【关键字】历史故事有趣的历史的文化故事有趣的历史的文化故事篇一:曾国藩的“微博”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

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

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

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

愿共勉之。

”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

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

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优秀中华传统故事

优秀中华传统故事

优秀中华传统故事南宋年间,有个叫程子山的人,在京城做了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小文官。

但他善于钻营,与朝中不少高官有私交,还自己上门认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为师,以求靠上这棵大树日后好“乘凉”。

这天,秦桧差人去请程子山,程子山不敢怠慢。

进了秦府,他被请到内院,可等了一整天也没见到秦桧。

程子山以为秦桧没空见他,又不敢主动告辞,只得硬着头皮等。

这时,有下人上来敬茶,放下茶盏并不离开,只是看着程子山笑。

程子山奇怪,就问下人为什么笑。

下人用手指着书案上的一张纸,说:“程大人,你看这文章写得如何?我家相爷很喜欢这篇文章。

”说完就退下了。

程子山心下疑惑,走上前去,仔细起来。

这篇文章名曰《星月赋》,文后写有“秦暄”的名字。

程子山知道,这秦暄是秦桧的孙子,正准备参加科考。

他将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本想秦桧召见他时,可以在秦桧面前吹捧秦暄几句,讨得秦桧欢心。

可一直等到天黑,秦桧也没召见他,程子山不得不告辞。

过了几日,程子山接到一纸任命,派他去主持贡生考试。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那秦暄正是此次科考的考生之一。

程子山何等聪明,立刻领悟了秦桧的意思,当即把这次科考命题为“以星月为题做赋”。

果然,秦暄的《星月赋》无人可比,所有考官都赞不绝口。

发布录取名单时,秦暄毫无疑问地得了头一名。

这一切都是按照秦桧的设计进行的,他为了让孙子“名正言顺”地考个第一名,就先让孙子写好文章,再让程子山来府中“无意”间看到并熟记后,再任命他为主考官。

老奸巨猾的秦桧没有看错人,他这位八面玲珑的“门徒”果然有心计,无须点明便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这场作弊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还是出了纰漏。

事后有考生揭露,秦暄的这篇《星月赋》并不是他所作。

因为早在科考之前就有人看到过这篇文章,是在一本名为《士卿闲品》的书上。

堂堂宰相之孙抄袭作弊,此事非同小可。

秦桧也听到了外界的风言风语,马上叫来秦暄询问是怎么回事。

这秦暄柔弱胆小,见秦桧发怒,马上不打自招。

原来,秦桧命他在科考前做出一篇好文章来,可这秦暄平日最烦读书,每次秦桧要看他的文章,他都是让教书先生帮忙“润色”才能过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曾国藩为何爱公开自己私密日记?其中有何隐情?
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

30 岁时,他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方法就是写日记。

不过,他的日记与当时一般人的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所写的日记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两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日记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

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

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无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

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

愿共勉之。

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

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

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