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政府受众尴尬状态剖析
全媒体时代政府受众尴尬状态剖析
全媒体时代:政府受众尴尬状态剖析作者:匡文波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22期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迫切性。
这要求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一方面需要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全媒体”时代——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无处无时不在”的时代正在来临。
地方政府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改变传统的讲故事方式,应对复杂而多变的挑战,把握机遇。
尊重故事本身的逻辑与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这两点对于讲好故事来说至关重要。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
地方政府掌握的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全由地方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众选择权和参与权较少。
由此,产生一种现象,政府积极地宣传、“推销”自己的观念,群众方面被动接受或者排斥。
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媒体对于受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强大的信息来源,因为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传达政策,还能通过它的信息筛选和散布功能,直接感染老百姓的幸福感、成就感,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地区、单位的稳定与和谐。
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其实是新媒体的崛起,全媒体时代的主要议题也是如何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在全媒体时代中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传递信息,但是硬币的另一面似乎更加重要: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借此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更加自由地收受乃至发送信息。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使得收受者对新闻信息能够更加自由地掌控,这也迫使传播者势必做出新一轮的传播变革。
全媒体意味着各种传播技术的综合运用,对于有志于利用新媒体讲好故事的地方政府来说,首先应该意识到,在信息的另一端,是更加自由不可控的受众。
而如何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何在执政过程中,既能与之形成良好互动达到为民执政的效果,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政务新媒体面对乱象路在何方?
政务新媒体面对乱象路在何方?记者秦宏刘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参与人们生活的程度日益加深,一大批政务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不断出现的负面报道和质疑面前,一部分政务新媒体传播平台遭遇尴尬的存在。
神回复不断1月7日,陕西凤县官方微博在网友“秦岭听溪”转载的一条关于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被处分新闻下回复称:“在小编眼中,他是一个正直、朴实、实干的人”。
随后,微博管理者回应称:“一个是他平时的为人,一个是他自己干的事”,二者并不矛盾。
这段话随后引起媒体对该微博内容发布者对腐败者态度的抨击。
同一天,浙江温州台州区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在回复记者对当地公安部门采购的临机植入设备时,称:“哎呀!好险!好险!还好记者大人没看到我局采购高压水枪!而且一次采购了三把!这要说我们镇压群众还得了!”。
在网友质疑其所发内容是否合适的情况下,该微博编辑又以调侃的语气称:“本小编为温州公安打抱不平,结果闯了大祸。
小编这个‘临时工’恐怕明天要下岗……”,完全一副将官方政务微博账号当作自己私人账号的样子,随意发声。
实际上,类似的政府微博发声已不鲜见,甚至有些已经成为引起网民愤怒的源头。
2014年7月,江西丰城市一位市民鄢细荣曾向媒体投诉“丰城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
原因是丰城市国土资源局在给其要求纠正错误、调处纷争的回复中说到:“因我局工作人员对政策、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无力对该纠纷进行调处,敬请谅解。
”就在近日,哈尔滨大火事件中,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1月3日凌晨4:25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
短短585字的通稿,“领导高度重视”这样的文字就有258个,占了开篇一半的内容,引起网民的愤怒和声讨。
作为常见要么一条微博不发玩失踪、要么发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刷存在感、要么不回应评论保持冷峻面孔……在目前新浪微博开设的十多万个政务微博账号中,不乏一些不发布内容、或发布内容较少、几乎不与网民互动的账号,被网民冠以“僵尸”头衔。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关停潮”成为政务新媒体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基层政务新媒体由于缺乏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或因政策调整、审查等原因遭到关闭或搁置。
这不仅对政府形象和信息传播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也给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对于如何做好基层政务新媒体运营,提高政府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和民主参与水平,可谓是当前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打造政务新媒体平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这些平台成为政府与公民沟通的桥梁。
然而,由于基层政务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基层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状况并不理想:1. 资金缺乏。
基层政务所拥有的资金远不足以维持新媒体的正常运营,更不存在对新媒体的相关投资,从而限制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2. 人力稀缺。
新媒体的运营需要专业人才,而基层政府的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很难掌握和管理新媒体,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和服务。
3. 审查堵塞。
基层政务新媒体发展遇到的主要瓶颈是政府的审查制度。
由于政府的封堵和审查制度,使一些新媒体不能自由表达、发表新闻,因此也限制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4. 技术支持不足。
很多基层政务机构因为缺少技术评估和技术支持,所以在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方面难以做到前瞻性和专业性。
对策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加强政府投入。
政府需要加大对政务新媒体的投入,提高新媒体的设备、人员等基础设施建设。
2. 建立专业运营团队。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人才、组建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来提高政务新媒体的质量。
3. 推进审查机制改革。
政府应该向新媒体转型,推动审查机制的改革,加大对内容的监管,提供更好的新闻信息服务。
4. 扶持技术创新。
政府可以在人才培训、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鼓励基层政务新媒体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总之,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加强政府与新媒体的合作。
基于新媒体的政府公共问题与对策
基于新媒体的政府公共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逐渐成为人们身边必不可少的物品,政府也不断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传播政府声音,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但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当下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现状,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路径,推动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 政府; 公共危机; 舆论; 公共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我国逐步迈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一方面加速了民众获取信息的速度,民众可以通过媒介与政府进行沟通、对话,表达意愿、观点等;另一方面,各大媒介又作为党政的喉舌宣传各项政策、规章,塑造政府形象。
可以说,政府与媒介之间相辅相成,政府引导着媒介的发展方向,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政府公共关系。
虽然新媒体有着便捷、传播广、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仍存在着一些缺陷。
所以面对这一现状,政府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学会科学的引导并利用新媒体,促进新媒体更好的为政府服务,有助于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和调整。
一、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取得的成果(一)政府公关意识得到增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电脑等等推动着民众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学会通过媒介与政府对话,维护自身的权益,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愈来愈意识到政府公关的重要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在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
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群体,层出不穷的媒介推动着政府向着透明政府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在随着新媒体的而到来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出线上服务平台,把自身打造成服务型政府,面对近些年来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政府都采取了良好的应急手段,完美的化解公共危机,给公众留下了可靠的印象,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全媒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门多头管 理 的现象 。尽管 这几 年我 国政 府 围绕媒 介
发展 已制定 、 颁布了大量行政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 , 但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 各传统媒介依然受条块分割 、 多头管理的束缚 , 严重阻碍了全媒体的发展。 其次 , 媒介管 理法 律法规不 健全 。 全媒 体 时代改 变了传统意义上新闻人的角色 , 普通受众对媒介不再
传统媒体是 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
机 械装 置定 期 向社 会公 众发 布或 提供 教 育娱 乐 的交
流活动的媒体 , 主要包括 电视 、 报刊 、 广播三种传播 媒体。 它们在互联 网出现之前 , 一直在传播新闻信息
中发挥 着 主渠 道作 用 。无论 从 时 间上还 是从 空 间上
看 ,传统媒体的传播都受到很大限制 。传统媒体单
一
传播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 、 互动性强 、 覆
、
单 向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它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 :
它想让你知道什么 , 你才能知道什么, 想让你什么时 候知道 , 你 才 能什 么 时候 知 道 。 而 网络 媒体 则让 你想 知道 什么 就能 知道 什 么 ,想 什 么 时候 知道 就能 什 么
[ 关键词 ] 传统媒体 ; 全媒体 ; 困境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G 2 1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1 2 0 3 ( 2 0 1 4 ) 0 5 — 0 1 1 1 — 0 2
随 着数 字技 术 的发展 、网络 的普及 、手机 的兴
是被 动接 受 , 而是 可 以双 向传输 , 新 闻信 息 的发布 不
融合过程中, 我们要借鉴 国外发展经验 , 建立政府统 的媒介管理机构和管理平台, 对报纸 、 广播 、 电视 、
从受众心理看时政新闻报道缺陷及对策
从受众心理看时政新闻报道缺陷及对策【摘要】时政新闻是传媒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新闻类型,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是传媒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然而纵观我国各级新闻媒体,它们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时政新闻的宣传优势,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受众的心理没有准确地把握,从而在时政新闻报道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心理受众心理,是一种受众追求自己的各种心理满足的需求。
这些心理需求既包括求新心理、求知心理、求真心理,也包括对美的追求而产生的审美心理需求;还包括受众为满足社会交往的各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接近心理需要;另外,受众还希望在逆反心理、得益心理等方面得到满足。
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是媒体做好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知道了受众所想、所需,媒体才能有的放矢,制作出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产品来,从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然而,在现实新闻工作中,受众心理还没有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不能把受众心理和新闻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研究分析受众的需要,从而在工作中处于一种盲目和一厢情愿的尴尬境地。
我国媒体因为受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多年一贯制,处于应付状态,主动出击少,致使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空洞、套话连篇。
读者不仅不爱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一种反感和排斥心理,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宣传任务的完成,还会降低党和政府的权威以及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时政新闻难写,更难出“彩”,这是众多时政记者的切身体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时政新闻条条框框过多,各政府机关和部门的规矩也多,他们保守的做事风格,常常令好新闻只能存在记者的电脑里,无法在报上正常刊出;其二,对于一些新闻的报道,有关部门常常以干巴巴的通稿限其口径,已到现场采访的记者空怀生动之心而无能为力;其三,受个人功力及一时思维所限,时政新闻常失去好的新闻点未提炼出来,第二天几家媒体一比而相形见绌;其四,新闻点提炼巧妙,新闻把握也十分准确,只是由于写作方式及能力所限,未能体现出现场感和生动感,致使一篇本可能有血有肉的时政新闻缺精少神。
全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发展——以《新闻联播》抖音短视频为例
|RADIO &TV JOURNAL2021.2一、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进入门槛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话语权被细碎地分割;另一方面,随着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碎片化信息吸引了大量依靠手机获取信息的年轻受众。
与之相对,依托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传递信息的时政类新闻的话语权被挤占、弱化。
此外,时政类新闻严肃的形象深入人心,也使人们并不愿意在闲暇之余阅读严肃的信息。
因此,传统时政新闻的受众不断减少,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能。
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变革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突破当下困境的必要方法。
二、时政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一)跨媒介式的传播渠道为解决这个问题,时政新闻的代表节目《新闻联播》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当机立断选择乘上全媒体发展的快车,主动转变形象,通过跨媒介、多渠道传播自己的时政新闻内容。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正式开设抖音号,入驻抖音平台。
以《新闻联播》抖音账号的第一条抖音内容为例,主持人康辉说,“《新闻联播》值得您期待,这里有足够的理智与情感,有分明的事实和言论,这里有真正的中国。
关注联播的抖音号,我们一起‘抖’起来,一起上热搜。
”抖音平台与《新闻联播》内容相互融合,提高了时政新闻的娱乐性,减少了严肃性,提高了对大众的吸引力,特别是极具传播力的年轻受众。
2019年,政府工作首次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被称作政务新媒体管理和考核的元年。
各路媒体都纷纷通过抖音平台进行“去中心化”传播,拓宽自己的受众人群,用全新的传播形式进行时政新闻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传递。
(二)“去中心化”传播方式全媒体环境下,“去中心化”传播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人们对拥有的表达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发声以及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希望自己只是充当信息接收者的形象。
报纸、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形式是与“去中心化”传播方式不符的,例如电视上的时政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观众只有接收信息的选择,而缺失了观众收到信息后的反馈环节,这其实与《新闻联播》本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定位也是不符的。
【最新时政热点】“权力媒体”下的官员窘态反映了什么?
惠州中公教育【最新时政热点】“权力媒体”下的官员窘态反映了什么?河南漯河高级中学74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而在去年,河南全省有超过300人,通过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加分资格。
这一情况曝光后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这桩新闻之中的新闻看点颇多。
首先,之所以是采访宣传处,想必是河南体育局出于宣传部门负责媒体的思路,但是,河南体育局涉嫌加分丑闻,这么大的事情,不应该仅仅是宣传处处长出来面对媒体,河南省体育局局长出来直面公众质疑,才是应有的姿态与行动。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给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铁道部发生这么大的事件,应该说引发的关注度不亚于美国的9·11事件,而美国的9·11事件是布什总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发表讲话。
我以为,这场发布会应该是铁道部部长在事故现场召开最好。
”现在,人们记住了这个倒霉处长的狼狈形象,而背后的局长却躲过了应该面对的质疑。
实际上,某种程度上看,官员要求事先沟通也并不算非常过分。
很多情况下,记者在采访之前,先会与采访对象有一个简单接触,拟定一个提纲,便于采访对象的回答更有深度,更充分。
当然,一些逼迫性的、冲突性的采访,如果事先沟通,对方准备充分,可以更好的准备官话、套话,推脱责任,反而效果不好。
此次河南漯河高考加分舞弊,显然属于后者,记者没有事先沟通也属正常。
不过,官员要求沟通,也未必如一些人所想的那样,在沟通中收买记者。
河南的舞弊事件曝光,明眼人望去,事实非常清楚,若说官员通过与记者勾兑,事先把假话编好,再装模作样采访一下,放到电视上欺骗观众,可能性非常之小。
官员之所以要求沟通,更多的应该是技术性原因。
负责宣传的官员,虽然也应懂业务,但毕竟不具体负责业务。
出于严谨,希望媒体提前沟通,对于特定问题,或由业务部门出面回答,或自己先了解清楚再回答,这本是负责的态度。
可惜,在目前社会舆论对政府部门普遍的不信任态度下,在公众对河南明显的作弊丑闻的愤怒下,被捕捉、放大,被妖魔化了。
融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及对策
|RADIO &TV JOURNAL 2019.07政府危机属于公共危机的一种,既包括政府治理过程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方面的公共危机,也包括政府自身行为失态而导致的形象危机。
媒体作为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载体,面对具有突发性、非线性、非理性、群体极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化解政府公关危机,维护政府公信力,考验着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与现行的公关应对机制。
一、融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一)融媒体环境下的政府危机监测和预警能力不足融媒体环境下,政府对危机的监测面临新的变化。
在危机潜伏阶段,政府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监测,通过各种融媒体渠道将官方舆论导入民间舆论场中,避免舆情信息的扩散乃至危机事件的发生。
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时间短、路径多、范围广,而且内容复杂多样,也给危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政府在识别信息的真实性等方面难度加大,舆情信息的收集面临着更多的障碍,社会危机事件出现时对危机信息处理要求提高。
但是,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可能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对危机监测和预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可能会引起公众争议进而引发大范围舆论的公众事件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危机发展的事态不断扩大。
另外,政府危机公关中信息沟通机制是十分重要的,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政府危机公关模式未能适应新的传播形式的要求。
(二)政府不能有效利用融媒体进行舆论引导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去中心化”的全方位覆盖传播机制日益凸显。
各种各样的舆论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为一些偏激或是虚假的言论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存在误导性的意见领袖,否定危机当事主体的解释而非理性地坚持自身的意见和立场,极力渲染不良的公众情绪甚至组织非法的社会行动,给政府处理公关危机带了新的问题。
在服务型政府积极构建的过程中,管理型政府的理念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加之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的影响,给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造成了障碍。
刍议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视阈下的政府形象塑造
刍议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视阈下的政府形象塑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已经大大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危机。
在这个时代,政府的形象塑造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任何一点细微的差错都可能被迅速传播和放大,对政府形象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视阈下如何塑造自身形象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应该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受到限制。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出了以往。
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的需求,政府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正面信息,宣扬政府的政绩及政策。
政府应该在新媒体上建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让公众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和政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负面传播。
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主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权威信息,迅速进行危机公关,及时化解各种危机。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控舆论,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保持政府形象的稳定和正面。
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危机传播的预警和风险评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政府在形象塑造上需要更多地考虑网络的风险与危机。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危机。
政府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危机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危机应对预案,迅速做出反应,降低危机对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
政府还应该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获取平台信息,了解民意动向,做好危机传播的防范工作。
政府需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政府应该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获取公众的意见和反馈,引导公众对政府的正面评价和认同。
政府应该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社会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缩小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信,从而提高政府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评价。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了解公众对政府一些政策和举措的不满情绪,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减少负面舆情的产生。
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困境与应对地市级电视台处于我国特有的电视事业格局“四级办台”中的第三层级,这个层级可以说是一个夹心层,上有中央台、省级台的无情挤压,下有县市台的无序竞争,左右有新媒体的逐步蚕食,外围还有全球化带来的影视媒介国际巨头的觊觎。
地市级电视台在全媒体时代面临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去应对,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已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媒体人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困境1.多重竞争之困。
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而是新旧媒体之间的多重竞争。
一个地级市电视台,至少有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一是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
首先,中央台、省级卫视、本省电视台其它地面频道凭借其在政策、覆盖、内容、资金和人力的优势,无情挤占地级市电视台的受众与广告市场。
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使地级市电视台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这是全国地级市电视台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其次,地级市电视台面临着县市级电视台的竞争。
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内都有一个地市级电视台,若干个县市级电视台,有的在市政府所在地可能还有一个县市级电视台,形成一个地市级电视台与一个县市级电视台同处一隅的情况。
其三,地级市电视台还面临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
虽然报纸、广播与电视之间各有特色,如同三条平行线一样,相交的可能性不大,但争夺受众、广告资源等情况仍然存在。
最后,地级市电视台还面临着新媒体的竞争。
互联网技术在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普及快,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受众的角色,挤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造成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规模减小等等困境。
2.双元体制之困。
我国的媒介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元体制。
双元体制是一种半市场化的体制,它带来的困境有三:一是由于电视台的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台的发展大都是依赖财政拨款,但电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装备、高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财政投入的有限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使电视台在设备更新等方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电视台的设备老化、陈旧。
新时代媒介生态格局下政府公共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PCZSbs新时代媒介生态格局下政府公共传播的困境与对策周询摘要新时代社会变迁和技术变迁叠加并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话语权力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原有的宣传工作方式向政府公共传播转向。
基于此,文章着力探讨新时代政府公共传播如何调适,从而最优化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关键词新时代;媒介生态;公共传播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30-0042-02在前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权力格局的社会依赖“强关系”的人际信息的传递和扩散进行政治传播,公民往往是待激活的对象或由外向内输入权力的客体。
新媒介互联网“去权力中心化”的技术活性解构政治精英和媒介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赋予社会活力,社会成员在线下社会得不到的自由和权力,即会转向网络空间寻找替代性补偿,网络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已是撬动现实社会的一个重大变量。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广泛实践受到以“交互式”为建构逻辑的互联网场域的影响。
我国政府通过信息的传播,对公众意见进行定向影响和塑造,从而整合、平衡异质舆论,促进社会的认同已经提升到了定国安邦和治国理政的高度。
1政府公共传播的现实困境1.1政府公共传播存在组织结构性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尚未彻底扭转一是对政府公共传播功能定位不够明确,相关部门未认真领会和执行,在政府公共传播统筹管理上处于“缺位”状态,未掌握话语权。
尽管相较于前几年,“僵尸微博”“睡眠微信”的问题不断改善,但发布内容“不痛不痒、保险式”“缺乏民生、宣传式”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政务新媒体缺乏对社会关切的回应,仅是当地政务的“互联网宣传栏”,用户关注度和黏性不高。
二是对政府公共传播载体定性不够清晰,部分政务新媒体走向了“媒体化”的发展误区。
一些政务新媒体职责与风格不统一,还停留在依靠独特话语和议题“吸粉”的阶段,或通过发布与业务内容或本职工作完全无关的明星信息、庸俗八卦信息以提高阅读量,或哗众取宠式地使用淘宝体、咆哮体、卖萌体等表达方式“圈粉”,舆论“跑偏”或“失焦”等现象时有发生。
“大众麦克风”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分析
“大众麦克风”背景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中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和民众的认可度。
在大众麦克风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更加严峻的网络舆情挑战。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网络舆情可以快速传播,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的民众。
地方政府需要及时了解并应对网络舆情,以维护政府形象和信誉。
大众麦克风的出现对地方政府网络舆情产生了深远影响。
任何一个普通公民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发起者和传播者,地方政府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网络舆情,而不是只专注于传统媒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处理网络舆情。
只有及时跟进舆情动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维护政府形象和稳定社会。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在大众麦克风背景下,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空前扩大,地方政府的工作和政策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监督。
网络舆情也往往具有虚假信息、恶意造谣等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舆论危机和声誉损害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维护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政府应当认识到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政务公开和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能有效地化解舆情危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形象。
2. 正文2.1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各界对于特定事件、议题或个体的评价和讨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和影响。
地方政府是政府的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民生和公共利益,因此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建立。
当前政府在与媒体相处时的极端情况列举
龙源期刊网
当前政府在与媒体相处时的极端情况列举
作者:张雷
来源:《声屏世界》2012年第05期
首先是心理问题。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就某一问题产生对立时,政府与民众都会争抢舆论高地。
政府如果认为自己具有争抢舆论高地的优势,就会产生以下问题:对立发生——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控制媒体——民众借助主流以外的媒体传播、渲染——非理性情绪高扬——政府公信力缺失,媒体被分化,第三者的润滑、沟通作用被无限降低。
因此,在处理媒体关系时,政府不能再以强势姿态来对待。
其次是管理问题。
以前政府在遭遇突发事件和负面报道时,采取冷处理和热处理办法。
冷处理是指对民众的怀疑或恐慌谣言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错失树立政府形象、加深与群众密切关系的良机。
热处理有两种,一种是压制媒体报道下禁令,使民众对媒体心灰意冷,种下怀疑的种子,最坏的结果是遭遇情绪反弹;另一种是事情尘埃落定后再予以公开报道,这种处理结果是过于迟缓,效果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信息传播快速的当今社会,这种处理方式将使事件中的政府一方处于无法自辩的弱势。
第三是技术问题。
有时候当政府放开媒体报道管制时,任由媒体自由报道,造成不讲究形式和质量的报道到处流传,产生负面效果。
另外,政府对于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追责,使得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作者单位:武宁广播电视台)。
浅谈政府媒体危机的应对之策
浅谈政府媒体危机的应对之策摘要: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实行公共权力的必要前提。
目前,政府因传媒报道而产生危机的可能性增大。
本文总结出政府媒体危机产生的主要方面,并提出了政府应对媒体危机的策略。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实行公共权力的必要前提。
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效率,保证政令畅通,能够在外界产生较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本文所指的政府的媒体危机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成员所面临的媒体危机,换句话说,就是危机产生时候,政府官员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一、政府媒体危机的类型:1、日常言行。
在政府一般性的工作中,政府官员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态度十分关键,一不小心就可以会出现媒体危机。
或当某新闻事件发生及某种观点在社会上流行时,政府官员就要在媒体上亮相,阐述自己的看法,因为官员的言语、形象往往代表的是整个政府。
如官员的言行不当,这就会很容易引起媒体危机。
2、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能力的关键时刻。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政府经常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态度,压制当地的媒体进行报道。
3、行政监管。
政府在日常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行政监督。
政府部门要处理各种矛盾,应对各种挑战。
譬如2007年的“虎照”事件,陕西省林业局在没有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下,组织新闻发布会,越级发布发现华南虎的消息。
导致后来出现挺虎派和打虎派,而最后打虎派发现照片是用年画上的华南虎加工而成。
如果当地政府能够对虎照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华南虎进行成像比对的鉴别、思考,就不会让这假新闻出现。
虽然最后主要责任由周正龙担当,但政府部门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质疑。
二、政府媒体危机的特点广大人们群众和媒体存在这么一种倾向。
媒体更愿意选择能够激怒读者和观众的新闻事件,[1]广大群众更希望看到关于事实真相的报道,而不是媒体一味的歌功颂德。
政府的媒体危机主要特点有:1、媒体与政府的合作。
在我国,媒体与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媒体一般不会主动的找政府的麻烦,除非政府确实范了大错,民众也已经怀疑且声势很大,不报道不足以平民愤。
自媒体时代政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 = : , <
— \ 一 \
\ \
…
- 一 意见领袖影响 一 传统媒体主导
益结 构的调整 引发了多层 次的社会矛盾, 政府和 民众关系 紧
件
9 8 7 6 5 4 3 2 1 0
之, 白媒体为普通 民众拥有话语权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媒体时代的到来 改变了传统媒介环境下滞后、 单向的话 语传播
开拓了即时、 互动的传播平 台, 民众可 以随时随地通 过 话 语权 力平民化 ——不 同节点影响力差 距缩 小。 话 语权 方 式,
带来了不可小觑的风险和挑战。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对政 府话语主导能力的挑战 。 自媒体时
自媒体 时代话语权挑 战的应对策略思考
面对 自媒体 时代对政 府话语权 的冲击与挑 战, 政 府作为
代, 节点间的界 限日趋模 糊, 任 何节点都可能成为话语 的传播
节点, 变 身话 语的源头或传播纽带, 使得原本由大众媒体垄 断 的一元化 的传播主体 多元化 。 自媒体开始接手话语控制 , 将平 社会 的管理者, 应 当在积极接 纳民意的基 础上冷静思考, 规划
民从话语权 的枷锁 中解脱 出来 , 通过 “ 意见领袖 ”( 即互联 网 合 理有效 的应对策 略, 以化解 自身的话 语权危机 , 重塑 自身形 上的活跃 分子, 如 各界 专家、 精英等) , 形成 主流民意 , 主导话 象, 夯实话语主导能力。 语走向。 至此 , 政府通过大众媒体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将不复存 在, 其“ 发声” 走 向被动, 对 于话语 的主导能力被 大大 削弱了。
全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与新思路
( 一) 社 会 性 与 服 务 性 不足 — — 观念 落
后. 基 础 较差 全媒体 时代 , 人们 获取 各 种政 府 信息 的
质 内容 。 一 些政 府机 关往 往 只是 通过 各样 传 设 ,要保 证只 公 开适 于 公开 的 政府 信 息 , 做
内容 的有形无实。实际工作 中, 许多政府机
、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 信息全球化已
政府信息公开 中存在 的问题 关往 往 只注 重政 府信 息公 开 的形 式 , 忽略了 是 大 势所 趋 , 这就 要求 政府 信 息 公开 工 作要
是 否产 生相 应 的社 会效 益 : 只 注重 完成 上 级 做好与 国际化接轨 的准备 ,加强法制化建
的义务, 要本着服务的理念做好信息公开工 相 应 的监 督 与评价 机 制 。要做 好 这 项工 作 , 方面要 从政 府机 关 内部 入 手 , 建 立并 完 善 作, 以 自己“ 为 人 民服务 ” 的行 动来 打 造 民众 满意 的 “ 服务 型政 府 ” 。 ( 二) 建立 全媒 体 化 的信 息公 开体 制 。 打
璃窗” , 打造“ 阳 光政 府 ” , 既 是现 代 政府 的应 有 之义 , 也是 构 建和 谐社 会 的重 要 目标 。
一
糊, 可操作性差。
( 四) 效 益- 眭与 实 质 性不 强— — 重 形 式 , 全媒体 时 代 ,信 息传 播渠 道 更加 多样 ,
手段 更 加花 哨 , 这就 容 易造成 政府 信 息公 开
级低 。 我 国 目前政 府信 息 公开 尚无 专 门法 律 时 更新 公开 的信 息 , 注 意与 网 民 的互动 及 动 保 障。最 后 , 政府 信 息公 开例 外 情 况界 定 模 态 反馈 。 政府 机 关要 加 强与 各种媒 体 的合 作
浅析新闻报道的“尬聊”现象及改进之道
/传播方法浅析新闻报道的“尬聊”现象及改进之道◎涂爱华“尬聊”是一个网络词语,意思是“尴尬的聊天”。
“尬聊”本来是形容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因沟通障碍而导致的一种交流窘境,笔者作为一名从事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人,发现在新闻报道中也常常出现“尬聊”现象:记者、编辑辛辛苦苦做岀来的新闻报道,老百姓却不爱看不爱听,收视率、点击率都不髙,导致媒体陷入自说自话的窘境和困境。
一、“尬聊”在媒体报道中的表现1.新闻语言低质熟练掌握和运用新闻语言,是记者写好新闻报道的第一步,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媒体的记者和通讯员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出现新闻语言低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措辞不当、语法失范、语言贫乏等。
如某县级台一名记者报道全县企业在春节后开工复产的新闻,这名记者在导语中写到:“热热闹闹的春节刚刚过去,各个企业纷纷复产开工,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一年的生产中,今天让我们走进XX公司,感受企业新气象。
”这条导语的写作,错误地运用了拟人法,用“全身心”来形容企业的开工复产,很不恰当。
再看同样一条报道企业在春节后开工复产的新闻,导语中写到:“新的一年,XX公司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与质量,还努力成为一个高效绿色生态的企业。
”这条导语词语搭配不当,语言逻辑经不起推敲,公司提高技术和质量,与“成为一个高效绿色生态的企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观众看完这条导语后,深感言之无物,信息空洞,内容混乱,说了等于没说,完全不知道这家企业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效益,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新闻语言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简洁、准确、通俗,质朴无华而又有丰富的表现力。
但记者在写稿中,常常缺乏驾驭新闻语言的能力,出现语言贫乏和逻辑混乱的问题。
如在一条关于工业企业生产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写到:“为了更好的使产品有更好的质量,某公司今年还新增开5条生产线,有助于在环保上有更好的突破。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更好”,语言十分贫乏,使得新闻干巴苍白,毫无表现力与感染力。
2•新闻要素失实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基本成分,但笔者在改稿中,经常遇到新闻要素不全或要素错误的稿件,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打电话向记者或被采访单位反复核实。
对政府官员面对媒体时群体性情绪感染现象的思考
对政府官员面对媒体时群体性情绪感染现象的思考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社会情绪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但也存在诸多负面情绪。
增强公权力的信任度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而政府官员在面对媒体及民众时的群体性感染力量对公权力的信任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本人从政府官员的情商培养和积极的思维习惯两个角度阐述了应如何利用好群体性感染力量,以重建官民互信的社会信任。
标签:公权力;社会信任;群体性感染;情商;思维习惯中国社科院2013年2月7号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中国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分为59.7分,低于60分的“及格线”。
“小悦悦事件”引发的人心麻木冷漠和不敢做好事的热议,“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反映出了社会信任恶化的严重性。
不同阶层群体之间不信任的加深和固化,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述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蓝皮书认为,我国社会情绪总体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面情绪基调也不容乐观。
社会分配矛盾导致的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导致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它会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无疑会给社会、国家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
增强公权力的信任度是重建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
当政府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在面对媒体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与民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接受民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时,不要忽视自身作为领导者对公众产生的群体性情绪感染,群体性情绪感染是一种自动地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的倾向性,结果常常使得情绪聚合并流。
它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通过内在的情感认知,经过一个潜在的过程在各类人相互之间转移或分享。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基层政务部门开始逐渐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停政务新媒体的政策,这一现象被外界称为“关停潮”。
在这种新的政策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成为了亟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基层政务新媒体的现状在过去的几年中,基层政务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了政府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提升政务效能、提高政务公开度、增强政务互动性,为民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政务服务。
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政府可以向民众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接受民众监督等,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生活。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却相继出台了关停政务新媒体的政策。
他们认为政务新媒体不仅增加了政务部门的工作负担,而且也使得政务信息的传播和发布过于频繁,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各地政府政策不同,关停政务新媒体的具体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都是朝着限制和整顿政务新媒体的方向发展。
这种新的政策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显得比较复杂。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政务新媒体的限制力度,一些政务新媒体平台被迫关闭或转型,政府的新媒体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
政务新媒体的普及和流行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为民众提供政务服务的需求依然存在。
基层政务新媒体在发展现状上呈现出了复杂的态势。
针对“关停潮”背景下基层政务新媒体现状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对策研究,以应对这一新情况。
下面就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建议:1. 提升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水平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和政务服务质量。
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媒体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
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和服务,规范政务新媒体的内容发布,严格审核政务新媒体的信息真实性,确保政务新媒体的合法、规范和健康发展。
2. 提高政务新媒体的服务质量政务新媒体主要是为民众提供政务服务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因此政务新媒体的服务质量是其最为重要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时代:政府受众尴尬状态剖析
匡文波
2011年11月29日15:3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迫切性。
这要求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一方面需要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
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
“全媒体”时代——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媒体无处无时不在”的时代正在来临。
地方政府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改变传统的讲故事方式,应对复杂而多变的挑战,把握机遇。
尊重故事本身的逻辑与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这两点对于讲好故事来说至关重要。
我国的现实状况是,长期以来,政府与受众之间是一种尴尬的状态。
地方政府掌握的大部分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全由地方政府部门自行决定,公众选择权和参与权较少。
由此,产生一种现象,政府积极地宣传、“推销”自己的观念,群众方面被动接受或者排斥。
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各种媒体对于受众来说都是低成本的强大的信息来源,因为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传达政策,还能通过它的信息筛选和散布功能,直接感染老百姓的幸福感、成就感,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地区、单位的稳定与和谐。
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其实是新媒体的崛起,全媒体时代的主要议题也是如何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在全媒体时代中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传递信息,但是硬币的另一面似乎更加重要: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借此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更加自由地收受乃至发送信息。
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使得收受者对新闻信息能够更加自由地掌控,这也迫使传播者势必做出新一轮的传播变革。
全媒体意味着各种传播技术的综合运用,对于有志于利用新媒体讲好故事的地方政府来说,首先应该意识到,在信息的另一端,是更加自由不可控的受众。
而如何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如何在执政过程中,既能与之形成良好互动达到为民执政的效果,又能得到广大人民的充分认识和肯定,这是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比如现在最为流行的微博,许多信息最先最快由此发布,得以公之于众。
从最近发生的事件看,目前的政府机构微博主要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更多的是内容的单向传播而非双向交流,仅凭这点完全构不成“问政”。
做任何决策时民众能否进行参与,民众意见能否被听取,决策实施后民众不满意决策能否做出改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被称为“问政”。
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对此回应:开设微博的往往是政府新闻办公室,他们将微博看作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但由于背后缺少职能部门的参与,微博难以发挥办事作用。
尊重故事本身的逻辑,这是破解讲故事难题的首要之义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如何既能有效地提升城市品位以冲击“文明城市”称号,又不大范围地干扰民众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对“创文”的反感,这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头疼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地方媒体几乎不提“创文”对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只是一味地提及“创文”的益处,号召民众予以无偿配合。
这样的处理方式,反倒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因为民众会普遍感觉合理诉求没有在媒体上得到有效反映,媒体作为社会压力“排气阀”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长此以往,反而会制造民众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对立,得不到民众的配合,“创文”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这是我们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积累下来的老毛病。
以往我们在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下“高大全”的错误。
今天回头检视,其实这是有违事物本身逻辑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瑕疵的,过于完美无缺的报道反倒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所幸,我们看到局部的变化正在产生,近期媒体上的“走基层”系列报道就是一个改良的案例。
虽然还是可以从中见到以往典型报道的痕迹,但是在“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们的故事正在增加,老百姓身边普通的人物形象爱憎分明、真实可信。
高高在上的典型人物从此走下神坛,这就是典型的讲故事符合故事本身逻辑的实例。
新闻传播工作不是天方夜谭,新闻传播是注重逻辑的事业。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的新闻信息来源日益多样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正在日渐被各种新媒体所消解,尤其是在手机媒体等自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与收受信息都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审核。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亟需改变自话自说的宣传式风格,转而更加尊重所讲故事本身的逻辑。
有效利用新媒体,遵循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规律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全媒体时代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地方政府在全媒体时代要想讲好故事,还需要有效利用新媒体,遵循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规律。
新媒体最基本的特性主要有数字化与互动性。
对地方政府来说,首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来讲故事。
我们曾经就“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这一议题做过定量研究,得出的数据表明:新媒体不仅在用户数量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在可信度方面也丝毫不亚于传统媒体。
也就是说,新媒体事实上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主流媒体。
很多的地方政府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在新媒体利用方面,地方政府的身影随处可见。
以最新的自媒体应用形式微博为例,湖南、四川、重庆、云南、甘肃等省级政府相继开通微博,而县市级的政府官方微博更是数不可数。
从2009年以来的一系列公共事件中不难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的肇始与扩散之地,广大网民需要从新媒体获知相关地方政府对于事件的回应。
从粉丝数量上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顺应潮流、回应民意之举受到了微博网民的热捧。
因此,在采用了数字化的新媒体之后,如何与民众积极互动,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才是地方政府讲故事时真正难于解决的问题。
现在,新一波的新媒体应用浪潮摆在地方政府部门面前,只是如今我们已经站在全媒体时代的门槛,地方政府有效利用新媒体讲故事的愿望较当时更为强烈和迫切。
如果地方政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阻塞、信息闲置和信息封锁现象,公众就能及时通过媒体等合法渠道公开、公平地获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适时地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开明的政府会让媒体保持正当的发言权,更会让每个公民合法地享有知晓好事与坏事的权利。
通过互联网“窗口”,一方面,民众可以透过这一窗口探视地方政府的内部信息,这也恰巧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应用形式,收集民意,反馈民意,以便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转变政府职能。
而这两方面功能的完成,有赖于地方政府部门合理地遵循新媒体互动性的传播规律。
要做到互动性,不仅仅是在微博上回复网友留言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在于转变地方政府以往的宣传话语体系,改变高高在上的俯视视角。
用更具人情味、更平等化、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方式来经营新媒体平台。
总而言之,全媒体时代的降临提高了地方政府讲故事的难度,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利用新媒体将故事的迫切性。
这要求地方政府在讲故事时一方面需要遵照故事本身的逻辑来演绎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需要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积极顺应新媒体潮流,有效与民众互动,以更好地让民众接受故事情节。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