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理论主要知识点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和塑造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旨在促进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2. 认知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强调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互动和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意义建构。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动机: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包括兴趣、目标和自我效能感等。
2.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如记忆术、元认知策略等。
3. 学习评价:对学习效果的测量和反馈,包括标准化测试、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
四、教育方法与技术1. 直接教学法: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和练习等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研究和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旨在指导和规范教育活动。
2. 学校管理: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团队、资源配置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3. 教育评估:对教育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和监控,包括学校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师评价等。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教育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减少教育不平等。
3. 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鼓励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学习和成长。
七、教育伦理与法律1. 教育伦理:涉及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尊重学生、公正评价等。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归纳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科学,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的基础和指导,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教育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步骤思维的角度,归纳出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第二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教育、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
学科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体育教育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直接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
直接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实践教学法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步:教育的评价和改革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质量和效果的评估。
教育评价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方法。
定量评价是通过考试和测验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教育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对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等方面。
课程改革是调整学科内容和设置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评价改革是改变评价方式和标准的改革。
第四步:教育的发展和挑战教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挑战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多样化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
总结:教育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评价和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和挑战等方面。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
教育学主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它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实践。
2.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代文化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经过了古代教育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在现代,教育学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特点。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学派3.1 传统教育学派• 3.1.1 个别差异理论• 3.1.2 社会互动理论• 3.1.3 建构主义理论3.2 现代教育学派• 3.2.1 行为主义理论• 3.2.2 认知发展理论• 3.2.3 社会文化理论4. 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也是个体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规律和机制,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是通过刺激和反馈的方式实现的。
重要代表人物有帕维洛夫和斯金纳等。
4.2 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来实现的。
重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
4.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重要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和布伦纳等。
5. 教育目标与评价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
6.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式,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判断。
7.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旨在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领导则是指在教育机构中起到领导作用的人员,他们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概述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指导、培养和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和职业化的系列活动。
- 教育旨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 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3. 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促进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道德修养。
- 社会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整合和推动社会变革。
二、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关联。
-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
2. 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源自个体内部的兴趣和好奇心。
- 外在动机:源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3.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如复述、组织和精细加工。
- 元认知策略:如计划、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
- 资源管理策略:如时间管理、环境管理等。
三、教育方法与技术1. 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
- 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探索和研究主动学习。
-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技术- 传统教学技术: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 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翻转课堂。
3. 评估与反馈- 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旨在指导学习。
- 总结性评估:在学习过程结束时进行,旨在评价学习成果。
- 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
四、教育制度与政策1. 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
-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
-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特定职业技能的教育。
2.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 教育质量:通过标准化测试和质量监控提升教育水平。
- 教育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五、教育管理与领导1. 学校管理- 组织结构:明确学校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2.教育的概念和功能-教育是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有目的地、有组织地、全面地培养和教育的过程。
它具有发展个性、社会化、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
3.教育的对象和主体4.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引导等。
5.教育的过程和评价-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育评价等环节,评价主要有形式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法。
6.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个别差异、综合发展、循序渐进等,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情景教学等。
7.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8.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和成人教育心理学等。
9.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社会阶层、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10.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学校组织、师生管理和教学素质评估等。
11.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律对教育的规定和保障,包括教育法律、教育公平和教育权利等。
12.教育思想史-教育思想史研究各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迁和发展。
13.学校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公共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
14.教育和发展-教育和发展涉及教育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
以上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考编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教育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教育理论基础必背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必备知识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关于人物:1)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2)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3)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4)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5)、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3、关于教育知识点:教育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关于著作: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2)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5.关于思想:1)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2)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关于遗传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7、关于全面发展教育: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而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2)德育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其次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接着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和知行合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再者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最后坚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及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等多个方面。
教育学的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学习心理、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教育学的40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它包括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的素质。
2. 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指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个性发展等。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推移和发展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自主学习等。
5.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包括学科知识、思想道德、审美情感等。
6.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反馈,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等。
7.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等。
8.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等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知识点:9. 激励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是指通过给予学生奖励和惩罚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0.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和合作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11.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1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13. 诊断教学法:诊断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14. 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效果。
15.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神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教育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尤其明确的目的。
其次,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耦合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互为前提,密不可分的,片面的强调个体社会化,就会出现机械的“灌输”,而无视社会的一般要求,就会导致个体自身的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的学习不是教育。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动”或“加速”的作用。
“抚养”,“养育”行为都不能成为“教育”。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三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所以,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3.当前教育学研究中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信息社会的教育表现的主要特征: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其实都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表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增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客体和要素、教育的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和组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以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特点:普遍性、社会性、自觉性、需持续性、个性综合性、目的性、规范性等。
3.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困扰人们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教育的基本任务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人的个性发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其个性发展。
3.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应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和有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的客体和要素1.教育的客体:教育的客体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智力等方面。
2.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有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四、教育的规律1.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对知识、能力和品德发展的要求。
2.教育规律:包括教育目的规律、教育内容规律、教育方法规律和教育评价规律等。
五、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课题研究法等。
2.教育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段,包括教学材料、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3.教育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规范和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六、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判断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
《教育理论》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6)生产性;(7)民族性。
(永历继长,相对民生)4.教育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也有人认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5.教育功能的分类(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6.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我国古代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7.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8.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理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哲学基础、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在教育领域,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大重要理论,它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动机和动机的来源。
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学习者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和记忆等过程,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学的本质、规律和方法。
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科学评判,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三、教育学家1.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孟德尔松孟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教育是生活本身”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活动,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展开,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学习。
3. 皮亚杰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的重点,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师考试教育学理论知识点
教育学第二章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教育的动力作用。
9.教育技术能否对教育产生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能否进入教育过程。
10.在文化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11.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传承。
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承的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特别是人类文化精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随着“爆炸知识时代”的到来和深入,知识的传承主要依靠系统的教育。
(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哦那个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教育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
12.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有三个明显的地方需要改变,即: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全文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3.促进人的发展使教育的直接母的,个体的身心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的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14.是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15.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真题的个人再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人的身心特点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
16.内法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17.孟子是中国古代内法伦的代表,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根源。
18.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
19.美国威尔逊包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提出了成熟势力说。
20.英国的洛克的白板说是典型的外论的代表。
21.外论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22.辨证主义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动力观。
课本28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是教育学的基础,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智育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体育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二、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发展需求和潜能。
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三、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策略,包括讲授法、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情景模拟法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成果的衡量和判断,包括知识考核、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育的重点: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和面临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七、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环境是指学校和社会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条件和资源。
学校应创设积极向上、宽容多样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队合作环境;社会应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提供支持和鼓励。
(完整版)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
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
(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会学校)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知识点总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其任务是探索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以及探寻教育艺术。
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传承、践行人类经验的活动,也是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教育的起源和功能:教育的起源有多种理论,如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如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功能等。
中外主要教育思想:包括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等。
教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20世纪以来,教育学流派众多,如实用主义教育学、结构主义教育学、要素主义教育学等,代表人物有杜威、布鲁纳、巴格莱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包括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其中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
课程的类型、理论流派和文本形式: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课程理论流派有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课程内容的文本形式主要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学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等。
教学评价的种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德育原则、方法和模式: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等;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等;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理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实际上教育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还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方面。
希望这个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应是以经验和社会准则在代与代之间的传递继承为标志的。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是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在教育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写的《学记》。
比《学记》晚三百多年的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被认为是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法论著作。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一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9世纪的赫尔巴特被西方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②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9.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10.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活动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是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最终决定因素。
社会生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是影响教育目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13.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二是以人的发展规律性为客观依据;三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为现实依据。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14.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15.素质教育的概念:①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③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
16.素质教育的特征:①主体性;②全体性;③全面性;④基础性。
1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
18、《癸卯学制》是我国的第一个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基本是仿照德国当时的学制制定的。
“新学制”(壬戌学制)是参照美国当时的“六·三·三学制”制定的。
19.2006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了修订。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性质、经济保障、政府责任、管理体制、法律责任均作了进一步规定。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的性质。
20.教师的社会作用:①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的作用;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③教师是新一代劳动力的培养者,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④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21.教师的劳动特点:①复杂性;②长期性和艰巨性;③创造性;④示范性;⑤集体性。
22.“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洛克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23.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双方之间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4.社会主义社会师生关系的特征:①民主、平等;②尊师爱生;③教学相长。
25.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P96)注:理解26.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①社会的要求;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④民族传统文化;⑤教育科学理论。
27.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它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及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8.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
课程评价有两个重要的评价形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1.教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主要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专指学校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32.教学过程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共同活动的过程。
3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构成的双边活动;②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过程;③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过程;④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34.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提出来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35.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③直观性与抽象思维结合的原则;④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结合的原则;⑤启发性原则;⑥循序渐进原则;⑦巩固性原则;⑧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3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演示法;⑤实验法;⑥参观法;⑦阅读指导法;⑧练习法;⑨实习作业法。
37.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①学会按计划学习;②学会预习;③学会听课;④学会复习;⑤学会运用知识。
38.教学模式的结构:①理论依据;②教学目标;③实现条件;④操作程序;⑤教学策略;⑥效果评价。
39.教学模式的特点:①完整性;②优效性;③可操作性;④开放性。
40.教学模式的功能:①构造功能;②解释功能;③启发功能;④推断功能。
4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①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②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③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④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⑤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⑥目标—导控教学模式;⑦参与—活动式教学模式。
42.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教学艺术的特点:①形象性;②情感性;③审美性;④创造性。
43.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
我国社会主义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政治教育;②思想教育;③道德品质教育。
44.德育的任务:①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5.德育的内容: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②理想教育;③爱国主义教育;④集体主义教育;⑤劳动教育;⑥法制和纪律教育;⑦社会公德教育;⑧环境道德教育。
4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形成和发展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一定方向转化,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部环境多方面教育和影响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7.品德考查与评定有平时性和总结性两种方式。
48.尊重、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①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②对学生的要求正确、合理、适时;③对学生严格要求;④持之以恒地教育学生。
49.德育的方法:①说服法;②陶冶法;③锻炼法;④榜样法;⑤自我教育;⑥奖励与惩罚。
50.班主任工作的意义:①班主任在校长、教导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教育;②班主任是学生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③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④班主任是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开展有意义活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⑤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