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飞蜻蜓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 教案

放飞蜻蜓 教案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导学。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1)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2)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3)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二)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4)描红习字
四、练学。
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查学。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9放飞蜻蜓_苏教版-word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9放飞蜻蜓_苏教版-word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9放飞蜻蜓苏教版今天公开课,我讲的是放飞蜻蜓,讲课结束后,感受颇多,反思如下: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

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

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

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原文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点点头。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内容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三年级下册语文19 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册语文19 放飞蜻蜓

陶行知(1891—1946) 中国教育家。原 名文濬,安徽人。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 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积极参加抗日民
主运动。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著作编为《陶行知全集》(六卷)、《普 及教育》(三集)等。
1.通过比较孩子们对蜻蜓的前后不同的 态度(课文的开头在捉蜻蜓,课文最后放飞蜻 蜓),感受陶行知先生高超的教育艺术。
词语导学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造句:老师刚提 出问题,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类似 的形容多而杂的词语有杂乱无章、鱼龙混杂 等。
【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文中 指蜻蜓用尾巴维持平衡。造句:今年的成绩不 错,但是我们不能松懈,要继续保持,争取明年更 上一层楼!
词语导学
【结构】各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中指 蜻蜓眼睛的搭配和排列。造句:这篇文章结 构严谨,语言生动,是一篇考场佳作。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文 中指蜻蜓的眼睛结构杂。造句:这件事很复 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就别问了。
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 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 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 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孩子们在陶 行知的谆谆教导下,自觉行动起来,放飞 了蜻蜓。】
放 陶行知:引导 启发 开导 飞
蜻 蜓 孩子们:认识蜻蜓 了解蜻蜓 放飞蜻蜓
本文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 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 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tiáo〕 整方向。据(jù)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 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
来。”【这句话写蜻蜓尾巴的特点和作 用。特点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功 能是“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19-放飞蜻蜓(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19-放飞蜻蜓(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19-放飞蜻蜓(说课稿)《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 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2.读课文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19 放飞蜻蜓

19 放飞蜻蜓

19 放飞蜻蜓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放飞蜻蜓》,从内容和体裁看,它是一篇记叙文,文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课文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从全册的角度看,本组课文带有较强的思辩性、科学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快乐、舒畅的情感体验,还能启迪我们去理性地思考某个问题,明白道理,获得真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法学法1、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读悟”为主线,加强说写等训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交流。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认识,感受课文内容的内涵。

注重复述,因课设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9、《放飞蜻蜓》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 月18日生于安徽歙(shè)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 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 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 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 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夏日午后,一只只如直升机般的蜻蜓 轻盈地飞来。它们姿态优雅,动作利落, 时而盘旋,时而俯冲,尾尖在水面上轻轻 一点,水面就泛起圈圈涟漪。也许是飞累 了,有一只蜻蜓落在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上。那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微微垂着,像 是进入了梦乡,又像是陷入了沉思。好一 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谁知道?”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侯,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课文写了( 一群孩子在( 到蜻蜓是( 子们(
)看见 ),通过与 ),最后孩
孩子们谈蜻蜓,引导他们认识
)的故事。
陶慈舌抢蝇 蚊握据构复

(táo) (陶瓷) 慈
(cí )(慈祥)
舌 (shé)(舌头) 抢(qiǎng) (抢夺)
蝇 (yīng)(苍蝇) 蚊 (wén) (蚊子)
朋 (péng)(朋友) 握 (wò) (握手)
构 (gòu) (结构) 复 (fù) (复习)
贞 (zhēn)(贞节) 埂 (gěng)(田埂) 衡 (héng)(平衡)
据 (jù) (根据)
易错提示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明白。

视觉极为聪明,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品味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音jié jué指蚊子的幼虫)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响,议决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其品味式口器发达,强盛有力。

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明白,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忽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

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

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纪律性,并可防备因震颤而折伤。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

足靠近头部(以便于捕食)。

腹部细长。

成虫的布局虽颇一致,但巨细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蓝天白云,微风轻拂,春的阳光洒满大地。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的小朋友们正在放飞一只只可爱的蜻蜓。

今天,大家来到了学校的操场上,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参加一项有趣的活动,放飞蜻蜓。

小朋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情格外愉快。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只小蜻蜓。

小蜻蜓身姿苗条,翅膀透明晶莹,闪着微光。

它们像一艘船儿,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飞向了天空。

在放飞蜻蜓之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一些知识。

蜻蜓是昆虫的一种,它的翅膀有两对,呈长条形,前后翅膀的大小相近。

蜻蜓从幼虫变成成虫有一个过程,叫做蜕皮。

真正成熟后的蜻蜓会在水边的树枝或草叶上产卵,蜻蜓的寿命很长,有好几个月或者一年之久。

小蜻蜓在我们的手上,仿佛在跳跃着。

我仔细观察着它,它的眼睛大而圆,像两颗小珍珠,发出晶莹的光。

它的翅膀轻轻地扇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小心翼翼地将蜻蜓轻轻放在风筝线上,我走开一些,在微风中,小蜻蜓顺着风筝线向上飞去。

“哇,蜻蜓飞得好高、好快啊!”我望着小蜻蜓飞得越来越远,心中感到十分的激动。

小蜻蜓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蓝天中,它飞向了自己的天空,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小蜻蜓飞行的姿态优美,它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美丽。

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灵动。

放飞蜻蜓的过程虽然短暂,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寓意着我们要有胸怀和追求,要像蜻蜓一样,志存高远,飞得更高更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蜻蜓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

蜻蜓在它的短暂一生中,用心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用翅膀奔向蓝天。

我们也要像蜻蜓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努力去追求梦想。

放飞蜻蜓是一次美丽而神奇的体验,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每一个小蜻蜓都能飞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实现自己的夙愿。

而我们,要像蜻蜓一样,勇敢追求,努力前行,飞向理想的蓝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有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⑵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A、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是“万世师表”。
B、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时,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 交流对蜻蜓的了解
预设:
A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B蜻蜓点水
C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3.指名交流,指导说正确,说完整。
第四板块:聚焦“放飞”,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任务驱动。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19 放飞蜻蜓苏教版练习题九十八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19 放飞蜻蜓苏教版练习题九十八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19 放飞蜻蜓苏教版练习题九十八➢第1题【填空题】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田埂(gěn gěng) ______ 一撅一撅(juē jué) ______苍蝇(yīng yíng) ______ 复杂(fǔ fù) 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我会填①陶:共______画,音序是______。

②衡:共______笔,第五画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放飞蜻蜓》,填空。

①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陶行知是著名的______ 。

A、政治家B、教育家C、诗人②蜻蜓的主要食物是______。

A、草B、露水C、虫子③陶行知爷爷让孩子放掉蜻蜓的原因是:______。

A、蜻蜓很漂亮B、蜻蜓吃害虫C、蜻蜓很好玩【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将词语补充完整。

七______八______ 四______八______ 成______上______保持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慈爱—______ 抚摸—______ 入神—______ 复杂—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下列词语注音蜻蜓______ 研究______ 成千上万______入神______ 结抅______ 复杂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朋友——______ 平常——______细心——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选词填空抚摸抚慰①陶行知慈爱地______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的头。

②老师的那句话______了我受伤的心灵。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组词。

陶______ ______ 抚______ ______贞______ ______ 衡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请写四个带数字的成语例:七嘴八舌成千上万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三年级下册19放飞蜻蜓备课

三年级下册19放飞蜻蜓备课

●单元及主题: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放飞蜻蜓●共 2 课时主备人潘渡镇李杭小学张秋菊第一课时上课日期●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词典●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此处使用手写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3)感知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慈爱---仁慈怜爱。

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19、放飞蜻蜓

19、放飞蜻蜓

19、放飞蜻蜓主备教师:张春甜(年级组讨论)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与说明【内容】生字词语;文章脉络。

【说明】本节课要学的是课文中的生字词,文章脉络。

其重点是理解词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读中悟,再结合工具书理解;难点是“平衡、七嘴八舌”等词语的意思,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多读,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二、教学目标与说明1.教学目标(1)记住本课10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课文大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

2.目标说明(1)记住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就是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学会运用;(2)了解课文大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下节课学习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教学问题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对“平衡、七嘴八舌”等词语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语言积累有限,理解水平有限。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学生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读中悟,再结合工具书理解,其中关键是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师生活动: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学生交流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

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活动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生活动: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分段读课文;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4、谁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5、你理解了哪个词语?6、哪个词语你还不理解?谁能帮帮同学?七嘴八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赣榆县沙河二小庞绍勇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让我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

(出示词语)慈爱抚摸商量入神放飞七嘴八舌成千上万结构复杂保持平衡1、谁来读?指名读,评价2、“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七嘴八舌”地读一读。

3、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陶行知孩子们你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通过“三读”——指名读、理解读、轻声发现读,把学生逐步引入文本,自然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照板书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旨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降低了难度,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学情。

)二、抓住对话,自读品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书找出相关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师生交流:预设: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板书:我们的朋友。

)4、出示1—6小节,这部分描写了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自由读一读。

5、你喜欢哪一句,自由练读,在小组内读一读。

6、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教师适当点拨:老师觉得同学们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要想读好,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

《放飞蜻蜓》2

《放飞蜻蜓》2
出示:
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第五板块: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实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第六版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剩余的题目。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眼睛
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
师引读课文: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补充介绍自己了解的更多的蜻蜓的资料。
5、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有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相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
资源
阅读《新补充读本》P152—154《在昆虫运动会上》。
预习
设计
★★继续阅读有关陶行知的故事。
(10分钟)
【学程单2】
①默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劝说孩子们的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小组内交流
③自学时间: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预设: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
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
他要求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己也十分爱护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反思«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引见蜻蜓,从而增强维护植物的看法,激起探求有关植物的迷信知识的兴味。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拟课文的写法来引见一种小植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引见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拟课文的写法来引见一种小植物。

教学预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教学进程:一、温习词语,回忆文本。

1、(投影出示) 慈爱抚摸商量众说纷纭入神放飞结构复杂坚持平衡掌握方向(1)指名读。

(2)团体读。

2、学习的进程就是一个不时发现的进程。

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同放飞蜻蜓的故事。

明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黑暗丽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冤家——蜻蜓。

(相机板书:好冤家)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窗们细心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冤家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坚持平衡,调整方向。

听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不可胜数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五湖四海的虫子……4、指点朗诵。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坚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不可胜数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五湖四海的虫子……1、默读比拟,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我国现代 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
学习引导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节序号。
2、自学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将不懂的词语圈画出来, 小组讨论解决。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交流:
1、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一读
陶行知 七嘴八舌 慈爱 抚摸 抢着 商量 入神
1.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反问句) (2) 请 把 它 改 成 陈 述 句 , 带 有 句 号 的 句 子 , 使其意思不变?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从文中那些语句知道的?
2.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 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1)蜻蜓的尾巴特点是“一节一节的,又细 又长”。据说被吃掉后“又会长出来”,功 能是“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2)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 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功能是“可 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陶慈舌抢蝇 蚊握据构复
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课文生字。
2、阅读《刻苦好学的陶行知》,并搜集陶行知的 诗歌,读给大家听。
一撅一撅 结构复杂
苍蝇 蚊子
保持平衡 成千上万
孑孓
调整方向 四面八方
next
蜻蜓的眼睛是 复眼。是由13万只小眼睛 构成的。是世 界上“眼睛” 最多的动物。
next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 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再次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 生看见一群孩子 捉蜻蜓 ,就 给他们讲蜻蜓有关的知识, 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并引导他们认识 , 最后孩子们 放了蜻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