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概念

合集下载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

教育学教育的含义: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

教育就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的发展㈠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代表人物及文献:孔子(论语,学技),孟子,朱熹目的:培养仕,君子苏格拉底(美德知识身体,产婆术)目的:造就治国人才柏拉图(理想国,不同年龄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谕以小教育改变人的思维)目的:培养哲学家,军人亚里士多德:教育是国家的责任,必须由奴隶制国家统一管理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第一本研究教法的书特点:都是为统治者服务;都是经验的汇编。

㈡独立形态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基础学科的研究)代表人物:培根(1623年《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标志教育学的独立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正式开始赫尔巴赫①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上,走向科学道路②提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教育奠定基础③教学方法上提出形成阶段理论,为近代教育法奠定基础○4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特点:系统化,从以前的学科中脱离出来㈢学科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中叶导20世纪中叶`)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论》实证方法研究)梅伊曼(实验主义教育:实验和自然科学)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永恒教育主义要素主义㈣深化阶段(20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纳《教育过程》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论》当代教育发展1,研究领域急剧扩大 2,研究基础和科学模式多样化3,研究与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4,教育学科学系统分化5,元理论(反思过程)近代教育发展第一阶段:1901–1915年:留学日本第二阶段:1919–1949年:蔡元培第三阶段:1949–1957年:以俄为师,凯洛夫第四阶段:1957–1966年:毛泽东语论第五阶段:1966–1976年:文革第六阶段:1977–现在研究方法⒈历史法(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系统分析研究,以而揭示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注意:所收集资料客观真实⒉调查研究法(调查,问卷,实践性活动,结论)注意:问卷要客观真实可靠⒊实验(单组,等组,循环实验)教育学价值:1,探索规律,指导教学2,为实践打好基础3,进行教学自我提升第二讲教师与学生一,教师㈠教师职业含义:履行教育教学的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使命的人。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大致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学习生活技能。

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二,内化社会文化。

接受和认国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三,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特点

“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特点

【导语】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度对教育是什么作过回答:如从教育价值、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法、教育内容等。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关于“教育”概念 (1)我国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学记》:“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

”(教育,就是使学⽣的长处得到发展,补救他的过失)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的⾃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事叫做“道”, 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荀⼦·修⾝》:“以善先⼈者,谓之教。

”(以善良的⾔⾏来引导别⼈的叫做教导) 《说⽂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使做善也”。

 (教,就是上⾯做⽰范,下⾯来模 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  孟⼦:“教”“育”联⽤第⼀⼈。

《孟⼦·尽⼼上》  “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母俱存,兄弟⽆故,⼀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乐也;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君⼦有三乐,⽽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说: “君⼦有三⼤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

⽗母健在, 兄弟平安,这是第⼀⼤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这是第⼆⼤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才进⾏教育,这是第三⼤快乐。

 君⼦有三⼤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梁启超:“教育是教⼈学做⼈——学做现代的⼈。

”《教育与政治》  陶⾏知:“⽣活即教育。

”  这是陶⾏知先⽣教育思想的核⼼。

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活教育是给⽣活以教育,⽤⽣活来教育,为⽣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从⽣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活决定教育。

从效⼒上说:教育要通过⽣活才能发⽣⼒量⽽成为真正的教育。

”  《教育⼤辞典》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传递社会⽣活经验并培养⼈的社会活动。

”⼴义的教 育,泛指导影响⼈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的教育。

即根据⼀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定社会(或阶级)所需的⼈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从教育的起源看,他是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的作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剪剪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中国把百科全书-教育》卷:“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中国概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从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学校教育: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第三种通过人与人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第四种自我教育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

2.学校教育是具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3.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主导者):凡是对受教育者的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受教育的人。

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3.教育内容:教育容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又不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资资源:教育的物资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教具与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进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 思维导图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概念 思维导图

成 要
教 育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关系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素

教育者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 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含义
含 义
个体发展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教 育 的
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 功 能
预期
显性功能 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中 国 封
1时期:汉代(官学、私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最高学府为太学);特点:察举制、征辟制

2时期: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社 会
汉 3时期:宋朝(书院)程朱理学成国学;内容:四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论语》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相长
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失者也 则
循序渐进原则原则:学不躁、不陵节而施
育 学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
科 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马卡连 柯(《论共产主义》平行教育)、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化 教育学流派 阶

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尔迪厄
文化教育学:德国教育家狄尔泰、特普朗格、利特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代表作品:孟禄《教育史课本》 核心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无意识的 模仿。 局限:有进步的地方,但依旧否定了教育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人物众多,集中于苏联和中国 代表作品: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核心观点:教育产生和发展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局限:劳动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有三阶段,分别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还有四阶段,分别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 现代教育;
综合: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未来教育。
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
学习要学点习:目标:
➢ 概括教育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 描述出教育的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教育起源论主要是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三种主张。
一学、习教要育点的:产生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代表作品: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
《教育原理》 核心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需要。 局限: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以及人类教育的可选择性。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 也。”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杜威:“教育即生活。”
四学、习教要育点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里的“人”是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青 少年; 这里的“培养”是中性词,既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消极 的作用。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 我教育等。

教育的概念与属性

教育的概念与属性

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角度来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学校教育不同于广义教育的特点:①专门性②制度化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3、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概念)(2)他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3)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4)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①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②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②历史性古今不同③继承性古今相同④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⑤相对独立性“超前“滞后”有自身的规律⑥生产性特殊性物质+精神⑦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1)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2)现代学校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客体和主体的统一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措施/中介)(1)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和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2)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来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从形式上来说,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3)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重庆37中杨天才400084通过西南大学教授们的集体培训,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从字面看,所谓教,是指:传授;所谓育,是指:培养,即培养学生(含人格、精神在内的)全面发展。

早在古代,对教育的研究有:《辞海》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

在国外,“教育”一词的拉丁语为educare,意思是“引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从中性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影响与之相对应,从贬义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唆恶与之相对应。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

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总之,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下面从字形上来说说吧,先说“教”——左右结构的一个“教”字,历史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为会意字,一说为形声字。

“六书”认为,左上是“爻”(yáo),左下是“子”,右边是一只手举着鞭子。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用“善”来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作善”。

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作者”。

如:古代的“善良”教育,近代的个人“完善”,现代的追求个人“完善个性”,使教育有了多种含义。

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解释为,“教,效也。

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完整版)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

教育学基本知识及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它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发展其智力和体力,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活动。

2、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3、教育的发展史:原始形态的教育(原始社会形态)→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4、学校是什么时侯产生的?奴隶社会5、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6、教育学的发展史:(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代表作《学记》(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7世纪以后)--代表《大教学论》(三)、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现代教育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记》的地位: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成书于春秋末年(相传为孟轲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著名教育学家及其典型著作: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学家--“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教育学的价值:(一)、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使其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发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能动作用: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人类自身再生产不只是指人类的繁衍,而且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

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因为人类文化思想的世代相传不能通过遗传实现,新生一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继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遗产,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育可以让人在现有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财富、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向新的领域进军,做出新的贡献。

2.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标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况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的。

这决定了教育必然具有影响人发展的功能,教育对人发展的诸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

从人类发展总体看,教育影响是正向的、具有促进作用的;从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来看,教育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教育对社会个体来说,同样具有功利的价值。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这种地位的改变必然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的两种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来实现,面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可能。

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完整发展以及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相关概念的解释。

1. 教育: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个体发展智力、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教育一方面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扩大个体认识世界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2.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中,包括正式的教育课程、自学以及社交互动等形式。

学习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个体能够获取并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师:教师是指担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负责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教师应具备广泛的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学生:学生是指接受教育的个体,通常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5.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指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包括学校、培训机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估。

教育机构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的组织结构、规范和程序。

教育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等。

通过教育制度,社会对教育进行管理和规范,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7.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期望结果。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设立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实践和评估教育成效。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广义-有意识、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学校教育)-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制度/系统性的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以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起源: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生存竞争是教产的基/生物的冲动是教的动力。

心里起源说-模仿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是教育的本质。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起源论)-劳动创造人,因而创造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的一切。

教育基本形态:古代-原始(教育没成为独立社会活动/教育平等/内容简单/口传相授行为模仿)奴隶(产生学校具有独立的社会职能/内容丰富/教育有阶级性/学校教育有理论指导)封建社会(学校体制开始完备/教育功能有所扩展/教育阶级性上突出等级性和宗教性)现代教育特征: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1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2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3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具民主平等合作精神,坚持公平正义人道的原则。

4教育多元化体现在教育制度/内容/方法上5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7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并进8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战国儒家思孟学派《学记》-我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成文战国后期罗马帝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总结一般教学原理,最早提出集体教学设想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奠定近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士上的一座丰碑贡献:构建教育学基本框架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2主张自然秩序为教育的主导原则3提倡教育对象的普及化4构建阶段分明相互衔接的教育体系5创建班级授课制学年制6唱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的百科全书式教育内容官7系统总结教育学的原则8提出终身教学的初步设想“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强调教育顺应自然,根据儿童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有划时代意义1教育顺应自然2儿童中心的观点3在活动中学习的观念4实用主义的观念5发现的观念,在儿童学习中强调发现是卢梭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之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概念
(一)广义的教育: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二)狭义的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词源
(一)“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组成部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要素1:教育者—主导—教师、父母、其他人员等
要素2:受教育者—主体—学生、全民
要素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媒介)—中介/桥梁
四、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1)别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内容: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育人性
(二)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是教育:
(1)有目的:无意识的(无意地一句话)、生理、本能
(2)培养人:人与动物之间(教小狗作揖不是教育);动物之间(母猩猩教小猩猩喝饮料不是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共始终,有人类就有教育
(2)历史性:古今不同、强调变化。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

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

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4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个体进行认知、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的过程。

而要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首先需要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本质特点1.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念、技能等,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

2.系统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

3.社会性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4.个性化教育需要考虑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在实践中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以培养每个个体的潜力。

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育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环境中的教育活动,而教学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指在学校中的教学活动。

2.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身体、情感、道德、审美等多方面,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3.教育的手段与方式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方式。

4.教育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应当满足社会的要求,助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5.教育与人的自由教育应当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权、自由,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灌输。

总结教育的本质特点包括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个性化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需要注意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育的目标、手段与方式、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自由的关系等方面。

只有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的本质特点与正确理解教育概念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狭义与广义概念的理解

教育狭义与广义概念的理解

教育狭义与广义概念的理解教育是一个多义词,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教育的狭义概念主要强调的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方法和过程,它是由教育机构(如学校、大学等)提供的正规教学活动。

狭义的教育包括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等。

这种教育过程是有意识的、有系统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狭义的教育强调的是传授和培养学生特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

这种教育主要发生在学校或大学等教育机构中,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

教育的广义概念则更加综合和广泛,它的含义更加开放和包容。

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

广义的教育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形成。

广义的教育注重人的自我认识、审美情趣、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不仅关注学术成就,也关注社交能力、生活技能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

广义的教育是一个全面的、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过程,它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狭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发生在学校教育的场景中;而广义教育则更侧重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也关注个性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其次,狭义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广义教育则更加强调个人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再次,狭义教育更加侧重于结果,强调学生的学术成绩和专业素养;广义教育则更注重过程,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狭义教育是实现广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广义教育则给狭义教育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类个体的知识、道德、能力和品质的社会活动。

它通过传授知识、引导行为和激发思维的方式,帮助个体在不同的层面上实现个人发展、社会融入和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教育的基本概念涵盖了教学的目标、过程和结果。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通过知识的传授,个体能够学习历史、科学、文化等学科知识,并理解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育还应该培养个体的技能,如语言沟通、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教育还要塑造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合作、公平正义等,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

教师起到了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而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学习并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育过程中的评估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教育过程应该注重个体的发展和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结果教育的结果是评价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重要标志。

教育的结果不仅仅是学生在知识上的提高,还包括他们的技能和品质的发展。

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取得应该能够在各种情境下应用,展示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的技能发展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应该具备语言沟通、合作协调、问题解决等实际应用技能。

同时,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如责任感、创造力、领导能力等,以帮助他们成为积极、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教育的意义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

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的概念特点

教育的概念特点

教育的概念特点教育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和有系统的交流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

教育的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传承的活动。

教育活动一般在社会中进行,通过代际传递和交流来实现。

社会传承的特点使得教育不断地向新一代人传递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其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活动的有目的性,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组织,教师可以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教育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学习的连续性。

教育的有计划性和有系统性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育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教育的有效进行,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最后,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育活动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传递和习得,还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育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结起来,教育的概念特点包括社会传承、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和有系统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这些特点体现了教育的基本属性和要求,也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 教育的概念

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因人而异,每个人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从史学的角度看,教育可以定义为一种传统和历史,这一概念说明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从社会科学角度看,教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训练和指导的过程,是一种社会关系和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种对个体进行思想、行为、情感和欢乐的管教、引导和开发的过程。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和加速器。

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部分:教师、学生和课程。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媒介和纽带。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是被教育和培养的人。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涵盖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有多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有用的公民。

有用的公民是指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具有良好的品格、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育的其他目标包括提高生产率、发展知识经济、发展个人素质和发扬文化传统等。

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等。

基础教育是指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年轻学生认知、技能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职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职业开发和就业技能的教育。

成人教育是指为在职或非在职的成人提供进修和生涯发展的培训。

远程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新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总之,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部分。

教育有多个目标,包括培养有用的公民、提高生产率、发展知识经济、发展个人素质和发扬文化传统等。

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幻灯片2
关于教育
教育是什么→为何教育→如何教育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三类)

● 1、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
● 2、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 3、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人类有关教育的认识:习俗形式→科学形式
●二、怎么理解教育,如何树立一种科学的教育观

●教育四个基本特征:
●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与人的交往活动
● 2、教育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当中的活动● 3、教育是与时俱进的
● 4、教育是一种追求理想的活动

幻灯片3
教育的立论依据
一、关于人性论
人之性
性,即性质、本性、本质、质的规定性。

①水火有气而无生
②草木有生而无知
③禽兽有知而无义
④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
动物(禽兽)之性
植物(草木)之性
无机物(水火)之性
幻灯片4
教育的立论依据
二、人性论是教育的立论依据
我国古代关于人性论三派别,即:
1、性善论(孟子)
2、性恶论(荀子)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3、性无善无恶论(告子)
食色,性也
现代西方关于人性学说的三派别,即:
1、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家持性善论(罗杰斯)
2、早期精神分析学派持性恶论(弗洛伊德)
3、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性无善恶论
幻灯片5
幻灯片6
幻灯片6
幻灯片7
●总结:
●上述中外三种人性论,虽有很明显的差别,但却也有一种积极的共识、这就是:
都承认环境、教育在人性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只不过是人性发展的前提或基础。


●总之,
●性善论主张通过教育发展人性;
●性恶论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
●性无善无不恶论主张通过教育塑造人性。

幻灯片8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人与动物)
教育与人的未特定化特征
★这种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由于教育本身在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因而关于教育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我国对“教”、“学”及“育”认识深化过程。

幻灯片9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

它与其他社会现象区别,其特点就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的特定功能就是促使受教育者人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不会做转化为会做,从没有某。

幻灯片10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广义上是指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狭义上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它教育工作人员。

教育者:
受教育者(学习者):
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
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

1、教科书、教参书和其它形式信息载体
教育内容
2、教育者自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等
教育措施
3、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院阅览室等)
1、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演示、练习)
教育手段
2、教育活动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教具、实验器材、电化教育器材等)
幻灯片11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幻灯片12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没有专职教育人员,教育在劳动和生活中进行,因些原始的教育形态具有以下特点:
★“城均”:的本义是指经过人工加工的平坦、宽阔的场地,很可能是指原始氏族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

(祭祀场所)
★“虞庠”的“庠”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

★教育与劳动和生活相结合
★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
★受教育“权”平等(根本没权利可言)
教育活动可以说与人类的活动一样古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它与人类的生产过程、社会生活过程是同一过程。

教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积累、语言文字的不断丰富,独立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逐渐孕育出生。

幻灯片13
(二)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庠、序、校、学、瞽宗、辟雍、泮宫
学校的产生:
学在官府(→学术下移)
:教育具有阶级性
中国
①惟官有书;
②惟官有器;→③惟官有学
①世袭制度;
②王权衰败;→私学兴起
③战争动乱(第年2次)
教育内容:
礼、乐、射、御、书、数
斯巴达教育:体操、军事
(坚韧、勇猛、凶顽、残暴、机警和服从)雅典教育:文法、弦琴、体操、军事
欧洲典型
幻灯片14
2、封建社会的教育
官学: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私学:家传父教、师带徒,“私塾”(需束修)
中国
内容:四书、五经;形式:个别教学
“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
察举制(以德取人) 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取人) 科举制(考试)
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教会学校(七艺):培养对上帝虔诚、服从教权和政权、进行
(早期大学出现)宗教活动的教士,内容:三科,四学。

统治阶级
骑士学校(七技):把自已的子弟培养成为勇武善战的骑士,
内容: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欧洲
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子弟除了能进入教会的教区学校(如星期日学校),接受宗教教育,学习简单的读、写、算外,无权进入以上两种学校的。

古代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等级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个别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发展缓慢。

幻灯片15
◆古代罗马教育
●◆古代印度教育
●◆古代埃及教育
幻灯片16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18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前半叶,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不仅标志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资本主义手工业生产,而且也促使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使学校教育具有了新形态。

1、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1、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国民教育”“普及教育”
2、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3、资本主义教育仍然具有鲜明阶级性
2、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1、教育性质全民性(但不完善)
2、社会主义教育还批判地继承古代教育遗产,吸收各国先进教育思想。

幻灯片17
※补充
●(三)近代教育
1、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成为近教育的先声
2、1640-166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世界近代史开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发生引起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人类生存方式巨大变化,也引起教育的巨大变化。

①教育事务在国家事务中具有重要地位
②国家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③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发展
④新型大学纷纷建立,高等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⑤学校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幻灯片18
※补充
●(四)现代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称为现代社会。

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教育在数量上,规模上增色有空前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均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现代教育发展呈现的基本特征:
①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正规、非正规、非正式)
②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
④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马丁特罗)
⑤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如学位互认)
⑥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教育形式维度)
( 被誉为“可以与哥白尼日心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是教育史上最惊人的事件之一”)
幻灯片19
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育内容丰富:自然科学
●★教育任务:更注重培养合格劳动者
●★教育的大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义务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教学手段先进,形式多样
●★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幻灯片20
结论: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
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