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知识梳理】1、背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

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两面旗帜(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5、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李大钊7、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8、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9、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知识链接:1.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
2. 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掌握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4. 能够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
2. 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3.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能够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秦朝的国家形成和统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
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介绍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三、讲解(15分钟)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四、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秦朝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秦朝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能够分析秦朝
的兴衰原因。

但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观点。

在下节课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指列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知道这些措施的作用。

要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能够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并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总结这些措施的作用。

3、怎么学本课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创设历史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宏观来看,本书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变革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讲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观来看,本单元的主线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建立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汉朝建立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而汉武帝的执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观来看,本课共四个子目,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表现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历史,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熟悉,且还处于初步理解和识记阶段;且本课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所以需要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科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期,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和识记。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儿子

儿子

儿子
诸 侯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儿子
影响:诸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却 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 一蹶不振,从而加强了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统辖
汉武帝随后找各种借口 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 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来越多,但他们的封地和势力却越来越小,

我们可以称之为推恩令。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什么是“推恩令”?
诸侯王除以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 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 制定封号,由中央直接管辖。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假如一个诸侯王的封地有下图那么大,他有4个儿子。根 据推恩令,他的封地变成多大了呢?
诸侯王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社会秩序混乱
一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
主父,现在诸侯王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朝廷

的号令,时刻有谋反的可能;地方豪强实力也日

益膨胀,朕欲除此祸患,不知主父可有高见?

臣以为,可以允许那些诸侯再次将自己的封
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这样做虽然诸侯国越
主 父
汉武帝刘彻
课堂小结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西
武 帝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2-22课)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1)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
武 帝
汉23武..设确立立帝刺 察从史举制制政度 治实 一、现统。政思治想上的、大
的 大 一 统
思经想济:“独等罢尊方儒黜术百面”家巩, 固实上了现的大了大思一一想统 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把盐铁铸币权
措 施
经开济:始收一进回铸中五入央铢鼎,钱。统盛时期实 上现的。了大经一济统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要内容: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相关措施
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家思想 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儒学居 于主导地位,统治长达两千多年!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见书p57页知识拓展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 度,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公元前134 年)开始的。
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 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
职。(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烦恼2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2.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的一种标准铜币,重量为 五铢,故得名。历代继续沿用五铢钱,从汉 武帝直到唐高祖,五铢钱流行了七百多年。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四、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 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 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1.颁布奖景帝励农一直桑坚,提持汉倡高节俭祖休,养重视生息“的以德政化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 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自大。

3. 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些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讲解。

2. 制作PPT课件,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图片,便于教室上的讲解和演示。

3.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4. 教室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汉武帝时期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汉武帝的相关视频,引出汉武帝这一人物。

2. 提问: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新课讲授1. 讲授第一子目“颁布“推恩令”和削夺诸侯封地”(1)观看推恩令的影视资料,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2)小组讨论:汉武帝为什么颁布推恩令?目标是什么?(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强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标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

2. 讲授第二子目“加强监察制度”(1)介绍秦朝和唐朝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和作用。

(3)思考讨论:刺史这一名望有没有代表性?并说说汉武帝这一举措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总结:汉武帝通过监察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讲授第三子目“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1)观看儒学教育的影视资料,了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的发展。

(2)讨论:汉武帝为什么要推崇儒家思想?这有什么影响?(3)教师总结: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初一上册第十二课历史 主要内容

初一上册第十二课历史 主要内容

初一上册第十二课历史主要内容序号一:探索早期人类社会本篇文章将带您深入探讨初一上册第十二课历史的主要内容——早期人类社会的演变。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着重关注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序号二: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阶段,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和私有制。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逐渐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序号三:早期人类社会的特点在早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中,阶级分化、私有制、劳动分工等现象开始出现。

这些特点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的结构和稳定,也对后世的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序号四: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早期人类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序号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规律。

我们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以上是对初一上册第十二课历史主要内容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您对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提供一些启发,并引发您对这一主题的更多思考和探讨。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早期人类社会的演变是人类历史中最为精彩和值得深入研究的部分之一。

通过对早期社会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指导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历史是一个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学科,希望大家能够对历史有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早期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早期社会,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的转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迈向新阶段。

这一转变带来了农业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知识点总结:
1. 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加强监察制度,用刺史监视地方的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思想上: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统一思想,大力推崇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对中国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该版本历史课本或其配套教案、导学案。

同时也可以阅读历史教辅书籍和文献,更全面地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公开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公开课教案_4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标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出示:“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生:由于秦的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田地荒芜,饥荒、战乱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

师:2、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生: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师:3、汉初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生: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师: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之为?生:“文景之治”。

那么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讲授新课】课外补充:什么叫“大一统”?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一、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师:汉武帝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二、小组展示,问题引领1、第一组同学选出代表展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措施的背景,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认识汉武帝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教学过程导入刘邦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局面。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推恩令”的实施教师:出示西汉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七国之乱”和“金缕玉衣”资料,并介绍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思考“汉武帝之前”西汉的诸侯王势力发展的如何?学生:势力膨胀,生活奢侈,对皇权构成威胁。

教师:出现这种情况后,汉武帝是如何做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什么是推恩令?”之后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用图示法,进行复述讲解。

“推恩令”实质是要干什么?(削弱封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教师:这一法令与汉景帝时出现的“七国之乱”形成对比,而“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呢?(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削弱了封国的势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师: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其中一位叫董仲舒的学者提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大屏幕出示原文和译文)“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巩固,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笔记整理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笔记整理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主题: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内容:1.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3. 钻木取火的方法4. 汉朝的农业技术5. 制作丝绸的方法6. 发明的火药及其用途7. 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1.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古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是古代我国的重要器物,其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祖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等一系列技艺,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3. 钻木取火的方法古代我国的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利用木材和竹子制成的工具,通过快速的旋转产生摩擦热,从而取得了火种,这一方法为古代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4. 汉朝的农业技术汉朝时期,古代我国的农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利用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的农田,改良了耕作工具,推广了耕作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制作丝绸的方法古代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人们发明了将蚕茧中的丝线制成丝绸的方法,这一技术在当时是世界上独有的,也为我国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 发明的火药及其用途古代我国人们发明了火药,这一发明在战争和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古代我国人们还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性物质指引方向,这一发明对于古代的航海事业和地理探索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丰富多彩,不仅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对于我们后人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源远流长,从青铜器的制作到火药、指南针的发明,每一项成就都展现了古代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成就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具体领域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焚书 坑
儒”
统一 文字
北击匈奴, 修长城; 南凿灵渠
建立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汉 “推恩令”
武 酎金夺爵

刺史制度 察举制
铸造五铢钱 盐铁专卖 罢黜百家 平抑物价 尊崇儒术 重视农业
兴办 太学
卫青霍去病 巩固大一统, 反击匈奴 使西汉进入 (漠北战役) 鼎盛时期
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
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D)
A.“推恩”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
C 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汉武帝怎么处 理匈奴侵扰问题?
四、 军事问题 措施:北击匈奴
①时间:秦末汉初 ②地点:蒙古草原 ③首领:冒顿[mò dú]单于[chán yú]
匈奴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
组建骑军反击匈奴
①人物:卫青、霍去病
▶《马踏匈奴》
②时间:前119年 ③战役:漠北战役
西汉茂陵霍去病 墓前大型石刻
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 工序一次完成。
三、 经济问题
措施: 盐铁专卖 ♟自主学习:结合59页1-2段,完成填空。
①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②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③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平抑物价 ④注重农业,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一、 政治问题 措施四 察举制

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与汉武帝有关的史实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4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9年
即位,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颁布“推恩令” 派兵出击匈奴
材料二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 百姓流离……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耧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它的出现适应了精耕细作农业
发展的需要,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反映出农业的进步。
4.[史料实证]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从如图所示两枚钱币的考证中 我们能够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D ) A.铜钱是秦汉时期唯一的货币 B.青铜业发展到鼎盛时期 C.秦汉时期商业快速发展 D.统治者加强了经济上的控制 【解析】两张图片均反映的是政府铸币问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货币,以 秦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汉武帝为 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二者均是为了加强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3.影响:_儒__学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 与霍去病一起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分析 他们北击匈奴的背景,并指出这场军事活动 的结果如何。 1.人物:_卫__青__与霍去病。 2.背景:秦末汉初,匈奴在_冒__顿__单于率领下 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经过 “_文__景__之__治__”,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时期开始 大举反击匈奴。
8.历史事实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属于 历史观点的是( D ) A.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C.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解析】历史事实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A、B、C三 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D项是 对汉武帝推行的大一统措施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1. 加深对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理解;2. 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将围绕《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学习内容展开,具体包括:1. 课前预习:学生需提前阅读教材中关于汉武帝的介绍,了解汉武帝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举措。

2. 知识点梳理:学生需整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几个关键措施,如推恩令、币制改革等,并简述其目的和意义。

3.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根据课堂讲解,整理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变化以及汉武帝的个人作用等要点。

4. 案例分析:选择汉武帝时期的一个具体事件(如推恩令的实施),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案例分析报告。

5. 创作历史小论文:选择一个角度(如汉武帝的改革措施、汉朝的文化繁荣等),撰写一篇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梳理和课堂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分析深入,逻辑清晰;3. 小论文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表达流畅,不少于800字;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5. 作业中不得出现抄袭、套用他人作品的情况,一经发现,按违纪处理。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知识点掌握程度;2. 作业的完成度和条理性;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4. 小论文的观点明确性、论据充分性和文字表达能力。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需努力四个等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对于优秀和需努力的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4. 作业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谜语竞猜: • (1)持久和平(打一古代地 名) • (2)厉害的奴仆(打一古代 少数民族名) • (3)保护幼苗(打一汉代历 史人物) • (4)妙手回春(打一汉代历 史人物)
•长安 •匈奴 •卫青
•霍去病
推恩是广布恩惠,让更多的人来享受特 权。
刺史,“刺” 即是刺举,也 就是侦视不法, “史”是指皇 帝派出的使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具体措施: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的 《诗》《书》《礼》《易》 《春秋》作为教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儒家思
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 统思想,它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 也从此确立。 有利于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加强君 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有利于西汉 “大一统”的统治。
《汉书》评价: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 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 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礼百神,绍周 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 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 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 何有加焉!
自我测评
汉武帝时期将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定 为制度,便是察举制。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颁布推恩令
设立刺史制度 经济: 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察举制
张骞出使西域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 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阴影部分)
推恩令的实施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越来越小;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派刺 史一人
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 颁布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 铢钱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 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汉武帝面临的问题
诸侯国力量日益强大,皇权受到威 内忧:

匈奴占领河套平原,并经常骚 外患: 扰西汉北方边疆地区。
资料: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 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 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推恩令的实施
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 背景:
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提议者:主父偃
推恩令的实施
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 具体措施:
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 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 郡统辖。按照汉制,侯国隶 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假如这个正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
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 成了如下图:
效果:诸侯 再也无力对 抗中央 这个诸侯王 的封地和以 前相比有何 变化?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简介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 前87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 家、战略家。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在位五十四 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在位期间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 行推恩令,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 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击破 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享年70 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 于茂陵。
张骞出使西域
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
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 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 对于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 了促进作用。
出击匈奴
汉武帝结束汉高祖以 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 先后派卫青,霍去病 征伐,解除了匈奴威 胁,夺回河套和河西 走廊地区,扩张了西 域版图,保障了北方 经济文化的发展。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 帝是( 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B)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C) A.主父偃 B.卫青 C.董仲舒 D.董宜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尊崇的学说 是( ) A A.儒家学说 B.各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 学说 5.与汉朝王国问题产生与最终解决有关的皇 帝是(B) A.汉高祖 汉文帝 B.汉高祖 汉武帝 C.汉文帝 汉景帝 D.汉文帝 汉武帝
汉与匈奴三大战役示意图
卫青 前127年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颁布推恩令
设立刺史制度 经济: 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察举制 张骞出使西域 对外关系: 出击匈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汉武帝是一个 什么样的皇帝?
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是中国 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 一,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 个发展高峰。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颁布推恩令
设立刺史制度 经济: 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资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 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 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 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 背景:
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士人 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 廷
提出者:董仲舒
儒家
道家
法家
制定严厉刑 法,对乱说 者治罪,看 今后谁还敢 诽谤皇上?
用思想来教化百姓, 治理国家要顺 百姓就会安分守己, 其自然,无为 天下可以太平。思 而治。百姓无 想治国,既体现皇 拘无束,可以 上的仁慈,又教化 对皇帝说三道 了百姓。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