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1b645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7.png)
cde小鼠模型肝损伤原理
CDE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肝损伤和
肝纤维化。
CDE模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饮食操纵来诱导小鼠发生肝
损伤。
CDE模型中的C代表胆固醇(cholesterol)、D代表二乙基
二硫代碳酸酯(diethyldithiocarbamate),E代表乙醇(ethanol)。
这种饮食操纵可以导致小鼠发生脂肪肝、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等肝病变化。
具体来说,CDE模型通过高脂饮食(高胆固醇)、二乙基二硫
代碳酸酯(一种抗氧化剂)和乙醇(酒精)的摄入来诱导小鼠发生
肝损伤。
这些因素会引起肝细胞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
应和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
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形成脂肪肝,而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酯和乙醇则可以加剧肝脏损伤和
纤维化的发展。
CDE模型肝损伤的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个模型
来探究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
在研究肝病
理生理过程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CDE小鼠模型都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7e323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5.png)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损害的病理过程。
肝损伤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肝脏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模型是肝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构建适用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肝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包括化学性损伤模型、物理性损伤模型和生物学性损伤模型。
化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动物肝脏进行损伤,常用的化学物质有四氯化碳、二乙二酸、乙醇和亚硝酸等。
物理性损伤模型是通过不同的物理因素对动物肝脏造成损伤,常见的有手术切除、缺血再灌注和冷冻等。
生物学性损伤模型是利用病原体感染、毒素作用或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肝损伤。
在化学性损伤模型中,四氯化碳(CCl4)是常用的肝损伤诱导剂。
CCl4会在肝脏中产生活性氯自由基,进而导致肝细胞膜的破坏和肝细胞损伤。
研究表明,CCl4模型可以模拟急性和慢性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物理性损伤模型中,手术切除是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肝叶的摘除可以模拟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和组织损伤修复过程。
在生物学性损伤模型中,病原体感染模型是研究肝炎和肝硬化等感染性肝损伤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特定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探究特定基因在肝损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一些促炎因子基因,可以研究这些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利用转基因和基因表达技术构建特定基因表达的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构建APOE敲除小鼠模型,可模拟人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利用大型动物模型,如猪、猴等,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的肝损伤,并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
猪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硬化的发展过程。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束缚应激研究中的应用
![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在束缚应激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d681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5.png)
添加标题
意义: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为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束缚应激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实验目的:建立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并研究束缚应激对肝损伤的影响。
● 实验材料:小鼠、束缚应激装置、肝损伤检测试剂盒等。
● 实验步骤: a. 选取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束缚应激组。 b. 对束缚应激组小鼠进行 束缚应激处理,每天固定小鼠2小时,连续处理7天。 c. 在处理前、处理后分别采集小鼠血清和肝脏组 织,检测肝损伤相关指标。 d.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设计:采用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 的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展示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 供数据支持
实验目的:研究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组
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 预防和治疗策略
小鼠肝损伤动物模 型在束缚应激研究 中的应用
模型建立:介绍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评估指标等。
束缚应激研究:介绍束缚应激在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包括应激诱导剂的选择、应激诱 导剂的给药方式、应激诱导剂的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束缚应激对小鼠 肝组织氧化应激 水平的影响
束缚应激对小鼠 肝组织炎症反应 的影响
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束缚应激与小鼠肝损伤的生理机制 束缚应激与小鼠肝损伤的病理变化 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意义
束缚应激对小鼠肝损伤的 影响
束缚应激对小鼠肝细胞的 损伤机制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367d52f01dc281e53af0f6.png)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关键词】急性肝损伤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
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
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
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
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_张东梅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_张东梅](https://img.taocdn.com/s3/m/d7e2b9db360cba1aa811daa7.png)
BCG 联合 LPS诱导 的 肝 损 伤 模 型 的 病 理 过 程 ,与 人 类 肝炎中 Kupffer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肝细胞内浸润并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造成的肝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相似。该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 为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一 ,目 前 对于肝脏疾病的防治仍是一个严峻 的 课 题,因 此 肝 损 伤 动 物 模型的复制对于肝脏发病机制研究及护肝药物的筛选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肝损伤动物 模 型 的 复 制 主 要 有 化 学 性、免疫性、酒精性、药物性、生物性 等 方 法,其 中 生 物 学 方 法 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多用于 病 原 体 及 其 致 病 机 制 的 高层次研究;目前 科 研 中 较 常 用 的 是 化 学 性 肝 损 伤、免 疫 性 肝损伤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本 文 简 要 综 述 了 建 立 急 、慢 性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的 机 制、方 法、特 点、应 用 及 优 缺 点,以 期 为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1 化 学 性 肝 损 伤 1.1 四氯化碳(CCl4) CCl4是 经 典 的 复 制 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的化学物质,其肝损伤的 机 制 与 CCl4 经 细 胞 色 素 P450 代 谢 产生的三氯甲烷自由基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有关。三氯 甲烷自由基生成后引起膜系统发生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与 肝 细 胞蛋白或 DNA 结合破坏肝细胞机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d710e20b4c2e3f56276398.png)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
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中毒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肝纤维化和肝损伤模型。
将其溶于橄榄油、花生油等油溶液中,用浓度40% CCl4 ,按2ml/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2次/w,共8w~4个月不等。
单纯CCl4,一般采用30%~60%CCl4油剂皮下注射,剂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小鼠采用1~3ml/kg体重,2次/w,肝硬化可在12~15w形成。
该实验病理学改变8w出现早期纤维化症状,12w时肝小叶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肝纤维化症状明显增多,出现由再生肝细胞形成的假小叶。
但皮下注射过快,吸收入全身循环系统,脑肾毒性大,注射位置易发生浸润性脓肿和溃疡,故死亡率可高达30%~40%,降低CCl4浓度可降低死亡率,赵秋等[1]采用20%的CCl4死亡率为11%。
亦用腹腔注射、灌胃、蒸汽吸入或拌于食物中快速口服的方法。
吕明德等[2]采用饮食控制下,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制备犬肝硬变模型,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灌胃法优点在CCl4直接经门静脉到达肝脏,1.5h后肝内即可达最高水平,采用此法者较多,皮下注射CCl4形成时间比较慢,不如灌胃法好,灌胃的缺点仍然是死亡率较高,有的高达到52.9%。
许建明等[3]也采用CCl4和花生油混合液皮下注射,诱发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不同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发现,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至造模后期,模型组动物的血清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可能系肝纤维化进行发展的后果,亦说明该模型后期可导致肝功能失代偿。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a3e005172ded630a1cb656.png)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标签: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酒精性肝损伤即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A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寻找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就建立AL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赵静波等[1]按0.7 ml/ (lOOgd) 56度口酒灌胃大鼠,2次/d,酒精腹腔注射组按2 ml/ (lOOgd)注射18%的乙醇溶液2次,持续10d°结果表明白酒灌胃优于酒精腹腔注射。
赵敏等[2]釆用12 ml/kg 1次灌胃50%乙醇后禁食4、6、8、10、12、16、20和24 h,结果表明禁食16 h后模型组血中TG含量显著升高,HDL值显著降低,病理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加重。
2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2.1Liber-Decarli模型Lieber-Decarli等[3]提出全营养素的酒精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食料中脂肪含量有关。
此模型简便易行,形成率高及稳定性好,但动物须单独饲养,成本较高,不能保证较恒定的酒精摄入量。
2.2Tsukamato-French模型Tsukamato等[4]给大鼠手术置入胃管,持续注入含乙醇的液体食料。
研究发现液体食料中脂肪量及种类与ALD形成有密切关系。
该模型病变符合进行性ALD演变规律,造模效果好,实验重复率高,但酒精不符合正常摄入过程,技术要求高、维护复杂、成本高,且至今尚未形成酒精性肝硕化模型[5]。
朱强等[6]改进Tsukamoto-French的方法,将胃管直接经背部引出。
该模型可根据实验对肝脏损伤的不同要求随时调整剂量和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成本低。
2.3直接饮用酒精王晓红等[7]给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饮料,酒精浓度从5%开始逐渐递增至40%,每个浓度均持续1周,40%持续4周,造模时间共12周。
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f816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1.png)
!N"!肝豆状核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杨玉龙1,魏涛华2,杨文明2,3,郝文杰1,杨 悦1,钱南南1,李 祥2,江海林2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合肥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合肥230000;3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0摘要: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及体内复杂的铜稳态调节系统,其中肝脏是铜离子最常沉积的器官,肝损伤也是WD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WD研究中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常用的W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系统地归纳了不同模型的背景,肝脏、神经等系统表现以及模型应用,并对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为各类WD动物模型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肝疾病;疾病模型,动物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25);国家中医药脑病循证能力提升及平台建设项目(2019XZZX-NB001);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xayx12);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2108085QH367)ResearchadvancesinanimalmodelsofWilson’sdiseaseYANGYulong1,WEITaohua2,YANGWenming2,3,HAOWenjie1,YANGYue1,QIANNannan1,LIXiang2,JIANGHailin2.(1.GraduateSchoolof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00,China;2.EncephalopathyCenter,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Uni 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efei230000,China;3.KeyLaboratoryofXin’anMedicine,MinistryofEducation,Hefei23000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ANGWenming,yangwm8810@126.com(ORCID:0000-0001-8268-9291)Abstract:Wilson’sdisease(WD)isarareautosomalrecessivedisorderwithacomplexpathogenesisinvolvingmultiplesystems,multiplevisceralorgans,andthecomplexcopperhomeostasisregulationsystemwithinthebody.Theliveristhemostcommonorganforcopperdepo sition,andliverinjuryistheearliestandmostcommonmanifestationofWD;therefore,itisimportanttofindanidealanimalmodelforWDresearch.BysummarizingtheanimalmodelsofWDcommonlyusedintheworld,thisarticlesystematicallysummarizesthebackground,liverandnervousmanifestations,andapplicationofdifferentmodelsandcompares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animalmodels,soas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applicationofvariousanimalmodelsofWD.Keywords: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LiverDiseases;DiseaseModels,Animal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973825);NationalProjecttoImprovetheEvidence-basedAbilityandPlatformforTCMEncephalopathy(2019XZZX-NB001);OpenFoundationProjectofKeyLaboratoryofXin’anMedicalScience,MinistryofEducation,Anhu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2020xayx12);TheUniversitySynergyInnovationProgramofAnhuiProvince(GXXT-2020-025);AnhuiProvinci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YouthFundingProject(2108085QH367)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41收稿日期:2021-09-01;录用日期:2021-10-08通信作者:杨文明,yangwm8810@126.com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以铜的病理性蓄积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bc5d1277375a417866f8ff8.png)
( 收稿 日期 :∞6—0 2 9—1 ) 5
・
综 述 与讲 座 ・
急性 肝损 伤模 型 的研 究 进 展
刘彦双 朱淑霞 王 永利
由基 ( C 0 C L 2和 c) 1及一系列 氧活性物 , 可与肝 细胞 质膜 或亚细 胞结 构的膜脂 质发 生过 氧化 反应 , 磷脂 大 量降解 , 而破 坏 膜 从 细胞膜结 构 完 整 性 , 引起 膜 通 透 性 增 加 , 终 导致 肝 细胞 死 最 亡… 。另 外 , c c h的 代谢产 物能 迅速 与细 胞成 分如胞 内脂 质 、
维普资讯
煎 医蕴
6 第 2 卷第 6 9 期 H bi e c u a, n O7v 19N . eeM d aJ r lJ 0 ,02 ,o6 i lo n u 2
61 3
停滞 因素有关 , 制动 、 理疗 、 注药效果 良好 , 极少手术治疗n 。 参考文献
do uig ad o e rg mmy. sl re2 0 2 91— 7. rmed rn n f rpen MuceNev ,0 2,5: 491 1 P d aL, reI C l n r e 1C )ltn d y do np enn y 2 a u Api , ai doP,ta . l a a u n sn rme i rg ac :
1 栾继青 . 妊娠期腕管综 合征 , 妇产科杂志 , 8 , :3 . 中华 1 41 1 9 9 5 2 朱莹 妊娠与腕管综合征 3 例临床分析 , 6 黑龙江医学 , 0 ,6 1 . 2 2 2 :0 0 3 3 张宏志 , 徐莉 沽 , 李继 萍 . 妊娠 期 腕管 综 合征 , 国矫 形外 科 杂 志 中
snnm n r n m e ee n a r or . e ercisp l ydo eadpe m yi i n dnt a cus A t N uohr up, g nd a ul e a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ff3c6ff5335a8102d220dc.png)
L S , 4小 时 后 激 发 注 射 D B 由此 造 成 的 急 性 肝 坏 死 在 生 P)2 H V, 化 、 组 织 病 理 学 方 面 与 人 类 肝 炎 比 较 相 似 。 目前 国 内 各 地 采 肝
用当地成熟 或雏麻鸭 , 如重 庆麻鸭 、 广州麻鸭 、 北京麻 鸭等 , 也有
.
32. 4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 1 0 2年 5月第 1 4卷第 3期
Ju l fH biU idU i ri ( el cecs 0 2Ma ,4 3) o ma o ee nt nv sy H at Si e)2 1 y1 ( e e t h n
肝 损伤 动 物 模 型 的研 究
物模型势在必行 。
型。此模 型的造模方法是采用健康成年 的北京 1 ~3日龄雏鸭 ,
经腹腔接种 0 1 L或 0 2 L D B N .m . m H V D A阳性 的血清 。接 种 1 周后 , 分别颈外静脉抽血 , 分离血清 , 7 ℃保 存 , 一0 用地 高辛 标记
的 D B N H V D A探 针 经 斑 点 杂 交 检 测 或 P R(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 C 聚 法 测 定 鸭 血 清 D B N 筛 选 出感 染 阳性 鸭 作 为 实 验 动 物 , H V D A, 饲 养 至 2~ 3周 龄 作 为 实 验 。
徐 敏
( 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应 用 医 药 系 贵 州安 顺 安
[ 关键词] 肝损伤 动物模型 研究方法
5 10 ) 6 00
肝 功能检测指标 、 肝脏病理改变 与病 毒性肝炎 具有相 似性 。虽 然 病因不同 , 但病理解剖 、 病理生理诸方 面改变与病 毒性肝炎接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ae230dcc1755270722085c.png)
通讯作者 : 陶伦
.
18. 8
中国医学创新
2 1 年 2月 第 8卷第 5期 01
M  ̄c nvt no C ia Fbu r.0 l o. o 5 e N I oao f hn ,era - 1 , 18N . n i y2
[ ] 志强 , 9 冯 沈志祥 , 谭诗云 , 大 鼠急性酒精 性脂肪肝造模 方法的 等.
酒精 性 肝 损 伤 即酒 精 性 肝 病 ( l h l i rDsae Ac o cLv i s, o i e e A D) 是一种进行 性发展 严 重 危 害身 体健 康 的疾 病 。在世 L , 界范 围内 A D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 L 为了深入研究其发 病
明显增高 , 自蛋 白水平 、 白球蛋 白 比例 明显下 降 , 肝脏 组织 有
合物 。 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国内外研 究人员 不断改进 造
2 1 Lbr eal模 型 . i —D cr e i
Lee —D cr 等 提 出全 营养 ibr eal i
素 的酒精 液体食料 , 研究 发现酒精性 脂肪肝 的严 重程度 与食 料 中脂 肪含 量有 关 。此模 型简 便 易行 , 成率 高 及 稳 定性 形 好 , 动物须单独饲养 , 但 成本较 高 , 能保证 较恒定 的酒 精摄 不
te r. W i h g f ele e rh,tlmea eas e evsgetatnin.Ac odn oe it ge ie c n c o l h h oy t tea eo l rsac h c eo rs lorc ie ra te t o c r igt xsi vd nea d a cmpi — n s
入量 。
模 方法 , 为更好地研究 A D的发 病机制 、 L 探讨 其有 效 的防治
抗肝损伤实验报告
![抗肝损伤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f5aa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0b.png)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某中药复方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建立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肝损伤的保护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g,由某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药物:某中药复方提取物,由某制药企业提供。
3. 试剂: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D-Gal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ALT)等试剂均购自某生物科技公司。
4. 仪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 建立肝损伤模型: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给予CCl4诱导肝损伤,正常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橄榄油。
在给予CCl4后第5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中药复方提取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在实验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ALT、MDA、SOD等指标;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血清ALT、MDA、SOD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
2.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某中药复方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ALT水平:ALT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某中药复方通过降低ALT水平,提示其可能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0ebe7b01a37f111f1855b94.png)
细胞膜特异 性结 合 , 响其 完整 性 . 起肝 细 胞 内 C 抖 增 影 引 a
多 , 豺 减 少 , 制 线 粒体 功 能 , 活 磷 脂 酶 , 速 氧 化 自 由 Mg 抑 激 加
基 的 产生 , 因此 Mg / a 的 比例 失 调 也 是 D- l 致 肝 C抖 Ga n导
P 5 活 , 成 三 氯 甲 基 自由基 和 三 氯 甲基 过 氧 自 由基 , 4 0激 生 攻 击 肝 脏 细 胞 膜上 的磷 脂 分 子 , 得 细 胞 膜 、 使 内质 网 膜 发 生 氯 烷 化 和 脂质 过 氧 化 , 伤 细胞 膜 、 胞 器 ; 能 与 膜脂 质 和 蛋 损 细 还 白质 大 分 子 进行 共 价 结 合 , 响 蛋 白质 代 谢 , 且 破 坏膜 结 影 并
8 6
福 建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0 年 1 第 4 09 月 3卷第 1 期
肝损 伤动 物模 型 研究 进展
张锦 雀( 综述 ) 黄 丽英 ( , 审校 )
关 键 词 : 肝 疾 病 ; 物 , 氯 化 碳 ; 氨酚 ; 毒 四 醋 疾病 模 型 , 物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R 7 32 5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14 2 0 )10 8 -3 6 24 9 (0 9 0—0 60
物 模 型 分 类 、 用 原 理 、 模 方 法 及 其 优 缺 点 等 研 究 进 展 作 作 造 综述 和探 讨 。 1 化 学 性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和 小 鼠 的肝 损 伤 模 型 , 获 得 多 项 异 常 指 标 , 型 复 制 简 便 可 模
易 行 , 现 性 好 , NI 对 动 物 机 体 氧 化 自 由基 反 应 系 统 的 重 A T
改良法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2126
![改良法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2126](https://img.taocdn.com/s3/m/5e021cd0a58da0116c174932.png)
由饮水 , 仍禁食。
假手术 组 :0只, l 手术方式同模型组 , 但腹 腔 内注射生
理 盐 水 02 /O g开 腹 后 不 进 行 部 分 肝 叶 切 除 术 , 腹 后 . lO , ml 开
造模组大 鼠胆 酶值均高于对照组 ,说 明其具备 了急性
肝 损 害 动 物 实 验要 求 ,是 一 种 可 行 高效 的实 验 模 型 建立 方
21 0 0年 6月 下 第 2卷 第 1 2期
Jn ue
1 2 2 0 01 Vo. No 1 .2
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
J un lo iaTrdio a ieeMe ii fr to o ra f Chn a t n l i Chn s dcneI omain n ・1 5 ・ 7
三氯 甲烷 自由基 ( C 3 , C L )使得蛋 白合 成障碍 , 且使得脂质 分解代谢紊乱[ 并且可 引起细胞膜的变性损伤 以及酶渗漏 2 1 。 等 细胞病变 以及 坏死 [ 3 1 。本实验按 02m / 0 . L1 g体重给予 0 2 %( 积 比) CA 植物 油溶液腹腔 内注射制作 急性化学 5 体 CI 性肝损伤模型[】在此基 础上行肝部分切除术 , 4。 存活率决定 于受化学损伤的残肝 的代偿能力。此 种方法所得 的肝损伤
1 实 验 动物 及 试 剂
观无 明显变化 , 呈棕红色 , 颜色均匀一致 , 光泽度好 , 腹腔内
无腹水 。
成年、 健康 、 洁级雄 性体重 10 2 0 雄性 s 清 8— 5 g D大 鼠 2 0只 , 清洁级 , 由沈阳军区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操 作遵循《 实验动物学》 的有关规定。动物在实验 前在实验室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模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模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10218a84868762caaed569.png)
・短篇报道・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模进展徐 立史 恺邓仪昊(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成都610041)【中图分类号】 Q95-3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酒精消费人口逐渐增多,酒精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尤其是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病症,有诸多的问题令临床医生迄今尚无法解决,如酒精性肝病发生后的恢复性逆转问题,酒精性肝病在发生过程中的药物防治问题等。
“酒精肝”是导致人类发生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目前对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以及模型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的相似性。
为了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筛选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有效药物,寻找一种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1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小鼠或大鼠以50~60度白酒或体积分数为50%260%的乙醇一次性经口灌胃4.0~6.0g/kg,4~24h内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脂质过氧化等有关指标〔1〕。
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大鼠、小鼠均可,一般采取灌胃的方法,造模时间一般不长,根据测定指标而定。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以肝及血中的某些化学指标改变为其主要特征,如肝组织MDA显著增加,血清甘油三脂(T G)明显升高等,而血清转氨酶和肝组织结构病变却不明显〔2〕。
2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2.1 Liber2Decarli模型1963年Liber和Decarli等开创了通过液体食料饲喂酒精的方法,后来又对食料配方进行了改进。
该食料的热量构成比为蛋白质18%、脂肪35%、糖类47%(47%中的36%的热量由酒精代替),并含有一些无机盐等。
大鼠除了饲喂含酒精的液体食料外,不再给予任何食物或液体,其酒精的摄入量达12~18g/(kg.d)。
配对喂养同窝大鼠该液体食料4周出现明显的肝脂肪变性,但未出现酒精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41a303f78a6529647d53c6.png)
常用大 鼠和小 鼠进行造模 , 将氨基半乳糖用生理
第 4期 张 琪 ,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制备研究进展 等.
盐水配制成 1%溶液 , 0 并用 1 m l a H将 p o LN O m / H调
至 7 0 一 次 性 腹 腔 注 射 60—90m / g 2 ., 0 0 gk ,4—4 8h 后 处死 。顾 呈华 等 人 曾用 IR小 鼠进 行 急性尾 静 C 脉 注射 氨基半 乳糖诱 导小 鼠肝 损伤模 型 , 发现具 有染 毒 特异 性高 、 量 . 剂 效应关 系好 、 指标 特异 性 和灵 敏度
前 , 肝损 伤 的治疗 仍 是 一个 全 球 性 的严 峻课 题 , 对 而 各 种肝 脏疾 病 的发病 机制 的研究 与 治疗药 物 的筛 选 ,
近年 来 , 致 认 为 C 1肝 毒 的 主要 机 制 为 自由 一 C 基 的形 成 及引发 的链 式 过 氧化 反 应 。C 1 代谢 产 C 的 物 能迅 速 与细胞 成分 发 生不 可 逆 的共 价 结合 而导 致
射, 一次给予 0 15 0 2 % 、. % 、.% C 1 溶 .2 %、 .5 0 5 1O C4 液, l 2 2~ 4h后处死 , 均可制造 小 鼠急性 肝损伤模
型 。其 中 0 15 q腹 腔 注 射 制 造 的 小 鼠急 性 肝损 .2 %e
基金项 目:吉林 医药 学 院大 学生 科研 基 金 资助 项 目( 医学 科 字 吉 [0 0 第 3 ) 21] 号 .
剧 引。
常用 大 鼠和小 鼠进行 急性 肝 损 伤 的造 模 。大 鼠 造 模 : 鼠体 重 为 20—20g 常规 饲 养 , 1 / 大 0 5 , 按 0mL
C 1所致 急性 肝损 伤 动 物模 型形 态 学一 般 表 现 C 为肝 小叶 中央 区坏死 和脂 肪 变性 , 血清 学指 标为 丙氨 酸氨基 转 移酶 ( L ) 天 门冬 氨酸 氨基 转 移酶 ( S ) AT 、 A T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5f5db04cc1755270722080e.png)
[16]禄保平,杨晓娜,许家艳.应用四环素灌胃建立小鼠急 性肝损伤模型的初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26(8):671—675 [17]孙创斌,淤泽溥,林青,等.去脂软肝丸对四环素致 小鼠脂肪肝模型肝脂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3餮憨素A鼢攘傍模墼环稳豢A(Ciclospofin
A。CsA)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商效免疫抑制剂, 可极大地提高器官移植的存活率。但其肝、肾毒性
菌以上),致敏詹10d,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l艄 7.5越,16 h纛溯定肝魂能、瘸理、貉质过氧纯獾标f4j。此模型W致血来自A班、AST值升高,注射LPS
按0.2
250
mg/kg剂量四环素片配制成混悬液, g体质量灌胃1次,成功建立小鼠
m班g制成急性免痰性肝损伤模獭。瘸
mL/10
理形态学改变为肝小叶有严重的中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炎症病灶在门静脉区和中央
急性肝损伤模型,孙创斌等M以小鼠腹腔注射
2。3
g-kg-t・d-I隧环素4 d,造成四琢索膜薪肝动物模
静脉区尤为竣显,电镜显示弥淤懂翳缨胞坏死。
燮。摸墼维小鼠翳缨施呈弥漫健忝漶性脂骑变,骞 明显核偏移,脂滴多为小滴,也存火滴。脂肪变性程
度显著。赵文霞簿㈣用高脂饲料饲养大鼠,并于造
4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醚l蠲
4.1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小鼠或大鼠以50
一93—
万方数据
5期
医学研究与教育
第26卷
度~60度白酒或50%~60%的乙醇一次性经口灌 胃4.0 g,kg~6.0
2006,20(2):l—4
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很多,但由于肝脏功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
![急性肝损伤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2cd1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急性肝损伤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3. 学习观察肝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
4. 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原理急性肝损伤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急性损伤,如药物、毒素、酒精等。
本实验采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肝损伤程度,并探讨不同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2. 试剂与仪器:CCl4、橄榄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试剂盒、酶标仪、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药物高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和药物低剂量组。
2.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按20mg/kg剂量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
3. 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200mg/kg),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4. 样本采集:给药后24小时,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和TBIL。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五、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2. 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药物高、中、低剂量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
小鼠肝损害实验报告
![小鼠肝损害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4daf7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7.png)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肝损害模型,探讨肝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肝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清洁级昆明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由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0只。
3. 肝损害模型建立A组小鼠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法,切除肝脏体积的70%。
B组小鼠作为对照组,仅进行手术操作,不切除肝脏。
4. 实验观察指标(1)肝功能指标:分别于术后第1、3、7、14天,采集小鼠血液,检测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
(2)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在术后第1、3、7、14天,取小鼠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3)肝组织炎症因子检测:分别在术后第1、3、7、14天,取小鼠肝脏组织,检测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三、实验结果1. 肝功能指标与B组相比,A组小鼠术后第1、3、7天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提示肝损害程度加重。
术后第14天,A组小鼠肝功能指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B 组。
2.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A组小鼠术后第1、3天,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肝损害表现。
术后第7、14天,肝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肝细胞损伤逐渐恢复。
3. 肝组织炎症因子检测A组小鼠术后第1、3天,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术后第7、14天,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但仍高于B组。
四、讨论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肝损害模型,观察到肝损害的病理生理变化。
肝部分切除术法成功诱导了小鼠肝损害,与临床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
实验结果表明,肝损害小鼠的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肝损害程度加重。
肝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部分切除术法诱导的肝损害小鼠,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肝疾病;毒物,四氯化碳;醋氨酚;疾病模型,动物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1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CCl4导致肝损伤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与其自身和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
CCl4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进入机体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攻击肝脏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使得细胞膜、内质网膜发生氯烷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细胞器;还能与膜脂质和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影响蛋白质代谢,并且破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钙离子内流增加,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肝细胞胞质中的可溶性酶渗出,细胞死亡[1]。
CCl4所致肝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肝损伤:赖力英等应用4mL/kgCCl4剂量灌胃可诱发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达85%[2]。
慢性肝损伤:Zhang等采用2mL/kgCCl4腹膜内注射SD大鼠,每周2次,持续9周可伴有肝细胞坏死和明显炎症的肝硬化[3]。
CCl4导致肝损伤是经典模型之一,能准确反应肝细胞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重复性好且经济。
但CCl4同时还损伤动物的心、脾、肺、肾、脑等器官,另外,
蒸汽和液体可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也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
1.2α萘基异硫氰酸酯
(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ANIT是一种间接肝毒剂,其主要损害是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胞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量溢入血流,同时还导致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毛细胆管增生及小叶间胆管周围产生炎症,从而造成胆管阻塞,形成明显的胆汁淤积,并伴随以点状坏死为主的肝实质细胞损害,产生梗阻性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分泌减少。
黄正明等采用ANIT100mg/kg灌胃48h后,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明显,尤其是总胆红素升高更明显,成功诱导Wistar大鼠的急性黄疸型肝炎[4]。
ANIT诱发大鼠和小鼠的肝损伤模型,可获得多项异常指标,模型复制简便易行,重现性好,ANIT对动物机体氧化自由基反应系统的影响对抗氧化型保肝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退黄药物研究的理想模型,因此可用于筛选和研究新型保肝药及利胆药。
1.3D氨基半乳糖(D galactosamine,D Galn)D Galn是一种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干扰剂,通过竞争生成二磷酸尿苷半乳糖使磷酸尿苷耗竭,导致肝细胞的RNA和浆膜蛋白合成障碍,限制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另外D Galn还可以与肝实质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影响其完整性,引起肝细胞内Ca2+增多,Mg2+减少,抑制线粒体功能,激活磷脂酶,加速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因此Mg2+/Ca2+的比例失调也是D Galn导致肝细胞不可逆损害的因素之一;加上使肝脏谷胱甘肽减少,并激活库普弗释放TNFα引起细胞凋亡[5]。
李梅等筛选D Galn造模的最佳剂量,比较D Galn造成的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稳定性,发现D Galn500mg/kg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形态变化显著且死亡率低,更适用于保肝新药的筛选与评价[6]。
D Galn形成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是研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药物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优点是该模型的病变仅限于肝脏,不涉及其它器官,症状、生物化学、组织学表现接近人,给药方便,重复性好,终点明确,具有可逆性,不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不需特殊的实验操作保护措施,对肝衰竭、肝性脑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评价研究有重要价值,但价格昂贵导致应用受限。
1.4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DMN是常见的致肝癌剂,它通过微粒体代谢,其中间产物与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结合可造成细胞内大分子损伤,诱发大鼠肝窦壁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导致过多增多和沉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同时促进窦内皮细胞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加重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7]。
DMN肝损伤动物模型可分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急性肝损伤模型:Horn等采用DMN5mg/kg剂量诱导亚急性肝毒性[8]。
肝纤维化模型:Li等予DMN(10μL/kg)腹腔注射Wistar大鼠,每周2次,持续4周,成功诱导了肝纤维化模型[9]。
DMN所致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变类似于人类肝纤维化病变,并且肝纤维化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造模周期短、肝纤维化形成后病变相对稳定等特点,主要用于肝硬化形成的形态学改变、机理、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和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还用于肝硬化向肝癌转化机制的研究[10]。
缺点为DMN毒性大,易挥发,排泄物在24h内含毒物,易污染环境和影响周围人群。
1.5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TAA具有直接肝毒性作用,摄入后可经肝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为TAA硫氧化物,干扰细胞核内RNA转移,影响蛋白质合成和酶活力,增加肝细胞核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促进肝硬化发展,同时激活肝细胞磷脂酶A2,破坏肝细胞膜,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大面积肝细胞破坏,并可使ALT、AST明显增高。
TAA小剂量诱发肝细胞凋亡,大剂量导致脂质氧化和小叶中央坏死、损伤程度与TNFγ和内毒素水平正相关,可被羟自由基清除剂缓解[11]。
TAA常用于制作急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和肝性脑病模型:王春妍等采用皮下注射TAA600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2]。
Wang等采用4%的TAA溶液以0.2g·kg-1·d-1剂量腹腔注射,每日3次,持续10周制作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药物的研发[13]。
TAA致肝损伤模型过程相对简单易行致肝细胞损伤反应好,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重复性、肝纤维化组织接近人类,制备成功率高等优点,常用于制作肝纤维化和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2药物性肝损伤模型
2.1醋氨酚(acetaminophen,PAPA)PAPA亦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经体内P450代谢可生成活性中间代谢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NAPQI具强大的氧化作用,使生物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干扰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诱导肝组织细胞中高表达Fas/FasL和穿孔素/颗粒酶,活化细胞死亡程序,导致肝细胞坏死[14]。
PAPA引起肝障碍还与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减少有关。
PAPA加热下溶于生理盐水,给小鼠300~5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也可配成质量浓度为2.5%的混悬液经口灌胃,制成急性肝损伤模型[15]。
PAPA常用于制作急性肝功能衰竭模
型,其诱导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与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相似,是较理想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PAPA肝损伤动物模型也可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谷胱甘肽含量减少而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治疗药物筛选。
赵世锋等对杂种家犬采用多次皮下注射醋氨酚的方法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有以下特点: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复制性和稳定性;有明显的肝脏损伤特异性对其他重要脏器无损害;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小[16]。
2.2其他四环素(Tetracycline)导致肝损伤的机制仍未明确,禄保平等应用四环素10倍剂量(2250mg/kg),灌胃18h 成功制得急性肝损伤模型[17]。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具有肝毒性,禄保平等认为异烟肼的肝损伤机制与其代谢产物乙酰异烟肼和肼二者引起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应用2倍剂量(180mg/kg)异烟肼灌胃后18h,成功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18],由于家兔对异烟肼敏感多选用家兔动物模型,异烟肼引起肝损伤动物模型多用于药物性肝炎的研究。
3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3.1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 guerinvaccine,BCG)加脂多糖(lipopoly saccharide,LPS)BCG的损伤机制可能是小鼠注射BCG后导致多核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肝内库普弗细胞)聚集于肝脏并被致敏,继而用低剂量LPS攻击,促进其释放大量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如白三烯、TNF、
IL1和NO等,NO作为自由基,可以与O2-反应生成超氧化亚硝酸阴离子(ONOO-)以及其他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造成肝细胞损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