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新生儿退黄外洗液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新生儿退黄外洗液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3讨论
临床 剂量 的 l 和 4 0倍 0倍 药 液 浓 度 作 用 于动 物 受 损 和 完 整 性 皮 肤 , 果显 示无 过 敏性 和 刺激 性及 毒性 等反 应 。 研 究 结 本
8 0例 黄疸 患 儿无一 例 m 现不 良反应 , 全性 好 。退 黄洗 液 能 安 更 好地 帮 助新 生 儿安 全度 过 黄 疸期 ,缩 短 黄疸 持续 的时 间 , 促进母乳喂养 , 少不必要 的治疗 , 减 同时 经 济 方 便 , 单 易 简 行, 值得 推 广使 用 。 f 考 文献】 参

中医中药 ・
22 5第9 第5 0年 月 1 1 1 卷 期
新 生儿退黄外洗 液早期 干预 治疗 新 生儿黄 疸 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怀 楚 吴曙 粤 5 0 2 3 02 广西 医科 大学 附 属南 宁市 第 一人 民医院 儿科 , 西南 宁 广
【 摘要】目的 探 讨新 生 儿退 黄洗 液 对新生 儿 黄疸 的早 期 干预 效果 。 方 法 选 择 足月 正 常新 生 儿 1 0例 ,随机 分 为 两 6 组, 每组 8 0例 。对 照组 给 予 口服苯 巴 比妥 、 味 茵陈 汤治疗 及 日常 护理 , 加 干预 组 在对 照组 基础 上加 用 新 生儿 退 黄 洗
核 黄疸 的发生 , 避免 脑损 伤 , 少致 残 率 。 减 中医药 治疗 新 生儿 黄 疸历 史 悠久 , 果 肯定 , 多 以 口服剂 、 剂 为 主口 患 儿 效 但 针 一, 依 从性较 差 。 者近 年来使 用 本 院 白拟 新生 儿 退黄 洗液 对 足 笔 月 新 生 儿 黄 疸 进 行 早 期 干 预 , 得 了较 好 的 疗 效 , 报 道 取 现
组 比较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P均<00 ) 生 后第 1 .5 ; 0天 干 预组 经 皮测 胆红 素 值 低 于对 照组 ,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差 P<00 ) .5 , 生 后第 l 5天 干预 组 经皮 测 胆 红 素与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无 统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思连康口服联合加味茵陈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思连康口服联合退黄洗液辅助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显著,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后疗效显著,且能显著减少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达到预防核黄疸、缩短病程的目的,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退黄洗液;新生儿黄疸;辅助治疗;疗效新生儿时期一种常见病症即为新生儿黄疸,该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一般占30%-50%左右【1】。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可自动消退,但如果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则会导致新生儿发生永久性的神经损害,并且会对新生儿的生命产生十分严重的威胁【2】。

而对严密监测新生儿黄疸,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则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发生核黄疸【3】。

因此本文对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胎龄为37-42w,平均胎龄为(39.12±1.34)w。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胎龄为38-42w,平均胎龄为(40.03±1.07)w。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HD-368型经皮胆红素检测仪对两组出生后的新生儿早、晚9时各检测1次,并将出生时脐血采集用以测定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分析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乙酰苯肼(APH)所致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退黄作用。

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PH处理组(40只)。

将APH 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经APH处理的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中、低剂量组(药液分别稀释5、10、50倍),每组10只。

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自来水泡浴,洗液组予洗液泡浴15min,连续3 d。

泡浴结束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并观察大鼠心肝肺肾的生理形态。

结果:APH处理组大鼠肝功能受损,肝脏组织切片示肝血窦有扩张、充血及肝总管内铁血黄素淤积、胆红素淤积的程度较正常组高,心肺肾组织无明显变化;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

各浓度退黄外洗液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APH所致的大鼠溶血性黄疸均有退黄、降酶作用,各浓度组效果相当,且对心肝肺肾无组织损害。

标签: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乙酰苯肼;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来源于我院吴曙粤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方,该方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山栀子、柴胡等15味中药组成,有利胆、消炎、保肝、退黄作用[1],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0195621)。

临床上泡浴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取得了良好效果[2],研究以乙酰苯肼(APH)腹腔注射大鼠制成溶血性黄疸模型,通过检测经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泡浴后溶血性黄疸大鼠的血清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并观察心肝肺肾等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的退黄利胆作用。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比性 , 表 1 见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选 择 20 0 9年 1月 至 2 1 年 1月在 01
表 1 两组 患儿 治疗 前 一般资 料 比较 ( s 土 )
12 方 法 .
出生 后 即用 经皮 胆 红 素 检测 仪 ( D-6 H 38
型 , 东 省 医疗 器 械 研 究 所 生 产 ) 行监 测 ( 、 9 广 进 早 晚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10 4
例, 随机 分 为 两组 , 组 7 每 0例 。治 疗组 口服 苯 巴比妥 +新 生儿退 黄 洗 液 药浴 4 d 对 照组 口服 苯 巴比妥 +加味 ;
茵 陈汤 治 疗 4d 治疗过 程 中病 情加 重有 光 疗指标 的 转蓝 光 治疗 。 比较 两组 治疗过 程 中光 疗率及 未行 光 疗 患儿 , 的血 清胆 红素水 平 。结 果 治 疗组 光疗 率 明显低 于对 照 组 ( 0 0 ) 去 除光 疗 因素 治疗 组 血 清 总胆 红 素 、 P< .5 。
[ ] 杨锡强 , I 易著文. 儿科学 [ . 6版. M] 第 北京 : 民卫 生 出 人
版 社 ,0 6 14 2 0 :3 .
液能有效控制胆红素上升幅度 , 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 方案 [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0 1 1 ( ) 5 1— 0 . J. 20 ,6 8 :0 5 2 平, 减少 光疗 率 , 效 预 防核黄疸 的发 生 。 有 [ ] 张凤玲 , 3 韩霞 , 谢红 雁 , 中药 温水 游泳 配合 抚触治 疗 等. 中医认 为黄 疸多 因脾失 健 运 、 热 郁结 引起 。本 湿 新生儿黄疸 10例 [ ]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0 1 3 2 J. 2 1,1

新生儿黄疸中中药泡洗技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中中药泡洗技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新生儿黄疸中中药泡洗技术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泡洗技术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计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8月-2022年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常规组(n=30,行常规蓝光治疗),1组为观察组(n=30,基于常规蓝光治疗基础上行中药泡洗);针对两组最终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第2-3天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新生儿黄疸中中药泡洗技术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更好的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建议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药泡洗技术作为祖国中医学常用疗法之一,中药洗浴在临床儿科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借助药浴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而言,该种疗法即可以很好的克服新生儿药物服用这一困难,同时经腠理用药还可以促使药效的充分发挥[1]。

下面,本研究将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对新生儿黄疸中中药泡洗技术的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探讨。

详情如下:1.基线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计入6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20年8月-2022年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经数字表法均分2组,1组为常规组(n=30,行常规蓝光治疗),1组为观察组(n=30,基于常规蓝光治疗基础上行中药泡洗)。

常规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男/女患儿人数比16(53.33%):14(46.67%);最短日龄2天、最长日龄8天,均值(5.51±1.42)天。

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男/女患儿人数比17(56.67%):13(43.33%);最短日龄3天、最长日龄10天,均值(6.53±1.27)天。

组间资料对比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1.2.1常规组本组患儿单纯接受常规蓝光治疗。

使用由浙江宁波戴维医疗功器械有限公司所生产治疗箱(型号:XHZ)进行蓝光治疗,治疗期间,加强新生儿调护,并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12h/次,蓝光照射期间,需要将患儿全身皮肤充分暴露,同时还需要将患儿眼睛覆盖以黑布,避免蓝光照射,从而保护患儿视网膜。

中药药浴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

中药药浴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

中药药浴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估发布时间:2023-01-06T06:33:56.50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9期作者:熊吉[导读]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熊吉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四川成都 610081【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根据平均法将6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指标。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血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各项数据,P<0.05。

结论: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对于改善黄疸新生儿临床症状,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干预满意度。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干预效果黄疸是常见、多发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器官黄染,与患儿胆红素水平升高有关,临床上将其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1]。

临床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方法较多,而中药药浴因其简单易行、家长接受度较高、效果明显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常用手段。

除此之外,还需要落实对患儿的护理干预,以便保障疗效,促进患儿病情改善。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中药药浴护理干预的相关内容展开,以了解其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数及时间:60例,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研究对象:我院接受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均征得患儿家长容易根据平均法分组,每组30例。

参照组男女患儿比16:14,平均胎龄(38.5±1.2)周,实验组男女患儿比13:17,平均胎龄(38.6±1.3)周。

基础数据经组间比对后差值小,P>0.05.1.2 治疗方法参照组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遵医嘱用药、监测患儿体征指标、加强保暖、营养干预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浴护理干预:①药浴方剂组成为茵陈、栀子、黄柏、金钱草、郁金、香附、蒲公英、高良姜、生地各10g,熬药取汁200ml,与38-40℃水混合供患儿药浴,每次药浴时间为15min,每天1次,持续干预5d[2]。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中药熏洗法治疗后,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TSB和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且未出现明 显的不良反应。
结果分析
中药熏洗法能够通过皮肤给药,促进胆红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目的。同时,该方法 安全、有效,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疗效判定标准及结论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TSB)和胆红素水平 的下降程度,以及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和不良 反应发生情况,综合评定疗效。
烫伤风险
熏洗过程中如水温过高, 可能会对新生儿皮肤造成 烫伤。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皮肤刺激处理方法
适当调整中药浓度和温度 ,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过敏反应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使用中药熏洗, 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烫伤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熏洗,将新生儿 从浴盆中移出,用冷水冲 洗烫伤部位,并送往医院 接受治疗。
06
结论与展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究结论总结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中药熏洗法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改善黄疸症状,且无副 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法的作用机制明确
中药熏洗法通过皮肤给药的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从而 发挥治疗作用。这种给药方式避免了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脏首过效应,提 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和安全性。
03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 实践应用
中药熏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将中药煎煮后,将药液倒入盆中 ,暴露新生儿需要熏洗的部位, 利用药液的蒸汽熏蒸,待温度适 宜后,再对新生儿进行沐浴。
注意事项
熏蒸时要注意新生儿的反应,避 免烫伤,熏蒸后要立即用清水冲 洗干净,并注意保暖。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行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68例,抽签分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34例观察组行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

结果:观察组黄疸出现时间、不同时间(第3d、第5d、第7d)黄疸指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分析2组患儿第1d黄疸指数,差异不大,P>0.05。

结论:新生儿黄疸行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是临床推荐方案,效果理想。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退黄洗剂;中医护理治疗;效果临床上较为常见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患儿体内积聚胆红素而导致,可黄染皮肤或者其他器官,属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于患儿来说,若病情严重,未能及时发现或者恰当处理,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1],患儿容易出现智力障碍及运动障碍,部分患儿可死亡,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及护理,对此进行了相应分析及研究。

本组实验分析了68例新生儿黄疸行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抽取新生儿黄疸68例临床资料,时间2019年1月至12月,患儿家长均知情,分组办法是抽签,观察组34例,男、女为20例及14例,中位胎龄39.5至,区间38周至40周,对照组34例,男、女为21例及13例,中位胎龄39.0至,区间37周至41周。

比较2组患儿资料,可对比(P>0.05)。

1.2方法 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1)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用药0.5g,共计治疗5d。

(2)开展早接触、早吸吮护理干预,实施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将各项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34例观察组行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干预:(1)对外洗剂进行制备,组方包括广金钱草20g、苍术15g、黄柏30g、茵陈30g(后下),加水2000ml,浸泡时间是0.5h,大火煮沸后小火煎,时间为20min。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退黄洗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作者:张宝凤明淑芳来源:《中外医疗》2018年第05期[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退黄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儿科诊治的94例患有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同时联用退黄洗剂治疗,连续治疗3~5 d,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退黄时间。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优于对比组的83.0%(P[关键词] 退黄洗剂;新生儿黄疸;疗效[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2(b)-0011-03[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ck yellow lotion in treating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94 neonates with jaundic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igital table method,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For 3 to 5 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ack yellow lotion.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time of removing yellow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9% in the study group, which was better than 83.0% in the control group(P[Key Words] Back yellow lotion; Neonatal jaundice; Efficacy黄疸是临床儿科常见病症,临床上又叫作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阶段由于血清胆红素未能正常代谢所引起的以皮肤、巩膜黄染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吴怀楚蔡颖吴曙粤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

治疗组口服苯巴比妥+新生儿退黄洗液药浴4 d;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4 d,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有光疗指标的转蓝光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光疗率及未行光疗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结果治疗组光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去除光疗因素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

结论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效,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缩短病程、预防核黄疸的目的。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12(034)00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新生儿退黄洗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达30% ~50%,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

但过高的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需严密动态监测,及早干预,避免出现核黄疸。

我院近几年应用国家发明专利“新生儿退黄洗液”(专利号:ZL20051001956.2)进行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足月顺产新生儿,母亲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肝炎病原学检查阴性;胎龄>37周,新生儿体质。

新生儿退黄洗液对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新生儿退黄洗液对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J a u n d i c e — Ab a t i n g L o i t o n( T u i Hu a n g X i Ye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J a u n d i c e
W A NG Y a n — n i n g, HU A N G Wu - z h e n , C H E N G Z h i - y o n g, Z H A O gi n f - a n g , WU S h u - y u e
D oI : 1 0 . 1 1 6 7 5 / j . i s s n . 0 2 5 3 — 4 3 4. 0 2 0 1 3 . 1 2 . 0 9
An i ma l Ex p e r i me n t a n d C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n Ch i n e s e He r b l a
( P< 0 . 0 5 ) 。结论 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有效,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 【 关键词】 溶血性黄疸 ; 新生儿; 新生儿退黄洗液 ; 大鼠; 胆红素; 中药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1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2 . 1 6 0 4 . 4 0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N a n n i n g c A f i l i a t e d t o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n i n g 5 3 0 0 2 2 , C h i n a )

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

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

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吴曙粤;王艳宁;高桂娥;钟慧;黄仕孙;王利民【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9(31)12【摘要】目的对国家发明专利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进行开发与临床研究,探讨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治疗效果、皮肤用药安全性、质量控制以及稳定性,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方法 (1)临床效果研究:选择足月正常新生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 +加味茵陈汤及日常护理,实验组60例用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药浴,均用药3 d.比较两组黄疸出现时间、日均黄疸增值及退黄效果.(2)安全性研究:按照国家颁发的皮肤安全性试验研究,将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以29.6 g和7.4 g生药/kg(为临床剂量的40和10倍)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等,用药后分别观察受试动物外观特征,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情况,并作受药部位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3)质量控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大黄、薄荷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4)稳定性考察:对三个批次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进行初步和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 (1)实验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推迟,经皮胆红素测定日增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明显减少,光疗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高、低剂量的安全性试验,动物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栀子苷的进样量在5.46~81.9 μg/ml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1.53%(n=6).(4)药液在室温、湿度60%~90%和正常光照条件下保存6个月,其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考察项目均符合规定,初步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均提示本品两年内稳定.结论采用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有效,可降低胆红素水平,达到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 ;该药液对白家兔无明显毒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和刺激性,表明临床局部或全身皮肤外洗应用是安全的.【总页数】5页(P1755-1759)【作者】吴曙粤;王艳宁;高桂娥;钟慧;黄仕孙;王利民【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7【相关文献】1.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J], 王艳宁;朱世龙;吴曙粤2.中药退黄口服液加外洗液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临床分析 [J], 胡秀娟3.新型新生儿中药退黄洗液治疗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J], 梁正;谭惠元;利幸芝;吴曙粤4.新生儿退黄洗液对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J], 王艳宁;黄武珍;程志勇;赵敏芳;吴曙粤5.新生儿退黄外洗液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吴怀楚;吴曙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光照疗法
使用肝酶诱导剂、益生菌等药物治疗,以改善胆红素代谢。
药物治疗
采用中药煎剂或中药熏洗等方法,通过中药的药效作用改善胆红素代谢。
中药治疗
03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
定义
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药液蒸汽熏蒸、浸泡或擦洗身体的治疗方法。
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法起源于先秦时期,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中药熏洗法简介
治疗方法
将中药煎煮后,将药液蒸汽熏蒸新生儿全身或浸泡、擦洗新生儿皮肤,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治疗效果。
优势
中药熏洗法可以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药物,避免了小儿口服中药的困难,同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中药熏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运用
03
结论
根据中药熏洗法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其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药熏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研究背景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熏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参考资料。
通过与传统西医治疗对比,评估中药熏洗法的优势和不足,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发展。
实验对象选择
纳入标准
新生儿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母亲有严重肝、肾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史。
排除标准
共纳入100例新生儿,其中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实验分组
中药煎剂制备
选取祛风利湿、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茵陈、栀子、黄芩等,煎煮后取药液备用。
熏洗操作
将药液倒入熏洗器中,加入适量温水(约38℃),调试水温后将新生儿放入熏洗器中,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

中药退黄外洗液皮肤给药刺激性试验

中药退黄外洗液皮肤给药刺激性试验

内容摘要:作者:黄仕孙,高桂娥,吴曙粤,曾宪彪,王艳宁,余莉玲作者:黄仕孙,高桂娥,吴曙粤,曾宪彪,王艳宁,余莉玲【关键词】中药退黄外洗液;皮肤给药;刺激性试验;豚鼠中药退黄外洗液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研制的婴幼儿院内制剂,其处方组成为茵陈、栀子、大黄、丹参、柴胡、郁金、枳壳、金钱草、车前草、白术、党参、茯苓、麦芽、鸡内金、甘草。

本验方经我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吴曙粤同志十多年的临床验证:主要是以沐浴形式透皮给药,药物经新生儿皮肤可吸收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到治疗或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目的,临床显示达到甚至是优于常规的口服或注射中药退黄制剂,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或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方法[1,2]。

为了评估其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动物试验研究(包括皮肤给药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皮肤过敏性试验等等),现将中药退黄外洗液对豚鼠的皮肤刺激性试验的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药物及试剂中药退黄外洗液: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批号:20051024,规格:250 ml/瓶,浓度相当总药材含量:7.4 g/ml。

试验用药液分高浓度药液与低浓度药液。

低浓度药液、高浓度药液分别为原药液的1倍、4倍浓度(7.4 g/ml和29.6 g/ml),即是临床用药浓度的 10、40倍。

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

1.2 试验动物白豚鼠,体重(180±30)g,为清洁级(ⅱ级),由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桂动许字(2000)第001号;动物房合格证:桂医动字第23003号。

试验环境为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实验动物室,温度(23±2)℃左右,湿度(60±10)%。

试验期间动物单独分笼饲养,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和适量青饲料,自由饮用清洁自来水。

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动物准备试验前24 h,取试验动物,用理发推子和刀片在其背部作约相当于动物体表面积10%的去毛区约40 cm2。

去毛区皮肤无损伤者留作完整皮肤试验;去毛区皮肤用针头作多处“井”字形划破,且只限于划破皮肤,不伤及皮下组织,以皮肤上有出血点为度,此种皮肤有损伤的动物留作损伤皮肤试验。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探析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探析

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探析摘要目的以分组对比的形式,探究新生儿黄疸实施退黄洗剂、中医护理的干预价值。

方法:以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为例,以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为选取时间节点,选取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患儿7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退黄洗剂进行治疗,两组均接受中医护理,并分析不同的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黄疸指数,第一天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第三天、第五天以及第七天的对比结果均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退黄洗剂;中医护理;新生儿黄疸;有效性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疾病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则会诱发胆红素脑病[1],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诱发死亡。

因此,新生儿黄疸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话题,本文就以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退黄洗剂配合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

1.选取资料与方法1.1选取资料研究对象:新生儿黄疸,选取例数:72例,选取时间: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分组方式:抽签法平均分组,组别:对照组、试验组,每组例数:36例,具体每组情况如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各19例、17例,试验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各20例、16例,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平均胎龄和平均体重各自为:(39.75±1.11)周、(39.67±1.09)周、(3654±502)g、(3658±500)g。

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且家长均知晓本次的研究目的,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儿童诊疗中心-新生儿组中筛选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黄疸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数据的主要提供者,在本次研究目的指导下,将其随机分为接受蓝光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方法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和血清间接胆红素。

结果:实验组中的30例患儿,无论是在黄疸指数还是在血清间接胆红素方面,均占据着优势地位,数据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的方法,能有效缓解患儿的黄疸指数,是提高治疗效果科学改善患儿临场黄疸病症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使用中,体现出了极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药浴;中医护理;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出现皮肤和眼白部黄染现象的疾病,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良所致的常见性疾病,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物,会经过肝脏代谢后排泄体外,但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的代谢速度较慢,容易造成胆红素在体内的大量积累,最终导致黄疸病症出现[1]。

新生儿黄疸症状包括皮肤、眼白部和口腔黏膜的黄染,如果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还会出现全身黄疸。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是自限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随着患儿肝功能的逐步强化,胆红素代谢能力的逐渐增强,黄疸症状就会逐渐消退。

但对于出现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理性黄疸,就需要借助科学性治疗方法,科学控制病情发展,以避免对新生儿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为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中药药浴和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为了保障本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从2020年1月-12月我院儿童诊疗中心-新生儿组收治的黄疸患儿中,优选60例符合研究标准;临床病症与各项诊断结果,满足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年龄在1-28天,平均(10.21±1.57)天,属于足月生产;体重在2.5-4.0千克,平均体重(3.20±0.25)千克;病症达到蓝光照射标准;器官功能健全;无其他异常表现的患儿,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数据提供者。

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

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

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析中药外洗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中药外洗干预,对比分析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出现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中药外洗干预可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改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和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护理效果新生儿黄疸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受到胆红素代谢异常的影响导致其血中胆红素水平提升,从而出现的以黏膜、皮肤、巩膜黄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2]。

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造成损伤,则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本次研究以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外洗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女性患儿各31例、20例;日龄在1~12d,平均日龄为(5.56±1.96)d。

观察组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19例;日龄在1~11d,平均日龄为(5.45±1.62)d。

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基本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儿无先天性疾病,且皮肤无明显破溃;(3)在患儿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开展研究[3]。

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研究邓惠;李贵平(指导)【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22(37)21【摘要】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对溶血性黄疸小鼠模型的退黄作用及有效剂量和安全性。

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2只、正常组8只。

造模组连续腹腔注射乙酰苯肼(APH)3 d后,将造模成功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茵栀黄口服液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灌胃20 ml/(kg·d)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 ml/(kg·d)、10 ml/(kg·d)、20 ml/(kg·d)茵栀黄口服液(低、中剂量组分别于灌胃药物中分别加入15 ml/(kg·d)、10 ml/(kg·d)生理盐水,使3组灌胃总液体量均为20 ml/(kg·d));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 d后,灌胃20ml/(kg·d)生理盐水。

连续灌胃5d后取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和白球比(A/G),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切片。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小鼠皮毛失去光泽、耳朵等处皮肤变黄、尿液黄,表明造模成功;模型组TBIL、DBIL、IBIL、GLB、A/G均明显升高(P<0.05),ALB、ALP降低(P<0.05),且以IBIL升高为主。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TBIL降低(P>0.05),DBIL升高(P>0.05),IBIL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TBIL、IBIL均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的DBI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的ALB、GLB、A/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P、AST、AL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肝脏病理切片,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模型组肝组织损伤加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分析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乙酰苯肼(APH)所致大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退黄作用。

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APH处理组(40只)。

将APH 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经APH处理的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及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中、低剂量组(药液分别稀释5、10、50倍),每组10只。

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自来水泡浴,洗液组予洗液泡浴15min,连续3 d。

泡浴结束后摘眼球取血测定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并观察大鼠心肝肺肾的生理形态。

结果:APH处理组大鼠肝功能受损,肝脏组织切片示肝血窦有扩张、充血及肝总管内铁血黄素淤积、胆红素淤积的程度较正常组高,心肺肾组织无明显变化;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

各浓度退黄外洗液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均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对APH所致的大鼠溶血性黄疸均有退黄、降酶作用,各浓度组效果相当,且对心肝肺肾无组织损害。

标签: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乙酰苯肼;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来源于我院吴曙粤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方,该方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山栀子、柴胡等15味中药组成,有利胆、消炎、保肝、退黄作用[1],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0195621)。

临床上泡浴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取得了良好效果[2],研究以乙酰苯肼(APH)腹腔注射大鼠制成溶血性黄疸模型,通过检测经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泡浴后溶血性黄疸大鼠的血清肝功能的相关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并观察心肝肺肾等组织的病理变化,探讨洗液对溶血性黄疸大鼠的退黄利胆作用。

1 仪器与材料11 动物健康SD大鼠50只,雌雄不分,体质量(200±20)g,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桂2009-0002,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恒温饲养,自由饮水并喂标准颗粒饲料。

12 药物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自制,登记号为20120412,250mL/瓶),分别将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原液(生药量为3g/mL)稀释为5倍、10倍、50倍,制成高、中、低浓度洗液,即浓度分别为600mg/mL、300mg/mL、60mg/mL。

13 仪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T5-3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JY5002电子天平(上海志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Excelsior ES型自动脱水机、Finesse325切片机(英国珊顿公司);YB-6LF冷冻包埋机、YR-14染色机(湖北亚光公司);BA400型光学显微镜(中国Motio公司)。

14 试剂乙酰苯肼(批号:120929,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TBIL(批号:17066)、直接胆红素测定试剂盒-DBIL(批号:1693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ALT(批号:2703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AST(批号:26026)、总胆汁酸测定试剂盒-TBA(批号:10089)均购自德国DiaSys公司。

2 方法21 动物分组与造模5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 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乙酰苯肼处理组(40只)。

将乙酰苯肼[3](APH)150 mg/kg腹腔注射大鼠,48h后[4]经乙酰苯肼处理后的大鼠成为红细胞氧化性溶血黄疸大鼠,再将这40只溶血性黄疸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10只)、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各洗液组给予38℃高、中、低浓度洗液1 000mL泡浴15min,1次/d,连续3d;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等容积38℃自来水泡浴15min,1次/d,连续3d。

22 血清肝功能检测各组大鼠第三天药浴或水浴结束1h后眼球取血2mL,用离心机3000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TBIL/DBIL 的测定使用钒酸盐氧化法,ALT/AST使用底物法,TBA使用酶循环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TBIL、DBIL、ALT、AST、TBA的活性。

另间接胆红素(IBIL)=TBIL-DBIL。

23 心肝肺肾肝组织形态的观察经眼球取血的大鼠立即处死,摘取心、肝、肺、肾脏,分别切取10cm×08cm×03 cm 心、肝、肺、肾组织1 块,10%中性甲醛固定1周,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腊、包埋、切片,片厚6μm,采用HE 染色方法,光镜观察各切片的组织形态。

心脏切片观察有无心肌细胞坏死;肾脏切片观察肾小球、肾小管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肾小管内是否为胆红素管型;肝脏切片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胆管(肝管)是否有胆汁淤积,肝血窦中是否有扩张、充血、含铁血黄素淤积以及胆红素的淤积。

肺脏切片观察肺间质是否有充血、水肿以及肺泡隔是否有充血。

并以轻、中、重度作为量化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31 大鼠肝功能变化经乙酰苯肼造模后大鼠(阳性对照组、洗液各组)的血清肝功能指标TBIL、DBIL、IBIL、AST、ALT、TBA 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1),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高、中、低浓度洗液组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并高于正常组(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2 大鼠各组织病理切片的结果各组大鼠的心脏、肺脏、肾脏肉眼未见明显病变,镜下组织切片亦未见异常:心肌细胞无坏死;肾小球、肾小管的形态结构正常,无胆红素管型;肺脏肺间质无充血、水肿、肺泡隔无充血。

在肝脏的组织病理比较中,除阳性对照组的肝脏肉眼可见轻微肿胀外,其余各组的肝脏肉眼未见明显异常。

阳性对照组肝脏组织切片镜下见肝组织结构有明显损害:肝血窦有轻中度扩张、充血;肝、胆管、肝管细胞及间隙见有棕黄色溶血浸润(示有铁血黄素淤积以及胆红素的淤积)。

而正常组、洗液高、中、低浓度组则未见明显的肝血窦扩张和充血、无铁血黄素淤积。

见图1。

4 讨论APH诱导的大鼠溶血性黄疸是常见的造模方法。

APH是强氧化剂,通过干扰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生成使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致溶血性黄疸[5-6]。

实验中,阳性对照组血清的ALT,AST,TBIL 含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并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另外,在肝组织病理切片可见阳性对照组的肝血窦扩张,充血明显,铁血黄素淤积程度较正常组明显,表明造模成功。

通过动物模型,可从机理探讨疾病病理生理变化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7],并进行了以APH 150mg/kg腹腔注射大鼠,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验中无大鼠的死亡。

经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干预后的黄疸大鼠血清TBIL、DBIL、IBIL、AST、ALT、TBA含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但仍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洗液可降低APH所致的血清肝功能损害,降低黄疸水平,但未能根本纠正。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中选择的3种浓度新生儿退黄洗液均有效,其退黄效果相当。

另外各洗液组大鼠心肺肾组织切片均示为正常组织,表明洗液安全,对大鼠的心肺肾脏无明显毒性损害。

并可减轻溶血性黄疸大鼠的铁血胆红素的淤积。

其退黄机理可能与模型大鼠通过药液泡浴,药物透皮吸收,进入体循环而降低大鼠胆红素、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有关。

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中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栀子和甘草等,具有利湿退黄、疏肝理气、通便活血等作用。

茵陈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防止肝细胞坏死及肝脂肪变性的作用[8]。

大黄通过减少胆汁酸及其他有害物质在肝脏中的蓄积,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9]。

茵陈、栀子可通过还原组织中活性氧簇、诱导胆红素产生限速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上调等机制达到减少胆红素产生、抗氧化作用,并可改善肝损害[10]。

通过泡浴的方式,洗液中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达到促进胆汁分泌及排泄,降低胆红素的功效。

综上所述,新生儿退黄中药洗液通过促进大鼠血清胆红素代谢排出、保肝利胆从而达到退黄的作用。

参考文献[1]高桂娥,吴曙粤,黄仕孙,等.新生儿退黄外洗液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6,28(11):附4-5.[2]吴曙粤,王艳宁,高桂娥,等.新生儿退黄中药外洗液的临床开发研究[J].广西医学,2009,31(12):1755-1759.[3]刘春芳,乔利,王艳伟,等.黄连和小檗碱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0,16(6):156-159.[4]程生辉,张妍妍,李会芳,等.基于黄疸模型大鼠的栀子苷急性肝肾毒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5,21(4):174-178.[5]杜先婕,宋林奇,谢人明,等.复方阿胶浆对乙酰苯肼所致小鼠溶血性贫血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9,31 (5):790-793.[6]Croci S,Pedrazzi G,Passeri G,et al.Acetylphenylhydrazine induced haemoglobin oxidation in erythrocytes studied by Mssbauer spectroscopy[J].Biochim Biophys Acta,2001,15(1):99-104.[7]熊新贵,梁清华,陈疆,等.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27 (6):11-14.[8]孟繁钦,吴宜艳,雷涛,等.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46-48.[9][JP+1]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6):1534-1538,1568.[JP][10]游伟良,平其能,孙敏捷,等. 栀子苷的药理学研究新进展[J].药学进展,2012,36(4):158-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