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营养免疫研究进展
养殖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养殖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6ac00c9d5bbfd0a79567370.png)
调节剂,是一类通过促进或诱导机体防御反应,提高机 体 自身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及增强机体对抗原或微生 物进 行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已有 1 0 0 多种物质证实具有 免疫增强作用 。由于免疫增强剂无药残、无耐药性 ,对 动物无毒副作用 ,因此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对于鱼类养 殖业 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用于养殖鱼类 的免 疫增强剂主要有 以下几类:微生物多糖 、甲壳素和壳聚 糖 、植物 多糖、动植物提 取物 、化学合 成物、营养元 素、激素及其他细胞 因子。本文就养殖鱼类常用免疫增 强剂的研究现状 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述。
综述 『 目 辑 宋 红 栏 编 迁
羲 鳞
髓
冯其他抗菌 因子的活性 。例如柱状嗜纤维菌的脂多 糖免疫注射鲤鱼后,鲤鱼血清 中的凝集抗体效价迅速上 升 ,并使其血清 白细胞 吞噬指数和吞噬百 分比显著升
高。
(美 学 产 院 产 学 术 食 安 省 校 点 箍 集 大 水 学 水 科 技 与 品 全 高 重 实 釜
随着 我 国鱼类养殖 品种和规模 的不断扩大 ,高密 度 、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 的病害频繁发生与流行,近几 年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寄生虫病给鱼类养殖业带 来 了巨大 的损 失。受限于 当前 的水产动物病 害防治水 平 ,病害 的防治仍 以化学药物 为主 ,加上养殖 布局无 序 ,养殖方式相对落后、水质与生态条件破坏等综合因 素,导致病害与频繁用药的恶性循环,同时病原菌产生 耐药或变异致使病害更加难 以控制 ,继而产生水产 品的 药残 问题 ,严 重影响水产 品的品质 ,危 害消费者 的健 康 。 此运用免疫预防技术和方法 ,通过提高鱼体 自身 免疫力对病害进行有效防治,从而替代或减少化学药物
鱼类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鱼类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9c02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3.png)
鱼类抗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鱼类天然免疫能力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而这些免疫机制在理解,研究和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鱼类抗病免疫的细胞免疫机制鱼类细胞免疫系统是指在机体中对抗病原菌、寄生虫或肿瘤细胞等敌人的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包括巨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它们都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抑制或杀死细菌、病毒和异物等。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关键分子及其作用。
1. Toll 样受体(TLRs)Toll样受体是识别病原菌的一种受体,属于有丝分裂第20基因(Toll/IL-1R)家族,广泛存在于鱼类的脾脏、腮和肠道等免疫器官上。
TLRs 主要作用是识别细胞周围的微生物,并激发宿主的自然免疫系统,参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如分泌干扰素、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由白细胞、上皮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主要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向白细胞先体和中性粒细胞方向发展。
该分子在鱼类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增强鱼类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病原体对其带来的伤害。
3. 细胞死亡因子TNFα细胞死亡因子TNF α是鱼类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
它能够刺激细胞凋亡,对某些病菌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在鱼类中,TNF α 主要由巨噬细胞和NK细胞分泌,参与了鱼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二、鱼类抗病免疫的体液免疫机制鱼类体液免疫系统是相对成体而言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鱼类补体系统和鱼类的免疫球蛋白(antibodies)等。
1. 鱼类补体系统鱼类补体系统起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识别并加强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来清除病原体。
鱼类补体系统共有三条激活通路:经典、替代和放射性。
这些通路都可以增强鱼类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促进其启动体液免疫反应。
2. 鱼类的免疫球蛋白(antibodies)鱼类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包括IgM、IgT和IgD等。
鱼类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
![鱼类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aef2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6.png)
鱼类免疫学研究及其应用鱼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水生物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然而,由于水质的污染、疾病的肆虐等原因,使得鱼类的生存、繁殖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鱼类免疫学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鱼类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其在疾病防治、养殖提高等方面的应用。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鱼类的免疫系统由先天免疫和适应免疫组成。
其中先天免疫反应迅速,但对不同类型病原体的应对能力有限;适应免疫反应相对较慢,但可以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有效的应对,产生持久的免疫保护。
先天免疫包括皮肤、鳃、肝、脾、肠等部位组织上的机械屏障和特殊免疫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如炎症反应、补体激活等;适应免疫则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机制,形成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鱼类免疫反应鱼类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炎症反应、抗原处理和呈递、免疫细胞的识别、免疫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细胞因子的介导等环节。
炎症反应是一种快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针对的是刺激物,包括细胞因子、补体等,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水肿等症状。
其目的是引起容积性限制,限制病原体的扩散范围,并为后续的免疫反应铺平道路。
针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呈递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环节。
鱼类的抗原处理和呈递机制主要包括刺激物的内吞和加工、MHC分子的识别和表达、TCR的产生和介导等环节。
鱼类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
三、鱼类免疫研究进展目前,鱼类免疫学领域研究热点包括以下方向:1、鱼类先天免疫系统鱼类的先天免疫机制十分复杂,包括机械屏障、炎症反应、补体激活、天然杀菌素等多个方面。
现有研究表明,在天然杀菌素家族中,BPI/MD-2样蛋白家族在鱼类体内起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2、鱼类适应性免疫鱼类适应性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原的识别和呈递、T细胞辅助、效应和记忆反应等方面。
近年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为鱼类适应性免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3、鱼类疫病免疫学由于水质的污染、病原体的侵害等原因,鱼类感染疾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草鱼免疫基因研究进展
![草鱼免疫基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76a2b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a.png)
草鱼免疫基因研究进展草鱼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较强的免疫力,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备受渔民和养殖户的青睐。
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鱼养殖中常常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导致产量下降、经济损失增加。
研究草鱼的免疫基因,探索其免疫机制,对提高草鱼的抗病能力,保障草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草鱼免疫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草鱼免疫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基因全基因组测序免疫基因全基因组测序是研究免疫基因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全面测序草鱼的基因组,可以发现其免疫基因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对草鱼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与免疫相关的基因。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与免疫相关的基因,包括免疫球蛋白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草鱼的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筛选和改良具有优良免疫性状的草鱼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免疫基因功能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免疫球蛋白基因,通过对该基因进行敲除实验,发现敲除该基因后草鱼的免疫反应受到明显的影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这一发现揭示了该免疫球蛋白基因在草鱼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今后在草鱼中筛选具有优良免疫性状的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免疫调节因子基因在草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转基因实验,成功地提高了草鱼的抗病能力,为今后养殖中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免疫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除了对免疫基因本身的研究外,研究人员还对环境因素对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草鱼进行免疫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环境因素对草鱼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包括温度、盐度、酸碱度等因素。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了解草鱼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免疫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今后在草鱼养殖中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草鱼的免疫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鱼类营养与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鱼类营养与免疫功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32ebd66f1aff00bed51e28.png)
药品名 1 号平板 2 号平板 3 号平板 平均值
的药敏片,3 7 ℃培养 1 8 ~2 4 h ,记录药敏圈直径 ,对照药敏试验判 断标 准 ,得 出结 果 。
表1药敏试验判 断标准表
h ,观察菌落的形状 、颜色及大小 ,然后挑取单个可疑菌落涂片 , 进 行 革 兰 氏染 色 ,镜 下 观察 。将 上述 病料 划 线 接种 于 伊 红美 蓝 琼 脂 ,3 7 ℃下培养1 8 — 2 4 h ,观察茵落的形态颜色 ,然后挑取疑似菌 落 涂 片 、革兰 氏染 色及 镜下 观察 。 1 . 6 药敏试验 药 物 :丁胺卡那 霉素 、卡 那霉素 、庆 大霉素 、胺 苄青霉 素 、链 霉素 、新霉 素 、土霉素 、 四环 素 、红 霉素 、强力霉素 、氟派 酸 。
红色 ,两端钝圆 ,长度约为 1 . 5—3 . 0 m的短杆菌 ,多数单个存
在 ,偶 见有 2 ~3 个 菌体 连在 一起 。 2 . 1 . 3 伊 红美 蓝琼 脂 表 面形成 黑 色带 金属 闪光 的 菌落 。
上述 两 表 可 以看 出 :沙 门 氏菌对 丁 胺卡 那霉 素 、庆大 霉 素敏 镜 检 结 果 :镜 下 菌 体呈 现红 色 ,两 端 钝 圆 ,长度 约 为 感 ,对 青霉 素 、强 力霉 素 中度敏 感 ,而 对红 霉 素 、链霉 素 等 均 已 1 . 5 ~ 3 0 - m 的短杆菌 ,多数 单个存 在 ,偶见有2 — 3 个 菌体连 在一起 。
产 生了耐 药性 。
2 . 2 药 敏 试 验 的 结 果 药物敏感程度由 《 兽医微生物学 》判定。
鱼类免疫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的研究
![鱼类免疫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4182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a.png)
鱼类免疫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的研究鱼类作为水中生物有着与陆生动物不同的免疫反应机制和基因表达方式。
在鱼类免疫中,关键的基因和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诱导免疫反应。
这些相关基因和通路被大量研究者注目,尤其是在免疫工程和病原体控制方面。
本文将探讨鱼类免疫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网络的研究现状,旨在为鱼类免疫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鱼类免疫基因的种类鱼类免疫基因分为两大类:先天性免疫基因和适应性免疫基因。
先天性免疫基因是通过鱼类的生命周期一直存在的,它们通过识别靶向病原体使免疫反应迅速响应。
适应性免疫基因是在鱼类接触到病原体后产生的,但会留下记忆,以便第二次接触同样的病原体时有机会做出快速反应。
这两种免疫基因的共同作用,使得鱼类在抵御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基因编码和表达。
二、免疫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在鱼类的免疫过程中,免疫基因的表达十分重要。
它们可以被强制激活以响应感染。
鱼类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比较复杂,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包括病原体的种类、鱼体的年龄、性别、食物、环境、温度、压力和野外条件等方面。
近年来,许多研究正致力于进一步解析鱼类免疫基因的调控。
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在鱼类的免疫过程中,信号通路是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反应。
它们在不同的致病体和转录因子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
主要信号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抗细菌肽、黏附分子、亚硝酸、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化学物质。
四、转录因子的作用转录因子在免疫反应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鱼类的调控过程中,转录因子可以被很多信号通路激活,控制基因表达。
一些Turn off/On signal和interference signal 也可以直接影响转录因子的作用,从而影响病原体识别和清除。
五、免疫相关基因的调节网络综合以上分析,鱼类免疫基因和信号通路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调节的网络。
这样的网络充满希望,可能通过发现新的靶向物、理解病毒变异和快速发现抗病毒剂的功能,从而提高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PPT课件
![鱼类营养研究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9661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c.png)
二、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的水产饲料业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比饲料工业开 始晚10年左右;
(二)水产饵料生产发展主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九十年代之 前几乎没有水产饲料工业;
(三)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畜禽饲料工业的发展速度,这 主要归功于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市场需求大,我国目前是世界 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 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1.仅通过摄取饵料储备的葡萄糖不足以维持整天的血糖稳定 2.当糖原消耗殆尽时,会促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以及糖
的异生,进而降低蛋白质的蓄积; 3.饥饿也会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的蓄积
•35
第二节 鱼类饥饿研究进展
•36
鱼类饥饿研究的起因与现状
1.饥饿是鱼类仔鱼死亡的主要因素,因而使饥饿成为海 洋鱼类研究的焦点;
•21
(五)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 现代化
1、活性物质保证的最大化 2、提高营养物质消化最大化 3、对消化道有害作用最小化
•22
第一节 鱼类的营养代谢及调节机制
一、含糖40%的饲料适合鲤鱼的生长需要,却不适合鰤鱼? 二、从晚秋到初冬,鱼摄食甚少,体脂肪却有所增加? 三、鱼类在冬季的代谢特征 四、鱼类在低温下的代谢补偿现象 五、停饲期间鱼的营养代谢 六、为什么与野生鱼相比,养殖鱼的体脂肪量偏高? 七、限制给饵量对鱼类代谢的影响 八、每天给饵1次的鲤鱼,其生长速度、脂肪含量、蛋白质
•20
(四)高新技术的运用
1、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开发蛋白含量高、利用率高、 有毒有害物质没有或含量低的新型饲料原料;
2、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对水产动物没有副作用、无残 留和抗药性的抗病防病剂;
3、生物活性制剂 4、诱食剂 5、肉质改进剂 6、活性营养物质的稳定化处理(包膜、脂化、盐化、
草鱼免疫应答对病毒病害的抵抗性研究
![草鱼免疫应答对病毒病害的抵抗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baaf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9.png)
草鱼免疫应答对病毒病害的抵抗性研究草鱼是我国鱼类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免疫应答是它们对抗病毒病害的重要手段。
研究草鱼免疫应答机理对于提高草鱼养殖的抗病性和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草鱼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草鱼与病毒的相互作用、草鱼抗病免疫机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草鱼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草鱼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物理屏障、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三个部分。
物理屏障:草鱼身体表面有一层黏液膜,这种膜可以有效地阻止一些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从而降低其感染的风险。
先天性免疫:草鱼的先天性免疫通过非特异性反应来抵御病原体,主要包括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粘液和补体等。
适应性免疫:草鱼的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分别对应着细胞介导免疫和体液介导免疫。
草鱼的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和补体组成。
二、草鱼与病毒的相互作用病毒是草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它们通过侵入草鱼细胞来进行复制和繁殖,从而引发草鱼的感染和疾病。
草鱼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病毒与草鱼免疫系统之间的多个环节。
第一,病毒进入草鱼体内。
病毒进入草鱼体内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水生道、鳃、肠道、口、皮肤等。
其中,水生道是草鱼感染病毒的主要通道。
第二,病毒侵入草鱼细胞。
病毒侵入草鱼细胞后,病毒和草鱼的免疫系统之间就开始了激烈的相互作用。
病毒可以抑制草鱼的免疫反应,同时也可以激活草鱼的免疫反应。
第三,病毒复制和繁殖。
病毒复制和繁殖需要利用草鱼细胞内的生物机制,这也就是为什么病毒侵入草鱼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病毒诱导草鱼免疫应答。
病毒诱导草鱼免疫应答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抗原呈递、内源性吞噬和负调节等。
三、草鱼抗病免疫机理草鱼的抗病免疫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多种免疫反应和免疫细胞,如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补体等。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分泌抗体,包括IgM、IgD、IgT等。
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四)
![鱼类免疫增强剂的种类及研究进展(四)](https://img.taocdn.com/s3/m/ccf7f0dcf121dd36a22d8233.png)
中的含量也随之升高,能明显改善大 黄鱼的体色,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 胡忠泽对草鱼的研究发现,一定剂量 的姜黄素有促进草鱼生长的作用,肠 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也显著提 高,促进鱼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黄镇佳等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研究,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素 时,降低了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率,但 存活率、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 高,这可能与摄食对象及其生理机能 有关。
79
2018年第2期
健康 养殖
由酚羟基基团和甲氧基团与1,3-二 酮结合的双烯系统共同决定其抗氧化 活性。卢婉怡的研究表明,在罗非鱼 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能显著 提高其机体的GSH-Px和SOD活性, 有利于对过氧化氢、活性氧和脂质氢 过氧化物等的清除,从而间接降低脂 质过氧化损伤。
(2)抗菌作用
断细胞因子诱导的NF-kB的激活及致 炎因子的表达。
目前,姜黄素的抗炎作用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人类医学、中药学以及动 物医学等领域,关于抗水生动物炎症 的作用尚未见有报道。Ghosh等通过 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发现,姜黄素能 阻止IkB的降解,从而减少NF-kB表 达及TNF-α等炎症因子生成。此外, 有学者报道,姜黄素不仅可以通过 NF-kB的表达减少TNF-α的生成,而 且可直接降低TNF-α和COX-2有抗炎 效果,减轻细胞的炎症反应。蔡辉等 通过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 节炎和血清TNF-α、IL-1β异常分泌 的作用,可阻止大鼠AA免疫性炎症 的发展。雷军荣等通过建立大鼠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脑组 织TNF-α的含量,结果表明,姜黄素 可以减少大鼠脑组织TNF-α的含量, 这充分说明姜黄素对炎症反应具有抑 制作用。
2.姜黄素在水产养殖动物上的应 用前景
我国关于姜黄素在水产养殖动物 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 的一些报道和研究资料表明,姜黄素 对于水产养殖动物有着多重生物学功 能。张宝彤等在罗非鱼的基础饲料中 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素,实验结果 显示,一定剂量的姜黄素能够显著提 高罗非鱼的SOD活性,增强机体免疫 力,促进肠道组织发育。郑清梅等对 罗非鱼的实验结果显示,添加姜黄素 的实验组,鱼的肝脏脂肪酶、肠道脂 肪酶、SOD、GSH-Px等的活性均有 显著提高,肝胰脏MDA显著下降。 王进波等对大黄鱼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实验组大 黄鱼平均增重、成活率等都较对照组 显著提高,且随着添加水平的逐渐升 高,姜黄素的大黄鱼皮肤和肌肉组织
水生动物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
![水生动物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5a3aa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d.png)
水生动物饮食营养的研究进展在生物学领域中,研究水生动物饮食营养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我们对水生动物的饮食需求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水生动物饮食营养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一、营养需求的研究为了了解水生动物的饮食需求,研究者们对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实验。
他们研究了水生动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通过分析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生殖能力和生存率等指标,研究者们得出了水生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比例。
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生动物养殖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食物资源的利用水生动物在自然界中获取食物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些水生动物是食草动物,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等为食;有些是肉食动物,捕食其他水生动物;还有些是杂食动物,可以吃植物和其他动物。
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了水生动物对不同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他们发现某些水生动物更适合以特定的食物为主要来源,而另一些动物则更加灵活,可以利用多种食物资源。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提高水生动物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饮食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生动物的饮食行为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研究者们发现,水生动物的饮食行为会影响其种群密度、分布和竞争等因素,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过量捕食某种鱼类的水生动物可能导致该鱼类种群的减少,进而改变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了解水生动物的饮食习性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四、饲料替代品的研究饲料是水生动物饲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饲料资源的有限性和成本的增加促使研究者们探索寻找替代品。
研究者们研究了水生动物对不同替代饲料的适应性和生长效果。
例如,他们研究了以藻类和植物蛋白饲料代替动物蛋白饲料对鱼类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饲养业提供了替代饲料的选择,减轻了对传统饲料资源的依赖。
免疫增强剂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免疫增强剂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b4621d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4.png)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6-0146-03免疫增强剂在鱼类养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李健,曲焕韬,赵煜,朱健(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四川屏山645350)摘要免疫增强剂能增强鱼类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轻环境胁迫对鱼类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调高鱼类自身免疫力实现鱼类疾病预防。
适量使用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鱼苗成活率、促进鱼类生长、增强其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免疫增强剂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近年来在鱼类养殖中得以广泛应用。
文章对鱼类养殖常用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究了其使用前景。
关键词免疫增强剂;鱼类养殖;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S96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6.052The Rol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e Enhancers in Fish CultureLi Jian,Qu Huantao,Zhao Yu,Zhu Jian(Pingshan Laoj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Protection Center,Pingshan 645350,Sichuan,China)Abstract :Immune enhancers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ish to resist external pathogens,reduce the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en ‐vironmental stress on fish,and realize the prevention of fish diseases by improving the immunity of fish.Appropriate use of immune enhancers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fish fry,promote fish growth,enhance their own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Im ‐mune enhanc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fish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good effect,high safety,low cost and no pollu ‐tion.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mon immune enhancers in fish culture were reviewed,and their applica ‐tion prospect was explored.Key words :immune enhancer,fish farming,disease prevention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高密度养殖和日趋恶化的水域环境影响着鱼类的健康,为预防养殖鱼类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免疫力成为鱼类养殖者关注的焦点。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https://img.taocdn.com/s3/m/156e531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d.png)
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草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一艾春香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那料研究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uvieret Valenciennes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食物链短,为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自然分布区主要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北起东南亚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延伸至泰国、越南。
草鱼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如日本、东南亚、东欧、美国等国,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销路好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
随着草鱼综合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单位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广泛使用了配合饲料。
关注草鱼饲料营养需求和营养生理,对缓释偏向养殖肉食性鱼类、动物性蛋白饲源吃紧的窘况或许有所裨益。
本文就草鱼营养需求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完善草鱼配合饲料,推进其无公害养殖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草鱼的营养需求1.1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需求蛋白质是维持草鱼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也是饲料成本中花费最大的部分,是配合饲料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饲养动物的基础代谢,其次才用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有关草鱼蛋白质营养需求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见表1,结果表明,草鱼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它因素,如鱼体大小、生理状况、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
表1. 不同阶段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鱼体重(g 投饲率(% 蛋白质需求量(%饲料资料来源7-15 2.0 41.7 陈茂松和刘辉男(19760.14~0.2 - 41~43 Dabrowski(19772.4~8.0 7.0 22.8~27.7 林鼎等(19801.9 3~4 48.26 廖朝兴等(19873.7 3~4 29.64 廖朝兴等(198710.0 3~4 28.20 廖朝兴等(1987<50 - 35-36 赵库和杨春富(200050-100 - 31-32 赵库和杨春富(2000100-125 - 28-30 赵库和杨春富(20007.4 2.5~3.0 39.3 刘永坚等(20043.27 3~4 29.97 蒋明等(2004以上所获得的草鱼对蛋白质需要量仅仅是粗蛋白的需要量,而且实验结果不尽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饲料蛋白源不同及其氨基酸组成不同、受试鱼的大小、年龄、实验条件以及养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水产动物健康和营养的研究
![水产动物健康和营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84a1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2.png)
水产动物健康和营养的研究水产动物的健康和营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水产动物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产动物的健康和营养,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一、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产业的影响水产动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健康养殖的水产动物体内寄生虫卵呈低水平、细菌和病毒数量较低、饵料的消化吸收率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饵料的利用效率、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保持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二、水产动物营养的要素和影响因素水产养殖的营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饵料的配方、饵料的形态等因素。
营养要素也包括蛋白质、热能、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水产养殖中,适当的饵料配方非常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品种选配合适的饵料,保持养殖的正常进程。
另外,粒径、形态等也会影响饵料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吸收,其中,水生生物的耗能率很低,特别是青年鱼。
因此,对于青年鱼,需要选择适当的饲料粒径,并确保不会影响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三、水产动物健康营养的研究进展1. 健康状况的分析。
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是养殖中的重点,需要对水产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判断其健康状况。
目前,通过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可以用计算机对水中鱼类进行自动化精准识别和分类,避免了传统的人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的问题。
2. 饵料的研究。
由于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的水产动物对饵料要求不同,因此,在研究饵料时,需要考虑生长阶段、品种和环境等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多种饵料膳和组合对鲸鲤的生长效果最好,表明复合饵料的配方可以更好地满足水产动物多种营养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渔业生产需求。
3. 营养成分的研究。
水产动物营养的要素是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需元素,对水生生物的健康成长和高效生产起着很大作用。
目前,研究已开展了微生物饵料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糖类、脂肪酸等营养成分。
草鱼营养研究报告
![草鱼营养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a676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草鱼营养研究报告引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用鱼类,被广泛养殖于我国的淡水鱼塘和湖泊。
草鱼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报告旨在研究草鱼的营养成分,以更好地了解草鱼的营养特性和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草鱼营养成分分析1.蛋白质草鱼是一种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食材。
据研究表明,草鱼中的蛋白质含量在18-20%之间,更高于其他淡水鱼类。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草鱼中的蛋白质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2.脂肪草鱼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约为2-3%。
而且,草鱼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一种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的脂肪酸,具有降低血压、抗炎和抗血栓的作用。
因此,草鱼的摄入可以帮助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矿物质和维生素草鱼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矿物质主要包括钙、磷、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在人体的骨骼生长、神经传导、免疫功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方面,草鱼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12等。
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的视力、骨骼健康和细胞功能维持非常重要。
草鱼的健康益处1.促进生长发育草鱼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适当摄入草鱼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2.改善血液循环草鱼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压、抗炎和抗血栓的作用。
适量食用草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增强免疫力草鱼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特别是维生素A,它对于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何选择和烹饪草鱼1.选择新鲜的草鱼在购买草鱼时,应选择外观光亮、鳞片完整、无刺的草鱼。
新鲜的草鱼应有清晰的鱼眼和刚出水的气息。
2.常见的草鱼烹饪方式草鱼可以通过清蒸、红烧、煎炸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
鱼类免疫和抗病机制的研究
![鱼类免疫和抗病机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a054d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3.png)
鱼类免疫和抗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的一项热点。
鱼类作为水生动物,其天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相对较弱,常常受到各种病原生物的侵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鱼类免疫和抗病机制对于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促进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鱼类免疫系统鱼类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部分,其中天然免疫系统因为其迅速而高效的反应速度,被认为在防御鱼类病害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鱼类天然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非特异性体防御和特异性体防御两种机制。
其中,非特异性体防御包括皮肤、黏液、鳃和唾液腺等黏膜组织中分泌的抗菌蛋白、溶菌酶以及代表古代人类免疫系统的补体系统。
而特异性体防御则是由反应特异性的B细胞、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等免疫细胞和分子组成的。
鱼类天然免疫系统对于防御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鱼类的初次感染中,它可以迅速地发挥作用并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从而后来产生获得性免疫。
除此之外,黏液和补体系统也具有对细菌和真菌的直接杀伤和诱导炎症等重要作用,是鱼类天然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鱼类的获得性免疫系统鱼类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由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它们所合成的抗体组成。
当鱼类遭遇到病原微生物,特异性体免疫将被启动,免疫细胞将进入淋巴组织,进行信息交流与识别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T细胞和B细胞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B细胞主要负责分泌抗体,而T细胞则调节和监管免疫应答反应,以及抗体的产生和体内浓度的维护。
抗病毒机制鱼类一旦感染了病毒,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以防止病毒进一步侵入和扩散。
其中,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重要的响应。
IFN 与一些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受体相互作用,激发细胞产生自身天然免疫物质,例如酶类、抗病毒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则能够识别和杀灭病毒。
除此之外,抗病毒机制还涉及到鱼类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
研究发现,在愈合期间中性粒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之一,它们能产生吞噬和杀菌作用,同时也能协调调节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ca0f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1.png)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质以及体内突变细胞等的侵害。
在人类和哺乳动物中,免疫系统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但对于鱼类的免疫系统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也是当前鱼类养殖行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鱼类的免疫系统有什么特点?与人类、哺乳动物等其他动物相比,鱼类的免疫系统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鱼类的免疫系统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免疫系统,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还包括了一种独特的免疫系统——黏液免疫系统。
黏液免疫系统是指鱼类身上的黏液能够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一定的识别和清除,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其次,鱼类的免疫系统发生在体外。
与人类、哺乳动物等其他动物不同,鱼类没有脾脏和淋巴系统等器官,这些器官对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来说非常重要。
再次,鱼类的免疫系统发育较为迅速。
当鱼类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身体很快就会产生免疫反应,进行抵抗。
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原微生物对鱼类的危害。
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在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方面,有一些进展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鱼类免疫系统的核心基因。
这些基因包括T细胞受体基因、B细胞受体基因、MHC类似基因等。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其次,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也逐渐向着分子层次的研究转化。
通过对鱼类免疫相关蛋白的研究,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鱼类免疫系统的内部机制。
同时,还可以为鱼类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鱼类免疫系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如水质、温度、光照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鱼类免疫系统研究中的挑战在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鱼类生存的环境非常复杂,其中包含了许多未知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免疫系统的研究造成干扰,从而使研究结果产生误差。
鱼类免疫力和疾病的研究
![鱼类免疫力和疾病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72f5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b.png)
鱼类免疫力和疾病的研究鱼类是水生生物的代表,因其生态环境多样化,适应水生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强,成为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研究对象。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疾病成为鱼类养殖的重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对鱼类的免疫力和疾病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一、鱼类的免疫系统与人体免疫系统类似,鱼类的免疫系统主要由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组成。
先天免疫是指鱼类天生具有的免疫力。
它是一种万能性免疫系统,可以对抗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所以也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其中,鱼类的皮肤和鳃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因此它们在体表上有大量的免疫细胞,以及一些抗菌物质和分泌蛋白等。
同时,鱼类的肝脏和脾脏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分泌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白细胞、溶酶体等,从而增强鱼类拒绝病原体攻击的能力。
获得性免疫系统,顾名思义,是在鱼类接触到特定病原体之后形成的免疫系统,也被称为特异性免疫系统。
获得性免疫系统主要依赖鱼类的记忆性细胞和抗体来达到抗菌和抗病毒的目的。
一旦鱼类感染了某种病菌,记忆性细胞就会立即记录下来,形成获得性免疫系统,下一次再次遭遇同种病原体时,鱼类自身免疫力会很快产生反应,对抗入侵的病原体。
二、鱼类疾病既然有了免疫系统,为什么鱼类还会生病呢?其实,和人一样,鱼类也会因生理、环境或者自身因素等原因而生病。
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环境疾病等。
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鱼类疾病之一,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等。
其中,细菌感染常见的有疮病、鳃病等;病毒感染多数会导致水生动物的死亡,如鱼病毒性出血性肠炎等;真菌感染常见的有范氏霉菌病、黄曲霉菌病等。
寄生虫病也是鱼类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有鱼虱病、涡虫病等。
寄生虫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存能力,严重的会使鱼类死亡。
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摄食不良或饲料配方不当引起。
如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脂质过多则会导致脂肪肝等。
环境疾病则是由于养殖环境的问题引起的,如水质不佳、过度饲养等。
淡水鱼类营养需要的研究与分析
![淡水鱼类营养需要的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86d8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0.png)
淡水鱼类营养需要的研究与分析淡水鱼类是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很常见的食材之一。
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具有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特点。
然而,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鱼类消费需求的增加,淡水鱼类的品种、养殖环境、饲料等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淡水鱼类的营养成分以及对人体健康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淡水鱼类营养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淡水鱼类的蛋白质营养淡水鱼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
其中,淡水鱼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必需氨基酸。
研究表明,淡水鱼类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在淡水鱼类营养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赖氨酸的缺乏会影响氨基酸的利用率,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此外,淡水鱼类的蛋白质营养成分中还含有较高比例的粘附蛋白,这些蛋白质形成的凝胶对于肠胃消化和营养吸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淡水鱼类的脂质营养淡水鱼类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它们的脂质营养成分相对较为丰富。
脂肪酸是脂质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体内合成代谢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淡水鱼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以ω-3≥ω-6的比例更为适宜。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相对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更为突出。
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人体的血脂、血压、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等。
三、淡水鱼类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淡水鱼类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相对较为丰富。
其中,钙、磷、钾等矿物质的含量较高,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含量稍低。
对于人体来说,无论是钙、磷等矿物质营养成分还是维生素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相对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钙、磷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生素A、C、D等对于维系人体免疫、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鱼类免疫系统的进化与多样性研究
![鱼类免疫系统的进化与多样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d856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6.png)
鱼类免疫系统的进化与多样性研究鱼类是一类拥有健康免疫系统的生物,它们的免疫系统经过了长期的进化过程,变得多样化而高效。
在现代生物领域中,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鱼类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在应对人类疾病和病症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1. 鱼类免疫系统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鱼类免疫系统的进化与多样性,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鱼类的免疫系统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是人和动物天生就具备的免疫系统,它可以对抗一些基础的病原体而不需要预先调试。
这个系统中有三种细胞起到了关键作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症反应细胞。
这些细胞可以帮助鱼类对抗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鱼类在生命过程中逐渐进化出来的一种免疫系统,它依靠抗体和淋巴细胞来对抗新的病原体。
这个系统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之前未出现在身体内的病原体进行克服。
2. 鱼类免疫系统的多样性鱼类的免疫系统有着非常丰富的多样性,这是因为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环境。
各种不同种类的鱼类有着各自不同的免疫系统,这就意味着不同的鱼类对于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抵御能力。
比如,一些深海鱼类有着特别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适应极端的低氧环境;还有一些鲨鱼可以免疫许多在其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3. 鱼类免疫系统的进化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鱼类的免疫系统也不断进行着变化和调整。
这些变化和调整,使得鱼类对于不同种类的病原体都有了更好的适应性。
例如,鱼类会利用免疫系统中的基因重排、基因剪接和基因家族扩大等进化手段,来产生更多、更具多样性的免疫细胞。
这样,它们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此外,鱼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也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免疫系统进化。
一些很长寿的大型鱼类,例如那些居住在北极海域的鱼类,会拥有特别高效的免疫系统。
它们之所以能长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的免疫系统非常健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几方面:(1)维生索C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它存在于细胞 液中,为清除细胞呼吸所产生自由基的第一道屏障m,43]。 (2)维生索C可防止脂肪酸过氧化,从而保护膜的稳定 性…J。(3)当维生素E被自由基氧化后,维生素C能够和维 生素E.自由基复合物发生作用,使维生素E被释放出来.重 新回到细胞膜上,发挥其生理功能【45 J。(4)组胺(Hiskunine) 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它是由组氨酸经过脱羧酶转化而成,能 够和H2受体结合,从而降低T细胞的调节能力、淋巴因子的 释放、淋巴细胞的增殖Ⅲj。而维生素c可以抑制组氨酸脱 羧酶的诱导,从而减少组胺的合成,提高免疫力。 维生素E维生素E是鱼类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已有的 研究表明维生素E与鱼类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密切相 关【lo.47一驯。然而,维生素E对各个免疫指标影响情况并不 一致。有关于斑点叉尾鲴、金头鲷和大西洋鲑的研究表明, 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实验鱼的替代 途径补体活力和凝集效价等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因 子[19,3l'4l,47’驯,而鱼体特异性的抗体水平却不受维生素E 添加量的影响…t邻’5l】,这说明维生素E是影响鱼类非特异 性体液免疫的一个重要因素【31|。同样,维生素E也能影响 鱼类的细胞免疫,它能够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淋巴细 胞的迁移率(kucocyte Migration)和自然细胞的杀菌能力(Nat.
表l研究鱼类营养免疫学的方法
Tab.1 Method8矗"吼udying nutritional
力的蛋白质水平低于最适生长蛋白水平m],因此在实际的养 殖过程中应权衡这两方面的因素。 鱼类的免疫力不仅和蛋白质的数量有关,而且和蛋白质 的质量相关。Bu仃ells等旧j以不同大豆蛋白水平替代鱼粉蛋 白,结果发现在60%以下的替代水平,虹鳟(踟c0碗协旃搿 m仳船)的生长率和免疫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而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替代水 平的升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生长率均逐渐下降,而
等【l副对金头鲷(sp。船口阴咖)的研究表明,当摄食高含量的
维生素C时,吞噬指数、呼吸暴发活力和替代途径补体活力 所出现高峰的时期各不相同。而且当摄食较高含量的维生 素c时,鱼类血清中维生素C水平也升高到一较高水平,鱼 体的相关免疫学参数随之升高,但在此之后,即使血清中维 生素c含量再升高,鱼体的免疫学参数也不升高,而是返回 到正常的水平。这说明饲料中高水平的维生素c能使鱼类 的免疫力得到短暂提高,此后,机体将做出相应调节,以适应 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因此免疫力也不再明显提高。这也可 能是某些研究在添加高含量的维生素c后,却不能提高免疫 力的原因。因此有关维生素C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值得进一步探讨。 有关维生素C提高鱼类免疫力和抗病力的机制主要有
3.2脂肪酸
脂肪酸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类花烯酸 的前提物质,它对维持膜的流动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调节 细胞的免疫功能,并使其免疫活性得到正常发挥起到重要作
3营养素对鱼体免疫力的影响
营养素不仅是鱼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而 且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使其免疫活性得到充分表达的过 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影响鱼类免疫力的营养素主要包括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等。
啪l cytotoxic
Activity)[Io.19・41-驯,但多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
E并不能够提高实验鱼的呼吸暴发活力和巨噬细胞激活因 子(MAF)【19“k 47J,这可能是由于这两项指标并不是和体内 膜直接相关联的细胞活动。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不 同实验条件下,维生素E在细胞膜上分布的位置及含量各不 相同,因此各个免疫细胞通过维生素E而相互识别的能力存 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免疫应答上的差异【l引。 维生素E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与下述两方面的因素密 切相关。一是实验时间。Onuno等【19 J对金头鲷的研究表明, 在摄食含维生素E(100mg/kg)的食物时,当生长实验进行到 第15天时,维生素E对实验鱼的吞噬、呼吸暴发和替代途径 补体活力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而实验鱼的替代途径补体和吞 噬活力在第30天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第45天。而cues. ta等¨0J的研究则表明,当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时,金头鲷的 自然细胞杀菌能力在第2—4周达到最大,而到第6周时,实 验鱼的自然细胞杀菌力与未添加组之问并未出现差异。这 些研究说明,在不同的实验时期,鱼类的免疫指标变化并不 一致。另外一个因素是实验所采用的维生素E的剂量。一 般的研究表明,随着饲料或体外培养环境中维生素E含量的 升高,鱼类的免疫力也随之上升[47’柏,52J,但有关于金头鲷的 研究表明,适宜的维生素E添加量能使鱼类的免疫力达到最 佳效果,而过高的添加量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鱼类的免疫 力【lo,18,19J。这在体外的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9|。这可能是 由于过高的维生素E水平,导致了它和其他抗氧化剂比例失 调,从而影响了免疫应答。 维生索E之所以能够调节鱼类的免疫力,主要因为它是 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机体膜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菲
鲴(胁口f“瑚pu删耐w)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饲料中的精氨
0f 6sh
iⅡlIlluIlity
酸水平显著影响了鱼类的抗病力,在2.0%的精氨酸水平,实 验鱼的抗病力显著高于较高(4.O%)或较低(O.O%一1.5%) 精氨酸水平,这主要是由于精氨酸的抗氧化作用所致,由它 代谢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0】【ide)不仅能氧化细菌的细胞 膜,而且能够使细菌线粒体呼吸链上的酶失活,从而起到杀 灭病原的作用。
当替代水平达到60%一70%时,虹鳟(踟∞由融潞聊僦站)的
生长率、吞噬指数和呼吸暴发活力显著低于全鱼粉组和替代 水平较低组。Krogdahl等㈨J也发现,几种不同的大豆产品均
显著影响了大西洋鲑(s耐m
s咖L.)的溶菌酶活力和抗体
水平。这些研究表明饲料中不同的蛋白源能够显著影响鱼 类的免疫系统,从而使其免疫应答反应出现差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依赖于氨基酸来发挥。有关氨基酸 和机体免疫力的相关性,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已有较多报 道[20瑚],而在鱼类中仅有少量报道。蔡春芳等[笠]研究表明 鱼类的免疫力随着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蛋白质 效率下降而下降。Buenteuo等㈨J探讨了精氨酸对斑点叉尾
helli33 3发现当水温为17℃时,摄食不同脂肪酸的实验鱼,
其抗病力之间没有出现差异,但在更高水温条件下,当摄食 富含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时,实验鱼的抗病力显著 降低。这说明在高温条件下,由于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影 响了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从而使鱼类的免疫力受到明显抑 制。 3.3维生素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增强剂【l引。多 数研究报道了维生素c对鱼类免疫力的正效应。一些研究 表明,当饲料中添加或注射较高含量的维生素c时,鱼类的 淋巴细胞增殖(Lymphocyte Prol如ration)、溶菌酶活力、补体活 力、吞噬指数、呼吸暴发和抗感染能力均显著上 升…’13,13・34—3引。然而,另外的一些研究则表明,较高含量 的维生素C并没有改善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孵,柏】。出现 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验鱼的代谢率、实验方法以及 采样时间不同所致。由于不同鱼类对维生素C的代谢率各 不相同,这样维生素C的需求量存在种的差异,因而导致维 生素C影响鱼类免疫力的情况不一致[18.37,柏]。当采用不 同的研究方法时,维生素C到达靶细胞的速率和浓度都存在 差异。因此导致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lll,b“¨。正是由于不 同实验方法显著影响维生素c对免疫力的影响[9’弛“1|,因 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另外实验过程中采样的时闯对结果也有明显影响。0ftuno
3.1蛋白质和氨基酸
用[”,圳。有关脂肪酸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已有了一些报
道¨6t 8|。然【fi!『受脂肪酸的种类、剂量、比例以及实验温度的
2
影响,当前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sheldon和Blaze一29J对斑点 叉尾鲴的研究表明,当分别以鱼油(富含n一3系列高度不饱 和脂肪酸)、牛油(饱和脂肪酸)和大豆油(含n.3和n.6系列 多不饱和脂肪酸)为脂肪源时,投喂含鱼油组饲料的实验鱼, 其巨噬细胞杀菌能力显著高于其余两组。Beu等㈨J则发现 饲料中富含亚油酸的红花油能够使大西洋鲑的心脏遭到严 重伤害,同时应激能力显著下降,而在使用鱼油的实验组中 并未出现类似的结果。Kiron等【16J对虹鳟的研究也表明,饲 料中添加不同的脂肪酸对实验鱼的免疫参数产生了显著影 响,其中棕榈酸(Palmitic Acid)组的吞噬活力、体内抗体水平 以及抗病力显著低于不饱和脂肪酸组,而亚油酸组的这些指 标也显著低于亚麻酸和n一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 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存在 一定差异,其中饱和脂肪酸明显抑制鱼类的免疫力,而多不 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鱼类的 免疫力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肪酸对免疫力的影响还与 所添加的剂量有关。当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缺乏时,鱼类吞噬
(co瑚泌口删哪础如)的研究表明,使实验鱼达到最佳免疫
万方数据
3期
艾庆辉等:鱼类营养免疫研究进展
427
细胞的吞噬能力、补体活性[16t篮.31]以及抗体水平都显著下 降¨61,而当添加适宜含量的必需脂肪酸时,鱼类的生长及免 疫力均得到显著提高【16伪’3¨,但是当饲料中添加的高度不 饱和脂肪酸超过需求量时,鱼类的免疫力并不能进一步提 高,而是出现免疫抑制现象【16m]。此外,n.3和n.6系列多不 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对免疫力也有一定影响。食物中高 比例的n-6/n.3能够降低人类的免疫力,导致心血管疾病,类 似的现象在大西洋鲑的研究中也有报道㈨]。这可能是由于 高含量的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了n.3系列不饱和脂 肪酸的代谢,从而影响了膜的流动性,抑制鱼类免疫力。由 于脂肪酸在细胞膜上的状况受温度的影响协]。因此不同水 温条件下,脂肪酸对免疫力的影响也不一致。Fracalossi和
蛋白质是动物合成各种酶类和抗体蛋白所必需的原料, 因此蛋白质和机体免疫力密切相关㈤J。已有的研究表明,饲 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鱼类的免疫力。当饲料中蛋 白质缺乏时,实验鱼的溶菌酶活力、C.反应蛋白含量、抗体水 平以及抗病菌感染力显著下降[15'21.引。而随着饲料中蛋白 质水平的升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但是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鱼类的免疫力并不能进一 步提高,相反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15皿J。这说明饲 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对鱼类的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 用,而过高的蛋白质含量将使体内蛋白质代谢紊乱、氮排泄升 高,导致水体污染,从而抑制免疫活性的发挥。有关异育银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