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教案——药物制剂配伍变化(人卫版)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药剂学》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大纲要求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001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一、药物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药物配伍禁忌: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药物配伍变化。
研究目的:根据药物及其制剂组方的性质和作用——分析了解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而造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问题预防医疗与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1二、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满足临床预防或治疗合并症(兼病或兼证)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相须、相使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吗啡+阿托品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磺胺药+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Q:合理配伍——预防治疗、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作用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2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2.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3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于体内药理学配伍禁忌: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协同作用:复方红花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毒副作用:甘草+洋地黄强心苷答疑编号:NODE70093300120100000104第二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学习要点: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一、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在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剂质量的变化。
药剂学学习指导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十七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概述1.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1)使配伍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
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等。
(2)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如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
(3)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以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用吗啡镇痛时常与阿托品配伍,以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等。
(4)预防或治疗合并症。
2.配伍变化:药物配伍使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方面各种各样的变化,统称为配伍变化。
3.配伍禁忌:由于药物配伍使用,产生的能够引起药物作用的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毒性增强的变化称为配伍禁忌。
4.研究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目的是:根据药物与制剂组成的理化及药理性质,预测药物配伍变化,探求产生变化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从配伍的意愿角度分为:有意与无意配伍;从配伍引起的后果可分为:绝对不能配伍(配伍禁忌)与非绝对不能配伍。
从配伍引起后果的性质可分为: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与药理的配伍变化。
(一)物理配伍变化几种药物配伍使用,常发生分散状态或其他物理性质的改变致使药物制剂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医疗的需要。
常见物理配伍变化有:1.溶解度的改变:不同性质溶剂制成的液体制剂配合作用时,药物会因在混合溶液体系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沉淀,或产生分层现象。
2.潮解、液化和结块:吸湿性强的药物或制剂如干浸膏、冲剂、乳酶生、干酵母等在配伍时,或在制备、应用与贮存中发生潮解与液化,产生原因:(1)药物或制剂混合后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出现吸湿;(2)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3.分散状态与粒径的变化:乳剂、混悬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出现粒径变大、或久贮后产生粒径变大,分散相聚结而分层。
某些胶体溶液可因是解质或脱水剂的加入,而使其产生絮凝、凝聚甚至沉淀。
以上均为配伍时的物理变化。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1.变色:因药物制剂配伍引起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可产生有色化合物使颜色发生变化,例如:1)Vc与烟酰胺即使干燥粉末混合也会产生橙红色。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另一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做出合理的判断。
29
29
第二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六)预测药物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法 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直接试验法 间接试验法
药理学、药动学实验法
30
30
第二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可见的配伍变化实验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药液混合,在一定时间内,肉眼
配伍变化
③药剂学的配伍变化可以分为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两种
变化现象。
22
22
第二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四)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④可见的配伍变化是指一种注射剂与另一种注射剂混合
或加入到输液剂中后,会出现浑浊、沉淀、结晶、变色或 产气等变化现象。
⑤不可见的配伍变化是指肉眼观察不到的配伍变化,可
23
能会影响疗效或出现毒副作用,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危害性。
32
32
第二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测定变化点的pH值 判断:酸碱的用量达10ml还未出现任何变化--酸或碱对
该注射液不引起变化。 pH值移动范围大--不易产生变化, pH值移动范围小--易产生pH值配伍变化。
特点:实用,但终点不易判定、误差大。
33
33
第二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稳定性试验 方法1:将注射液按实际使用量和浓度,加入输液中,或再加 第二种、笫三种注射液,混合均匀后,控制恒定的温度,立 即测定其中不稳定药物的含量或效价,并记录该混合液的pH 值与外观等。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取出适量进行定量或效价测 定,并记录结果。
3.按配伍变化发生的部位:
药物动力学相互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作用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教案).docx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第一节概述药物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配伍禁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配伍用药的目的增强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预防或治疗合并症的需要药物配伍有的虽在体外无可见的配伍变化,进入体内却发生和互作用。
因此, 药物能否配伍应用,归根结底要看其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合理用药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配伍变化的类型按药物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分类中药学配伍变化: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药剂学配伍变化(体外配伍变化)第二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物理的配伍变化化学的配伍变化注射液的配伍变化物理的配伍变化溶解度的改变配伍药物影响:煎煮条件、吸附、盐析、增溶、助溶等溶液环境条件改变溶剂系统改变:浑浊、沉淀、分层贮藏环境变化:温度、空气、光线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吸湿与潮解:吸湿性很强的药物或制剂液化: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结块:散剂、颗粒剂因吸湿、潮解与液化而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配伍导致粒径改变:乳剂、混悬剂稳定性改变分散状态改变:胶体溶液+电解质/脱水剂,絮凝、反絮凝、分层等化学的配伍变化产生浑浊或沉淀盐水解牛成难溶性酸碱(硫酸锌)、pH改变析出生物碱与昔类:黄连+甘草/黄苓生物碱与有机酸:黄连+金银花/茵陈生物碱与軟质:黄连+大黄蘇质与其他成分与皂甘:拳参+柴胡与蛋白质:石榴皮+胃蛋白酶合剂与抗生素:五倍子+红霉素与金属离子:仙鹤草+硫酸亚诙无机离子的影响:钙离子+大分子酸性成分产生有毒物质如含朱砂制剂+还原性药物?汞盐,胃肠道出血,严重肠炎变色产生有色化合物如含酚帑基药物与铁盐或强碱产生气体如碳酸盐/碳酸氢盐+酸->CO2f发生爆炸强氧化剂+强述原剂(火硝与雄黄、高猛酸钾与甘油)注射液的配伍变化实际应用中经常将儿种药物注射液混合注射,特别在输液中添加多种药物静脉滴注的机会很多。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一、概述(一)目的与要求近年来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偏重于讨论体内的相互影响,这当然是重要一方面。
但在药剂的应用和产生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成分配伍不当而造成严重的制品质量事故,因此有必要讨论药物及制剂要配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章的内容将包括一些药物成分在制剂、贮存以及应用过程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合理解决的办法。
(二)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疗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
1.疗效的配伍变化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中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
药物的这些盯互作用有些用利于治疗,如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
而有些则少利于治疗,如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用使副作用加强。
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者属于疗效的配伍禁忌。
2.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可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
物理变化学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变化: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果得不到符合要求的制剂则属于禁忌。
例如含树脂的醇性制剂在水性制剂中析出树脂,含共熔成分多的制剂失掉干燥均匀的结聚状态。
吸时性较强的固体粉末(如活性炭、白掏土等)与剂量较小的生物碱盐物配伍时,能因后者被吸附而在机体中不完全释放。
微晶的药物(如醋酸可的松)在水溶液中由于某些物质的溶解能逐渐使之聚结成大晶型等。
物理配伍变化一般属于外观上的变化,如果条件改变还可能恢复制剂的原来形式。
(2)化学配伍变化:是指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化而失效。
化学作用的产生一般表现在产生沉淀、变、润湿或液化、产生气体、爆炸或燃烧等现象上,但亦有许多药物的分解、取代、聚合、加成等化学难以从外观看出来。
应注意并不应把有意进行的化学反应看做是配伍禁忌。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要点:1.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3.物理配伍变化4.化学配伍变化一、药物配伍变化(药物配伍相互作用)1.类型:药理学、药剂学。
2.复方配伍应用——中医用药的主要特点。
3.合理配伍目的:协同增效、降低毒副、拮抗。
4.配伍禁忌:不利的配伍变化。
二、药理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内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含钙类的制酸中药+阿司匹林/水杨酸3.毒副作用:甘草(保钠排钾)+洋地黄强心苷=心脏致敏三、药剂学配伍变化——发生于体外物理配伍变化化学配伍变化沉淀、变色、产气、发生爆炸。
1.溶解度的改变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3.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4.产生浑浊或沉淀: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生物碱、鞣质+生物碱。
5.产生有毒物质:朱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
6.变色:酚羟基+铁盐相遇。
7.产气:碳酸盐、碳酸氢钠+酸类。
8.爆炸:火硝+雄黄、高锰酸钾。
随堂练习A型题: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叙述为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制剂出现产气现象E.易产生物理配伍变化的药物制剂若改变制备条件可防止配伍变化的发生『正确答案』DA型题以下有关药物制剂配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含钙类的中药与阿司匹林、水杨酸等协同起效B.糊化淀粉使酚性药物颜色变深C.朱砂与溴化钾混合研磨后会爆炸D.火硝与高锰酸钾配伍会产生有毒物质E.苷类、有机酸、鞣质与生物碱配伍易产生沉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拮抗、增溶、产生有毒物质、爆炸。
药剂学实验教案痱子粉的制备(人卫版)

痱子粉的制备
[处方]
薄荷脑 6.0g
樟脑 6.0g
麝香草酚 6.0ml
薄荷油 6.0ml
水杨酸11.4g
硼酸85.0g
升华硫40.0g
氧化锌60.0g
淀粉100.0g
滑石粉加至1000.0g
[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至全部液化,并与薄荷油混合。
另将升华硫、水杨酸、硼酸、氧化锌、淀粉、滑石粉研磨混合均匀,过120目筛。
然后将共溶混合物与混合的细粉研磨混匀或将共熔混合物喷入细粉中,过筛,即得。
将25g痱子粉用目测法分成10包,用四角包包装。
[附注]
(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麝香草酚、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
共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再用混合粉末或滑石粉吸收,并通过筛2-3次,检查均匀度。
(3)局部用散剂应为极细粉,一般以能通过八号至九号筛为宜。
敷于创面及粘膜的散剂应经灭菌处理。
[思考题]
(1)何谓共熔物?含共熔成分的散剂是否都采取共熔方法制备?
(2)硼酸应怎样进行粉碎?。
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

药剂学实验教案——酒剂、酊剂的制备(人卫版)酒剂、酊剂的制备1(三两半药酒的制备[处方]当归100g黄芪(蜜炙)100g牛膝100g防风50g[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或粗粉,按渗漉法,用白酒2400ml与黄酒8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渗漉液中加入蔗糖84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挛。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0~60ml,一日3次。
[注意] 高血压患者慎用,孕妇忌服。
2.碘酊的制备[处方]碘 20g碘化钾 15g乙醇 500ml蒸馏水适量共制 1000ml[制法]取碘化钾,加热蒸馏水20ml溶解,加碘溶解完全后,再加乙醇及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附注](1)碘具强氧化性、腐蚀性、挥发性。
注意不与皮肤接触,忌用纸称取。
(2)碘化钾宜先配成浓溶液,然后加碘,能很快促进溶解。
1(3)碘与碘化钾形成络合物后,能使碘在溶液中更稳定,不易挥发损失;能防止或延缓碘与水、乙醇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碘化氢,使游离碘的含量减少,使消毒力下降,刺激性增强。
(4)碘在乙醇中溶解度为1:13,在该处方中,不加碘化钾,碘可完全溶解在乙醇中,但切不可将碘直接溶于乙醇后再加碘化钾,否则失去加碘化钾的络合作用。
(5)投药瓶和用软木塞密塞时,应加一层蜡纸,以防软木塞中的鞣酸使碘沉淀。
大量配制时宜用棕色玻璃磨口瓶盛装,冷暗处保存。
(6)碘酊忌与升汞溶液同用,以免生成碘化汞钾,增加毒性,对碘有过敏反应者忌用本品。
[思考题](1)本处方中碘化钾起什么作用,(2)为什么溶解碘化钾的蒸馏水不能太多,3.复方樟脑酊的制备[处方]樟脑 0.3g阿片酊 5.0ml苯甲酸 0.5g八角茴香油 0.3ml56%乙醇 8.5ml共制 100ml[制法]取苯甲酸、樟脑与八角茴香油,加56%乙醇90ml溶解后,缓缓加入阿片酊与56%乙醇适量,使成100ml,搅匀,滤过即得。
药剂学实验指导——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实验二十六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训目的通过液体药剂和注射剂配伍变化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并初步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实训器材药品氨茶碱、磺胺嘧啶钠、盐酸四环素注射液、氯霉素、维生素C、碘解磷定注射液、羟苯乙酯、胭脂红、活性炭、滑石粉、盐酸肾上腺素、双氧水、亚硫酸钠、EDTA 器材试管,烧杯,滤纸实训指导(一)物理性配伍变化1.方法步骤(1)取5%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1ml,加纯化水4m1,观察现象。
取5%羟苯乙酯1ml搅拌下逐滴加入100m1纯化水中,观察现象。
(2)取胭脂红溶液1滴,加纯化水至50ml,观察此溶液显色情况。
另取上述溶液20ml加活性炭0.5g,搅匀后用干燥滤纸过滤,观察滤液显色情况。
另取20ml上液加滑石粉0.5g搅匀,干燥滤纸过滤,观察滤液显色情况。
2.注意事项(1)羟苯乙酯中加入纯化水时要边搅拌加滴。
(2)加活性炭加入的量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显色。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1.方法步骤(1)取5支试管编号。
(2)分别按表26-1进行操作与记录。
表26-1化学性配伍变化操作及结果记录1号管2号管3号管4号管5号管加0.1%盐酸肾上腺素2ml 2ml 2ml 2ml 2ml 加蒸馏水2ml 2ml ---加3%双氧水--2ml -2ml 加1%亚硫酸钠---2ml 2ml 加热至沸-+-+-出现的现象2.注意事项试管编号不能错,操作时尽量注意平行操作。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1.方法步骤取6支试管,按表26-2进行配伍操作,将两种注射液配伍的结果记入表中。
2.注意事项同化学性配伍变化。
表26-2 注射剂配伍变化组号A注射液B注射液A注射液和B注射液混合后现象2.5%氨茶碱5ml 20%磺胺嘧啶钠5ml12.5%氨茶碱5ml 5%盐酸四环素5ml12.5%氯霉素1ml 5%葡萄糖1ml212.5%氯霉素1ml 5%葡萄糖10ml2%维生素C 2ml 0.25%碘解磷定1ml30.25%碘解磷定、1%亚硫酸氢钠、2%维生素C 2ml1%EDTA各1ml实训报告实验二十六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训目的实训结果(一)物理性配伍变化1.按操作顺序,先后出现现象一;现象二。
人卫第5版药剂学讲义1 (17)

15 药物制剂的设计15.1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前工作15.1.1药物制剂工作程序:(1) 通过实验研究或从文献资料中得到所需科学情报资料:测定和评价药物的物理性状、熔点、沸点、溶解度、溶出速度、多晶型、pKa、分配系数、物理化学稳定性等。
(2) 测定药物与各种有关辅料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变化。
获得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最佳药效。
(3) 选择最佳剂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4) 制备有效、安全和稳定的药物制剂注意:处方设计前工作要有一定的灵活性15.1.2文献检索(迅速、准确、完整)(1)分类:手工检索:书卡式,卡片式检索手段机器检索:机电、光电和计算机检索(具有存贮量大、检索速度快、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出版形式书卡式卡片式缩微式磁带磁盘光盘著录形式目录文摘索引70年代联机检索80年代光盘检索90年代网络信息检索(更是方便、简捷、经济)(2)光盘检索① IPA光盘检索: IPA(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bstracts)是由 ASHP (美国医院药剂师学会)1970年推出的药学专业核心期刊,收录了世界750多种杂志的文献,在药理学、药物评价和药剂学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②Drugs & Pharmacology光盘数据库:(D&P)是荷兰爱尔塞维尔科学出版社建立的EMBASE系统中的药物和药理学数据库,收录了荷兰医学文摘以及其他医学领域中有关药物和药理方面的文摘151.5万条,每季度更新约3万条记录以反映新进展。
内容涉及:药物及潜在药物的作用和用途,以及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如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各方面内容。
③Medline光盘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立的MEDLARS系统中最大和使用频率最高的生物医学数据库,收录了1966年以来世界上70个国家和地区已出版的生物医学及其相关学科期刊约4000种。
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环境医学、职业病学、营养卫生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毒理学、药理学、卫生教育和卫生服务管理、精神病学和心理学、兽医学、牙医学、护理学等各学科内容。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验

《药剂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2.掌握注射剂pH变化点的测定方法。
3.了解发生配伍变化的原因和处理的原则。
二、实验原理概念:药物合并使用时,可能出现各种配伍变化。
配伍变化发生与否,受配伍量、配合次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应影响。
肉眼观察法步骤:方法规定时间临床处方混合药物-------- 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指导用药量比测定注射液变化点pH值法步骤:测定注射剂原始pH值---0.1mol/L盐酸(或氢氧化钠)滴定至产生肉眼可见变化---测定变化点pH值(pHT)---计算pH移动数值---确定pH值区域---判断混合液能否发生配伍变化---指导用药pH移动数值= pHT- 原始pH;pH值区域:自pHT起的pH值区域,即配伍变化区。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与试剂纯化水、樟脑、樟脑醑、薄荷脑、鱼肝油乳、20%葡萄糖注射液、10%水杨酸钠、0.1mol/L盐酸、0.1mol/L氢氧化钠、20%亚硫酸钠、5%水杨酸醇溶液、亚硫酸铁试液、0.1mol/L依地酸钠溶液、纯化水、维生素C注射液(5ml:0.5g)、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ml:1g)、氨茶碱注射液(2ml:0.25g)、青霉素注射液(160万单位溶于10ml注射用水)等。
器材架盘天平、Ph计、试管、乳钵、试剂瓶、烧杯、滤纸、玻璃棒、量杯、量筒、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
四、实验内容(一)物理配伍变化1.溶媒改变(1)取樟脑醑1ml于试管中,加1ml纯化水,出现现象。
(2)取樟脑醑1ml于试管中,逐渐滴入纯化水,振摇使沉淀溶解,继续滴加纯化水至出现混浊不再溶解,共用去纯化水滴。
(3)取纯化水1ml于试管中,用滴管加入樟脑醑1滴,振摇,出现现象。
2.产生低共熔物取薄荷脑0.3g,加樟脑0.6g,研磨,混合,出现现象。
3.盐析作用(1)取鱼肝油乳1滴,加20%葡萄糖注射液4ml,用力振摇5分钟,呈(2)取鱼肝油乳1滴,加20%亚硫酸钠溶液4ml,用力振摇5分钟,呈现象。
药物制剂技术 第二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1. 润湿、液化和结块
(2)形成低共熔体:
一些醇类、酚类、酮类、酯类的药物如薄荷脑、 樟脑、麝香草酚、苯酚、水合氯醛等,配伍时 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一定温度下,低共熔混合物能否液化或润湿与药 物本身的熔点和混合物中的重量比有关。 低共熔物也能促进一些药物的溶解速率和吸收, 如阿司匹林与乙酰苯胺形成的低共熔物等。
2. 药物动力学方面相互作用
(3)影响药物的代谢
CYP酶系被诱导或被抑制是导致代谢性 DI的主要原因: ①酶诱导(enzyme induction) 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格鲁米特、甲丙 氨酯、苯妥英、扑米酮、卡马西平、保泰松、尼可
刹米、灰黄霉素、利福平、螺内酯
2. 药物动力学方面相互作用
1. 体内药物间物理化学反应
半胱氨酸、二硫丙醇等能与某些重金属离子 形成配合物而起解毒作用;亚甲蓝利用氧 化还原反应起解毒作用等。 某些碱性较强的中药以及中成药,与阿司匹 林、胃蛋白酶等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会 发生中和反应,导致药效降低。
2. 药物动力学方面相互作用
(1)影响药物的吸收
①药物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 络合作用:含Ca2+、Mg 2+ 、Fe2+ 、Al2+的药物可 减少四环素类的吸收;消胆胺络合洋地黄毒苷和甲 状腺素。 pH的影响:酸酸碱碱时非解离药物多,脂溶性高易通 过膜扩散,吸收率高。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均 可影响弱酸性药物吸收。
3. 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
(2)改变电解质平衡
排钾利尿药增强机体对强心苷的敏感性。 (3)作用于同一生理体系或生化代谢系统
利尿酸、呋塞米、氨基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均有耳毒 性,合用毒性增加。TMP与磺胺药合用,抗菌作用 增强。
第三节 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药物配伍变化: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后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
1.药物配伍应用的目的★:①发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如相须、相使配伍。
②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如用吗啡镇痛时配伍阿托品,可消除吗啡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及对胆道、输尿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如相畏、相杀。
③减少或延缓耐药性。
如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TMP)、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配伍联用。
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1)中药学配伍变化:君臣佐使。
七情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
服药饮食禁忌。
2)药剂学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进入机体前发生于体外的配伍变化。
3)药理学配伍变化(疗效学配伍变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使用后,导致其体内过程的改变而引起疗效的变化。
药理学配伍禁忌:出现疗效降低或消失,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
药物的配伍变化既可发生于体外,也可发生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中。
药剂学配伍变化:1.物理的配伍变化★:药物在配伍制备、贮存过程中,发生分散状态或物理性质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浑浊、沉淀或分层。
吸湿、潮解、液化或结块。
吸附。
2.化学的配伍变化★:药物及其制剂因配伍使成分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分解、水解、取代、聚合等化学反应而导致药物成分的改变。
产生的原因:1.浑浊或沉淀--pH改变;成分相互作用。
2.变色。
3.产气。
4.发生爆炸。
成分间相互作用的配伍禁忌。
如朱砂(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药物(如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等)配伍,会导致胃肠道出血或发生严重的药源性肠炎。
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1)分类:药理的配伍变化。
可见的配伍变化(浑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
药剂的配伍变化。
不可见的配伍变化(肉眼观察不到)。
2)主要原因:溶剂组成的改变。
pH的改变。
缓冲容量。
原、辅料的纯度。
成分之间的沉淀反应。
盐析作用。
混合顺序及混合液浓度。
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与方法1.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设计:1)预测项目与结果。
药剂学实验教案——药物制剂配伍变化(人卫版)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操作] 按下表操作与记录
管
项目
号
1
2
3
4
5
0.1%盐酸肾上腺素 2ml
2ml
2ml
2ml
2ml
纯化水
2ml
2ml
—
—
—
1%双氧水
—
—
2ml
—
2ml
1%亚硫酸钠
—
—
—
2ml
2ml
加热至沸
—
﹢
—
﹢
-
出现现象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
[操作] 按下表操作和记录
组 A 注射剂
号
B 注射剂
混合后现象
2.5%氨茶碱 5ml 1
2.5%氨茶碱 5ml
20%磺胺嘧啶钠 5ml 5%盐酸四环素 5ml
1
12.5%氯霉素 1ml 2
12.5%氯霉素 1ml
5%葡萄糖 1ml 5%葡萄糖 1ml
2%维生素C2ml
0.25%碘解磷定 ml
3 2%维生素C2ml
0.25%碘解磷定、1%亚硫酸氢 钠、1%EDTA 各 1ml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液体药剂和注射剂配伍变化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
并初步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1.取 5%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 1ml,加纯化水 4ml,出现__________ 现象,
取 5%羟苯乙酯 1ml 搅拌下逐滴加入 100ml 纯化水中,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要求] 按组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三、思考题:
1.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有哪些?
药剂学实验教案——散剂、胶囊剂的制备(人卫版)

实验3 散剂、胶囊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硬胶囊剂的手工填充方法。
5.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
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
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包装:学会分剂量散剂包五角包、四角包、长方包等包装方法。
(6)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一)药物的粉碎与分剂量1.用玻璃乳钵粉碎硼砂10g过80目筛后,称取3g按目测法分成10包,包成长方包。
2.用固定的药匙分取药粉10包,包五角包,连同以上长方包用张大纸包好,写上班次姓名,留作差异限度检查。
3.用加液研磨法粉碎樟脑1g。
4.用切药刀将甘草50g切细,再用铁研船磨粉,全部过20目筛,称重,计算收得率。
[思考题]1.为什么使用同样工具,同样操作方法,而收得率却不一样。
(二)含普通固体药物及毒剧药散剂的制备1.碳酸氢钠、氧化镁散(西皮氏散I号)的制备[处方]碳酸氢钠 60g氧化镁 60g[制法]将碳酸氢钠与氧化镁分别研细过筛后,将硫酸氢钠加至氧化镁,研合均匀,分成100包,每包1.2g即得。
药剂学实验教案——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人卫版)

实验7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方法。
2.掌握胶体溶液与溶液的区别。
二、实验指导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包括两类:一类属于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的高分子溶液。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西黄蓍胶、阿拉伯胶、琼脂、白芨胶等胶浆剂,以及胃蛋白酶、明胶等蛋白质溶液,另一类属于微粒(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体系的胶体溶液。
如氧化银溶胶、氢氧化铁溶胶以及由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的某些溶液(如甲酚皂溶液)等。
由于胶体质点介于真溶液与混悬剂二者之间,所以胶体溶液既具有溶液的某些性质,又具有混悬剂的部分性质;但胶体溶液既不同于真溶液,也不同于混悬剂,它有其独特的性质。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溶剂大多数是水,但也有乙醇、乙醚、丙酮等非水溶剂。
按胶体与溶剂之间亲和力不同,胶体可分亲液(或亲水)胶体和疏液(或疏水)胶体。
常用的多为亲水胶体溶液。
亲水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溶液的制备基本相同。
唯溶解时要经过溶胀过程。
宜将胶体粉末分次撒在液面上,使其充分吸水自然膨胀而胶溶;或将胶体粉末置于干燥容器内,先加少量乙醇或甘油使其均匀润湿,然后加大量水振摇或搅拌使之胶溶。
如直接将水加到粉末中,往往黏结成团,使水难以透入团块中心,以致长时间不能制成均匀的胶体溶液。
操作时应加注意。
片状、块状原料(如明胶等),应加少量水放置,令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于水浴(60℃左右)加热使溶。
处方中需要加入电解质或高浓度醇、糖浆、甘油等具有脱水作用的液体时,应用溶剂稀释后再加入,且用量不宜过大。
胶体溶液如需滤过时,所用的滤材应与胶体溶液荷电性相同。
最好选用不带电荷的滤器,以免凝聚。
胶体溶液以新鲜配制为佳,以免发生陈化现象或污染微生物。
必要时可加适宜的防腐剂,以增加制剂的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1.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处方]胃蛋白酶(1:3000) 20g 稀盐酸 20ml橙皮酊 50ml 单糖浆 100ml 苯甲酸 2g蒸馏水加至 100ml[制法]取苯甲酸溶于橙皮酊后,缓缓加入约800ml水中,搅匀,并加入糖浆和稀盐酸,搅匀,再将胃蛋白酶撒布在液面上,令其自然浸透后,轻轻搅拌使溶解,加水至足量,搅匀,即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按组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三、思考题:
1.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有哪些?
2.为什么非离子型药物的注射剂配伍变化较少?而离子型药物的注射剂配
伍变化较多?Leabharlann 2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液体药剂和注射剂配伍变化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
并初步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1.取 5%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 1ml,加纯化水 4ml,出现__________ 现象,
取 5%羟苯乙酯 1ml 搅拌下逐滴加入 100ml 纯化水中,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2.取盐酸小檗碱 0.05g,加纯化水至 50ml,此溶液显___________颜色。先取
上述溶液 20ml 加活性碳 0.5g,搅匀后干燥滤纸过滤,滤液显___________颜色。
另取 20ml 加滑石粉 0.5g 搅匀,干燥滤纸过滤,滤液显___________颜色。
[要求] 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操作按下表操作与记录01盐酸肾上腺素2ml2ml2ml2ml2ml纯化水2ml2ml2ml1亚硫酸钠2ml2ml加热至沸出现现象三注射剂配伍变化操作按下表操作和记录注射剂混合后现象25氨茶碱5ml20磺胺嘧啶钠5ml25氨茶碱5ml5盐酸四环素5ml125氯霉素1ml5葡萄糖1ml125氯霉素1ml5葡萄糖1ml2维生素c2ml025碘解磷定ml2维生素c2ml025碘解磷定1亚硫酸氢钠1edta各1ml要求按组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操作] 按下表操作与记录
管
项目
号
1
2
3
4
5
0.1%盐酸肾上腺素 2ml
2ml
2ml
2ml
2ml
纯化水
2ml
2ml
—
—
—
1%双氧水
—
—
2ml
—
2ml
1%亚硫酸钠
—
—
—
2ml
2ml
加热至沸
—
﹢
—
﹢
-
出现现象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
[操作] 按下表操作和记录
组 A 注射剂
号
B 注射剂
混合后现象
2.5%氨茶碱 5ml 1
2.5%氨茶碱 5ml
20%磺胺嘧啶钠 5ml 5%盐酸四环素 5ml
1
12.5%氯霉素 1ml 2
12.5%氯霉素 1ml
5%葡萄糖 1ml 5%葡萄糖 1ml
2%维生素C2ml
0.25%碘解磷定 ml
3 2%维生素C2ml
0.25%碘解磷定、1%亚硫酸氢 钠、1%EDTA 各 1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