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背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教”,而较少地“关注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多元化以及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化教育转变,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而定,实行以学情定目标、以学情定设计、以学情定方法的教学策略。

【案例1】

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这一内容时,在探究新课后,为了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可以运用策略获胜。我设计了一个取棋子的游戏:“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1颗或2颗,谁最先拿到第10颗,谁就获胜该怎样拿才能保证自己获胜?”在出示题目并理解题意之后,再出示合作要求,请同桌同学拿出事先发给他的棋子合作玩一玩,取一取。顿时课堂中沸腾起来,同桌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不时发出“我赢了,我赢了……”的欢呼声,看到这热闹的情景,我心中暗喜,学生们一定发现了取棋子的“策略”。于是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请生汇报讨论结果。我满心期待孩子们的精彩发言,然而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老师,刚才我同桌取2颗,我也取2颗,然后同桌取1颗,我还是取2颗,我同桌取2颗,我取1颗,最后我赢了。”显然,这位学生虽然赢了,但并没有真正发现取棋子获胜的策略。我没有气馁,继续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能保证获胜?”学生们虽然个个手举得高高的,也自信满满地讲了自己获胜的方案,然而结果都让我失望,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我也只能自己跟学生讲解获胜的策略,并出示了算式“10÷3=3……1”。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可是我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花了如此多的时间进行如此激烈的讨论,学生却收获不多?

于是当天晚上,我对本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

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第二天,带着同样的教学内容我踏进了另一个班级。

【案例2】

同样在《田忌赛马》新课结束后,我设计了“取棋子”的游戏,但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次,我采用了以下几步:

(1)3颗棋子:“3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1颗或2颗,谁最先拿到第3颗,谁就获胜。该怎样拿才能获胜?”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我先让学生安静地思考猜测:如何才能获胜?然后请同桌同学拿一拿,试一试,并说一说获胜的策略,在讨论之后,我请生到黑板前边演示边说:“老师,只要对方先拿就一定能获胜。你看,如果对方拿1颗,我就拿2颗;如果对方拿2颗,我就拿1颗,这样我就一定能胜。”这是多么重要的发现啊!显然学生们已经发现了取3颗棋子获胜的策略,这让我欣喜万分。

(2)6颗棋子:在学生充分理解取3颗棋子的策略后,我追问:“想一想你认为除了3颗外,还有几颗,也是对方先拿我就一定能获胜?”给予学生几秒钟的思考后我课件出示6颗棋子,请生说一说取6颗棋子获胜的策略,在生说时我随机课件出示

6颗棋子的取胜

策略。更让我吃惊的是此时班级

里居然出现了这

样的声音:“老师,我知道了,只要是3的倍数,就得让对方先取棋,对方如果取1颗,我们就取2颗;对方如果取2颗,我们就取1颗。只要2个人取的棋子数加起来是3颗,我们就一定能获胜。”多会思考的学生啊,他的发现使我们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为他响起了掌声。于是我乘机说道:“同学们也赞成他的说法,但是这一猜测究竟是否成立,请同学们下课帮忙去取一取,验证一下。”

(3)4颗棋子:刚才我们研究了3颗、6颗棋子取棋的策略,那如果4颗棋子呢,请先猜一猜要谁先拿,先拿的人要拿几颗?学生猜测之后,我让学生同桌小组进行合作验证。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演示。“我先取获胜,我先取2颗,对方取1颗,然后我再取1颗获胜。”没等这位同学说完,一只只小手就

举了起来。“老师,不对,如果他先取2颗,别人只要取2颗他就输了。”“老师,要想获胜,应该先取1颗,接下去别人取1颗,我们就取2颗,如果别人取2颗,我们就取1颗,这样我们就保证能获胜。”“反正是我先取1颗,然后别人取的棋子数和我们取的加起来是3就行了。”“是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多么精彩的发言啊,多么聪明的学生啊,我真心为我们班的孩子感到骄傲,然而也让我觉得汗颜,因为我的上一节课……

(4)其他棋子:在总结了4颗棋子取胜的策略后,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果是5颗、7颗、8颗、10颗……棋子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共同完成表格,并思考,取棋获胜

的方法与计算有没有什

么联系?”由于课堂上时

间不够,因此我让学生课

后去合作探究,然后及时

上交了孩子们的作业,我

惊讶地发现有不少学生

掌握了取棋子的策略,并

能与算式结合起来,看到

孩子们的作业,我由衷地

感到欣慰。

【案例反思】:

通过以上两堂课,我在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内容,课堂的效果却截然相反呢,为什么第二堂课学生的思维就能这样清晰,这样活跃?究其原因,我认为第一堂课上我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备课时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当一下子出现10颗棋子让学生去取时,由于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再加上数据太大确实不容易发现取棋的策略,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那里凑热闹。而第二节课,因为已经了解了学生的“难理解”,所以在备课时有意做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层层深入,共现探究取棋的策略:每次取1或2颗时,当棋子的数量是3的整数倍时,对方先取,我方每次取的数量和对方的数量相加是3就能获胜;当棋子的数量不是3的整数倍的时候,我方先取,先取除以3后余下的部分,然后我方取的数量和对方相加是3就能获胜。谁先取棋子的对方我方(1颗)先取几颗7颗6颗5颗4颗计算

颗数如果是5颗、7颗、8颗、10颗……棋子呢?

通过这样分类,学生更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而且通过类推,学生还能自己发现每次取1-3颗棋子的取棋策略,这是多么了不起啊!难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转变观念,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多考虑学生,多研究学生,多关注学生,多点拨学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学情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制定也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做到心中有学生。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对策,有具体方法。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前都有做到“前测”,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明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仔细研读教材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紧紧围绕教材展开。但是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仔细研读课后习题,了解编题意图。此外,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对教材还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知道本节课在整个单元的作用,了解单元目标,更要了解本节课在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的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定好“位”。如我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当时没有准确把握好教材,没有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在第一课时本来只要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并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就可以了,可是我在具体操作时,却拔高了要求,让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总结并概括出有关“0”的读法,显然,这是教材后几节课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