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条十分经典的教育原则,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标准,倡导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判断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个体的目的。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人的本体性、自然性,以及个体的多样性。
教育是为人整体发展服务的,要尊重个体的差异,使被教育者在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方式,与传统的静止性教育、接受性教育和重视规范性教育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这种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得到广泛的赞誉与积极的响应。
教育活动始终以学生为本。
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而且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育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环境和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界强调“以学定教”,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法。
它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教育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他们在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上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它使学生能够以个人的方式、个人的节奏、个人的意愿来接受教育,将潜能发挥到极致,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果。
从网络信息的角度考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原则也得到了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育实现个性化、归纳式、情报式的教育,为学生成长营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计算机实现在线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选择不同的公开课、在线家长会,以及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等,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也面临许多挑战。
个性化教育需要更加全面、更有透明度的评估、评价机制,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需要相应的资源投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省随州市随县尚市镇中心小学戴金丽: QQ:820087003:xiaodai1978foxmail.摘要:以生为本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立场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以学定教” ,新课程新教学模式传递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一改传统教学中过多关注教而忽视学的现象。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体地位教师课堂教学学习能力学情设计教学教育理念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其主要旨意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教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学,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一、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的现状分析《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理论一直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认识过程,但并没有对教学活动获得一个透彻的认识。
如对“学生因素”就缺乏深入的分析,在教学中,主要关心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则少有论及,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存在教师把知识传给学生的单向的信息与知识流通。
2、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近几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广外中山外校江露婵摘要: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本,就是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发展的人,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活学,做到以学定教。
因此,坚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倡导构建学生“学”和“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好的基础上通过练习,特别是当堂练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又减轻学生负担。
关键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全校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
本学期初期,在张慧华主任的带领下,小学部几位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沁阳永威学校进行考察学习,收获良多,触动颇深。
之后,学校的领导班子便马上召开总结大会,决心要在本校掀起一股学习永威的改革大潮,将本校的教学质量和精神面貌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忽如一夜春风来,我校所有老师都在研读蔡林森校长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在教学中借鉴永威先进的教学理念,展开了学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教学模式的探讨教研活动,真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觉。
通过阅读书籍,科组讨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这种模式使我对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现课堂教学高的质量和效率,有新的认识和启迪。
一、以生为本永威的先进理念首先体现在“以生为本”。
高度地尊重学生,成为了生本教育科学的伦理观。
尊重学生自然的线性成长的过程,是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是欣赏、鼓励、援助的互动过程,而这些过程,都是学生生命发展的航标,更是学生个性展现的舞台。
它真实、具体、鲜活地体现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生命的提升,从而促使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可感、可亲、可信、可学、甚至动人。
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知识无限,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实现无限知识的学习指导,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自觉参与,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积极做,做到落实有效,从而,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教学境界。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它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和
成长。
首先,“以生为本”意味着我们会把学生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学
生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成就和成功,更
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成为一位有情感、有思维、有判断力的人。
所以,在
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情感成长,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其次,“以学定教”则是指,在教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未来
发展的基础,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才能了解更多的
世界。
对于学习,我们也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他
们能够在应用中锻炼自我,从而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和勇气。
当这两个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时,就可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了。
在这个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得
到更好的发展。
同时,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也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广泛的空间来进行思
考和学习,进而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总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句话对于教育的意义非常深远,它提醒我们,教
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和成长。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人。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指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根本目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确定教育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这一理念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教学活动应当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创造力。
以生为本,意味着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环境,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
教育既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健康、快乐地生存,同时也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
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能力的提高。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者:张艺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32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对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那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呢?一、以学定教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先决条件(一)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各有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也存在差异。
教师需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差异性。
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学生学习特点对其英语学习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
比如记忆力较好的学生,学习英语单词就会在其英语学习活动中占比较小;而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语法学习难度有所降低。
学生学习特点受其个人性格影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且高效的学习方法。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具有极大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好的学习习惯构建英语学习体系,逐渐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一)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主体角色中构建英语知识体系,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和感悟知识。
例如在《Is;this;your;pencil?》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本堂课中,学生需要学习人称物主代词和询问物品主人的基本句式。
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自主地认知和塑造自己的生命,以此实现个体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而教育的根本任务,便是通过学习和教导,让每一个生命在知识和智慧的阳光下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以生为本”,意味着以个体的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
教育应当以尊重和保护每一个生命的权利与利益为首要任务,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包容、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样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良知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以学定教”,意味着以学习为核心,以知识和智慧的传承为使命。
教育是一种开启智慧、启迪心灵的过程,是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生命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理解和积淀,更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键。
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永远学习、终身成长的素养。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选择。
在当今日益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者需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用温暖的关怀呵护他们的成长,用慎重的态度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权利;教育者还需要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激发学生探索真理、追求智慧的勇气,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以此引领他们走向自主、自律、自信的人生道路。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被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需要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来生根发芽。
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律,以其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和发展空间。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的核心是以学习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为主线,以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以生为本”,指的是将学生的生命作为教育中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个性。
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路。
“以学定教”,指的是特定的学习需要导致相应的教学。
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素养和创新素养为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不同的学科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和课程也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方法,创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更新教育理念,做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师
更新教育理念,做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师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老师从根本上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我们教师应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思想,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主动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以学定教,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钱梦龙曾经说过:“教师的讲解和精心安排的一串串‘连珠炮似’的问题,就像一条无形的僵绳,紧紧拴住学生,把他们牵来牵去,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似乎思维活跃,但是学生活动的余地非常狭窄。
”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因为是学生自已参与制定的,所以大家从准备资料、编排非常投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古训,但至今仍然发扬光大,成为教育界的指导思想。
这句话意味深远,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要价值取向。
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学习是教育的核心。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贯穿整个教育工作的理念。
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所体现的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以及关注和保障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
这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底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和发展轨迹。
我们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孩子们都塞进同一个模子里去塑造。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特长,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个性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发展学生的潜能。
教育而非知识的传授。
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牢记的宗旨。
学习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
而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坚守的底线和宗旨。
只有牢记这句教育箴言,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正是因为这句话的指导,才使得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要求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关注他们的需求和特长。
这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要求,要求教育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去真正的关注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
关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看法
关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看法我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旧后新,先学后教”,其基本内涵我的认知观点是: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其多种感觉器官的投入,学习才能有好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话语权和学习时空让位给学生,不要硬灌和一讲到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鉴于我们的学生功底较差,自学能力较弱的实际,从时空上说,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教师的指导、纠错、追问、点评、归纳不得超过20分钟。
这是我们目前衡量一堂课好坏的显性指标之一,以后要逐步加大学生学习的时空。
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不让少数学生控制了课堂,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学有所获。
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学习目标与内容不要一刀切,大一统。
要关注学生“学会倾听”的问题,让课堂多一点“宁静”,少一点“起哄”式的大合唱,简单的是非之问少一点,问题一定要有思维量,要在问题之间搭好梯子,一步一步地登。
以学定教,就是要根据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知识前的预习是不是真的预习到位了,哪些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有问题,怎么在教学中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如何有效施教,以确保教学课堂“没有人睡觉”,也确保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
在一段时间里,学校把上课没有人睡觉作为好课的重要的显性标志之一,以衡量教师教学的好坏。
要切实落实好“先预习再学习”的教学思想,根据我们的学生自觉学习的可能性不大的实际,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减低学习难度,把预习放进课堂里,让学生在学习中听得懂,有精神,能跟着老师的指引走。
先旧后新,就是要在课堂教学的起始,花大约三分钟时间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为学新知作铺垫,同时检验学生上一节的学习情况。
“旧知”的复习以最基本的知识为主,比如单词、公式、定义、汉字的默写,概念的理解,最基本问题的解答,等等。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古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为指导。
这句话传递了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即人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学习的作用则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充实自己的内涵,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以生为本”的核心意思。
生活是指人们的物质需求,包括吃穿住行等方面。
对每个人来说,衣食住行是基本的生存需求,没有这些保障,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为了保障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社会必须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
这也意味着社会应该追求公平正义,解决贫富差距,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仅仅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人们的生活还需要精神世界的满足。
这就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
教育被视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以学定教”的含义是,通过学习来确定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学习是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通过学习,人们能够了解社会的规则与道德准则,遵守并践行这些准则。
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和价值观,人们才能够在社会中正常地生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成员。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
它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确保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我们还要注重个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塑造人的品格和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是一句深刻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一种呼吁和引导。
生命是最珍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发展,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探讨,分析其内涵和实践意义。
以生为本,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生命和身心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和个性。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权利和发展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学定教,意味着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只有将学习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习的优质效果。
这种理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国家的希望。
只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
教育工作者需要坚守这一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目标。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摘要:随着我国新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新的“以人为本、以教定学”的课程核心理念已经逐步形成。
核心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切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根本目标。
以人为本、以教定学的教育理念,必然带来教学思想认识上的一些根本变化,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初中历史有效性这一全新理念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如何针对初中历史科目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有效性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有效性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具体含义所谓以生为本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定教就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规律来调整课程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学习中重点内容的把握,使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和共同点得以充分的发挥。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教学情境,由传统教学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可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教学理念,为教师了解学生需求,看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初中历史科目学习过程中有效性研究的相关内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摆脱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理解历史知识内容并产生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创造性地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相关问题,最终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三、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一)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初中历史科目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尝试与同学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以此来调动同学们进行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课程内容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阐述,使学生发挥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发挥教育新形式的重要意义。
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前期准备事项,了解历史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使初中生有充足的自信心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充分体现出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导地位。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的意思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的意思篇一:标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的意思正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是教育领域的一句口号,强调了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这个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通过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还强调了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强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
这个理念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各个学科和不同类型的教育。
在语文教育中,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
拓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的理念不仅是在语文教育中适用,在其他学科和类型的教育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数学教育中,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英语教育中,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职业教育中,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篇二:标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的意思正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语文”是教育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教育理念。
它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句话传承自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原则。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以学生的生命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这句话的内涵丰富而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以生为本”,意味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第一要务。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中心,他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不能为了教学教育的目的而牺牲学生的利益。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在关注学生的生命状况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以学定教”,意味着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以学习效果为衡量标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要,因材施教,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教师还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从根本出发的教育理念,它反映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对学习的重视和关注。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也要不断深化和丰富这一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教学目标方面,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目标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挖掘和培养,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教育教学评价要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衡量和总结,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调整。
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时,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情况。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以人的生命和需求为中心,以学习
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发展的途径。
这种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人文关怀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提醒我们教育必须顾及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将学习视为教育的核心,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的学习机会,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以生为本,强调教育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
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教育不应当剥夺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而应将学生视为理解自己需求并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的重要角色。
教育应当在最大程度上
给予学生自由主体的地位,以保障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生涯的多样性。
以学定教,是指教育应紧密相连于学习,该理念到表了教育和学习的相互依存性,教
育往往通过学习推动学生的个人成长,并激发其潜能。
教育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理解技能和培养态度的途径,而教育则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和提高。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和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将学生的学习进程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以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和乐趣。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一种教育理念,代表了人性化教育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成长。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有价
值的教育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自我认知和
价值肯定。
最终,这种教育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发展,并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重视。
这一理念自古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教育,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中的“以生为本”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受到充分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也意味着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强调教育应该以学问为根基,以知识为中心。
教育的任务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这就需要教育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扎实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
这也意味着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重视,也强调了教育的本质任务和根本使命。
在当代社会,这一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正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一样,教育的本质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
在当代社会,教育者应该根据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
一、以生为本,加强研讨,充分准备
首先,增强意识,体现精神。
改革备课方法先改革备课思想,更新观念。
教师需增强新课改的意识,要有新课改的具体行动,从自身作起研究课程究竟如何改。
把课标的理念容在教学设计之中,从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等各方面体现课标精神,新课程才会得以实施。
否则,教师学习课标是一回事,备课又是一回事,教学还是老路子。
所以增强新课改的意识,备课时想着新课标,才能让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其次,改变方式,群力群策。
现在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
起就应该改革。
教师的集体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
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
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了。
再者,以学设计,联系实际。
设计课堂教学,就是设计从怎样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怎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怎样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设计教学环节。
把教师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
也就是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道理、基本操作、例题等基本知识中的句号变成问号,改编成学生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用有思维容量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用问题解决重点、难点。
同时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以实验引导,克服说教。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教学设计时让课程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
生才学得有趣,才感觉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二、体现主体,引导、点拨到位
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教案写好了,走进课堂之前,又备好了思维教案,做到胸有成竹。
于是就有了民主开放、鼓励个性、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首先,愉悦教学。
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
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
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的兴趣。
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其次,“三不”、“三许”。
“三不”是: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许”是:一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二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许学生适当讨论,积极商讨。
如果“三不”、“三许”做到了,学生没有不喜欢学习的。
再者,适时评价。
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
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
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
还有,灵活求实。
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与教学预期不相符的情况时,要以学生的实情作为新的起点,修改教学计划,切忌变着法子往预设的套路上拽,满足于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老师要因势利导,探引结合。
一方面,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和学生的失误,不要慌张,不要遮掩,要沉着应对,可以让其他学生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教学曲折,变为教学精彩点;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良好的契机,加强练习,深化目标,学生学习的课堂出现教学意外才是正常的。
我们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材的摇篮,就要敢于让课堂成为出错的地点,不怕出错,就怕不出错,更怕错了不改错!
三、反思、总结,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结束后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此点重在探究。
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探究性质。
以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改进等。
总的说来,以学定教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以学习为导向,转变教师行为;以学法为主导,转变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定教案,转变备课方式。
新理念
指导下的教学,总起来说就是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质疑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