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四句诗[陶渊明的田园诗]

合集下载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园言怀【唐】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篇一: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的田园诗词《读山海经》赏析

陶渊明的田园诗词《读山海经》赏析

【导语】《读⼭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三⾸组诗的第⼀⾸。

本诗抒发了⼀个⾃然崇尚者回归⽥园的绿⾊胸怀,讴歌了宇宙间博⼤的⼈⽣乐趣,体现了诗⼈⾼远旷达的⽣命境界。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陶渊明的⽥园诗词《读⼭海经》,欢迎赏析! 《读⼭海经》 晋•陶渊明 孟夏草⽊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车。

欢⾔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赏析】 诗的前六句描写初夏的景物,及作者耕作之余的读书之乐。

环境清雅,充满⽣机;情调悠闲,⾃然平和,体现出诗⼈⾃得其乐的⼼境。

“穷巷”句描写居处的环境,“穷巷”说明了诗⼈居处之幽深僻远。

就是在这么⼀个“颇回故⼈车”的地⽅,诗⼈⽣活得⼗分逍遥⾃在,他独⾃⾼兴地饮酒,采摘园中的蔬菜⽽⾷,还可以享受初夏细⾬的滋养,多么地惬意。

最后四句概述读书的活动及感想。

诗⼈⼀边泛读“周王传”,⼀边流览《⼭海经图》。

他不是为了收获知识⽽读书,⽽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种乐趣,⼀种精神寄托。

有了这种精神寄托,他从书中寻觅到了极⼤的快乐——“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结尾两句是说我在读书的俯仰之间,就能凭借这两本书领略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不是很快乐吗?诗⼈的快乐,不仅来⾃于⾃然界的草⽊飞鸟,还有书中积淀下来的风物赏识,这样的⼈⽣快乐,在昏暗的官场上是⽆法得到的。

因此,诗⼈胸中流出的是⼀种囊括宇宙所有⽣命的快乐。

这两句既可⽤来表现隐居之乐,⼜可表现读书之乐。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12篇,被后⼈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诗四⾔: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归鸟》 卷之⼆诗五⾔: 《形影神(并序)》《九⽇闲居(并序)》《归园⽥居五⾸》《游斜川》《⽰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诸⼈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旦作和戴主簿》《连⾬独饮》《移居⼆⾸》《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岁五⽉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丑岁七⽉赴假还江陵夜⾏涂⼝》《癸卯岁始春怀古⽥舍⼆⾸》《癸卯岁⼗⼆⽉中作与从弟敬远》《⼄巳岁三⽉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中遇⽕》《⼰⾣岁九⽉九⽇》《庚戌岁九⽉中西⽥获早稻》《丙⾠岁⼋⽉中于下潠⽥舍获》《饮酒⼆⼗⾸(并序)》《⽌酒》《述酒》《责⼦》《有会⽽作》《腊⽇》 卷之四诗五⾔: 《拟古九⾸》《杂诗⼗⼆⾸》《咏贫⼠七⾸》《咏⼆疏》《咏三良》《咏荆轲》《读〈⼭海经〉⼗三⾸》《拟挽歌辞三⾸》 卷之五赋辞: 《感⼠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 《与⼦俨等疏》《祭程⽒妹⽂》《祭从弟敬远⽂》《⾃祭⽂》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学第⼀个⼤量写饮酒诗的诗⼈。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长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绘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但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但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一、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

”①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

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如: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以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二、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

主要体现在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上。

诗歌创作中,情、景、事、理的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

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了情的理更是索然无味的空理。

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作品便失去了他的生命力。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和花卉草木都包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诗中景、情、事、理互相渗透,互相衬托,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能领略到不同的奇趣,都能享受到无尽的美。

三、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陶渊明具有丰富的人生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陶渊明的田园诗不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用像雕刻家那样精雕细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他的诗意境高远,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也奇异巧妙,真是巧夺天工,而不见斧凿之痕。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丰富,意韵深厚,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尤其是田园诗这种新题材的开创,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审美类型,一种韵味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平淡之美,成为“开千古平淡之宗”。

为后人的诗歌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以后历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实在是功不可没,继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其不朽的地位。

概括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的内容

概括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的内容

概括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的内容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田园生活和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

以下是对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内容的概括:
1.描绘自然景色: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为主,如山水、花草、鸟兽等。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感受,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表达田园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通过描写农田、村庄和农民的生活,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淳朴和美好。

他赞美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渴望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田园生活。

3.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通过田园生活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情冷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忧虑。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热爱和思考。

他的田园诗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

陶渊 明早年有“ 大济苍生 ” 的理想 , 几次 出仕 都未能 实现 , 但 最后转 而 寄 身田园, 隐居躬耕 , 善其身。“ 吟掩柴 门, 独 长 聊为陇亩 民。 尽 管他 努力 ”
写诗 人 在 东 篱 下 采 菊 , 然 抬 起 头 来 见 到 “ 山 ” 山 上 的 景 象 在 黄 昏 躬耕 , 偶 南 。 生活却每况愈下 , 值欢无复娱 , “ 每每 多忧虑 ” 《 诗》 (杂 其三 ) “ , 量力 时 越 发 美 好 , 鸟 结伴 而 还 。 他 从 这 景 象 中联 想 到 自 己 的 归 隐 , 出 了 归 守故辙 , 飞 悟 岂不寒与饥”( 咏贫 士》) 他就不免 感到愤慨 了。这 时 , 《 , 他接触 了
飙 开 我襟 ( 和 郭 主 簿 》 。 写 夏 日 的 阴 凉 是 多 么 畅 快 ; 邻 曲 时 时 来 , 言 的见闻。《 花源 诗》 《 )” “ 抗 桃 侧重介绍桃 源社会 的性质和特 点。“ 相命 肆农耕 , 日
谈今昔 。奇文共欣 赏, 疑义 相 与析 ( 移居》J ” 《 。 写诗人 与朋友 谈笑 、 赏文 , 入 从 所 憩 ” 桃 源 中人 人 参 加 劳动 , 着 共 同劳 动 的生 活 。 “ 蚕 收 长 丝 , , 过 春 秋
灾, 使许多农 田遭到破坏 , 垣舍变为丘墟 , 民在战乱 中流 离惨死。义熙 六 人 年, 卢循领导的农 民起义军在浔 阳又 与官军 发生激 战 , 祸又延 续五六 个 战 月, 对农村的破坏也很大。诗人 归乡后 , 对农 村这些 破败现 象也 都有所 目
羁鸟恋旧林 , 池鱼思故 渊。开荒 南野 际, 守拙归园田。

识到农民淳朴 、 自然 、 诚实的气质。诗人与农 民共话桑麻 , 与他 们生活 的苦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文人,写的田园诗,那叫一个绝!一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五首田园诗,说说这些诗里头的意境和味道。

先说说《归园田居》吧。

这首诗一读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觉得陶渊明天生就不是个愿意凑热闹的人,他骨子里就喜欢大自然。

你看他写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生活逼得没办法,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但是陶渊明厉害就厉害在,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回归田园,那叫一个自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咱们也跟着他一起,从那个压抑的世界里逃了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

再说说《饮酒》吧。

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你想想,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就算住在人堆里,也能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

他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好像是在问咱们,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心要静,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他最后还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美啊!咱们有时候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

还有《归去来兮辞》,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辞官归隐的决心,那叫一个坚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别再犹豫了,该回家的时候就得回家。

他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放下一身的重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就像是在告诉咱们,万物都有它的归宿,咱们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归宿。

还有《移居二首》,这里头陶渊明写他搬家后的生活,那叫一个惬意。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他搬家可不是为了风水啥的,他就是喜欢那个地方的氛围。

他写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就像是咱们有时候跟邻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高考实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 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 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 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中国山水田园 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 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 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 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多用白描手法。
渲染
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 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 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 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 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 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白描 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 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 一幅旅客暮夜 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 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 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田园诗
1. 呀,那简直就是一幅悠然的田园画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好像我们自己在那南山脚下努力种着豆子,却无奈草比豆苗还茂盛呢!
2. 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啊!难道不是让我们也心生向往,想要去东篱采菊,看看那悠然的南山?
3. 可不是一般的神奇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不就是我们梦想中的那个宁静美好的地方吗?
4. 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哇,这是多么勤劳又诗意的生活呀,谁不想体验体验呢?
5. ,“梅子金黄杏子肥”,那梅子和杏子好像就在眼前,肥肥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呢!
6.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的好时光里,登高作诗,这是多么浪漫的事呀!
7.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好像在呼唤我们赶紧回到那快要荒芜的田园呢,你能不心动吗?
8. 其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和朋友一起带着酒壶来到田园,这是多么欢乐的场景呀!
9.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夏天草木疯长,那屋子周围的树
木多繁茂呀,感觉好有生机!
10.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那堂前的树林在夏天储存着清凉的树荫,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
我觉得陶渊明的这些田园诗真的太棒啦!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也让我们对那种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陶渊明田园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歌

陶渊明田园诗歌1、《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归园田居·其五》魏晋·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5、《归园田居·其二》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6、《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7、《责子》魏晋·陶渊明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8、《移居二首》魏晋·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四句诗_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四句诗_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四句诗_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的田园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1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

【导语】⽥园诗,它⾃成流派、⼀直影响后世诗⼈创作的发展,⽥园诗⼤部分取材于⽥园⽣活,来源于对⽥园⽣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诗⼈热爱躬耕⽣活之情,语⾔平淡⽽⾃然,朴实⽽⼜毫不缺乏⾊彩,给⼈⼀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下⾯是为⼤家带来的:⽥园诗:陶渊明《归园⽥居•其⼆》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归园⽥居•其⼆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事,穷巷寡轮鞅。

⽩⽇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杂⾔,但道桑⿇长。

桑⿇⽇已长,我⼟⽇已⼴。

常恐霜霰⾄,零落同草莽。

译⽂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天依旧柴门紧闭,⼼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园桑⿇⽣长。

我⽥桑⿇⽇渐长⾼,我垦⼟地⽇渐增⼴。

经常担⼼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注释野外:郊野。

罕:少。

⼈事:指和俗⼈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的“⼈事”、“⼈境”都有贬义,“⼈事”即“俗事”,“⼈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穷巷:偏僻的⾥巷。

鞅( 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屏绝⼀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有时⼜。

曲:隐僻的地⽅。

墟曲:乡野。

披:拨开。

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来往。

杂⾔:尘杂之⾔,指仕宦求禄等⾔论。

但道:只说。

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见⾯时不谈*的事,只谈论桑、⿇⽣长的情况。

这两句是说桑⿇⼀天天在⽣长,我开垦的⼟地⼀天天⼴⼤。

霰(xiàn现):⼩雪粒。

莽:草。

这两句是说经常担⼼霜雪来临,使桑⿇如同草莽⼀样凋零。

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赏析 陶渊明“性本爱丘⼭”,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活在⽥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相对⽴的⼀个理想天地,这⾥没有暴⼒、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田园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四魏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注释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这两句是说姑且携带子侄,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于废墟之中。

丘垄:坟墓。

依依: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在坟墓间徘徊,思念着从前人们的居处。

杇(wū ):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

一作“殁”。

一世:二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

这是当时的一句。

这句和下句是说“一世异朝市”这句话真不假。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这句和下句是说人生好像是变化的梦幻一样,最终当归于虚无。

赏析公元406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诗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七言绝句田园诗

陶渊明七言绝句田园诗

陶渊明七言绝句田园诗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田园诗四句诗[陶渊明的田园诗]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翼缺携丽,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翼!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在更多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参加农业劳动以后,陶渊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民耕田的艰辛: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来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劳动,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诗人已认识到劳动是必要的,他对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对农民的苦难有了同情,并和农民之间有了经常性的交往: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再看《归园田居》之二:?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陶渊明的田园诗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
3 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早年寄身仕途,亲尝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垄亩,饱经风霜雨露,渐进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换代的巨变。

不容否认,他的田园诗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闲适自得的个人情趣的“超然静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极度苦闷,晚年生活上极度贫困,感发出来的诗篇就不仅是超然世外、飘飘欲仙式的。

从他的田园诗,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与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

这极鲜明地反映了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我们看他的诗:?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之五)?
显然,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报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

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之二),表现他曾经也有过功业未竞的焦虑。

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糊口养家,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

只是经历了仕途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作隐士。

?
归隐田园,是对黑暗现实的另一种抗议。

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主张“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隐士出
现的本身,就已证明了当时的现实是“天下无道”。

陶渊明的田园诗,既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又表现了心理上闲适自得的一面,特别是庄子顺应自然的宇宙观,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忘却世事,精神深处常常进行着“独善”与“兼济”、“出仕”与“归隐”的激烈斗争。

他的诗句“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为什么有这种焦虑呢?正表明“仕”与“隐”的思想互相在斗争,他怕某一天改变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负了现在的志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