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管理学原理》教案2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企业管理人员。
3.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概念、管理职能、组织结构、领导力、决策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解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沟通。
3. 学习组织结构和设计,了解各种组织类型的优缺点。
4. 掌握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领导能力。
5. 学习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提高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1.1 管理的定义和性质1.2 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3 管理的历史和发展第二章管理职能2.1 计划职能2.2 组织职能2.3 领导职能2.4 人员职能2.5 沟通职能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3.1 组织结构的类型3.2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3.3 组织结构的案例分析第四章领导力4.1 领导力的定义和性质4.2 领导理论4.3 领导实践第五章决策5.1 决策的定义和过程5.2 决策方法5.3 决策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管理的实践应用。
3. 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4. 案例分析报告: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占总评的10%。
六、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6.2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6.3 员工培训与发展6.4 绩效管理6.5 员工关系与福利七、第七章组织行为7.1 组织行为的概念与重要性7.2 组织文化7.3 组织沟通7.4 团队建设与管理7.5 组织变革与发展八、第八章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的概念与过程8.2 企业战略的类型与制定8.3 战略实施与评估8.4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九、第九章市场营销管理9.1 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与过程9.2 市场调研与分析9.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9.4 产品策略与定价策略9.5 营销渠道与推广策略十、第十章运营管理10.1 运营管理的概念与目标10.2 生产过程与布局10.3 质量管理10.4 供应链管理10.5 运营管理案例分析十一、第十一章财务管理11.1 财务管理概述11.2 财务报表与分析11.3 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11.4 融资决策11.5 股利政策与财务风险十二、第十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1 信息管理的重要性12.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2.3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12.4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12.5 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十三、第十三章国际管理与全球化13.1 国际管理的基本概念13.2 跨文化管理13.3 国际贸易与投资13.4 全球化与管理13.5 国际企业案例分析十四、第十四章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企业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企业伦理问题与管理14.3 企业社会责任14.4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与变革15.1 管理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15.2 创新障碍与突破15.3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15.4 变革管理15.5 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目标、适用对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层面理解概念:组织结构。
掌握理论: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影响因素。
能力层面系统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常见的形式和影响因素,形成全面、系统、联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判断实践能力:根据三湾改编的材料,从组织结构的概念、功能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设置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组织结构直观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组织结构是如何推动企业发展的。
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企业伦理观。
本案例非常契合理论知识,根据案例所设计的问题正好是组织当中非常普遍的管理问题,能很好地将中国发展历史、爱国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学生很好接受。
学生从思想意识上真正理解到党的十九大重要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自觉地投入学习与实践当中。
认识到军队不仅是重要的组织形态,还是国家和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管理行为不仅是企业行为,还是社会、家庭、军队、医院等组织的行为。
二、课程思政(一)融入知识点:凝魂聚力!统一组织成员的思想与行动。
(二)融入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企业伦理观。
本案例非常契合理论知识,根据案例所设计的问题正好是组织当中非常普遍的管理问题,能很好地将中国发展历史、爱国教育融入到课堂当中,学生很好接受。
学生从思想意识上真正理解到党的十九大重要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自觉地投入学习与实践当中。
认识到军队不仅是重要的组织形态,还是国家和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管理行为不仅是企业行为,还是社会、家庭、军队、医院等组织的行为。
(三)思政元素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教学引入(一)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1)学生需要预习《管理学》课程中组织结构的相关知识,对组织结构的形式、分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授课教师可事先邀请一位同学收集三湾改编的相关史料,可以做一个简单的PPT和寻找相关史料视频,为全班同学展示。
《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李羽飞李励宇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4期摘 ;要:《管理学》作为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以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以日常学习生活现象点滴为例,结合案例进行诠释,分析课程改革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利用管理学课程和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实现管理学典型案例教学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管理学 ;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模式 ;劳动分工观点中图分类号:G642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c)-0100-0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1]”。
课程思政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2]。
独立学院要实现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是要通过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通过管理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学,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其基本特点是使学生具有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
1 ;管理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教学模式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内容,首先,必须保证有鲜明的案例主题及所结合的章节,这是完成管理学课程原理教学任务及思政育人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的放矢、无源之水;其次,要有明确的案例教学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的原理,受到哪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再次,要结合管理学相关原理,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诠释,要求所选案例应贴切、紧凑,既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原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从中受到思政育人方面的启发,又能够在规定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任务;最后,要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其成果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以后从事案例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管理学》课程
一、课程介绍1.课程概述:《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3学分。
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和全面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构建学生全面知识框架和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获批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于2020年10月在MOOC平台上线。
2.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结构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和前瞻性,强调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案例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践行学校“博学济世”、学院“格物致用”的人才培养路线。
课堂思政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设计思政素材共46个。
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1.课程思政案例介绍:案例题目:鞍钢宪法与中国特色的管理创新案例类型:1个案例+N个知识点2.知识点及所属章节:(1)知识点:泰勒制的局限(2.1)(2)知识点:民主型领导理论(9.2)(3)知识点:后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创新(16.2)3.思政教学目标:本案例参考资料翔实,具备代表性、典型性,思政元素丰富,与相关知识点联系紧密。
其思政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思政教学路径:本案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5个环节。
(1)讲案例:鞍钢宪法背景、内容、管理创新等案例资料。
(2)促思辩:《管理学》教材中为什么缺失中国元素?(3)重启迪:协助学生解读鞍钢宪法的管理创新活动;指引学生将管理学知识点与案例资料建立联系;进一步启发学生从管理实践中理解管理理论的应用,思考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4)问收获: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思考与科学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中国的管理理论”与“管理的中国理论”有何不同?(5)价值引领①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将中国企业民主概念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阐述鞍钢宪法精神的思想渊源,令学生深入体会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与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力量。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一、引言管理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学科之一。
在当今社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组织和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本文将提供一种思政教案设计思路,旨在将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我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组织理论和行为研究- 决策理论和方法- 领导与管理-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文化与企业价值观2. 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管理学中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管理- 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管理学的影响3. 面向实践的案例分析- 历史上的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当代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分析- 学生参与的团队合作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管理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管理学的内容,通过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
4. 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中,例如企业实习、社会调研等,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通过平时表现、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团队合作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教材、案例和资料,以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建立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知行合一”理念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以《管理学原理》为例
“知行合一”理念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以《管理学原理》为例摘要:国家的全方位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股重要促进力量是当代大学生。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提炼思政元素、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等,以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大学本科生课程《管理学原理》为例,对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以及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行合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道德教育;立德树人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专业课程教育不仅应该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
在目前的新时代背景之下,“知行合一”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让思政教育有了新的涵义。
“知”是对客体的认知(包括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行”则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活动[2]。
“知行合一”理念要求学生将所学所思所悟付诸实践过程中。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将各个章节的德育元素进行提炼,在课前设计好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评价方式,以期达到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一、“知行合一”理念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将理论与实践、务实与创新以及科学与艺术进行结合[3]。
该学科所学的知识和原理不仅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石,而且能够促成学生形成管理能力及促进其终身发展。
该学科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其中的实践性意义却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知行合一”理念开展《管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科中所涉及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德育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并多途径多方面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感悟落实到实践过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升华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一、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设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案时,需要注重融入思政要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教案设计思路,以便教师们参考借鉴。
二、教案框架1. 教学目标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思想品德目标。
知识性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力性目标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想品德目标指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的职能、决策与问题解决、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经验相结合,加强与时俱进的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在《管理学》课程中,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评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报告、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案设计要点1. 融入思政要素在每一节课的教案中,要注入思政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可以选取与学生关切的管理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道德和伦理因素,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
《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本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领导力培养来增强团队凝聚力。
案例背景设定在一个知名企业内部的团队协作项目中,该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案例描述1. 项目背景:企业面临一项重大挑战,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协作解决。
项目周期为一个月,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部门,需要相互协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任务。
2. 任务分配: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被分配不同的任务,如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财务分析等。
3.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需要定期开会,讨论任务进展、问题解决和成果分享。
同时,团队成员需要相互信任、尊重和支持,以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4. 领导力培养:项目组长负责组织会议、分配任务、协调资源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长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领导力,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表达意见、解决问题。
5. 评估与反馈:项目结束后,团队成员和组长要共同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思政元素1. 团结协作: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工作中。
团队协作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共同目标。
同时,这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在集体中的作用,激发他们更加珍视集体荣誉感。
2. 责任担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作为团队成员,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作为领导,要鼓励团队成员勇于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 沟通与协调:沟通与协调是团队协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案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沟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凝聚力。
4. 创新与变革:面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团队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来解决问题。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革精神,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勇于尝试新思路和方法。
《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在思政课程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这可以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实现:首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内容的 掌握情况;其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评估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 升情况;最后,可以通过对企业和社会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工作中的道德素质表 现情况。
三、总结
总结与启示
通过本次演示的探讨,《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的路径主要包括思政教育理念 融入课程教学、构建教学评价机制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通过这些措施 的实施,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得到了推 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 抵触心理,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融入方式尚不成熟等。
2、构建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确保《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首 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在评价 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 表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素养。最后,要根据评价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是《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 高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管理 学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 活动,研究管理学中的前沿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 和实践教学中,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管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
01 引言
目录
02 背景介绍
03 实践路径探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实践成果展示
05 总结与启示
管理学思政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思政课授课班级:XX级XX专业授课时间:XX周XX节授课教师: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管理学的概述1. 管理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2. 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3. 管理学的应用领域4.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管理学的定义、起源、性质、特点、应用领域等内容。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管理学的学习方法,分享学习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体验管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库: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3. 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讨论表现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作业质量、完成速度等。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
3.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哇塞,说起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那可真是有好多精彩的故事呢!比如说,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我们以一家知名企业为例子,探讨它的管理模式。
就好像是我们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充满了好奇和惊喜!“同学们,大家想想看,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呀?”老师提出问题后,大家都积极开动脑筋。
有的同学说:“是不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出色的领导呀!”
另一个同学反驳道:“那也得员工都齐心协力才行啊!”
这时候就像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大家你来我往,各抒己见。
这不就跟一场足球比赛一样嘛,每个人都在为了团队的胜利而努力拼搏!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管理学的知识,还从中领悟到了团队合作、责任担当这些思政层面的重要品质。
还有一次呢,我们进行模拟企业决策。
组与组之间竞争激烈,简直如同战场一般!“哎呀,这个决策可太难了!”有同学喊着。
但大家都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不就是生活中的我们面对困难时该有的态度吗?通
过一次次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最佳方案。
就好像登山一样,过程艰难,但到达山顶那一刻的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
你看,这些案例是不是特别有趣又有意义呀?这样的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真的能让我们学到超多东西呢!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我觉得这真的太重要了,它能让我们成为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人,以后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呀!。
管理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管理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介绍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管理学领域的思政案例,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所学的知识。
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的管理问题和道德困境,旨在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
案例分享
案例一:员工激励与绩效评估
在一个制造业公司中,公司领导面临一个重要决策,即如何激励员工并进行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估。
领导团队对于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以及制定公正的绩效评估指标存在不同的观点。
学生们将被要求分析不同的观点,评估各种可能的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案例二:道德冲突与企业利益
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面临一个道德困境:公司的高层发现一名高管在行贿中涉及其中。
高管是公司的关键人物,对公司的利益有着重要影响,但行贿行为与公司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相悖。
学生们将需要权衡公司利益和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护公司的声誉和长远利益。
案例三:领导力与团队合作
一个领导者在一个跨部门项目中面临来自不同部门的合作困难。
学生们将需要分析领导者的领导力风格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们还将思考如何提高领导者
的协调能力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
结论
管理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
帮助学生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通
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实际应用,并培
养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们
对管理学的兴趣,并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管理学原理思政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管理学原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思政教学实践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思政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学原理思政教学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政教学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将思政教育融入管理学原理课程,有助于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三、思政教学实践的内容1. 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如:在讲解企业社会责任时,强调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分析市场竞争时,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2. 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企业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3. 建立思政教学团队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学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思政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4.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优化思政课程体系,完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思政教学实践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实际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管理学课程思政案例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式,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
在本科阶段中,管
理学课程除了教授学生项目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理论外,更着重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全局思维。
管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掌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和应有的思维方式,系统地掌握法律和政治知识,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使之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常识,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掌握法律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落实严格的法治精神。
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主线,加
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严格的道德准则,培养学生对社会新闻、学问、财富、经济、市场等各要素的敏锐观察力,从而发掘出各种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此外,管理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深化对
时局的认识,增强莆芤视野,在成为实际管理行为的同时,关注身边的现实社会,学会发展自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扩大社会间的文化容量。
总之,管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使学生各
方面的管理知识全面扎实,还要注重身心发展,让学生能够ン确的从社会全局出发,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
管理学思政课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管理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 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2. 管理者角色与职能3. 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 领导与激励理论教学难点:1. 管理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2. 管理者素质与能力提升3. 组织变革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管理?为什么学习管理学?二、讲授新课1. 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解释管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管理学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分析管理学的核心方法: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战略管理等2. 管理者角色与职能- 讲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分析管理者的职能:决策、沟通、协调、激励等3. 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 介绍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讲解组织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4. 领导与激励理论- 介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等- 分析激励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管理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管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五、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管理学著作,了解管理学的最新发展。
2. 收集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管理学原理案例范文
管理学原理案例范文案例:大学宿舍管理大学在新学期开始时,面临着宿舍管理的问题。
宿舍经常出现物品丢失、安全问题、噪音扰民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居住环境和学习效果。
学校决定通过改进宿舍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1.计划和组织学校首先成立了一个宿舍管理小组,由学生和教职工组成。
小组制定了规章制度,包括禁止噪音、禁烟、禁止滞留外宿等,明确了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巡查和检查的计划,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安排。
2.领导和激励为了解决管理团队的动力问题,学校任命了一个有经验和能力的教职工担任宿舍管理师,并给予一定的权力和奖励措施。
管理师负责带领团队执行规章制度和巡查计划,并及时处理学生的投诉和问题。
此外,学校还鼓励管理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宿舍管理。
3.控制和监督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学校采取了多种控制和监督的手段。
一方面,管理师进行日常的巡查和检查,确保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同时,学校还设置了投诉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对管理师和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此外,学校还定期进行宿舍管理的评估和反馈,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协调和沟通为了提高宿舍管理的效果,学校积极促进管理师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管理师每周定期组织宿舍会议,向学生通报宿舍管理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扰。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和互助互助,建立互信和友好的宿舍氛围。
5.管理和改进为了持续改进宿舍管理,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和改进措施。
他们每学期进行一次宿舍管理的综合评估,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安全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例如,他们增加了宿舍设施的投资和更新,加强了安全巡查和监控措施,以提高管理的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案例中涵盖了管理学的多个原理和规律。
计划和组织原理体现在宿舍管理小组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巡查计划,明确了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领导和激励原理体现在学校任命了一个有能力的管理师,并给予了权力和奖励措施。
管理学-原理方法实践案例教学设计 (2)
管理学-原理方法实践案例教学设计1. 前言管理学是学习组织、领导、决策、合作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开设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原理方法实践案例的管理学教学设计。
2. 教学背景针对大学本科学生的管理学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管理基本技能,以及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传统的管理学课程内容被学生们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学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理方法实践案例的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原则•以案例为基础•以原理为主导•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讨论与交流为主要教学方法4. 教学设计内容4.1 确定课程框架基于国内外多年教学经验与文献研究,确定了教学框架分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现代管理和案例辅助应用五大部分,每部分占总学时比例分别为20%、20%、20%、20%和20%。
4.2 确定案例库建立应用广泛并与学生相关的原理方法实践案例库,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案例内容。
4.3 建立案例教学体系基于案例库中的案例,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以原理为主导,用案例辅助教学,授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案例,并从案例方面解决下面分析和讨论的问题。
4.4 定期讨论和交流在授课中,每个章节下,教师应该开展讲解并辅以案例课程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针对不同案例,教师适当透露些许限制或表示的未定结局,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推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5 实践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计划中定期组织实践活动,例如缺陷评估、团队协作、工作流程设计等,以实现学生的学到即用,并在实践中明白理论知识。
5. 教学效果实施本教学设计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不低于80分,特别是案例教学环节,学生的评价均超过85分。
可见,教学方案在学生的管理学学习中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课程思政示范课案例】《管理学》课程
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管理学”是一门面向管理类专业开设的、A(态度)S(技能)K(知识)高度融合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定位:管理类人才的知识与基础管理类课程的本源与基石管理类专业的养分与沃土二、思政元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精诚团结、戮力同心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及举措★教学内容:组织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绘制五种组织结构图;(2)匹配组织结构与适用的组织。
2.能力目标(1)根据案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组织结构;(2)做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新性解决学校疫情期间资源有效调配问题,保证正常的教学运行,避免突发事件。
3.思政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分工与分配的重要性;(2)在为突发疫情设计组织结构过程中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感受学校领导与老师处理疫情危机的艰难之处,产生共情;(3)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精诚团结,戮力同心,共克时艰。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事件(Fasts):学生在设计疫情期间我校临时的矩阵制组织结构时的认真、专注以及体现的创新性超出了我的想象。
教学感受(Feelings):学生的表现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做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尤其是单位交给我的任务时自己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Findings):每个学生都是有归属感和责任感的,设计与学生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情感、强化认知并用认知指导学生行为。
教学改进(Futures):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中(比如正在发生的疫情)萃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并设计教学活动将思政元素镶嵌其中,做到润物无声。
四、教学成效通过节选的学生作业可以了解到,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独立设计组织结构,知识、能力目标基本达成,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还需要通过后续课程中学生的具体表现持续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一) 课程性质“管理学原理”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56学时,开设时间是本科大二上学期,是其他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前导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髙基层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依据本课程开设的德融课堂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管理学相关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知社会科学学习中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规律;通过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课程体系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关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行为规范、道德教育、价值观、科学精神、逻辑思维、素质教育二、德融教学设计及内容管理学原理,就是在整个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无数的管理思想家和实践者对管理者要做什么、为什么去做,以及怎么做,所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原理,不仅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其中更是蕴含了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原则。
如何把这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成为德融课堂教育的契机和基本目标。
(一) 德融教学系统设计根据德融课堂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和学生自身特点等因素,本课程的德融教学系统设计,有效实现了德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科学、紧密融合。
具体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四大体系:1. 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教育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更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另外,从专业角度看,行政管理专业的多数学生未来将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因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
2. 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教育从学科的角度看,管理学原理虽然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依然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目前存在不少学生轻视社会科学,对自己的文科专业和课程不够重视的现象,觉得行政管理是“万金油”,并没什么科学规律可循,谁都能干,这势必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和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还存在部分学生面对文科专业庞杂的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受限,不知如何学习消化和吸收。
3. 大学生道德和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因此,本课程结合关于管理者的道德观和素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讲解,重点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和素质教育。
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唤起大学生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其次要鼓励他们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和实践经验,以此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素质;最后要引导学生着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系统的专业素质。
4.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引导教育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决定大学生行为的心理基础。
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本课程德融教学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效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德融教学具体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根据上述四大体系的德融教学系统设计,本课程紧密联系各个章节的专业理论知识,以案例讲解和理论分析的形式,形成了以下相关德融课堂专题内容:在第一章讲解学习管理学的意义时,对学生进行了家国情怀教育,从促进国家进步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是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二是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勇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三是引导学生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第二章讲述管理思想发展史时,通过深入讲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璀璨文明,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极为丰富,春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各种管理思想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课堂讲解中主要以其中的儒、法、道三家为代表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管理思想中的治国之道、为君之方、做吏之规。
在第三章讲述管理的基本原理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是利用系统原理,引导学生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任何局部利益都应该服从国家整体需要;二是利用人本原理,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尊重人和依靠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第四章讲述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时,通过各种管理道德观的理论介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案例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同时还必须建立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传承历史,开创未来,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在第五章管理基本方法和第六章管理决策职能的讲解中,结合管理学学习中应该采取的科学方法和管理决策的相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社会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决策过程中有效利用相关的决策方法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
在第七章、第八章关于管理计划职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重视和实行学习生涯规划,同时重视目标管理思想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设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能够产生积极的心态,目标能够给人一个看得见的彼岸,给人实现它时的成就感,人的心态也会向着更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
在第九章组织设计学习中,重视家国情怀的教育,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当前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具体的组织结构及其权力关系,能够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未来进入国家各级行政机构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在第十章关于管理人员素质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明确作为一名卓越优秀的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和素质,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和修炼自己,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第十一章关于非正式组织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非正式组织对大学正式组织所起到的正面促进作用,也应该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尽量避免非正式组织对自己生活和学习所造成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在第十二章关于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的讲解中,引导学生重视文化对于国家和组织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凝聚民族之魂,建立文化自信。
在第十三、十四、十五章关于领导、激励和沟通职能的讲解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进行了积极引导,引导大学生学习培养自身的领导力,实现对自身角色的正确认知并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
一是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领导素质;二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磨炼思想情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本课程的德融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德融课堂的教学任务。
这些方法主要有:(一) 启发式教学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动代入管理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感受和分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管理学原理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进行正确的决策。
(二)案例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该课程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基本上每一章内容都设置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特别是在管理文化和管理道德学习中,辅助相关的英雄模范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从而建立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情景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开展情景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管理情景里,深入分析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锻炼和提高了各项专业技能,同时培养了社会科学学习中所必需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主题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自身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
(五)换位授课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
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
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讲授过程中,个别章节教师可以与学生换位,让学生来讲解。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机械地听记变为自觉探索与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