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五章 涉及法律的相关问题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初中政治对法律的讲解教案

初中政治对法律的讲解教案

初中政治对法律的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法治观念,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明确公开、普遍约束力等特点。

3. 法律的作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民权益、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等作用。

4. 法律与生活: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法律与国家强制力的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引出法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违法、盗窃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5. 总结提升: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长期效果: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如是否自觉遵守法律、能否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法律知识常识教学设计案例(3篇)

法律知识常识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

- 熟悉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 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分类。

2.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的种类、法律规范的作用。

3.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的承担。

4.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的定义、公民权利的种类、公民义务的定义、公民义务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如交通事故中的法律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 法律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第二阶段: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 讲解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分类,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2. 法律规范:- 讲解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的种类、法律规范的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

3. 法律责任:- 讲解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的构成、法律责任的承担,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具体应用。

4. 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讲解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通过宪法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宪法知识。

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讲解公民权利的定义、公民权利的种类、公民义务的定义、公民义务的种类,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阶段: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法律方法讲义课件.

法律方法讲义课件.

法律方法讲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第二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认识隐私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掌握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提高法律意识。

2. 帮助学生认识隐私权的概念,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掌握隐私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难点:学会尊重他人隐私,掌握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隐私权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隐私权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阐述隐私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侵犯隐私权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和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分享维护隐私权的经验。

5. 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权2. 板书内容:a. 法律对人格尊严的保护b. 隐私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c. 尊重他人隐私,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例子,并提出解决办法。

b. 写一篇关于如何尊重他人隐私的短文。

2. 答案:a. 例子:家长偷看日记、老师公开学生的成绩单等。

解决办法:与家长、老师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b. 尊重他人隐私的短文:(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隐私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持续关注学生的表现,加强引导和教育。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关于隐私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

《法律基本知识》教案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帮助学生掌握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使学生理解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

(3)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价值。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从而导入课程。

(二)法律的定义和特征(20 分钟)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模式和标准。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这意味着法律具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国家通过军队、警察、法庭等强制力量来保障法律的执行。

(三)法律的作用(20 分钟)1、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引,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2)评价作用:法律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

(3)预测作用:人们可以根据法律预测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

(4)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人们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5)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的权威性。

2、社会作用(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法律知识教案

法律知识教案

法律知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法律知识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适用范围,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法律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3. 学会分辨合法和非法行为;4. 能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简单的法律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强制性规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

- 法律的作用: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公正和公平的规则体系,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法律的基本原则:公正性、平等性、合法性、立法的确认和适用范围的确定。

- 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和组织,无论其地位、职业或社会背景。

3. 合法和非法行为的辨别- 合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

- 非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和惩罚。

4. 应用法律知识解决简单法律问题- 使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通过法律的规定解决简单的法律问题。

- 解决法律问题:分析问题,找出相关法律条文,并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律知识: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内容、原则和适用范围。

2. 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法律知识的应用。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情景,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法律知识。

4. 布置作业:提供简单的法律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加强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所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口头回答,检验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书面作业: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答问题,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相关法律知识教材,例如《法律基础》等。

法律常识普及教案模板范文

法律常识普及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定义。

- 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的名称和基本内容。

-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识别违法行为的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概念及其作用:- 法律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我国主要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

3. 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案例分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情景,让学生体验法律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 讲解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案例分析。

3. 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法律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5. 角色扮演:- 模拟法律情景,让学生体验法律实践。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法律思维。

4.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3. 如何将法律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八、教学资源1. 法律教材、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等。

2. 校内外法律实践活动。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

初中政治法律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法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法律有哪些作用和意义?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a.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b.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 法律具有制裁作用,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 法律具有教育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素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案例1:某男子盗窃他人财物,被警方抓获并依法处理。

案例2:某企业违法排放废水,被环保部门查获并依法处罚。

2.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依法处理?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法律在这些案例中起到了规范行为、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依法处理是因为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律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法律常识讲课稿模板

法律常识讲课稿模板

法律常识讲课稿模板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法律常识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解法律常识的基本内容。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它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职权和责任。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国家的强制力,违反法律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按照法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法律的内容,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按照法律的效力等级,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石,包括但不限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无论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应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

- 合法性原则: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 公平原则:法律应当公正无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 诚信原则:法律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保持诚实守信。

四、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其他所有法律的立法基础。

了解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责任。

五、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它包括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购买商品、签订合同,还是处理邻里纠纷,都离不开民法的规范。

六、刑法与犯罪预防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它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秩序,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了解刑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而避免触犯法律。

七、行政法与政府行为行政法规定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责任,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了解行政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的职能,以及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一、二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第一、二节教案
授课题目
第五章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授课时间
90分钟
授课地点
B117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在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一般原理的角度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从法律发展史来看,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只有透过各种法律现象,把握其本质,才能深刻揭示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一、法律的词源
中国“法”字的古字体为“灋”,《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现代汉语中,“法律”一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的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法律题目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法律题目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等特点。

-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结果。

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

-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保障国家利益。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依法行事?五、作业布置1. 搜集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 写一篇关于法律作用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使学生了解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表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良好。

但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法律课堂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法律课堂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法律知识普及课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2.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民素质。

三、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内容3. 法律权益的维护途径六、教学难点:1. 法律法规的复杂性2. 法律权益维护的具体操作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

2. 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内容- 法律法规的种类: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等。

- 法律法规的内容:规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 法律权益的维护途径- 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 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行为。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3. 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强调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哪些法律知识?你们认为法治意识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2.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情况。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介绍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概念,提高法律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法律法规的概念和作用;2. 熟悉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掌握少数重要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4.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5.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2. 重要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四、教具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2. 教案大纲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法律法规概述教学内容:1. 法律法规的定义和概念;2. 法律法规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3. 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述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兴趣与思考;2. 学习:讲解法律法规的定义、概念和作用,并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结构;3. 深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法律法规对社会的重要性;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第二课时:刑法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 刑法的定义、性质和功能;2.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3. 刑法中的犯罪类型和刑罚。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2. 学习:讲解刑法的定义、性质和功能,并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3. 深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4. 练习:设计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犯罪类型和量刑标准。

第三课时:劳动法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原则和适用范围;2. 劳动合同的要素和法律责任;3. 劳动保护和福利制度。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2. 学习:讲解劳动法的定义、原则和适用范围,并介绍劳动合同的要素;3. 深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4.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法中的法律责任和保护措施。

法律专题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法律专题教育教案范文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3.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遵纪守法的观念。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特征等。

2.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安全、校园安全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不遵守法律会有什么后果?4.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不遵守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3.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搜集一个自己身边的守法案例,并撰写心得体会。

2. 想一想,如果自己遇到违法行为,应该怎么办?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强了法治意识。

基本法律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基本法律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体系以及法律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法律体系及其构成。

3.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2. 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概念、法律体系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4.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了解和看法。

二、新课讲解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行为准则。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法律知识。

四、讨论1. 教师提出与法律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 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五、情境教学1.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3. 教师点评,总结情境教学的效果。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法治的认同。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法律课堂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法律课堂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3. 法律的分类4.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关系5. 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导入新课。

- 例如:讲述一个违法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的后果,引出法律的作用。

2. 课堂讲解-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讲解法律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法律及其适用范围。

- 讲解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道德、纪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 例如:分析一个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4. 法律知识竞赛- 组织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 可以设置抢答、选择题、填空题等多种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遵纪守法,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参与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2. 多媒体课件: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等3. 案例资料:交通事故、违法案例等4. 法律知识竞赛题目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法律板块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法律板块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相关法律概念及其含义。

- 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 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调整)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相关法律概念的理解。

- 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法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如何正确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案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讲解相关法律概念,如法律、权利、义务等。

- 分析法律的基本特征,如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等。

- 结合案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

3.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律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法律与生活的论文,探讨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及相关法律文献。

2. 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辅助材料。

3. 网络资源,如法律知识网站、法律法规数据库等。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法律知识请教教案设计模板

法律知识请教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特点,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特点。

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三、教学难点1.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关系。

2. 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案例、法律知识卡片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法律知识,收集典型案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特点a. 法律的定义b. 法律的作用c. 法律的特点2. 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a. 法律原则b. 法律制度c. 我国法律体系(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身边的法治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出勤、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案例分析的能力等。

3. 考试成绩: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本教案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西方的法律文献中, “隐私权” 是一个人 “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力” (the right to be along).西方司法界人士认为“不被他人打扰的权 力”是一种天赋人权,是所有自由的起点。
• 中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表明对隐私权(肖像权 被认为是隐私权的一部分)的保护:“公民的肖 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 意大利:摄影师在室外可以拍照。 • 美国:摄影师位于公共场合可以拍照。但使用长
镜头或梯子拍摄在自家院子里的人物可能会遭到 起诉。
• 综上所述,在公共场合拍照在各国都是允许的。 在判断是否侵犯隐私的量化上,一般是以摄影师 所站的拍摄位置来确定。摄影师若站在公共场所 拍摄处于公共视野中的景物是允许的,即使被摄 物可能处在私人领地。但使用过长的镜头和搬梯 子爬树拍摄在自家院子里的人物则违反了公众视 野所允许的限度,能会遭到法律起诉。一般说来 “公众场合”加“公众视野”可以避免摄影师陷 入侵权的纠纷。在西方国家,发表未经许可在非 公众场合拍摄的照片将会面临侵权的诉讼。
• 六,正确区别侵权的主体,摄影师侵权不等于使用图片的 媒体侵权;反之使用照片的媒体侵权并不一定等于摄影师 侵权;摄影师也可能是媒体侵权的受害者。
• 七,媒体雇佣摄影模特儿时,签约中不仅要获得肖像使用 授权,还要避免承担他人,如摄影师,与模特儿法律纠纷 的连带责任。
二、新闻摄影与公民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 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 人的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 利。
怎样避免肖像权法律纠纷
• 一,正确理解传媒使用图片的分类和定义,形式和构成, 了解插图配图照片和新闻图片、摄影报道的不同;
• 二,图片说明常常是侵权的起因,规范图片说明的写作, 少用最好不用形容词,慎用贬义词,写出完整的图片说明;
• 三,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新闻图片,合法拍摄的图片也会 因不当使用造成侵权;进行负面报道和批评性的报道时, 不用与文字报道无关的照片来配文。
• 擅自使用属于个人隐私的图片或在图片说 明中公布他人隐私。
相关法律条文(详见教材P85)
• 中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 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应当视为侵害公民名 誉权的行为。
• 中国目前有两种对隐私的界定:其一“只要当事 人不愿告诉别人的就是隐私”;其二,在上述定 义上加上“不妨碍他人与社会的利益”这一前提。
(二)使用权
指肖像主体享用自己肖像并获得精神、 物质利益的权利。展示肖像的物质载体 (照片等)是使用权的前提。
新闻传播活动中侵犯公民肖 像权的几种情况
• 未经被摄者同意,拍摄其形象,并且登载 在新闻媒介上。
• 未经像权人的形象。
我国的相关法律条文(见教 材P82—83)
• 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将肖像权列入属人格 权。在国外肖像权问题通常放在隐私权中 讨论。不论怎样,构成侵犯被摄者肖像权 的三个要素为:使用了可辨认被摄者的影 像;以营利为目的;进行了公开传播。
• 公民肖像权受到限制的情况(见教材P83)
案例 (教材P81) 百岁老人肖像权案的议论
各国对隐私权的界定
• 法国:法国的隐私法是全世界最严厉的,法国法 律规定对在私人领地未经许可的拍照为触犯隐私 法律,可判罚款三十法郎至入狱两年。 法国对隐 私保护的范围很广,甚至包括汽车在内的一些公 共场合。总统和政要可以起诉在私人领地未经许 可拍照的摄影师。
• 英国:没有隐私法,但摄影师可能因越界 (traspassing,未经许可进入必须经过允许才可 以进入的地方)或骚扰(harassment)受到起诉。
• 四,不要相信口头承诺,口头契约在法庭上常常是苍白无 力的,摄影师要尽可能地从被摄者处获取肖像使用授权书;
怎样避免肖像权法律纠纷
• 五,没有被摄者的授权将可辨认的影像用于杂志的封面是 危险,杂志封面常常被认为带有广告性质,可能划入以盈 利为目的的范畴,执法机关的判决结果表明“以盈利为目 的”的评判标准是模糊不清,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且标 准在逐渐降低,对摄影师不利;已出现将新闻照片用于封 面而在肖像权的诉讼中败诉的案例。
第五章 涉及法律的相关 问题
第一节 被采访对象的权利
一、新闻摄影与公民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 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 权的主要内容包括再现权和使用权。
(一)再现权
肖像主体借助照片、录像、画像、雕 塑等一切肉眼可感知的物体再现自己形象 的权利。肖像主体有权决定自己或许可他 人采用何种形式采用自己的形象,也有权 禁止他人未经许可采用自己的形象。
公众的知情权
• 与隐私相对应的是知的权利(也称公众的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隐私权和知的权利都是一个人予生俱来,在现 实生活中,这两个权利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
• 公众的知情权是西方社会新闻自由的起点。但是媒介评论 家认为:“公众知情权”必须结合“公众利益”(public interest)才具有法律的理据。在权衡利弊,以两害取其轻的 原则下,有些人(如公职人员、公众人物)的隐私可能遭 受有条件的侵犯,以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在讨 论隐私权的问题时,存在一个与公众利益相关联的“公众 人物”的概念。
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 宁权(个人生活自由权)、个人生活信息 保密权、个人通信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 权。
新闻摄影中侵犯隐私权的情况
• 干涉影响私人活动。 • “越界”:指未经被摄对象允许而进入私
人场所(如住宅),以及对公众开放的私 人场所(私人拥有的饭店、娱乐场所等), 或未经允许进入限制摄影的公共场所拍照, 或在公共场所采取不正当的摄影手法拍摄 私人场所内的人和活动等。
• 《民法通则》中还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也可以成为限制摄影师拍摄的法律依据。
• 中国的法律专家介绍:我国界定媒体是否侵犯他 人隐私权的三个要素为:一,有隐私的事实;二, 侵害者进行了传播;三 ,造成了后果。
• 一般说来摄影师在采访中使用了非正常手段拍摄, 媒体发表了当事人不愿被报道的图片就可能出现 侵犯被摄者的隐私的法律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