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普通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国际贸易和商务需求的人才的挑战。
因此,本文探讨了普通本科院校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问题描述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这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模式改革为了改善普通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下是几点值得尝试的改革方案:1.课程模式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偏向理论学习,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革课程模式:•引入实践性强的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实践能力;•增加行业实习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并与实际业务进行接触;•加强专业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改革将使学生能够系统性学习和掌握国贸专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2.教师培养改革教师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需要进行教师培养改革,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参与实际业务,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并将这些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供教师教学培训,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如案例教学、讲授技巧等;•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3.实习与就业服务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需要改革实习和就业服务环节。
•加强实习管理,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分析摘要:在社会发展需求出现变化背景下,人才培养发展方向与模式也应该做出改变,这样教学才会具有与时俱进特点,而“三位一体”这一教举措的提出,为现代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下面本文主要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为例,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落实“三位一体”政策推动教学改革方式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是国家经济发展基础,可以保证国家发展人才储备量充足,而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所以为更好的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相关人员提出教学改革,并在教学改革逐渐发展中提出“三位一体”教学政策,目的是帮助学校主动进行改革。
为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校要明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而后根据教学要求完善传统教学方式,并借助教学活动完善,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一)课程内容建设是教学改革创新基础课程内容属于教学中基础部分,对人才培养有效性有引领价值,而“三位一体”政策的落实,对学校主动转变教学内容有促进作用[1]。
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没有知识传输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掌握与综合学习情况有重要影响。
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要想让人才更好具有高素质、应用型等特点,根据现代社会需求,以“三位一体”政策落实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重新建设课程内容既对教学改革发展有利,对人才培养有效性提升也有利。
但从现阶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学校并没有发挥课程内容的引领价值,这就无形让教学创新失去基础。
学生学习中学习不到最新内容,便无法掌握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这会让学生出现与社会需要脱轨问题,进而对国家人才储备,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等提升产生限制[2]。
所以,为更好的进行教育活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中,学校必须要以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积极落实“三位一体”政策,重视课程内容重建,基础教学内容更新,为教学创新与改革奠定基础[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培养高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一. 概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具备国际商务、贸易、金融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专业。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本科阶段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与实践,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 创新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实习实训、模拟商务游戏等活动,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接触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一系列实践项目,如市场调研、贸易洽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课程设计创新课程设计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例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增加实际案例分析、模拟贸易实验等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三. 实践案例1. 外企合作实习项目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学习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国际商务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商务竞赛,利用竞赛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比赛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方法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析 其原 因, 其 中很 大一部 分是 因为 目前 大 学生 缺 乏对 于专 业知 识 的 实 际操作 能 力 , 本 文通 过分 析 国贸专 业 实践性教 学体 系 中存在 的 问题 , 对 国 贸专业 实践教 学的改 革提 出了 自己的建议 。
1 、 对于人才培养 的 目标不 明确 。教学作 一项 目的性 、 计划 性 和组织性 都非常 强的活动 , 除 了应 该具备 明确 的专业 培养 目标之 外, 还应该 具备 教学计划 、 教学 方法 、 评价手段 、 控 制 系统 , 教学是
低 。在我 国高 校 目前的发展过程 中, 存在 一个 非常普遍的现象 , 就
是 国贸专业 的实践教学 指导老师很少参与到进 出口业务 的实 际操 作 中。特别是对于一些 经济 不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 , 外 贸公 司少 , 进 出 口业务少 , 而且公 司出于对 于 自己经 济利 益的考虑 , 也不 愿意 与实践指导老师共 同处 理业 务。所以 , 对 于学 生来说 , 实践教 学几 乎是空谈 。除此之外 , 由于实践教学需要大量 的准备工 作 , 也 没有 同一的标准进行约束 , 所 以很多 时候 , 对 于学 生来说 , 实践 教学 环 节往往流于形式 , 无法落实 。
6 %, 不 少大学生毕业 即失业 , 就业 形势越 来越 严 峻。造成 大学生 就业难的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 但是归根 到底 , 还是 由于高校 没有将学 术 性教育 和应用 型教育 区分开来 , 培养 出的很 多大学生 应用能力 欠缺, 不能够将所 学知识和实践有效 的结 合在一起 。 所 谓的应用型人才 , 指 的就是能 够将成 熟 的技 术 和理论 应用 到实 际的生产 、 生 活和文化 等方 面。也就是 说要 大学 生在做 事 的 时候 , 心里要有做 事的套路 、 眼睛要 能看到事情 同时手上还 必须具 有做事 的技 能 。实践性人 才既要 拓宽 大学生 的专业 面 , 同时 要保 持他们 比较 强的实践能力 。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国际经贸专业为例
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 理论教学的 内容和体系相对稳定和 成熟 , 科学 、 备的实践教学体 系能将 日新月异 的经 贸发展 的前沿 完
31 认 识 实 习 .
金融知识 、 法律知识和市场知识 。另一方面原因是高校在人才培养
过程 中忽视实践教学体系 的构建 , 理论而 轻实践。 重
认识 实习是 学生处 在专业 的定向阶段 , 般是一年级结束后在 一 开 始专业 核心课和专业扩展 课之前进行 的一次实践活 动。认识实 习可通过业务场 所的实地参观访 问 , 同时也可通过邀请有外 贸实践 经 验的业 界人 士或校友 做报 告 、 演讲的方式开展。
进行探讨。
比较成熟 的模式 , 国内院校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 系都互不一
致, 这本身是符合人才培 养 目标定位差异化 的要求 的。然 而 , 问题 在 于许多 实践教 学活 动既未能在相应 的理论 指导下开展 , 也难 以同 行 业实际紧密地结合 , 以至于大多数实践 教学的质量无 法保障 , 理
化 的步伐加快 , 高素质 、 创新 型 国际贸 易人 才将越 来越 走俏 。然 而
每年从全 国近 40所本科 院校中毕业 的国际经济 与贸易专业精神和创新 能力 的优 秀人才在数 量 上严重不 足 ,大部分毕业生 的知识素养 和技能远 不能适应社会 的
信息带进课堂 , 补充、 扩展理论教学 内容的不足。另一方面 , 鉴于国
际经贸专业能力结 构的特征 ,实践教学 体系不仅是理 论教学 的补 充, 更是理 论教学 内容的总结和提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三阶段,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二) 制 定人 才培养 方案
邀 请 来 自 外 贸 公 司 富 有 实 践 经 验 的 专 家 担 任 国 际 贸 易 实 务 专 业 建 设 指 导 委 员 会 成 员 。 听 取 来 自业 内权 威 、 # 1 - 贸一 线 的企业 家与业 务 骨 干 的意见 , 定期 研 讨 高 职 国 际 贸 易 实 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依 据 市 场 变 化 动 态 修 订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在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 教学 计 划制 定 过程 中 , 校 、 企双 方共 同参与 , 反 复 论 证 .最 后 制 定 出 国 际 贸 易 实 务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增长 2 7 . 8 %; 进 口总 值 7 8 . 1 4亿 美 元 , 增长 1 1 . 8 % 。江
苏 省 特 别 是 南 通 外 贸 经 济 的 迅 猛 发 展 使 得 市 场 对 国 际 贸 易 专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越 来 越 大 。 如 何 以就 业 为 导 向, 构建科学、 合 理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 真 正 打 造 企 业
摘
要: 在 国际贸易专业人 才市场需求调研 的基础上 , 探 索了国际贸 易实务专业“ 三阶段 , 三 融合 ”
人 才培养模式 , 并通过 “ 平 台 +方 向” 双基课 程体 系构 建、 实践 教 学体 系构建、 校 企合作共
建实训基地 、 教 学 内容及教 学方法改革、 师资队伍 建设 等措施 来践行 国际贸 易实务专业人 才培 养方案。
省 周 边 的 沿 江 沿 海 地 区 的 部 分 外 贸 企 业 、 国 际 货 运
代 理企 业 、 报关 代 理企 业进 行 了走访 和 问卷 调查 , 通 过 调 研 来 了 解 涉 外 企 业 对 国 际 贸 易 人 才 的 需 求 以 及 人 才 素质 的要求 。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 更加注重实践操 作技能 .1 3 通 过调研 ,我们 发现外 贸企业在 招聘外 贸专业人才 时 ,不仅 仅注重 学历 ,而 且更加注重 其实践操 作 技 能和工 作潜力 , 以及学 生对所 学专业 、所 要从 事的行业 是否 了解 。 出于 跟海外 客户沟通 联络 的需要 , 这些 人 员须具备 一定 的外 语交 流能力 ,特 别是可 以来则 即用 的外文 函 电交 流与 口语 能力 ,外 贸业务 员、 跟单 员等直接与 国外 客户打交道 的人员更要 能够熟练运用 英语开展 工作 。 1 . 收集信 息及沟 通协调 的能力 .2 3
关键词:国际贸 易;展会合作;导师制 ;校企合作 ;人 才培养
中图 分 类号 : 6 5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7 .3 6 (0 2 30 8 .5 642 4 2 1)0 .0 10
1 企业对外 贸实务专业人才 的需求分析
11 外 贸人 才需求数量分析 .
第一作者简介:孔德 民,男,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 向:国际贸易 ( 浙江 宁波 3 5 1) 12 1
第 3期第 8 2页
孔德 民, : 等 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探索与实践
21 0 2年 9月
能准确 地获取不 同国家和地 区的市场信 息 、汇 率变化信 息、进 出 口政 策法律信 息和 关税变化及 其他贸 易 管制 的手段等 , 要 将这些信 息和 政策运用 到实际 的进 出 E业务 中,降低 企业经 营 的风 险;同时还要与 国 l 内有关各 方协调处理好 关系 ,以使进 出 口业务商检 、通关等 流程 畅通 。 1 . 全 员营销 的理念 和较强 的开拓 能力 .3 3 在 调研过程 中我们发现 ,企业对外 贸从业 人员 的要 求 已经发生 了很大变化 。仅仅 能说英语 ,能翻译
浅谈中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种创新方法
浅谈中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种创新方法【摘要】中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方法,以适应时代变革和学生需求。
本文围绕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行业合作项目、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几种创新方法展开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运作,行业合作项目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跨学科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创新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应该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
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创新方法、引言、背景介绍、问题意义、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行业合作项目、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结论、创新方法的重要性、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和胜任国际贸易工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引入创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行业合作项目、跨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几种创新方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问题意义是指本课程中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记忆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中的贸易实务操作缺乏经验和能力。
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思想和教研教改思路的具体体现。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科专业,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应用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树立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是专业发展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较有效的培养方案,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要把知识人才体系改为岗位能力人才体系,把学科体系改为工作过程体系,即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不改不成。
否则教学就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和企业实际,就没有职教特色和质量。
但改起来确实很难,教学的体系、方法、思维、套路都要改变,目前又没有成形的模式可以借鉴。
一、目前工学结合现状和问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此后,工学结合经过发展,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如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德国“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三明治”模式、“产学合作”、教学生产联合体”。
其中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比较成功的职教办学模式之一,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问题:(一)外贸教师缺乏职业岗位技能的指导要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指导。
但是众所周知,一般高职院校的外贸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书事业,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
这就意味着这些老师在操作性强的课程或者实训课程中,往往也是照本宣科,或者纸上谈兵,不可能结合行业的需求与岗位要求进行有关外贸职业岗位的技能指导。
(二)学生方面缺乏实操动手的机会工学结合,需要学生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业务操作中去,但是目前许多外贸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样一个机会,这就导致学生对有关外贸业务流程与具体操作细节问题不甚了解。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不应仅仅是课程体 系的衔接 ,更应该体 现在 人
才培养模式上的衔接。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 , 是指在一 定教 育思 想 与教育 观念指导下 , 由教育对 象 、 培养 目标 、 教学 内容 、 方法 、 途 径 、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 且集 中为教育教学模式 的相对 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 的总称。2 0 1 1 年《 教育部关于推进 中等 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 教职成 [ 2 0 1 1 1 9 号 )要求
“ 根据经 济社 会发展实 际和不 同职业 对技能型人才 的特定要求 。 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 , 修订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 育专业 目录 , 做好专业设置 的衔接 。逐 步编制和推广 中等和高等 职业教育相衔接 的专业教学标准 , 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 本规范。” 因此 , 中、 高职衔接应该从培养 目标、 培养规格 、 课程 、 教 学 内容、 教学方法和评价几个方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 。 中、 高职国贸专业培养 目标的衔接 根据外 贸岗位 特点 ,中职和高职学生在职业 教育各阶段应 该获得不 同层次 的职业资格 。 从中职过渡到高职的学习 , 学生 的 就业 面和就业 竞争力应该得到全 面的提高。中职教育和高职教 育相对 独立 , 中职应该是 基础 , 通过 中职学 习 , 学生可获 得层次 较低 的职业资格证 书 ; 高职 教育应该是 中职教育 的升华 , 通过 高 职学 习, 学生可取得层次较高的职业资格 。 这种衔接模式适合具 备共 同专业基础 的专业 和职业群 。 从职业 的角度 出发 , 中职生 的
一
、
培养 目 标是单一的单证员、 跟单员, 而高职生则主要瞄准的岗位
是外 贸相 关助理 、 外 贸相关主管 。于是 , 中职和高职 的课程体 系 设计 , 必须 以职业的要求 和职业对人才素质 的要 求为标准 , 实现 相应 的培 养 目标。这样就可 以减少人 才培养过程 中因为知识 内 容 的重 复造成的资源的浪费 和效率 的低下 ,同时也可避免 知识 和能力的断层 ,可 以使学生有更 多的时间去学 习新 知识 和培养 自己的创新 能力 。 二、 中高职国际贸易培养规格的衔接 中高职 国际贸易相关专 业在确定 了培养 目标后 .随之便可 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人 才培养规格反应 出市场对人才 的要求 , 因此 要使不 同层次外 贸人才 培养规格 的衔接 。首先 必须对各层 次人才能力素质进行划 分。对初级外 贸人才应 具备的知识和能 力进行 了解 , 同时深入分析高职毕业 生所面 向的职业 岗位群 , 这 些职业 岗位群对高 职毕 业生 的知识和技 能有 哪些要求 .目前 的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温晓琼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0年第1期文/温晓琼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必要性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相比,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
但在我们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中,并没有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而很难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同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国际贸易高职人才非常必要。
2. 可行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技能为宗旨,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达到工学结合,强调以工作任务联系知识的职业能力,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也是目前外向型企业所急需的专业之一。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该专业中构建和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 总体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立足当地产业,培养适应国际贸易专业一线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造就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并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认证的人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现有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构建创新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编写一批立体化课程教材,整合资源,开发网络课程,建立共享型专业资源库,打造功能强大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完善和拓展以国际贸易实验室为主的“仿真型”实训环境,完善国际贸易模拟中心的管理和应用功能,使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成为本地区经贸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利用专业优势资源,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设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经贸研究中心;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推进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办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传 统 教学 模 式 过于 注 重 现 成 知识 的传授 ,传 承知 识 ( 知识 的学 习 ) 于传 承方法 ( 法 的学习 );教 学 的内容 体系 相互 割 重 方
裂 ,孤 立 地呈 现 信 息 ; 以学 富五 车 、无 所 不 知 为荣 ,以过 目不
忘 、倒背如 流为 能事 ,知识 的接受 能力 强于 知识 的运 用能 力 。人 才 的创新能 力不 能得 到充分 的发挥 。我 觉得 更新 和转 变我 们传 统 的教 学模式 ,不 是一朝 一式 就能完 成 的事情 ,它是 一个 过程 ,在
所 谓 目标 性 ,就是 要 在 原 有 基 础上 ,实 现创 新能 力 培 养 目
是从 事 国际 贸易 的人员 ,不 仅必 须掌 握 国际 贸易 的基 本原 理 、基 本 知识 和基 本 技 能 ,而 且 应 具 有分 析 和 处 理实 际 业务 问题 的能 力 ,并 能创造性 地运 用其知识 和技能 。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 开放 性 不 断 增 强 ,经济 发 展 的对 外 依 存度
坝 代 教 胄
以培 养学生创新 能力为核 心 的工 学娟 (湖南机 电职 业技术学 院 温晓 琼 湖南 长沙 41 1 1】 O5
摘
要 :本 文 以培 养 学生创新 能力为核 心 ,从教 学 内容 、教 学 方法、评价手段 三方 面提 出 《 国际贸 易实务 》课程 工 学结合的教 学模 式改 课 程改革 教 学模 式 创新 能力
潮 中 ,这 对 人才 培养 提出 了新 的要求 。 国际 贸易的这 些新 特点 以
及我 国经济 发展 对人 才培 养提 出 的新要求 ,需 要我们 转变 教育 观
展 、技术进 步等 因素 ,保持 传统模 式 中的合 理 内核 ,融入 国外 先 进 的教育 观念 、内容 和方法 ,以社会 发展需 要 为出发 点 ,考虑 学 科特 点 ,以学生 为本 ,充分 运用 现代教 学手 段 。使模 式处 在可 灵
试析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试析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充分贯彻和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在制定人培养方案之前,对外贸行业企业进以下问题的系统了解和调研:河石家庄及周边对外贸人才需数量;河北石家庄及周边外贸企业和相关行业数和规模以及分布特点;该区外贸企业和行业外贸岗位情和对应主要职业技能分析;该地外贸企业和行业对外贸人的具体要求什么。
在基本调研的基础上,我还对外贸相关服务和理部门:海关、商检、外管局、行、国税局等进行了访,取得了按照“工学结合”培养才的所需的相关行业背景知识和资料最后我们又走访了三届优秀毕业生,并召开座会,积极听取毕业生对于人才培“工学结合”模式的措施建议。
这三方面信息的搜集调研,为按照“工学结合”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和实施提供了最新也是直接的依据,教师实实在在地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岗位设置和需,了解学生毕业后真实的想法对学校的建议,这样确保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企业发,从需求出发,也才能正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念。
尤其制定出完全符合“学结合”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标。
次,以外贸行业职生涯的成长规律为主线行课程体系的构建设置。
具体来讲就是课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企工作过程开发课程;职业力培养为核心,按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施三阶段培养;将“证员”和“跟单员”职业资格准融入课程;校内培养校外培养有机融合;实践教时数占总学时50%以上真实业务实训逐步达整个实践环节的30%。
二、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改革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和置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么教必须靠各个课程的具体实。
针对每门课程,教师们集思广,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系化设计,保证教学的施有效。
首先教学方法和手段计的整体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能力与作能力并重;将工作引入学习。
体来讲就是“以项目(行动)动课程”,绕项目实施课程,即以项目为中心解教学内容,课程围绕项目进行项目完成,课程教也完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University Education2013年12月December ,2013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3-08-27[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研究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孟海樱(1976-),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以模块教学为基础,以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重点,穿插案例教学;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103-03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极大的动荡,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实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是我们一直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既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熟悉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
同时,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的前提课,学生在本课打好基础,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关键。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发展规划为指引,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以后,才能开始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包括国际结算、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等,同时这些课程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的后续课程,内容上难免有交叉和重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仕榜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出发,对当前该专业工学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7-0398-02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行企业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多,在质量上更是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能够满足外贸行企业的职业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都逐步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而工学结合也是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点从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内涵分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性,它以市场和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企业和高职院校各自教育环境和资源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可以直接获得工作实践能力的企业现场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和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的。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外贸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将该些理论知识得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能够从岗位中获取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学校课堂中不能学习到的东西,不断提高业务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今后进入外贸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该种模式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的现状分析尽管有不少高职院校同我院一样已经认知到在国贸专业中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逐步尝试和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梯次递进随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更加趋向于高素质、高技能,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却面临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而突破口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工学一体,梯次递进”是将专业面向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同时,依据专业岗位在能力要求上“梯次递进”的特征,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愿景和特长,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培养,“梯次递进”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针对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所在区域行业企业,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社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工学一体”的前提,同时也是“工学一体”的根本要求。
2.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能力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强调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规划和方案拟定及实施的能力;要求在技术和技能学习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改造、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梯次递进
随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更加趋向于高素质、高技能,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却面临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而突破口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工学一体,梯次递进”是将专业面向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同时,依据专业岗位在能力要求上“梯次递进”的特征,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愿景和特长,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培养,“梯次递进”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针对性。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所在区域行业企业,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社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工学一体”的前提,同时也是“工学一体”的根本要求。
2.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能力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强调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规划和方案拟定及实施的能力;要求在技术和技能学习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改造、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并在工作中创新发展,这要求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要十分突出实践性,这是“工学一体”的核心,是施行“工学一体”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工作性。
端技能型人才不是简单的一线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规划、创新、创造和创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工作”为导向的实践。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工作”,由工作任务串联起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领悟知识、应用知识、锻炼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
4.培养层次的递进性。
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技术技能的层次性特征要求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较为清晰地划分知识与技能的层次,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甚至将知识技能层次与企业真实工作中的岗位层次对应起来,构建“梯次递进”的知识技能模块或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达标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度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实习实训资源,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着重构建以“工学一体”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从理论知识运用角度出发,构建应用型课程,将理论知识讲授和工作应用结合起来。
分析专业技能的难易、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及知识技能的递进关系等因素,建设实训模块,构建单项技能实训、专门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四层次“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创设“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标准、职业标准的对接。
分析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教学或转化为教学中的“虚拟任务”,将相关知识、技能整合起来,遵循知识技能递进规律,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构建内容模块、序化教学内容,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
3.构建虚拟社会或仿真环境,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
创设与学习任务相一致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分析任务、拟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检查任务执行情况及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化,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岗位能力培养“梯次递进”,强化岗位能力考核,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细分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工学一体”课程为载体,形成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细分的岗位,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梯次递进”地培养。
三、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以岗位任职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目标岗位为国际商务单证岗、外贸跟单岗及外销员岗三大岗位,并“梯次递进”培养。
2008年以来深入实践“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四层“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语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规则模块等课程模块组成。
语言模块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等。
专业理论模块分为:基础经济理论课、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拓展理论等三大子模块;基础经济理论课主要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代表;专业基本理论以《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金融与结算》和《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设计》三门课程为支柱;专业拓展理论包括:《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学》等课程。
专业规则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合同设计》、《国际贸易合同洽商与订立》、《外贸商品识别与验收》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