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张中丞传后叙》之“旋”

合集下载

《张中丞传后叙》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解析


(交待写作本文的时间和缘由。)
27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许远虽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打开城门接纳张巡, 职位本在张巡之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却把指挥的权力交给张巡自己甘居其下,而且丝毫也 不怀疑和猜忌,最终与张巡一同守城至死,成就了功 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雎阳城陷落而被俘获,与张巡死的时间前后不同罢了。
16
课文题解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安 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 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 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 在书前,便称作“叙”或“引”。“后序”除具备“序” 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评或反驳,一般放 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 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 “后叙”。 17
25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 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 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 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 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 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 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 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 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 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 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 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 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4《张中丞传》后叙

4《张中丞传》后叙

总结
思想意义:
本文赞扬了张巡、许远等英 雄人物伟大的历史功绩,驳斥了 小人对他们的诽谤,是一篇光烛 千古的正气歌。
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 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 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xī xū )云亡。好烈烈轰轰 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 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 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张中丞传》后叙
韩 愈
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 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 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 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 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 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 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 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 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 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 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 论,所以题为“后叙”。
3、概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性格特征。
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 博闻强记的品格。 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崇高品质。 南霁云:嫉恶如仇、忠文采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描写,张巡的超 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描写,都是最精彩 的片断。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内河 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 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 “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 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 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集》。

《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作者韩愈。

下面,为大家分享《张中丞传》后叙作品原文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出处或作者:韩愈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城陷而虏。

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州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译文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译文

《张中丞传后序》原文及注释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曾经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为我国杰出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因上疏请免赋役,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

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平淮西有功,升为刑部侍郎。

后二年因谏迎佛骨得罪,贬潮洲刺史。

穆宗时召还,官至吏部侍郎。

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1),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17),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19),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少:年轻时。 依于巡:跟随着张巡。 起事:指起兵讨伐叛军。 粗:大略。 须髯(rán)若神:胡须长得象神仙一样。 尽卷:背完一卷书。 帙(zhì):包书的套子。他 帙:另外一卷书。 尽然:都是这样。操:拿起。 立书:立即就写。 辄(zhé):就。张:张开。 戮(lÙ):杀。 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指站起来环顾四周。汝: 你们。 怖:害怕。 颜色:面色。 阳阳:安祥镇定,毫无畏惧的样子。 诣(yì):去到,往。讼理:告状。

本节举出了当时社会上哪一诽谤许远的说法? 又是如何为其辩白的?
诽谤: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驳斥:①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 ②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③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④贼语以国亡主灭 结论: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 邪? 事实为据,推理有力
借助课下注释及重点词解,翻译第5段

第四段重点词解: 1、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跟从。事:做事. 2、屡道于两府间:名作,取道,来往。 3、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当时的事。 4、具食与乐(yuè):准备。 5、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于是,就。 6、一座大惊:全,整。 7、皆感激为云泣下:感动。 8、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加在……之上。 9、贼以刃胁降巡: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即驰去、即牵去、即不屈:于是,就。 11、不可为(wéi)不义屈:被,表示被动。
层层说理,对比鲜明
补充资料一 睢阳守卫战有力地牵制了叛军南下,使 江淮黎民免遭战火荼毒,为唐王朝平叛赢得 了宝贵的时间。唐肃宗下诏褒赠张巡为扬州 大都督,封邓国公。唐宣宗时画张巡像于凌 烟阁,诏睢阳立庙,祀张巡与许远,号“双 庙”。邓州建“双忠祠”,祀张巡和明代建 文帝兵部尚书铁铉,祠联为“国士无双双国 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 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 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 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 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 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 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 《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 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南山诗》、《秋怀诗》11首、《石鼓歌》 等。
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 畏死而于贼辞服”。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 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 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译“为什么总读这 本书呢”。 (3)为所杀: 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害”。
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内河 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 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 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 “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 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 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集》。
知识整合积累
(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宁能:怎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卒:副词,最终。译“怎 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此矢所以志也 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译“这 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赏析 人物

【课文详解】张中丞传后叙

【课文详解】张中丞传后叙

至于他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文章开头一段作了交代,他告诉我们,是读了李翰写的《张巡传》之后,认为内容欠完备,事实还应增补,道理有待进一步阐发,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他的这一篇,是对李翰(曾进士及第,和张巡友好,张巡守睢阳时他也在城里,事后给张巡以及和张巡同时牺牲的姚訚等人写了传,献给当时的皇帝肃宗,以表明他们的忠义,韩愈所读到的就是这个本子。这个本子后来已失传,但《旧唐书》和《新唐书》里的张巡传都是根据它撰写的,从其中可以看到张巡等人的英雄事迹。)那一篇的补充,内容是由李翰的《张巡传》生发出来,但不是那一篇的读后感,所以叫“后序”。“后序”也可叫作“跋”,是在书或诗文后面加上一段文字的意思,加上的文字可以是对所跋的东西作评介、发议论,也可以在内容上作补充。这篇《张中丞传后叙》就是对李翰原作的补充。又称为“书后”,“大抵书后者,意必抽于前文,事必引于原著。”(清代姚华《论文后编》)韩愈的这一篇,就是在原著基础上,给以阐发和补充,又叙议结合,独立成文。
2)从人物的言行中塑人物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讲话:“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
乱平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许远后代的幼稚无知,竭力散布他们两人降贼有罪的谣言,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他为了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的谬论,写下本文,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这是为英雄人物谱写的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感情激荡,褒贬分明,虎虎有生气,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今天读来尚有巨大的感染力量。
“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体现出霁云刚烈无比的激愤难抑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

张中丞传后叙论证方法

张中丞传后叙论证方法

一、《张中丞传后叙》中为张巡,许远申诉的辩论技巧分为以下三种论证方法:1.归谬法诽谤一:“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驳斥:(1)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2)假设许远怕死这个前提成立,得出他投降肯定结论。

正因为他怕死所以他吃了自己的爱人的肉来充饥,呆在城里和叛军对垒,没有向叛军投降。

这与原命题中的结论矛盾。

当他在包围之中,外面没有一点援助,许远要效忠的是皇帝和国家,许远看到叛军越来越多,粮草没有,连人也快吃光了,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自己的死期啊!可是许远却还在城里死守,由此可见说许远怕死这是错误的命题,命题不成立,得出许远不怕死。

2.比喻论证诽谤二:“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驳斥: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论调“与儿童之见无异”人快要死去的时候,总是从内脏中有一个地方先受到侵害,不是这个地方,也一定会是某个地方会坏掉。

拉断一根绳子,绳子要断掉必须在绳子上有一个裂隙。

如果有人以这个来责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这就跟小孩一样不通事理了。

3.类比论证诽谤三:“责二公以死守”驳斥:首先:“宁能知人之卒不救”,指出张巡和许远在城里都不知道没有救兵来救其次:强调睢阳尚不能守,逃到他处又何用?然后:睢阳不能守率残余饿赢能突出重围?接着:歌颂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绩。

最后:怒斥当朝小人不追究拥兵坐观者,反责“二公以死守”的卑劣行为。

两种形为行成对比,更加体现了张巡和许远二人高尚的人格。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题解
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 元未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 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 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 丞。 “叙”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 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 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 变称作“叙”或“引”。“后叙”除具 备“叙”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 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 ,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 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比喻论证
藏腑:脏腑 引:拉 绝:断 然:这样 从而:古:从——跟从;而,并且 表承接的连词 现:一个词,连词 尤:责怪 其:指示代词,那 达:合
睢阳城的沦陷,许远不当独任其责
(三段——3)
小人之好议论,不 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 此卓卓,犹不得免,其 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 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 不救,弃城而逆遁?苟 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 何益? 及其无救而且 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 余,虽欲去必不达。二 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10月,城中马、雀、鼠皆食尽,遂及食人。所余 四百人饥病不能战。城遂陷。大小四百余战,杀 叛军十二万人。
第一段译文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 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 细周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 就是)没有给许远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 迹的始末。
好:喜欢 乐:以……为乐,乐意,意动用法 成就:功业 其他:那么其他人, 其:那么;他:他人 宁:哪会,怎能 卒:最终,最后 苟:如果 及其:古代,及:等到;其: 他们 现代,意思与“和”相近 而且:古代,而,而且,并且, 表递进;且,将要。现代,表承 接关系的连词 穷:绝境 将:率领 达:通达,达到目的 精:周密

辨《〈张中丞传〉后叙》之“旋”

辨《〈张中丞传〉后叙》之“旋”
旋 转 后 溷 ” “ 便 ”等 词 语 。 如 《 史 ・ 臣传 ・蔡 确 》 : “ 反 ” , 也 只 能 证 明 “ ”有 “ 身 ”义 , 而 不 能 证 明 《 旋 宋 奸 令
狱 卒 与 同 寝 处 , 饮 食 旋 溷 共 为 一 室 。 ” “ 溷 ” 即 大 小 叙 》 中 的 “ ”就 是 “ 身 ” 的 意 思 。 我 们 之 所 以 认 定 旋 旋 转 便 。其 实 , 《 传 》 杜 注 只 能 证 明 “ ”有 “ 解 ”义 , 左 旋 小 《 叙 》 的 “ ”是 “ 身 ” , 除 了 “ ” 有 “ 身 ” 的 后 旋 转 旋 转
辨 《< 张中丞传> 后叙》 “ 之 旋”
口林 丽 君
摘 要 : ( 张中丞传 >后叙 一文中的 “ 《( 旋”字 ,学界多释为 “ 小便 ”,但这 与它所处 的语境不相吻合 。 根据语境分析 ,此 “ 旋”应释为 “ 身” 转 关键词:语境 旋 转身
《 ( 中 丞 传 ) 后 叙 》 ( 下 简 称 《 叙 》 ) , 是 韩 张 以 后
点 ,其 注 为 : “ :转 身 。… … ” E (。 旋 4 P ]1 与 《 传 》 杜 注 不 能 证 明 《 叙 》 中 的 “ ”是 “ 左 后 旋 小
此 义 古用 而 今 废 , 除 《 传 》此 例 外 , 古文 中 还 常 见 “ 左 旋 解 ” 义 同 理 , 《 君 书 》 “ 旋 踵 ” 与 《 经 注 》 “ 而 商 不 水 旋
注 释 ,如 引 用 前 人 对 别 处 文 字 的 注 释 材 料 ,就 有 一 定 的不 ’
左 后 愈 为 李 翰 的 《 中 丞 传 》 写 的 跋 。 张 中 丞 即 曾任 真 源 ( 张 今 可 靠 性 。 因 此 , 用 《 传 杜 注 作 义 证 ,把 《 叙 》 的 江 苏 仪 征 )县 令 的 张 巡 , 安 史 之 乱 时 , 他 曾和 睢 阳 ( 河 “ ”解 为 “ 便 ”,颇 为 不 妥 。 今 旋 小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作于807年(唐宪宗元和二年),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7],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19],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对照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对照

张中丞传后叙原文及翻译原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辨《-张中丞传-后叙》之“旋”

辨《-张中丞传-后叙》之“旋”

辨《后叙》之“旋”《〈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的“旋”字,学界多释为“小便”,但这与它所处的语境不相吻合。

根据语境分析,此“旋”应释为“转身”。

标签:语境旋转身《〈张中丞传〉后叙》(以下简称《后叙》),是韩愈为李翰的《张中丞传》写的跋。

张中丞即曾任真源(今江苏仪征)县令的张巡,安史之乱时,他曾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一起率兵坚守睢阳城,顽强抵抗安禄山的叛军,最后城陷被俘,二人相继被叛军杀害。

可叛乱平定后,张、许二人却遭到时人的非议。

韩愈写《后叙》,目的就是补写他们的英雄事迹,批驳时人对他们的无理指责,赞颂张巡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文中有一段对张巡被俘临刑时的描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其中的“旋”应作何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此“旋”解作“小便”,“起旋”即站起身来去小解;一是将“旋”释为“转身”,“起旋”即站起来转过身。

我们认为,《后叙》中的“旋”不应解释为“小解”,其含义应是“转身”。

学界对此“旋”较普遍的解释是“小解”,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旋”的“旋转、转动”等义现代尚用,而“小解”义现已不用。

由于古文中的字词多用本义或早期的引申义,拿古代用而现代不用的含义解释古文中的字词,人们觉得比较稳实。

其二,“小便”的解释有旁证。

《左传·定公三年》:“夷射姑旋焉。

”杜预注:“旋,小便。

”[1](P2132)这一注释被视为将《后叙》中的“旋”释为小便的有力证据。

“旋”的确有“小便”义,此义古用而今废,除《左传》此例外,古文中还常见“旋溷”“旋便”等词语。

如《宋史·奸臣传·蔡确》:“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

”“旋溷”即大小便。

其实,《左传》杜注只能证明“旋”有“小解”义,并不能证明《后叙》中的“旋”是“小解”义。

用前人的注释来证明所解词语的意义,一般应是前人对原文文字的注释,如引用前人对别处文字的注释材料,就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张中丞传后叙》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解析


古文运动:在复古的旗帜下,对骈文从内容 到形式的革新。 主要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12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 反 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 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 陈 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 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 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 《昌黎先生文集》
25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 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 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 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 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 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 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 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 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 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 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 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 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26
文本翻译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 翰所为《张巡传》。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晚,我与吴郡的张籍翻阅家中的旧 书,发现李翰所写的《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 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李翰一向因文笔好而自豪,这篇传记写的也很详细周密。 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仍有遗漏,(那就是)没有为许远 写传记,也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

张中丞传后叙翻译原文

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写法述职述廉报告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和主旨,可灵活安排结构。

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述职述廉报告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①文种式标题,只写《述职述廉报告》。

②公文式标题,姓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19至19试聘期述职述廉报告》、《19年至19年任主管经理职务的述职述廉报告》。

③文章式标题用正题,如《19年述职述廉报告》。

2.抬头①书面报告的抬头,写主送单位名称如:董事长或人力资源部②口述报告的抬头,写对听者的称谓如“各位同志”,或“各位领导,同志们”。

3.正文述职述廉报告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①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交代任职的自然情况,包括何时任何职,变动情况及背景;岗位职责和考核期内的目标任务情况及个人认识;对自己工作尽职的整体估价,确定述职范围和基调。

这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给听者一个大体印象。

②主体主体,是述职述廉报告的中心内容,主要写实绩、做法、经验、体会或教训、问题,要强调写好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规章制度、董事会决议和董事长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对上级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对分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采取了哪些措施,作出哪些决策,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纠正了哪些偏差,做了哪些实际工作,取得了哪些业绩;个人的思想作风、职业道德,敬岗爱业和关心群众等情况;写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这部分,要写得具体、充实、有理有据、条理清楚。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面广,量多,所以宜分条列项写出。

“条”、“项”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安排好。

③结尾结尾一般写结束语。

用“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请审查”、“特此报告,请审查”、“以上报告,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等作结。

4.落款述职述廉报告的落款,写上述职人姓名和述职日期或成文日期。

署名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文尾。

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写法(2)2024年述职述廉报告一、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X,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XX岗位上勤勉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福祉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后叙》之“旋”
作者:林丽君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8期
摘要:《〈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的“旋”字,学界多释为“小便”,但这与它所处的语境不相吻合。

根据语境分析,此“旋”应释为“转身”。

关键词:语境旋转身
《〈张中丞传〉后叙》(以下简称《后叙》),是韩愈为李翰的《张中丞传》写的跋。

张中丞即曾任真源(今江苏仪征)县令的张巡,安史之乱时,他曾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一起率兵坚守睢阳城,顽强抵抗安禄山的叛军,最后城陷被俘,二人相继被叛军杀害。

可叛乱平定后,张、许二人却遭到时人的非议。

韩愈写《后叙》,目的就是补写他们的英雄事迹,批驳时人对他们的无理指责,赞颂张巡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文中有一段对张巡被俘临刑时的描写:“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巡曰:‘汝勿怖,死,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其中的“旋”应作何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此“旋”解作“小便”,“起旋”即站起身来去小解;一是将“旋”释为“转身”,“起旋”即站起来转过身。

我们认为,《后叙》中的“旋”不应解释为“小解”,其含义应是“转身”。

学界对此“旋”较普遍的解释是“小解”,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旋”的“旋转、转动”等义现代尚用,而“小解”义现已不用。

由于古文中的字词多用本义或早期的引申义,拿古代用而现代不用的含义解释古文中的字词,人们觉得比较稳实。

其二,“小便”的解释有旁证。

《左传·定公三年》:“夷射姑旋焉。

”杜预注:“旋,小便。

”[1](P2132)这一注释被视为将《后叙》中的“旋”释为小便的有力证据。

“旋”的确有“小便”义,此义古用而今废,除《左传》此例外,古文中还常见“旋溷”“旋便”等词语。

如《宋史·奸臣传·蔡确》:“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

”“旋溷”即大小便。

其实,《左传》杜注只能证明“旋”有“小解”义,并不能证明《后叙》中的“旋”是“小解”义。

用前人的注释来证明所解词语的意义,一般应是前人对原文文字的注释,如引用前人对别处文字的注释材料,就有一定的不可靠性。

因此,用《左传》杜注作义证,把《后叙》的“旋”解为“小便”,颇为不妥。

研究一下“旋”字,可知“旋”的“转动、旋转”义更早,“小解”义应当是由“转动”义引申来的。

《说文》:“旋,周旋,旌旗之指麾也。

”徐灏《段注笺》:“旌旗,所以齐众,执以指麾,令士卒望而前却(退)。

”[2](P923)“旋”是会意字,字形中的“疋”是一只脚形,剩余的部分在古文字中是一面旗形,组合后表达的含义是士兵们在旗帜的指挥下围绕战场来回跑动。

古时作战,以旗为号,士兵要按照帅旗的指挥来冲杀。

所以“旋”的本义应是“转动、转圈”,用来指人身体转动时,则是“转身”的意思。

如《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不旋踵”即不会转过脚后跟来,
也就是不会转身跑掉的意思。

又如《水经注·沁水》:“仲尼伤道不行,欲北从赵鞅,闻杀鸣铎,遂旋而反。

”“旋而反”即转身往回走。

几人在一起时,如果要小解,必转过身去,以示礼貌,故“旋”又由“转身”引申出“小解”义。

现代汉语中,“旋”的“小解”义消失了,它的本义“旋转”却保留了下来。

《后叙》中的这个“旋”,也有学者释为“转身”。

童第德先生选注的《韩愈文选》即注为:“起旋,起身绕行。

”[3](P89)徐中玉、钱谷融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注释也持有这种观点,其注为:“旋:转身。

……”[4](P106)
与《左传》杜注不能证明《后叙》中的“旋”是“小解”义同理,《商君书》“不旋踵”与《水经注》“旋而反”,也只能证明“旋”有“转身”义,而不能证明《后叙》中的“旋”就是“转身”的意思。

我们之所以认定《后叙》的“旋”是“转身”,除了“旋”有“转身”的含义和用法外,主要是基于对此“旋”所处语境的分析。

字词在具体的文句中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是受语境制约的。

储存状态下的多义词能表达诸多意义,一旦进入句子,一般就只能表达某一项意义,而且这一意义又必须是与它所处的语境相吻合的。

《后叙》“旋”字前后的这段文字,是写张巡被杀害时的英勇表现的。

“旋”字前“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的叙述,“旋”字后“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的描写,都能明确表现出这里的语境来。

当时叛贼把张巡等捆绑起来,且即将拉出去斩首,说此时张巡站起身来要去小解,显然与这里所描写的气氛不相吻合,也与张巡的英雄形象不相称。

如果张巡当时真的是去小解,其他被俘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或起或泣”;如果是张巡要去小解,将士们误以为叛军要处决张巡而“或起或泣”,那么张巡不会说“汝勿怖,死,命也”,按情理他应说“汝勿怖,吾小解也”。

实际情形应是:叛贼把张巡等数十人捆绑起来,且即将拉出去斩首,作为首领的张巡,不知道将士们此时是怎样想的,为鼓励他们不要投降,就挣扎着站起,转过身来面向将士们,十分沉着地说:“汝勿怖,死,命也。

”《后叙》前文还有一处张巡临刑时的描写,当时叛贼把张巡押在屠刀之下,又去劝降大将南霁云时,张巡便向南霁云喊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本想暂且投降,日后再找机会杀尽奸臣叛贼,听到张巡的呼喊,便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也被叛军残酷地杀害了。

不难看出,张巡不仅自己英勇不屈,也希望将士们不要屈膝投降,所以一再用铿锵的话语鼓舞将士们。

“起旋”正是他说话前站立转身的动作,而不是起身去小解。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3]童第德.韩愈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林丽君济南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250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