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张中丞传后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张中...《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张中丞传后叙》是表彰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的一篇名作。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材料张中丞传后叙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

翰以文章自名[4],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5],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6]。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7],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

两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12],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 [15],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6]。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7],虽欲去,必不达。

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选C。

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选D。

A项,“常”通“尝”,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解析:选B。

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4.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矣C.城陷而虏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选C。

“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

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好学无所不读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

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张中丞传〉后叙》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宝藏.(zànɡ)B.书帙.(zhì)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选C。

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选D。

A项,“常”通“尝”,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3。

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解析:选B。

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4。

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矣C.城陷而虏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选C。

“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云:........,.好学无所不读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

《张中丞传后叙》练习二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能(怎么能)卒(最终)2.弃城而逆遁逆遁(事先逃走)3.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及其(等到他们)而且(而且将要)4.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创残饿羸之余(负伤残废、饿得瘦弱不堪的残余部队)5.虽欲去,必不达虽(即使)6.其讲之精矣讲(谋划)7.以千百就尽之卒以(率领)就(将近)8.蔽遮江淮,阻遏其势蔽遮(屏障保卫)9.其谁之功也其……也(那是……呢?)10.不可一二数数(计算)11.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掌握)12.自比于逆乱比(并,同等地位)1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州从事(参与军务)14.屡道于两府间道(取道,来往)15.延霁云坐延(请)16.因拔所佩刀因(于是)17.此矢所以志也所以(用来……)志(标记)18.船上人犹指以相语相(我,偏指一方)语(告诉)19.又降霁云降(使……投降)20.嵩常在围中常(同“尝”,曾经)21.粗问巡、远事粗(粗略)22.士卒仅万人仅(将近)23.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且(将近)24.嵩将诣州讼理诣(到)讼理(告状讲理)二、阅读文章4~6节,思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第四节,作者是怎样为整个睢阳保卫战辩护的?①作者先批驳“死守论”。

由申述不能弃城逆遁的原因,转入从正面论证据守睢阳的重大意义。

“守一城,捍天下……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用反诘语气,严加痛斥“死守论”。

②接着进一步指出,在睢阳将士艰难奋战时,弃城逃跑、坐视不救者比比皆是,现在竟有人责备张、许,居心何在?③作者进而指出,这是帮助叛乱者攻击爱国志士的行为。

2.第五节写南霁云“乞师”和就义。

作者是如何展示南霁云的性格的?①将人物放在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性格: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又企图强留南霁云,南霁云不忍独食,在矛盾中凸显人物性格。

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写南霁云断指、射塔、斥责贺兰和慷慨誓言,不仅表现了南霁云和睢阳将士同甘共苦,而且彰显了其忠义慷慨、刚直不惧的英雄形象。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3)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3)文章来自:《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座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嫉妒(jì)呜咽(yě)杀戮(lù)云霄雨霁(jì) B.沮遏(jǔè)须髥(rán)诉讼(sùsòng)卷帙浩繁(zhì) C.蚍蜉(pífú)远遁(dùn)诟骂(gòu)流言蜚语(fēi)D.羸弱(léi)睢阳(suī)创伤(chuāng)潜滋暗长(zī)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竟,竟然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

恨,怨恨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擅,擅自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讲,谋划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草创为就,会遭此祸C.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D.强留之,具食与乐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B.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C.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屡道于两府间道,取道,经过B.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延,邀请C.云虽欲独食,义不忍义,恩情D.此矢所以志也志,通“识”,标记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②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④不可为不义屈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7.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不屈,即牵(巡)去。

高中语文2.5《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2.5《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没有“时乘”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陈独秀的最后岁月》一书第168页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重庆沈尹默见了陈独秀,作了一首诗赠他:声名晦已久,不挂齿颊间。

时乘逐入市,曲尽宜归山。

诗句中的“乘”应是“乖”。

“乖”是一个多义字,有“违背、背离”的意思。

“时乖”,是说时运不顺。

元稹的《遣悲怀》中一诗就有“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之句,“百事乖”就是百事不顺。

沈尹默写给陈独秀诗中的“时乖”的“乖”,也是“不顺利”之义。

一个原本轰轰烈烈的中共创始人,沦落到了颠沛流离的境地,这就是所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时乖”写成“时乘”,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因为“乘”虽有多个意思,但与“乖”不相通。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吴均平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具有真实性、艺术性、概括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识记字音饿羸.(lãi)沮遏..(jǔ â)嵩.(sōnɡ)帙.(zhì) 须髯.(rán)蜉.蚁(fú)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ãi) 污垢.(ɡî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â) 髯.客(rǎn)解析:A项,“卓”读zhuï。

B项,“强”读qiǎnɡ。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讲义+精练(含解析)粤教版《唐宋散文选

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1.通假字(1)然尚恨有阙.者同“缺”,缺陷,遗漏。

(2)此矢所以志.也同“识”,标志,标识。

(3)嵩常.在围中同“尝”,曾经。

2.古今异义(1)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古义:两个词,成,成就、达成;功,功业。

今义:①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②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

(2)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古义:深知,深入了解。

今义:①把事项告诉人知道。

②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

(3)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古义:计算着日子,知道死期已近。

今义:几天。

(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古义:从,跟从;而,表顺承的连词。

今义:连词。

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5)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古义:而,而且、并且,表递进;且,将要。

今义:递进关系连词。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

(6)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古义:从,跟从;事,做事。

今义:①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②(按某种办法)处理。

(7)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古义:到处。

今义:表推测,副词。

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8)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9)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

古义:时,当时;尚,还。

今义:①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

②合于时尚。

(10)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古义:读过的书籍。

今义:①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

②指学习功课。

③指上学。

(11)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古义:脸色,面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一词多义(1)穷⎩⎪⎨⎪⎧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困顿,绝望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2)虽⎩⎪⎨⎪⎧ 云虽.欲独食:纵然则虽.欲长侍足下:虽然 (3)卒⎩⎪⎨⎪⎧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副词,最终以千百就尽之卒.:名词,士兵(4)少⎩⎪⎨⎪⎧ 少.依于巡:小时候则其至又加少.矣:少,跟“多”相对(5)于⎩⎪⎨⎪⎧ 月日后于.巡:介词,比有于嵩者,少依于.巡:介词,引出后面的“巡”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介词,在(6)以⎩⎪⎨⎪⎧ 必以.其言为信:介词,把以.千百就尽之卒:介词,凭借因乱抽他帙以.试:连词,来4.词类活用 (1)翰以文章自名.:名词作动词,称。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草创为就,会遭此祸
C.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D.强留之,具食与乐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二、解词题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3.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4.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
5.士卒仅万人 6.颜色不乱
7.必以其言为信 8.弃城而逆遁
9.其讲之精也。 10.巡因一见问姓名。
11.以此诟远。 12.然尚恨有缺者。
13.授之柄而处其下。 14.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C.蚍蜉(pífú) 远遁(dùn) 诟骂(gòu) 流言蜚语(fēi)
D.羸弱(léi) 睢阳(suī)创伤(chuāng) 潜滋暗长(z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 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恨,怨恨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擅自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谋划
[16]说者句:张巡和许远分兵守城,张守东北,许守西南。城破时叛军先从西南处攻入,故有此说。
[17]羸(léi):瘦弱。
[18]二公二句:谓二公功绩前人已有精当的评价。此指李翰《进张中丞传表》所云:“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中丞传后叙》是中国唐代政治家、文学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诚畏死诚:如果B.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归罪,责备C.将其创残饿嬴之余将:率领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演讲答案:D讲:筹谋,考虑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授之柄而处其下吾从而师之B.以与贼抗而不降乎作《师说》以贻之C.外无待而犹死守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D.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以其无礼于晋答案:D在;对于【解析】A代词,他 B连词,来C连词,表转折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翰因文章而自负,写《张巡传》十分详密。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练习题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张中丞传后叙一、单项选择1.《张中丞传后叙》“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一句中“蒙”字的意思是 C 。

A. 蒙蔽B.覆盖C. 遭受D.愚昧2.《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D 。

A.环境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神态描写3.《张中丞传后叙》中“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一句中“相”字的准确解释应该是。

A.相互 B.相当 C.相对 D.我4.《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B 。

A.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B.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C.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D.叙事与描写紧密结合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 B 。

A.背诵《汉书》 B.为国让贤 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二、多项选择题:《张中丞传后叙》着重突出了人物( ABCDE )的性格特征。

A.许远为国让贤B.张巡过目不忘C.张巡视死如归D.许远宽厚谦和E.南霁云疾恶如仇三、名词解释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四、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1.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用千百即将覆没的士兵,与百万逐渐壮大的部队作战3.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最终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4..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5.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抽出箭来射佛寺的佛塔,箭的半截射进佛塔上边的砖中五、阅读理解题(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4篇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4篇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4篇张中丞传后叙主旨本文通过驳斥诬蔑许远的错误论调,以及记述南霁云的事迹与祉叙张巡,许远的其他轶事,赞美了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的英雄,斥责了安史叛军以及畏敌怕死的将领和诬蔑英雄的小人。

叙议结合的写作特色全文前半部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雄事迹。

然后补叙张巡,许远的轶事。

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人物性格张巡: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

南霁云:深明大义,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

如写南霁云拨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与嫉恶如仇的个性。

写张巡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尽卷不错一字,于嵩取架上书问巡,巡应对无错以及操笔立书,未尝起单等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张巡们博文强记与文思敏捷以性格特征。

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和衬托文中,张、许、南三个正面人物,相互映衬,各显个性,许远官职本在张巡之上,因巡贤能,授权于巡,自然其下,并最后一起守城而死。

这里既突出了许远的谦和让贤,又映衬出张巡的杰出才能,睢阳城陷落后,敌人劝降南霁云。

张巡呼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将欲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这里一呼一答,既写出了张巡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又写出南霁云想保存实力,何机复仇的心理。

而且从他的答语中,可见张巡在部下眼中的崇高威望,两个相互映衬,更见英雄气概。

文中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一段,是以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鄙无耻,衬托南霁云的忠肝义胆和刚烈性格,刻画人物极其传神。

补充讲义【四】本文为许远辩诬,集中於三点:误解(诬陷之词)辩诬理由一说许远「畏死而辞服於贼」导因:巡死而远就虏辩诬1.远忠贞不畏死,有与城共存亡之决心理由:要降早降矣,何苦死守.(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2.皆守城而死与巡死先后异耳3.子弟误解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4.远之贤(纳贤,又忠贞为主),不会做这等事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批判对象: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二说「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辩诬:(以譬喻方式)1.人死必有先病者.2.引绳必有先绝者.故.【城陷必有先被攻破者】批判对象:议者.1.儿童之见.2.小人,不乐成人之美.三说许远,张巡死守睢阳毫无意义辩诬:死守之因1.待援: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2.避之无义: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3.无法避之: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4.守城有其功: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溢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批判对象:议者,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不追议此(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於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五】本文充满著遗憾,不平和同情,文中的人物也因此而形象鲜活:人物名生平事例人物特质张巡1.1长七尺余,须髯若神.1.2巡怒,须髯辄张.2.1巡曰:「吾於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者,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2.2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3.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4.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5.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6.远材不及巡者,开门纳巡,授之柄(军权)而处其下.1.外在形象:高大,威武,美髯2.记性好3.文思敏捷,倚马可待.4.1视死如归,从容就义.4.2有领导能力,服众.5.识人不深,误解南霁云之心.6.善於军事.许远1.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2.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3.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4.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1.宽厚长者,表里如一.2.忠贞不畏死.3.容人雅量,大事为重.4.不善军事.南霁云1.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2.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3.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4.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1.有义气,能患难与共.2.有勇气3.1强壮有力3.2恩怨分明4.1从容就义不畏死4.2有谋略4.3服从领导贺兰进明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2.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且食与乐,延霁云坐.1.善嫉,自私.2.爱才.张去疾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於贼.1.愚昧无知,不解父志2.有孝心,为父抱屈许岘1.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於贼.1.愚昧无知,不解父志2.无主见,人云亦云.【六】本文采用侧面烘托,侧写法来描绘张巡.(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书序张中丞传后叙精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书序张中丞传后叙精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张中丞传后叙[根底稳固层]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为.许远立传为:替,给B.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C.外无待.而犹死守待:依靠,后援D.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怪罪【解析】B项,竟:终于,最终。

【答案】 B2.以下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解析】A项,“常〞同“尝〞,曾经;B项,“志〞同“识〞,作标记;C项,“蚤〞通“早〞。

【答案】 D3.以下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因诵嵩所读书..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D.一座大惊,皆感谢..为云泣下【解析】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答案】 B4.以下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C.城陷而虏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解析】C项,“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答案】 C5.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译文: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B.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译文:怎么能知道这些人的士兵是不会来救援的。

C.此矢所以志也。

译文: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译文:疑心(许远)是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解析】一般来说,古文的翻译总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试题中,一般要翻译的句子有假设干个关键点,如:重点实词、句式等,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点才能得分。

如:A项,要注意“者〞的用法(助词,附在别的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B项,要注意“卒〞“之〞的用法(卒:最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要注意“所以〞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准确理解;D项,要注意句式,它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翻译时将语序调正并补出相应内容。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习题及答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5课《张中丞传后叙》习题及答案

5《张中丞传》后叙诗歌赏析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一封进谏的奏章,清早奏给皇上,晚上就被贬谪到八千里路外的潮阳。

我本想替圣上除掉有害的事情,岂肯因为年迈衰老而顾惜自己的老命呢?浓浓的云雾横阻在秦岭上空,不见家在何方;大雪拥塞蓝关,连马也不肯前进。

我知道你远道赶来是有用意的,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赏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韩愈看到这种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

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文言积累鹦鹉灭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有鹦鹉飞到其他山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喜欢它,鹦鹉想:在这山虽然快乐,但不是我长时间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

好几个月后,山中起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心里急得像在焚烧,于是用水沾湿羽毛,飞过去洒向山。

天神说:“你虽然有好的心意,但又有什么用呢?”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我只是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罢了!”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蚍蜉..(pí fú)卓.效(zhuō)遁.迹(dùn) 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 载.重(zài)遏.制(è) 髯.客(rǎn)解析: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张中丞传后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张中丞传后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张中丞传后叙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于2009年2月在中国哈尔滨召开,请拟一条以“迎接大冬会”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语言简明,字数在10-20字之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

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

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智慧之星,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而是由于他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创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

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启发人们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问题中开发人的聪明才智,探索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奥秘。

故苏格拉底式问题的对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与赞赏。

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

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无论是理性思维形式,还是直观领悟形式,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了问题,人们去思考、探索,才会有破旧立新之举。

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面对客观世界,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消灭后又归于何处?这些问题开启了人类哲学思维。

先是产生了各种神话,后来在神话基础上产生各种宇宙“本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自然哲学的起源。

尽管自然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说法不同,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理论,但都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关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问题突出显示出来:主体与客体何者是第一性?人的主体能否认识客体?如此等等。

对此,哲学家不同的回答,形成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

其次,智慧表现为人能够筹划与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

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站得高、望得远,他不同于庸人、常人,这是因为他具有预见与筹划未来理想的聪明才智。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

卡西尔曾经指出,人与动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因为人的生活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①愈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

②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岁,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妣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③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日:“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孙矢着其上碍半箭,日:“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酒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

巡呼云日:“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日:“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④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尝在围中。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乌干》,谓嵩日:”何为久读此?“嵩日:“未熟也。

”巡日:“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巡就戮时,藜已不乱,阳阳如平常。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B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C.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D.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诚畏死”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诚”字的含义不同。

大学语文同步练习13-张中丞传后叙

大学语文同步练习13-张中丞传后叙

大学语文同步练习-张中丞传后叙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0分)1.《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________.【正确答案是】:驳斥论据2.抽刀断指这个典型细节,用来刻画________形象。

【正确答案是】:南霁云3.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作者写道:一座大惊,皆感激而为云泣下,这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运用的表现方法是________.【正确答案是】:侧写4.《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

【正确答案是】:①为许远辩诬;②在辨诬中补叙许远的英雄事迹:③颂扬张、许守一城、捍天下的功勋;④补叙南霁云的英雄事迹;⑤补叙张巡的英雄事迹5.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正确答案是】:肖像描写6.在《张中丞传后叙》中,用侧面烘托手法宋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有:①贼兵南下,________;②睢阳被围,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③霁云抽刀断指,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④霁云射矢明志,贞元中,船上人犹指以相语;⑤将就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

【正确答案是】: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1.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1)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什么?(2)这里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3)概括文中的论据,说明其属类。

【正确答案是】:(1)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由于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所以就认为许远是投降了敌人。

(2)这里用的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

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方法。

(3)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含解析)《唐宋散文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5《张中丞传》后叙(含解析)《唐宋散文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五)《张中丞传》后叙[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pí fú)卓.效(zhuō)A.蚍蜉..遁.迹(dùn)宝藏.(zànɡ)B.书帙.(zhì) 勉强.(qiánɡ)羸.弱(léi) 污垢.(ɡòu)C.雨霁.(jì) 嵩.山(sōnɡ)沮.丧(jǔ) 睢.阳(Suī)D.秩.序(chì)载.重(zài)遏.制(è)髯.客(rǎn)C [A项,“卓”读zhuó;B项,“强”读qiǎnɡ;D项,“秩"读zhì,“髯”读rán。

]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B.此矢所以志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D [A项,“常"同“尝",曾经;B项,“志”通“识”,标志,标识;C项,“蚤"通“早"。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诵嵩所读书..无所不读B.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C.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为云泣下D.一座大惊,皆感激..B [A项,古义:读过的书籍;今义:指上学或学习功课。

C项,古义:计算日子;今义:几天,指时间。

D项,古义:感动,奋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4.下列各句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必以其言为信B.其亦不达于理C.城陷而虏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 [“虏”即“被俘虏",意念上的被动。

][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

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

.....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贼)又降霁云,云未应(贼)。 D.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志)以相语。

8. 从课文行文方式看,本文的最大特色是( A.叙事与议论并重
B.着重叙事 C.分叙主要人物事迹 D.着重刻画人物

9.下列四项是用细节描写来写南霁云的一项是( A.记忆超人 B.拔刀断指 C.抽矢射贺兰
D.怒则须髯张
三、翻译题
2.远虽材若 不及巡者。 4.以 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6.颜色 不乱 8.弃城而逆 遁 10.巡因 一见问姓名。 12.然尚恨 有缺者。 14.具食与乐,延 霁云坐
(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3).此矢所以志也。
(4).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2.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似乎 7.信:真
3创:伤.残:弱 8逆:预先
4 以:因为
5.仅:近
6.颜色:神气、面容
9讲:考虑 10.因:凭惜
11垢:诽谤 12.恨:遗憾
三、翻译
13.柄:权柄 14.延:请 15.通知:理解
(1)译:哪有城被攻破、他的部下都死了,唯独蒙受羞愧耻辱而求活命的呢?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忍心 做。(采分点:乌,虽) (2)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采分点:宁能:怎么。卒:副词,最终。) (3)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采分点: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4)译:怀 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 服”。) (5) 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为何久读此”。) 四、1、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叫后叙。因为作者认为《张巡传》对张巡等的记叙有所缺漏,所以写“后叙”对 张巡,许远等人的事迹作出补充(或“为弥补《张巡传》的缺漏”)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附答案)
《张中丞传后叙》同步练习
班级: 一、选择题 姓名: 座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嫉妒(jì) 呜咽(yě) 杀戮(lù) B.沮遏(jǔ è) 须�(rán) 诉讼(sù sòng)

云霄雨霁(jì) 卷帙浩繁 (zhì)
C.蚍蜉(pífú) 远遁(dùn) 诟骂(gòu) 流言蜚语(fēi) D.羸弱(léi) 睢阳(suī)创伤(chuāng)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 )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道于两府间 道,取道,经过 C.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义,恩情
B.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延,邀请 D.此矢所以志也 志,通“识”,标记
(5).何为久读此?
四、简答题
1、“后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韩愈为什么要写《张中丞传后叙》?
2、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自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 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 不下咽!”因拔所配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1)作者选用了哪些细节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2)从这段文字看,南霁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本段中除了用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南霁云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
5课
一、1.A(嫉jí妒) 3.C.示,给……看 2.D.(A.竟,最终。 B.恨,遗憾 (A.尚,还 ;崇尚 C.擅,掌握,拥有) D.具,备办;详细)
B.创,伤;创,写;草创,起草稿

10.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较多,其中作者歌颂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张巡、张籍、雷万春 C.张巡、许远、南霁云 B.李翰、张巡、许远 D.雷万春、许远、南霁云
11.文中在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时说:“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从刻画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
法是( )
A.对比反衬
B.心理刻画
C.表情描写
潜滋暗长(zī)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竟然 C.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擅,擅自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去,必不达 草创为就,会遭此祸
B.然尚恨有缺者,不为许远立传。恨,怨恨 D.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谋划
)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B.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
C.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示之者三 D.强留之,具食与乐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B.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C.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D.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③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②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④不可为不义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7.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不屈,即牵(巡)去。 C.(霁云)不听其语,强留之。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侧面烘托
12、在《张中丞传后叙》“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的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是( )
A、对偶和对比 B、对偶和反衬 C、排比和对比 D、比喻和暗示 13、《张中亟传后叙》中张巡、许远坚守的孤城是(
二、解词题
)。
A.徐州
B.泅州
C.唯阳
1.观者见其然、从而尤 之。 3.将其创残 饿赢之余…… 5.士卒仅 万人 7.必以其言为信 9.其讲 之精也。 11.以此诟 远。 13.授之柄 而处其下。 15.不能通知 二父志。
4.B.表转折,却(A.介词,把;介词,凭借。C.副词,于是;介词,凭借。D.介词,向;介词, 比。 5.C(义,名词用作状语,在道义上) 6.D.(①主谓之间。②结构助词,的。③介词,替。 4 介词,表原因,因为。) 7.C(“霁云”应该为“贺兰”)8. A 二、1.尤:责备 9.B 10.C 11.D12、A 1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