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破坏环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破坏环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某化工企业污染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该企业长期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在案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依法对污染企业进行查处,并对责任人进行了追究。

二、案例基本情况1. 案件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2. 案件地点:某市某区3. 案件当事人:(1)被告:某化工有限公司(2)原告: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某村村民代表4. 案件事实: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2018年3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联合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超标排放废水、废气等问题。

随后,两家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然而,在整改期间,某化工有限公司仍未达到环保要求,继续超标排放废水、废气。

2019年2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再次对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此次事件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强烈不满,村民代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某化工有限公司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审理过程1. 一审法院判决:一审法院认为,某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超标排放废水、废气,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判决某化工有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环境修复费用共计人民币1000万元。

2. 二审法院判决: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某化工有限公司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某化工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依法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保护了环境权益。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1、被告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马某某于 2023 年 11 月 12 日 16 时,将家中公开的枪支保养后,携带枪支驾驶自用红色电动三轮车来到石棉县回隆乡联合村陡坎子组四川三星材料公司外山林中搜寻野生动物。

当日 19 时许,搜寻到距离四川三星材料公司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 300 米处时,在一棵青冈树上觉察野鸡一只。

马某某用电筒照耀后,用携带的枪支将野鸡射杀。

随后携带着猎获物原路返回至四川三星材料公司外时被公安民警查获,现场缴获猎杀的野生动物野鸡一只、作案枪支一只以及手电筒等物品。

后经鉴定机构鉴定,马某某猎杀的野鸡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腹锦鸡,其整体价值为 5000/只;马某某持有的枪支系以火药气体为动力放射弹丸的非制式枪支,具有杀伤力。

问:被告人构成什么罪名?答:非法猎捕、杀害贵重、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持有枪支罪2、上海一小区物业公司与联通公司签订协议,允许联通公司无偿在小区楼顶上安装基站。

小区业委会就基站楼下局部居民头晕、眼花、发力等状况向物业公司交涉未果,遂将物业公司和联通公司诉至法院。

问:1、物业公司与联通公司的协议是否有效2、假设辐射属实,应当由谁赔偿3、举证责任如何确定?答:1、物业公司与联通公司的协议无效。

物业公司既不是受托治理者,也不是业主,不具备与联通公司签订在楼顶安装基站协议的主体资格,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2、假设辐射属实,应当由物业公司和联通公司共同赔偿3、业主无需对环境污染行为的违法性进展举证,也无需对加害人是否有过错进展举证,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是倒置的。

业主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进展举证:〔1〕被告实施了污染损害行为;〔2〕自身患病了污染损害,并因此患病损失。

而联通公司想要辩驳,就必需在以下两个方案进展举证:〔1〕具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或减轻责任情形,如不行抗力、受害人具有有意或重大过失以及第三者具有过错等情形存在;〔2〕是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完整word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案例分析题

(完整word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案例分析题

1、武胜县冷冻三厂被判赔偿损失案【案情】1996年四川省武胜县张明学自筹资金购买了100吨铁船1只,船内设养鱼舱5个,养鱼水面积9 3.5万平方米,于同年5月投入嘉陵江养鱼,船体距上游武胜县冷冻厂排污口100米左右。

1997年10月1 7日上午9时许,县冷冻厂检修机器,清洗高压储液氨桶,清洗的污水直接流入嘉陵江,进入张明学的养鱼舱内。

10时左右,鱼开始跳动、死亡。

12时许,舱内鱼大部分死亡,共约5570斤。

张明学获知情况,立即请县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公安局派员现场察看,经环保监测人员采集水样化验:县冷冻厂排污口处污水每升含氨氮1737.374毫克,张明学船舱内养鱼水每升含氨氮129.30毫克,其中,非离子氨浓度每升水1. 62毫克,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非离子氨浓度应当小于每升水0.02毫克的80倍。

武胜县法院审理认为:县冷冻厂超标排污使部分江水变质,变质江水进入养鱼舱内,是张明学饲养的鱼类死亡的直接原因,应当依法赔偿张明学的经济损失。

为此,依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之规定,作出前述判决。

【思考题】1、作出此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构成是什么?【法条链接】《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七条: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以罚款。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形式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完全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计算。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环境保护法案的案例,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效果。

1. 案例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和民众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案明确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分工,并规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2. 案例二:美国《清洁水法》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水资源管理长期存在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美国制定了《清洁水法》。

该法案规定了对水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限制工业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美国的水质得到了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恢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了保障。

3. 案例三:巴西《森林法》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国家之一,巴西的森林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问题向来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巴西制定了《森林法》。

该法案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限制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强对森林的监管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巴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的破坏程度得到了控制。

4. 案例四:日本《废弃物处置法》日本是世界上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废弃物处理问题向来是该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置法》。

该法案规定了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措施,鼓励人们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日本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案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法案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实施。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了各种措施,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

以下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的环境保护案例,探讨不同措施的效果和影响。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中国的大熊猫保护。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也是一种濒危物种。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时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砍伐竹子、设立保护区和采取联合巡逻等。

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显著,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栖息地的恢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个案例展示了政府的重要作用和保护措施的积极影响。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美国的清洁水法案的实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体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很多河流和湖泊几乎成为了垃圾场,水质严重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案,其中包括1972年的清洁水法案。

这个法案要求限制工业废水和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水体的监管和保护。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美国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许多受污染的水域得到了恢复。

这个案例展示了法律和监管的重要性,并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效仿。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巴西的亚马逊森林保护。

亚马逊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伐木、农业扩张和非法砍伐等原因,亚马逊森林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片重要的自然资源,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加强执法以及改善土地管理等。

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亚马逊森林的破坏问题依然存在。

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保护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分析上述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和环境保护措施的积极影响。

然而,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球各方的合作和努力。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2023-10-30contents •案例一:海洋污染事件•案例二:空气污染治理•案例三:水资源保护•案例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案例五:生态修复与保护•案例六:工业污染治理目录01案例一:海洋污染事件2021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洋保护区发生一起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事故发生时,正值鱼类繁殖季节,因此对当地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事件背景污染源与影响事故是由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引起的,导致大约1.6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海洋中。

原油泄漏导致海洋水质恶化,大量鱼类和海洋生物死亡。

当地渔业受到严重影响,渔民失去了生计,同时清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应对措施与效果当地渔业部门为渔民提供了紧急援助和就业指导,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海洋环境逐渐得到恢复,但渔业恢复需要更长时间。

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计划,组织清理工作和调查事故原因。

02案例二:空气污染治理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出现严重的雾霾和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季节性变化地区性差异不同季节空气质量存在差异,冬季由于采暖等原因,空气质量相对较差。

城市和工业区等特定区域,空气质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03城市空气质量现状0201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工业排放汽车、公共交通工具等排放的尾气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交通尾气如秸秆燃烧等农业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农业活动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影响健康污染源与影响0102工业污染治理通过技术升级和环保设施投入,降低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

交通尾气治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通行,减少交通尾气排放。

农业活动管制禁止秸秆燃烧,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空气质量监测与信息公开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并参与环保行动。

效果经过治理,城市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公众的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一、案例一:塔斯马尼亚森林保护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个岛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塔斯马尼亚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一情况,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森林保护。

首先,政府设立了特殊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了人类的开发活动。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违法砍伐的处罚力度。

此外,政府还鼓励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塔斯马尼亚的森林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维护。

同时,这一案例也告诉我们,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法律的保障。

二、案例二: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国大熊猫是世界上珍贵的保护动物之一,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政府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非法猎杀大熊猫的打击力度,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

此外,政府还通过国际合作,加强了大熊猫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中国大熊猫的数量逐渐增加,种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领导和公众的参与。

三、案例三: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保护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然而,由于伐木和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雨林面临严重的破坏。

面对这一情况,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首先,政府禁止伐木,限制了放牧等破坏性活动。

其次,政府加大了打击非法砍伐的力度,通过加强执法行动,取缔了多家非法木材企业。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鼓励居民从事可持续农业和旅游业。

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环境资源法案例

环境资源法案例

环境资源法案例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领域中,法案例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案例既可以作为法律实施的指导,也可以为人们提供环境保护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环境资源法案例,探讨它们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

案例一: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美国清洁空气法案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一项法案,旨在保护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该法案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已成为改进空气质量的重要法律基础。

首先,美国清洁空气法案提供了一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法案要求,工厂和电厂等污染源必须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并在满足规定标准的情况下运营。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业和能源部门的转型,促进了更清洁的生产方式。

其次,该法案实施了国家大气质量监测体系,通过监测和评估大气质量的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污染情况。

这种监测体系为决策者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使他们能够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为了保障法案的有效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和罚则。

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法律制裁,这对于确保法案的落地执行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学合理的法规框架和严格的执行机制。

通过限制排放和加强监管,该法案有效地改善了美国的空气质量,为公众提供了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案例二: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水利工程,旨在通过调水方式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于2002年动工,经历了多年的规划和建设,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该工程的建设严格按照政府颁布的规划和法规进行,保证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

工程涉及跨越多个省份和水资源分区,需要充分协调各地的利益关系和生态保护要求。

因此,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进行了广泛的环境评估和规划研究,以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在调水的同时也进行了生态补偿和生态恢复。

环境资源法案例分析

环境资源法案例分析

环境工程0702班倪金元U200715687环境资源法案例《溪坪村旁的化工厂》思考题:1.案例中有哪些法律关系?2.环境资源法体系中有哪些条例适用于该案例?3.案例违反了哪些环境法?4.针对案例,谈谈我国现行环境法存在哪些问题?作为一起中国环保史上一起极其及其典型的案例,《溪坪村旁的化工厂》曾在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十大环保案件”。

作为典型案例,这其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法律义务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法律关系:案例中比较突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当地村民与榕屏联营化工厂之间的环境纠纷关系、当地村民与政府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以及当地政府(包括环保局)和化工厂之间的监管与被监管关系;人与自然的法律关系包括化工厂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和当地村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首先,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权在受到环境污染损害时要求赔偿。

在该案例中,溪坪村村民理应享有国家赋予公民的环境权利,但榕屏联营化工厂却忽视村民权利,为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违规建设、违规运营。

在其建设初期未经过严格环评审查、在其运营过程中违规排放氯气工业违规堆放生产废渣,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山地土壤污染,导致屏南县溪坪村周围山林大面积枯死,溪坪村后龙溪下游鱼虾绝迹,当地村民皮肤病癌症患病几率急剧上升。

因而,在本案中,以溪坪村为主的数个村庄村民与榕屏联营化工厂之间的环境权纠纷关系为首要法律关系。

作为一家政府与企业联营的工厂,政府对化工厂负有审批监管责任。

同时,政府有保障人民生活环境不受到来自化工厂污染的自然环境影响的义务。

其次,该案例中突出的法律关系还包括榕屏联营化工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环境法理论,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调整、控制、协调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人类同时负有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的义务,而非像案例中所提及的化工厂一样为了企业效益不顾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大肆污染空气水体。

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

环境保护法典型案例

1.松桃县武装盗伐哄抢林木案(破坏生态环境案)摘自<中国环境典型案件与执法提要 >(一)案情1989年1至8月,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永红林场连续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哄抢盗伐国有林并向护林干警开枪的恶性事件。

国营永红林场始建于1964年,先后营造了杉、松等3万多亩用材林,至案发时已大部分成林成材,也随之成为不法分子偷砍盗伐的目标。

1989年2月中下旬,二三十个不法分手持火药枪到该场马前溪偷砍盗伐杉木7000多株。

2月26日傍晚,松桃林业派出所3名干警配合林场护林员上山护林,不法分子依仗居高临下的地势,用石头打砸干警和护林员;并叫嚣:“谁敢上来就打死谁!”其中2个歹徒还向护林干警连开两枪,在干警被迫还击后才逃走。

5月,不法分子把林场价值l万多元的输电线全部割走并抢走林场的青茶近千斤。

6月初,一伙不法分子纠集近百人组织敢死队;从6月18日起,每人持长短火药枪各1支,大肆哄砍盗伐永红林场八字坡工区的杉木1000多株。

7月14日,这伙不法分子包围了八字坡工区住地,威胁林场职工,不准出去报案;另一伏不法分子则围攻燕子坳工班住房,砸烂所有门窗,抢走8根杉木。

7月16日,松桃县林业局林政股一人、森林公安派出所4人,前往八字坡协助林场护林员上山护林。

不法分子依仗人多势众,用火药枪向护林干警射击,一护林员的上衣和裤腿各被打穿一个洞。

干警被迫还击,一歹徒被击伤后,这伙不法分子才逃遁。

7月23日,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制止、清理、查处哄砍盗伐领导小组,于27日兵分3路查处。

但不法分子气焰并未收敛,7月30日晚两次用石头、火药枪对副县长兼公安局长田景全等3人进行袭击。

(二)处理结果松桃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工作组,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调查、摸清了盗伐永红林场林木的3个主要团伙和作案活动。

截至1989年底,将5名案犯抓获归案;收缴火药枪27支;追回赃款1780元。

据称,清查工作并不顺利。

(三)分析提要这是一起未结案的恶性盗伐、哄抢林木案件,在此仅据有关法律规定对该案的定罪量刑略作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引言: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案例,探讨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案例一:中国的空气污染治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了对违规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能源行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采取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的能源,如煤炭。

并且,中国政府也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其次,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减少了传统高污染行业的产能。

政府还建设了多个环保示范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对排放量较高的企业进行了整治,加大了对重污染企业的关停整治力度。

另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力度。

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减少了农村地区的污染。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空气质量在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一些地区的雾霾天气减少了。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并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

案例二:挪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挪威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水力和风力资源。

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挪威政府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首先,挪威政府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了补贴,并提供了贷款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吸引了私人投资者的参与。

其次,挪威政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项目。

挪威的风力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和建设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项目,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网络化和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挪威政府还出台了车辆电动化政策,鼓励人们购买电动汽车,并提供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这些努力使得挪威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生态影响
森林的破坏导致了土壤侵蚀,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质和水量,以及下游 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动植物物种的减少和消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和功能造成威胁。
经济影响
当地依赖森林的旅游业受到影响,同时木材供应减少也导致相关产业的 发展受阻。
03
社会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开始意识到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与实施效果
推广减少、再利用和回收利 用的策略,减少塑料垃圾的
产生。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 公众对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
认识和意识。
01
02
03
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对违规排放塑料垃圾的企
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开展海洋清洁行动,组织志 愿者和政府机构共同清理海
洋塑料垃圾。
04
05
通过科技创新,开发高效、 环保的塑料降解技术和循环
利用技术。
02
案例二: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背景介绍
时间地点
本次案例发生在2010年左右的美国 西部地区,主要涉及的是黄石国家公 园附近的森林。
问题起源
由于多年的采矿、伐木等人类活动, 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 坏,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水 土流失严重,气候也受到影响。
问题分析
01 02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案例一:海洋塑料垃圾污染 • 案例二: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 案例三:空气污染治理与城市
绿化 • 案例四: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
治理
目录
• 案例五: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 利用
• 案例六: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 治理
0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案例一:中国长江保护法案中国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

然而,由于人们过度开发和不负责任的行为,长江的环境状况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08年正式实施,它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根据该法案,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机构将被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保护工作。

同时,该法案还规定了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并且规定对涉及重大环境破坏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成效不容忽视。

首先,该法案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并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这为保护长江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该法案的实施促使企业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

最后,该法案还加强了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了人们对长江保护的关注度。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执法主体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一些地方政府仍未充分重视长江的环境保护问题。

其次,该法案对于惩罚力度的具体规定还不够明确,导致一些违法行为难以有效打击。

最后,公众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很多人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行动意识还不够强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加强执法力度,明确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并加强公众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共同治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案例二:美国清洁空气法案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美国政府于1970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Clean Air Act)。

这一法案是美国环境保护法律框架中的核心法律之一,旨在保护和改善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

《清洁空气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四个方面:首先,该法案设立了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并授权其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以监管和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案例案例一:空气质量污染治理背景:某市空气质量严重恶化,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治理空气质量污染,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追责。

案例描述:某钢铁企业涉嫌超标排放废气。

该企业在治理厂区周围的灰尘和烟尘排放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周边居民频繁出现呼吸系统疾病。

法律诉求:根据环境保护法第30条,企业应当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依法减少或者消除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因此,当事企业应当承担违法责任,并进行整改。

法律程序:1.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出具检查报告并收集证据,确认企业存在超标排放问题;2.环保部门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3.法院进行审理,并进行案件调查,听取各方证人的陈述;4.法院判决:要求企业立即停止违法排放,进行整改,并罚款。

案例结果:根据法院判决,钢铁企业被罚款,同时要求其立即整改废气排放问题,并定期检查汇报。

企业在整改期限内完成了减排措施,修复了相关设施,并呼吁员工增加环保意识。

后续的监督检查表明,企业的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周边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案例分析:通过该案例可以看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于空气质量污染的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律的实施促使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同时,法律也提供了行政追责的手段,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具有监督和制裁的功能。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不仅维护了居民的健康权益,也促进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的提高。

案例二: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背景:某省的山区缺水问题严重,威胁到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政府决定制定并实施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

案例描述:某山区村庄的农田用水受到临近工业区排污的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村民的生活用水也受到严重威胁。

法律诉求:根据环境保护法第16条,水污染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政府应该对污染水源的企业进行追责并采取措施解决村庄的缺水问题。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破坏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破坏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中的生态破坏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引发了许多生态破坏案件。

本文以一起生态破坏案例为例,分析环境保护法在解决生态破坏问题中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某地区建设公司在承建一座商业中心的过程中,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造成了明显的生态破坏。

该建设公司在没有获得环评批复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工程施工,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导致了大量植被的破坏、土壤的腐蚀和水源的污染,对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损害。

三、环境保护法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强和改善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案中,建设公司未经环评批复盲目进行工程施工,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按照环境保护法第四条的规定,建设公司在施工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所规定的项目,不允许进行施工。

本案中,建设公司在没有获得环评批复的情况下擅自施工,违反了环境保护法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

此外,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使用的物质、设备、工艺、产品等进行评价,对具有危险性物质的生产、储存、排放、处置等活动,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建设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关于预防生态破坏的规定。

四、法律责任与效果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给予罚款。

对于故意造成生态破坏的,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监察机关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罚款。

相关行政部门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关闭停产整顿等,以确保环境保护法的执行。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通过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全面探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案例对其执行效果的影响。

一、国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环境行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签署并履行了一系列的国际环境公约。

在法律层面上,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们通过确立环保目标和标准、建立监管体系和执法措施、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规定,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典型环境保护案例分析1. 案例一:厂商违规排污事件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大量废水和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当地环保部门发现后立即展开调查,并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监管环境行为方面的作用。

企业意识到自身的违规行为会受到严厉处罚,进而引起了其他企业对环保法规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2. 案例二:生态保护区非法开采案某省份的生态保护区内发现有人非法开采矿石,损害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相关部门对违法人员及其背后的黑恶势力进行了侦破,并最终将其绳之以法。

此案例充分展示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力地震慑了破坏环境的行为,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问题与展望尽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保法规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

环境法律案例分析与解读

环境法律案例分析与解读

环境法律案例分析与解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法律日益重要。

环境法律案例的分析与解读对于促进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键的环境法律案例,并对其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案例一:水污染治理案例某企业被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将有毒废液直接排放至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水质,并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承担相关修复费用。

在这个案例中,环保部门依法对违法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从而起到了震慑和警示作用。

此外,环保部门要求企业承担修复费用,充分体现了"污者付费"的原则,使企业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成本和后果。

案例二:土地资源开发案例某城市政府决定开展大规模土地开发,这涉及到一片湿地区域。

可是,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保持水质、留存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环保组织提出诉讼,要求政府停止开发计划并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最后,在法院的判决下,政府不得不中止开发计划,并启动湿地生态恢复工作。

该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开发的讨论,加强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案例三:空气污染案例某工业区域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气排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企业不得不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并加强管理,以保证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这个案例体现了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的决心,确保居民的生活质量。

案例四:噪声污染案例某高档住宅小区周边的修路工程导致了噪声污染问题。

居民投诉后,施工方不得不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在这个案例中,住宅小区居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强调了环境法律的作用,要求施工方在道路修建过程中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通过这几个环境法律案例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法律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维护公众权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护环境不只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责任,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共同构建美丽的环境。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为了探究不同地区和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典型案例,来分享环境保护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案例一: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中国的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代表,也是濒危物种之一。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迅速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物种,中国政府和相关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专门用于大熊猫的栖息地保护。

这些保护区禁止砍伐和破坏森林,严格限制人类活动,并加强监测和巡逻,以保护大熊猫的生态环境。

其次,中国通过积极开展科研和保护教育,提高了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

科研人员对大熊猫的习性和繁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了更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中国政府还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保护大熊猫。

例如,中国与国外动物园建立了科研交流机制,共同研究大熊猫的保护和繁殖技术。

这种国际合作促进了大熊猫种群的增长和栖息地的扩大。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成功地保护了大熊猫,其种群数量有所恢复,栖息地的覆盖面积也在逐步扩大。

这一案例向世界展示了环境保护的成功做法,有助于启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护世界上珍稀濒危物种的意识和行动。

案例二:挪威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挪威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也是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典范。

在许多国家依赖化石燃料的情况下,挪威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首先,挪威广泛开发水力发电,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生成清洁能源。

水力发电站不仅为挪威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供应,还将多余的电能出口到其他国家,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挪威也注重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多样化。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经典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环保局在多次征收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光明纸厂缴纳应缴排污费。
问题:市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
答案:本题关于污染环境拒交排污费争议问题。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
征收排污费是我国环保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源和能 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 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 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第十五 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进行治理。” 因而, 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设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经环保部门或其指定 的监测单位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由环保部门按《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征收。本案光明纸厂不按 期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是错误的。至于该厂提出的“企业效益不好,无力支付”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的,因为我国 的环境保护法并没有这类可以免费的规定。
4、【案情】
某水泥厂将用于生产的放射性物质钴 6。封存于山洞,但该厂疏于管理,而且并未作出具体警告以告知其危害 性等,致使该物质被附近一村民甲误以为贵重物品偷走并藏于该村一旧屋中。钴源造成核污染,致使该村民甲 及附近的十户村民健康状况下降,乃至生病住院治疗。 【问题】 (1)对于该村无辜受害的村民,其损失由谁赔偿? (2)偷盗钴源的村民甲应承担何种责任?同时有何权利? 【分析】 (1)显然,本案中无辜村民的受害是因为水泥厂的管理不当和甲的偷盗藏匿行为造成。水泥厂管理疏忽和告示不 详细是根本原因;甲将其作为贵重物品偷窃,此行为违法,但也不能使水泥厂免责。因此应由水泥厂和甲对受 害村民负连带赔偿责任。 (2)甲虽然自身行为违法应受法律制裁以外,在作为第三人与水泥厂负连带赔偿责任同时,也是一个受害人。无 疑对其自身的损害结果,很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偷窃行为引发的。但这一行为能否使水泥厂免除对甲的责任,还 应考虑水泥厂的警告、甲的行为等具体情节后才能确定。不过至少水泥厂对甲不会承担全部责任,按混合过错 原则,双方应各自承担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案例分析
案例1:2003年5月7日,农民杨某等5人(以下简称甲)发现在其合伙承包的东湖养鱼场内有大量鱼苗死亡。

经海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市环保局)调查、采样分析后认定,造成鱼苗死亡的原因是东盛造纸厂(以下简称乙)向东湖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经处理过的有毒氰化物所致。

为此,甲向乙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乙未予理睬。

2003年12月,甲向市环保局申请对该损害赔偿纠纷进行行政处理。

在市环保局的调解下,甲与乙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

事后,甲多次向乙索要赔偿,乙以各种借口予以推诿,不予给付。

无奈,到2005年1月,甲找到市环保局要求强制执行该协议,而市环保局却拒绝了甲的要求。

因此,1995年7月,甲以市环保局不履行行政强制执行的职责为由,向海滨市人民法院提起了以市环保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

经审查,海滨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甲不服,来到某律师事务所咨询与本案有关的诉论与赔偿问题。

问:(1)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海滨市人民法院的裁定是有法律依据的。

因为市环保局进行的调解不属于司法调解,而是具有第三人居中性质的行政调解。

甲、乙双方在市环保局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当事人双方既不具强制约束力也无强制执行力。

所以甲方不能以市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2)若甲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依照什么程序提起何种诉讼?此类应提起的诉讼有何主要特点?
若甲方仍坚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应当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以乙方为被告重新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

而不是上诉。

此类环境损害民事赔偿诉讼的主要特点有:
实行举证责任的转移或倒置;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
案例2:凯伦酒店是一家中美合资三星级酒店,该酒店开业半年每天噪声不断,周围居民苦不堪言,纷纷向环保局投诉,经环保部门检测,该店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且未办理“三同时”手续。

于是环保部门作出该酒店停业的决定,并要求在停业期间限期治理。

与此同时,周围居民和酒店部分职工以酒店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为由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赔偿诉讼。

问:(1)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是否成立?
凯伦酒店以自己为中外合资企业为由,提出应当享受优惠政策,可以不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这一理由不成立。

因《环境保护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单位和个人。

(2)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环保部门作出的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责令停业和限期治理都是人民政府的职权范围,环保部门无权作出该两项决定。

(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居民和酒店职工的诉讼?
法院应当受理居民的诉讼,但不能受理酒店职工的诉讼。

因与职工之间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应先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解决。


案例3:前进化工厂和惠林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

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

其排污浓度均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
两个工厂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

1999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

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支付医疗费86000元。

经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其排污均无异常(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

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43000元,两工厂承担连带责任。

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环保局对两工厂进行罚款处罚无法律根据。

因为依照我国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违法和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才能给予行政处罚。

(2)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
工厂应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因为:(a)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前提,行为人的行为不违法,但造成了环境污染损害的,也要承担环境民事责任;(b)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承担实行无过错责任制,行为人虽无故意或过失,但造成了污染危害后果,也要承担环境民事侵权责任(或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案例4:农民郭某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挖了一个养鱼池进行甲鱼养殖。

某食品有限公司的废水排放渠距离养鱼池只有50米远。

郭某听说食品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有很多营养物质,于是萌发了引废水养甲鱼的想法。

一天夜里,郭某偷偷扒开食品有限公司的排污渠将废水引入自己的养鱼池。

第二天郭某养的甲鱼开始死亡,五天内全部死光。

经评估,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郭某认为损害是由食品有限公司废水污染所致,于是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造成水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

人民法院以该案属于环境污染案件,尚未请求环保部门处理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问:(1)人民法院的裁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人民法院的裁定不合法,因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食品有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食品有限公司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是受害人自身的过错。


案例5:位于县城北郊的某化肥厂有一条排放污水的管道通向小河,管道途中有村民张某承包的鱼塘一口。

1999年8月26日,张某发现排污管道有漏水现象,即向化肥厂反映,并要求化肥厂采取措施防止漏水。

化肥厂考虑到近期雨水较少,未对管道进行修理。

同年9月7日,一场罕见的暴雨持续了3天,待雨过天晴后,张某鱼塘里的鱼全部死光,经济损失21600元。

经调查、检验,系管道漏出的污水随雨水一同流入鱼塘,造成水污染致鱼死亡。

张某要求化肥厂赔偿损失,化肥厂认为下大雨是自然灾害,往年同期都是干旱无雨,给张某造成的损失是意外事件,不予承担责任。

问:(1)化肥厂的理由成立吗?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化肥厂以罕见的暴雨作为抗辩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化肥厂若要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主张免责的话,就必须证明受害人的损害完全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

而且这种自然灾害必须是不可抗拒的。

此外,其还须证明自己在灾害发生时已及时采取了合理措施但仍无法避免环境污染损害结果的发生。

张某鱼塘中的鱼的死亡是化肥厂未及时采取措施修理先前已发现的管道漏水,导致大雨发生时污水漏出管道流入鱼塘引起的。

其污染损害的发生是化肥厂未及时检修管道的过错行为所致,化肥厂要求免责的理由不成立,必须依法赔偿张某的全部经济损失。

(2)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本案关键在于明确污染环境致损民事责任中的免责事由。

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受害人自身引起的;三是第三者故意或过失所引起的。

由以上三原因造成污染损害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