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醇、酚、醚

合集下载

第八章 醇、酚、醚

第八章 醇、酚、醚

2-丁醇(仲丁醇)
CH3 CH CH CH2 CH2 OH CH2 CH2 CH
2-甲基-1-丙醇(异丁醇)
CH3
3-丙基-2-己醇
9
2-甲基-2-丙醇 (叔丁醇)
芳醇的命名,把芳基作为取代基。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例如:
H2C CH2 CH3 CH CH2 OH OH CH2 CH2 CH2 OH OH CH2 CH CH2 OH OH OH OH OH
H R sp3 C H
10 8.9 ° H
sp3 O
3 sp 杂化 O 原子为 3 由于在 sp 杂化轨道上有未共用电子对,
两对之间产生斥力,使得∠ C-O-H 小于 109.5 °
碳原子上电子密度较低,分子呈极性。
饱和一元醇通式
CnH2n+1OH,简写 ROH
4


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脂肪醇、不饱和醇、脂环醇、芳香醇 (芳环侧链有羟基的化合物,羟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不是醇而是酚)。
17
2) 醇与HX的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伯醇为SN2历程,叔醇、烯丙醇 为SN1历程,仲醇多为 SN1历程。
CH3 CH 3 OH + + HX CH3 C CH 3 质子化的醇 CH3 CH3 C CH3 CH3 CH3 C + + CH3 X 快 + OH2 慢 CH3 CH3 C + CH3 CH3 CH3 C CH3 X + H 2O + OH 2 + X -
CH 3 CH CH 2OH 异丁醇 CH 3 C OH CH 3 环己醇 OH 苄醇 CH 2OH
CH 3
CH 3

醚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基本规律

醚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基本规律

醚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有哪些基本规律醚醇和酚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探讨醚醇和酚的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质,揭示它们背后的基本规律。

1. 醚的结构和性质醚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氧原子,通常分为对称醚和非对称醚两种。

对称醚的两个有机基团相同,而非对称醚的两个有机基团不同。

(1)醚的结构:醚的结构可以用通式R-O-R'表示,其中R和R'分别代表有机基团。

对称醚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O-R,而非对称醚的结构可以表示为R-O-R',R和R'可以是相同的有机基团,也可以是不同的有机基团。

(2)醚的性质: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沸点和熔点较低:醚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这是由于醚分子中存在氧原子和碳氧键,导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 极性较弱:由于醚中只有一个氧原子,且氧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键能量相对较低,导致醚的极性较弱。

- 溶解性较好:醚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既可以溶解极性物质,又可以溶解非极性物质,这是由于醚的分子结构导致其溶解能力的多样性。

2. 醇的结构和性质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按照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命名。

根据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醇又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1)醇的结构:醇的结构可以用通式R-OH表示,其中R代表有机基团。

一元醇中,羟基直接连接到碳链上;二元醇中,两个羟基都连接到同一个碳原子上;多元醇中,有多个羟基连接到碳链上。

(2)醇的性质: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 极性较强:由于羟基中的氧原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醇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

- 氢键作用:醇分子中的羟基与氧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增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醇的沸点和熔点。

- 溶解性较好:醇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既可以溶解水溶性物质,又可以溶解有机溶剂,这是由于醇分子中的羟基能够与其他分子形成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力。

有机化学第10章 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10章 醇、酚、醚
1.醇的分类
①醇可依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及三元醇等,二
元及二元以上的醇称为多元醇。例如:
CH3CH2OH CH2CH2 OH OH
乙醇(一元醇) 乙二醇(二元醇)
CH2CH CH2 OH OH OH
丙三醇(三元醇)
3
②醇也可依分子中烃基的不同而分为脂肪醇(包括饱和醇及不饱和 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例如:
C(CH3)2或 C(CH3)3
23
在醇的核磁共振谱图中,羟基质子(O—H)由于受
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其化学位移(δ)出现在1~5.5范围 内,在核磁共振谱中产生一个单峰。由于氧的电负性 较大,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一般在 3.4~4.0。
24
10.1.4 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作为反应中心羟基决定了醇的化学性质。
2,3-二甲基-3-戊醇
12
不饱和醇的命名,除应选择同时连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 链作为主链外,其它原则与饱和醇相同。
CH3CH2CH2CHCH2CH2CH2OH CH CH2
5 6
4
3
2
1
4-丙基-5-己烯-1-醇
CH CHCH3 CH3CH2CHCHCH2CHCH3 CH3 OH
4-甲基-5-乙基-6-辛烯-2-醇
32
醇和氢卤酸反应的速率与醇的结构的关系: 醇的活性顺序是:烯丙型醇、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例如:
33
利用不同醇与盐酸反应速率的不同,可以区分伯、仲、叔醇。无
水氯化锌与浓盐酸配制的溶液,叫做Lucas试剂。因为水溶性较好的
醇与Lucas试剂反应后,生成与水不互溶的氯代烃,形成乳状的混浊 溶液或分层,所以可利用Lucas试剂鉴别低碳(C6以下)一元伯、仲、叔 醇(C6以上的一元醇水溶性较差,难于用Lucas试剂鉴别)。例如:

醇、酚和醚

醇、酚和醚
OH
HONO2
R OH + H2SO4
H3PO4
RO NO2
硝酸酯
RO SO3H ROH R2SO4
硫酸氢酯
硫酸酯
RO PO3H2 ROH (RO)2PO2H ROH (RO)3PO
烷基磷酸酯
二烷基磷酸酯 三烷基磷酸酯
CH3OH + H2SO4
== ==
O
O
减压蒸馏
CH3O S OH
CH3O S OCH3
来苏儿);
2. 用作润滑剂的甘油,可治疗便秘;
HO CH2
3. 常用的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二巯基丙醇;HS CH
HS CH2
4. 具有抗菌和局部麻醉作用,常用于牙科止痛和
消毒的丁香酚;
HO
CH2CH=CH2
CH3-O
5. 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的水杨酸等
COOH OH
Alcohol是最古老的化学术语之一,它源于早期的阿拉伯语 al-kuhl。最初,这个词的意思是“火药”,后来是“香精” 的意思。从酒中提取的乙醇被认为是酒中的“香精”。
第七章
醇 、酚和醚
醇: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 取代后的衍生物叫醇。醇中的羟基称为 醇羟基。
酚:羟基直接与芳环相连的化合物叫酚。酚 中的羟基称为酚羟基。
醚:可以看成水中的两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所得的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两分子醇 之间失去一份子水后生成的化合物。
1. 防腐消毒用的乙醇、苯酚、 甲苯酚(其肥皂液为
5-羟基己醛
COOH
Cl OH
3-羟基-4-氯环己甲酸
三、醇的物理性质 醇分子间的氢键
R基团的性质与氢键 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R

化学竞赛 第五章 醇、酚、醚

化学竞赛 第五章 醇、酚、醚
第五章 醇、酚、醚
一、醇、酚、醚的命名

CH3
7 6 5 4
OH
3 2 1
CH3
6 5 4 3
OH
2 1
H3C CH CH2CH2CH CH2 CH3 6-甲基-3-庚醇
(离羟基最近端编号) 离羟基最近端编号)
H3C C CH CH2CH CH3 5-甲基-4-己烯-2-醇
(选含羟基和重键最长碳链为主链) 选含羟基和重键最长碳链为主链)
叔醇 :
R R' C OH R''
KMnO4 H2SO4,回流
K 2 Cr2 O7
氧化断裂(合成价值不大)
示例: 示例:
8.4 多元醇的反应 与过碘酸( 与过碘酸(HIO4)反应
R' R C H C R'' + HIO4 R' R R' R C O + R'' H H H C O + HIO3 + H2O
8.1 醇的酸性 酸性: 酸性:
R CH2 O H
RO
-
+
H
+
H2O CH3OH CH3CH2OH CF3CH2OH CF3CH2CH2OH (CH3)2CHOH pKa 15.7 15.5 15.9 12.4 14.6 ~18
8.2
醇中C OH的反应 醇中C-OH的反应
Na HX PX3
速度: 速度:伯醇 > 仲醇 > 叔醇 RONa 活性: HBr HCl RX (X=Cl,Br,I) 活性: HI>>30 > 2 > > 10 ; 0 烯丙基醇
例6:盐酸普鲁卡因是外科常用药,化学名:对-氨基 :盐酸普鲁卡因是外科常用药,化学名: 氨基 苯甲酸-β-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 结构式如下。 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 苯甲酸 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结构式如下。作为局 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在传导麻醉、 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在传导麻醉、渗润麻醉及封闭疗 法中均有良好药效。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法中均有良好药效。它的合成路线如下,请在方框内 填入试剂、中间产物或反应条件。 填入试剂、中间产物或反应条件。

(2012)有机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2012)有机化学 第七章 醇、酚、醚


酚羟基是一个强的邻、对位定位基,活化了苯 环,使其易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比较苯、苯 酚分别与溴水、硝酸反应的条件及其产物。有 关反应式:

1.卤代:
2.硝化: 3.磺化:


(三)与FeCl3的显色反应

凡具有酚羟基结构和烯醇式(—C=C—OH)结构 的化合物都能与与FeCl3的显色反应。
OH 、 OH
CH OH
CH OH
C H 2OH
2 H IO 4
C
O
O
C OH
H
O
C H
H
H
四、硫醇
硫醇(thio-alcohol) 的官能团是巯基 (-SH)。硫醇可看作醇分子中的氧原 子被硫原子取代的产物。
(一)硫醇的命名

按相应的醇命名,在醇字前加“硫”字。
C H 3C H 2S H
C H 2S H
乙硫醇
第七章

醇、酚、醚
(alcohols、phenols、ethers)
醇:脂肪烃基或芳香烃的侧链与羟基 相连形成的化合物。 酚:羟基与芳香烃的苯环直接相连形 成的化合物。 醚:醇或酚中羟基上的氢被烃基(脂 肪烃基或芳香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产 物。

R OH
Ar OH
R
O R'



C HO H OH HO H H OH H OH C H2O H
2. 氧化反应
硫醇的氧化表现在巯基上,实质是脱氢反应。
-2 2
[H ] R S S R
R SH
+ 2 [H ]
二、结构
δ O δ
-
OH δ
-

实验五 醇、酚、醚的性质

实验五 醇、酚、醚的性质

实验五醇、酚、醚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熟悉醇、酚、醚的性质;2.掌握简单的分离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1.醇的性质醇是碳原子上连接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OH。

醇分为一、二、三元醇,主要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缩合反应。

(1)醇的缩合反应随着醇分子数的增加,其缩合反应活性增强,生成副产物的可能性也加大。

(2)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是有羟基化合物常见的反应,可分为醇的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两种情况。

2.酚的性质酚是分子上有一个或多个苯环上连接有一个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Ar-OH。

由于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而形成了强的σ键和弱的π键,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苯环上带负电荷的特征。

(1)酚的酸碱性酚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负离子(酚盐)。

(2)酚的取代反应苯环带负电荷,对亲电性强的试剂具有亲和力,通常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取代反应中的溴化或碘化反应,即将溴或碘加到酚上。

(3)酚的氧化反应酚的氧化反应较易发生,通常需氧化剂才能促进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可用作染料、药物等材料。

3.醚的性质醚是由两个有机基团各连接一个氧原子形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O-R',又称作亚氧化物。

(1)醚的稳定性由于醚C-O-C两侧的碳原子仅连接有一些电性相等的基团,因此醚不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但在高温和高氧气浓度下发生容易引起爆炸的自由基反应。

(2)醚的酸碱性醚中含有的氧原子并不带负电荷,故醚不具有酸性或碱性。

三、实验步骤1.将0.15g苯酚、0.15g间苯二酚和0.15g环己醇混合,加入30mL的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溶解。

2.分别加入氢氧化钠至中性,用滤纸上滤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3.取1mL的溶液,加入1-2滴法氏试剂,观察产生现象。

4.将滤液倒回到1号容器中,将容器用冰盐混合物冷却,并滴加4mL浓HCl酸,将分离出的白色沉淀(四氧化三铁)过滤出来,洗净,直至不含氯离子,用10mL40%NaOH溶液将沉淀重溶,加入20滴K3[Fe(CN)6]溶液,观察现象。

《有机化学》第九章醇、酚、醚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第九章醇、酚、醚的结构与性质

第九章醇、酚、醚的结构与性质前言(1) 醇的结构与性质醇分子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或烃分子中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的产物。

和水分子一样,醇分子中氧原子也是sp3杂化的,sp3杂化的氧原子分别与烃基和氢形成2个σ键,还有两对孤电子对,在两个sp3杂化轨道上,因此醇分子不是直线型,而是角型的,所以醇分子是极性分子。

由于醇中含有羟基,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低级醇的熔点和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碳氢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高得多。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羟基在醇分子中比例减小,羟基对醇的影响减小,从而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与烷烃近似。

低分子量的醇可以与水形成氢键而互溶。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醇的化学性质也是由羟基引起的,主要是羟基的活性;羟基被取代的反应;羟基的氧化反应以及β﹣H的活性等。

(2) 酚的结构与性质酚羟基与芳羟基直接相连,羟基氧原子是sp2杂化的,还有一对孤电子在未杂化的p轨道上,p电子云正好能与苯环的大π键电子云发生侧面重叠,形成p-π共轭效应,其结果p电子云向苯环转移,而羟基氧氢之间的电子云向氧原子转移,使氢容易以离子形式离去,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难以被取代,当氧原子电子云向苯环转移,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升高,因此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速度加快。

(3) 醚的结构与性质醚可以看作是水的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得的化合物。

氧原子也是 sp 3 杂化的,因此醚不是直线型结构,而是角形结构,醚是极性分子。

与醇相比,醚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沸点比同组分醇的沸点低得多,如乙醚沸点是34.6℃ ,而丁醇的沸点为117.8℃ 。

但是醚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分子的沸点高。

醚分子中的氧可与水形成氢键,所以醚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乙醚在水中溶解度为 8g/100ml ,对于环状醚,由于成环缘故,氧原子外突,形成氢键的能力较强,因此四氢呋喃, 1,4 ﹣二氧六环与水能混溶。

醚是一类相当不活泼的化合物(环醚除外),醚链对于碱,氧化物,还原剂都是十分稳定。

第八章 醇、酚、醚

第八章  醇、酚、醚

卢卡斯试剂来鉴别六个碳以下的伯、仲、叔醇
反应机理:亲核取代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1反应 机制进行的,伯醇主要按SN2反应机制进行。
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 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HCl
主要产物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 醇的活性为: 烯丙型醇,苄醇 >叔醇> 仲醇> 伯醇> 甲醇
硫酸二甲酯
+
H 2S O 4
硫酸二甲酯为无色液体,是常用的甲基化试剂,剧毒,使用 时注意安全。
4、 醇的脱水反应 (1) 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
OH H2 SO 4 140 C Cyclohexanol Cyclohexene
o
+ H 2O
醇的脱水反应与烯烃的水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脱水反应也服从查依采夫(Saytzeff)规律。 反应是按E1反应机制进行,醇的反应活性为: 叔醇>仲醇>伯醇。
一些特殊结构的醇可以发生重排,得到结构不同的烯。
CH3 CH3 C CH3 CH CH2
0.4 %
CH3 CH3 C CH3 CH OH
CH2
CH3
CH3
85% H3PO4 △
CH3
C CH3
CH
CH3
80 %
CH3 C CH CH3
20 %
CH3
(2) 分子间脱水------生成醚
浓H2SO 4
6-羟基-2-萘磺酸
8.1.3 物理性质
除少数酚外,多数为固体,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产生
杂质,使其带有颜色。
酚能溶于乙醇、乙醚及苯等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不
大,但随着酚中羟基的增多,水溶性增大。

《醇和酚》酚的醚化反应

《醇和酚》酚的醚化反应

《醇和酚》酚的醚化反应在有机化学的广阔领域中,酚的醚化反应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研究方向。

这一反应不仅在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实际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酚。

酚是一类含有羟基(OH)直接连接在芳香环上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酚有苯酚、甲酚等。

酚具有一定的酸性,其酸性比醇要强,但比羧酸弱。

那么,什么是醚化反应呢?简单来说,醚化反应就是将醇或酚中的羟基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醚键(O)的过程。

对于酚来说,醚化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一种常见的酚醚化方法是使用卤代烃作为醚化试剂。

在适当的条件下,酚与卤代烃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例如,苯酚与溴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生成苯乙醚。

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钠起到了吸收反应生成的卤化氢的作用,促进反应向生成醚的方向进行。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硫酸二甲酯或硫酸二乙酯等作为醚化试剂。

这些试剂具有较强的甲基化或乙基化能力。

以硫酸二甲酯为例,它可以与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甲基醚。

酚的醚化反应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香料和药物的合成中,通过醚化反应可以对酚进行修饰,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具有特定香气或药效的化合物。

在实验室合成中,酚的醚化反应也是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醚化试剂和反应条件,可以精确地控制反应的进程和产物的结构。

然而,酚的醚化反应并非一帆风顺,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反应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

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试剂的用量以及反应体系的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对反应的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条件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降低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酚的醚化反应的选择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位点的醚化,导致产物的复杂性增加。

为了提高选择性,常常需要使用特殊的催化剂或者对反应底物进行预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试剂的毒性和安全性。

大学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醇酚醚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醇(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醇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醇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醚(1)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醇、酚、醚这一类有机化合物;(2)介绍醇、酚、醚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3)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4)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5)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演示醇、酚、醚的制备实验;(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醇,酚,醚的反应

醇,酚,醚的反应

醇的反应:氧氢键的断裂,呈现酸性,碳氧键的断裂,呈现取代反应,碳氧键和β位碳氢键的同时断裂呈现消除反应,还有氧化还原反应。

1:醇的酸性:
酸性强度顺序:伯醇>仲醇>叔醇
2:取代反应:
①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氢卤酸的活性顺序:氢碘酸>氢溴酸>氢氯酸
醇的活性顺序:RCH=CHCH2OH ~ ArCH2OH > 3°ROH > 2°ROH > 1°ROH
硫酸磷酸或路易斯酸具有催化作用
Lucas 反应 Lucas 试剂 (ZnCl 2 + HCl) 用于区别伯、仲、叔醇 当β位碳为季碳时,会发生重排效应。

②醇与卤化磷的反应:
R-OH +PX 3R-X P(OH)3
(RO)3P (RO)2POH +R 3N ③醇与氯化亚砜(亚硫酰氯)的反应
ROH + SOCl 2====R-Cl + HCl + SO 2
3:消除反应
小分子伯醇在较低温度下分子间脱水生成醚,较高温度下分子内脱水生成烯;仲醇和叔醇主要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烯,产物越稳定,占比越高。

脱水反应速率:3°R –OH > 2°R –OH > 1°R –OH
4:酯化反应
醇与羧酸在酸催化下生成酯,若使用。

有机化学第9章(醇、酚、醚)重、难点提示和辅导

有机化学第9章(醇、酚、醚)重、难点提示和辅导

有机化学第9章(醇、酚、醚)重、难点提示和辅导一.命名1.醇普通命名是在醇分子中烃基的名称后面加上“醇”字即可。

系统命名是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编号,根据主链碳原子数叫做“某醇”,再把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及羟基的位次放在醇的名称前面。

2.酚酚的命名是在芳环(苯、萘等)名称后面加上“酚”字,若芳环上有取代基,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写再前面。

3.醚简单醚根据烃基命名单醚:称(二)某烃(基)醚,如甲醚、二苯醚。

混合醚:按照“次序规则”,较小基团放在前面,如甲乙醚;有芳基时,将芳基放在前面,如苯甲醚。

结构复杂的醚当作烃的烷氧基衍生物命名,即复杂的烃基为母体,简单的烃基与氧组成的烷氧基作为取代基。

如:叫3-甲氧基戊烷。

二.化学性质三.鉴别1.醇(1)用金属钠,有气泡产生,(鉴别六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注意排除水、酸、末端炔烃剂低级醛、酮中活泼氢的干扰。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

在伯、仲、叔醇的试管仲分别加入卢卡斯试剂,很快变浑浊的是伯醇,放置后变浑浊的是仲醇,加热才变浑浊的是叔醇,(此法适于鉴别六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酚(1)三氯化铁显色,鉴别酚类化合物。

(2)加溴水,生成白色沉淀,鉴别苯酚。

四.制备方法:(本章没有讲到,根据前面讲过的内容可以总结)1.醇(1)烯烃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水加成符合马氏规则。

(教材39页)(2)卤代烃的碱性水解(教材101页)(3)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可制备增加两个碳原子的伯醇(教材129页)(4)醛酮与格氏试剂加成后再酸性水解(教材142页)(5)醛酮还原(教材148页)2.醚卤代烃的醇解(教材101页)五.重要的名词、规则卢卡斯试剂:浓盐酸和无水氯化锌的混合液。

查依采夫规则(见8章辅导)六.练习题教材133页:习题二、134页:习题四、五、七、八。

第六章 醇、酚、醚习题解答

第六章  醇、酚、醚习题解答

第六章醇、酚、醚一、学习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醇的重要的物理性质。

3.了解硫醇、硫醚和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二、本章要点醇、酚、醚是三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有的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麻醉剂、溶剂,有的是有机合成的常用原料。

(一)醇1.结构醇分子中的羟基氧为不等性sp3杂化,其中2个杂化轨道被2对未成键电子占据,另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α- C的sp3杂化轨道和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σ键。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故羟基氧电子云密度大,氢电子云密度小,因此氢氧键极性较大。

2. 命名醇的普通命名是在“醇”前加上烃基名称,并省去“基”字。

醇的系统命名原则是:(1)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醇”,并使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编号最小,将羟基位次写在“某醇”之前,其余的原则与烷烃相同。

(2)多元醇,应选择含羟基数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按羟基数目的多少称为“某二醇”、“某三醇”等。

(3)不饱和一元醇:选择既含羟基又含不饱和键数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编号时应使羟基位次最小,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烯(炔)醇”,并在“烯(炔)”、“醇”前面标明不饱和键和羟基的位次。

(4)命名芳香醇时,将芳环作为取代基,以侧链脂肪醇为母体。

(5)脂环醇,根据脂环烃基的名称,称为“环某醇”,从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开始,按“取代基位次之和最小”的原则给环碳原子编号,将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依次写在“环某醇”的名称之前。

3. 性质(1)重要物理性质:由于醇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故低级醇的沸点通常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高得多。

随着醇中烷基的增大,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低级醇易溶于水,中级醇部分溶于水,高级醇则不溶于水。

(2)主要化学性质:①醇与活泼金属(如Na、K、Mg、Al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醇盐,并放出氢气。

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速率顺序为:1)低级醇>中级醇>高级醇;2)甲醇>伯醇>仲醇>叔醇②醇可以与氢卤酸、卤化磷及氯化亚砜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醇醚与酚的命名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醇醚与酚的命名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醇醚与酚的命名与性质在有机化学中,醇、醚和酚是一类重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特定的命名规则和独特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醇、醚和酚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一、醇的命名与性质醇是由羟基(OH)官能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羟基的数量不同,醇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醇的命名规则如下:1. 一元醇:根据碳链的主链长度命名,并在末端加上“-ol”后缀。

例如,甲醇(CH3OH)是一种一元醇。

2. 二元醇:在主链上存在两个羟基时,使用“-diol”后缀。

根据羟基的相对位置,可以使用数字和破折号来表示羟基的位置。

例如,乙二醇(HO-CH2-CH2-OH)是一种二元醇。

3. 多元醇:在主链上存在多个羟基时,除了使用数字和破折号来表示羟基的位置外,还需要使用前缀来表示羟基的数量。

例如,三羟甲烷(CH2(OH)3)是一种三元醇。

醇具有以下性质:1. 溶解性:低碳链长度的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尤其是与水的混合溶解性较高。

高碳链长度的醇溶解性较差。

2. 氧化性:醇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为酮或醛。

这是因为羟基中的氢原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3. 蒸汽压:醇的蒸汽压较低,相对挥发性较小。

二、醚的命名与性质醚是由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的官能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醚中的碳原子个数不同,醚可分为一次醚、二次醚和三次醚。

醚的命名规则如下:1. 一次醚:根据两个连接碳原子的碳链命名,并在末端加上“-ether”后缀。

例如,甲基乙基醚(CH3-O-CH2-CH3)是一种一次醚。

2. 二次醚:在两个碳链上存在一个共享的氧原子时,使用“-diether”后缀。

根据氧原子相对位置,也可以使用数字和破折号来表示其位置。

例如,乙基乙基醚(CH3-CH2-O-CH2-CH3)是一种二次醚。

3. 三次醚:在三个碳链上存在一个共享的氧原子时,使用“-triether”后缀。

例如,甲基乙基丙基醚(CH3-O-CH2-CH2-O-CH2-CH3)是一种三次醚。

醇、醚、酚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醇、醚、酚和醛的结构和性质

氧化性:醛基可被氧化成羧 酸
还原性:醛基可被还原成醇
亲核加成:醛基可与亲核试 剂发生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某些醛可以发生 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醇的氧化:通过醇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醛
醛的还原:醛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醇
酯的水解: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然后通过还原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3
05
02
04
官能团:醇羟基(-OH) 分类:伯醇、仲醇、叔醇
状态:醇类化合物多为液体,沸点 较高,易挥发
溶解性:醇类化合物易溶于水,也 易溶于有机溶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味:具有特殊香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再通过水解环氧乙烷生成相 应的醛
汇报人:XX
颜色:醇类化合物多为无色或淡黄 色透明液体
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醇可以发生氧化生成酮或醛 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醇可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发酵法:利用微生物发酵将糖 类物质转化为乙醇
合成法:通过乙烯和水在催化 剂作用下合成乙醇
干馏法:将煤隔绝空气加热, 得到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 产物,其中焦炉气中含有乙醇
醚键:由氧原 子和两个烃基 组成,键能较 高,稳定性较
好。
醚的酸性:醚分 子中氧原子具有 部分负电荷,可 以作为质子受体, 表现出一定的酸
性。
醚的氧化:醚容 易被氧化生成过 氧化物,过氧化 物不稳定易分解, 可能产生自由基
或氧气。
醚的水解:在 酸或碱催化下, 醚与水反应生 成醇和烃基卤
化物。

官能团记忆口诀

官能团记忆口诀

官能团记忆口诀官能团记忆口诀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记忆方法,通过口诀的形式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及其性质进行记忆。

下面我将以官能团记忆口诀为标题,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官能团及其特性。

一、醇、醚、酚、醛、酮,羟基、氧键要掌握。

醇是碳链上有羟基,醚是氧键连接碳基。

酚有苯环,醛有羰基,酮有两个碳基。

醇是以羟基为特征的官能团,醇分为一元醇和二元醇,它们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醚是通过氧键连接两个碳基,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酚是带有苯环的羟基化合物,它具有较强的溶解性和抗氧化性。

醛和酮都包含了羰基,醛的羰基连接在碳链的末端,而酮的羰基连接在碳链的中间。

二、酸、酯、酰氯,碳氧键要掌握。

酸有羧基,酯有酯键,酰氯有氯原子。

酸是以羧基为特征的官能团,它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

有机酸中最常见的是羧酸,其分子中有一个羧基。

酯是通过酯键连接的化合物,它由酸和醇反应而成。

酰氯是羰基与氯原子相连的官能团,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三、酰胺、酰亚胺,氮原子要掌握。

酰胺中有两个氨基,酰亚胺有一个。

酰胺是酰基与氨基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分为一级酰胺、二级酰胺和三级酰胺。

酰亚胺是酰基与亚胺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四、酰酯、酰氨、酰胺,氧、氮原子要掌握。

酰酯有酯键,酰氨和酰胺有氮原子。

酰酯是酸与醇反应形成的官能团,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酰氨是酰基与氨结合形成的官能团,酰胺是酰基与胺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们都含有氮原子。

五、酰卤、酰胺、酰肼,卤素和氮原子要掌握。

酰卤有氯、溴、碘,酰肼有氮。

酰卤是酸与卤素反应形成的官能团,常见的有酰氯、酰溴和酰碘。

酰肼是酰基与肼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具有较高的活性。

六、醚胺、醚酮,氧和氮要掌握。

醚胺是氧与氨结合,醚酮是氧与酮结合。

醚胺是氧与氨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亲核性。

醚酮是氧与酮结合形成的官能团,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记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官能团及其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酚与溴水的反应
苯酚与溴水在常温下可立即反应生成
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故此反应可
用作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4.酚的氧化反应
酚易被氧化为醌等氧化物,氧化物的颜 色随着氧化程度的深化而逐渐加深,由无色 而呈粉红色、红色以致深褐色。多元酚更易 被氧化。对苯二酚是常用的显影剂。 酚易被氧化的性质常用来作为抗氧剂和除氧剂。
OH
+
HBr
CH3CH2CH2I + AgNO3

CH3CH2CH2ONO2 + AgI
4.与无机含氧酸的反应(成酯反应)
1) 与无机酸反应 醇与含氧无机酸硫酸、硝酸、磷酸反应生成无机酸酯。
2)与有机酸反应
5. 氧化和脱氢(oxidation )
去氢或加氧—氧化;加氢或去氧---还原 (1)氧化: 伯醇氧化 醛 羧酸; 仲醇氧化 酮; 叔醇α-碳上无氢原子,通常不被氧化。
(2)氧化试剂:KMnO4、K2Cr2O7酸性溶液和 CrO3-吡啶(称为Sarrett试剂或Collins试剂 氧化伯醇,反应可停留醛的阶段)。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
醇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饱和碳上的氢原子 被羟基(-OH)取代后生成的衍生物(R-OH)。
2. 分类
1) 根据羟基所连碳原子种类分为: 伯 醇(一级醇,1°醇): R-CH2-OH
仲 醇(二级醇,2°醇):
叔 醇(三级醇,3°醇):
R2CH-OH
R3C-OH
2)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类别分为:
CH2OH H | (2) C2H5 — —H (1) C | CH3 CH(CH3)2
2、
CH2OH C==C H
(3) H
OH H
3、 (1)(CH3)2C==C(CH3)2 (2) (3) (CH3)2CHCHO (4)
O CH3
OH
CH3
(5) (CH3)2CHCHCH2Br
| CH3
(6)
第六章
醇 和 酚 phenol
Alcohol and
醇、酚和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可看 成是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化合物。
H—O—H R—OH 水 醇
OH

R—O—R’ 醚
羟基与脂肪烃基、脂环烃基或苯环侧链相连 的叫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叫酚,两烃基与 氧直接相连的叫醚。
6.1

(alcohol)
脂肪醇:(饱和醇、不饱和醇 )
脂环醇:
芳香醇:
3)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分为:
一元醇 ;二元 醇; 多元醇
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化合物不稳定,这种结
构会自发失水,故同碳二醇不存在。
羟基连在双键上的醇称为烯醇,简单的烯醇不稳 定,容易重排为羰基化合物,例如:
3.醇的命名
1)俗名: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
(1)加入还原剂5%的FeSO4于醚中振摇后蒸馏。 (2)贮藏时在醚中加入少许金属钠。
习题:
P177-178
(2)4-甲基-1-乙氧基-2-己醇 (5)丙氧基氯甲烷 (2)CH3CH2
1、 (1)乙基异丁基醚 (3)丙基环戊基醚 2、 (1) (4)
OH
CH2 O CH2
O C(CH3)3
3)卢卡斯(Lucas)试剂 : 浓HCl和无水ZnCl2的混合物称为Lucas试剂, 通常可用来鉴别6个碳以下的伯醇、仲醇和叔 醇。
醇的活性次序:
苄醇和烯丙醇> 叔醇 > 仲醇 > 伯 醇>CH3OH
鉴别: 叔醇
仲醇
伯醇
卢卡斯试剂
1min浑浊
5-10 min浑浊
无现象
3、脱水反应
醇与浓酸共热即发生脱水反应,随反应条 件而异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仲醇和叔醇主要发生分子内 脱水,生成烯烃。(高温成烯)
2
CH2-CH2-OH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尽可能多的
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二、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所决定,同时也 受到烃基的一定影响,从化学键来看,反应的部 位有 C—OH、O—H、和C—H。 分子中的C—O键和 O—H键都是极性键,因而醇分子中有两个反应中 心。 又由于受C—O键极性的影响,使得α—H具 有一定的活性,所以醇的反应都发生在这三个部 位上。
第七章

Ether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R —O—R
2.分类
3.命名
1) 简单醚在“醚”字前面写出两个烃基的名称。 例
如,乙醚、二苯醚等。
2) 混醚 : 是将小基排前大基排后;芳基在前烃
基在后,称为某基某基醚。
3)结构复杂的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三、醚的化学性质 (稳定)
1. 烊盐的生成 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 H+ 而生成烊盐。
1.羟基的酸性
H-O-H + Na
Na-OH + 1/2 H2
R-O-H + M(Na、K、Mg、Al)─→ RO-M+ +1/2H2
醇的活性为:甲醇 > 伯醇 > 仲醇 > 叔醇
酸性:H2O > ROH > RH
碱性:R-> RO- > OH-
2.醇羟基的取代反应
1) 醇与HX的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 2) HX的反应活性: HI > HBr > HCl
[o] [o] [o]
伯醇 醛 羧酸 仲醇 酮 5. 邻二醇的特性: (与Cu(OH)2成绛蓝色)
6.2 酚(phenol)
一、 酚的结构及命名
1.结构:
OH
通式:Ar—OH
酚是羟基(-OH)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
(羟基与苯环侧链相连的化合物为芳醇)
•酚具有酸性的原因——氧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参与 成键,它的一对未共用电子的P轨道与苯环的6个P轨 道平行,并且共轭,氧原子的负电荷分散到整个共 轭体系中,氧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O-H键极性增 强,氢原子容易离解成为质子。 •酚具有极高的亲电反应活性的原因——氧原子的P电 子分散到苯环上,增加了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加强 了亲电反应活性。
此反应可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6.邻二醇类的特性:
(1). 与氢氧化铜的反应(绛蓝色溶液)
CH2OH CHOH CH2OH
+
Cu(OH)2
H2 C O HC O CH2OH
Cu
+
2H2O
(用于鉴别具有邻二醇结构的多元醇)
(2).与过碘酸(HIO4)反应
定性:邻二醇 + HIO4+AgNO3→白色AgIO3沉淀
9、 (1)2,4-二羟基甲苯 (4-甲基间苯二酚) (2)2-烯丙基苯酚 (3)3-甲基-5-甲氧基苯酚 (4)1,2,3-苯三酚(连苯三酚) (5)
OH OH
11、
OH CH2OH Cl
FeCl3 (-) AgNO3(醇)(-) KMnO4/H+(-)
(紫色)
(-) (-) 褪色
(-) AgCl↓
(3)
OCH3
NO2
CH2 CHCH2 O CH2CH CH2
OCH3 CHCH2 OH
(7)
CH2
(5)
OCH3
8、
A、
OCH2CH2CH3 或
OCH(CH3)2
B、
OH
C、CH3CH2CH2I 或 (CH3)2CHI
OCH2CH2CH3
+
HI Br
OH
+
CH3CH2CH2I
OH
+
H2O Br Br2 Br
R R C H C R O
+
HIO4
R R
+
RCHO
OH OH
(反应定量进行,在糖的结 构测定中有用)
三、重要的醇
(一)甲醇 有毒性,甲醇蒸气与眼接触可引起失明,误 服10ml失明,30ml致死。 (二)乙醇 (三)乙二醇 (四)丙三醇(甘油)
重点内容:
一. 醇的命名 二. 醇的分类 三. 醇的性质 1.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 与 HX 的反应(用Lucas试剂鉴别各类醇) 3. 脱水反应: (1) 分子内脱水:(成烯) 重点Saytzeff消除规则 (2) 分子间脱水:(成醚) 4. 醇的氧化:
3.氧化反应
醚长期与空气接触下,会生成不易挥发的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因此, 醚类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中,一般应放在棕色玻 璃瓶中,避光保存。 蒸馏放置过久的乙醚时,要先 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且不要蒸干。
检验方法:
硫酸亚铁和硫氰化钾混合液与醚振摇,有过氧化
物则显红色。
2)普通命名法;在“醇”字前面加上烃基名称 构
成,通常省去“基”字。
异丁醇
叔丁醇
苯甲醇(苄醇)
3)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 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芳醇的命名:可把芳基作为取代基:
1 2

CH2-CH3 OH
1
1-苯乙醇 (-苯乙醇) 2-苯乙醇 (-苯乙醇) 3-苯基-2-丙烯-1-醇 (肉桂醇)
醇分子内脱水反应的特点:
1) 其取向符合札依切夫(Saytzeff)规则,
3
2)醇的脱水反应活性: 3°R-OH > 2°R-OH > 1°R-OH 3) 用硫酸催化脱水时,有重排产物生成。
(2) 分子间脱水:伯醇分子间脱水成醚.
(低温成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