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盛建华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盛建华PPT课件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盛建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52f2411ed9ad51f01df289.png)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历史
腹股沟区的血管外科
1797, Abernethy(英)经腹膜前结扎髂外动脉瘤
Abernethy J (1797) Surgical cases and remarks. Of the operation for the aneurysm. Cadell and Davies (Strand),London, pp 149–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 临床应用
盛建华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层次
肌前修补:
腹外斜肌腱膜和腹横筋膜之间 (Lichtenstein手术)
腹膜前修补:
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MK,UHS,TEP,TAPP)
腹腔内修补:
补片置于腹腔内(IPOM)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入路
• 前入路:
– 通常指将疝囊自内环或疝环“前方”游离后回 纳进腹膜前间隙。(从腹股沟区的腹横筋膜前 方进入)
Bogros间隙
• 又称腹膜前间隙 • 壁层腹膜和腹横筋膜后层间区域 • 耻骨后Retzius间隙向侧方的延伸 • 疏松的脂肪组织,为一个无血间隙
是现代疝外科后入路修补术式和腹腔镜修补的必经之路,
也是补片的放置空间。
Bogros间隙
耻骨肌孔(Fruchaud孔)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 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被欧洲疝学会视 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耻骨肌孔 ( Musculoaponeurotic)”的概念,目 前被作为包括腹腔镜和开放式疝修补手 术的解剖依据。
• 腹横筋膜分为前后两层,前层附于腹横肌及其腱
膜后面,后层是纤维组织束和脂肪组织,易于和
腹膜分开,腹壁下血管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
此两层间,这两层在腹壁下血管附近看得尤为清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1f56273968011ca3009146.png)
1 . 2 . 1 观察组
采用 硬 膜 外 麻 醉 ,取 腹 股 沟 斜 切 口 ,依 次
局部 异物感 3例 ,尿潴 留 2例 ,阴囊血肿 1例 ;对照 组有 2 5例 ( 7 3 . 5 %) ,其 中伤 口麻木感 1 1 例, 局部异物感 1 0例 ,
出血 量 及 术 后 住 院 时 间接 近 ,差 异 无 统 计学 意义 。术 后使 用 镇 痛 药 :观 察 组 有 2例 ( 5 . 9 %) ,对 照 组 有 8例 ( 2 3 . 5 %) ;
及初复 发情 况等方 面接近 。
1 . 2 手 术方法
两组差 异有统 计学意 义 ( x = 4. 2 2 , P<0 . 0 5 ) 。术 后
中 国 乡村 医药
・
论著 与经 验 交流 ・
腹膜前闭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缺点
陈森 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观察腹膜前 间隙无张力疝修 补术治疗腹股 沟斜 疝的优缺点 。方法 选 取腹股沟疝患者 6 8例 ,根
据入 院时间分为 对照组与观 察组 ,各 3 4例。观察组采 用腹膜前 间隙无张力疝修 补术 ,对照组 采用疝环填 充式无张力疝 修 补术 。比较两 组手术 时间 、 术 中出血量 、术后住 院时 间,术后镇 痛药使用率 、术 后并发症及疝 复发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
例 ( 7 6 . 5 %) ,复 发 疝 1 6例 ( 2 3 . 5 %) 。按 入 院 时 间分 为 对 照 组 与 观 察 组 ,各 3 4例 ,两 组 性 别 、年 龄 、腹 股 沟 疝 类 型
P< 0 . 0 5为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2 结果 两组均手术成功 。由表 1可见 ,两组的手术 时间、术 中
前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论文
![前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f4df91d4d8d15abf234e02.png)
i n g u i n a l h e r n i a S h e n gJ i a n h u a , Z h u a n gL u .D e p a r t m e n t o f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2 , t h e S e c o n d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u s i n g a r I a n t e io r r a n d a p o s t e i r o r a p p r o a c h .M 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i n g u i n a l h e ni r a p a t i e n t s w h o r e c e i v e d
前后人 路腹 膜 前 疝 修补 术 治疗 腹 股 沟疝 的 疗 效分 析
盛 建华 庄璐
【 摘 要】 目的 比较前后人路腹 膜前疝 修补技 术治疗 腹股 沟疝 的疗 效和 并发症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0 8 年8 月至 2 0 1 2 年2 月, 江西省 景德 镇市第二 人 民医院开展 K u g e l 手术( K u g e l 组, 3 8例 ) 及 M- K补片手术( M. K组 , 4 3例 ) 的腹股沟 疝患者 临床 资料。 比较二 组患 者手术 时间 、 住 院时 间、 术 后重度疼痛 、 复发 、 阴囊血肿 、 尿潴 留及切 口感染 等指标 。结 果 K u g e l 组切 口疼痛 、 阴囊 血肿发 生率
Th e o p e r a i t n g t i me,l e n g t h o f h o s p i t l a s t a y,s e v e r v e p in a f o l l o wi n g o p e r a t i o n,r e c u r r e n c e,u r i n a r y r e t e n t i o n
13例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观察
![13例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876fb1852d380eb62946d22.png)
塞 的边缘 与腹横 筋膜 、耻骨梳 韧带缝 合 固定 ,然后 将 补 片(美 国艾 瑞姆 公 司)适 当修 剪后 置于 子宫 圆韧 带 后方 ,铺平 后周 围妥善缝 合 固定 ,将 子宫 圆韧带放 回 原位 ,间断缝 合 腹外 斜 肌 腱 膜 ,逐层 缝 合 ,术 毕 。术 后用 500 g的沙袋压 迫 局 部 6~ 8 h,给 予抗 炎 治 疗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第 ll卷第 2期 PracticalClinical ! ! !三 ! ! ! !
· 51 ·
13例 腹 膜 前股 疝 无 张力 修 补 术效 果观 察
盛 建 华 ,庄 璐 。,江 爱 云 (1.景德 镇 市第二人 民医院普 外科 ,江 西 景德 镇 333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ension—free repair of the preperitoneal femo— ral hernia.M ethods U sing polypropylene patch treated 1 3 cases of preperitoneal femoral hernia. The abdominal wall defect was repaired but the hernia ring was not filled.Results The average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be8a2f5901020207409c8e.png)
参
考
文
献
1 陈双 , 唐健 雄 , 马颂 章 . 成 人 腹 股 沟疝 诊 疗 指南 ( 2 0 1 2年 版 ) [ J / C D] . 中华疝 和腹壁外科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3 , 7 ( 1 ) : 1 _ 3 . 2 李基业. 腹膜前间隙的解剖 和手术 的发展史 [ J / C D] . 中华普外 科手术学杂志 : 电子版, 2 0 0 7, 1 ( 2 ) : 6 8 - 6 9 . 3 朱淼 , 张 国强 , 周 苏 君.前 入 路 腹 膜 前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术 与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7 - 0 4 )
作者单位 : 8 3 0 0 0 0 乌鲁木齐 , 新疆维吾 尔 自治区人 民医院北 院 普外科 ( 孟塬 、 赵兵、 韩芳 、 艾 尼瓦尔 、 吾 甫尔 、 龚 国杰 、 白劲松 、 巴高、 李 明) ;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普外微创研究所 ( 张成 、 克力木 )
6 陈杰. 实用疝外科 手术技巧 . 北京 : 北京 科学技 术出版社 , 2 李健 , 等. 改良K u g e l 补片修 补腹股沟疝 1 0 6 例 临床诊治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 0 1 2 , 2 1 ( 2 ) : 2 3 8 2 4 0 .
・
8 O・
l 0 月 第 7卷 第 5 期C h i n J H e r n i a A b d o m i n a l W S u r  ̄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5
口为中心的 1 0 a m×1 0 c m 的腹 膜前 间隙 , 上方 游离 直至 可 见 精索血管与精 索分开走 形 2~3 c m, 内侧超过腹 直肌后 鞘 的外 侧缘 , 外侧 至髂血管 、 髂腰 肌 , 下至耻骨 支下方 , 把善 释
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e073402f60ddccdb38a011.png)
● 1250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Apr 29(8)其中内外侧半月板损伤是比较常见的致使膝关节功能异常的原因,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运动习惯的改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呈上升趋势[6]。
半月板为一种新月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膝关节股骨颗与胫骨平台之间,对膝关节具有缓冲、承载和维持平稳的作用,且对关节软骨具有促进营养分布的功效[7]。
因此,半月板损伤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及关节软骨产生很大危害,及时有效的诊断对患者的后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MRI是临床上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在磁场不为零的情况下,通过外磁场进行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蔡曼分裂作用,同时共振吸收某一频率的射频辐射,这一过程对人体健康无伤害,且与关节镜比较,具有更加方便和经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技术[8]。
本研究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别给予MRI 和常规CT检查,并分别与金标准关节镜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检出率为87.5%,与关节镜的总检出率93.7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总检出率为79.17%,明显低于关节镜总检出率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张强军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且能够多方位成像,有利于准确判断出半月板损伤的具体位置、损伤类型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中MRI诊断半月板损伤程度和关节镜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原因可能是半月板和关节囊之间的肌腱、脂肪以及一些血管组织等结构会导致MRI影像结果中出现分布不均的杂乱信号,使诊断结果容易出现误判情况。
此外,患者扫描时体位的摆放不正确或者发生部分的容积反应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MRI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10]。
而关节镜检查由于可以在直视情况下全面检查半月板损伤情况,可以有效判断其损伤程度,但是关节镜是一种有创检查,患者有可能会发生感染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且存在一定的操作禁忌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前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d4f10b02020740bf1e9b04.png)
前入 路腹 膜 前无 张力 疝修 补术 的临床 应 用
赵 宏斌 李 超 董 飞
( 治 市淮 海 医 院 , 西 长 治 0 6 1 ) 长 山 4 02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入路腹 膜前无张力疝修 补术的手术
无 张力 疝 修 补 技 术 因手 术创 伤 小 , 后 疼 痛 轻 , 复 快 , 术 恢 手
21 急诊止血 .
22 近 期疗 效 .
后, 可使大部分静脉 f张消失 , } f j 我们注射 3 8次 , - 注射间隔我们
认 为 1 ~4d为 宜 。 0d 1
( 首次注射后出血停止 7 2h以上者 )7例 , 1 无效 2 。 例
的依据 , 每例均于最后一次注射后 2 ~ 周 3周行 胃镜检查 , 以下 列变化作为判定疗效的标准 : ①有效 : 静脉瘤消失 , 曲张静脉缩 小缩短 , 曲张静脉颜色 由青色变为白色; ②改善 : 静脉曲张程度 明显减轻 , 曲张范围缩小缩短 ; ③曲张静脉治疗后无变化 。
■ 嘧 £窝厨
颜色。 2 结果
察具 体出血灶 , 而影响注射时 , 可用 8 %异丙肾上 腺素液冲洗 , 既可局部止血 , 义可将血迹冲掉, 便于治疗。 一般认为注射 3 5 — 次 本组急诊硬化 注射治疗 1 , 中有效 9例 其
以 内镜 下 曲张 静 脉 形 态 变 化 为 观 察 疗 效
间不宜过短 ; ⑥同时有几条f 张静脉 , } f i 注射点不能在 同一平 面
上 , 不 能 在 同 一 个 注 射 点 上 多 次 注 射 , 则 易 引 起 食 管 溃 疡 也 否
和狭 窄 1 ] I 。
参 考 文献
注射后如果针眼 出血量较 多 , 可采取下列 方法 : ①立 即在 原针眼处或其远端再注射一次硬化剂 ;②可将内镜 向前推进 , 用镜身压迫 出血处 3rn 5mn i~ i;③插入塑料导管局部喷洒止 a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949c91c31b765ce050814b8.png)
作者简介 吴海峰!$&''"# $男$学士$主治医师$从事临床普外科工作(电子信箱%&"A$D*$%4$#$()RR,&#-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年 & 月第 ' 卷第 ($,$!一般资料 选取 "#$+ 年 $ 月""#$' 年 $ 月苏州市吴江区
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 %# 例腹股沟疝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 例& 对照组男 (& 例$女 $ 例$年龄 "- 0'& 岁$平均!-',% 1-,%# 岁(其 中斜疝 (- 例$直疝 + 例$复合疝 $ 例(腹股沟疝$型 "+ 例$)型 $( 例$#型 " 例$*型 $ 例(病程 #,(( 0 $+ 年$平均! +," 1#,( # 年& 观 察 组 男 (% 例$ 女 " 例$年龄 "' 0'' 岁$平均!-',+ 1-,*# 岁(其中斜疝 (* 例$直疝 ( 例$复合疝 $ 例(腹股沟疝$型"- 例$ )型 $$ 例$#型 ( 例$*型 $ 例(病程 #,"- 0$- 年$ 平均!+,- 1#,(# 年& 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 比性&
!"#% $#,(&*& =',*))$,"#&-4('%?,"#$%,#(,##*
F3&/,2&)(#'&%%&'("%(&+-#"+5%/&&/&2,#/#+2/&2&/#("+&,*-2,'&"+#+H)#+,*3&/+#,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5267f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7.png)
2014.08临床经验101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而突出体表所形成的疝。
其发病率约为3.6‰,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则高达11.8‰[1]。
目前,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则以其疗效佳、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
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9例,女11例。
年龄48~78岁,平均(62.4±7.4)岁。
斜疝52例,直疝22例,马鞍疝6例。
标准分型:I 型9例,II 型31例,III 型33例,IV 型7例[2]。
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标准分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1)麻醉方法。
麻醉剂采用1%利多卡因+1/10000肾上腺素混合液,根据解剖步骤逐层进行麻醉操作,依次为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内环口、提睾肌、外环口生殖股神经分支。
(2)手术步骤:常规消毒、铺巾,于患者腹股沟内环与耻骨结节之间作一长约4cm 的切口,根据麻醉步骤依次将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切开,将精索游离后,寻找到疝囊并游离。
对照组40例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
麻醉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林 茂铜梁县巴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市铜梁县 402560【摘 要】目的:分析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b287d54d4d8d15abe234efb.png)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伤及腹壁下动静脉1例(1.3%),手术实施时间30~76 min,平均手术时间48 min。
使用止痛药患者4例(5.0%)。
患者住院时间2~5 d,平均住院时间3.6 d。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所占比例为6.3%,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4~24个月的随访,其中复发1例。
结论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早日恢复,减轻疼痛程度,疗效值得肯定。
关键词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因腹内压上升,老年患者腹壁薄弱、肌肉萎缩,更易形成疝,为多发人群[1]。
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实施后疼痛比较明显,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自无张力疝修补术提出后,被迅速广泛应用到临床中[2]。
本次研究中,给予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抽检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52±9)岁,腹股沟直疝40例,斜疝40例。
依据中华学会疝以及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分型法:Ⅰ型24例,Ⅱ型15例,Ⅲ型18例,Ⅳ型23例。
基础疾病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2型糖尿病22例,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23例,前列腺增生症20例。
1. 2 方法给予患者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上做一斜切口,并从外到内依次切开,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明确疝囊所处位置。
若疝囊大,需中间进行横断,远端止血,之后旷置,近端需缝扎,推入到间隙内,小疝囊游离,之后推入到间隙。
斜疝或直疝处理时,应沿着疝囊颈周围以环形切开腹横筋膜,直视下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腹膜外脂肪、腹壁下血管。
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feb6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通常由于腹腔内压增加和腹股沟区域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腹腔内脏器下垂形成。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修补,其中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
本文旨在分析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手术原理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是通过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避免了张力的存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在腹腔内发现疝囊及其内脏器,将疝囊推入腹膜后间隙,用无张力的网片将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最后将腹腔内的脏器放回原位,完成手术。
二、手术效果分析1. 术后并发症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相比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由于避免了张力的存在,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伤口愈合速度较快。
术后腹壁功能得以保留,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得以迅速恢复。
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较低的术后复发率。
由于修补网片的无张力应用,可以更好地避免疝囊再次突出,术后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
一项研究显示,采用该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仅为1%-3%,明显低于传统手术。
3. 术后生活质量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术后恢复期缩短,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由于术后腹壁功能得以保留,患者不易因为手术而引发其他腹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良好。
术后并发症较为少见,生存率良好,并且术后患者的体力状况、腹肌功能和肠道功能基本保持正常。
这为该手术方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临床应用前景经腹腔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也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临床实际中,该手术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b2ee222ba0d4a7303763a93.png)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6%,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peritoneal space tension-free repair on treating hernia.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reperitoneal space tension-free repair was applied to experimental group,while plug mesh tension-free hernia repair was used to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pain degree after surgery,time of being off bed,hospital stay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6%,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rnia,preperitoneal space tension-free repair gets superiorities of small trauma,rapid recovery,few complications,and low recurrence rat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Preperitoneal space;Tension-free repair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该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7b549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4.png)
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王建华;陈翔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0(014)007
【摘要】目的评价开放式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9年8月期间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无张力组相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0.05),但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正常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和切口满意度高(P<0.01),2组在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安全可靠、恢复快及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193-195)
【作者】王建华;陈翔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
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J], 陈晓林;王克畏
2.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r沟疝的效果对比[J], 王晓龙
3.腹腔镜及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J], 曹烽;王文卿
4.腹膜外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对比观察 [J], 骆文辉;曾广;邹继波;陈继聪
5.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J], 蒋崇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使用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08c1e8b4daa58da0114af7.png)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使用【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使用优势通过将我院外科收治的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的男性患者7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治疗组患者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患者手术之后平均3天就可以下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各项值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值,两组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两组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来说更加容易耐受手术,所以说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斜疝临床使用腹股沟疝[1]在当今社会发病率极为普遍,腹股沟斜疝在老年人多见,一旦出现就不可能自愈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较多,主要有:Lichtenstein,Stoppa,Rutkow,Gilbert四种术式,近些年随着对腹膜前间隙解剖结构的不断深入了解,腹膜前间隙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也逐渐在临床上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
选取我院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的老年患者使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简要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老年腹股沟斜疝的的男性患者7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7.8±5.5)岁,单侧斜疝32例(其中包括难复性疝6例,嵌顿疝1例),双侧斜疝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75岁,平均(67.7±5.5)岁,单侧斜疝33例(其中包括难复性疝6例,嵌顿疝1例),双侧斜疝2例。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50046fdde80d4d8d05a4f55.png)
2019年11月上临床研究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张一卿浙江省泰顺县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325500【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疝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疝气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视其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为对照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2例)与观察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42例)。
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复发率。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减少疝气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安全性。
【关键词】疝气;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47-02疝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指腹部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孔隙或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部分患者可出现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
手术是临床治疗疝气的主要方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及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均为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但其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2]。
基于此,本研究将两组手术方式应用于疝气患者中,旨在进一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疝气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视其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给予分组,分为对照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2例)与观察组(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42例)。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0dd694f680203d8cf2f2404.png)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究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与实验组分别予以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予以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8.57%(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14.29%(P<0.05)。
结论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疝气;治疗效果疝气是一种常见疾病,此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极易对机体机能造成损害,使患者出现肠梗阻或者性功能障碍等表现[1]。
临床上通常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不同术式对疝气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2]。
为了探究疝气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予以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疝气患者,所有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双盲法分为2组,对比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30~84岁,平均年龄(57.45±27.54)岁;疾病类型:股疝、直疝、斜疝分别有5例、9例、28例。
实验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31~85岁,平均年龄(58.23±27.42)岁;疾病类型:股疝、直疝、斜疝分别有4例、11例、27例。
两组疾病类型等资料经处理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
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附9例报告)
![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附9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c3523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5.png)
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附9例报告)
盛建华;庄璐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9(000)020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股疝的方式。
方法:使用聚丙烯网
塞及补片治疗股疝9例,手术重点修补股环上方腹壁缺损区,不填塞股环。
结果:9例患者均痊愈,随诊无复发。
结论:腹膜前高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股疝治疗的理想术式。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盛建华;庄璐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省景德镇333000;中南大学
湘雅医学院,湖南4100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21
【相关文献】
1.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附9例报告) [J], 盛建华;庄璐
2.股疝无张力修补方式(附24例报告) [J], 康俊升;乔峰;聂磊;王焱;何少武;吴波;季
风存
3.腹股沟复合疝的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附25例临床报告) [J], 孙英刚;安艳新;徐阳;沈新;张旭魁
4.高位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附28例报告) [J], 康俊升;乔峰;聂磊;王焱;何少武;吴
波
5.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附21例报告) [J], 林建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db7c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d.png)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前言:疝气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类型,指的是体内器官或者器官一部分离开正常解剖位置,经先天或者后天形成薄弱点、孔隙或者缺损处进入至其它部位,可出现在腹部、胸部等处,其中腹部为常见发病部位,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年龄增长下腹股沟部处肌肉张力呈下降状态,增加其患上疝气疾病风险[1-2]。
手术为此病有效干预手段,近年来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广泛应用下,显著提升了疝气治疗效果,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基于无张力疝修补术上所得新型手术方法,为明确此治疗方式疗效,此试验以分析将其应用于老年疝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一、所用材料与方法(一)材料纳入者为2021.01至2023.07在院治疗的80例老年疝气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对照组:年龄60岁至80岁(70.45±6.62岁),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年龄最低/最高65岁和78岁,均龄71.27±6.75岁;性别男/女25例和15例。
组间各项资料无差异,可比对,P>0.05。
(二)方法1.对照组选择疝环充填式修补术,体位取仰卧位,在患侧处取斜切口,长度以4cm至7cm为宜,待疝囊充分暴露后,以锥形填充物实施填充处理,对精索进行游离后予以缝合;对于高位游离疝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明确是否实施切开、横断等操作。
2.观察组选择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调整体位为仰卧位,经硬膜外麻醉后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处取斜切口,长度在3cm至5cm左右,将腹外斜肌腱膜牵开,目的是便于分离;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腹横筋膜充分暴露出来,注意对髂腹下与髂腹股沟处神经做好保护工作;游离精索后结合疝囊的体积,游离到颈部或者距离内环口3cm处离断疝囊,对于近远端疝囊予以行敞开旷直处理,将其游离到高位,在离疝囊口大约2cm出以1号线对近端的疝囊实施荷包缝合处理,待成功止血后对网塞最上端处进行缝合与固定,封闭缝线,借助网塞将疝囊放入患者的腹腔内实施疝内口填充处理;以氯化钠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并实施止血处理,待完成止血操作后将精索放回,于前方采取逐层间断方式对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以及皮肤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后以沙袋进行压迫止血,7d后进行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历史
腹股沟区的血管外科
1797, Abernethy(英)经腹膜前结扎髂外动脉瘤
Abernethy J (1797) Surgical cases and remarks. Of the operation for the aneurysm. Cadell and Davies (Strand),London, pp 149–176
腹横筋膜后层
腹壁下血管
腹横筋膜前层
腹膜前脂肪
下层补片
壁层腹膜
腹横筋膜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历史
腹股沟区的血管外科
1823,Bogros(法)描述了腹膜前间隙 1912,Rouvièrè应用术语“preperitoneal space
of Bogros”
Rouvièrè H (1912) Anatomie humaine: descriptive, topographique et fonctionelle. Masson Edit, Paris
Bogros间隙
• 又称腹膜前间隙 • 壁层腹膜和腹横筋膜后层间区域 • 耻骨后Retzius间隙向侧方的延伸 • 疏松的脂肪组织,为一个无血间隙
是现代疝外科后入路修补术式和腹腔镜修补的必经之路,
也是补片的放置空间。
Bogros间隙
耻骨肌孔(Fruchaud孔)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 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被欧洲疝学会视 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耻骨肌孔 ( Musculoaponeurotic)”的概念,目 前被作为包括腹腔镜和开放式疝修补手 术的解剖依据。
被称为“精索腹壁化”(
parietalization of the element of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历史
1998,Gilbert发明了PHS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手术要点
1.颈肩技术 2.腹膜前间隙 3.精索腹壁化
疝环切开的“颈-肩”技术
“真疝囊颈”与“假疝囊颈”
腹壁下血管
疝环切开的“颈-肩”技术
斜疝
游离精索后将其提起,在精索内侧根部(内环内侧)与 腹横筋膜所形成的“颈-肩”交界处找到“真”疝环,在 此处腹壁下血管靠近精索侧环形切开腹横筋膜。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 临床应用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层次
肌前修补:
腹外斜肌腱膜和腹横筋膜之间 (Lichtenstein手术)
腹膜前修补:
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MK,UHS,TEP,TAPP)
腹腔内修补:
补片置于腹腔内(IPOM)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入路
• 前入路:
– 通常指将疝囊自内环或疝环“前方”游离后回 纳进腹膜前间隙。(从腹股沟区的腹横筋膜前 方进入)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
髂血管搏动(外) 腹直肌外缘(内)
内环上精索后(上) 耻骨支(下)
耻骨梳韧带
腹股沟韧带
耻骨联合
股管开口
陷窝韧带
注意嵌入股管开口内的腹膜前脂 肪
注意横跨在耻骨梳韧带上的变异闭孔血管分 支
精索腹壁化
精索腹壁化
在游离腹膜前间隙过程中需同 时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从内环 水平的腹膜处向近端游离10cm ,从而将精索放置在内脏囊的 外侧并紧贴于腹壁,这一过程
• 后入路:
– 是指在内环口的上方,即腹横肌深面切开腹横 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然后在内环或疝环的 “后方”(从腹横筋膜后方)将疝囊拉回至腹 膜前间隙。也就是在腹膜前间隙内将腹膜的突 出部分(疝囊)拉回到该间隙。
腹膜前修补的范畴
一.前入路: PHS无张力疝修补术 (Gilbert术式) Modified Kugel术 Millikan术 二.后入路: TEP,TAPP Kugel术 Wantz 术 GPRVS手术(Stoppa术式)
1804,Cooper认同Abernethy的手术并认识到腹横筋膜
Cooper AP (1804) The anatom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abdominal hernia. Longman and Co, London
腹横筋膜
1804年Cooper不仅认识到腹横筋膜, 并且指出腹横筋膜是防止腹股沟疝 形成的最后一道屏障。
Cooper AP. The anatom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guinal and congenital
hernia.London:Longman,1804
著名的外科医生Billroth说:“如果能有 一种人工材料能够替代缺损的腹横筋膜, 疝就能够被治愈了”
腹横筋膜
斜疝
斜疝
优点
环形切开处是腹横筋膜两层结构最明显处,便于操作 是“真”疝环的位置所在 便于寻找疝囊 对精索提睾肌损伤小 是疝囊高位游离所要达到的水平位 是进入腹膜前间隙的“门户”
在直疝疝囊的底部环行切开腹横 筋膜
直疝
直疝
直疝
开斜疝是不会漏直疝,但开直疝时有可能漏斜疝!
骑跨疝(saddle hernia)
• 腹横筋膜分为前后两层,前层附于腹横肌及其腱 膜后面,后层是纤维组织束和脂肪组织,易于和
腹膜分开,腹壁下血管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
此两层间,这两层在腹壁下血管附近看得尤为清
晰。应用这一解剖特点,腹横筋膜后腹膜前间隙
网片的正确放置位置应该在腹壁下血管下方的腹
横筋膜后层与壁层腹膜之间。所以颈-肩技术切开 腹横筋膜是指把前、后层都要切开。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特点
完全覆盖肌耻骨孔 重建腹横筋膜 符合物理原理(Pascal) 补片位置更深,异物感轻 不易移位
正成为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技术
Crucial step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eperitoneal approaches to the groin: an historical review R. C. Read Hernia (2011) 15:1–5
耻骨肌孔(Fruchaud孔)
• 解剖结构:
– 耻骨肌孔是一个位于腹前壁与骨盆相连水平的 卵圆型裂孔。它的构成:
• 下界:上耻骨枝的骨膜。
• 上界:腹外斜肌和腹横肌。 • 内侧:腹直肌外缘。
• 外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腰肌。
耻骨肌孔的位置及构成如图:
腹膜前修补手术的历史
1972,Stoppa(GPRVS)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