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百条裙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条裙子》导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恰当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孩子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导读课一般是在孩子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的。

导读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适时地渗透语言训练、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基本跨越了生字障碍,这个学段,是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实现语言积累的好时机。

因此,在这一学段中,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本解读】:
故事的主人公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她每天穿着一条褪了色的蓝裙子,没有谁注意她。

旺达渴望得到友谊和关注,告诉同伴们自己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却招致嘲笑和捉弄,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

玛蒂埃回忆起同伴们对旺达的种种嘲弄,内心懊悔不已。

旺达离开后,同伴们才发现旺达是个多么优秀的女孩,她的“一百条裙子”多么独特,每一条裙子都散发出美丽的光芒,每一条裙子都倾注了旺达的梦想和对美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课,潜移默化之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1)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故事主人公。

(2)通过阅读对人物的语言、外貌、活动的文字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特点。

2、指导学生通过构建人物形象、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感悟作者心声。

3.通过品读等形式,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教学难点:从初步的了解中感知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联系生活。

1最近阅读了哪些书?讲了什么内容?
2出示《一百条裙子》
了解作者及此书的文学成就。

从封面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书名,作者名等。

师随机介绍作者,此书获文学成就等相关信息。

3生活中谁可能有一百条裙子?
【解析: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读一本书时先读封面。

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猜测“你觉得生活中谁可能有一百条裙子?”激起学生的探究和阅读欲望。


二、结识人物,猜测情节。

.1出示书中三个人物,了解人物介绍。

文字材料:佩琪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她漂亮,有许多好看的衣服,还留着一头褐色的鬈发。

玛蒂埃是她最要好的朋友。

如果有人问玛蒂埃身上的那条裙子是从哪儿来的,她只得坦白承认那是佩琪的
一件旧裙子。

为了不让十三班的同学们认出来,玛蒂埃的妈妈已经想办法缝补上一些新花边来做掩饰。

旺达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晾得走了型的蓝裙子,尽管很干净,但一看就知道从来没有好好儿熨烫过。

2生猜测故事中谁会拥有一百条裙子。

【设计意图:运用了预测、提问的阅读策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探究和阅读欲望。


文字材料:
那是秋季里晴朗的一天,女孩子们围在一起高声谈论着一个叫塞西莉的女孩穿来上学的新裙子:
“多可爱啊!”一个女孩说。

“是啊,我有一条新的蓝裙子,但没有她这条这么漂亮。

”另一个女孩说。

“我妈妈刚刚给我买了一块方格花呢,一种苏格兰风格的方格花呢。


“我有一条上舞蹈课穿的新舞裙。


“我要让我妈妈给我买一条跟塞西莉的一模一样的裙子。


生自读。

生猜测其他女孩的心情。

文字材料:当时玛蒂埃就站在佩琪旁边,旺达则站在佩琪的另一边。

突然,旺达冲动地碰了碰佩琪的胳臂,然后说了些什么。

只见她那浅蓝色的眼睛闪着光,看上去跟其他的女孩一样兴奋。

“什么?”佩琪没有听清楚,因为旺达说话的声音很小。

旺达犹豫了一下之后,坚定地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我有一百条裙子。


“我想你刚才就是这么说的。

一百条裙子,一百条!”,佩琪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

“嘿,大伙听着,”她喊道,“这女孩说她有一百条裙子。


一阵沉默过后,刚刚还以塞西莉和她的华美新裙子为中心的女孩们,这会儿又好奇地将旺达和佩琪围住了中间。

女孩们打量着旺达,开始时不相信,后来干脆怀疑。

“一百条裙子?”她们问,“没人能有一百条裙子的。


“但我有。


“旺达有一百条裙子。


“那它们在哪儿呢?”
“在我的衣柜里。


“哦?你不穿着来上学吗?”
“不。

我只是穿着去参加晚会。


“哦?你是说你没有平常穿的裙子?”
“不,我有适合各种场合穿的裙子。


“那你为什么不穿着上学呢?”
对于这样的问话,旺达沉默了好一阵子。

她先是把嘴唇抿在了一起,然后又刻板地重复着刚才的话,好像是在背诵在学校里学会的课文一样:“我有一百条裙子,它们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旺达,”佩琪会很认真地问她,同时还用胳膊肘捅捅身边的朋友,“旺达,你说你的衣柜里有多少条裙子来着?”
“100条。

”旺达回答。

“100条!”周围的女孩子都尖叫着表示怀疑,就连玩“跳房子”游戏的女孩子们也会停下围过来仔细听。

“是的,100条,挂满了我的衣柜。

”旺达说完紧紧闭上嘴唇。

“都是什么样的?我想都是丝绸的吧?”佩琪说。

“是的,全是丝绸的,各种颜色都有。


之后她们会放她走,在她没走多远的时候,女孩子们便忍不住爆发出刺耳的笑声来,一直到笑出眼泪为止。

用一句话概括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样的笑?
【解析:运用了预测、提问的阅读策略,设置悬念,希望通过故事情节的猜测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更吸引读者往下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出示这个女孩在班里的位置信息。

文字材料:
旺达的座位在十三班最靠里一排倒数第二个位置。

她就坐在这个属于学习成绩差,而且举止又粗鲁的男生们的角落里;坐在这间脚步声杂乱,无论什么好玩儿的话都能引起哄堂大笑,并且地面上总是又脏又乱的教室的角落里。

而旺达坐在这里,并不是因为她也粗鲁,爱叫爱闹,恰恰相反,她总是那么安静,几乎不怎么说话,甚至没人听见她放声大笑过。

偶尔,她将嘴角向上翘一翘,就算是笑了。

至于旺达,她只不过是个住在波金斯山上,还总爱独自站在校园里的女孩罢了。

在班上,除了偶尔轮到旺达站起来朗读课文之外,根本没人会想起她来。

每当轮到她朗读的时候,大家总希望她能读得快点儿,赶紧读完,赶快坐下——因为,她读一段课文要花费好长好长的时间。

有时候她站起来,只是呆呆地看着她的课本,什么都读不出来,或者说她根本就不愿意读。

老师想要帮帮她,可她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老师让她坐下。

她是哑巴了还是怎么了呢?也许她就是胆小吧。

“这时,其他女孩说三道四……”生模仿说三道四的情景,体会文本内容。

【解析:恰到好处地使用“行为艺术”的表演,动静结合,使“无声”胜“有声”,让课堂脱去“古板”的旧衣,换上一件“有声有色有形”的新衣,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

在层层的猜测中,走进故事的情节。

“旺达说的是真话吗?”“为什么嘲笑成了例行公事?”“旺达是个怎样的女孩?”教师不断地提示学生要说明理由,寻找字里行间的信息,将阅读进行得有声有色。


三、揭示谜底,体会结局。

1.老师公布的金奖作品,生猜测。

文字材料:
“至于女子组嘛,”梅森老师说,“尽管我们这么多人里只有一两个人参赛,但是有一个人,我们十三班真的应该为她骄傲——实际上,这个女孩自己就画了一百幅设计图——每一幅作品都与众不同,而且全都美丽至极!根据评委们评议的结果,单拿出她这些画中的任何一幅都是可以赢得大奖的。

所以,我高兴地宣布:旺达·佩特罗斯基就是这次大赛女子组的获胜者!遗憾的是,旺达这些天一直没来上学,所以不能上台来接受本该属于她的掌声。

希望她明天就到校来上课。

同学们,现在大家可以安静地、有秩序地在教室里参观一下她这些精美的参赛作品了。


2.接下来故事如何发展,四人小组创作。

【解析:曲折有时也是一种悬念。

故事如何发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互动探究,各抒己见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让人意想不到的感动,随后意想不到的激动。

阅读本书常常会被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吸引,为出人意料的结局所震撼。

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中,逐步揭开故事的谜底,跌宕起伏的情节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读者,激起阅读的欲望。


四、思辨延伸,反思自己。

文字材料:
敬爱的老师:
旺达以后不会再去你们学校上学了。

她的哥哥杰克也不再去了。

现在,我们要搬到一个大城市去。

再不会有人怪叫“嘿,波兰佬”,再不会有人问“怎么会有这么好笑的名字啊”。

在大城市里,有趣的名字多的是。

您诚挚的詹.佩特罗斯基
1.谁该对这件事负责?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那旺达呢?她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给同学们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旺达的信,你从信里知道了什么?
亲爱的梅森老师:
您和十三班的同学们都好吗?请告诉女孩子们,她们可以保留我的那些图画,因为我又有了100条新裙子,全都挂在我家新房子中的衣柜里。

我想把那张画着绿色带红色花边的裙子的画送给佩琪,那张画着蓝裙子的画送给她的朋友玛蒂埃,给她们作圣诞礼物吧。

我想念我们的学校,这里的新老师根本不能跟您比。

祝您和全班同学圣诞快乐。

您真诚的旺达·佩特罗斯基
2、从这封信中,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听了来信佩琪和玛蒂埃心情怎样?会有什么改变?会回信吗?故事又将怎么发展呢?课后拿起书,阅读吧!
五、布置作业,阅读推荐。

小结:愿大家一生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一百条裙子》是国际大奖小说,是为孩子们倾心奉献的经典,这一系列一共有59本,《一百条裙子》只是其中之一。

老师希望你多读经典,相信这些书,能打动你们的心,能润泽你们的童年,让我们期待阅读,在阅读中感动,在感动中成长!
板书设计:
《一百条裙子》
初读感知人物
速读捕捉信息
猜读推动情节
精读揣摩感悟
【教学反思】:
阅读导读课,不应当仅仅满足于从故事情节这一个角度去引导,还应当潜移默化之中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会思考。

我们的孩子拿到一本书后,总是匆匆开始阅读。

故事读完,了解了故事情节就以为读好一本书。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内容之前,先读读封面、作者、目录、主要人物、故事简介等等,让孩子感受到原来除了故事情节,一本书里还包含那么多的信息,有那么多内容值得读。

《一百条裙子》的导读课主要运用了猜读法。

通过故事情节的猜测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上,我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封面、插图推测故事内容,让学生品读文章片段,对人物有了深入的理解。

如:出示三个女孩的介绍,推测她们中谁最有可能有一百条裙子?最后女孩们知道旺达的画获了金奖,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选取了书中描写旺达的片段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从而把孩子们的阅读引向深处,让孩子们体会到原来读书要这样细细地读,美美地品,读出人物的形象来。

这些片段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同时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学生拿到书自主阅读时,就会在导读课的基础之上,继续丰满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