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二章训练卷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A ∈l ,A ∈α,B ∈l ,B ∈α⇒l ⊂α B .A ∈α,A ∈β,B ∈α,B ∈β⇒α∩β=AB C .l ⊄α,A ∈l ⇒A ∉α D .A ∈l ,l ⊂α⇒A ∈α2.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面直线AB ,A 1D 1所成的角等于( ) A .30°B .45°C .60°D .90°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当BD ∥平面EFGH 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E ,F ,G ,H 一定是各边的中点 B .G ,H 一定是CD ,DA 的中点C .BE ∶EA =BF ∶FC ,且DH ∶HA =DG ∶GCD .AE ∶EB =AH ∶HD ,且BF ∶FC =DG ∶GC4.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 ∥CD ,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 ,EF 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 ,n ,那么m +n 等于( )A .8B .9C .10D .11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E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 )A .ACB .BDC .A 1DD .A 1D 16.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ABC 沿斜边BC 上的高AD 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 ′AC =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 )A .90°B .60°C .45°D .30°7.如图所示,直线P 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ABC 内接于⊙O ,且AB 为⊙O 的直径,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现有结论:①BC ⊥PC ;②OM ∥平面APC ;③点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等于线段BC 的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D .②③8.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底面三角形A 1B 1C 1是正三角形,E 是BC 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C 1与B 1E 是异面直线B .AC ⊥平面ABB 1A 1 C .AE ,B 1C 1为异面直线,且AE ⊥B 1C 1D .A 1C 1∥平面AB 1E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m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mB .AC ⊥mC .AB ∥βD .AC ⊥β10.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正三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512πB .3π C .4π D .6π 1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过点A 作平面A 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点H 是△A 1BD 的垂心 B .AH ⊥平面CB 1D 1C .AH 的延长线经过点C 1D .直线AH 和BB 1所成的角为45°12.已知矩形ABCD ,AB =1,BC ,将△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 与直线BD 垂直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 与直线CD 垂直C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D .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 与BD ”,“AB 与CD ”,“AD 与BC ”均不垂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b ,a ∥α,则b ∥α;②若a ∥α,b ⊂α,则a ∥b ;③若a ∥α,则a 平行于α内所有的直线;④若a ∥α,a ∥b ,b ⊄α,则b ∥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14.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当底面四边形A 1B 1C 1D 1满足条件_______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情况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15.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底面ABCD ,点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则 ①棱AB 与PD 所在直线垂直; ②平面PBC 与平面ABCD 垂直; ③△PCD 的面积大于PAB △的面积; ④直线AE 与直线BF 是异面直线.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16.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中,AB =3,BC =a ,若P A ⊥平面ABCD ,在BC 边上取点E ,使PE ⊥DE ,则满足条件的E 点有两个时,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如图所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A 1D 1的中点,判断MN 与平面A 1BC 1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8.(12分)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AC =9,BC =12,AB =15,AA 1=12,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AC ⊥B 1C ; (2)求证:AC 1∥平面CDB 1.19.(12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CA =90°,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 (1)求证:BC ⊥平面P AC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20.(12分)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B 1C 的中点为O ,且AO ⊥平面BB 1C 1C . (1)证明:B 1C ⊥AB ;(2)若AC ⊥AB 1,∠CBB 1=60°,BC =1,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高.21.(12分)如图所示,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底面边长为a,E是PC的中点.(1)求证:P A∥面BDE;(2)求证:平面P AC⊥平面BDE;(3)若二面角E BD C--为30°,求四棱锥P ABCD-的体积.22.(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 ABC-的体积.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二章训练卷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C【解析】若直线l∩α=A,显然有l⊄α,A∈l,但A∈α.故选C.2.【答案】D【解析】由于AD∥A1D1,则∠BAD是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 =90°.故选D.3.【答案】D【解析】由于BD∥平面EFGH,所以有BD∥EH,BD∥FG,则AE∶EB=AH∶HD,且BF∶FC=DG∶GC.故选D.4.【答案】A【解析】如图,取CD的中点H,连接EH,HF.在四面体CDEF中,CD⊥EH,CD⊥FH,所以CD⊥平面EFH,所以AB⊥平面EFH,所以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与EFH平行,其余4个平面与EFH相交,即n=4.又因为CE与AB在同一平面内,所以CE与正方体下底面共面,与上底面平行,与其余四个面相交,即m=4,所以m+n=4+4=8.故选A.5.【答案】B【解析】易证BD⊥面CC1E,则BD⊥CE.故选B.6.【答案】A 【解析】连接B′C,则△AB′C为等边三角形,设AD=a,则B′D=DC=a,B C AC'==,所以∠B′DC=90°.故选A.7.【答案】B【解析】对于①,∵P A⊥平面ABC,∴P A⊥BC,∵AB为⊙O的直径,∴BC⊥AC,∴BC⊥平面P AC,又PC⊂平面P AC,∴BC⊥PC;对于②,∵点M为线段PB的中点,∴OM∥P A,∵P A⊂平面P AC,∴OM∥平面P AC;对于③,由①知BC⊥平面P AC,∴线段BC的长即是点B到平面P AC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8.【答案】C【解析】由已知AC=AB,E为BC中点,故AE⊥BC,又∵BC∥B1C1,∴AE⊥B1C1,故C正确.故选C.9.【答案】D【解析】∵m∥α,m∥β,α∩β=l,∴m∥l.∵AB∥l,∴AB∥m.故A一定正确.∵AC⊥l,m∥l,∴AC⊥m.故B一定正确.∵A∈α,AB∥l,l⊂α,∴B∈α.∴AB⊄β,l⊂β.∴AB∥β.故C也正确.∵AC⊥l,当点C在平面α内时,AC⊥β成立,当点C不在平面α内时,AC⊥β不成立.故D不一定成立.故选D.10.【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作PO⊥平面ABC,则O为△ABC的中心,连接AP,AO.1sin 602ABC S =︒=11194ABC A B C ABC V S OP OP -∴=⨯==,OP ∴=213OA ==,∴tan OP OAP OA ∠=,又02OAP π<∠<,∴3OAP π∠=.故选B .11.【答案】D【解析】因为AH ⊥平面A 1BD ,BD ⊂平面A 1BD ,所以BD ⊥AH . 又BD ⊥AA 1,且AH ∩AA 1=A .所以BD ⊥平面AA 1H .又A 1H ⊂平面AA 1H .所以A 1H ⊥BD ,同理可证BH ⊥A 1D ,所以点H 是△A 1BD 的垂心,故A 正确. 因为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所以AH ⊥平面CB 1D 1,B 正确.易证AC 1⊥平面A 1BD .因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AC 1和AH 重合.故C 正确.因为AA 1∥BB 1,所以∠A 1AH 为直线AH 和BB 1所成的角. 因为∠AA 1H ≠45°,所以∠A 1AH ≠45°,故D 错误.故选D . 12.【答案】B【解析】A 错误.理由如下:过A 作AE ⊥BD ,垂足为E ,连接CE ,若直线AC 与直线BD 垂直,则可得BD ⊥平面ACE ,于是BD ⊥CE ,而由矩形ABCD 边长的关系可知BD 与CE 并不垂直.所以直线AC 与直线BD 不垂直.B 正确.理由:翻折到点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恰好在直线BC 上时,平面ABC ⊥平面BCD ,此时由CD ⊥BC 可证CD ⊥平面ABC ,于是有AB ⊥CD .故B 正确. C 错误.理由如下:若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则由BC ⊥CD 可知BC ⊥平面ACD ,于是BC ⊥AC ,但是AB <BC ,在△ABC 中∠ACB 不可能是直角.故直线AD 与直线BC 不垂直.由以上分析显然D 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答案】④【解析】①中b 可能在α内;②a 与b 可能异面或者垂直;③a 可能与α内的直线异面或垂直.14.【答案】B 1D 1⊥A 1C 1(答案不唯一)【解析】由直四棱柱可知CC 1⊥面A 1B 1C 1D 1,所以CC 1⊥B 1D 1,要使B 1D 1⊥A 1C ,只要B 1D 1⊥平面A 1CC 1,所以只要B 1D 1⊥A 1C 1,还可以填写四边形A 1B 1C 1D 1是菱形,正方形等条件. 15.【答案】①③【解析】由条件可得AB ⊥平面P AD ,∴AB ⊥PD ,故①正确;若平面PBC ⊥平面ABCD ,由PB ⊥BC ,得PB ⊥平面ABCD ,从而P A ∥PB , 这是不可能的,故②错;1·2PCD S CD PD =△,1·2PAB S AB PA =△,由AB =CD ,PD >P A 知③正确;由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可得EF ∥CD ,又AB ∥CD ,∴EF ∥AB , 故AE 与BF 共面,④错. 16.【答案】a >6【解析】由题意知:P A ⊥DE ,又PE ⊥DE ,P A ∩PE =P ,∴DE ⊥面P AE ,∴DE ⊥AE .易证△ABE ∽△ECD .设BE =x ,则A B B EC E C D=,即33xa x =-.∴290x ax +=-, 由0∆>,解得a >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答案】平行,见解析.【解析】直线MN ∥平面A 1BC 1.证明如下:∵M ∉平面A 1BC 1,N ∉平面A 1BC 1.∴MN ∉平面A 1BC 1. 如图,取A 1C 1的中点O 1,连接NO 1、BO 1.∵11112N D O C ∥,1112M D B C ∥,∴1NO MB ∥.∴四边形NO 1BM 为平行四边形.∴MN ∥BO 1.又∵BO 1⊂平面A 1BC 1,∴MN ∥平面A 1BC 1. 18.【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C 1C ⊥平面ABC ,∴C 1C ⊥AC .∵AC =9,BC =12,AB =15,∴AC 2+BC 2=AB 2,∴AC ⊥BC .又BC ∩C 1C =C ,∴AC ⊥平面BCC 1B 1,而B 1C ⊂平面BCC 1B 1,∴AC ⊥B 1C . (2)连接BC 1交B 1C 于O 点,连接OD .如图,∵O ,D 分别为BC 1,AB 的中点,∴OD ∥AC 1.又OD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19.【答案】(1)见解析;(2)存在,见解析.【解析】(1)证明∵P A ⊥底面ABC ,∴P A ⊥BC .又∠BCA =90°,∴AC ⊥BC . 又∵AC ∩P A =A ,∴BC ⊥平面P AC .(2)∵DE ∥BC ,又由(1)知,BC ⊥平面P AC ,∴DE ⊥平面P AC . 又∵AE ⊂平面P AC ,PE ⊂平面P AC ,∴DE ⊥AE ,DE ⊥PE . ∴∠AEP 为二面角A DE P --的平面角. ∵P A ⊥底面ABC ,∴P A ⊥AC ,∴∠P AC =90°.∴在棱PC 上存在一点E ,使得AE ⊥PC .这时∠AEP =90°, 故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20.【答案】(1)见解析;(2. 【解析】(1)证明 连接BC 1,则O 为B 1C 与BC 1的交点.因为侧面BB 1C 1C 为菱形,所以B 1C ⊥BC 1.又AO ⊥平面BB 1C 1C ,所以B 1C ⊥AO ,故B 1C ⊥平面ABO . 由于AB ⊂平面ABO ,故B 1C ⊥AB .(2)解 在平面BB 1C 1C 内作OD ⊥BC ,垂足为D ,连接AD . 在平面AOD 内作OH ⊥AD ,垂足为H .由于BC ⊥AO ,BC ⊥OD ,故BC ⊥平面AOD ,所以OH ⊥BC . 又OH ⊥AD ,所以OH ⊥平面ABC .因为∠CBB 1=60°,所以△CBB 1为等边三角形.又BC =1,可得OD =.由于AC ⊥AB 1,所以11122OA B C ==.由OH ·AD =OD ·OA,且AD =OH .又O 为B 1C 的中点,所以点B 1到平面ABC, 故三棱柱111ABC A B C -. 21.【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P ABCD V -=. 【解析】(1)证明 连接OE ,如图所示.∵O 、E 分别为AC 、PC 的中点,∴OE ∥P A . ∵OE ⊂面BDE ,P A ⊄面BDE ,∴P A ∥面BDE . (2)证明 ∵PO ⊥面ABCD ,∴PO ⊥BD .在正方形ABCD 中,BD ⊥AC ,又∵PO ∩AC =O ,∴BD ⊥面P AC . 又∵BD ⊂面BDE ,∴面P AC ⊥面BDE .(3)解 取OC 中点F ,连接EF .∵E 为PC 中点, ∴EF 为POC △的中位线,∴EF ∥PO .又∵PO ⊥面ABCD ,∴EF ⊥面ABCD ,∴EF ⊥BD . ∵OF ⊥BD ,OF ∩EF =F ,∴BD ⊥面EFO ,∴OE ⊥BD . ∴∠EOF 为二面角E BD C --的平面角,∴∠EOF =30°.在Rt △OEF中,1124OF OC AC ===,∴·tan 30EF OF =︒,∴2OP EF ==.∴2313P ABCD V a -=⨯. 2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V =. 【解析】(1)证明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BB 1⊥底面ABC ,所以BB 1⊥AB . 又因为AB ⊥BC ,所以AB ⊥平面B 1BCC 1, 又AB ⊂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 (2)证明 取AB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因为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所以FG ∥AC ,且12FG AC =.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F ∥EG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所以C 1F ∥平面ABE .(3)解 因为AA 1=AC =2,BC =1,AB ⊥BC,所以AB == 所以三棱锥E -ABC的体积1111·12332ABC V S AA ==⨯⨯=△.。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几何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几何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几何(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几何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命题:①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直线是异面直线;②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③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④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②③2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A、平行B、相交C、异面D、以上都有可能3.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三条交线为异面直线 B.三条交线两两平行C.三条交线交于一点 D.三条交线两两平行或交于一点4. 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 BC CD DA、、、上分别取E F G H、、、四点,如果与EF GH、能相交于点P,那么()A、点P必在直线AC上B、点P必在直线BD上C、点P必在平面BCD内D、点P必在平面ABC外5.若平面α⊥平面β,α∩β=l,且点P∈α,P∉l,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过点P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B.过点P且垂直于l的直线在α内C.过点P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 D.过点P且垂直于l的平面垂直于β6.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 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a∥b,则α∥βD.若a⊥α,b⊥β,α⊥β,则a⊥b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如图,在△ABC中,∠BAC=90°,PA⊥面ABC,AB=AC,D是BC的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5 B.8C.10 D.69.如右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M、N分别是棱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 )A.与AC、MN均垂直相交B.与AC垂直,与MN不垂直C.与MN垂直,与AC不垂直D.与AC、MN均不垂直10、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V,点P、Q分别在侧棱AA1和CC1上,AP=C1Q,则四棱锥B—APQC的体积为( )A、2VB、3VC、4VD、5V11.(2009·海南、宁夏高考)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1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12.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ACD是等边三角形;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④AB与CD所成的角是6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QPC'B'A'CBA2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3、已知PA垂直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若PC BD,平行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 .14.已知三棱锥D-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AC=3,BC=2,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为 .15.如下图所示,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使△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则:(1)BD与CD的关系为________.(2)∠BAC=________.16.在正方体ABCD—A′B′C′D′中,过对角线BD′的一个平面交AA′于E,交CC′于F,则①四边形BFD′E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BFD′E有可能是正方形.③四边形BFD′E在底面ABCD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平面BFD′E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D.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解答题17、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点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面ACD.(2)平面EFC⊥平面BCD.18.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1)证明:AM⊥PM;(2)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1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与△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F、F1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B1F1∥平面C1BF;(2)平面AB1F1⊥平面ACC1A1.20.如图,DC⊥平面ABC,EB∥DC,AC=BC=EB=2DC=2,∠ACB=120°,P,Q分别为AE,AB的中点.(1)证明:PQ∥平面ACD;(2)求AD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21.如图,△ABC中,AC=BC=22AB,ABE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底面ABC,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1)求证:GF∥底面ABC;(2)求证:AC⊥平面EBC;3(3)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将一张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4.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多少立方厘米?6.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相等,圆柱的高8厘米,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7.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200厘米,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多少厘米48.一个长方体,长是10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9.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是96厘米,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底面周长是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用一个底面积为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底面积为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多少厘米?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和体积1、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A. C.2、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5B. D.3、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D.1题图 2题图 3题图4、母线长为1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等于43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 ππ π π5、下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不考虑接触点) ( )+3+π +3+4π+23+π+π6、若球O1、O2表面积之比S1S2=4,则它们的半径之比R1R2=___7、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8、一个高为2的圆柱,底面周长为,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9、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10、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11.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为,在其中有一个高为的内接圆柱.(1)求圆柱的侧面积;(2)为何值时,圆柱的侧面积最大.9题图10题图 11题图12、直三棱柱高为6 cm,底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 cm,4 cm,5 cm,将棱柱削成圆柱,求削去部分体积的最小值.13、设球的表面积为,体积为,它的内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体积为,求,.14、如图所示,一个直三棱柱形容器中盛有水,且侧棱AA1=8.若侧面AA1B1B水平放置时,液面恰好过AC、BC、A1C1、B1C1的中点,当底面ABC水平放置时,液面高为多少?67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有直线m 、n 和平面α、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 ∥α,n ∥α,则m ∥nB.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C.若α⊥β,m ⊂α,则m ⊥βD.若α⊥β,m ⊥β,m ⊄α,则m ∥α2、已知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l m βγαα=⊂,,和m γ⊥,则有 A .αγ⊥且l m ⊥ B .αγ⊥且//m β C .//m β且l m ⊥ D .//αβ且αγ⊥3.若()0,1,1a =-,()1,1,0b =,且()a b a λ+⊥,则实数λ的值是( )A .-1 D.-24、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 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m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m B. AC ⊥mC. AB ∥βD. AC ⊥β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长度数据如图,则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分别为()3,27+A ()328,+B()2327,+C ()23,28+D6、已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24cm ,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6cm ,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A. 14cmB. 4cmC. 32cmD. 23cm7.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 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不能确定8.将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起,使平面ABD⊥平面CBD ,E 是CD 中点,则AED ∠的大小为( ) A.45 B.30C.60D.909.PA ,PB ,PC 是从P 引出的三条射线,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º,则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12B 。

高中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堂练习及答案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a αb β => a∥αa∥b●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 B.若α⊥γ,β⊥γ,则α∥βC.若m∥α,m∥β,则α∥βD.若m⊥α,n⊥α,则m∥n2.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存在直线与l异面B.α内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3.如图,M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的中点,给出下列命题①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②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垂直;③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④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平行.其中真命题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Q分别是棱D1C1,A1D1,BC的中点.P在对角线BD1上,且BP=BD1,给出下面四个命题:(1)MN∥面APC;(2)C1Q∥面APC;(3)A,P,M三点共线;(4)面MNQ∥面APC.正确的序号为()A.(1)(2)B.(1)(4)C.(2)(3)D.(3)(4)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各个顶点与各棱中点共20个点中,任取两点连成直线,所连的直线中与A1BC1平行的直线共有()A.12条B.18条C.21条D.24条6.直线a∥平面α,P∈α,那么过P且平行于a的直线()A.只有一条,不在平面α内B.有无数条,不一定在平面α内C.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D.有无数条,一定在平面α内7.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8.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平面AB1C平行的直线是()A.DD1B.A1D1C.C1D1D.A1D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为AC的中点,点D1是A1C1上的一点,若BC1∥平面AB1D1,则等于()A.1/2B.1 C.2 D.310.下面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线段B′D′上有两个动点E,F,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二.填空题1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M分别是棱AD,DD1,D1A1,A1A,AB的中点,点N在四边形EFGH的四边及其内部运动,则当N只需满足条件时,就有MN⊥A1C1;当N只需满足条件时,就有MN∥平面B1D1C.1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4.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A1=AB=2.(1)求证:AB 1∥平面BC1D;(2)若BC=3,求三棱锥D-BC1C的体积.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识梳理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 必修二 第二章 2.1 2.1.1课后练习题

高中数学  必修二   第二章 2.1 2.1.1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 2.1 2.1.1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空间中,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A.两条直线B.一点和一条直线C.一个三角形D.三个点[答案] C2.如图所示,下列符号表示错误的是()A.l∈αB.P∉lC.l⊂αD.P∈α[答案] A[解析]观察图知:P∉l,P∈α,l⊂α,则l∈α是错误的.3.下面四个说法(其中A,B表示点,a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①∵A⊂α,B⊂α,∴AB⊂α;②∵A∈α,B∉α,∴AB∉α;③∵A∉a,a⊂α,∴A∉α;④∵A∈a,a⊂α,∴A∈α.其中表述方式和推理都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A.①④B.②③C.④D.③[答案] C[解析]①错,应写为A∈α,B∈α;②错,应写为AB⊄α;③错,推理错误,有可能A∈α;④推理与表述都正确.4.如图所示,平面α∩β=l,A,B∈α,C∈β且C∉l,AB∩l=R,设过A,B,C三点的平面为γ,则β∩γ等于()A.直线AC B.直线BCC.直线CR D.以上都不对[答案] C[解析]由C,R是平面β和γ的两个公共点,可知β∩γ=CR.5.若一直线a在平面α内,则正确的图形是()[答案] A6.下图中正确表示两个相交平面的是()[答案] D[解析]A中无交线;B中不可见线没有画成虚线;C中虚、实线没按画图规则画,也不正确.D的画法正确.画两平面相交时,一定要画出交线,还要注意画图规则,不可见线一般应画成虚线,有时也可以不画.二、填空题7.已知如图,试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点、直线和平面的关系:(1)点C与平面β:________.(2)点A与平面α:________.(3)直线AB与平面α:________.(4)直线CD与平面α:________.(5)平面α与平面β:________.[答案](1)C∉β(2)A∉α(3)AB∩α=B(4)CD⊂α(5)α∩β=BD8.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1)直线AC1在平面CC1B1B内.(2)设正方体ABCD与A1B1C1D1的中心分别为O,O1,则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 的交线为OO1.(3)由A,C1,B1确定的平面是ADC1B1.(4)由A,C1,B1确定的平面与由A,C1,D确定的平面是同一个平面.[答案](2)(3)(4)[解析](1)错误.如图所示,点A∉平面CC1B1B,所以直线AC1⊄平面CC1B1B.(2)正确.如图所示.因为O∈直线AC⊂平面AA1C1C,O∈直线BD⊂平面BB1D1D,O1∈直线A1C1⊂平面AA1C1C,O1∈直线B1D1⊂平面BB1D1D,所以平面AA1C1C与平面BB1D1D的交线为OO1.(3)(4)都正确,因为AD∥B1C1且AD=B1C1,所以四边形AB1C1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1,C1,D共面.三、解答题9.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分析][解析]已知:AB∩AC=A,AB∩BC=B,AC∩BC=C.求证:直线AB,BC,AC共面.证明:方法一:因为AC∩AB=A,所以直线AB,AC可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B∈AB,C ∈AC,所以B∈α,C∈α,故BC⊂α.因此直线AB,BC,AC都在平面α内,所以直线AB,BC,AC共面.方法二:因为A不在直线BC上,所以点A和直线BC可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B∈BC,所以B∈α.又A∈α,同理AC⊂α,故直线AB,BC,AC共面.方法三:因为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A,B,C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因为A∈α,B∈α,所以AB⊂α,同理BC⊂α,AC⊂α,故直线AB,BC,AC共面.规律总结:1.利用公理2及三个推论,可以确定平面及平面的个数,公理中要求“不共线的三点”,推论1要求“平面外一点”,推论2要求“两条相交直线”,推论3要求“两条平行线”,因此对公理、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必须理解清楚.2.对于证明几个点(或几条直线)共面的问题,在由其中几个点(或几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后,只要再证明其他点(或直线)也在该平面内即可.10.如图所示,AB∥CD,AB∩α=B,CD∩α=D,AC∩α=E.求证:B,E,D三点共线.[解析]∵AB∥CD,∴AB,CD共面,设为平面β,∴AC在平面β内,即E在平面β内.而AB∩α=B,CD∩α=D,AC∩α=E,可知B,D,E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可得,B,D,E三点共线.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5·天津武清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C.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D.圆心和圆上两点确定一个平面[答案] C[解析]因为梯形的两腰是相交直线,所以根据确定平面的条件,梯形应确定一个平面.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两个平面如果有公共点,那么一定相交B.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一定共线C.两个平面有3个公共点一定重合D.过空间任意三点,一定有一个平面[答案] D[解析]如果两个平面重合,则排除A、B;两个平面相交,则有一条交线,交线上任取3个点都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故排除C;而D中的三点不论共线还是不共线,则一定能找到一个平面过这3个点.3.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P∈a,P∈α⇒a⊂α②a∩b=P,b⊂β⇒a⊂β③a∥b,a⊂α,P∈b,P∈α⇒b⊂α④α∩β=b,P∈α,P∈β⇒P∈b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当a∩α=P时,P∈a,P∈α,但a⊄α,∴①错;a∩β=P时,②错;如图∵a∥b,P∈b,∴P∉a,∴由直线a与点P确定唯一平面α,又a∥b,由a与b确定唯一平面β,但β经过直线a与点P,∴β与α重合,∴b⊂α,故③正确;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在其交线上,故④正确,选D.4.如图,α∩β=l,A∈α,C∈β,C∉l,直线AD∩l=D,过A,B,C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平面γ、β的交线必过()A.点A B.点BC.点C,但不过点D D.点C和点D[答案] D[解析]A、B、C确定的平面γ与直线BD和点C确定的平面重合,故C、D∈γ,且C、D∈β,故C,D在γ和β的交线上.二、填空题5.过同一点的4条直线中,任意3条都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这4条直线确定的平面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6[解析]如图.6.如图所示,A,B,C,D为不共面的四点,E,F,G,H分别在线段AB,BC,CD,DA上.(1)如果EH∩FG=P,那么点P在直线________上.(2)如果EF∩GH=Q,那么点Q在直线________上.[答案](1)BD(2)AC[解析](1)若EH∩FG=P,那么点P∈平面ABD,P∈平面BCD,而平面ABD∩平面BCD =BD,所以P∈BD.(2)若EF∩GH=Q,则点Q∈平面ABC,Q∈平面ACD,而平面ABC∩平面ACD=AC,所以Q∈AC.三、解答题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B的中点,F为AA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 [证明] (1)分别连结EF 、A1B 、D 1C , ∵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 ∴EF ∥A 1B 且EF =12A 1B .又∵A 1D 1綊B 1C 1綊BC , ∴四边形A 1D 1CB 是平行四边形, ∴A 1B ∥CD 1,从而EF ∥CD 1. EF 与CD 1确定一个平面. ∴E 、F 、D 1、C 四点共面. (2)∵EF 綊12CD 1,∴直线D 1F 和CE 必相交.设D 1F ∩CE =P , ∵D 1F ⊂平面AA 1D 1D ,P ∈D 1F ,∴P ∈平面AA 1D 1D . 又CE ⊂平面ABCD ,P ∈EC ,∴P ∈平面ABCD , 即P 是平面ABCD 与平面AA 1D 1D 的公共点. 而平面ABCD ∩平面AA 1D 1D =直线AD ,∴P ∈直线AD (公理3),∴直线CE 、D 1F 、DA 三线共点.8.(2015·江苏淮安模拟)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AA 1,D 1C 1的中点,过D ,M ,N 三点的平面与正方体的下底面相交于直线l .(1)画出直线l 的位置;(2)设l ∩A 1B 1=P ,求线段PB 1的长.[解析] (1)延长DM 交D 1A 1的延长线于E ,连接NE ,则NE 即为直线l 的位置.(2)∵M 为AA 1的中点,AD ∥ED 1, ∴AD =A 1E =A 1D 1=a . ∵A 1P ∥D 1N ,且D 1N =12a ,∴A 1P =12D 1N =14a ,于是PB 1=A 1B 1-A 1P =a -14a =34a .。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习题+答案

D B A α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 a 来表 a a 线线平行 A ·α C ·B · A · α P· αLβ 共面直线p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叫做垂足。

叫做垂足。

的垂线,则这两个ba第 3 页 共 3 页aa b a b //,a a a ÞþýüË^^1、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b a b a //,Þ^^a a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行垂直,那么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也与此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a b a ^ÞÌ^a a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性质定理:、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符号表示:b b a a b a ^Þïþïýü=^Ì^a l l a a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平面的直线和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符号表示:符号表示: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q <£°;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q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q 。

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三、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即二面角: 1、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复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复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设 a R ,则复数 z 1 a2 2ai 所对应点组成的图形为( ) 1 a2
A.单位圆
B.单位圆除去点 1,0
C.单位圆除去点
1, 0
D.单位圆除去点 1,0
2.在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②复数 z i 1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
③若 x2 1 x2 3x 2 i 是纯虚数,则实数 x 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乘法运算,考查复数相等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2.A
解析:A
【分析】
把两个复数都化为 a bi(a,b R) 形式,然后由共轭复数定义求a
i
bi
ia
i2
bi
b
ai
, 1 i2
2i
,又
a
bi 1
与 1 i2
互为共轭复数,所以
b 0 , a 2 .则 a b 2 .
13.如果复数 2 bi 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实数 b 的值为__ 1 2i
14.下列命题( i 为虚数单位)中:①已知 a,b R 且 a b ,则 (a b) (a b)i 为纯虚
数;②当 z 是非零实数时, z 1 2 恒成立;③复数 z (1 i)3 的实部和虚部都是- z
②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知 | z 1 | 2 恒成立; z
③化简复数 z ,得 z 的实部和虚部都是 2 ; ④根据模长公式得关于 a 的不等式,求解即可; ⑤根据复数代数运算法则,化简计算即可. 【详解】
解掌握水平.
14.②③④【分析】①当时不是纯虚数;②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知恒成
立;③化简复数得的实部和虚部都是;④根据模长公式得关于的不等式求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复数》测试题(答案解析)(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复数》测试题(答案解析)(1)
复数 是方程的根,代入方程,整理后利用复数的相等即可求出p,q的值.
【详解】
因为 是方程 的一个根,所以 ,
即 ,所以 ,解得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方程及复数相等的概念,属于中档题.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 是方程 的根可得 ,
整理可得: ,
所以 ,解得 ,所以 ,故选A.
3.C
25.已知复数 满足 , 的虚部为 ,且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1)求复数 ;
(2)若复数 满足 ,求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集合构成图形的面积.
26.已知
(1)若 若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B,求 对应用的复数
(2)若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9.复数 , 是虚数单位,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的共轭复数为
C. 的实部与虚部之和为1D.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位于第一象限
10.复数 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 , ,则 ()
A.1B.2C.3D.4
11.已知复数 满足 ,则 ()
A. B. C. D.
12.已知复数 满足: ,那么 的最小值为()
二、填空题
13.6【解析】分析:先找到复数z对应的点的轨迹再求的最大值详解:设复数则所以复数对应的点的轨迹为(34)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所以的最大值是故答案为6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复数中的轨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
解析:6
【解析】
分析:先找到复数z对应的点的轨迹,再求 的最大值.
详解:设复数 ,则 ,
11.A
解析:A
【分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A组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A组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A组及答案解析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设 $\alpha$,$\beta$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 $l\subset\alpha$,$m\subset\beta$,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alpha\parallel\beta$,则 $l\parallel m$;②若 $l\perp m$,则 $\alpha\perp\beta$。

那么()。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C。

①②都是真命题D。

①②都是假命题2.如图,ABCD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parallel$ 平面CBB。

AC $\perp$ BDC。

AC $\perp$ 平面CBD。

异面直线AD与CB角为60°3.关于直线 $m$,$n$ 与平面 $\alpha$,$\beta$,有下列四个命题:① $m\parallel\alpha$,$n\parallel\beta$ 且$\alpha\parallel\beta$,则 $m\parallel n$;② $m\perp\alpha$,$n\perp\beta$ 且 $\alpha\perp\beta$,则$m\perp n$;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 $l_1$,$l_2$ 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_1$,$l_2$ 互相平行④若直线 $l_1$,$l_2$ 是异面直线,则与 $l_1$,$l_2$ 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alpha$ 内,则$l\parallel\alpha$②若直线 $l$ 与平面 $\alpha$ 平行,则 $l$ 与平面$\alpha$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 $l$ 与平面 $\alpha$ 平行,则 $l$ 与平面$\alpha$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A。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a| = |b|
⋯⋯②
由 ①② 解得 a = b = 5 或 a = −1 ,b = 1 ,所以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ii)当 a = b = 0 时,直线过原点和 P (2, 3) ,所以直线方程为 3x − 2y = 0 .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方程为 x + y − 5 = 0 或 x − y + 1 = 0 或 3x − 2y = 0 .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5, 0) ,B(3, −3) ,C (0, 2) ,求 A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以及该边上的 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过点 A(−5, 0) ,C (0, 2) 的两点式方程为
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的相关计算
三、知识讲解
1.直线的基本量与方程 描述: 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 线l 的倾斜角(angle of inclination).直线倾斜角α 的取值范围为0 ∘ ≤ α < 180 ∘ .
2 y − (−3) x−3 由两点式得直线 BD 的方程为 ,整理可得 8x + 11y + 9 = 0 ,这就是 = 1 − (−3) −5 − 3 2 A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 ⎩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描述: 直线 l 1 :y = k1 x + b 1 ,l 2 :y = k2 x + b 2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k1 = k2 且 b 1 = b 2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k1 ≠ k2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k1 ⋅ k2 =#43; B 1 y + C1 = 0, A 2 1 + B 1 ≠ 0 ,l 2 :A 2 x + B 2 y + C2 = 0, A 2 + B 2 ≠ 0 . 当 l 1 与 l 2 平行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重合时,则 A 1 B 2 = A 2 B 1 且 B 1 C2 = B 2 C1 ; 当 l 1 与 l 2 相交时,则 A 1 B 2 ≠ A 2 B 1 ,特别地,若两直线垂直,则 A 1 A 2 + B 1 B 2 = 0 . 例题: 直线 3x − 2y + m = 0 和 (m 2 + 1)x + 3y − 3m = 0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重合 C.相交 D.不确定 解:两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交. )

高二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高2第二章测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线段AB 在平面内,则直线AB 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 、AB B 、AB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平面和平面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都有可能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 、11AC ADB 、11D C ABC 、1AC 与DC 成45角D 、11AC 与1BC 成60角5、若直线l ∥平面,直线a ,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A 、l∥aB 、l 与a 异面C 、l 与a 相交D 、l 与a 没有公共点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 、1 B 、2C 、3D 、47、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9、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 ,若PA=PB=PC ,则点O 是ΔABC 的()A 、内心B 、外心 C、重心 D、垂心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A 、23B 、76C 、45D 、5611、已知二面角AB的平面角是锐角,内一点C 到的距离为3,点C 到棱AB 的距离为4,那么tan的值等于A 、34B 、35C 、77D 、3771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点P 、Q 分别在侧棱AA 1和CC 1上,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A 、2V B 、3V C 、4V D 、5V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直线a ⊥直线b, a//平面,则b 与的位置关系为 .14、正方体1111ABCDA BC D 中,平面11AB D 和平面1BCD 的位置关系为15、已知PA 垂直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若PCBD ,平行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16.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 m n②αβ③ m β④ n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0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18、已知E 、F 、G 、H 为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且EH∥FG.求证:EH ∥BD. (10分)17、如图,PA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PBC 求证:AB ⊥BC (12分)QPC'B'A'CBAPABCH G FE D BAC19、已知ABC 中90ACB,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12分)20.如图,PA ⊥平面ABC ,AE ⊥PB ,AB ⊥BC ,AF ⊥PC,PA=AB=BC=2(1)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2)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3)求三棱锥P —AEF 的体积.(12分)SDCBAABCPEF2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2:第二章 检测试题

2020版人教A数学必修2:第二章 检测试题

第二章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选题明细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则( C )(A)l与α相交(B)l⊂α(C)l与α相交或l⊂α(D)以上结论都不对解析: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因为直线l与平面α不平行,所以l与α相交或l⊂α.2.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C )(A)A∈b,A∈β,B∈b,B∈β⇒b⊂β(B)M∈α,M∈β,N∈α,N∈β⇒α∩β=直线MN(C)直线m不在α内,A∈m⇒A∉α(D)A,B,C∈α,A,B,C∈β,且A,B,C不共线⇒α与β重合解析:由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选C.3.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D )(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A项,α,β可能相交,故错误;B项,直线m,n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可能相交,平行或异面,故错误; C项,若m⊂α,α∩β=n,m∥n,则m∥β,故错误;D项,假设m,n垂直于同一平面,则必有m∥n,所以原命题正确,故D项正确.4.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α∥β的是( D )(A)α,β都与平面γ垂直(B)α内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C)l,m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l∥β,m∥β(D)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解析:对于D,设过l和α内的一点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l′,因为l∥α,所以l′∥l.又因为l∥β,l′⊄β,所以l′∥β.设过m和α内的一点的平面与α的交线为m′,同理可证m′∥β.因为m与l是异面直线,所以m′与l′相交,所以α∥β.5.如图,四棱锥P 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AD,则( B )(A)MN∥PD(B)MN∥PA(C)MN∥AD(D)以上均有可能解析:四棱锥P ABCD中,M,N分别为AC,PC上的点,且MN∥平面PAD, MN⊂平面PAC,平面PAC∩平面PAD=PA,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MN∥PA.故选B.6.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则( B )(A)AE⊥CC1(B)AE⊥B1D1(C)AE⊥BC (D)AE⊥CD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ABCD A1B1C1D1是正方体,所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CE⊥平面ABCD,所以BD⊥AC,BD⊥CE,而AC∩CE=C,故BD⊥平面ACE,因为BD∥B1D1,且B1D1⊄平面ACE,故B1D1⊥平面ACE,故B1D1⊥AE,故选B.7.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B )(A)0 (B)(C)(D)解析:连接A1D,C1D,如图所示,A1D∥B1C,所以∠DA1C1是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因为A1D=A1C1=DC1,所以∠C1A1D=60°,所以异面直线A1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60°=.故选B.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D为A1B1的中点,AB=BC=BB1=2,AC= 2,则异面直线BD与AC所成的角为( C )(A)30°(B)45°(C)60°(D)90°解析:如图,取B1C1的中点E,连接BE,DE,则AC∥A1C1∥DE,则∠BDE即为异面直线BD与AC所成的角.由条件可知BD=DE=EB=,所以∠BDE=60°,故选C.9.如图所示,ABCD A1B1C1D1是长方体,O是B1D1的中点,直线A1C交平面AB1D1于点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A,M,O三点共线(B)A,M,O,A1不共面(C)A,M,C,O不共面(D)B,B1,O,M共面解析:连接A1C1,AC,则A1C1∥AC,所以A,C,C1,A1四点共面,所以A1C⊂平面ACC1A1.因为M∈A1C,所以M∈平面ACC1A1,又M∈平面AB1D1,所以M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B1D1的交线上,同理O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B1D1的交线上,所以A,M,O三点共线,故选A.10.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G均为所在棱的中点,过E,F,G作正方体的截面,则在各个正方体中,直线BD1与平面EFG 不垂直的是( D )解析:如图在正方体中,E,F,G,M,N,Q均为所在棱的中点,是一个平面图形,直线BD1与平面EFMNQG垂直,并且选项A,B,C中的平面与这个平面重合,满足题意,只有选项D直线BD1与平面EFG不垂直.故选D.1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ABCD为菱形,M是PC上的一个动点,若要使得平面MBD⊥平面PCD,则应补充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B )(A)MD⊥MB(B)MD⊥PC(C)AB⊥AD(D)M是棱PC的中点解析:因为在四棱锥P 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 M是PC上的一动点,所以BD⊥PA,BD⊥AC,因为PA∩AC=A,所以BD⊥平面PAC,所以BD⊥PC.所以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所以平面MBD⊥平面PCD.故选B.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MD=NB=1,E为M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A)平面BCE⊥平面ABN(B)MC⊥AN(C)平面CMN⊥平面AMN(D)平面BDE∥平面AMN解析:分别过A,C作平面ABCD的垂线AP,CQ,使得AP=CQ=1,连接PM, PN,QM,QN,将几何体补成棱长为1的正方体.因为BC⊥平面ABN,BC⊂平面BCE,所以平面BCE⊥平面ABN,故A正确;连接PB,则PB∥MC,显然PB⊥AN,所以MC⊥AN,故B正确;取MN的中点F,连接AF,CF,AC.因为△AMN和△CMN都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F⊥MN,CF⊥MN,所以∠AFC为二面角A MN C的平面角,因为AF=CF=,AC=,所以AF2+CF2≠AC2,即∠AFC≠,所以平面CMN与平面AMN不垂直,故C错误;因为DE∥AN,MN∥BD,所以平面BDE∥平面AMN,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设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β,n⊂β,m∥α,n∥α,则α∥β;②若α∥β,l⊂β,则l∥α;③若l⊥m,l⊥n,则m∥n;④若l⊥α,l∥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解析:由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知: 在①中,若m⊂β,n⊂β,m∥α,n∥α,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①错误;在②中,若α∥β,l⊂β,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l∥α,故②正确;在③中,若l⊥m,l⊥n,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③错误;在④中,若l⊥α,l∥β,则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④正确.答案:②④14.如图,圆锥SO中,AB,CD为底面圆的两条直径,AB∩CD=O,且AB⊥CD,SO=OB=2,P为SB的中点.则异面直线SA与P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解析:连接PO,则PO∥SA,PO==,所以∠OPD即为异面直线SA与PD所成的角,且△OPD为直角三角形,∠POD为直角,所以tan ∠OPD===.答案:15.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对角线AC=BD=2,且AC⊥BD,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解析:因为点E,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边AB,AD的中点,所以EH∥BD,且EH=BD=1.同理求得FG∥BD,且FG=1,所以EH∥FG,EH=FG,又因为AC⊥BD,AC=BD=2,所以EF⊥EH,EF=EH.所以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所以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EF·EH=1.答案:116.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有.①AC∥平面A1BC1;②AC⊥BD1;③AC1⊥平面CB1D1;④异面直线A1D与B1C1所成的角为45°.解析:①AC∥A1C1,AC⊄平面A1BC1,A1C1⊂平面A1BC1;所以AC∥平面A1BC1.①正确;②因为AC⊥BD,AC⊥DD1,所以AC⊥平面BDD1B1,所以AC⊥BD1,②正确;③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A1C1⊥B1D1,B1D1⊥AA1,又A1C1∩AA1=A1,则B1D1⊥平面A1AC1,又AC1⊂平面A1AC1,所以B1D1⊥AC1,同理得B1C⊥AC1,又B1D∩B1C=B,所以AC1⊥平面CB1D1,所以③正确.④如图,∠CB1C1等于异面直线A1D与B1C1所成的角,由正方形中BB1C1C 中可得∠CB1C1为45°,因此④正确.答案:①②③④三、解答题(共70分)1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AB 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1)求证:E,F,G,H四点共面;(2)设FG与HE交于点P,求证:P,A,C三点共线.证明:(1)△ABD中,因为E,F分别为AD,AB中点,所以EF∥BD.△CBD中,BG∶GC=DH∶HC=1∶2,所以GH∥BD,所以EF∥GH(平行线公理),所以E,F,G,H四点共面.(2)因为FG∩HE=P,P∈FG,P∈HE,所以P∈平面ABC,P∈平面ADC,又平面ABC∩平面ADC=AC,所以P∈直线AC.所以P,A,C三点共线.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A1=A1C=AC,AB=BC,O为AC中点.(1)证明:A1O⊥BC;(2)若E为BC1的中点,求证:OE∥平面A1ABB1.证明:(1)因为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A1=A1C=AC,O为AC中点.所以A1O⊥AC,又平面AA1C1C∩底面ABC=AC,所以A1O⊥底面ABC,因为BC⊂底面ABC,所以A1O⊥BC.(2)连接AB1,连接CB1交BC1于点E,连接OE,则E为CB1的中点,所以OE∥AB1,因为AB1⊂平面A1ABB1,OE⊄平面A1ABB1,所以OE∥平面A1ABB1.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 △GAD为等边三角形,BF⊥平面ABCD,∠GDC=90°,点E是线段GC上除两端点外的一点,若点P为线段GD的中点.(1)求证:AP⊥平面GCD;(2)求证:平面ADG∥平面FBC.证明:(1)因为△GAD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线段GD的中点,故AP⊥GD.因为AD⊥CD,GD⊥CD,且AD∩GD=D,AD,GD⊂平面GAD,故CD⊥平面GAD,又AP⊂平面GAD,故CD⊥AP,又CD∩GD=D,CD,GD⊂平面GCD,故AP⊥平面GCD.(2)因为BF⊥平面ABCD,所以BF⊥CD,因为BC⊥CD,BF∩BC=B,BF,BC⊂平面FBC,所以CD⊥平面FBC,由(1)知CD⊥平面GAD,所以平面ADG∥平面FBC.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A BCDE中,平面ADC⊥平面BCDE,∠CDE=∠BED=∠ACD=90°,AB=CD=2,DE=BE=1,(1)证明:平面ABD⊥平面ABC;(2)求直线AD与平面ACE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证明:取CD的中点M,连接BM,可得四边形BMDE是正方形.BC2=BM2+MC2=2.因为BD2+BC2=DE2+BE2+BC2=DC2,所以∠CBD=90°,所以BD⊥BC.又AC⊥平面BCDE,BD⊂平面BCDE,所以BD⊥AC,故BD⊥平面ABC.因为BD⊂平面ABD,所以平面ABD⊥平面ABC.(2)解:过点D作DH⊥CE.因为AC⊥DH,所以DH⊥平面ACE.所以∠DAH即为AD与平面ACE所成的角.AB=DC=2.在Rt△DCE中,DE=1,CD=2,所以CE=,所以DH===.因为AC==,所以AD==,在Rt△AHD中,sin ∠DAH==.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AB= 2,BB1=BC=1,E为D1C1的中点,连接ED,EC,EB和DB.(1)求证:平面EDB⊥平面EBC;(2)求二面角E DB C的正切值.(1)证明: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AB=2,BB1=BC=1,E为D1C1的中点.所以△DD1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1ED=45°.同理∠C1EC=45°.所以∠DEC=90°,即DE⊥EC.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BC⊥平面D1DCC1,又DE⊂平面D1DCC1,所以BC⊥DE.又EC∩BC=C,所以DE⊥平面EBC.因为DE⊂平面DEB,所以平面DEB⊥平面EBC.(2)解:如图所示,过E在平面D1DCC1中作EO⊥DC于O.在长方体ABCD A1B1C1D1中,因为平面ABCD⊥平面D1DCC1,所以EO⊥平面ABCD.过O在平面DBC中作OF⊥DB于F,连接EF,所以EF⊥BD.∠EFO为二面角E DB C的平面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可得OF=,又OE=1,所以tan ∠EFO=.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E,F分别为线段DD1,BD的中点.(1)求证:EF∥平面ABC1D1;(2)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π,求异面直线EF与BC所成的角的大小.(1)证明:连接BD1,在△DD1B中,E,F分别为线段DD1,BD的中点,所以EF为中位线,所以EF∥D1B,因为D1B⊂平面ABC1D1,EF⊄平面ABC1D1,所以EF∥平面ABC1D1.(2)解:连接CD1,由(1)知EF∥D1B,故∠D1BC即为异面直线EF与BC所成的角,因为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6π,所以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外接球的半径R=2,设AA 1=a,则=2,解得a=2,在直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因为BC⊥平面CDD1C1,CD1⊂平面CDD1C1,所以BC⊥CD1,在Rt△BCD1中,BC=2,CD 1=2,D1C⊥BC,所以tan ∠D 1BC==,则∠D1BC=60°,所以异面直线EF与BC所成的角为60°.。

(完整word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3B.4C.5D.6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6.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④若a⊥b,b⊥c,则a∥c.A.4B.3C.2D.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α,b∥β,α∥β,则a∥bC.若a⊂α,b⊂β,a∥b,则α∥βD.若a⊥α,b⊥β,α⊥β,则a⊥b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n∥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AB∥m B.AC⊥m C.AB∥βD.AC⊥β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45 B .35C.34D.-3511.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AC=3,BC=2,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A.33 B.13C.0D.-1212.如图所示,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 A⊥平面ABCD,P A=AB,则PB与AC所成的角是()A.90°B.60°C.45°D.30°二、填空题三、13.下列图形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等于________.15.设平面α∥平面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α,β之间,AS=8,BS=6,CS=12,则SD =________.16.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ACD是等边三角形;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④AB与CD所成的角是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与△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F、F1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B1F1∥平面C1BF;(2)平面AB1F1⊥平面ACC1A11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AB=4,BC=3,AD=5,∠DAB=∠ABC=90°,E是CD的中点.(1)证明:CD⊥平面P AE;(2)若直线PB与平面P 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1)证明:AM⊥PM;(2)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20.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1)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2)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A1D DC1的值.21.如图,△ABC中,AC=BC=22AB,ABE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底面ABC,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1)求证:GF∥底面ABC;(2)求证:AC⊥平面EBC;(3)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22.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3)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1 D 2C AB与CC1为异面直线,故棱中不存在同时与两者平行的直线,因此只有两类:第一类与AB平行与CC1相交的有:CD、C1D1与CC1平行且与AB相交的有:BB1、AA1,第二类与两者都相交的只有BC,故共有5条.3C当直线l与平面α斜交时,在平面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A错;当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异面,∴D错;当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相交.无论哪种情形在平面α内都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4 D 由于AD∥A1D1,则∠BAD是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90°.5B对于选项A,当a与b是异面直线时,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不相交,则a与b平行或异面,都存在α,使a⊂α,b∥α,B正确;对于选项C,a⊥α,b⊥α,一定有a∥b,C错误;对于选项D,a⊂α,b⊥α,一定有a⊥b,D错误.6 D异面、相交关系在空间中不能传递,故①②错;根据等角定理,可知③正确;对于④,在平面内,a∥c,而在空间中,a与c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④错误.7 D如图所示.由于AA1⊥平面A1B1C1D1,EF⊂平面A1B1C1D1,则EF⊥AA1,所以①正确;当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A1C1,又AC∥A1C1,则EF∥AC,所以③不正确;当E,F分别不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与AC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A1B1C1D1∥平面ABCD,EF⊂平面A1B1C1D1,所以EF∥平面ABCD,所以④正确.8 D选项A 中,a ,b 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A 是假命题;选项B 中,a ,b 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B 是假命题;选项C 中,α,β还可能相交,所以C 是假命题;选项D 中,由于a ⊥α,α⊥β,则a ∥β或a ⊂β,则β内存在直线l ∥a ,又b ⊥β,则b ⊥l ,所以a ⊥b .9 C如图所示:AB ∥l ∥m ;AC ⊥l ,m ∥l ⇒AC ⊥m ;AB ∥l ⇒AB ∥β.10、3511 C 取BC 中点E ,连AE 、DE ,可证BC ⊥AE ,BC ⊥DE ,∴∠AED 为二面角A -BC -D 的平面角又AE =ED =2,AD =2,∴∠AED =90°,故选C.12 B 将其还原成正方体ABCD -PQRS ,显见PB ∥SC ,△ACS 为正三角形,∴∠ACS =60°.13 α∩β=AB 14 45°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由于BC ⊥AB ,BC 1⊥AB ,则∠C 1BC 是二面角C 1-AB -C 的平面角.又△BCC 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 1BC =45°.15、 9如下图所示,连接AC ,BD ,则直线AB ,CD 确定一个平面ACBD .∵α∥β,∴AC ∥BD , 则AS SB =CS SD ,∴86=12SD ,解得SD =9.16 ①②④如图所示,①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则BD ⊥AE ,BD ⊥CE ,而AE ∩CE =E ,∴BD ⊥平面AEC ,AC ⊂平面AEC ,故AC ⊥BD ,故①正确.②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E =CE =22a .由①知∠AEC =90°是直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且∠AEC =90°,∴AC =a ,∴△ACD 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③由题意及①知,AE ⊥平面BCD ,故∠ABE 是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而∠ABE =45°,所以③不正确.④分别取BC ,AC 的中点为M ,N ,连接ME ,NE ,MN .则MN ∥AB ,且MN =12AB =12a ,ME ∥CD ,且ME =12CD =12a ,∴∠EMN 是异面直线AB ,CD 所成的角.在Rt △AEC 中,AE =CE =22a ,AC =a ,∴NE =12AC =12a .∴△MEN 是正三角形,∴∠EMN =60°,故④正确. 17 (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F 1分别是AC 、A 1C 1的中点,∴B 1F 1∥BF ,AF 1∥C 1F . 又∵B 1F 1∩AF 1=F 1,C 1F ∩BF =F ∴平面AB 1F 1∥平面C 1BF .(2)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 1B 1C 1,∴B 1F 1⊥AA 1. 又B 1F 1⊥A 1C 1,A 1C 1∩AA 1=A 1 ∴B 1F 1⊥平面ACC 1A 1,而B 1F 1⊂平面AB 1F 1 ∴平面AB 1F 1⊥平面ACC 1A 1.18(1)如图所示,连接AC ,由AB =4,BC =3,∠ABC =90°,得AC=5.又AD =5,E 是CD 的中点,所以CD ⊥AE .∵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而P A ,AE 是平面P A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 ⊥平面P AE .(2)过点B 作BG ∥CD ,分别与AE ,AD 相交于F ,G ,连接PF . 由(1)CD ⊥平面P AE 知,BG ⊥平面P AE .于是∠BPF 为直线PB 与平面P AE 所成的角,且BG ⊥AE .由P A ⊥平面ABCD 知,∠PBA 为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AB =4,AG =2,BG ⊥AF ,由题意,知∠PBA =∠BPF ,因为sin ∠PBA =P A PB ,sin ∠BPF =BF PB ,所以P A =BF .由∠DAB =∠ABC =90°知,AD ∥BC ,又BG ∥CD ,所以四边形BCDG 是平行四边形,故GD =BC =3.于是AG =2.在Rt △BAG 中,AB =4,AG =2,BG ⊥AF ,所以BG =AB 2+AG 2=25,BF =AB 2BG =1625=855.于是P A =BF =855.又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12×(5+3)×4=1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13×S ×P A =13×16×855=128515.19[解析] (1)证明:如图所示,取CD 的中点E ,连接PE ,EM ,EA ,∵△PCD 为正三角形,∴PE⊥CD,PE=PD sin∠PDE=2sin60°= 3.∵平面PCD⊥平面ABCD,∴PE⊥平面ABCD,而AM⊂平面ABCD,∴PE⊥AM.∵四边形ABCD是矩形,∴△ADE,△ECM,△ABM均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M=3,AM=6,AE=3 ∴EM2+AM2=AE2.∴AM⊥EM.又PE∩EM=E,∴AM⊥平面PEM,∴AM⊥PM.(2)解:由(1)可知EM⊥AM,PM⊥AM,∴∠PME是二面角P-AM-D的平面角.∴tan∠PME=PEEM=33=1,∴∠PME=45°.∴二面角P-AM-D的大小为45°20(1)因为侧面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已知B1C⊥A1B,且A1B∩BC1=B,所以B1C⊥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 .(2)设BC1交B1C于点E,连接DE,则DE是平面A1BC1与平面B1CD的交线.因为A1B∥平面B1CD,A1B⊂平面A1BC1,平面A1BC1∩平面B1CD =DE,所以A1B∥DE.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即A1D DC1=1.21[解](1)证明:连接AE,如下图所示.∵ADEB为正方形∴AE∩BD=F,且F是AE的中点,又G是EC的中点∴GF∥AC,又AC⊂平面ABC,GF⊄平面ABC,∴GF∥平面ABC.(2)证明:∵ADEB为正方形,∴EB⊥AB,又∵平面ABED ⊥平面ABC ,平面ABED ∩平面ABC =AB ,EB ⊂平面ABED ,∴BE ⊥平面ABC ,∴BE ⊥AC .又∵AC =BC =22AB ,∴CA 2+CB 2=AB 2,∴AC ⊥BC .又∵BC ∩BE =B ,∴AC ⊥平面BCE .(3)取AB 的中点H ,连GH ,∵BC =AC =22AB =22,∴CH ⊥AB ,且CH =12,又平面ABED ⊥平面ABC∴GH ⊥平面ABCD ,∴V =13×1×12=16.22[解析] (1)证明: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又∵C 1C ⊥AC .∴AC ⊥平面BCC 1B 1∵BC 1⊂平面BCC 1B ,∴AC ⊥BC 1.(2)证明: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接DE ,又四边形BCC 1B 1为正方形.∵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DE ∥AC 1.∵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3)解:∵DE ∥AC 1,∴∠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在△CED 中,ED =12AC 1=52,CD =12AB =52,CE =12CB 1=22,∴cos ∠CED =252=225.∴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5.。

大连市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测试题(答案解析)

大连市必修二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由直线1y x =+上的点向圆()2231x y -+=作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A .1B .7C .22D .3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2,1,4)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2,1,-4)B .(-2,-1,-4)C .(2,-1,4)D .(2,1,-4)3.在坐标平面内,与点()1,2A 距离为1,且与点()3,1B 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 )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4.已知点()()2,0,2,0M N -,若圆()2226900x y x r r +-+-=>上存在点P (不同于,M N ),使得PM PN ⊥,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 )A .()1,5B .[]1,5C .()1,3D .[]1,35.已知圆22:(2)(2)10+++=C x y ,若直线:2l y kx =-与圆交于,P Q 两点,则弦长PQ 的最小值是( ) A .5B .4C .25D .266.已知圆1C :22(1)(6)25x y ++-=,圆2C :222(17)(30)x y r -+-=.若圆2C 存在一点P ,使得过点P 可作一条射线与圆1C 依次交于A 、B 两点,且满足||2||PA AB =,则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 A .[5,55]B .[5,50]C .[10,50]D .[10,55]7.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M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6B .π4C .π3D .π28.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P ,Q 分别为1A B ,1B D ,1A D ,1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6πB .4π C .3πD .2π 9.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F 是线段1BC 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无论点F 在上1BC 怎么移动,都有11A FB D ⊥B .当点F 移动至1BC 中点时,才有1A F 与1BD 相交于一点,记为点E ,且12A EEF= C .当点F 移动至1BC 中点时,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最大且为60° D .无论点F 在1BC 上怎么移动,异面直线1A F 与CD 所成角都不可能是30°10.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为线段1A B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DC PC ⊥B .异面直线AD 与PC 不可能垂直 C .1D PC ∠不可能是直角或者钝角 D .1APD ∠的取值范围是,62ππ⎛⎫ ⎪⎝⎭ 11.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 )A .m 、n 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m β,βn//B .α、β都垂直于平面γC .α内不共线三点到β的距离相D .m 、n 是两条异面直线,m α⊂,n β⊂,且//m β,//n α12.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平面,m 、n 不在α内,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m α⊥,//n α,则m n ⊥B .m α⊥,n α⊥,则//m nC .m α⊥,m n ⊥,则//n αD .m n ⊥,//n α,则m α⊥二、填空题13.已知圆()()22:1225C x y -+-=,直线()():211740l m x m y m +++--=,m R ∈,则直线l 截圆C 所得弦长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4.已知圆22:1O x y +=,直线:30l mx y m -=与圆O 交于A 、B 两点,1AB =,分别过A 、B 两点作直线l 的垂线交x 轴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__.15.已知(3,1)P 为圆224x y +=上的一点,,E F 为y 轴上的两点,PEF 是以P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直线,PE PF 分别交圆于点,D C ,直线CD 交y 轴于点A ,则CAO ∠=_______.16.直线y x b =+与曲线21x y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7.已知两定点()2,0A -和()2,0B ,动点(),P x y 在直线:3l y x =+上移动,椭圆C 以,A B 为焦点且经过点P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的最大值为______.18.已知A 是直角坐标平面内一定点,点(0,0)O ,若圆22()(–12)3x y -+=上任意一点M 到定点A 与点(0,0)O 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定值λ,则这个定值λ的大小是________. 19.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8,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该正四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20.如图在菱形ABCD 中,2AB =,60A ∠=,E 为AB 中点,将AED 沿DE 折起使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则空间A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21.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13AA O ,已知三棱锥O ABC -3O 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22.已知A ,B ,C 三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是球半径的13,且22AB =AC BC ⊥,则球O 的表面积是______.23.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60BAC ∠=︒,23AB AC ==,2PA =,则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____________.24.正四棱台的上、下两底面边长分别是方程x 2-9x +18=0的两根,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则其侧面梯形的高为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AC BC AC BC CC ⊥===.(1)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 (2)求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的大小; (3)求二面角1B AC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26.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1)求证:1BO//平面11DA C ; (2)求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27.如图,已知三棱锥P ABC -﹐PC AB ⊥,ABC 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43PB =﹐60PBC ∠=,点F 为线段AP 的中点.(1)证明:PC ⊥平面ABC ;(2)求直线BF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大小.28.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2,AB BC ==30ACB ∠=,13AA =,11BC AC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EB ;(2)求证:1AC ⊥平面1C E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先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此时切线长最小,由勾股定理不难求解切线长的最小值. 【详解】切线长的最小值是当直线1y x =+上的点与圆心距离最小时取得, 圆心(3,0)到直线的距离为222d =圆的半径为1,22817d r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切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基础题.2.A解析:A 【解析】过点P 向xOy 平面作垂线,垂足为N ,则N 就是点P 与它关于xOy 平面的对称点P′连线的中点,又N (-2,1,0),所以对称点为P′(-2,1,-4),故选A.3.B解析: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所求直线斜率存在,可设直线方程为y =kx +b , 即kx -y +b =0,所以11d ==,22d ==,解之得k =0或43k =-,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3或4x +3y -5=0, 所以符合题意的直线有两条,选B.4.A解析:A 【分析】由题意可得两圆相交,而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圆心距为3,由两圆相交的性质可得|r ﹣2|<3<|r+2|,由此求得r 的范围. 【详解】根据直径对的圆周角为90°,结合题意可得以MN 为直径的圆和圆 (x ﹣3)2+y 2=r 2有交点,显然两圆相切时不满足条件,故两圆相交.而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两个圆的圆心距为3, 故|r ﹣2|<3<|r+2|,求得1<r <5,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的性质,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5.D解析:D 【分析】由题意,求解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再利用圆的弦长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直线2y kx =-过定点(0,2)A -,又由圆22:(2)(2)10+++=C x y 的圆心坐标(2,2)--,半径r =,则A 点到圆心的距离可得2d ==,由圆的弦长公式,可得l ===即弦长PQ 的最小值为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弦长公式,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其中解答中求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再利用圆的弦长公式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6.A解析:A 【分析】求出两个圆的圆心距,画出示意图,利用已知条件判断半径r 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解:圆1C :22(1)(6)25x y ++-=的圆心为()1,6-,半径为5. 圆2C :222(17)(30)x y r -+-=的圆心为()17,30,半径为r . 两个圆的圆心距为()()2217130630++-=.如图:因为||2||PA AB =,可得||AB 的最大值为直径,此时220C A =,0r >. 当半径扩大到55时,此时圆2C 上只有一点到1C 的距离为25,而且是最小值,半径再扩大,就不会满足||2||PA AB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属于中档题.7.D解析:D 【分析】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先通过BE⊥平面11ACC A 可得BE AM⊥,再由1ACM A AE ≅可得1AM A E ⊥,即可得出AM ⊥平面1A BE ,即1AM A B ⊥.【详解】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ABC 为正三角形,BE A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BE ⊂平面ABC ,1CC BE ∴⊥,1AC CC C =,BE ∴⊥平面11ACC A ,AM ⊂平面11ACC A ,BE AM ∴⊥,在直角三角形ACM 和直角三角形1A AE 中,1,AC A A CM AE ==,1ACM A AE ∴≅, 1CAM AA E ∴∠=∠,12CAM A EA π∴∴∠+∠=,则1AM A E ⊥,1BE A E E ⋂=,AM ∴⊥平面1A BE ,1A B ⊂平面1A BE ,1AM A B ∴⊥,故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2π.【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AM ⊥平面1A BE 判断出1AM A B ⊥. 8.B解析:B 【分析】由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得平行线,从而找到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在三角形中可得其大小. 【详解】如图,连接1AD ,1AB ,显然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 又N 是1B D 中点,Q 是1CD 中点,所以//MN AD ,//PQ AC , 所以CAD ∠是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或补角),大小为4π.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9.C解析:C 【分析】A.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得线线垂直;B.利用相似三角形,求1A EEF的值;C.首先构造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再通过数形结合分析最大角,以及最大角的余弦值,判选项;D.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角,求解判断. 【详解】A.AC BD ⊥,1AC BB ⊥,AC ∴⊥平面1BB D ,1AC B D ∴⊥,11//AC AC ,111B D AC ∴⊥,同理11B D BC ⊥,1111AC BC C ,1B D ∴⊥平面11A BC ,1A F ⊂平面11A BC ,11B D A F ∴⊥,故A 正确;B.连结1A D ,1BC 交1BC 于点F ,11//A B DC ,且11A B DC =,∴四边形11A D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1//A D B C ,∴11A DEFB E ,得1112A E A DEF B F==,故B 正确;C.1AO ⊥平面1BDC ,1111A B AC A D ==,∴点O1BDC 是等边三角形的中心,11A BC 是等边三角形,111A BC BDC ≅ 当点F 是1BC 的中点时,11A F BC ⊥,此时1A F 是点1A 和1BC 上的点连线的最短距离,设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为θ,此时11sinAOA Fθ=最大,所以此时θ最大,所以111cos32OFA Fθ==<,最大角大于60,故C 不正确;D.11//A B CD,CD∴与1A F所成的角,转化为11B A F∠的大小,11B A F∠的最小角是11B A与平面11A BC所成的角,即11B A F∠,此时1111123tan2FBB A FA B∠==>,所以11B A F∠的最小角大于30,故D正确.故选:C【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几何的综合应用,包含线线,线面角,垂直关系,首先会作图,关键选项是C和D,C选项的关键是1AO⊥平面1BDC,点O1BDC是等边三角形的中心,D选项的关键是知道先与平面中线所成角中,其中线面角是其中的最小角.10.D解析:D【分析】在正方体中根据线面垂直可判断A,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可判断B,由余弦定理可判断CD.【详解】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2,在正方体中易知1DC ⊥平面11A BCD ,P 为线段1A B 上的动点,则PC ⊂平面11ABCD ,所以 1DC PC ⊥,故A 正确;因为异面直线AD 与PC 所成的角即为BC 与PC 所成的角,在Rt PBC 中不可能BC 与PC 垂直,所以异面直线AD 与PC 不可能垂直,故B 正确;由正方体棱长为2,则222222211114480D P PC DC A P BP A P BP +-=+++-=+>, 所以由余弦定理知1cos 0D PC ∠>,即1D PC ∠不可能是直角或者钝角,故C 正确;设1(0A P x x =≤≤,则2214D P x =+,222422cos44AP x x x π=+-⨯=+-,由余弦定理,22211111cos 2AP D P AD AP D P D AP ∠=+-⋅,当x <1cos 0APD ∠<,所以1APD ∠为钝角,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判断正方体中的角的范围时,可选择合适三角形,利用正方体中数量关系,位置关系,使用余弦定理,即可判断三角形形状或角的范围,属于中档题.11.D解析:D 【分析】取a αβ⋂=,且//m a ,//n a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A 选项;根据αγ⊥,βγ⊥判断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可判断B 选项;设AB 、AC 的中点D 、E 在平面β内,记平面ABC 为平面α,判断出A 、B 、C 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可判断C选项;过直线n 作平面γ,使得a αγ⋂=,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D 选项. 【详解】对于A 选项,若a αβ⋂=,且//m a ,//n a ,m β⊄,n β⊄,则//m β,βn//,但α与β相交;对于B 选项,若αγ⊥,βγ⊥,则α与β平行或相交;对于C 选项,设AB 、AC 的中点D 、E 在平面β内,记平面ABC 为平面α,如下图所示: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DE BC ,DE β⊂,BC β⊄,//BC β∴,所以,点B 、C 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由于D 为AB 的中点,则点A 、B 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 、B 、C 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但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 对于D 选项,如下图所示:由于//n α,过直线n 作平面γ,使得a αγ⋂=,则//a n ,//n a ,a β⊄,n β⊂,//a β∴,//m β,m a A =,m α⊂,a α⊂,//αβ∴.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或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用定义,此类题目常用反证法来完成证明;②用判定定理或推论(即“线线平行”⇒“面面平行”),通过线面平行来完成证明; ③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④借助“传递性”来完成.12.D解析:D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n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m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 对于A ,//n α,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过直线n 的平面β与平面α的交线l 平行于n ,m α⊥,l α⊂,m l ∴⊥,m n ∴⊥,故A 正确;对于B ,若m α⊥,n α⊥,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得//m n ,故B 正确; 对于C ,若m α⊥,m n ⊥,则//n α或n ⊂α,又n α⊄,//n α∴,故C 正确; 对于D ,若m n ⊥,//n α,则//m α或m 与α相交或m α⊂, 而m α⊄,则//m α或m 与α相交,故D 错误. 故选:D . 【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解决的方法是“推理论证加反例推断”,即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错误的结论需要通过举出反例说明其错误,在解题中可以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为模型进行推理或者反驳.二、填空题13.【分析】求出直线所过定点判断定点在圆内数形结合知直线截圆所得弦长最小时弦心距最大此时利用斜率求出参数m 即可由勾股定理求出此时的弦长【详解】直线l 可化为令所以直线l 恒过定点易知点A 在圆C 内所以直线截圆解析:【分析】求出直线所过定点,判断定点在圆内,数形结合知直线l 截圆C 所得弦长最小时,弦心距最大,此时CA l ⊥,利用斜率求出参数m ,即可由勾股定理求出此时的弦长. 【详解】直线l 可化为(27)(4)0+-++-=m x y x y ,令2703401x y x x y y +-==⎧⎧⇒⎨⎨+-==⎩⎩,所以直线l 恒过定点()3,1A ,易知点A 在圆C 内,所以直线l 截圆C 所得弦长最小时,弦心距最大,此时CA l ⊥,圆()()22:1225C x y -+-=,圆心()1,2,半径为5,∴12CA k =-,又CA l ⊥,则2121l m k m +=-=+,解得34m =-,||4CA ==∴ 直线l 截圆C所得弦长的最小值为5=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直线过定点问题、求直线截圆所得弦长,属于中档题.14.【分析】利用垂径定理可求得的值设则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可求【详解】由可得圆心半径设圆心到直线距离为则由垂径定理可得解得设联立直线与圆方程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垂径定理解决圆的弦长问题 解析:2【分析】1AB =,利用垂径定理可求得m 的值,设()11A x y ,,()22B x y ,,则12CD x x =-=CD .【详解】由22:1O x y +=,可得圆心O ()00,,半径1R =, 设圆心到直线:0l mx y -=距离为d,则d ==,由垂径定理可得2222AB R d ⎛⎫=+ ⎪⎝⎭,222112⎛⎫=+⎝⎪⎭, 解得213m =, 设()11A x y ,,()22B x y ,,联立直线l与圆O 方程得221x y y mx ⎧+=⎪⎨=⎪⎩,∴()2222123310 m x m x m+++-=,∴21212323331113mx xm-⨯-+===-++,21221313131113mx xm⨯--===++,∴()22121212334402CD x x x x x x⎛⎫=-=+-=--⨯=⎪⎪⎝⎭.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垂径定理解决圆的弦长问题,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线段长度,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15.或【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过点作x轴的平行线交圆于点是的角平分线所以为弧的中点再根据中垂线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详解】过点作x轴的平行线交圆于点是的角平分线所以为弧的中点所以所以如图1:所以如图2:解析:30︒或150︒【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过点(3,1)P作x轴的平行线,交圆于点()3,1G-PG是DPC∠的角平分线,所以G为弧CD的中点,再根据中垂线OG CD⊥,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详解】过点(3,1)P作x轴的平行线,交圆于点()3,1G-PG是DPC∠的角平分线,所以G为弧CD的中点,所以OG CD⊥,tan3GOE∠=60GOE∠=,如图1:090GOA CA ∠+∠= , 所以030CA ∠=, 如图2:0150CA ∠= 故答案为:30︒或1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几何的知识,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推理论证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6.或【分析】把曲线方程整理后可知其图象为半圆进而画出图象来要使直线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那么很容易从图上看出其三个极端情况分别是:直线在第四象限与曲线相切交曲线与和另一个点以及与曲线交于点分别求出则的解析:11b -<≤或2b =- 【分析】把曲线方程整理后可知其图象为半圆,进而画出图象来,要使直线与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那么很容易从图上看出其三个极端情况,分别是:直线在第四象限与曲线相切,交曲线与()0,1-和另一个点,以及与曲线交于点()0,1,分别求出b ,则b 的范围可得. 【详解】解:由曲线21x y =-,可得()2210x y x +=≥,表示一个半圆.如下图可知,()0,1A ,()10B ,,()0,1C -, 当直线y x b =+经过点A 时,10b =+,求得1b =; 当直线y x b =+经过点B ,点C 时,01b =+,求得1b =-; 当直线y x b =+和半圆相切时,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12b =,求得2b =-或2b =(舍),故b 的取值范围为11b -<≤或2b =-.故答案为:11b -<≤或2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17.【分析】根据图示结合椭圆定义利用对称的性质可求解出的最小值即可求解出离心率的最大值【详解】如图所示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根据椭圆定义可知:所以又所以取等号时此时所以所以离心率最大值为故解析:226【分析】根据图示结合椭圆定义利用对称的性质可求解出2a的最小值,即可求解出离心率的最大值.【详解】如图所示,设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是()1,B a b,所以1202322bab a-⎧=-⎪⎪-⎨++⎪=+⎪⎩,所以35ab=-⎧⎨=⎩,所以()13,5B-,所以()()()()2211min min32526 PA PB PA PB AB+=+==---+=,根据椭圆定义可知:226PA PB a+=≥262a≥,又1:5100ABl x y++=,所以取等号时5103y xy x=--⎧⎨=+⎩,此时135,66P⎛⎫-⎪⎝⎭,所以2261326cea=≤=226.226.【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椭圆离心率范围的求解,其中涉及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知识,难度一般.求解直线上一点到直线外两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可利用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解决问题.18.【分析】设按距离之比为定值求出点的轨迹方程它就是方程比较后可得【详解】设则整理得:易知方程化为已知圆的一般式方程为所以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面轨迹方程解题时由点到两点距离之比为常数求出的轨【分析】设(,)A m n ,(,)M x y ,按距离之比为定值求出M 点的轨迹方程,它就是方程22()(–12)3x y -+=,比较后可得λ.【详解】设(,)A m n ,(,)M x y,则MA MOλ==,整理得:222222(1)(1)220x y mx ny m n λλ-+---++=,易知210λ-≠,方程化为2222222220111m n m n x y x y λλλ++--+=---,已知圆22()(–12)3x y -+=的一般式方程为222420x y x y +--+=,所以2222222124121mn m n λλλ⎧=⎪-⎪⎪=⎨-⎪⎪+=⎪-⎩,解得25455m n λ⎧=⎪⎪⎪=⎨⎪⎪=⎪⎩.【点睛】本题考查平面轨迹方程,解题时由M 点到,A O 两点距离之比为常数λ,求出M 的轨迹方程,它就是已知圆,比较系数可得结论.19.【分析】作出图形计算出正四棱锥的高与底面边长设底面的中心为计算得出为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可求得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即可得解【详解】如下图所示设正四棱锥的底面的中心为连接设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则由于 解析:36π【分析】作出图形,计算出正四棱锥P ABCD -的高与底面边长,设底面ABCD 的中心为E ,计算得出E 为正四棱锥P ABCD -的外接球球心,可求得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即可得解. 【详解】如下图所示,设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的中心为E ,连接PE 、AC 、BD ,设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为a ,则2AC BD a ==,由于E 为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的中心,则PE ⊥平面ABCD , 由于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45PAC PCA ∠=∠=, 所以,PAC △是以APC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知,PBD △是以BPD ∠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 为AC 的中点,1222PE AC a ==,2ABCD S a =正方形, 231122183326P ABCD ABCD V S PE a a a -=⋅=⨯⨯==正方形,解得32a =23PE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122PE AC BD ==,即PE AE BE CE DE ====,所以,E 为正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球心,球E 的半径为3r PE ==,该球的表面积为2436r ππ=. 故答案为:36π.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20.【分析】由二面角的大小为可得平面平面得到平面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所以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因为为中点所以所以即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解析:22 【分析】由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可得平面A ED '⊥平面EDCB ,得到A E '⊥平面EDCB ,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DB CE 、,2AB AD ==,60A ∠=,所以ABD △、CB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2AD BD CD ===,因为E 为AB 中点,1AE A E '==, 所以DE AB ⊥,DE A E ⊥',3DE =,30EDB ∠=,所以90EDC ∠=,即DE CD ⊥,所以222347EC ED CD =+=+=,因为平面A ED '⊥平面EDCB ,DE A E ⊥',平面A ED'平面EDCB DE =,所以A E '⊥平面EDCB ,EC ⊂平面EDCB ,所以A E EC '⊥, 所以221722A C A E EC ''=+=+=.故答案为:22.【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确定有关元素间的关系及翻折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有变,根据线线、线面、面面关系正确作出判断,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1.【分析】设球的半径为连接交于点取中点连接即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根据三棱锥体积可得间关系表示出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小值从而得到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详解】如图因为三棱柱是且设球的半径为连接交于点取中点 解析:27π【分析】 设ABa ,BCb =,球的半径为r ,连接1AC ,1AC 交于点O ,取AC 中点D ,连接BD ,即O 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根据三棱锥体积可得a b ,间关系,表示出r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r 的最小值,从而得到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详解】如图,因为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 ,且90ABC ∠=︒,设AB a ,BC b =,球的半径为r ,连接1AC ,1AC 交于点O ,取AC 中点D ,连接BD ,则O 到三棱柱六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即O 为三棱柱外接球球心,1132OD AA ==, 又因为三棱锥O ABC -3 即1133322ab ⨯⨯=12ab =, 所以222222313332224a b r AD OD ab ⎛⎫⎛⎫+=+=+≥+= ⎪ ⎪ ⎪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所以球O 的表面积最小值为2427S r ππ==,故答案为:27π.【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22.【分析】先在直角三角形中列关系求得再求球的表面积即可【详解】是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为的中点因为三点都在球的表面上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是球半径的所以中即故解得所以球的表面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球 解析:9π【分析】先在直角三角形中列关系,求得R ,再求球的表面积即可.【详解】AB =AC BC ⊥,ABC ∆是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为AB 的中点M ,因为A ,B ,C 三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OM ,是球半径的13, 所以OMB ∆中()()222OA OM MA =+,即2221132R R AB ⎛⎫⎛⎫=+ ⎪ ⎪⎝⎭⎝⎭故2221132R R ⎛⎫⎛=+⨯ ⎪ ⎝⎭⎝,解得29=4R ,所以球O 的表面积29=4494S R πππ=⋅=. 故答案为:9π.【点睛】本题考查了球的表面积,属于中档题.23.【分析】先在等边三角形中求出外接圆半径从而可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详解】详解:因为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等边外接圆的半径为如图三棱锥外接球球心为半径为设球心到平面的距离为外接圆圆心为连接则平面取中【分析】先在等边三角形ABC中求出BC =2r,从而可求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详解】详解:因为060AB AC BAC ==∠=,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C =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23r ,如图,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球心为O ,半径为R ,设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d ,ABC 外接圆圆心为'O ,连接,','AO AO OO ,则'OO ⊥平面ABC ,取PA 中点,D OP OA =,所以OD PA ⊥,又PA ⊥平面ABC ,所以//PA OO ',则四边形'ADOO 是矩形,所以在PDO △和'OAO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22222R d R d ⎧=+⎪⎨=+-⎪⎩,解得:1,d R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其中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球的性质,求得三棱锥的外接球的半径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 24.【分析】】解方程得出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根据面积关系和比例关系求出棱台的高和小棱锥的高【详解】解方程x2-9x +18=0得x=3或x=6∴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6设棱台的斜高为h 则∴h=即答案为【 解析:52【分析】】解方程得出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根据面积关系和比例关系求出棱台的高和小棱锥的高.【详解】解方程x 2-9x +18=0得x=3或x=6,∴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3,6.设棱台的斜高为h ,, 则22143636452h ⨯⨯+=+=() , ∴h=52. 即答案为52. 【点睛】本题考查了棱台的结构特征,画出草图帮助观察各线段的关系比较重要.三、解答题25.(1)4;(2)60︒;(3)33. 【分析】 (1)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2)作辅助线,利用平行得出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就是COE ∠,再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夹角;(3)过C 作1CF AC ⊥于点F ,连接,CF BF ,由11,CF AC BF AC ⊥⊥结合定义得出二面角1B AC C --的平面角,再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出平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1122242ABC V S CC ⎛⎫=⋅=⨯⨯⨯= ⎪⎝⎭(2)记1BC 与1BC 的交点为O ,作AB 的中点E ,连接,OE CE ,异面直线1CB 与1AC 所成角就是COE ∠2CO OE CE ===60COE ︒∴∠=(3)过C 作1CF AC ⊥于点F ,连接,CF BF11,CF AC BF AC BFC ⊥⊥⇒∠为所求角3tan 2,cos 2BC BFC BFC FC ∠===∠=【点睛】关键点睛:在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关键是利用中位线定理得出平行,从而得出异面直线的夹角.26.(1)证明见解析;(2)23. 【分析】(1)连接11B D ,设11111B D AC O ⋂=,连接1DO ,证明11BO DO 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意可得平面11DAC ⊥平面11B D DB ,过点O 作1OH DO ⊥于H ,在矩形11B D DB 中,连接1OO ,可得1OOD OHD ∽△△,由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连接11B D ,设11111B D AC O ⋂=,连接1DO .11//O B DO 且11O B DO =,11B O DO ∴是平行四边形.11//BO DO ∴.又1DO ⊂平面11DA C ,1B O ⊂/平面11DA C ,1//B O ∴平面11DA C . (2)1111AC B D ⊥,111AC BB ⊥,且1111BB B D B ⋂=, 11AC ∴⊥平面11BD DB . ∴平面11DAC ⊥平面11B D DB ,且交线为1DO .在平面11B D DB 内,过点O 作1OH DO ⊥于H ,则OH ⊥平面11DA C ,即OH 的长就是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在矩形11B D DB 中,连接1OO ,1OOD OHD ∽△△,则11O D OD O O OH=,22236OH ⨯∴==. 即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为233.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点到面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过点O 作1OH DO ⊥于H ,得出OH 的长就是点O 到平面11DA C 的距离,考查了计算能力. 27.(1)证明见解析;(2)45.【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出PC ,利用勾股定理可证得PC BC ⊥,再由PC AB ⊥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PC ⊥平面ABC ;(2)取AC 的中点H ,连接BH 、FH ,推导出直线BF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BFH ∠,求出BH 、FH ,即可求得BFH ∠,即为所求.【详解】(1)在PBC 中,43PB =,23BC =,60PB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36PC PB BC PB BC PBC =+-⋅∠=,222PC BC PB ∴+=, PC BC ∴⊥,PC AB ⊥,AB BC B ⋂=,PC ∴⊥平面ABC ;(2)取AC 的中点H ,连接BH 、FH ,如下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23H 为AC 的中点,BH AC ∴⊥且sin 603BH AB ==,PC ⊥平面ABC ,BH ⊂平面ABC ,BH PC ∴⊥,AC PC C ⋂=,BH ∴⊥平面PAC ,所以,BFH ∠就是直线BF 与平面PAC 所成角.HF ⊂平面PAC ,BH FH ∴⊥,F 、H 分别为PA 、AC 的中点,132FH PC ∴==,BH FH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二章训练卷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 ∈l ,A ∈α,B ∈l ,B ∈α⇒l ⊂α B.A ∈α,A ∈β,B ∈α,B ∈β⇒α∩β=AB C.l ⊄α,A ∈l ⇒A ∉α D.A ∈l ,l ⊂α⇒A ∈α2.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异面直线AB ,A 1D 1所成的角等于( ) A.30°B.45°C.60°D.90°3.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点,当BD ∥平面EFGH 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E ,F ,G ,H 一定是各边的中点 B.G ,H 一定是CD ,DA 的中点C.BE ∶EA =BF ∶FC ,且DH ∶HA =DG ∶GCD.AE ∶EB =AH ∶HD ,且BF ∶FC =DG ∶GC4.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 ∥CD ,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与直线CE ,EF 相交的平面个数分别记为m ,n ,那么m +n 等于()A.8B.9C.10D.11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若E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A.ACB.BDC.A 1DD.A 1D 16.如图所示,将等腰直角△ABC 沿斜边BC 上的高AD 折成一个二面角,此时∠B ′AC =60°,那么这个二面角大小是()A.90°B.60°C.45°D.30°7.如图所示,直线P 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ABC 内接于⊙O ,且AB 为⊙O 的直径,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现有结论:①BC ⊥PC ;②OM ∥平面APC ;③点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等于线段BC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的长,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②③C.①D.②③8.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底面三角形A 1B 1C 1是正三角形,E 是BC 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与B 1E 是异面直线B.AC ⊥平面ABB 1A 1C.AE ,B 1C 1为异面直线,且AE ⊥B 1C 1D.A 1C 1∥平面AB 1E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m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 ∥mB.AC ⊥mC.AB ∥βD.AC ⊥β10.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512π B.3π C.4π D.6π 11.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过点A 作平面A 1B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点H 是△A 1BD 的垂心B.AH ⊥平面CB 1D 1C.AH 的延长线经过点C 1D.直线AH 和BB 1所成的角为45°12.已知矩形ABCD ,AB =1,BC =将△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 与直线BD 垂直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 与直线CD 垂直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 与BD ”,“AB 与CD ”,“AD 与BC ”均不垂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b ,a ∥α,则b ∥α;②若a ∥α,b ⊂α,则a ∥b ;③若a ∥α,则a 平行于α内所有的直线;④若a ∥α,a ∥b ,b ⊄α,则b ∥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14.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当底面四边形A 1B 1C 1D 1满足条件_______时,有A 1C ⊥B 1D 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情况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15.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底面ABCD ,点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则①棱AB 与PD 所在直线垂直; ②平面PBC 与平面ABCD 垂直; ③△PCD 的面积大于PAB △的面积; ④直线AE 与直线BF 是异面直线.以上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16.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 中,AB =3,BC =a ,若P A ⊥平面ABCD ,在BC 边上取点E ,使PE ⊥DE ,则满足条件的E 点有两个时,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如图所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B 、A 1D 1的中点,判断MN 与平面A 1BC 1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8.(12分)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AC =9,BC =12,AB =15,AA 1=12,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AC ⊥B 1C ; (2)求证:AC 1∥平面CDB 1.19.(12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CA =90°,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DE ∥BC .(1)求证:BC ⊥平面P AC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20.(12分)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BB 1C 1C 为菱形,B 1C 的中点为O ,且AO ⊥平面BB 1C 1C . (1)证明:B 1C ⊥AB ;(2)若AC ⊥AB 1,∠CBB 1=60°,BC =1,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高.21.(12分)如图所示,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底面边长为a,E是PC的中点.(1)求证:P A∥面BDE;(2)求证:平面P AC⊥平面BDE;(3)若二面角E BD C--为30°,求四棱锥P ABCD-的体积.22.(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 =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 (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 ABC-的体积.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二章训练卷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二)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解析】若直线l ∩α=A ,显然有l ⊄α,A ∈l ,但A ∈α.故选C.2.【答案】D【解析】由于AD ∥A 1D 1,则∠BAD 是异面直线AB ,A 1D 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 =90°.故选D.3.【答案】D【解析】由于BD ∥平面EFGH ,所以有BD ∥EH ,BD ∥FG ,则AE ∶EB =AH ∶HD ,且BF ∶FC =DG ∶GC .故选D.4.【答案】A【解析】如图,取CD 的中点H ,连接EH ,HF.在四面体CDEF 中,CD ⊥EH ,CD ⊥FH ,所以CD ⊥平面EFH ,所以AB ⊥平面EFH ,所以正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与EFH 平行,其余4个平面与EFH 相交,即n =4.又因为CE 与AB 在同一平面内,所以CE 与正方体下底面共面,与上底面平行,与其余四个面相交,即m =4,所以m +n =4+4=8.故选A. 5.【答案】B【解析】易证BD ⊥面CC 1E ,则BD ⊥CE .故选B. 6.【答案】A【解析】连接B ′C ,则△AB ′C 为等边三角形,设AD =a,则B ′D =DC =a,B C AC '=,所以∠B ′DC =90°.故选A.7.【答案】B【解析】对于①,∵P A ⊥平面ABC ,∴P A ⊥BC ,∵AB 为⊙O 的直径,∴BC ⊥AC ,∴BC ⊥平面P AC ,又PC ⊂平面P AC ,∴BC ⊥PC ;对于②,∵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OM ∥P A ,∵P A ⊂平面P AC ,∴OM ∥平面P AC ;对于③,由①知BC ⊥平面P AC ,∴线段BC 的长即是点B 到平面P AC 的距离.故①②③都正确.8.【答案】C【解析】由已知AC =AB ,E 为BC 中点,故AE ⊥BC , 又∵BC ∥B 1C 1,∴AE ⊥B 1C 1,故C 正确.故选C. 9.【答案】D【解析】∵m ∥α,m ∥β,α∩β=l ,∴m ∥l .∵AB ∥l ,∴AB ∥m .故A 一定正确. ∵AC ⊥l ,m ∥l ,∴AC ⊥m .故B 一定正确.∵A ∈α,AB ∥l ,l ⊂α,∴B ∈α.∴AB ⊄β,l ⊂β.∴AB ∥β.故C 也正确. ∵AC ⊥l ,当点C 在平面α内时,AC ⊥β成立,当点C 不在平面α内时,AC ⊥β不成立.故D 不一定成立.故选D. 10.【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作PO ⊥平面ABC ,则O 为△ABC 的中心,连接AP ,AO .1sin 602ABC S =︒=.11194ABC A B C ABC V S OP OP -∴=⨯==,OP ∴=又213OA ==,∴tan OP OAP OA ∠=又02OAP π<∠<,∴3OAP π∠=.故选B.11.【答案】D【解析】因为AH ⊥平面A 1BD ,BD ⊂平面A 1BD ,所以BD ⊥AH . 又BD ⊥AA 1,且AH ∩AA 1=A .所以BD ⊥平面AA 1H.又A 1H ⊂平面AA 1H .所以A 1H ⊥BD ,同理可证BH ⊥A 1D ,所以点H 是△A 1BD 的垂心,故A 正确. 因为平面A 1BD ∥平面CB 1D 1,所以AH ⊥平面CB 1D 1,B 正确.易证AC 1⊥平面A 1BD .因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AC 1和AH 重合.故C 正确.因为AA 1∥BB 1,所以∠A 1AH 为直线AH 和BB 1所成的角. 因为∠AA 1H ≠45°,所以∠A 1AH ≠45°,故D 错误.故选D. 12.【答案】B【解析】A 错误.理由如下:过A 作AE ⊥BD ,垂足为E ,连接CE,若直线AC 与直线BD 垂直,则可得BD ⊥平面ACE ,于是BD ⊥CE ,而由矩形ABCD 边长的关系可知BD 与CE 并不垂直.所以直线AC 与直线BD 不垂直.B 正确.理由:翻折到点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恰好在直线BC 上时,平面ABC ⊥平面BCD ,此时由CD ⊥BC 可证CD ⊥平面ABC ,于是有AB ⊥CD .故B 正确. C 错误.理由如下:若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则由BC ⊥CD 可知BC ⊥平面ACD ,于是BC ⊥AC ,但是AB <BC ,在△ABC 中∠ACB 不可能是直角.故直线AD 与直线BC 不垂直.由以上分析显然D 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答案】④【解析】①中b 可能在α内;②a 与b 可能异面或者垂直;③a 可能与α内的直线异面或垂直.14.【答案】B 1D 1⊥A 1C 1(答案不唯一)【解析】由直四棱柱可知CC 1⊥面A 1B 1C 1D 1,所以CC 1⊥B 1D 1,要使B 1D 1⊥A 1C ,只要B 1D 1⊥平面A 1CC 1,所以只要B 1D 1⊥A 1C 1,还可以填写四边形A 1B 1C 1D 1是菱形,正方形等条件. 15.【答案】①③【解析】由条件可得AB ⊥平面P AD ,∴AB ⊥PD ,故①正确;若平面PBC ⊥平面ABCD ,由PB ⊥BC ,得PB ⊥平面ABCD ,从而P A ∥PB , 这是不可能的,故②错;1·2PCD S CD PD =△,1·2PAB S AB PA =△,由AB =CD ,PD >P A 知③正确;由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可得EF ∥CD ,又AB ∥CD ,∴EF ∥AB ,故AE 与BF 共面,④错. 16.【答案】a >6【解析】由题意知:P A ⊥DE ,又PE ⊥DE ,P A ∩PE =P ,∴DE ⊥面P AE ,∴DE ⊥AE .易证△ABE ∽△ECD .设BE =x ,则AB BE CE CD =,即33xa x =-.∴290x ax +=-,由0∆>,解得a >6.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答案】平行,见解析.【解析】直线MN ∥平面A 1BC 1.证明如下:∵M ∉平面A 1BC 1,N ∉平面A 1BC 1.∴MN ∉平面A 1BC 1. 如图,取A 1C 1的中点O 1,连接NO 1、BO 1.∵11112N D O C ∥,1112M D B C ∥,∴1NO MB ∥.∴四边形NO 1BM 为平行四边形.∴MN ∥BO 1.又∵BO 1⊂平面A 1BC 1,∴MN ∥平面A 1BC 1. 18.【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C 1C ⊥平面ABC ,∴C 1C ⊥AC .∵AC =9,BC =12,AB =15,∴AC 2+BC 2=AB 2,∴AC ⊥BC .又BC ∩C 1C =C ,∴AC ⊥平面BCC 1B 1,而B 1C ⊂平面BCC 1B 1,∴AC ⊥B 1C . (2)连接BC 1交B 1C 于O 点,连接OD .如图,∵O ,D 分别为BC 1,AB 的中点,∴OD ∥AC 1.又OD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19.【答案】(1)见解析;(2)存在,见解析.【解析】(1)证明∵P A ⊥底面ABC ,∴P A ⊥BC .又∠BCA =90°,∴AC ⊥BC . 又∵AC ∩P A =A ,∴BC ⊥平面P AC .(2)∵DE ∥BC ,又由(1)知,BC ⊥平面P AC ,∴DE ⊥平面P AC . 又∵AE ⊂平面P AC ,PE ⊂平面P AC ,∴DE ⊥AE ,DE ⊥PE . ∴∠AEP 为二面角A DE P --的平面角. ∵P A ⊥底面ABC ,∴P A ⊥AC ,∴∠P AC =90°.∴在棱PC 上存在一点E ,使得AE ⊥PC .这时∠AEP =90°,故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A DE P --为直二面角. 20.【答案】(1)见解析;. 【解析】(1)证明 连接BC 1,则O 为B 1C 与BC 1的交点.因为侧面BB 1C 1C 为菱形,所以B 1C ⊥BC 1.又AO ⊥平面BB 1C 1C ,所以B 1C ⊥AO ,故B 1C ⊥平面ABO . 由于AB ⊂平面ABO ,故B 1C ⊥AB .(2)解 在平面BB 1C 1C 内作OD ⊥BC ,垂足为D ,连接AD . 在平面AOD 内作OH ⊥AD ,垂足为H .由于BC ⊥AO ,BC ⊥OD ,故BC ⊥平面AOD ,所以OH ⊥BC . 又OH ⊥AD ,所以OH ⊥平面ABC .因为∠CBB 1=60°,所以△CBB 1为等边三角形.又BC =1,可得OD =.由于AC ⊥AB 1,所以11122OA B C ==.由OH ·AD =OD ·OA ,且AD ==得OH =.又O 为B 1C 的中点,所以点B 1到平面ABC, 故三棱柱111ABC A B C -. 21.【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P ABCD V -=. 【解析】(1)证明 连接OE ,如图所示.∵O 、E 分别为AC 、PC 的中点,∴OE ∥P A . ∵OE ⊂面BDE ,P A ⊄面BDE ,∴P A ∥面BDE . (2)证明 ∵PO ⊥面ABCD ,∴PO ⊥BD .在正方形ABCD 中,BD ⊥AC ,又∵PO ∩AC =O ,∴BD ⊥面P AC . 又∵BD ⊂面BDE ,∴面P AC ⊥面BDE . (3)解 取OC 中点F ,连接EF .∵E 为PC 中点, ∴EF 为POC △的中位线,∴EF ∥PO .又∵PO ⊥面ABCD ,∴EF ⊥面ABCD ,∴EF ⊥BD . ∵OF ⊥BD ,OF ∩EF =F ,∴BD ⊥面EFO ,∴OE ⊥BD . ∴∠EOF 为二面角E BD C --的平面角,∴∠EOF =30°.在Rt △OEF 中,1124OF OC AC ===,∴·tan 30EF OF =︒=,∴2OP EF ==.∴2313P ABCD V a -=⨯=. 2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V =. 【解析】(1)证明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BB 1⊥底面ABC ,所以BB 1⊥AB . 又因为AB ⊥BC ,所以AB ⊥平面B 1BCC 1, 又AB ⊂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B 1BCC 1. (2)证明 取AB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因为E ,F 分别是A 1C 1,BC 的中点,所以FG ∥AC ,且12FG AC =. 因为AC ∥A 1C 1,且AC =A 1C 1,所以FG ∥EC 1,且FG =EC 1, 所以四边形FGEC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 1F ∥EG .又因为EG ⊂平面ABE ,C 1F ⊄平面ABE ,所以C 1F ∥平面ABE .(3)解 因为AA 1=AC =2,BC =1,AB ⊥BC ,所以AB 所以三棱锥E -ABC的体积1111·12332ABC V S AA ==⨯⨯=△.。

数学试题 人教a版必修2 同步练习第二章检测测试题(两套)

数学试题 人教a版必修2 同步练习第二章检测测试题(两套)

第二章检测(A)(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B.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直线C.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解析: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还可能异面,所以A选项不正确;互相垂直的直线还可能是异面直线,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缺少任一平面内,所以D选项不正确;很明显C选项正确.答案:C2.如图,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l⊂平面A1B1C1D1,且l与B1C1不平行,则下列结论一定不成立的是( )A.l与AD平行B.l与AB异面C.l与CD所成的角为30°D.l与BD垂直答案:A3.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解析:对于选项A,当a与b是异面直线时,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不相交,则a与b平行或异面,都存在α,使a⊂α,b∥α,B正确;对于选项C,a⊥α,b⊥α,一定有a∥b,但当a与b异面时,不存在平面α,使结论成立,C错误;对于选项D,a⊂α,b⊥α,一定有a⊥b,但当a与b平行时,不存在平面α,使结论成立,D错误.答案:B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l1,l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1,l2互相平行.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0解析:利用特殊的几何体正方体进行验证,我们不难发现①②③均不正确.故选C.答案:C5.若l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l⊥α,l∥β,则α∥βD.若α⊥β,l∥α,则l⊥β解析:对于A,若l∥α,l∥β,则α和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A错误;对于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 正确;对于C,若l⊥α,l∥β,应推出α⊥β,故C错误;对于D,l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l∥β,l⊂β,l 与β相交,都有可能,故D错误.答案:B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A.BDB.ACC.ADD.A1D1解析:由BD⊥AC,BD⊥CC1,AC∩CC1=C,则BD⊥平面ACC1A1.又CE⊂平面ACC1A1,所以BD⊥CE.答案:A7.如图,点S在平面ABC外,SB⊥AC,SB=AC=2,E,F分别是SC和AB的中点,则EF的长是( )A.1 BC解析:如图,取CB的中点D,连接ED,DF,则∠EDF(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SB与AC所成的角,即∠EDF=90°.在△EDF中,ED EF答案:B8.已知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是1,底面为正方形,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A.75°B.60°C.45°D.30°解析:如图,O为底面ABCD的中心,连接AC,BD,SO,易得SO⊥平面ABCD.所以∠OCS为侧棱S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又由已知可求得OC因为SC=1,所以∠OCS=45°.答案:C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与端点不重合的动点,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 ②EF∥AC;③EF与AC异面; 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如图,由于AA1⊥平面A1B1C1D1,EF⊂平面A1B1C1D1,则EF⊥AA1,所以①正确;当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A1C1,又AC∥A1C1,则EF∥AC,所以③不正确;当E,F不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与AC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A1B1C1D1∥平面ABCD,EF⊂平面A1B1C1D1,所以EF∥平面ABCD,所以④正确.答案:D10.已知平面α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解析:(方法一)∵α∥平面CB1D1,平面ABCD∥平面A1B1C1D1,α∩平面ABCD=m,平面CB1D1∩平面A1B1C1D1=B1D1,∴m∥B1D1.∵α∥平面CB1D1,平面ABB1A1∥平面DCC1D1,α∩平面ABB1A1=n,平面CB1D1∩平面DCC1D1=CD1,∴n∥CD1.∴B1D1,CD1所成的角等于m,n所成的角,即∠B1D1C等于m,n所成的角.∵△B1D1C为正三角形,∴∠B1D1C=60°,∴m,n所成角的正弦值(方法二)由题意画出图形如图,将正方体ABCD-A1B1C1D1平移,补形为两个全等的正方体.易证平面AEF∥平面CB1D1,所以平面AEF即为平面α,m即为AE,n即为AF,所以AE与AF所成的角即为m与n所成的角.因为△AEF是正三角形,所以∠EAF=60°,故m,n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直线l1∥l2,在l1上取2个点,l2上取2个点,由这4个点能确定平面的个数是.解析:因为l1∥l2,所以经过l1,l2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答案:112.如图,在△ABC中,∠ACB=90°,直线l过点A且垂直于平面ABC,动点P∈l,当点P逐渐远离点A时,∠PCB 的大小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l⊥平面ABC,∴l⊥BC.∵∠ACB=90°,∴BC⊥AC.又PA∩AC=A,PA,AC⊂平面PAC,∴BC⊥平面PAC.∴BC⊥PC.∴∠PCB=90°.故当点P逐渐远离点A时,∠PCB的大小不变.答案:不变13.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它的体积解析:由已知可求得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过点A1作A1E⊥AB1于点E,如图.因为B1C1⊥平面ABB1A1,所以B1C1⊥A1E.因为AB1∩B1C1=B1,所以A1E⊥平面AB1C1.所以∠A1B1E即为A1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因为AA1所以AB1=2,A1E因为sin∠A1B1E所以∠A1B1E=60°.答案:60°14.已知三棱锥S -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AC,SB=BC,三棱锥S -ABC的体积为9,则球O的表面积为.解析:取SC的中点O,连接OA,OB.因为SA=AC,SB=BC,所以OA⊥SC,OB⊥SC.因为平面SAC⊥平面SBC,且OA⊂平面SAC,所以OA⊥平面SBC.设OA=r,则V A-SBC△SBC×OA所r=3.所以球O的表面积为4πr2=36π.答案:36π15.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当底面四边形A1B1C1D1满足条件时,有A1C⊥B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情况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解析:由直四棱柱可知CC1⊥平面A1B1C1D1,所以CC1⊥B1D1.要使得B1D1⊥A1C,只要B1D1⊥平面A1C1C,即只要B1D1⊥A1C1.此题还可以填写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正方形等条件.答案:B1D1⊥A1C1(答案不唯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8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2)CE,D1F,DA三线共点.证明:(1)如图,连接EF,CD1,BA1.因为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所以EF∥BA1.又BA1∥CD1,所以EF∥CD1.所以E,C,D1,F四点共面.(2)因为EF∥CD1,EF<CD1,所以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由P∈CE,CE⊂平面ABCD,得P∈平面ABCD.同理,得P∈平面ADD1A1.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所以P∈直线DA.所以CE,D1F,DA三线共点.17.(8分) 如图,PA⊥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经过点A且垂直于PC的平面分别交PB,PC,PD于E,F,G,求证:AE⊥PB.证明: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C.又ABCD是正方形,所以AB⊥BC.而PA∩AB=A,所以BC⊥平面PAB.因为AE⊂平面PAB,所以BC⊥AE.由PC⊥平面AEFG,得PC⊥AE.因为PC∩BC=C,所以AE⊥平面PBC.所以AE⊥PB.18.(9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1)证明:因为PC⊥平面ABCD,所以PC⊥DC.又因为DC⊥AC,所以DC⊥平面PAC.(2)证明:因为AB∥DC,DC⊥AC,所以AB⊥AC.因为PC⊥平面ABCD,所以PC⊥AB.所以AB⊥平面PAC.所以平面PAB⊥平面PAC.(3)解: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理由如下:取PB中点F,连接EF,CE,CF,如图. 因为E为AB的中点,所以EF∥PA.又因为PA⊄平面CEF,所以PA∥平面CEF.19.(10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1)证明:由已知∠BAP=∠CDP=90°,得AB⊥AP,CD⊥PD.由于AB∥CD,故AB⊥PD,从而AB⊥平面PAD.又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解:在平面PAD内作PE⊥AD,垂足为E.由(1)知,AB⊥平面PAD,故AB⊥PE,可得PE⊥平面ABCD.设AB=x,则由已知可得AD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 P-ABCD·AD·PE由题设x=2.从而PA=PD=2,AD=BC=可得四棱锥P-ABCD的侧面积·PD·AB·DC60°=6+20.(10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1)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BC.所以BB1⊥AB. 又因为AB⊥BC,所以AB⊥平面B1BCC1.所以平面ABE⊥平面B1BCC1.(2)证明:取AB的中点G,连接EG,FG,如图.因为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所以FG∥AC,且FG因为AC∥A1C1,且AC=A1C1,所以FG∥EC1,且FG=EC1.所以四边形FGE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1F∥EG.又因为EG⊂平面ABE,C1F⊄平面ABE,所以C1F∥平面ABE.(3)解:因为AA1=AC=2,BC=1,AB⊥BC,所以AB所以三棱锥E-ABC的体积V△ABC·AA1第二章检测(B)(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给出了四个条件:①空间三个点;②一条直线和一个点;③和直线a都相交的两条直线;④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其中,能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有( )A.3个B.2个C.1个D.0个解析:①当空间三点共线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②点在直线上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③两直线若不平行也不相交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④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且不共面时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4个条件都不能确定一个平面.答案:D2.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αB.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α相交C.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D.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解析:当m⊂α,n⊄α,m,n是异面直线时,n与α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故A,B错误;对于C,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C正确;对于D,m与n还可以相交,故D错误.答案:C3.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为截面,长方形ABCD为底面,则四边形EFGH的形状为( )A.梯形B.平行四边形C.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D.不确定解析:因为平面ABFE∥平面CDHG,又平面EFGH∩平面ABFE=EF,平面EFGH∩平面CDHG=HG,所以EF∥HG.同理EH∥FG,所以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答案:B4.已知a,b,c是直线,则下面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0B.3C.2D.1解析:异面、相交关系在空间中不能传递,故①②错;根据等角定理,可知③正确.答案:D5.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解析:选项B,C中,易知AB∥MQ,且MQ⊂平面MNQ,AB⊄平面MNQ,则AB∥平面MNQ;选项D中,AB∥NQ,且NQ⊂平面MNQ,AB⊄平面MNQ,则AB∥平面MNQ,故排除选项B,C,D.故选A.答案:A6.把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当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BD和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30°B.45°C.60°D.90°解析:当三棱锥D-ABC的体积最大时,平面DAC⊥ABC,取AC的中点O,连接OD,OB(图略),则△D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DBO=45°.答案:B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侧面AA1D1D为正方形,E为棱CD上任意一点,则( )A.AD1⊥B1EB.AD1∥B1EC.AD1与B1E共面D.以上都不对解析:连接A1D(图略),则由正方形的性质,知AD1⊥A1D.又B1A1⊥平面AA1D1D,所以B1A1⊥AD1,所以AD1⊥平面A1B1ED.又B1E⊂平面A1B1ED,所以AD1⊥B1E,故选A.答案:A8.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其中A,B为所在棱的中点,C,D为原正方体的顶点,则在原来的正方体中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是( )A.30°B.45°C.60°D.90°解析:展开图还原为正方体(如图),其中EF,FG,EG分别为所在面的对角线.因为A,B分别为相应棱的中点,所以EF∥AB.易知CD∥EG,所以∠FEG为AB与C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因为EG=EF=FG,所以∠FEG=60°,即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60°.答案:C9.在三棱锥P-ABC中,∠ABC=90°,PA=PB=P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PAC⊥平面ABCB.平面PAB⊥平面PBCC.PB⊥平面ABCD.BC⊥平面PAB解析:如图,因为PA=PB=PC,所以点P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ABC的外心.又因为∠ABC=90°,所以射影O为AC的中点.则PO⊥平面ABC,所以平面PAC⊥平面ABC.答案:A10.如图,在多面体ACBDE中,BD∥AE,且BD=2,AE=1,F在CD上,要使AC∥平面EFB,A.3B.2C.1 D解析:连接AD交BE于点O,连接OF.因为AC∥平面EFB,平面ACD∩平面EFB=OF,所以AC∥OF.所又因为BD∥AE,所以△EOA∽△BOD,所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已知a,b,c是空间中的三条相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说法:①若a∥b,b∥c,则a∥c;②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③若a⊂平面α,b⊂平面β,则a,b一定是异面直线;④若a,b与c成等角,则a∥b.其中正确的是.(只填序号)解析:由公理4知①正确;当a与b相交,b与c相交时,a与c可能相交、平行,也可能异面,故②不正确;当a⊂平面α,b⊂平面β时,a与b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③不正确;当a,b与c成等角时,a与b可能相交、平行,也可能异面,故④不正确.答案:①12.在矩形ABCD中,若AB=3,BC=4,PA⊥平面ABCD,且PA=1,则点P到对角线BD的距离为.解析:如图,过点A作AE⊥BD于点E.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D.又PA∩AE=A,所以BD⊥平面PAE,所以BD⊥PE.又因为ABCD为矩形,且AB=3,BC=4,所以AE所以PE答案:13.如图,正方形ABEF和正方形ABCD有公共边AB,∠EBC=60°,AB=CB=BE=a,则DE=.解析:由已知∠EBC=60°,连接EC(图略).因为BE=BC=a,所以EC=a,又可证CD⊥平面EBC,所以CD⊥EC.因为CD=a,所以DE答案:14.如图,PA⊥平面ABC,∠ACB=90°,且PA=AC=BC=a,则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解析:不妨将几何体放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则PB与AC所成的角等于PB与PQ所成的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连接BQ,则在△BPQ中,PQ=a,BQ所以tan∠BPQ答案:15.如图,在棱长均相等的四棱锥P-ABCD中,O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M,N分别为侧棱PA,PB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PC∥平面OMN;②平面PCD∥平面OMN;③OM⊥PA;④直线PD与直线MN所成角的大小为9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解析:连接AC(图略),易得PC∥OM,所以PC∥平面OMN,结论①正确.同理PD∥ON,所以平面PCD∥平面OMN,结论②正确.由于四棱锥的棱长均相等,所以AB2+BC2=PA2+PC2=AC2,所以PC⊥PA.又PC∥OM,所以OM⊥PA,结论③正确.由于M,N分别为侧棱PA,PB的中点,所以MN∥AB.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AB∥CD,所以直线PD与直线MN所成的角即为直线PD与直线CD所成的角,即为∠PDC.又三角形PD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DC=60°,故④错误.答案:①②③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6.(8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C⊥平面ABC,∠ABC=90°,点D,E在线段AC上,且DE=EC,PD=PC,点F在线段AB上,且EF∥BC.证明:AB⊥平面PFE.证明:由DE=EC,PD=PC知,E为等腰三角形PDC中DC边上的中点,故PE⊥AC.又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PE⊂平面PAC,所以PE⊥平面ABC.因为AB⊂平面ABC,所以PE⊥AB.因为∠ABC=90°,EF∥BC,故AB⊥EF.从而AB与平面PF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E,EF都垂直,所以AB⊥平面PFE.17.(8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18.(9分)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梯形,AB∥CD,且AB∥平面PAD?若能,请确定点E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在PC上能找到点E,且满BE∥平面PAD.证明如下:延长DA和CB交于点F,连接PF,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所所所以在△PFC所以BE∥PF.而BE⊄平面PAD,PF⊂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19.(10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AB=BC∠BAD=∠ABC=90°.(1)证明:直线BC∥平面PAD;(2)若△PCD的面积为(1)证明:在平面ABCD内,因为∠BAD=∠ABC=90°,所以BC∥AD.又BC⊄平面PAD,AD⊂平面PAD,故BC∥平面PAD.(2)解:如图,取AD的中点M,连接PM,CM.由AB=BCBC∥AD,∠ABC=90°,得四边形ABCM为正方形,则CM⊥AD.因为侧面PAD垂直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CM⊥侧面PAD, 所以CM⊥PM.设BC=x,则CM=x,CD取CD的中点N,连接PN,则PN⊥CD,所以PN因为△PCD的面积所解得x=-2(舍去),x=2.于是AB=BC=2,AD=4,PM=所以四棱锥P-ABCD的体积V20.(10分)如图,在Rt△AOB中,∠OAB=30°,斜边AB=4,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平面AOB⊥平面AOC.动点D在斜边AB上.(1)求证:平面COD⊥平面AOB;(2)当D为AB的中点时,求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1)证明:由题意知,CO⊥AO,平面AOB⊥平面AOC,所以CO⊥平面AOB.又CO⊂平面COD,所以平面COD⊥平面AOB.(2)解:作DE⊥OB,垂足为E,连接CE(如图),则DE∥AO.所以∠CDE是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的角.由(1)知CO⊥BO,在Rt△OCB中,CO=BO=2,OE第21 页共22 页所以CE又DE所以在Rt△CDE中,tan∠CDE故异面直线AO与CD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第22 页共22 页。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含标准答案)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3B.4C.5D.6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6.下面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④若a⊥b,b⊥c,则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4B.3C.2D.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α,b∥β,α∥β,则a∥bC .若a ⊂α,b ⊂β,a ∥b ,则α∥βD .若a ⊥α,b ⊥β,α⊥β,则a ⊥b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 ,点A ∈α,A ∉l ,直线AB ∥l ,直线AC ⊥l ,直线m ∥α,n ∥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 ∥m B .AC ⊥mC .AB ∥βD .AC ⊥β10.(2012·大纲版数学(文科))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CC 1的中点,那么直线AE 与D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45 B. .35C .34D .-3511.已知三棱锥D -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 =AC =3,BC =2,则以BC 为棱,以面BCD 与面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33B.13 C .0 D .-1212.如图所示,点P 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P A ⊥平面ABCD ,P A =AB ,则PB 与AC 所成的角是( )A .90°B .60°C .45°D .3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下列图形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1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等于________.15.设平面α∥平面β,A,C∈α,B,D∈β,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α,β之间,AS=8,BS=6,CS=12,则SD =________.16.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①AC⊥BD;②△ACD是等边三角形;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④AB与CD所成的角是60°.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与△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F、F1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B1F1∥平面C1BF;(2)平面AB1F1⊥平面ACC1A1.[分析]本题可以根据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AB=4,BC=3,AD=5,∠DAB=∠ABC=90°,E是CD的中点.(1)证明:CD⊥平面P AE;(2)若直线PB与平面P 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12分)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22,M为BC的中点.(1)证明:AM⊥PM;(2)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20.(本小题满分12分)(2010·辽宁文,19)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1)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2)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A1D DC1的值.21.(12分)如图,△ABC中,AC=BC=22AB,ABE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底面ABC,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1)求证:GF∥底面ABC;(2)求证:AC⊥平面EBC;(3)求几何体ADEBC的体积V.[分析](1)转化为证明GF平行于平面ABC内的直线AC;(2)转化为证明AC垂直于平面E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C和BE;(3)几何体ADEBC是四棱锥C-ABED.22.(12分)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AA1=4,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BC1;(2)求证:AC1∥平面CDB1;(3)求异面直线AC1与B1C所成角的余弦值.详解答案1[答案] D2[答案] C[解析]AB与CC1为异面直线,故棱中不存在同时与两者平行的直线,因此只有两类:第一类与AB平行与CC1相交的有:CD、C1D1与CC1平行且与AB相交的有:BB1、AA1,第二类与两者都相交的只有BC,故共有5条.3[答案] C[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斜交时,在平面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A错;2°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异面,∴D错;3°l∥α时,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l相交.无论哪种情形在平面α内都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4[答案] D[解析]由于AD∥A1D1,则∠BAD是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很明显∠BAD=90°.5[答案] B[解析]对于选项A,当a与b是异面直线时,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不相交,则a与b平行或异面,都存在α,使a⊂α,b ∥α,B正确;对于选项C,a⊥α,b⊥α,一定有a∥b,C错误;对于选项D,a⊂α,b⊥α,一定有a⊥b,D错误.6[答案] D[解析]异面、相交关系在空间中不能传递,故①②错;根据等角定理,可知③正确;对于④,在平面内,a∥c,而在空间中,a与c 可以平行,可以相交,也可以异面,故④错误.7[答案] 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AA1⊥平面A1B1C1D1,EF⊂平面A1B1C1D1,则EF⊥AA1,所以①正确;当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A1C1,又AC∥A1C1,则EF∥AC,所以③不正确;当E,F分别不是线段A1B1,B1C1的中点时,EF与AC异面,所以②不正确;由于平面A1B1C1D1∥平面ABCD,EF⊂平面A1B1C1D1,所以EF∥平面ABCD,所以④正确.8[答案] D[解析]选项A中,a,b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A是假命题;选项B中,a,b还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B是假命题;选项C中,α,β还可能相交,所以C是假命题;选项D中,由于a⊥α,α⊥β,则a ∥β或a⊂β,则β内存在直线l∥a,又b⊥β,则b⊥l,所以a⊥b.9[答案] C[解析]如图所示:AB∥l∥m;AC⊥l,m∥l⇒AC⊥m;AB∥l⇒AB∥β.10[答案]35命题意图]本试题考查了正方体中异面直线的所成角的求解的运用.[解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连接DF,然后则角DFD1即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边长为2,则可以求解得到5=DF=D1F,DD1=2,结合余弦定理得到结论.11[答案] C[解析]取BC中点E,连AE、DE,可证BC⊥AE,BC⊥DE,∴∠AE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又AE=ED=2,AD=2,∴∠AED=90°,故选C.12[答案] B[解析]将其还原成正方体ABCD-PQRS,显见PB∥SC,△ACS 为正三角形,∴∠ACS=60°.13[答案]α∩β=AB14[答案]45°[解析]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由于BC⊥AB,BC1⊥AB,则∠C1BC是二面角C1-AB-C的平面角.又△BCC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1BC=45°.15[答案]9[解析]如下图所示,连接AC,BD,则直线AB ,CD 确定一个平面ACBD .∵α∥β,∴AC ∥BD , 则AS SB =CS SD ,∴86=12SD ,解得SD =9.16[答案] ①②④ [解析] 如图所示,①取BD 中点,E 连接AE ,CE ,则BD ⊥AE ,BD ⊥CE ,而AE ∩CE =E ,∴BD ⊥平面AEC ,AC ⊂平面AEC ,故AC ⊥BD ,故①正确.②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E =CE =22a .由①知∠AEC =90°是直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且∠AEC =90°,∴AC =a ,∴△ACD 是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 ③由题意及①知,AE ⊥平面BCD ,故∠ABE 是AB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而∠ABE =45°,所以③不正确.④分别取BC ,AC 的中点为M ,N ,连接ME ,NE ,MN .则MN ∥AB ,且MN =12AB =12a ,ME ∥CD ,且ME =12CD =12a ,∴∠EMN 是异面直线AB ,CD 所成的角.在Rt △AEC 中,AE =CE =22a ,AC =a ,∴NE =12AC =12a .∴△MEN 是正三角形,∴∠EMN =60°,故④正确. 17[证明] (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F 1分别是AC 、A 1C 1的中点,∴B 1F 1∥BF ,AF 1∥C 1F .又∵B 1F 1∩AF 1=F 1,C 1F ∩BF =F ,∴平面AB 1F 1∥平面C 1BF .(2)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平面A 1B 1C 1,∴B 1F 1⊥AA 1. 又B 1F 1⊥A 1C 1,A 1C 1∩AA 1=A 1,∴B 1F 1⊥平面ACC 1A 1,而B 1F 1⊂平面AB 1F 1,∴平面AB 1F 1⊥平面ACC 1A 1.18[解析](1)如图所示,连接AC ,由AB =4,BC =3,∠ABC =90°,得AC =5.又AD =5,E 是CD 的中点,所以CD ⊥AE .∵P 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所以P A ⊥CD .而P A ,AE 是平面P A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 ⊥平面P AE .(2)过点B 作BG ∥CD ,分别与AE ,AD 相交于F ,G ,连接PF . 由(1)CD ⊥平面P AE 知,BG ⊥平面P AE .于是∠BPF 为直线PB 与平面P AE 所成的角,且BG ⊥AE .由P A ⊥平面ABCD 知,∠PBA 为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AB =4,AG =2,BG ⊥AF ,由题意,知∠PBA =∠BPF ,因为sin ∠PBA =P A PB ,sin ∠BPF =BF PB ,所以P A =BF .由∠DAB =∠ABC =90°知,AD ∥BC ,又BG ∥CD ,所以四边形BCDG 是平行四边形,故GD =BC =3.于是AG =2.在Rt △BAG 中,AB =4,AG =2,BG ⊥AF ,所以BG =AB 2+AG 2=25,BF =AB 2BG =1625=855.于是P A =BF =855.又梯形ABCD 的面积为S =12×(5+3)×4=16,所以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13×S ×P A =13×16×855=128515.19[解析] (1)证明:如图所示,取CD 的中点E ,连接PE ,EM ,EA ,∵△PCD 为正三角形,∴PE ⊥CD ,PE =PD sin ∠PDE =2sin60°= 3.∵平面PCD ⊥平面ABCD , ∴PE ⊥平面ABCD ,而AM ⊂平面ABCD ,∴PE ⊥AM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E ,△ECM ,△ABM 均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得EM =3,AM =6,AE =3,∴EM 2+AM 2=AE 2.∴AM ⊥EM .又PE ∩EM =E ,∴AM ⊥平面PEM ,∴AM ⊥PM .(2)解:由(1)可知EM ⊥AM ,PM ⊥AM ,∴∠PME 是二面角P -AM -D 的平面角.∴tan ∠PME =PE EM =33=1,∴∠PME =45°. ∴二面角P -AM -D 的大小为45°.20[解析](1)因为侧面BCC 1B 1是菱形,所以B 1C ⊥BC 1,又已知B 1C ⊥A 1B ,且A 1B ∩BC 1=B ,所以B 1C ⊥平面A 1BC 1,又B 1C ⊂平面AB 1C所以平面AB 1C ⊥平面A 1BC 1 . (2)设BC 1交B 1C 于点E ,连接DE ,则DE 是平面A 1BC 1与平面 B 1CD 的交线.因为A 1B ∥平面B 1CD ,A 1B ⊂平面A 1BC 1,平面A 1BC 1∩平面B 1CD =DE ,所以A 1B ∥DE .又E是BC1的中点,所以D为A1C1的中点.即A1D DC1=1.21[解](1)证明:连接AE,如下图所示.∵ADEB为正方形,∴AE∩BD=F,且F是AE的中点,又G是EC的中点,∴GF∥AC,又AC⊂平面ABC,GF⊄平面ABC,∴GF∥平面ABC.(2)证明:∵ADEB为正方形,∴EB⊥AB,又∵平面ABED⊥平面ABC,平面ABED∩平面ABC=AB,EB⊂平面ABED,∴BE⊥平面ABC,∴BE⊥AC.又∵AC=BC=22AB,∴CA2+CB2=AB2,∴AC⊥BC.又∵BC∩BE=B,∴AC⊥平面BCE.(3)取AB的中点H,连GH,∵BC=AC=22AB=22,∴CH⊥AB,且CH=12,又平面ABED⊥平面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高2第二章测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A
B α⊂ B 、AB α⊄
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角
D 、11AC 与1B C 成60角 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l ∥a
B 、l 与a 异面
C 、l 与a 相交
D 、l 与a 没有公共点 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
B 、2
C 、3
D 、4
7、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
a ∥
b ,则a ∥M ;③若a ⊥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 ,若PA=PB=PC ,则点O 是Δ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
23 B 、76 C 、4
5
D 、56
11、已知二面角AB αβ--的平面角是锐角θ,α内一点C 到β的距离为3,点C 到棱AB 的距离为
4,那么tan θ的值等于
A 、3
4
B 、35
C
D
1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点P 、Q 分别在侧棱AA 1和
CC 1上,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
A 、
2V B 、3V C 、4V D 、5
V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直线a ⊥直线b, a//平面β,则b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
14、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1AB D 和平面1BC D 的位置关系为 15、已知PA 垂直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若PC BD ⊥,平行则四边形
ABCD 一定是 .
16.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
Q
P
C'
B'
A'C
B
A
给出四个论断:
①m ⊥ n ②α⊥β③m ⊥β④n ⊥α
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8、已知E、F、G、H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的点,且EH∥FG.
求证:EH∥BD. (10分)
17、如图,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 求证:AB⊥BC (12分)
P
A
B
C
H
G
F
E
D
B
A
C
19、已知ABC ∆中90ACB ∠=,SA ⊥面ABC ,AD SC ⊥,求证:AD ⊥面SBC .(12分)
S
D
C
B
A
20.如图,PA⊥平面ABC,AE⊥PB,AB⊥BC,AF⊥PC,PA=AB=BC=2(1)求证:平面AEF⊥平面PBC;
(2)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3)求三棱锥P—AEF的体积.(12分)
A
B C
P
E
F
2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O C 1∥面11AB D
(2 )面11AB D //面C 1BD (3)1
AC ⊥面11AB D (12分)
D 1O
D
B A
C 1
B 1
A 1
C
22、已知△BCD 中,∠BCD =90°,BC =CD =1,AB ⊥平面BCD ,
∠ADB =60°,E 、F
分别是
AC 、AD 上的动点,且
(01).AE AF
AC AD
λλ==<< (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 ⊥平面ABC ; (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 ⊥平面ACD ? (12分)
F
E
D
B
A
C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CDDD BCBDD D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小于 14、平行 15、菱形 16、1111AC B D 对角线与互相垂直
三、解答题(共74分,要求写出主要的证明、解答过程)
17、解: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 ,则 1分
圆台的上底面面积为224S ππ=⋅=上 3分
圆台的上底面面积为2525S ππ=⋅=下 5分 所以圆台的底面面积为29S S S π=+=下上 6分 又圆台的侧面积(25)7S l l ππ=+=侧 8分
于是725l ππ= 9分 即29
7
l =
为所求. 10分 18、证明:
,EH FG EH ⊄面BCD ,FG ⊂面BCD
EH ∴面BCD 6分

EH ⊂面BCD ,面BCD 面ABD BD =,
EH BD ∴ 12分
19、证明:
90ACB ∠= BC AC
∴⊥ 1分 又SA ⊥面ABC SA BC ∴⊥ 4分 BC ∴⊥面SAC 7分 BC AD ∴⊥ 10分 又,SC AD SC
BC C ⊥=
AD ∴⊥面SBC 12分
20、解:如图,设所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为xcm . 在Rt EOF 中,
1
5,2
EF cm OF xcm ==
, 3分
所以EO =
6分
于是13V x =
10分 依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010}x x << 12分
21、证明:(1)连结11A C ,设11
111A C B D O =
连结
1AO ,
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 11A ACC ∴是平行四边形
11A C AC ∴且 11A C AC = 2分
又1,O O 分别是11,A C AC 的中点,11
O C AO ∴且11O C AO =
11AOC O ∴是平行四边形 4分
111,C O AO AO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6分
(2)
1CC ⊥面1111A B C D 11!
C C B
D ∴⊥ 7分

1111A C B D ⊥, 1111B D A C C ∴⊥面 9分 1
11AC B D ⊥即 11分 同理可证11A C AB ⊥, 12分 又11
11D B AB B =
∴1
AC ⊥面11AB D 14分 22、证明:(Ⅰ)∵AB ⊥平面BCD , ∴AB ⊥CD , ∵CD ⊥BC 且AB ∩BC=B , ∴CD ⊥平面ABC. 3分 又),10(<<==λλAD
AF AC AE ∴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 ∥CD ,∴EF ⊥平面ABC ,EF ⊂平面BEF,
∴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 ⊥平面ABC. 6分 (Ⅱ)由(Ⅰ)知,BE ⊥EF ,又平面BEF ⊥平面ACD ,
∴BE ⊥平面ACD ,∴BE ⊥AC. 9分 ∵BC=CD=1,∠BCD=90°,∠ADB=60°, ∴,660tan 2,2===
AB BD 11分
,722=+=∴BC AB AC 由AB 2=AE ·AC 得,7
6,7
6==∴=AC
AE AE λ 13分
故当7
6
=λ时,平面BEF ⊥平面ACD. 1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