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d17373a26925c52cc5bf78.png)
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理解课程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重新设计课程,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工作任务效果《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兼顾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经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和实际应用联系不够;同类课程没有系统联系;学生的职业技能没有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理念、思路、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进一步探索考核体系,改善实训条件,逐步建设成学生满意的一门课程。
1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修课。
它是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共同构成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必须打下的专业基本功。
它以电路基础课程学习为基础,是后续单片机、PLC、传感器、电子测量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求学生能看懂基本电子电路图,学会使用电子元器件手册,能制作、调试、软件仿真、实验验证相关电路,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理念:重视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思路:根据此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形成如下思路。
(1)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做”中间的“做”分解为第一是制作电路;第二是用数码箱验证电路;第三是用EWB软件进行仿真电路。
把“教、学、做、验、仿”融为一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根据本课程内容特点,共分成五大模块,个别模块以理论教学为主,大部分模块以任务引领教学为主。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23d9ad3ad51f01dc281f163.png)
构成 的 同步 时序逻 辑 电路 。对于 目前 大多 数教材 中详
细 介绍 的逻辑 化简 内容 ,因实 际设计 中采 用 的开发 系 统 中多 包含 自动化 简程 序 , 不必 手工运 算 , 因此 对逻辑 化简 和 卡若 图化简 只 需介绍 一些 基本 知识 ,不必作 大
量训 练 。
(L 发 展 。大规模 集 成 电路 在 电子 信息 技 术领域 的 VS) 1
m 育 坛 I0 教 论 9 1
理论 与实践 、 术 与应 用 的有机 融合 。 技
模 拟 电路 内容繁 杂 , 教学 难度 大 , 应将 该部 分 内
容处 理 成 : 以集成 运放 的基 本原 理和 应用 为 主线 , 立 分
元件 电路为 集成 电路 服务 ,尽 量压 缩分 立 元器件 和 电 路 的 内容 ; 讲解 元器件 知 识时 注重 外特性 及 其应 用 ; 以
引 言
高等职 业教 育是 以培 养应 用型 、技 能型 的高素 质 人 才为 目标 。 程建设 与 改革是提 高教 学质量 的核 心 , 课 也 是教 学改 革的重点 。 因此 , 对传 统 的技术基础 课 的
分 立 元件 电路入 门 ,重点讲 授 分立 与集成 相 结合 的 电
路。
数 字 电路部 分 内容不仅 仅 是减 少关 于 门 电路 内部 工 作原理 的分析 , 是应从 整体 上作调 整 。 而 例如 关于 电
教 学 内容 、 学方法 与手 段 的改革势在 必行 。电子技 术 教
课 程 是 电气 类 、 算机 类 、 计 电子 信息 类最 重要 的技 术 基 础 课 程 之一 , 们 对该 课 程 改 革 的基 本 思路 是“ 化 、 我 优 整 合课 程 内容 ,更新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突 出实践 能 力 培养 。 ” 下面 就该 门课程 的教 学改革方 面进 行探 讨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31a98fc9e31433239689373.png)
21 0 0年第 5期
电子技术课 程设计 教 学 改 革研 究 与 实践 木
陈 忠华 , 红 李
( 宁5程技术 大学, 辽 - 辽宁 葫芦岛 1 50) 215 【 摘 要】 电子技 术课程设 计是电气与控 制类工科 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 专业建设 中值 得重点建设的重 是
要环节 .本文论 述了设计题 目选择与设计 内容确定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 以及对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 教
学方法和成绩评 定方式等方面 ̄'的改革 与实践。教 学中坚持 以学生为设计主体 , f S - 充分调动其主观 能动性 , 注
重过程训练 、 创新意识培 养、 综合素质提高, 取得 了较好效果.
【 键 词】 关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 作者简介】 陈忠华 ( 6一) 男, 1 5 , 辽宁阜新人, 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电工理
论 与新技术 、 电机与 电器研 究.
【 中图分类 号] 4. 0 2O 6
f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240 (000- 040 10- 1721) 508- 3
进 行 了 电 子 技 术 课 程 设 计 教 学 改 革 方 面 的研 究并 进
计数 、 译码 、 显示 、 可编程逻辑等多个功能单元 。在选 题 时 不 宜 选 难 题 、偏 题 ,也 不 宜 选 择 随 处 可 查 的 现 题, 因为 现 题 的答 案 很 容 易 找 到 , 能 造成 部 分 学 生 可 抄 袭 , 响设 计 效 果 。同时 对 设 计 内 容 要 求 上要 体 现 影 一 定 的层 次 ,能 实现 一 定 的 基 本 功 能 ,同时 留 有 发 挥 、 展 以及创新 的空间 , 扩 目的 是 使 不 同层 次 、 同 不 方面的训练 ,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 多 功 能 数 字 钟 设 计 , 本 功 能 是 数 字 钟 。 挥 部 分 空 基 发 间是比较大 的, 以加入报时 、 时提 醒 , 可 定 日期 显 光 效 应 果 的 设计 题 目 , 具 有识 别 功 能 的 门锁 报 警 器 设 计 。 如 二 、 计 实 施 设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1f51388d4d8d15abf234e05.png)
件 跟 不 上 电子 设 备 更 新 换 代 的 速 度 。的 良好 时 期 。 就 中 等 职 业 院校 硬 件
《电 子 技 术 》是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电子 电 工 专 业 的 重 要 技 建 设 而 言 ,政 府 、 企 业 、 社 会 也 都 力 所 能 及 地 加 大 了投 术 基 础 课 。传 统 的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模 式 已 不 能 适 应 现 代 入 , 但 总 体 而 言 , 对 于 实 验 室 设 备 建 设 、 实 践 基 地 建 设
笔 者 结 合 几 年 来 《电子 技 术 》 教 学 的 实 践 ,对 有 关 电子 题 、解 决 问 题 能 力 的 目的 。 在 实 验 项 目 中 , 多 为 验 证 性
技 术 教 学 方 面 的 问 题 进 行 了探 讨 , 希 望 能 对 现 代 中 职 电 实 验 , 而 设 计 性 实 验 太 少 , 无 法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子技 术教学 改革有所帮 助。
一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这 给 职 业 教 育 尤 其 是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就 业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压 力 , 从 而 对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的 内容 、
方 式 、方 法 等 提 出 了 更 高 的要 求 。
方 面 是 硬 件 设 施 不 足 。 落 后 的 实 验 器 材 、设 施 条
些 学 生 在 理 解 、 领 会 教 材 内 容 时 感 到 困 难 。 如 何 充 分
力 结 构 矛 盾 的 关 键 环 节 。 因 此 ,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在 国 民 教 利 用 日益 发 展 的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多 媒 体 技 术 , 不 断 拓 展 教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20eebff9e3143323968938c.png)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配合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它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创新思想的作用。
文章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课程之一,是电气自动化、通信,电子和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
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几年来,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践应用性很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以其综合性、新颖性、创新性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设计及综合开发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学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个重要环节,变革传统电子技术的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以力求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由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室类型和规模的限制,教学过程偏重“软化”,从而使得培养的工科学生工程意识薄弱,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be081e2b8f67c1cfad6b813.png)
的放大原理 、 各种失 真 的分 析等 , 都可 通过多媒 体教学 辅助
软件的动画功能得到很好 的体现 。 () 2 多媒体教学课 件要 在囊括教学要求与所有教学 内容
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 分析 过程 , 避免 了传统 教学手段 中
的基础上 , 尽可能地增 加新 知识 , 为学 生 自学提供 一个很 好
事 科学 研 究 、 产 品设 计 、 品 开 发 ; 个 面 向 生 产 一 线 从 事 新 产 一
使主校区与辅校区在办 学上具 有不 同层次 、 同类 型 、 同 不 不 特色及不 位的人
才 培 养 格 局 , 有 利 于 解 决 发 展 目标 与 办 学 规 模 之 间 的 矛 也 盾; 有利 于满 足 社 会 对 人 才 多 样 化 的 需求 。
教 学 中能 用 得 上 , 上 去 后 效 果 佳 ; 生 通 过 教 学 软 件 能 够 用 学
进行预 习 、 习、 学 复习与检测 ; 教师与学生之 间能通过软件与
二、 多媒体 在 “ 电子 技 术 ” 学 中 的运 用 教
( ) 一 多媒 体 教 学 的 迅 速 发 展 带 来 的 启 示 与 思 考
网络 形 成 良好 的教 学 互 动 。
() 1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充分展现出知识点 问的逻辑 关系, 充分体现出教师 的教学经 验 , 研制一 个教 师在教学 要 中能用得上 的教学辅助软件 , 首先要考虑 的问题就是不能把
一
由于多媒体技 术能集 声音像 、 图形 、 字等诸 多信息媒 文 体 的优点于一身 , 并能灵活 、 动态 、 有机地将各种媒体综 合联
接起来 , 因此 , “ 子 技 术 ” 程 中 利 用 多 媒 体 进 行 教 学 能 在 电 课 形 象地 展示 器 件 的 内部 结 构 与 载 流 子 的运 动 , 免 了教 师在 避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7e7990276c66137ee061924.png)
而 进 行 的 教 学 活 动 。 一 个 项 目就 是有 计 划 的 、有 固 定 开 始 学 习 兴 趣 和 学 习 能 力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提 供 一 定 的 制 作 项 目 时 间和 结 束 时 间 的 工 作 。原 则 上 项 目结 束 后 应 有 一 件 可 以 供 学 生 选 择 ,并 通 过 自由组 合 建 立 项 目小 组 , 培 养 学 生 的 组 织 协 调 、 团 队合 作 等 各个 方 面 的能 力 。 看 到 的 产 品 。 因此 , 它具 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其他 学校 交流互 动 ,从而提 高学 生 的技 能 水平 。
二 、项 目教 学法 的特 点
项 目教 学 法 是 师 生 通 过 共 同 实施 一 个 完 整 的项 目工 作
3 . 构 建 项 目小组 学 习 ,培 养 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在 实 际 教 学 过 程 中 ,笔 者 建 议 ,教 师 可 以 根 据 学 生 在
个 难 题 。笔 者 作 为 该校 电工 组 教师 ,经 过 多年 的外 出调研 和 学 习, 及 时总 结 经 验 ,采 用 项 目教学 法 来 提 高 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和 专 业技 能 。经 过 一年 多实 施 ,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和 专 业 技
能都 有 了较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果十 分 明 显 。
在教 学过程 中,学 生保有 自主 的决 策机会 。学生 能够 自主 、 自
由地进 行学 习 ,从而有 效地促 进学 生创造 能力 的发展 。
3 . 发 展 性
四 、 项 目教 学 法 实 施 过 程 中 的 问题 总 结
1 . 教 师 面 临 的 问题 对 专 业 教 师 而 言 , 面 临 的 问 题 主 要 有 : 知 识 水 平 问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6180d876a20029bd642def.png)
图 1
1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 中, 优化教学 内容 , 逐 步转移教学重点 以往我们使 用的教材 基本上 都是讲述 逻 辑函数及其化简 、 组合 逻辑电路 、 触发器 、 时序 逻辑电路等知识 , 可编程逻辑器件虽有提及 , 但 内容很少 。 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广泛应用 , 最 近几年新 出版的教材中都 扩充了与可编程逻辑 器件相关 的内容 , H L V D 语言 、 数字系统的设计 等内容也被加入到教材之 中。我们应该根据教 材的变化 , 逐步调整、 优化 教学 内容 。在课 堂教 学时适 当进行课时的调整 和倾斜 ,在教学内容 上逐步实现 由分立元件 电路 向集成 电路转变; 由小规模集成 电路向 中大规 模集成 电路转变; 由 固定逻 辑功能 电路 向可编 程逻辑 器件 的转 变。 特别是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 教材中与之相关 的内容在理论教学 时应 该有所侧重和加强。 硬件描述语言 V ro D ei g H L也是我们 在理 l 论 教学 中要不断学 习和充实 的内容。硬 件描述 语言 V ro D 类 似于 高级程 序设计 语言 , el H L ig 是一种 以文本形式来描述数字系统硬件的结构 和行为的语言 , 用它可 以表示逻辑电路图、 逻辑 表 达式 、还可以表示更复杂的数字逻辑系统所 完成 的逻辑功能。 尤其对 于一些组成庞大, 结构 复杂 的电路 , 制电路 图是一项很费时费力 的 绘 工作 , 由于电路复杂 , 而且 容易 出错 , 而用 V r e — ig语 言来描述 电路就 显得更为便捷 清晰 , l o 电 路越大 , 它的优越性也就越明显。由于 V ro eig l H L的句法根源出 自通用 的 c语言 。 V L D 较 HD 语 言易学易用 , 因此被更为广泛地学 习和使用。 2将 E A技术引入课程教学 , D 丰富教学模 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E A的意思为电子设计 自 D 动化 , 是英文单 词 Eet n D s n A tm tn的 缩写 , lri co c ei uo ai g o 由于 E A技术 快捷精 确, 易学 , D 简单 已经广泛 应用在众多领域。《 数字 电子技术》 课程的一个 突 出 的特 点 是 图表 较 多 ,而 且 强调 电路 状 态 的 变化过程。 过 E A技术可 以将电路中一些抽 通 D 象、 复杂的变化过程 , 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63477f7c8d376eeaeaa310e.png)
电子工程设计 的思 路和方 法 , 了解 开展科 学实践 工作 的程序和步骤 , 习电子产 品生产 工艺 的基 本知识 和 学
基本操作技能 , 培养专业学 习的热情 , 成 良好的专业 养 素质 , 为较好完成后续课程 的学 习和设 计作准备 , 为将
来能在工作 岗位 上灵 活运用 已学知识并继续 学习接受 新知识 、 进而发 明创新打下 良好基础 。
更加规范 。
进入新世纪 , 电子技术 以及 I 术的发展 日新 月 c技 异 , 国民经济 的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动了 在 带
一
批交叉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 展 , 因此 , 在高校教学 中
对 电子技术课程设 计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需要 我们 培
养大批具 有开 阔视 野、 新 思维 能力 的高 素质人 才 。 创 另外 , 随着大规模集成 电路和计算机 技术的迅速发展 , 电子设计手段和方 法也在 不断更 新 , 只有 把这些新 技 术、 新手段及时反 映到教学过程 中, 能跟上 时代的步 才 伐 。因此为了适应 科 技的发展 , 足社会 对人才 的 满
知识 , 更重要的是 给学生提 供 了一次独立 的设 计实践 的机会。学 生通 过熟 悉 设计 任 务 、 找 资 料、 计 电 查 设 路、 计算机仿真 、 安装调试、 整理 总结 等环节 , 初步掌握
性, 给学 生充分 的 自由空 间。为使 每一位 同学都能得 到系统 的锻炼 , 由原来多人完成一个题 目, 改为两人一 组, 一组一 题 。同时 , 专 业培 养计 划 总学 时数 的限 受 制, 电子技术课程设 计的教学学时不可能增加 , 面对学 时不变 和内容膨胀 ,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与手段 , 为此在
教学大纲 中对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形式及安排都作 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63ca4661eb91a37f1115c8d.png)
进人 2 1世 纪 , 速 度 、 智 能 、 集 成 的 电 子设 且 非常容 易 出错 , 以学生 很 难熟 练 掌握 , 时 费 力 , 高 高 高 所 费
备层 出不 穷 , 字 化 和信 息 化 的 浪 潮 席 卷 全 球 , 深 效果不佳 。 数 并 刻影 响着 人类 社 会 的方 方 面 面 。作 为 与信 息 时 代 密 2 对 复杂组 合 逻辑 电路 的分 析 和设计 手 段 有 限 , )
电路 , 脉冲异步电路中必有触发器 , 以脉 冲异 步电 所 无 本课 程 的先修课 程 为 电路 和模 拟 电子 技 术 , 相关 路 分析 和设计仍 能 够按 照传 统 方法 进 行 , 非 费 时 费 后 续课 程 主 要 有 : 片 机 、 字 信 号 处 理 、 入 式 系 力易 出错 ; 是 对 于 复 杂 电平 异 步 电路 , 想 使 用传 单 数 嵌 但 要 难 几 统、 计算 机组 成原理 、 编程 控制 器 、 杂 可编 程 逻辑 统方法进 行分 析或设 计 , 度 之大 , 乎无法 想象 。 可 复 器 件等 , 本课 程 的教 学效 果 直接 影 响到 后 续课 程 的学 4 在 具有 人 机 交 互 功 能 的智 能 电路 的设 计 方 面 ) 习。 存在教学 缺 失 。现 在 很 多 教 材都 把专 门用 来 进 行 智 能数字 电路设计 的利 器—— 状态 机 给拿 掉 了 , 是 因 这 2 传 统教 学 中 的“ 伤 ” 硬 为在传统 教学 中 , 计 一 个状 态 机 , 设 需要 进 行 功 能 分 在 沿用 了几 十年基 本不 变 的教学 模 式 和教 材 中 , 析 , 状态 机 类 型 , 确定 画状 态 转 移 图 , 行 状 态 分 配 、 进 存在着 以下 四个 “ 硬伤 ” : 状态化 简 , 确定 触 发器 , 最后 具 体 实现 电 路 , 个 过 程 这 1 对 超 过 6变量 的组 合 逻辑 电路 的 分析 和 设 计 太过 于复杂 , 以很多 老师 在 教学 中干脆 把这 一 块 直 ) 所 几乎无 能 为力 。在 传 统 教学 中 , 般 只 讲 到 4变 量 , 接放 弃 , 而不谈 。学 生遇 到 这类 问题 便 自然而 然 束 一 避 最多 是 6变 量 卡诺 图的化 简 , 量卡 诺 图化简 大 多 手无 策 , 4变 无法解 决 。 上述 的这 些 问题 , 从事 过 数字 电子技 术 教学 的老 数学 生 尚能轻松 掌握 , 是 5变量 、 但 6变量 卡诺 图 的化 师应该非 常 明了 。这些 问题 的存在 表 明 : 必须 革 新 教 简却难度陡增, 几乎无法下手 , 7变量以上更是不得不 引入 新 的技术 手段 , 重组 理论 和 实验 教 学 , 建 使用 质蕴 涵项 法 来 进 行 化 简 , 这 种 方 法 过 于 复 杂 , 学 内容 , 但 化简工 作量 随着 变量数 目的增 加 以几 何 级 数递 增 , 立新 的教学模 式 。 而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6863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b.png)
此外,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 方法进行教学,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是当前改 革的难点之一。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三、策略与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
1、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思政教育纳入《电力电 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范畴。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和职业素养。例如,在讲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时,可以引入相关的社会热点 问题,引导学生环保、节能等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案例分析
以“电力电子器件”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当前社会的能源资源紧缺问 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强调电力电子器件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同时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长爱好、社会实践经历等等,这些因素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有所体现,但所 占权重较小,对于这些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因素,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收 集整理分析系统,以实现对这些因素的持续,并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特殊的教育活 动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化特点的更好发展.同时,对于 这两部分评价结果,应该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对于第一部分的评价结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 如,在讲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时,可以引入节能减排、绿色能 源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的电力工程师,有责任为社会 做出贡献。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af431659eef8c75fbfb3d2.png)
《电子技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而电子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随之不断扩充,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的矛盾日渐凸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的改革探索。
一、理论教学改革1.适应新时期要求,调整授课内容随着科学技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学生们所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每门课程的学时也就越来越少,电子技术课程的学时数的压缩也成为必然。
这要求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响应削减课时的建议,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删繁就简。
比如在模拟电路中依据“管为路用”的原则,在讲基本放大电路时,突出分析方法,删减多于物理过程的论述,重点讲共射放大电路,集中共性,总结规律,推广一般,因此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只略讲。
在数字电路中,以系统为引导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课程研究对象从数字电路器件向数字电路应用系统转移。
将传统授课安排中由器件到系统,改为由系统到器件,课本中的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等实际电路实际上都是器件,我们更应该关注由这些器件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以多路抢答器为例,熟悉门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设计出基本的抢答器;在此基础上完善抢答器的功能以给出新的应用系统,同时引出记忆原件触发器;随后又通过增加抢答器的显示功能引出编码器、译码器;为了更符合实际操作和显示引入数码管和报警电路。
然后比较着学习构成系统器件的基本原理与功能并进行优化设计。
这样既利于构筑知识体系,又缩短了授课时数。
2.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动画、图像、文字等多种功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由于电子技术课逻辑性强,内容大多抽象难懂,电路图多,所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了大量的课堂画图时间,直观形象,不但效果好,而且缓解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4c9965b84ae45c3b358c60.png)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
![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6e4a7ec5a1c7aa00b52acb3a.png)
盟垫丝盗查塑:鲎!垫里垫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创新金仁贵(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阐述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电子技术课是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构建学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项目所开展的工作,是在我校多年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的基于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系对电子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尝试。
1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1.1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为核心。
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中,形成了构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即:重视基础,拓宽视野,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健康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
这就必须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理念,又同时勇于积极探索创新的正确方法,敢于面对探索的历险与压力的教育者。
在制订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教研组全体人员不断进行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共识:在学生高素质的养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1.2以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为主线。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模拟电路部分具有电路种类多、器件工作状态复杂、电路分析方法灵活等特点,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器件、新电路、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为适应这种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组织编写出版了电子技术相关教材,对教学内容做了重新调整,在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低起点重复的内容,削减了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内部导电机理及内部组成等方面的分析,压缩了分立元件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而加强集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并及时跟踪电子电路学科前沿的进展,即在教学中注意引入电子电路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介绍电子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7e20215b7360b4c2e3f6427.png)
与新知识的应用 , 反映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新进展 ; ③ 简 化分 立元 件 电路 内容 , 出集 成 电路应用 。 突
12 教材 建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事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 , 多数都有几十 年的教学 实践, 在长期 的教学过程 中, 讲义几易其 稿, 对教学 内容的改进、 同内容的教学方法等都有 不 定 的思 考与积 累 , 在教 学 中的研 究 与 思 考 融 入 把
一
1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的研 究与改革 .
电子技 术基 础教学 内容涉 及到 相 当多的基 本单
2 — 6
维普资讯
增刊
林 涛等 : 电子技术基 础课 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 0 6年 7月
元 电路 , 电路结 构 也 是 在 不 断改 进 的基 础 上发 展 且 起来 的 。其基本 规律 是 : 随着 电路结 构不 断改 进 , 电 路性 能不 断完 善 。在 教 材 编 写 中 , 般 由 于篇 幅 限 一 制, 结论 性 的东西 多 , 即只见 结果 , 不见 来源 。因此 , 在 教学 活动 中 , 我们采 用 了递进 式教 学法 , 即从 最基 本 的原理 电路人 手 , 析 电路组 成及 工作 原理 , 分 归纳 电路 特点 , 出存在 问题 , 眼于如 何解决 所存 在 的 指 着 问题 , 出 电路 的改进 措 施 , 于改 进 后 的电路 , 提 对 进
念、 基本 分析 方法 、 本 技 能 的 同 时 , 调 了新 技 术 基 强
重点保证基本单元 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 , 强调基本 概 念 ; 是正 确处 理分 立与 集成 的矛 盾 , 立元件 电 二 分 路 重点 阐述 基本 原理 , 集成 电路 突 出应 用 ; 三是教 材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3ab4d9240c844769eaee6f.png)
每个 学 习情 境 是 一 个 案 例 的学 习 单 元 , 能很 好 地 将 理 论 知 识 、实 践 技 能 与 实 际应 用 环 境 结 合 在 一 起 ,每 个 情 境 分 成 若 干 任 务 ,从 真 实 任 务 人 手 ,遵 循 由浅 人 深 、循 序 渐
进 的 原 则 进 行 设 计 。 整 个 工 作 过 程 贯 穿 基 本 知 识 点 ,采 用 六 步 教 学 法 , 真 正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让 他 们 自主 查 找 资 料 , 将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题 及 团 队协 作 始 终 融 入 教 学 全 过 程 。 -
工 作 过 程 就 是 在 企 业 中 , 为 完 成 一 项 任 务 并 获 得 工 作
成 果 而 进 行 的一 个 完 整 工 作 程 序 。 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课 程 是
表 1 电子技术 课程 教学 学习情 境表
电 子 技 术
模 拟 电 子 技 术 应 用 模 块 数 字 电 子 技 术 应 用 模 块
成 电 路 的 分 析 及 电路 应 用 分 析 ,反 映 出 思 路 不 清 晰 ,感 到
生 疏 模 糊 ,加 之 学 时 不 多 ,实 验 条 件 有 限 ,知 识 就 更 难 弄 懂 ,教 学 中 已 明 显 表 现 出 理 论 教 学 与应 用 实 践 严 重 脱 节 。
二 、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课 程 设 计 理念
作 、参 数 、参 数 、 参数 、参数 、参数 、参数 作 作 作 作 作
测 试 与 故 试 与 故 试 与 故 4 与 故 试 与 故 试 与 故 测 测 浸试 测 测 障 排 除 障 排 除 障排 除 障排 除 障 排 除 障排 除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0b07f12964bcf84b8d57b0d.png)
4 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在 教 学 中 , 针 对 不 同 教 学 内 容 运 用 我 多 种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授 课 , 师 主 讲 基 本 概 教 念 , 本 原 理 及 他 们 的 作 用 、 系 、 习方 基 联 学 法 并 使 学 生 灵 活 运 用 知 识 , 时 进 行 有 指 同 导 的 学 生 自学 , 堂 提 问 , 结 容 易 出错 的 课 总 内容 等 ,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对 抽 象 知 识进 行 利 形 象 化 演 示 , 学 生加 深 理 解 。 一 些 典 型 使 对
ii : - 。 。 i8 。 jI — i 。 。 i— . j
电化 教 育 研 究
电子 技 术课 程 的教 学 改 革 探 索
万 丹 梅 ( 吉林 省松原 电大 吉林松原 1 8 0 ) 0 1 3
摘
要: 了 为 适应 科技 的高速发展和 加快知识 的更新使得培 养的人 才可以适应社 会 的要 求。 经过 多年的教 学实践 。 发现需要从教 学改 我
题 目 , 深 、 透 , 一 题 多解 的 例题 , 出 讲 讲 对 列 各 种 解法 , 过 讲 解 , 出 它 们的 内在 联 系 经 指 及 异 同 。 生 可 学 习老 师的 分 析 方法 , 学 解题
思路 , 出 自己思 维 的 偏 差 , 慢 地 掌握 学 找 慢 习 方 法 , 教 师 教 , 生 学 的 过 程 中 , 对 在 学 针 学 生 学 习 情 况 , 整 教 学 方法 , 调 实现 师生 互 动 , 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从
提 出以 下 主 要 结 论 : ( ) 学 教 学 研 究 表 明 , 学 的 教 学 体 1大 大 系现 代 化 的 四个 最 显 著 地 特 点是 : 开放 性 , 灵 活 性 , 整 性 , 测 试 性 。 等 教 育 的 教 完 可 高 学 现 代化 应 反 映 在 目标 , 内容 , 实施 和 评 价 方 面 。 了实 现 现代 化 的 教 学 , 学 应 建 立 为 大 教学 的 机 制 。 学 应 建 立 教学 的机 制 。 大 通过 与“ 已知 ” 以 引导 和 激 励 学生 追 求 “ 知 ” , 未 。 所 以 , 未知 来 赶 超 最新 , 到 教 学 与 时俱 从 达 进 的 目的 。 1 高 校教 学 改革 的必 要 性 () 习 教 学 体 系 优 化 的 系 统 的 研 究 。 2学 由于 对 教 学 内 涵 认 识 的 改 变 , 们 对 实 现 培 养 目的的 关 键 一 点就 是 教 学 体 系 的 我 高 校 教 学 的 理论 研 究 也 随 之 同步 深 入 。 在 科 学化 , 坚持 系统 的 概 念 和 系统 的 方 法 。 应 改 革 开 放 以 前 , 们 对 教 学 的 理 论 比 较 狭 在 教 学结 构 的 改 革 可 分 为表 层结 构 和 深 层 我 隘 , 有从 教学的 真正的 意义 上去理 解 , 结构 , 行分别优化。 没 进 误 以 为 学 校 所 开 设 的 科 目 与 课 程 体 系 就 是 教 学 。 际 上 , 些 科 目和 课 程 ( 学 内 实 这 教 3 教 学 内容 改 革 设 计 容 ) 事 先 确定 的 , 师 只 是 扮 演 了执 行 者 是 教 电子 技 术 课 的 特 点 是 ; 理论 严 密 、 辑 逻 的角色 。 性 和 综 合 性 较 强 , 们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辩 证 它 中 国 的 高 校 在 一 段 长 的 时 间里 , 有 思 维 能 力 , 立 理 论联 系实 际 的 科学 观 点 , 没 树 把 握 真 正 的 教 学 研 究 科 学 意 义 。 学 研 究 提 高 综 合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题 的 能 力 都 很 教 解 只限 于 对 这些 研 究 的 教 学和 研 究 的 视 野 同 重 要 。 电子 技 术 课 知识 , 有 熟练 的 分 析 计 具 时 也 包 括 了大 学 的 教 学过 程 和 教 学 规 律 的 算 能 力和 掌 握 基 本 的 实验 技 能 这 些 传 统 的 研 究 、 学 的 教学 方 法 和 研 究手 段 、 学研 教 学 要 求 , 必 须 要 引导 学 生 学 会 怎 样 学 大 教 还 究 评 价 等 一 些 。 直 到 2 世 纪 9 年 代 中 国 习 , 养 创 新 能 力 。 一 0 0 培 的 高 校教 学 理 论 建 设还 是 从 白纸 一张 到 初 ( ) 保 基 础 知 识 学 习 。 子 技 术 是 电 1确 电 步 探 究的 历 程 。 0 代 末 , 学 理 论研 究 由 子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是 继 续 学 习 其 它 专 业 9年 教 它 于起 步 较 晚 , 间有 限 , 高 校 教 学理 论 研 的基 础 , 以为 学 生 在 对其 学 习 中 , 时 在 我 要掌 握 究方 面 还 存在 以下 这 些 问题 : 一 , 现 在 基 本 概念 , 本 电 路和 基 本 分 析 方法 。 基 第 体 基 以 实践 方 面 , 重 视 微观 而 忽 略 了 宏观 教 学 ; 础 知 识为 重 点 , 发学 生 学 习兴 趣 , 导 学 仅 引 指 对 教 学 条 件 重 视 但 对 教 学 实 质忽 视 ; 教 生 顺 利 入 门 , 样 才 能进 一 步 学 习其 它 知 对 这 学 的 概念 没 有 理 清 造成 在 教 学 实 践 上 的混 识 , 以过 到今 天 电子 技 术发 展 的 高 度 。 乱 。 二 , 理 论 方 面 , 想 很 多 但 教 学 发 第 在 设 () 养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精 神 。 2培 理 展 技 术 涉 及 太 少 , 研 究 的过 程 中 没 有 有 工科 知 识 理 论 性 较 强 , 容 抽 象 、 燥 。 在 内 枯 如 效 的 汲取 其 他 学 科 的 “ 分 ” 研 究 的 方 式 果 我 们 在 传 授 知 识 的 同 时 , 助 学 生 了解 养 , 帮 与方法也落伍 。 当时 在 中 国 的 高校 教 学 理 最 新 科 学 进 展 , 以开 阔 视 野 , 开 思 路 。 打 教 论建 设 存 在 很 多问 题 。 务 十 分 繁 重 。 任 师 可 以 通过 多种 途 径 把 前 沿 的科 学 动 态 引 入 教 学 内容 , 激 发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养 以 培 2 高校 教 学理 论 研 究 主 要成 果 他们创新能力 。 在 过 去 1 年 , 国的 大学 教 学理 论 的 研 0 我 ( ) 重 知 识 的 重要 性 。 实践 是 检 验 真 3注 “ 究 人 员 已经 进 行 了卓 有 成 效 的 探 索 领 域 ,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 一 切 理 论 都 源 于 实践 , , 而
电子技术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的优化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b424a63a45177232f60a271.png)
算 。教学 内容 的选择 应 以必需 、够 用 为尺度 。
结论 :只要 使 自激振 荡不满 足 相位 或振 幅术 的知 识面 要 宽 ,覆 盖面 要 即可 消除 自 振 荡 。 . 激 宽 。教 育 的 改 革 发 展 , 既 要 充 分 体 现 当代 社 会 的 实 际 需 24 总结 归纳法 教师 把一 些知 识点进 行归 纳总结 后 ,得 出 .
验 、课 程设 计等 实践性 教 学环节 ,提 高学 生分析 问题 、解 决 明确 显 示 出 “ 笔 +书本 ” 的传 统模 式无 法 比拟 的优越性 。 粉 问题 的能力 。学 生将所 学 的理论 知识运 用到 实践 中,不仅 能 具 体来 说 ,采 用 电化 教学 手段 具有 以下优 越性 。 加 深对 专业理 论知 识 的理解 ,提 高学 习兴趣 ,而 且能 丰富和 3 1有助 于 突出重 点 ,突破教 学难 点 电教媒 体 可以采用 多 .
发 展书 本上 的理论 知识 ,使之 转化 为更 高层 次 的经 验 、技 能 种感 官刺 激 ,吸 引学生 的注 意力 ,有 效地 突 出重 点 ,突 破难 和技 巧 。例 如介 绍 了整流 滤波 电路 之后 ,教师 可 以带领 学生 点 。例 如在 分 析温度 对静 态工 作 点的影 响 时 ,利 用多媒体 课 为 自己的小家 电做一 个直 流 电源 ,使 学 生进一 步熟 悉 电路 , 件 ,可 逐 步展现 随着 温度 的变 化 ,工作 点逐 步上移 的过程 , 掌握 电子制 作 的一般 方法和 技 巧,从 而 既巩 固理 论 知识 ,又 活 动 的图像 形象地 取 代书本 上 的静 止 图像 ,一下子就 抓住 学
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5451c8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3.png)
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提纲: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三、综合教学模式简介及其适用性分析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设计五、综合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一部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学、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代电子技术既注重理论基础,又重视实际应用,因而教学也需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更为综合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过于注重理论与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课程有所重复或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不够完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地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第二部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变得更为必要。
综合教学模式是解决传统教学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
它通过将多种教学形式和资源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综合教学模式还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部分:综合教学模式简介及其适用性分析综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依托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将教学过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方式。
它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研究生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此外,综合教学模式还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都可以受益于此。
第四部分: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设计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教学模式:一、课堂教学:主要是讲解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二、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性能测试、操作规程等基本技能。
三、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电子设备的维护、修理、调试等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概念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传统教学;改革思路
1引言
“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对计算机硬件的深入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掌握,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电子技术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学习目标不明确,处于被动的境地,长期以来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本文在分析诸多原因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新的思路、方法,旨在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一种“乐得其成”的境界。
2“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分析
“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特点是内容多、要领多,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电子技术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具有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概念抽象,基础理论比较成熟,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内容繁多、衔接性强等特点。
3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满堂灌输,互动性差
传统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讲课还是“满堂灌”,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低下。
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电路的设计等,如果不能深入浅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等效电路的分析就使不少同学陷入困惑。
3.2体系不完善,缺乏监督
在学习中,不少学生掌握得比较差,理解不到位,就造成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相互抄袭,缺乏一种良好的评价体系,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日积月累地暴露出很多弊端,对课程一无所知,为后续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实验的过程中,混水摸鱼现象普遍存在。
小组不能有效配合,监督体系不完善。
3.3教法僵化,革新不力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不少教师还局限于传统,因循守旧,不敢进行革新,比如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传统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素质,克服不足,大力改进教法。
3.4学习被动,缺乏激励措施
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用处不大,学习目的不明确,视野狭窄,课堂上极不认真。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常规,以人为本,尝试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案例教学、采用工程方法,明确目标,积极革新。
4改革设计思路与方法
4.1明确目标
不少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学习电子技术比较困惑,因此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提出要达到的要求。
比如:电子技术在IT行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元器件、基本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实验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
4.2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1],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理论比较抽象,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实际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比如在讲“振荡电路”时可以扩展到无线电、通信领域;在讲“数码管”时可以结合交通路口的计时灯。
给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可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4.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3]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可为学生制作自我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等进行有效的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采用抢答的方式,能够抢答者每次加1分,然后根据回答正确情况增加分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2) 因势利导,培养自信。
对于主动提出问题者要增加分值,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增加其自信。
(3) 有效监督,相互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养成了一种有效监督的习惯,彼此相互评价,反映出学习上的公正,同时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实验认真,善于总结。
实验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否配合得当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尤其是发现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使之往更高的层次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学生要认真填写评价表,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所填写的评价表,给予合适的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反馈,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期末时给予总评,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4.4开展工程方法
引入工程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及早体会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测试过程,对于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实行了分组,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即“项目经理”。
比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失真现象”的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实验过程、结果分析、方法的改进、如何消除失真等,让每个“项目经理”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设计,按照工程的方法进行文档编写、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
在规定的时间周期,由教师评价各个团队的完成情况,然后组织各“项目经理”相互进行评价,最后汇总,并给予适当奖励与表扬。
引入工程方法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丝不苟同时又充满了乐趣。
4.5电子制作比赛
鉴于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自愿原则,鼓励每个学生参加“电子制作兴趣小组”,由老师定期指导,再采用“工程方法”,让他们进行“电子制作”比赛。
最后由教师担当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5结束语
通过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质量明显好转,实践课上更是体现出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把学融于乐趣之中。
时代在发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学生的特点与课程特色,采用更为适当的方法,使电子技术的教学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伟廉. 高等教育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中发. 电子技术[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 周卫勇.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廖哲勋. 课程学[M]. 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
[5]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收稿时间:2007-1-23
E-mail:bcy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