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市 器 物
山东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doc
![山东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doc](https://img.taocdn.com/s3/m/b5f3f2ca0c22590102029df9.png)
山东各个市的民间工艺品济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山东第一大城市,泉城,较大的市济南的面塑,俗称“捏面人”。
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指和简单工具——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旧社会的面塑艺术都是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被作为一种民间小玩意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济南面塑是济南工艺美术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类别之一。
济南刺绣,亦称鲁绣,是山东省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国刺绣工艺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
济南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
特别是发绣,是以人的头发作绣线,工艺细腻,绣出的中国山水墨画,风格秀雅,栩栩如生。
刻瓷是在坚硬的磁盘上捶击刀錾,而蛋雕则需要凝神屏气、小心翼翼,在薄如纸的鸡蛋壳上雕刻人物肖像。
栩栩如生的肖像上光影的变化,居然都是来自鸡蛋壳表面那薄薄的一层红皮。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
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青岛市:副省级城市,奥帆之都,品牌之都,啤酒城,较大的市淄博市:齐国故都,足球故里,陶瓷之乡,聊斋故里,较大的市。
淄博美术琉璃又称“料器”。
它是以博山当地盛产的琉璃料条加工制作而成各种工艺美术晶的统称。
史志和当地古代琉琉炉遗址发掘所得证实,博山美术琉璃的成批生产,至少已有600年的历史。
淄博的陶瓷雕塑,在造型和釉色装饰上皆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工艺师陈贻谟的瓷雕《张衡》,被选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友人。
淄博的仿古陶瓷,工艺精湛,古朴逼真,令人称绝。
淄博的园林陶瓷,设计新颖、新奇美观,为中国园林艺术添色不少。
枣庄市: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墨子故里,奚仲故里,石榴之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台儿庄大战爆发地。
枣庄市西北部山区西集乡的建新大队(原伏里村)世世代代生产土陶器皿,心灵手巧的艺人们还制作出了狮子、鸟、狗、鱼等土陶玩具,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可烧成红、紫、灰等不同颜色。
辽宁省沈阳市故宫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故宫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60b0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6.png)
辽宁省沈阳市故宫简介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并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完整古代木质建筑群,也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物之一。
沈阳故宫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宫殿,被誉为“北方禁宫”。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6.87万平方米。
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满、蒙古、藏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完美之美。
主要建筑包括东三殿、宁寿宫、宝蕴楼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1624年的乾清宫,也是故宫的核心建筑。
进入沈阳故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宫廷广场,广场上树立着具有辽宁特色的雕塑和景观。
途经宫门,游客将来到丹墀广场,墙壁上饰以精美的画作,展示了历史的风貌。
沿着主路向前,宫内的建筑群逐渐浮现在眼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走进乾清宫,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宫殿内部布局严谨,宫墙上装饰着金丝漆彩的梁柱,琉璃瓦和彩色玻璃贴窗户,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华丽。
宫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瓷器、玉器、书画等,展示了清朝时期的皇家文化和生活方式。
除了乾清宫,沈阳故宫还有许多其他精美的建筑和景点。
其中,宁寿宫是皇后娘娘居住的地方,宫殿宏伟壮观,内部布局精密。
宝蕴楼则是故宫的经济官衙,保存了大量有关清朝时期经济和财政的文献资料。
这些建筑和景点各具特色,让人惊叹于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沈阳故宫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和沈阳作为东北重要城市的发展变迁。
在故宫内还设有多个展览馆,陈列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明清宫廷的服饰、器皿、器物等。
这些展览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古代宫廷文化,还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很多人慕名而来,希望亲眼见证这座建筑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
在游览沈阳故宫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古代皇家的辉煌和庄严。
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文化遗产知识大全】可移动文物
![【文化遗产知识大全】可移动文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0ab98783d049649b665818.png)
1. “半璧曰璜”。
2. “臣字目”是商代玉器制作的典型工艺。
3. “蛋壳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壁仅薄,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4. “剪纸贴花”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手法,生产这种瓷器的有吉州窑。
5. “六瑞”一说,出自《周礼》。
其中“王”持桓圭。
6. “世界七大奇迹”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罗德岛巨人雕像。
7.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
8.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千克,为世界罕见的重器。
9. “象生瓷”是清乾隆朝烧制的。
10. “一面坡”是汉代玉器制作的典型工艺。
11. 《兰亭集序》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12. 《洛神赋图卷》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
13.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即今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光。
14.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的情景。
15. 《石门颂》是刻在褒斜道崖壁上的著名隶书作品。
16. 《狩猎出行图》和《客使图》都出自唐代章怀太子墓。
17. 《五牛图》是唐代一副名画,其作者是韩滉。
18. 《五十二病方》一书是已发现的我国最古的医方,距今已有二千多年。
19.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存世最著名的碑刻之一。
20. 《赵城金藏》仿刻《开宝经》,并与其内容一致,是我国现今最完整的一部藏经。
21. 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公元前3700多年的丝织品,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丝织实物。
22. 1969年,在甘肃武威发现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是迄今墓葬中出土的铜车马俑最多的一处。
23. 1969年,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地。
24. 1971年,郭沫若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慧眼识珠,对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赞叹不已,后来国家旅游局以此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25. 1973年在湖北大冶发现的铜绿山矿冶遗址对研究商周时期的的采矿业和冶铜业具有重要意义。
26. 1975年,在云南楚雄万家坝古墓中出土的5件铜鼓,是迄今为止出土铜鼓年代最早的,这些铜鼓是战国时期的器物。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d98c2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e.png)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和技术水平。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受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朝代的城市建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
一、城市规划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注重人文关怀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古代,城市往往以宫殿、庙宇或皇城为中心,周围环绕着市街、住宅区、商业区等功能区域。
城市规划注重以宫殿或庙宇为中心轴线,向外辐射划分不同的区域,逐渐构筑成由内到外、由高到低的层次结构。
例如,北京的故宫即是以紫禁城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文华殿、武英殿等重要建筑。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契合了古代权力中心的集中化特点。
二、城市布局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通常遵循地理和风水的原则。
在古代,城市建设大多基于地形地势,选择地势险要、水源丰富的地方建设。
这种布局既能够提供具有防御性质的城墙和堡垒,又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例如,古代长城的建设既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也考虑了沿线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所需。
古代城市布局还注重风水学说对城市的影响。
风水学说认为地形地势的选取会影响城市的运势,有利于人们的繁荣与发展。
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势做出相应的规划,如选择山水相依、环境幽雅的地方建造园林等。
三、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风格以木构建筑为主,展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常常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代表,建筑结构简洁明快,器物装饰具有独特的寓意和纹饰。
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威与荣耀。
宫殿建筑的构筑注重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工艺的细腻,同时也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装饰的精细。
例如,中国古代的紫禁城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室的尊贵地位。
庙宇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艺术的宝库。
关于器物建筑的比喻句
![关于器物建筑的比喻句](https://img.taocdn.com/s3/m/5bfff92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关于器物建筑的比喻句
1.这栋楼房就像一个巨大的盒子,将人们的生活包裹在里面。
2. 这个桥梁像一双手臂,跨过河流,牵起两岸的人们。
3. 这个钟楼就像一位守护者,用钟声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4. 这个灯塔是一位向导,指引船只安全进港。
5. 这个大门仿佛是一个守门人,守护着进出的人们。
6. 这个喷泉就像一朵巨大的水花,为城市增添生气。
7. 这个拱桥像一条强壮的脊梁,支撑着城市的交通。
8. 这个高塔就像一位观察者,俯瞰着城市的一切。
9. 这个大教堂是一座精神的堡垒,将信仰传递给人们。
10. 这个城堡就像一座巨大的石头,镇守着城市的中心。
- 1 -。
殷商青铜器解析及青铜元素在当代安阳城市中的艺术形式体现-完整版
![殷商青铜器解析及青铜元素在当代安阳城市中的艺术形式体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b9efd689eb172ded63b7a1.png)
第一章绪论殷墟位于中国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区的小屯村,它是我国殷商时期的首都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殷墟记载了殷商的文化和发展,殷商的文明在我国的《史记》里有详细的记载,自从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殷墟的位置就陆续被学者证实是在小屯村一带,并在1928年的10月进行发掘,我国也在1961年将殷墟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而且在2006年7月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是以高票通过,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殷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具有重要的地位,高票通过的事实证明了世界人民是肯定殷墟文明,因此殷墟是值得我们是研究它和了解它的、由于甲骨文这一人类古老文明的发现,才得以确定商朝晚期都城(BC1300年)遣址就在安阳小屯村。
而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文,考古学家揭开了尘封在殷墟地面上的历史泥土,为我们复原了屹立在东方的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奴隶制王朝的都城。
殷墟出土的大批珍贵的甲骨文、瑰丽诡秘的青铜器、秀美精巧的玉器、端庄华丽的内陶,以及大批的陶器、骨器等遗物,再加上深邃的王陵大墓、规制不同的甲组、乙组、丙组建筑基址和平民居住区、墓葬区、大规模的铸铜遗址和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等等,是商王朝辉煌历史的物化。
当年的商朝人,就在殷墟这块土地上,上演了威武雄壮的史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1.1甲骨文与殷墟的发现据历史记载,商朝的后期是非常繁华的,到处是车马酒池、歌舞升平的不眠之夜,这一切都与商纣王的不务正业有关,历史上对商纣王的评价是好色好饮的无能之君。
但这一切并未能维持太久,商纣王在公元前1046年与牧野发生战争,并且战败,进而在商朝的登鹿台引火自焚,商纣王带着殷商的繁华一起消失在大火中,以往车水马龙的殷商朝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一个无能的商纣王将一个拥有600多年的殷商王朝无情的埋在了底下,从此,商朝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再无人提起。
在历史上有提到殷墟二字的就只有在秦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时,项羽和章邯结盟是所说““洹水南,殷墟上”,后世史书对殷墟的记载资料甚少,只因为到了明朝殷墟的遗址被建立起小屯村,曾经的王朝变成了分布在我国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镇。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支撑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支撑](https://img.taocdn.com/s3/m/8c503ef2941ea76e58fa04b6.png)
1 年西部大开发 ,年多城乡统筹发展、 0 6 推进城乡一体 化, 成都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简单的经济数据更/直观反 月  ̄ 1 : 5
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城市理想和价值目 标。 二、 制度文化 :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制度支撑 制度文化, 是由人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 成, 会 包{ 歧、 台 聿 歧 、 韦 教育、 科技、 4 度等。 猪
在西部大开发 1 周年到来前 , 0 成都提出建设“ 世界班代 田园城
宏伟、 任务艰 巨, 需要凝聚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为之共 同奋
斗。本文从广义的文化视域, 藉以圈层文化角度, 分析梳理建
一 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支撑。
一
美、 社会公正、 城乡—体” 的田园城市理念 , 充分体现了成都的
现实需要和发展理念 的贯通。
、
器物文化 : 建设世 界现代田园城市 的物质支撑
2 0 年, 0 9 成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4 8 亿元, 30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 收入 1 6 O , 人均 纯收入 7 9 ; 8 5 元 农村 1 元 而在 2 1 年前的 1 9 年 , 述数据 分别为 G P l 0 0 99 上 D 1 亿元 , 9 城市 居 民人 均 可 支配 收入 7 9 8元 , 民人均 纯 收入 为 4 7 0 农 O 7 元。l 年间 , 城里人的收入翻 了一番 多, 0 成都 农民收入也增 长 了近—倍。衣食足而知荣辱 , 实而知礼节。陆游写过 : 仓廪
制有所用_南京地区古代窑址与城市建设
![制有所用_南京地区古代窑址与城市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ff535d9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9.png)
文 图/杨平平 马涛南京建城史始于先秦,大致出现了六朝、五代和明代三个建城高峰,也是其作为都城的三个时期。
近年来,南京主城区开展了较多的城市考古工作,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古都南京多层叠压型的城市发展特征。
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建材,相关的生产、运输、使用遗存是古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地区考古发现了大批窑址,主要烧造砖、瓦、琉璃等建筑构件,年代从汉代延续至明清,其中比较重要和大型的包括可能与陶官、瓦官相关的六朝窑址、西营村五代砖瓦窑、官窑村明代砖瓦窑(应天府上元县官窑)和窑岗村明代琉璃窑(聚宝山窑址)等。
这些窑址生产的建材是当时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南京城市考古遗存中亦可见其身影,是“有所制亦有所用”的直接证据。
古窑产品与城市遗存“陶官”与六朝建康城六朝建康城的营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砖瓦,在建康城各类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见大砖、小砖、楔形砖、板瓦、筒瓦、瓦当(莲花纹、兽面纹、人面纹)等各类砖瓦产品。
《建康实录》卷八《晋中》载:“(东晋兴宁二年,364年)诏移陶官于淮水北,遂以南岸窑处之地施僧慧力,造瓦官寺”,可知瓦官寺由于建立在前“陶官”所在的“窑处之地”,为了与“陶官”有别而取同义名“瓦官”。
《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祠祀志三》“崇圣戒坛院”条亦注:“陶官之为瓦官”;《职官分记》卷二十二“将作监”条载:“齐职仪左右甄官置(职)掌砖瓦之任,少昊鹐鸟氏补填之止谓陶官也”,可知东晋时陶官掌砖瓦之任,而此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瓦官寺位置大致在今“古瓦官寺”附近,即内秦淮河以南的城南门西区域。
近年来在淮水以南的西街遗址和杏花村地块都发现了六朝时期的窑址和相关窑业遗存。
西街遗址位于中山南路以东,明护城河以南,遗存年代从先秦延续至明清,六朝时期遗存丰富,其中包括2座窑址、多座长方形灰坑、水井等遗迹和大量砖瓦遗物,特别是发现有变形筒瓦和变形砖,发掘者认为该处应为六朝烧制砖瓦的窑业作坊,可能与陶官作坊有关。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cf44dc20c22590102029df3.png)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杜甫草堂简介: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草堂街道草堂社区青华路38号,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的故居,也是现存杜甫行踪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现存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今天的草堂面积约180000平方米,完整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时的格局,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现在的杜甫草堂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2、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简介: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汪家拐街道少城社区祠堂街1号,人民公园内。
1913年,川路公司为纪念在1911年保路运动中死难的同胞,兴建此碑。
社会各界一直对该碑进行保护,解放后以纪念碑为中心修建了各种附属建筑,在少城公园的基础上扩建成为人民公园,1961年纪念碑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建成为成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9fb157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美誉概论器物之美器物之美,从形态到功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设计的创新。
我们从玻璃器皿、陶瓷碗、银餐具到名牌手袋、精美珠宝都可以发现,这些物品在形式上或功用上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以下将分别从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探讨器物之美。
形态美是器物之美的核心之一。
器物的形态既是工艺等级的体现,也决定了它是否能在视觉上吸引人、激发人们的情感与共鸣。
从它的线条、色彩、材质等方面表现出的美感,足以使得器物成为生活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例如,中国的陶瓷制品,具有特殊的造型、花纹和色彩,细腻的纹饰和优美的产品外形,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和温馨。
而像hermes、chanel、LV这些时尚品牌,他们的手袋、鞋子等单品都是在造型设计上下了大量功夫,通过线条、色彩的组合,展现出时尚、高贵、优雅之美。
然而,在美感之外,器物的最终价值还体现在其实用价值上。
成功的器物设计应该不仅仅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更重要的是需要功能性的设计,能够为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便捷和舒适体验。
比如,对于一只银餐具来说,除了优美的外观外,更需要具有便于使用和清洗、不易生锈等功能特性;又比如说,一台苹果电脑,非常流畅且美观的操作系统,让用户使用的体验更加舒适,准确反应了计算机的功能与实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器物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样的功能性产品,就会因为其具有卓越的视觉效果而成为一种特别的奢侈品。
如Bose的音响,无论是音效还是外观都更为具有吸引力和高雅性,在很大程度上都超越了功能属性本身。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器物之美的脉络可能会有多种变化,但是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帮助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无论是从形态还是功能的角度,器物之美都在不断地演进和变化,无论贵贱或是物质、虚无,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成为全球人们心目中一种共同的审美趣味与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度的关注和追求这些美好的器物,从而让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尤其是在现代城市中,器物之美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是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同时更是人们心灵的滋润和表达。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大梁七年”铜戈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大梁七年”铜戈](https://img.taocdn.com/s3/m/06381860f7ec4afe05a1df2c.png)
阜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大梁七年”铜戈作者:魏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4期摘要:阜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珍贵的战国时期魏国铜戈,此戈铸造精良,形制优美,刃上寒光清澈,翠绿色薄锈轻敷。
更为难得的是内尾铸有十四字铭文“七年大梁司寇绶右库工币缳冶□”,文章现略作考释。
关键词:阜阳;铭文;“大梁七年”;铜戈1965年安徽临泉县文化馆移交给阜阳市博物馆一件珍贵的战国铭文青铜戈,出土地在临泉县杨桥附近,同时出土的还有两把青铜剑。
器物的出土地层、墓葬关系信息未经记录保存,现已缺失。
铜戈出土时援尖断裂残缺,后经修复完整。
铜戈修复后全长20.7厘米,援长12.7厘米,内长8厘米,胡长10.5厘米。
戈身由援、内、胡组成,胡上有四穿,内上有一长条形横穿。
内部尾端上下均开刃,并于内尾阴刻三行十四字铭文“七年大梁司寇绶右库工币缳冶□”。
“七年”为国君称王改元后的纪年年数,魏国第一次称王改元是魏惠王在位期间。
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第一次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败于齐国,遂被迫于楚威王六年(前334年)在徐州(今山东滕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改元重新纪年。
《史记·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改元后十七年卒。
”所以,魏惠王三十六年后,纪年重新归一,称为后元纪年。
而魏国迁都大梁后至魏王假三年(前225)魏被秦灭,在位超过七年的有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魏安厘王、魏景愍王五位君主,因此仅由“七年”还不能推出具体是哪位国君在位期间铸造此戈。
“大梁”为魏国后期都邑所在,即今河南开封。
公元前391年魏惠王通过战争占领了卫国边境城市仪邑,魏惠王六年迁都仪邑,为别与少梁和南梁,改仪邑为大梁,自此至公元前225年魏灭,大梁一直是魏国都邑。
此件出土铜戈铭文中的“大梁”说明了铜戈铸造地大梁在当时已设有官营铸造兵器场所。
邢窑白瓷博物馆作文
![邢窑白瓷博物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e7261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2.png)
邢窑白瓷博物馆作文
一个城市最大的特征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内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内丘邢白瓷不但是内丘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邢白瓷博物馆外形为三个高低不同的白色碟形器物,对此内丘文保所所长贾成惠透露,“邢白瓷博物馆采用圆形作为基本形式。
圆形是瓷器产品最常见的形式,同时瓷器多为旋转而形成,这样就赋予其‘圆满’的寓意”,建成后将展示历代邢窑出土器物。
据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贾城会介绍,邢白瓷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占地面积约1500亩,是以邢窑遗址保护、文化创意为主线及商业配套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主要建筑包括遗址保护大棚、中国邢白瓷博物馆、邢白瓷仿制中心、服务接待及会展中心、广电文化演艺中心等,馆藏文物近万件。
对于学生们来说,外面的世界永远都是新奇的,它激发着每个人的求知欲。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主要生产日用产品瓷器,造型质朴大方,粗犷豪放,是典型的北方白瓷。
邢窑的白瓷胎质细洁,色纯白而坚硬,釉色白润,皎洁如玉。
邢窑在烧制白瓷的同时,也烧制了精美的唐三彩、黑釉等瓷器。
同学们被邢白瓷的魅力深深吸引。
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游学体验,让我们离开了书本这种学习方式,走出课堂和校园,和邢白瓷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同学们第一
次身临其境的接触邢窑,惊讶于瓷器无价之宝的艺术价值,惊叹于古人们的无穷智慧。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一起学习了邢窑的历史和制作过程等知识,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家乡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新兴城市新兴古玩(深圳)
![新兴城市新兴古玩(深圳)](https://img.taocdn.com/s3/m/551caef7f18583d048645914.png)
新兴城市新兴古玩(深圳)作为中国南方的新兴城市,又是毗邻香港的对外开放口岸,深圳其实很早就拥有古玩市场了。
原来老城区深圳迎宾馆附近的深圳工人文化宫里,有一块大约两个篮球场般大的场地,开有30来家古玩、工艺品商店。
和大多数古玩城一般,在这里开店铺的也大多是广东饶平人、福建人和江西人。
每到周末的时候场中央的空地里也照例会有早市和晚市,经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有不少香港的古玩商人和一般的藏家们都会常到这里来寻寻觅觅,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然,这里也和大多数的古玩市场一样,赝品占了绝大多数。
和别的地方稍有不同的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特殊,在深圳还有一些专门经营古玩的公司散落在市内不同的地点。
这些公司大多打着文化发展、古文化艺术这样一类的牌子,有的专门从事文物交易,将珍贵的古文物倒卖到海外博取暴利。
前些年文物管理还不是很严的时候,从这些公司流出境外的文物不在少数。
笔者就曾经了解到一件53cm口径明永乐菱口青花大盘就是1993年从某一家这样的公司流出去的。
还有不少的公司却是打着经营文物的幌子,向一些爆发户兜售假冒伪劣赝品。
这些公司可把当年因为经济高速发展而发了横财纳大款们害惨了,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一天之内买了800万元的赝品。
当然钱丢了是小事情,可面子丢了确实不舒服,所以直到现在深圳的大款们都很少再去玩“古董”了。
上世纪96—98年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我每周都要去深圳两三次。
工作之余就到古玩市场去转转,或者和香港的一些客户到“文物公司”去看看。
那个时候自己对“古玩”还不是很在行,但是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国宝”、“值大钱的”所谓文物还是很心动了一阵子的,可惜囊中羞涩,也只有看的份儿。
有时候那些大款们买到“珍宝”开心了,也乘兴送了我一些小东西。
不过现在看来除了几块明代官窑的瓷片还算真的是珍贵文物之外,其他的那些东东都是垃圾,相对之下大款们买到的国宝是个什么东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器物制度思想
![器物制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49d12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5.png)
器物制度思想器物制度思想是指以器物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思想理念。
器物制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运用先进的科技和创新的器物来改变社会现状,提高社会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其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倡导科技进步、注重实用性和效益性。
器物制度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自然无为,认为人类在社会中过度追求权力和利益,导致社会乱象丛生。
他们提倡以自然的智慧来解决社会问题,强调“无为而治”、“随缘而动”的理念。
这种思想观念对后来的器物制度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器物制度思想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器物制度思想认为,科技和创新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提供便利和满足需求。
比如,智能家居科技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发展可以延长人们的寿命等等。
因此,器物制度思想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理念。
器物制度思想还强调实用性和效益性。
在器物制度思想的指导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实现社会的良好发展。
例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节约时间和资源;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提供更好的城市服务;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可以提高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效率等等。
因此,器物制度思想注重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器物的应用来提高社会效益。
总之,器物制度思想是一种以器物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社会管理和社会进步的思想理念。
它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追求实用性和效益性。
通过运用先进的器物和科技手段来改变社会现状、提高社会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白银市博物馆日记
![白银市博物馆日记](https://img.taocdn.com/s3/m/05f6a1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0.png)
白银市博物馆日记今天我来到了白银市博物馆,这是一座位于白银市中心的文化瑰宝。
博物馆外观气派,大门上方高悬着醒目的金色大字“白银市博物馆”,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央摆放着一件巨大而精美的白银器物。
我沿着参观路线一步步向前走去,来到了第一个展厅。
展厅内的陈列品琳琅满目,有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历史文献。
我注意到一块古老的白银矿石,它散发着微微的银光,让人不禁想起白银这座城市的名字的由来。
在展厅的角落,还有一幅精美的壁画,描绘了白银市的历史发展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让人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走出第一个展厅,我来到了第二个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白银市的传统工艺品和民俗文化。
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白银首饰,其中有戒指、项链、手镯等,每一件都独具匠心,展现了白银市独特的工艺技术。
此外,还有一些展示着当地民间艺术的陶器和木雕,它们精美绝伦,展现了白银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接着,我进入了第三个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白银市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展厅内有大量的照片和模型,展示了白银市的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风光。
我特别被一幅描绘白银市著名景点的油画深深吸引。
画家用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白银市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我来到了博物馆的顶层,这里是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白银市的美景。
站在观景平台上,我看到了远处的雪山和湖泊,还有市区繁忙的街道和建筑群。
这里的风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参观完白银市博物馆,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白银市的历史文化,还展示了白银市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我深深感受到了白银市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也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白银市博物馆是一座宝藏,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所吸引。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了解到白银市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自然生态,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鼓楼那些事观后感
![鼓楼那些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4402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0.png)
鼓楼那些事观后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鼓楼,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曾经是城市中心繁华热闹的地方,商贾云集,车水马龙,文人雅士聚集于此,留下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如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鼓楼仍然屹立在城市的中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传承着文化的精髓。
早晨的鼓楼广场,已经有早起的市民在这里锻炼身体,散步漫游。
在晨曦的映照下,鼓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巍峨的建筑、优美的线条、瑰丽的彩绘,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鼓楼的钟鼓声响起,悠扬的音乐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让人穿越到古代的场景中。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不由得想起了那段流传千古的故事。
走进鼓楼,仿佛进入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古代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在这里,展览着各种古老的文物和器物,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生活中。
鼓楼上的钟鼓,是古代的时间标识,它们不仅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更昭示着古代人们对时间的重视。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古代的时间观念和日常生活,感受到了那段古老的岁月流转。
鼓楼上的观景台,让人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光,感受到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古老的街巷和建筑,也可以看到现代的商业和高楼大厦。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城市的脉搏和活力,领略到了城市的多元与包容。
站在鼓楼上,我看到了城市的未来和希望,也看到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回望鼓楼,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一种对文化的热爱与珍惜。
在这里,我看到了昔日的繁华与荣耀,也看到了今日的和谐与进步。
鼓楼那些事,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更加珍视这段历史,更加向往这种文化传承。
鼓楼,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更是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让人们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
在这里,我愿意与古老的建筑共舞,与历史的传承共鸣,与文化的繁荣共荣。
鼓楼那些事,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加珍惜和传承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良渚文化简单介绍
![良渚文化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f6a210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0.png)
良渚文化简单介绍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大约5300年前至约4300年前的良渚遗址。
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良渚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城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址之一。
良渚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出了这个古代城市的繁荣和独特性。
良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其高度发达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
良渚遗址的城市规模达到了史前中国最大的城市,城墙周长约8.5公里,城址内外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址,包括宫殿、祭祀场所、居住区、墓葬等。
这些建筑的规模和布局显示出了良渚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方面的高度造诣。
良渚文化还表现出了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良渚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器物和装饰品。
这些文物的精美程度和艺术价值显示出了良渚人在工艺制作和审美追求方面的独特风格。
良渚文化还展现了其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良渚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具,显示出良渚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高度技术水平。
同时,良渚遗址内也出土了大量的手工业产品,如陶器、石器、纺织品等,显示出良渚人在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独特技术和工艺。
良渚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的起源之一。
良渚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建筑技术,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以及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内涵,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张宇燕:大国的四个层面:器物、制度、货币、观念
![张宇燕:大国的四个层面:器物、制度、货币、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57d8e2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a.png)
张宇燕:⼤国的四个层⾯:器物、制度、货币、观念什么叫⼤国?我想当我们说到⼀个国家的时候,⼤国⾄少有四个层⾯可以对它进⾏刻画,第⼀个器物层⾯,第⼆个制度层⾯,第三个货币层⾯,第四个观念层⾯。
第⼀个,器物我们可以说经济实⼒、GDP,还有科技、资源等等这些,⽣产能⼒,有各种各样的指标,我们可以⾮常明确的把它刻画出来,⽐如说去年GDP62万亿,美国债14万亿,中国4.3万亿,都可以算得出来,科技我们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去查,发明专利、商业设计都可以查得出来,这些都可以客观描述的。
第⼆个,我想就是制度层⾯,制度层⾯主要还是讲在国际规则中,制定规则的这种权利它是怎么分布的,因为规则⼀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规则对于不同的国家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这个规则是⾮中性。
⽽且胜负在相当的程度上,实际上取决于规则的制定,你的实⼒的⼤⼩,你的那些器物的能量,它能发挥多⼤的作⽤?它⼀定是放在⼀个制度框架内才有利益,蒸汽⼒量很⼤,可以把⽕车推动,拉那么多东西,但是要不放在发动机⾥⾯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制度这个东西特别的重要,它能使刚才我说的这些能量发挥作⽤,⽽且它⼜是⾮中性的,制度或者规则决定胜负,博尔特跑的百⽶,世界冠军,在座的没有⼈能跑得⽐他快,但是如果我们改⼀下规则,说跑50⽶停下来解两道数学题,拿对了再跑,在座的可能相当⼀部分⼈跑得⽐他快,所以规则是⾮常重要的,⽽⼤国的标准不但是器物层⾯上有着很强的实⼒,我们可以刻画出来,在制度这⼀⽅⾯我们也可以,我们可以考察国际制度,⼀⼤堆,⽐如说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联合国、WTO投票的规则等等奥林匹克筛选主办城市的得票规则,都是可以操纵的,它的投票的⽅式,投票权以及背后的这些国家的结盟都是在这⾥可以体现出来,这是第⼆个。
第三个就是货币,货币这个事情我是给予⾜够的重视,我觉得货币是我们长期低估了的⼀个问题,⽽货币这个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今天⾦融危机了⼤家讨论这个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器物
---漫谈李永才的《城市器物》
一座城市,因为懂得它的存在,我们的灵魂才如此安然前行。
---前言
一
知道李永才这个名字,已有很多年了,起码两年以上了。
所谓知道,是因为不认识,不熟识,初始知道的仅是一个名字,后来因为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他的博客空间,看到很多、很多的诗—男人写的诗,我常常认为,男人写的诗,看似是一个一个文字的垒砌,
实则内涵丰富,感情深厚,蕴含哲理,很难懂。
但看着,看着,竟有一丝感悟、一瞬温暖、一点激情、一怀挥之不去的情愫依稀萦绕在思绪里。
原来,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的这座城市、一隅乡村;这片土地、莹莹天空;这群身边走过的人群、芸芸众生,我们是一样地有感知,有感情。
因为爱,所以,我们感受着他们的存在,赋予他们人格上的灵魂,感受着他们与我们相依相傍的美丽、哀怨、奋斗、没落、颓废、消失。
再后来,知道了他的职务,有些许的惊讶。
我见过很多有才的有职务的男人,因为官场的磨砺,文字已被酒肉臭,从一介才华出众的才子渐渐没落到尘埃里,没了身影;我聆听过很多有才的有职务的男人的演讲和讲话,他们可以脱稿演讲,激情昂扬,但更多时候、很多场合,那种才华也只能局限于特定场合,听得多了,知道那是官话、套话,失了才华的本意。
若干年后,再见到那些官人,一个个皆失去了才华滋润,脸上、身上尽显官场欢场疲倦后的枯枝状。
岁月真的是毫不留情,时间真的是清洁无暇,留下的、埋汰的,终究到了最后都见到了分寸和真实,不虚伪、不虚妄。
于是,想起一日朋友聚餐,席间,某朋友还邀请了一位某局两年前退休的一位局长(我们都不熟悉),给了一个上位。
我们左等右等,等了足有二十来分钟,那位前局长才姗姗来迟。
期间,有人不耐,说,都退休了,还摆什么谱?朋友说,此人若干年前风云一时,是个人物。
这人继续“二”到底,玩笑着说:“有名不有名,百度‘摆一摆’就
知道。
”还真得用智能手机开始“百度”,随后哈哈大笑:“三条记录,一条证明他确实是个局长,第二条他是某县某次专项检查小组成员,第三条是退休后,成了某街道老年维序小组成员。
呵呵,还没我有名!我的微博粉丝就近万。
”有人笑着,斥他“太势利!”。
我端坐在那一众人群中,人多的时候,我历来少言寡语,更不喜鄙夷他人虚荣自己,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强势领域,也有他存在的弱势区块,存在或不存在,我和他们都不会有太多的交集,不理会,不怨尤,不烦恼,不唾弃。
不管什么样方式的生存,只要不侵害他人,都是一样地骄傲!(这是题外话了)
后来,通过博客,我还知道李永才先生写的一些我阅读过或没阅读过的有关工作方面的论文也很有名,很多文章上了国家级刊物。
---想必他还是与一些有职务的男人有点不一样吧!
二
认识李永才,纯属机缘,纯属偶然。
虽然,他在我博客留言,说,“文如其人,相信会熟悉的。
”我回答:“希望很渺茫……”
他居住的城市离我太远,而我也不是一个太过会为难别人的人,别人帮了我的大忙、小忙,我总是感恩,也懂得感恩,虽然地位卑微弱小、言语轻微乏力,我总是尽力而为,把工作做得尽量地好,以免给人添麻烦。
习惯于淡淡地、静静地用双眼去看这个世界,去分辩人世公平、善良、正义,倦了争取,怠了参与,坦然地做着自己希望继续做好的事情!就因为这样,我到别人的博客中也只是静静欣赏那些
美文,纵使离开博客,哪一天去了那座城市,我想我也不会去打搅人家,毕竟人家还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而在我眼里,很多有身份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总是摆足架子,总是不屑于和下等人在一起,深恐下等人弄脏他的衣服,辱没他的威严,假如听说你要去那座城市,不定早早地就拒绝,借口工作很忙,无暇见面。
可有那么一天,我还真的有机会去那座城市参加一个会议。
临去的前几天,随意地在李先生博客留了一言:“*月*日将去贵地。
”他第二天就回复了:“欢迎!来了,我请你吃饭!”我也爽快,立马回复:“好的!”我想他可能虚情假意,便也虚与委蛇应付着。
然而真的到了我去那座城市的时候,途中便收到了他的短信:“今天什么时候到?”我回复:“很晚,大概得晚上六七点才到。
”随后他又来信:“明天我请你喝酒,一个人过来吗?”我说:“如果不麻烦,应该有四五个人,有美女,有帅哥。
”他说:“好的,那好好休息,明天联系。
”
第二天,他便真的来了,派了两辆车来接我们一行人。
席间,我也不客气,喝着当地产的白酒,你一杯我一盏地来回,不似文人,不似陌生客人,没有隔隙,尽情地侃着,显得极为欢快!
席间,我们得到了李永才先生的赠书,一本诗集---《城市器物》。
收到赠书时,李先生尽显诚意地对我们说,你们读完了,一定得写点读后感。
我们打着哈哈,不置可否,而我现场干脆把这个重担推给了同去吃饭的小美女。
初次认识,我还是觉得李永才和有些有才华有职务的男人有点不一样,有种真诚是源于心底的认识。
三
“世界转身就变,我无法置身其外,让我坦然面对的是内心的不变。
”很喜欢这句广告语。
始终都认为最美好和最值得珍惜的东西总是最靠近生命本真的,她有一种让人安静与自清的力量,于周遭的浮华中不断回归与坚持自我,她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道风景,或是一件衣服。
而这些内容和底蕴都似乎可以在李永才先生的《城市器物》中找到归宿和影子,不管是《时间的羽毛》、《城市器物》、《生活,无法演算的数学》,还是《路过人间》、《岁月的风口》、《半生的荒原》、《江流何处》,如果没有意蕴和底蕴,城市器物在他的眼里会是什么?---一座湿雨淋漓的空城、一片模糊不清的人影?如果没有意蕴和底蕴,那一个个生硬的文字怎会透出感慨和感情?“尘世苍茫/在我观察的国度/至少有窗外丰富的水声/至少可以想象码头清脆的气味/尽管它们不生长在旷野/这日子,这年月我已经知道/仿佛鸟的黄昏/该怎样开始。
”(摘自李永才《仿佛黄昏》)
我不懂诗,更不敢对所谓的诗妄加评论。
诗人总是以有限的笔墨空间表达无限的“意”与无限的“象”,按照自己的理想将生活中的实景用美的形式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转折,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可能意蕴深长,并与阅读者形成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意外之意”的意境。
所以,诺瓦利斯说诗是“走向内心”,荷尔德林干脆对诗充满感情:“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施莱尔马赫则说,世界就是精神的符号意象,世界就是精神的精巧创造,而精神
就是首要的和唯一的存在,用诗化的感觉寻找世界的意义,用诗意的存在穿透客观的物质。
陶渊明《闲情赋》也说:“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
”展示诗一般的召唤,诗一般的人生。
李先生也不脱俗,在《时间的羽毛》诗中也希望“我只想躺在一片羽毛上/让一叶窗户,一滴剩余的露水/耗去半生时光。
”
四
正所谓:“神之动物,物之感人”,诗人李永才在《城市速写》中就写到:“我以草的形式/居于站台和驳岸/我以水的姿态抱石而眠”,现实中的人物鸣禽、虫鱼走兽、山川草木、江河湖泊、流云烟雾等自然物象,无不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蓬勃无尽的创作源泉……而要把这些源泉的“势”“气”“神”“韵”,人与自然共息、与自然呐喊、与自然永恒、与自然流动和记忆的精神境界,以及现实世界的阳与阴、实与虚、动与静融入诗歌王国,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写作力度的。
这一点,我不得不佩服李永才先生,一部《故乡的方向》诗集之后又整合出一部包含90首诗歌的《城市器物》诗集。
90首诗歌,不乏独辟蹊径地构图,目无古今地用笔用墨,横七竖八、斑驳迷离地肆意挥洒,忽而有如一把阳光在春天爬满乡村的窗子;忽而有如在时光的站台品位灿烂的味道;忽而有如在迷路的都市倾听一座城市的声音;忽而有如在岁月的风口收获麦穗的丰收;忽而有如在朝天门码头看江流何处。
90首诗歌,你说他在一味地纵情泼墨,想与一匹白马比美、想接近鸟声;他偏又显示出一点细心收拾,只需片刻的温暖,便倾心写给女儿绵绵不绝的情话。
你说他在一味地汪洋恣肆,把阳光泡在茶水里,数着流水落花;他偏又显示出一点微波荡漾,沿着一张叶子的来路,寻找一段小小芳香,一点小小慰藉。
盖诗人“心术变化”、“惟意所到”、“自创景物”,诗情、诗意藏在诗人的心里,浸染在诗人的灵魂里。
90首诗歌,或虚多实少,或虚少实多;或铺天盖地,或没天没地;或粗豪到极其粗豪,或细腻到极其细腻;或浓至极浓,或淡至极淡;或润至极润,或枯至极枯;或远中近景明晰可见,或远中近景模糊一片;或形似,或神似,或无所谓形似神似……他兴到笔随,自我抒情,自我鸣志,自我承古,自我开山。
他显然有他的意内思维所造成的意内之妙,他显然更有他的意外偶得所造成的意外之妙,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外人所能明白的,更何况,我和他并不熟悉。
因为不熟悉,因为不懂诗,所以不敢妄谈,不敢妄加评论。
最后,借荷尔德林的一句话:“你梦寐以求的已经临近,它正前来将你迎候!”预祝诗人李永才诗途顺畅,大作不断!
衢州市工商局何小英
2013年11月10日初稿
2013年12月7日最后定稿于衢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