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1c8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1.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重点1.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2.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3.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呈现出生命的奇妙、自然的奥妙。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创设“草地”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好,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草地上有哪些东西?”“草是怎么长的?”等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做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准备。
2. 学习环节2.1 新课呈现通过图片、生动的语言、word卡片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草、树、花的特点,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草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
2.2 学习新知•通过图片的形式,简单了解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学习相关生字。
•观察草的根、茎、叶,介绍草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草、树和花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命体验。
•阅读“小草”的故事,强调草的生命价值和绿色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发现每一个小草都有着自己奋斗成长的故事,学习到草坚韧的生存能力。
2.3 知识巩固•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艰辛和勇气。
•根据板书,书写生字,并口头读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记忆。
3. 拓展环节3.1 情景课堂通过导入,让学生的思考延伸到“物尽其用”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种菜,培养爱花、会种植的兴趣。
3.2 知识应用•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草的生长观察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接下来,利用图片、生词找字等活动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5f86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6.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完成相关练习。
3.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4.能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相关课文课件。
3.素材: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4.课堂布置: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课件和素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古诗词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习:教授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生字词的造句练习。
4.拓展:分组让学生模仿古诗词写一首小作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的运用。
2.学习: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背诵:学生跟读古诗词,逐句背诵。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古诗词,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通过引入古诗词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加强练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第八单元:争当阳光好少年》
![四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第八单元:争当阳光好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1132958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4.png)
四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教案《第八单元:争当阳光好少年》第八单元:争当阳光好少年第一课时:用心发现身边的美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引导少先队员深入生活,寻找身边的美,让他们了解美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创造,感受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热爱美、悦纳美的积极情感,提升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活动准备:1.分小队开展“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寻访活动:1) 寻访自然美:从观察校园、公园和郊外、乡村的自然现象入手,了解多姿多彩的自然美。
2) 寻访艺术美:了解音乐、舞蹈、体育、美术、摄影、手工等艺术形式,感受五彩缤纷的艺术美。
3) 寻访社会美:寻访人们创造的服饰美、建筑美;寻访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感受先进人物的心灵美。
2.准备中队会的表现方式:排练节目,制作PPT等。
活动形式:寻访体验,主题队会。
活动步骤:1.歌舞:《我们美丽的祖国》视频链接:)2.分小队汇报“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寻访活动1) 寻访自然美。
①队员们播放自己搜集的关于祖国名山大川的公益电视宣传片,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②少先队员用图片展现走进大自然的小队活动,寻找秋天的奥秘,“观察秋天、了解秋天、研究秋天、感恩秋天”。
队员们用镜头再现秋天公园里盛开的菊花、金黄的树叶、五彩的山岭等美景。
小结:美存在于变化着的大千世界中。
自然美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令人陶醉。
我们要感受祖国山河的雄奇秀逸,感受祖国和家乡的美丽可爱。
2) 寻访艺术美。
队员们汇报“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再现音乐、舞蹈、体育、美术、摄影、手工等艺术美的形式、美的色彩、美的线条、美的声音、美的瞬间,感受五彩缤纷的艺术美。
队员现场表演歌舞或手工,感受艺术美,创造艺术美。
小结:艺术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人们创造的美,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3) 寻访社会美。
①队员们汇报美丽的城市(乡镇)、美丽的小区、美丽的校园,再现社会美。
例如:校园美:现代化的教学楼、古色古香的小花园、缤纷的花圃、多彩的校园墙壁、富有活力的橱窗、宽阔的运动场、活泼的中队文化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八单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八单元牛顿第一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946e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8.png)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八章教案(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某一方向上受合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没有受到力的作用”;(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力改变这种状态.(5)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6)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惯性及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师:从牛顿第一定律中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我用力快速击打纸板时,大家想一想,鸡蛋将会如何运动?好,请大家注意观察.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未完成前回答鸡蛋飞出去,少数保持沉默.实验完成后,学生表情愕然.(因为鸡蛋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师:为什么鸡蛋没有随纸板飞出去,而是留在原处,掉到杯中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原先鸡蛋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纸板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迅速改变向前运动,而鸡蛋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因此,鸡蛋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到杯中.师: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有很多,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汽车突然刹车时,我们向前倾倒.汽车突然由静止启动,我们向后仰.同学们,现在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要求司机系安全带吧!请大家阅读教材P19“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知识总结:1.惯性的大小可以由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困难程度”表现出来.如以同样速度运动的乒乓球和火车,要使乒乓球(质量小)停下来很容易,要使火车(质量大)停下来很困难,说明火车惯性大.2.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时需抓住三点:(1)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如何(是静止还是运动).(2)是哪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立即发生改变.(3)而与之相接触的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于是就出现了某种现象.3. 阅读“科学世界”部分谈谈你对交通安全的当堂检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64f7d83d049649a665805.png)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5个生字,认识“角字旁”和“酉字旁”。
(A B C)2、学会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
3、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式(如图片、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感悟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5、能够结合课文和联系生活写一写美丽的春天。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冻、醒、解、苏、鸭”,拓展识字带有酉字旁的字和角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2分钟)让学生说一说春天什么样?这么多变化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春天来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 春回大地师板书生齐读课题二、在语境中学习生字,感悟句子之间的关系(18分钟)1、课文中是怎样写春天的?赶快打开书读一读书中的这段话,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标出有几句话。
(先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懂这是描写春天的。
然后再找到生字,进行学习。
最后学习其他的生字。
)3、分句进行指导(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春回大地,万物苏醒。
A师:在这句话中还藏着生字朋友呢!(醒字变红)B指读生字卡片,师板书C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师板书星醒认识酉字旁,“酉”字在古代指的是酒坛子,所以酉字旁的字都与酒有关,醒字在古代时,指的是喝醉酒后醒过来,现在就指的是睡醒。
师:你能说出一个带有酉字旁的字吗?(课件出示:喝酒酝酿自酌自饮酗酒报酬)D指名用“醒”组词从组词中引出生字“苏”,让学生读后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E理解句子春回大地,什么苏醒了?春回大地,万物怎么样了?指导朗读(2)师:到底都谁苏醒了,指名回答。
(动物、植物……)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引出第二句话:河水解冻,小鸭戏水。
A师:在这句话中也藏着生字呢!出示“冻”,指名读——师生板书B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教师随即板书东冻C师:带有“两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举出几个带有两点水的字。
D用“冻”组词,引出生字“解”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解”字的,师介绍“解”的古义是用刀把牛角分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077d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d.png)
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三篇精读课文,及《一个粗瓷大碗》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课文中的人物,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革命家,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他们分别是: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男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赵一曼。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语文要素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默读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要素分解1.将“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然后小组内或全班边交流边总结,最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
2.在动手写“那次玩得真高兴”之前,先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己玩得真高兴的一件事。
交流的时候,大家边听边互相评议,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下来。
让学生在体会到习作的快乐的同时,坚定信心——习作并不难。
第八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2分)(1)大(dàdài)夫说:“你的身体没什么大(dàdài)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
”(2)子弹(dàn tán)射到那种材料上又弹(dàn tán)了回来。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1de2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2.png)
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熟悉第八单元《好书伴我成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2.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能够理解并流畅朗读故事;3.意识到书中的道理与人生经验的关系,启发学生积极阅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能够理解并流畅朗读故事;2.难点:启发学生积极阅读,意识到书中的道理与人生经验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中,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好书伴我成长》这篇文章,其中包含以下重点内容:1.故事的结构和角色;2.故事的意义;3.阅读对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借助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3.课件呈现、教师问答、齐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热身•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体会。
2.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主题《好书伴我成长》,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启发学生积极阅读。
3. 阅读篇章•教师齐读篇章,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声调和语境;•分组阅读,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故事的结构和角色。
4. 课文解析•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故事的结构和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针对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解析。
5. 课文演练•分别设置教师朗读、生硬朗读、情感朗读、小组朗读等环节,让学生在演练中陶醉于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智慧与情感。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旨,并开展一场汇报展示,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呈现与交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产生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9eb25ead51f01dc381f185.png)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单元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准确、熟练地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并会用“凑十法”计算。
(四)课时安排9课时《9加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凑十法”。
【教材分析】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1、2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做一做”的第3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自主观察,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
10+2 4+10 5+10 10+72.看谁算得快。
9+2+1= 5+3+7= 8+4+2=3+2+8= 5+6+5= 7+1+3=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校园里正在举办运动会,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观察一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项目?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裁判老师也很辛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92af5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1.png)
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二、语文要素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2.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表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的能力。
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 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一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目标的学习活动。
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
2. 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7f6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a.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三篇课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课堂活动素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 主题:人与自然3.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瀑布》、《风娃娃》4.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受,写在笔记本上。
3.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的过程中,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第八单元《认识几分之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a1d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1.png)
4.培养学生在探索分数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和反思意识,以促进数学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整体的部分,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理解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分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上。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日常生活的问题,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迅速联系到分数的实际情况。但在接下来的理论介绍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子和分母的概念上容易混淆,需要我反复举例解释。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分数。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然而,我也注意到在重点难点解析时,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2.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理解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
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如切水果、折纸等,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实质,加深理解。
(2)分数的比较: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解决方法:运用图形或实物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将分数应用于实际情境,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需要我在旁边引导和鼓励。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大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张,导致部分小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分享成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f0943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a.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朗读。
3.能够基本掌握词语及词语搭配的运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及寓意。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掌握一定的词语及词语搭配。
三、教学准备
1.课文《XX》
2.课文配套练习题
3.黑板、彩色粉笔
4.教学PPT或图片展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课文学习: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句及难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课文讲解: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寓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默写:
–让学生尝试默写课文或关键句子,培养记忆及表达能力。
5.课文分析: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及运用。
6.练习及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寓意,并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
通过本节课程,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合理安排》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合理安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fa68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e.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合理安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优化的含义,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合理安排,做到事半功倍。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优化合理安排的概念和意义。
2.探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优化的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了解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案例及题目。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优化合理安排”,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第二步:讲解优化的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优化的定义,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优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三步:实际应用(2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安排方案。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得出最优解。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搜索或观察,找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2.准备下节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优化的概念,并帮助他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受益匪浅,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上是本课教案内容,请学生认真学习,做好课后作业。
三下作文第八单元讲解教案
![三下作文第八单元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d086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d.png)
三下作文第八单元讲解教案教案名称:第八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课程名称:第八单元讲解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八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技巧等。
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学生的语言水平应该在中等程度以上。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师需要准备第八单元的教材,包括课本、练习册等。
2. 教学设备:教室内需要准备投影仪、黑板、音响等设备。
3. 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讲。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词汇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
3. 语法讲解本节课的语法内容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例如时态、语态、从句等。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法知识。
4.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一些短文或者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5. 写作训练通过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练习在课程的最后,可以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2.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测验:可以通过一些考试或者测验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b086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1.png)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1)板书:47-12+5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边说边板演)教师板书:47-12+5=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1)板书:63+5050-63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075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6.png)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了解排列的概念,能够简单的进行排列问题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排列的基本概念2.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难点1.排列问题的灵活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合作游戏来引入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排列的乐趣。
2. 概念讲解1)排列的定义:排列是将若干不同的事物按规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结果。
2)排列的表示方法:n个不同的事物按一定顺序排成一排的方法数用n!表示,读作n的阶乘。
3. 案例分析讲解一个简单的排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通过案例演示如何计算排列数。
4. 练习与训练让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排列问题练习,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应用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排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尝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排列的概念,巩固知识点。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排列问题中的策略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排列问题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核对答案。
六、板书设计•排列:概念、表示方法•案例分析:简单的排列问题•练习与训练: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应用:更具挑战性的排列问题•总结反思:排列的策略与方法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排列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2e45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1.png)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认14个二类字2、了解__主要写了什么事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7个生字,会认14个二类字教学难点:了解__主要写了什么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在板画“雪人”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堆雪人?冬天雪后还可以做什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银白的世界,去体会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随文识字:1 ⑴范读,正音,生初读感知。
⑵领读,注意感情。
(3)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并圈画生字2、指读第一自然段⑴找出第二句话同桌间互读,认识“世界、窗户”⑵集中出示“先、涌、乐、仗、抬、块、分”(3)回顾在乐园中玩的游戏(4)指读(齐读)第三自然段识字3、读全文定位识字三、巩固训练: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应用)2、完成课后1题3、朗读全文四、作业、小结:1、师启发总结2、识字、读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__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2、了解__主要写了什么事,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__主要写了什么事,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__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教学过程:一、复习:1、概括《雪趣》一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2、认识字词二、写字教学:1、有困难的字指导书写“世、乐、快”特别是笔顺的书写示范2、生按笔顺及书写规则书写其余的字三、巩固训练:1、完成课后练习2、听写生字(同桌间、师生间)3、听写生词4、有感情第朗读课文四、总结、作业1、师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总结2、写字作业。
3、搜集关于冬天和雪的故事或成语。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生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了解__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关心母亲。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说蕴涵的深刻含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6821c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b.png)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说吃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能借助图画,想像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清平乐村居》,是谁的作品,还记得吗?2.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4. 讨论题意。
(1) 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 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
(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二、诗文了解1.先翻开书本自由诵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这首词连课题在内共有59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正确、流畅。
愿意试一试吗?(生读课文2分钟,然后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听课件范读--全班跟读。
)2.通过读,也许同学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别急,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品味,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诗文赏析,再次在读中感悟课文。
再读课文,看看你是否又有了新的发现?或从中又感悟到了什么?(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详见课堂实录。
)四、诗文拓展,布置作业:1、在这之前我们还曾学过和这首诗有相似意境的诗吗?课后对山水田园诗做一点研究,开个山水田园诗鉴赏会,看谁知道得多。
2、你可以课后去研究一下,看看辛弃疾的词《破阵子》这首词与我们今天学的风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词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录(片段):生:我知道了这首次的词义,大概是这样的: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
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
![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e9345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9.png)
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第八单元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篇课文。
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
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9掌声】课时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1:2-4;5-6;7)。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
因此,知道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0一次成功的试验】课时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本课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
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
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讲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后,感到十分激动。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1.以教师讲故事和学生分组做实验导入,感受实验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初步体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突破难点作好铺垫。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
运用本单元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3.通过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做(游戏)、演(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课文内容)【31给予树】课时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32* 好汉查理】课时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写的是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
查理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没有人喜欢他。
但他的本质并不坏,只是缺少理解和尊重。
但别有意味的是,引导查理的是一个残疾小女孩杰西,她对查理没有成见,向他伸出了友爱之手。
而查理非常珍视这份友谊,在陪伴杰西的同时,他再也不搞恶作剧,成为了一个好孩子。
课文中,查理和杰西两个人物形象真实。
查理既调度又善良,喜欢帮助人,举止言行很有"好汉"的做派;作为残疾人的杰西心态非常健康,她没有自艾自怨,真诚又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她的理解、尊重中,查理改正了缺点。
【设计思想】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细细品析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学情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要求,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语文园地八】课时教学计划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夸我的新同学”。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
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考虑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
1.小组议一议。
先在小组里说说每个同学的优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点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夸奖的机会。
说的时候,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同学的优点,避免空泛。
在充分讨论后,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并商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汇报。
2.班上说一说。
班上汇报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避免全都是“某某同学的优点是……”这样的平铺直叙。
比如,也可以先介绍同学的优点,让大家来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还可以两个同学通过上台表演的形式表现该同学的优点。
3.大家评一评。
在全班汇报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组同学发现别人的优点多,汇报得生动。
然后,引导学生以后还要善于发现同学更多的优点,多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
习作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
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写,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也可以。
为了避免完全放开后学生反而无所适从的情况,在写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写过哪些作文,然后提问:“你还有没有最想写而没有写到的?你还想写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修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方法,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本次习作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
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一学期的习作,比如做个目录、画个封面、写一点习作感想、给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个性化的名字。
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完成这项工作。
我的发现这一部分编排了意思不一样,形式相同的形容词。
一、二两组(横看)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三、四两组主要是描写景物及其颜色的。
词语的形式学生不难发现,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调动平时积累,再说一些ABB式的形容词,如“红彤彤”“水汪汪”“金灿灿”“笑嘻嘻”,并试着让学生练习说点短语或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ABB式词语的读音。
课本标注的是原声调,如“澄”和“茫”,但在实际读时,要变调成一声,读“deng”“mang”。
日积月累第一项是“读读背背”,选的是《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本次精选的几句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教师可以对文句稍加解释,主要还是让学生背诵。
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三字经》,让有兴趣的学生背诵。
第二项是“读读记记”,内容主要是本册略读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
对本册略读课文中的词语做一个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成语,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成语,联系上下文大致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趣味语文】本字谜的谜底是“口”。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谜面,引导学生多从字形上思考。
学生猜出谜底后,在引导学生发现谜面中句式的特点,如每句都有“有”和“无”“有”和“无”前面的词语的意思相对。
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
以下是一些谜面供参考。
吹者有,弹者无;哭声有,笑声无吃喝有,玩耍无;姑姑有,姨妈无。
和尚有,道士无;词句有,篇章无;嘴唇有,牙齿无;咽喉有,鼻子无。
路上有,家里无;站者有,坐者无;树叶有,花朵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