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三、实践活动:
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第五课时: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课本P97~~P98第4~~6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口算练习。
2、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 + 2.3 0.9 + 6.2 14.1 + 3.6 2.08 + 0.49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3)(学生汇报)
(4)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呢?这种方法
在哪里节省了时间?
同时做事。

合理利用等待时间。

(5)添画箭头,完成流程图
计算出时间是:1+1+8+1=11(分钟)
小结: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合理安排工作的事情,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
做。

三、巩固练习,内化方法:
四、课堂小结 :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沏茶问题
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沏茶(1分)
不计时间(烧水的同时进行)洗茶杯(2分)→找茶叶(1分)
1+1+8+1=11(分)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王力参与研讨老师:熊芳、罗芳、徐小春。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除法的竖式计算,多位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二课时: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分苹果、分糖果等,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问题。

教师展示竖式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活场景,如购物、旅游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3.实践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课题克和千克课时安排 2 节次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法设计情境导入、诱思探究学法设计合作交流教学具准备课件。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

学生答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认识重量单位——克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1、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1千克=1000克学生观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观察,回答问题学生总结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克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回顾审批意见课题克和千克课时安排 2 节次 2教材分析“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数与形》单元,主要内容为数与形的探究和理解。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与形的内在联系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探究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与形的概念,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与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物体排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排列特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数与形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序列和对应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

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教材解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处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本单元的另一个内容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绘制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教学指导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完美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完美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或多个单位)的特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性的判断和预测,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Hale Waihona Puke 设想课时分配备 注
XX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第七单元备课
年 级
四年级
备课教师
XX
组长签字
包组领导签 字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85-88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XX小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第八单元备课
年级
四年级
单元名称
新校服——条形统计图
备课教师
XX
组长签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各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班级做新衣服的情境,借助“全班校服的尺码情况怎样呢?”的问题,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信息窗二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学生交流本班校服的尺码情况,借助“全年级的校服尺码情况怎样呢?”的问题,引入对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总4课时)教材解析:本单元是教学有关搭配的知识,教材上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例2,通过两件上衣、三件下装的搭配,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例3,通过求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即单循环)次数,教学组合问题。

从知识体系上看,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是组合数学的初步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本单元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就更加系统全面,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例1,与二年级相比,不仅元素(排列的数字)要多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的元素;例2的数据也由原来的两件上衣与两件下装变成两件上衣与三件下装;例3与二年级相比,素材不同,而且多了一个元素。

另外,在二年级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单元则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寻找复杂事物排列数或组合数的过程,掌握简单搭配的方法,发展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能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时行表达,体会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建议:“数学广角—搭配(二)“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因而在教学中要多注意抓住并把握好适合学生发展的有利素材。

2023-2024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集体备课教案

2023-2024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集体备课教案

2023-2024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优化”概念,掌握其基本含义;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优化”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如何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优化”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优化的概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2.学生教材、练习册;3.小黑板、粉笔;4.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优化”概念,引起学生兴趣;2.让学生讨论什么是“优化”,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步:讲解1.讲解优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例如:如何找到问题的最优解;2.通过具体案例,解释优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优化过程。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2.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问题;3.纠正学生答案,帮助他们掌握解题方法。

第四步: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关于“优化”的问题;2.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2.强调“优化”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优化”概念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为2023-2024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集体备课教案,希本教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常规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常规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常规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一、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在设计备课表格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第八单元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认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大小比较、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等。

因此,在备课表格中需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2.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根据大纲和课本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第八单元中,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意义及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实际问题的计算。

在备课表格中,需要详细列出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3.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备课表格中,需要列出每一节课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

4.作业设计作业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

因此,在备课表格中,需要详细列出每一节课所要布置的作业类型、难度、数量等,确保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作业,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

二、常规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彼此讨论、分享,共同探讨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通过模拟、演示和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
单元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考点、易混点、易错点
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关键能力训练方法和支架
1.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单元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恰当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XX小学校202X年秋期
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备课表
学 月
第11月
年 级
四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备人
集体备课时间
202X年X月X日
(一)单元整体解析
单元主题
不确定现象
单元内容
不确定现象
单元课时预设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
2.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
单元关键能力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不确定现象 2课时
单元进度时间
第 14 周
学情分析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加上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新人教小学数学一下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教案.doc

新人教小学数学一下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教案.doc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3部分的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一)。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平面图形的复习;人民币的复习;分类与整理的复习。

数学活动安排了3项有趣的数学活动:针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巩固与提高;借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特征的再认识;对分类与整理的再感受。

以达到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在拼摆的操作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分类与整理中感受其价值。

综合练习是对全册教材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2、注重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3、在精心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复习、整理、训练。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3.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4.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三、教学时间:
1、教学6课时。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

一、制定备课目标在开始设计备课表之前,必须要明确备课的目标。

备课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制定备课目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核心知识点:明确本单元要学习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2、知识点的联系:分析本单元的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且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关键能力: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如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思考方法、归纳总结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二、备课表格式在明确备课目标之后,需要充分考虑备课表的格式。

备课表的格式应该清晰、简单、易于操作和查看。

建议设计备课表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课题名称:在备课表的顶部注明课题名称,以便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内容。

2、知识点概述:在备课表中,可以设置知识点概述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点的整体概括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3、任务分解:在任务分解部分,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分解为不同的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

4、自主学习引导:在备课表的设计自主学习引导部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列举出针对每个任务的自主学习指导,并且给出相应的参考籍或者网址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三、制定备课计划在备课表中,可以考虑设置备课计划,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实现目标和指导学生。

备课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备课时间:明确备课时间,在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安排备课时间的基础上,设置备课计划。

2、备课任务:将备课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和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

3、备课方法:根据备课目标和任务,制定备课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备课任务。

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在备课表中,自主学习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自主学习指导:对于每个任务,给出相应的自主学习指导。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路径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路径

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路径。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教学目标此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技巧和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了解比大小于顺序的概念和应用;3.学会分数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便运算;4.掌握百分数的应用并进行简便运算;5.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此次备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分数和百分数。

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应用技巧。

具体内容如下:1.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比大小和顺序的概念和应用;3.分数的概念、基本运算法则以及分数的化简;4.百分数的概念、基本运算法则以及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5.应用题和练习题。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此次备课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2.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和应用技巧。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4.互动式教学:通过交互式教学软件、多媒体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实施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此次备课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预习每个知识点,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讲解,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注意力。

3.知识传授: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

4.练习和互动:教师通过练习题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5.课程总结:教师通过总结和点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电子课本】小学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
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计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计算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点规律。

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于1。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

用一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2、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
1.猜一猜“和”是多少?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3.反馈: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
那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三、运用知识
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原式的结果是1。

四、布置作业: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第4题、第5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