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随堂演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食物网中,如果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该食物网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B.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营养级的密度更大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D.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解析:若某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则两种生物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无竞争关系;食物网中,上一个营养级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下一个营养级,但上一个营养级的种群密度与下一个营养级的种群密度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一般而言,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一定是生产者。

答案:A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B.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D.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项A,如人工鱼塘或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往往要比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少。

选项B,消费者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实质上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选项C、D,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流入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比值,是以“人”为研究对象。

生态农业的特点是丰富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能量利用率。

答案:C3.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022年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九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2022年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九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标要求】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4.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示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素养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命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

(科学思维)3.使用图示等方式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4.结合生态金字塔理解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科学思维)5.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科学探究)【主干·梳理与辨析】一、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1)食物链:(2)食物网: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①同化量=_摄__入__量__-粪便量。 ②积累量=_同__化__量__-呼吸量。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③光能射入量=_生__产__者__固__定__量__+反射量。 ④生产者同化量=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各营养级同化 量总和。 ⑤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⑥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 量)×100%。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①单向流动。 a.能量流动是沿_食__物__链__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 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 链,故A错误;硅藻是 生产者但不是分解者, 故B错误;磷虾在不同 食物链上都处于第二营 养级,故C正确;生产 者遭到破坏对该食物网 影响最大,故D错误。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 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 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 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 量要大。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 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 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 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特殊情况: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 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 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解析: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和 能量,A错误;蜣螂是营腐生生活的异养需氧型动物,属于分解者,B错 误;细菌也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C错误;消费者都属于异养生 物,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消费者的存在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考向 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例 2 (2023·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
(2)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①输入该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图中的__b_(填字母)。 ②粪便中的能量(c)_不__属__于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该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应为_上__一__个__营__养__级__同__化__的__能__量__中__流__向__分__解__者__的__部__分_____。 ③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_____呼__吸__消__耗__的__能__量__(_d_)_________+ _用__于__生__长__、__发__育__和__繁__殖__的__能__量__(e_)__。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___分__解__者__利__用__的__能__量__(f_)_________ +______下__一__营__养__级__同__化__的__能__量__(_i)______+____未__被__利__用__的__能__量__(j_)____。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①非生物的_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_: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生物群落
(2)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
②食物网
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 )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于 第一营养级。( √ ) (3)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 (4)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例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高频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例2.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章 生物与环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蛇与猫头鹰,二者之间既有捕食
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③生物种类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
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K12课件
10
题组一 考点诊断
(1) 河流 中所 有 的 生物 和 底 泥共 同 组 成河 流 生 态系 统 。
(2012·高考海南卷)( )Fra bibliotekK12课件
14
解析:选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 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 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 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让 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 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K12课件
16
解析:选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 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的生命活动的 需要;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 分解者,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 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
K12课件
17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关键
(5)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 解作用。(2015·青岛期末)( )
(6)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 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2012·高考浙江卷)( )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008·高考重庆 卷)( )
K12课件
12
(8)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第一营养级。 (2008·高考北京卷)( )

2022版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202

2022版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202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组成成分
实例
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 光、热、水、空气、无机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
和能量 盐等
的根本来源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 绿__色__植__物__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 中,是生态系统的基__石__
组成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实例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 异养生物,主要是_动__物_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 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 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考向 1| 食物网分析 1.(2020·山东模拟)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 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 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 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 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 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 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 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课程标准要求 2.2.1 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 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 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2.2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 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2.2.3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 递减的规律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规范训练(2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规范训练(2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规范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9。

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B。

生态系统包括其结构①和功能,其结构又包括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即③食物链和食物网,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正确。

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选D。

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错误。

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③绝大多数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解析:选C。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 量流动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突破·核心探究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_。 (2)连线生物群落、成分和地位:
【思考】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吗?举例说明。 提示 不一定。如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 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4)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通过自身_呼__吸__作__用__以__热__能____的形式散失。
②被___下__一__营__养__级______同化。 ③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___分__解___者____分解。
④未被利用。
3.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
呼吸作用
【巧记】 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摄入量、同化量和粪 便量之间的关系: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 应分析。
①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 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
②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 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
考点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概念理解
2.图解能量流动过程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 : __生__产__者_______
成作用的 __硝__化__细__菌__等
①绝大多数动
物 ②营_寄__生__生__活_ 的植物(如菟__丝__子 )和细菌、病毒 等
①营__腐__生__生__活__ 的细菌、真菌 ②腐生动物, 如_蜣__螂__、__蚯__蚓_ 等
3.观察下面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 _草__→__食__草__昆__虫__→__蜘__蛛__→__青__蛙__→__蛇__→__猫__头__鹰_____。 (3) 图 中 猫 头 鹰 同 时 占 有 第 ___三__、__四__、__五__、__六_____ 营养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理性思维①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态的数量变动情况及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周围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e.农田生态系统f.果园生态系统g.冻原生态系统h.淡水生态系统i.荒漠生态系统j.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a、h陆地生态系统:b、d、g、i人工生态系统:c、e、f、j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1)组成成分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量、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传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食物链A.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B.实例:C.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D.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a.植物(生产者):第一营养级b.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E.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特别提醒] (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 种动态变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种间,也可能来自种内。 (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 生物数量。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 1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方法技巧]
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 错误说法
2.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 (1)模型图示:
(2)相关说明: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 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 (网)中。
③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 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 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 第三、第四营养级。 ⑥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 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 细菌都是分解者
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 动物都是消费者
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错误说法
特例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解析
答案
1.(2017·黑龙江实验中学模拟)关于生态系统组
成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凡是细菌、真
菌都是分解者 ③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异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课件

相互交错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 )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
于第一营养级。
(√ )
3.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
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①c代表初__级__消__费__者__粪__便__中__的___能__量_。 ②流入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向 d: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e:用__于__生__长__、__发__育__和__繁__殖__等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能__量__。 i:次级消费者摄入。 f:遗体、残骸。
(3)“中间”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增加捕食兔和食草 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 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考向1| 生态系统的成分 1.(2022·四川成都模拟)有一种植物叫列当,茎嫩而肉质化,直立伸出地面, 偶有分枝,叶片退化为小鳞片,无叶绿素;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豆 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该类植物根部的维管束 相连。下列对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列当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列当与豆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C.列当的存在对豆科、菊科、葫芦科等植物的竞争者有利 D.列当进入一个新的群落后不会对该群落的演替产生影响
1234 5
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目标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述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必修 3 P88“旁栏思考题”: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填“有”或“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等大多数动物、寄生植物、寄生细菌、病毒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生动物等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础,必要成分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非必要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必要成分成分(2)相互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3 P9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藻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②③⑦;消费者①④⑧;分解者⑤⑥⑨。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2)食物网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3 P91: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2)源于必修3 P92“拓展题”: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 第29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6.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 链和食物网的传递,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课时作业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创新大课堂 考基自主回扣
考点全线突破
考能实验提炼
考向命题聚焦
考情随堂体验
7.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四个去向:一部分呼吸消耗以 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于 有机物中;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分则被初 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
(9)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 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
提示 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 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生长发育,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 量,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 再一次利用。
考点全线突破
考能实验提炼
考向命题聚焦
考情随堂体验
五、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 同化量 的比
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 、 逐级递减 。
3.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 _最__有__效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的部分。
课时作业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创新大课堂 考基自主回扣
考点全线突破
考能实验提炼
考向命题聚焦
考情随堂体验
(1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 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
提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一般认为,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全国)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课件

(全国)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8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课件

解析:鹰的迁入会使黄雀数量减少,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 进而使蝉的数量减少,A 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流入生产者的 能量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 能,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 项错误;鹰的迁入 增加了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 项正确;能量沿 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鹰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 者,鹰的迁入不会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项错 误。
1.(必修 3 P90 图 5—2 改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2.(深入追问)如图表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提示:图中共有 8 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 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2)图中哪些生物同时具有两种种间关系?并指出种间关系 的名称。 提示:吃虫鸟和蜘蛛、青蛙和蜘蛛、猫头鹰和蛇。种间关系
[解析] (1)图甲中一共有 4 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 属于初级消费者。(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 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竞争两种。 (4)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出现 的时间应落后于蚱蜢。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 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5)蛇数量大 大减少,但蚱蜢和蟋蟀的数量不变,故青蛙数目基本不变, 但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 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 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课件: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最大,D错误。
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
这 4 种生物 ( 甲、乙、丙、丁 ) 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C ) A.该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B .丙种群数量增加,甲、乙、丁的种群数量
均增加
C.丁的体型最大,单个个体占有的能量最多 D .在其他食物链中,乙和丁之间也可能存存
者,如腐生动物是分解者, B 错误;细菌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错
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错 误。
走出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 错误说法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结核杆菌 属于消费者 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如秃鹫、 蚯蚓、蜣螂等
②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
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角度2 借助食物链与食物网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5.(2017·普宁期末)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错误 的是( D )
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3.[2016·全国卷Ⅲ,T31(2)(3)]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 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命题来源于必修三教材P90;

【人教版】2019版高考一轮:9.3-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

【人教版】2019版高考一轮:9.3-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

③表现形式:起点总是 生产者 ,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 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④特点: 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 营养级 不固 定,一般不会超过 5 个营养级。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 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 多种植物 ,也可 能被 多种肉食性动物 所食。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渠道。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启动高考长句应答模式 助考技巧
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言 外之意,生产者和分解者还包括其他类群,你能说出它们分 别还包括哪些类群吗?
提示: 生产者除绿色植物, 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一些腐生动物也属于分解者。
2.食物链中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不是全部流向下一 个营养级?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所消耗,还有一部分被 分解者所利用,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错 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 正确;病毒 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C 错误;蚯蚓分解腐烂变 质的物质,属于分解者,D 错误。
答案:B
2.(2018· 福建福州月考)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 列对 a、b、c 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 态系统的稳定
图中 a、b、c 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寄生菌等原 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 错误;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也属于 分解者,C 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 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1.(2013·高考广东卷)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选A。

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在生存斗争中,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

2.(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选B。

A项,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

B项,第二营养级包括浮游动物和摇蚊幼虫,二者共有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因此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

C项,一个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和流向分解者等,题目中1 357是1 483(太阳鱼总同化量)减去126(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得到的,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比1 357 J·m-2·a-1要少。

D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所以食物网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3.(2016·高考全国乙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选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A项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B项错误。

“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项正确。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
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

4.(2016·高考全国丙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选C。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

5.(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

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
养级。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1) (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