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袍玉带石简单认知
【江口】德旺乡:迎来石材产业发展新机遇

中国石材物联网
来源:中国石材物联网 【江口】德旺乡:迎来石材产业发展新机遇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德旺乡是我国紫袍玉带石唯一的原产地。
今年来,随着杭瑞高速公路铜仁段的开通,给当地的石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德旺乡黔石文化公司加工厂,各式各样的紫袍玉带石作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店内高高低低的所有柜台。
这些起象征着不同寓意的,以紫袍玉带石为原材料的石雕作品,随着工艺和原材料的不同,价位也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公司总经理杨志欣喜的告诉记者,高速公路开通,给公司的石材销售带来的各种变化。
高速公路的开通,杨志公司的营业额比以前翻了一番,石材生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石雕工作间,雕刻师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白色手套,熟练的运用着手里的雕刻工具认真细致的进行着初胚打磨。
随着订单的增多,雕刻师的待遇也越来越高。
家住松桃的雕刻师杨华松是这里的老师傅了,从公司发展到现在,他见证了高速公路的拉通给自己生活工作上带来的实惠。
作为全国紫袍玉带石唯一的原产地德旺乡,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石材加工企业慕名而来。
目前共有德旺乡石材加企业7家,全乡的石材产业2013年前三季度总投资2000多万元,产值突破5000多万元,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德旺乡迎来石材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玉带板

玉带板作者:朱洁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12期中国古人均着长袍束腰带,所以对腰带十分讲究,常在腰带上缀饰数块乃至十几块扁平状玉板,这种镶嵌有玉板的腰带称为玉带(见图1)。
玉带上的每块玉板称为玉带板或带饰板。
玉带板有两种:一是镶在玉带两端的圆角矩形玉带板,称为双铊尾;二是中间多种形制的玉带板,称为玉铐。
玉銙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桃形等,正面常雕琢各种浅浮雕图案,也有些是素面的,背面有穿孔,可以缝缀在腰带之上。
有的铸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
玉带起源颇早,一般认为始于西周,但从完整性及传世量上来说,目前最早的应见于唐代。
唐代多用皮革制带,并将各式玉饰片(即玉銙)镶缀于革带上。
唐代有严格的用銙制度,以玉銙最为贵重,銙数从7至13不等,等级愈高,銙数也愈多。
传世的唐代玉銙平面多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近似圆形的也较常见,少见三边直一边圆弧的铊尾。
形体较厚,素面较少,一般均浅浮雕出人物、花鸟、动物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颇为特殊,多为深目高鼻、身着窄袖褶裤作奏乐或捧物状的胡人形象,背面素面无纹,有结系的穿孔。
动物形象也极为丰富多彩,或立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唐代玉銙在制作时,不出边沿,而是在铲地时留出一点不像框的细边,即只有斜缘,没有阔边。
其纹饰雕琢的独特之处在于:先在图案边缘饰以细密的短阴线纹,然后向内缓缓凹下,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在中部隐起而不见有加工的痕迹,然后再运用较粗的阴线勾勒出细部特征,即为压地隐起的雕琢方法。
唐代和田青白玉胡人击鼓带板(见图2),长3.9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玉质青白,光滑润泽,有黄沁,半圆形。
带銙正面正中浮雕一高鼻深目、长发披肩、盘腿而坐的伎乐胡人。
胡人面带笑容,右手抚鼓而奏,密集而短细的阴线勾饰出衣着的质感。
带銙剔地较深,边棱微向内倾,正中部微微凸出,起突感强,背面素面,有牛鼻穿孔,唐代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五代的玉带板传世品不多,但历史文献的记载让我们知道:五代玉带板与唐代一样没有边框,但不像唐代玉带板的地子由四边向中间内凹,而是地子比较平直。
烟紫和田玉介绍话术

烟紫和田玉介绍话术
人们经常用姹紫嫣红来形容花儿的美丽和娇艳,和田玉中也有颜色独特漂亮的烟紫玉,抛开以白为贵的传统审美,今天我们来认识以紫为贵的和田玉—烟紫玉。
烟紫玉属于烟青玉的其中一种,它和藕粉玉、粉青玉、翠青玉等等类似,都属于比较小众的和田玉玉种。
优质的烟紫玉紫色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美感俘获了无数人的心,然而原料的稀缺性更决定了它在和田玉中的独特地位,非常值得收藏。
烟紫玉的玉质细腻,虽然和田玉青海玉料普遍都带有水透的感觉,透明度也比新疆的玉料更高,但是烟紫玉因为氤氲朦胧的气质是很多其他玉料无法比拟的。
我们都知道,和田玉一向讲究“宁青勿灰”,所以烟紫玉作为烟
青玉的一种,是青海料的一种标志品种。
烟紫玉本身与石墨致色的灰青是不同的,它的颜色是以雾状存在于玉石的内部,本身没有致色的墨点,所以除去大量的灰色玉料,颜色偏紫的料子数量自然就非常少,市场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具有很高的购买价值和升值价值。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在鱼龙混杂的和田玉市场,烟紫玉因为独特的颜色特征很难被假冒或仿制,因此市场上的烟紫玉假货相对较少,因此这是烟紫玉一个优势所在。
和田烟紫玉制作出来的成品颜值很高,无论是挂件还是手镯,佩戴都非常富有美感,如同是“春色”的翡翠一样,一抹浪漫神秘的烟雾紫色,可以给人带来宁静淡泊的美感。
玉带文化

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为缀于织物或皮革腰带上的饰物,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
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玉带主要由带和铊尾两部分组成,在带身的饰片称之作“带”,带末端的圆首榘形玉片称为“铊尾”。
这些玉带板背面四角有穿孔,可以缀附在衣带上。
老山玉器佩系玉带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带板的质地、纹饰、块数不同,来表示品级的高低。
明代玉材来源较以前有所扩大,民间治玉业蓬勃发展,玉雕产品市场空前活跃,这一切促使玉雕工艺出现繁荣期,不仅在器型设计上,更在雕镂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代玉雕向以粗犷浑厚、刀路清晰有力著称,许多古玉鉴赏家认为明玉刚劲有余而柔丽不足,甚至有“粗大明”之称。
这种认识似欠公允,至少在玉带板雕工领域并非如此。
明代玉带板选材之讲究,纹饰之华美,雕工之精致,为后世所公认。
当时盛行镂雕技法,在玉带板工艺上得到了淋漓的发挥。
特别是明中期以后,多层镂雕带板大量出现,不论花卉鸟兽还是山水人物,大都花下压花,玲珑剔透,意境盎然。
纹样类型也极其丰富,取材广泛,既承袭了宋代以来玉饰图案生活化、世俗化的传统,又以利落醒目、棱角分明的刀法,创演出一派刚健清爽的风韵。
展开的画面同中有异,静中寓动,令观赏者有美不胜收之感。
(精品)保真保老元末明初山石走兽纹桃型玉带板,玉质为白玉在地下墓葬的黑水或黑湿土壤中长期受沁染,质地温润光滑,质感强烈。
整件物品制做的工艺、抛光、打磨等都非常的精细、古朴、开门,古代玉质包浆一目了然,时代特征非常的明显!在玉带板中龙、麒麟、鹿、花鸟的较为常见,但是这种雕刻纹饰的镂空玉带板却是非常少,实为难得的收藏佳品,为收藏者所珍视追逐。
长约:4。
1厘米,宽约:3。
7厘米,厚约:0。
7厘米,单面牌饰。
紫袍玉带石简介1

紫袍玉带石简介紫袍玉带石独产于中国佛教圣地贵州梵净山,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
它集万物之精华,吸佛地之灵气,据史料记载,被古代皇帝册封为“紫袍玉带石”,是皇帝宠爱大臣的一种赏赐品,有“紫袍加身、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吉祥如意”之说..(1)、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其石中天然镶嵌紫绿两色或多色,层次分明,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并含有促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质地坚韧,细密柔软,层次分明,形态多样,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合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
它的矿物成份为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镁Mg、Mn、铬Cr、Na、硼B 等,大多微量元素都是我们人体所必需。
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独有品种,被列为中国六大奇石之一。
(2)、紫袍玉带石可雕刻组成山水、人物、陈列品、茶具、文房四宝、画屏、时尚饰品、骨灰盒等,紫袍玉带石雕文房四宝,一直以来畅销全国,曾得到:“质之坚润,色之润泽,声之清冷,体质厚重”的赞赏,为藏品之最、砚中之最美,具有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干涸,宜书宜画,天然形成的紫红色、和绿白色纹理似蓝天红霞凝于砚台之中,凝神望去,令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历代书画家均给予高度评价。
(3)、紫袍玉带石的贮储量非常有限,仅贮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其中一座山的半山腰,矿层为独立单层结构,总厚度一般仅有6-8cm。
整个矿的分布是以6---8cm厚的单层矿横嵌半山悬崖中(可喻山之腰带),开采以凿洞的形式深入山体中间。
开采一吨紫袍玉带石原料需清掉至少20吨以上的荒石。
具国家地质探测,总储量仅有6000立方左右,资源极为有限,也是将来极具成为国宝材料之一,极为稀罕,也决定其重要的收藏价值。
尤其经过雕刻师巧妙的利用原石上的天然斑纹,采用浮雕,透雕,立雕等多种工艺,溶天然与人工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巧夺天工,更具极高的艺术观赏性、适用性、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是馈赠宾朋亲友的珍贵礼品。
说文——玉带(蹀躞带)

:【说文—玉帶r碟瘦命j)蹀躞带是一种缀以垂饰的革带,带上钉有若干枚带銬,銬上备有小环,环上套挂若干小带,以便悬挂各种日常用具。
蹀躞带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胡服,便于乘骑,后传入中原,是用来佩带刀剑、算囊、刀砾等日常用品,流行于北周至唐初。
玉带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明代,由蹀躞带发展而来。
玉带,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
而革带上起装饰作用的玉饰片,称为“玉带絝”。
一条完整的革带应由鞋,銬、铊尾和带扣四部分组成。
镶在带两端一侧为半圆形带板叫“铊尾”,带扣和铊尾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皮带扣和皮带尾部的装饰,靼是指皮质的腰带,带絝也称为带板,镶缀在裎上,形状有方形、半圆形等等,有的带絝上还有孔或者附环(如牒躞带),用来悬挂物品。
銬的最初用途是受环以悬物,后来才逐渐演变为装饰品。
唐代革带上的带鎊质地繁多,有玉、犀、金、银等。
此外,唐代还开创了按官级的高低佩带不同形式的玉带銬的制度,使得玉器具有了 “等贵贱”的作用,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首创。
1970年10月,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了 10副保存完整的唐代玉带銬,这是唐代玉带銬数量最多、最完整、最集中的一次重大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唐代玉带銬考古的认识,为研究唐代革带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玉带作为隋唐以后帝王及文武官员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金、银、犀、角、铁、木质地的带板一起,形成区分职官等级高低、官员身份尊卑的标志。
唐代品官用绔制度官品带絝一、二、二品金玉带十三絝四品金带十一銬五品金带十絝六、七品银带九絝八、九品鍮石带八絝流外官铜铁带七銬《新唐书•车服志》记述:其后(指高宗显庆元年),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鳄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銬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銬十;深绿为133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絝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銬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鎊七。
也就是说,在唐代以銬的多少、材质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的高低。
湘西寻石游记紫带玉袍石

湘西寻石游记(一)紫带玉袍石有人告诉我紫带玉袍石名字的由来是明朝官员的紫袍和玉带。
这是第三次来到这个小溪峡谷,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我遇到了在村口锯石头的老杨。
老杨不到160的个子,看他的手也是一个手艺人,但是挺着个啤酒肚,我真的不相信他能搬动石头。
老杨听说我们要开发紫袍玉带石,所以热情的要与我们同去有紫袍玉带石的峡谷。
不论在湘西的那个季节沿河行车都是最心旷神怡的。
河在山体峡谷中蜿蜒,由于春季的山洪还没有下来,河水变的很浅,河床时隐时现,油菜地也沿着河床象远山伸展。
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田边,不时点缀出粉色和白色,让油菜花田显得更远更深。
车上下蜿蜒20公里后,我们进入了小溪峡谷,前面的简易公路塌陷让我们只能徒步沿小溪而上。
冬季枯水期还没有结束,峡谷中出现了散落的紫带玉袍石。
我变的不以为然,前面的石头可能会让我约感高兴。
看看那个我认为不能搬石头的老杨,此时在石头上腾高走低,从一个石头上跃过站在另一个石头上。
“哎,杨老兄你慢点啊!”我忍不住提醒着。
“没要紧的,这个算卵,哈哈”。
我喜欢在湘西山里和山民们说话,很自由,很豪放。
在这里一些被认为不雅的口头禅变得那么自然,那么随意。
大块的紫带玉袍石堆积在峡谷的上了,老杨和父亲开始评论石头的色彩和石纹。
而我只想规划出一个更便于开采的方案来。
由于长时间的流水洗涮裸露的石头表面变得光滑,浸泡在水里的石头润泽而没有风化的痕迹,自然就是这样神奇,石头也在用水滋润自己,也随着自然变化自己。
峡谷的浅潭中鱼儿在水绿苔中穿梭,它们很小,穿梭的很急,可能它们听到脚步声打扰了它们的安宁,这小小的签签鱼该是等待山洪的到来,送它们到大河了去成长吧!老杨对石料的裁切还算理手,我表示要带几件石头回去时,老杨开始帮我选石头,及其认真的说:“老弟希望你能发财哦!”我说:“一起发财吧!”“不!”老杨笑笑“你发财了,老哥帮你锯石头也赚点就好。
”这种知道事物前后的人还真的不多了。
可能这就是我山中老乡的可爱。
紫袍玉带石砚

紫袍玉带石砚时间:2014-12-01 11:00:13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紫袍玉带石砚石砚上的印章砚台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四宝之一,自从有了毛笔书写的历史,也就伴生了砚台的发展历史。
砚的种类繁多,早期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到唐宋以后则盛行端、歙、洮河、澄泥等四大名砚。
但中国地域广大,除四大名砚外,史料记载的还有其他地方所产的一些砚石不下数十种,其中也不乏一些质地优良的名贵石种,这便是一方见于某专业藏馆、产自贵州梵净山、俗称“紫袍玉带”的砚台。
此方砚台形制硕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
上雕两条硕大的巨龙,两两相对,中间一圆球,作二龙戏珠状。
该砚采用深浮雕结合镂空的手法,将浅层的朱红色“紫袍”雕琢成双龙;内层浅绿色的“玉带”则下陷雕成砚面,致使深浅反差、红绿分明。
双龙体形矫健,身躯四肢粗壮,足四趾,利爪肆张,刚劲有力,充分展示了龙的威壮雄伟。
砚台间隙及腰部满刻海水、祥云。
龙身曲体回旋,飘逸自如,凌空飞舞,看上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好似遨游嬉戏在广阔无垠的太空。
尤其是那对有睛的“石眼”,雕琢艺人巧妙、恰如其分地将其雕成龙的双眼,显得更加逼真而传神。
大自然的“偶然”和人工的“巧作”有机地融于一体,是那么的独到、新颖,观者无不称奇叫绝。
紫袍玉带石独产于中国佛教圣地梵净山,具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
它集万物之精华,吸佛地之灵气。
据史料记载,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当地富豪就把紫袍玉带石作为贡品敬献皇帝。
北京“颐和园”三个大字的匾书,据说就是梵净山下印江县举人严寅亮,用“紫袍玉带”石砚磨墨书成。
另值得一提的是,该砚的右下方还刻了一则“砚铭”,题为“古歙汪韫辉造”。
原来,这是民国时期的徽州地区刻砚名家汪蕴辉的杰作。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汪佩玉,清,字韫辉,安徽歙县人,工篆、隶,精刻印。
”又据徽州史料记载:“汪韫辉,原籍婺源,其父为砚工,迁居歙县,培玉继承父业,勇于创新,在砚石上精雕人物花卉、动物图案和格言,形象生动,为人争购……”此砚旧气包浆浓厚,色泽自然和谐,质地坚韧,砚面温润如玉,手感极其细腻,为不可多得的石中精品。
林文枝:器之美_巧若拙

艺文C u l tureSTRAIT SISTER56器皿制作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器皿。
时空演变,传承至今,每一件器皿的制作背后都有时代生活的印痕。
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还包含对生活品质、品味的不懈追求。
在寿山石雕行业中,青年雕刻师林文枝一直默默耕耘着。
他制作的器皿造型精致典雅,以文玩摆饰为特色,近年来崭露 头角。
1977年,林文枝出生于福州福清高山镇。
福州是寿山石的原产地、寿山石雕工艺的发源地,石雕的魅力激发了林文枝的 兴趣。
1993年,林文枝进入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雕刻技法,受教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教授。
后又跟从兄长林文钦(高级工艺美术师)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日进,逐渐“登堂入室”。
寿山石雕有诸多题材,林文枝对器皿雕刻情有独钟。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寿山石材料宝贵且大材难得,用于雕刻器皿成本太高,受到很多制约。
正当他为创作材料所困的时候,一个偶然机会,接触了一种叫“紫袍玉带”的石材。
该石种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且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很适合雕刻制作器皿。
紫袍玉带石硬度比寿山石高,用一般的寿山石雕刻工具很难进行雕刻制作。
林文枝经过反复琢磨,不断地改造工具、总结经验,最终克服了一般雕刻制作工具难攻紫袍玉带石的难题。
经年累月,他的手磨出了许多老茧,对器皿的情感也与日俱增。
为了能更好地突出紫袍玉带石所呈现的器形美,林文枝研究了很多古代器物造型,从古时匠人的技艺中寻求智慧和灵感,不断提升技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力求打磨出更有文化内涵的 作品。
而今,林文枝的作品越来越成熟,受到收藏界 关注。
在他的学艺道路上,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寓居福州的台湾著名造型艺术家刘北山。
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林文枝有幸结识了北山先生。
刘北山认为,创作时应专注于造型、线条,把握其中的平衡、比例、张力等元素,器、物、人、景彼此间应有情感的联系。
砚台收藏解密——五种紫色砚材颜色图文比较

砚台收藏解密——五种紫色砚材颜色图文比较易水紫玉带石、坑仔岩端石、洮河紫石、松花紫石、贺兰端等砚石,都是紫色石材,均为上好的制砚材料,也是文房藏友争相收藏的对象。
虽都为紫色,但还是各有特色。
本文主要以图片对比形式加以说明区分。
①左上:贺兰端抄手砚;②左下: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③中:易水紫玉带石门子砚;④右上: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⑤右下: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⑥下左:松花紫石门子砚;⑦下右:坑仔平板端砚【一、易水紫玉带石】一方易水紫玉带石门字砚,此砚石为一种布满端砚中所称“青花”石品的紫色玉带石,非易水紫石典型砚石,图中颜色显得发黑,故有“黑端”一说。
易水石紫色中还有一种就是紫翠石,色泽为紫红色,与首张图片中松花砚颜色相仿。
另外,一般紫玉带石有深浅两种颜色,给人的直观感受呈现“咖啡色”。
易水紫玉带石门子砚正反面左:易水紫玉带石门子砚右:老坑蝉式端砚左:易水紫玉带石门子砚右: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左:易水紫玉带石门子砚右:坑仔平板端砚【二、坑仔岩端石】图中一方蝉式砚,材质为老坑,主要用于与两方坑仔椭圆砚进行对比。
坑仔椭圆砚,一方为石品丰富的“老人斑”,另一方为全青花,颜色稍深,还有一方平板砚材质也为坑仔。
上左: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上右: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下:坑仔平板端砚左: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右:坑仔平板端砚【三、洮河紫石】图中有两方洮河砚,均为喇嘛崖洮河紫石,一方水波纹,稍透青碧之色,显得光泽黝润;另一方无纹,紫红色,古人称“鹈血”,今人也称“玫瑰红”。
左往右依次为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端砚、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上左: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上右: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下左: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下右:坑仔老人斑端砚上左: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上右: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下左: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下右: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上左: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上右: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下左: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下右:坑仔平板端砚上左: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上右:坑仔全青花椭圆端砚;下左:坑仔老人斑椭圆端砚;下右:坑仔平板端砚左:水波纹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中:坑仔平板端砚;右:玫瑰红喇嘛崖洮河紫石椭圆砚【四、松花紫石】图中松花石产自辽宁本溪,辽宁本溪是松花紫石的主要产地。
浅论紫袍玉带石的文化价值与雕刻手法

创作实践CREATIVE PRACTICE文 左 迪浅论紫袍玉带石的文化价值与雕刻手法紫袍玉带石,产于贵州省梵净山,作为地域特产,紫袍玉带石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以沉稳的紫色为主,绿色相间,同时伴有桔红色、白色等在其中,其以奇特的色彩、致密细腻的质地成为石雕的上好材料。
以紫袍玉带石为原料雕刻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注紫袍玉带石雕塑作品的经济和艺术价值,将这种文化形式传承和发扬光大,是石雕艺术家们应尽的责任。
一、紫袍玉带石的文化价值要谈紫袍玉带石的雕刻作品,就必须先从石材本身的特点说起。
紫袍玉带石之名,便很好地解释了其色彩上的特点。
紫袍指的是其颜色主要以紫色为主,还有绿色、桔红色、白色的条文掺杂其间。
玉带指的是石上色彩分布呈带状,纹理精细,具有清晰的分界。
色彩虽多却不杂,色带虽艳却不乱。
这就为在雕刻时进行分区域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玉石的雕刻,以纯色为易,以杂色为难,色彩杂驳而没有章法者,则无法进行良好的设计和雕刻。
在石雕艺术中,所谓“俏色雕”便是巧妙运用玉料本身具有的多种色彩进行设计和雕刻的高超技艺。
但即便是高手匠人,遇到色彩杂乱的玉料,也是难以下手的。
紫袍玉带石的多而不杂的色彩特点,使其从众多石材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艺术殿堂的“天生丽质”。
紫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尊贵和吉祥的寓意,古人称北极星为紫薇星,认为其是所有星辰的中心,周天星辰都围绕其运转,因此,人们将尊贵的事物都与“紫”联系到一起,如皇宫称为“紫禁城”,“紫气东来”则代表着尊贵之人或吉祥之事即将到来。
紫袍玉带石色彩以紫色为主,正符合我国人尊崇、喜爱紫色的文化底蕴。
色贵则价高,紫袍玉带石雕塑作品在文化中的独特寓意,使得其成为优秀的观赏艺术品和收藏品。
金器寓贵,玉器寓洁,青铜器代表威严,陶瓷器代表莹润。
紫袍玉带石,也在文化中以其“高贵的紫色”为自己找到了位置。
二、紫袍玉带石的雕刻手法紫袍玉带石色彩鲜艳,纹理清晰,适合雕刻成多种题材的作品。
浅谈“紫袍玉带”文玩的设计

05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由心生》 《莫将戏事扰真情》 《居高志远》 《福气连连》
笔者的紫袍玉带文房系列作品一经推出,受到诸多玩家的喜爱,利用紫 袍玉带石创作了砚台、笔架、镇纸、香器、香炉……皆具清雅古朴之风。
浅谈 “紫袍玉带”文玩的设计
林文枝
[摘 要]文房雅玩在文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研读四书五经、著书立言,需要优雅的环境,于是在居 所中营造出用于攻读、书写、思考或绘画挥毫的空间,也就是“文房”。古人对生活的讲究,远不止文房以及四宝, 在此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文房器物,如玉器、陶瓷、竹木牙雕、漆器、印石雕刻等,也被文人放在自己的书房使用、 把玩、欣赏,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通过介绍“紫袍玉带”这类石材的色彩特征,梳理文房器物色彩之美、工艺之美, 以及探索现代文房器物的创作要领。
三、“紫袍玉带”文玩的纯净 文玩者,文房器也。爱文玩的人,多爱古色古香的环境,想效仿古人, 于平淡中体悟人生,于静谧中聆听世界。文人对颜色的审美观要求非常高, 而且敏感度也十分高,“纯净清雅”“无脂粉气” 是他们的审美标准, 色彩简约能够让器物的境界顿时上升。 紫袍玉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色,它一般为紫、白两色,与中国传 统的太极图颜色相似,有种阴阳中和的美,白色代表着阳刚,黑色隐喻 着阴柔,阳刚与阴柔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互生互动的“中和”之美,以 及协调融通的和谐之美。 简约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的明代,纯色其实更象征一 种社会政治文化氛围——清正廉明,德行纯正。这成为士大夫和文人眼 中极其重要的象征,在《长物志》中,在对陶瓷器物和玉器器物上的描 述中,“纯红”“纯绿”“纯黑”“纯黄”等都经常出现,并且大加褒 奖和赞赏。“把器物的纯色之美人格化,借此推崇人格之纯,这是古代 色彩设计上的一个新的高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了迎合文人崇尚简约的审美,笔者利用了紫袍玉带石的素雅纯净 来表现文房器物,稍加雕琢,加入少许古代传统纹饰,如紫袍玉带作品 《花器凝香》整体以紫黑为主,保留了雕琢时的刀纹,有陶粗朴的质感, 中间一圈为灰白色,在白色“玉带”的地方用楷书篆上“清雅”二字, 书法字体起落承转,纹理清雅素美,线条婉转流畅。 紫袍玉带石原色素雅,且气韵凝重,又具有深沉而幽静的美,用紫 袍玉带石创作的砚台、镇纸肃穆静谧,静置于室内,别有一番幽静之美。 器皿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器皿……时空 演变,传承至今,每一件器皿的制作背后都有时代生活背景的延伸。它 不仅是物质化的呈现,其中还有创造者对生活环境品质、品位不懈的追 求,手工造物动人之处,是至情至性的过程。文玩的创作设计离不开对 色彩、器型的认真研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研究明代社会文化背 景,研究人赋予色彩的独特意义,能够指引我创作出更符合玩家审美的 文房器物。 参考文献: [1]忽丽娟 . 英美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熏陶:评《英美文学作品选》 [J]. 语文建设,2020(11):85. [2]谭明华 .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J]. 戏剧之家, 2015(23):272-273. [3]杨流琴 .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析[J]. 长春教育 学院学报,2014,30(6):42-43. 作者简介: 林文枝,男,1977 年出生于最美乡村福清高山镇,工艺美术师。 1997 年毕业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受教于著名雕塑家王则坚教 授。2018 年修完江南大学艺术设计课程并取得专科学历,寿山石雕刻师 从兄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林文钦先生。现为福建省玉石雕刻大师,福州市 寿山石鉴定中心特聘雕刻师,福建省寿山石行业学会理事,福建省工艺 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宝玉石协会会员,福建省宝玉石设计专业委员会 委员,福清寿山石联谊会会员。
贵州紫袍玉带石

贵州紫袍玉带石
孟宪松
【期刊名称】《中国宝玉石》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贵州紫袍玉带石是我国玉石大观园中的一枝奇葩。
它以紫色为主,或紫绿相间,色调高雅。
经精雕细琢,妙用巧色,其工艺品端庄典雅,堪称一绝。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孟宪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3.3
【相关文献】
1.浅论紫袍玉带石的文化价值与雕刻手法 [J], 左迪
2.江口"紫袍玉带石”矿床矿石物质组分及宝石学特征 [J], 尹森林
3.他山之石——考察贵州省“石固模式”有感 [J], 李垚垚
4.贵州赏石兴未艾——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州省观赏石发展概述 [J], 陈跃康;
5.贵州地标石之铜仁市梵净山蘑菇石 [J], 陈跃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器百科带你认识“紫袍玉”

玉器百科带你认识“紫袍玉”紫袍玉带石,产于贵州省江口县及印江县一带的梵净山区。
玉带石走向数公里,上下是碳石、花岗岩依附夹层,平均厚度为8~375px,开采难度大,产出较少。
据记载,明代建文帝因避祸乱,隐于梵净山中,偶然发现此石不但与自身紫红龙袍颜色一样,夹有淡绿色玉带,而且与自身龙袍玉带也极其相似,遂令工匠做成饰物,并将其命为“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体,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乳白、黄、褐等色,多层紫色和多条玉带构成层次分明的奇特色彩,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如玉,硬度3~3.5度,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紫袍玉带石属绢云母千枚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还含有钛、铁、铅、铬等多种元素。
物性稳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抛光后具有柔和的丝绢光泽,色彩俏丽动人、古朴典雅,可用于雕制的座屏、砚池、墨盒、印章等,其制作历史约早于清代。
紫袍玉带石原石贵州独有的紫袍玉带石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等色在其中。
古往今来,紫色代表吉祥之色,所谓紫气东来,大红大紫又是民间历来宠爱的色彩,寄托希望和未来,正谓升官进爵,玉带横腰,如意吉祥。
紫袍玉带石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形态多样,各具特色并含有人促进人体健康的多种微量元素,它的矿物成份为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Cr、Na、B等矿物成分。
紫袍玉带石生产于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之颠,梵净山为弥勒佛古道场,亿万年来集日月山川之精华,才造就出此石中精品.据考证,迄今为止世界上旧只有梵净山才出产紫袍玉带石,所以目前依旧处于限量开采.该石以紫色为主,玉绿相间,蕴含大红大紫之意,民间传说其具有佛性,可为人带来吉祥幸福.民间艺人采用传统的独特的手工雕刻工艺,精心雕琢的人物、山川、盆景、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天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易水砚紫袍玉带石雕

易水砚紫袍玉带石雕
紫袍玉带石雕,令人羡慕的精美饰品,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象征着富贵和尊贵的装饰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那个时候,它们是贵族们的独有口味,表达他们的尊贵地位。
紫袍玉带石雕拥有着独特的外观,它们以紫色为主色调,精心雕刻,用精美的玉和宝石装饰,显得更加华贵而又高贵。
紫袍玉带石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的精致细腻。
它们的精致细腻,使它们更加显眼,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
紫袍玉带石雕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明代玉带特点(图)

明代玉带特点(图)明代玉带特点(图)明代玉带的使用贯穿了明王朝始终,它的制作与使用,不仅显示了明代玉器工艺的风格与特点,也反映出明代政治生活和等级制度的规制。
因此,玉带的研究对于了解明代玉器的风格、特点、工艺水平及其所反映的明代社会状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于从形制和工艺方面对考古出土的明代玉带进行分析,总结特点,并进行分期。
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市、自治区出土过明代玉器。
在这些明代各类玉器中,玉带所占数量较多。
出土玉带的墓葬自明初至明末贯穿了整个明代。
由于玉带与古代礼仪制度紧密相连,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凡出土玉带的墓葬多等级较高,墓主身份有皇帝、亲王和王妃、够品级的官员及命妇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出土玉带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南京、北京、江西。
南京是明太祖削平群雄,驱逐蒙元的根据地,也是从洪武初年到永乐迁都北京前五十余年间(1368-1420年)的明朝统治中心。
在明代考古中,南京众多的王公、贵族、功臣墓葬中大多都有玉带出土。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二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北京一直作为明、清两代帝都。
定陵墓中出土了万历皇帝使用的多条玉带。
另外,在北京地区发现的一些外戚、宦官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玉带。
明代共封亲王62位,受封并建立藩国者50位,王府遍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等地,其中江西的藩王墓发现较多,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玉带。
此外,一些明代墓葬中还出土了非玉质带板的革带,带板质地有金、银、铜、木、冻石等。
本文搜集了9个省市出土的明代玉带66副,并参考明墓出土的非玉质革带19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
一、玉带形制分析(一)带板数量与尺寸将出土的革带进行排列分析,可以看出每副(条)革带的带板数目不尽相同。
经分类统计,在66副(条)玉质带板革带中,20块带板为1 副的为34副(条),占总比例近51%。
再参考有确切块数的非玉质带板革带16条,20块带板为1副革带的有8条,占非玉质带板革带的50%。
纪晓岚款紫袍绿(玉)带端砚考证

纪晓岚款紫袍绿(玉)带端砚考证“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方“纪昀为那彦成铭端砚”,这个砚刘墉(石庵)镌刻“石菴”,与纪晓岚款紫袍绿(玉)带端砚和拍卖公司纪晓岚款端砚镌刻涉及到刘墉都用“石菴”一致。
纪晓岚款紫袍绿(玉)带端砚镌铭:“端溪绿石,砚谱不以为上品,此自宋代之论耳。
若此砚者岂新坑紫石所及耶。
嘉庆戊午四月晓岚记。
”纪晓岚认为:绿端从宋代就被认为不是上品,这个砚不是新坑紫石可以比的,可以认为是带绿的老坑紫石。
其砚另一侧镌诗云:“端石之支,同宗异族,命日绿琼,用媲紫玉。
是岁长至前三日又铭。
”认为绿端是绿琼,可以与紫玉相配,比美紫玉,进一步认可是绿紫相配的砚。
紫袍绿端(玉)砚不仅有两侧这样的镌铭,反面还有历史上不见记录的镌铭:“欧阳永叔庐陵集,有端溪绿石枕诗,然则北宋时竟不以為砚林矣,昆玉抵鹊不信然欤。
石蓭相国谓绿石即鸜鹆眼之最,臣者是殆不然鸜鹆眼纹,必旋螺。
今所见绿石皆直纹也,嘉庆壬戌七月二十八日晓岚又记。
”纪晓岚从宋代欧阳永叔庐陵集中的端溪绿石枕诗,考证绿端,然后话锋急转,引用刘墉(石菴)说绿色是鸜鹆眼里面最好的。
纪晓岚却不认为鸜鹆眼都是螺旋的圆圈,他所看见的绿色是直纹的,可以理解是这个紫端中间那条宽一厘米,环绕一圆圈像眼一样的直纹带。
其实从头至尾,纪晓岚在获得此砚时,因为有绿色而美中不足,一再对其中的绿色部分在辨证、提升地位。
甚至不惜将传统认可的绿色鸜鹆眼,认为螺旋状的,而这方是直纹的[偷笑][偷笑][偷笑] 为了辩证这个绿色,从嘉庆戊午到嘉庆壬戍,前后花了四、五年时间,甚至不惜搬出刘墉(石菴)相国来证明,罕见的将刘墉的官职都弄出来了[偷笑][偷笑][偷笑],来提升这方砚的价值。
从镌铭中可以看到纪晓岚对这方砚的喜爱程度无法自拔,不惜挑战,改变传统看法,前后用数年时间来提升此砚的价值。
其精力和时间犹如去办一桩重要公事。
[偷笑][偷笑][偷笑]其实紫袍绿(玉)带寓意高官,本来就高端,纪晓岚可能出于某些原因,不敢用此说法。
舒俱来 玉石中的紫衣仙子

舒俱来玉石中的紫衣仙子近年来,在各大珠宝展览会上新出现了一种美丽的珠宝,它们大多数被做成手镯、项链、耳坠或者衣服挂饰,最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那别具一格的颜色,浑身上下都渗透着饱满的紫色,彰显着一种梦幻般的高雅与时尚。
这就是舒俱来石。
舒俱来手镯从苏纪石到舒俱来紫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是皇室贵族最钟爱的色彩,是权力、声望的象征,显得十分高贵和神秘,如“紫气东来”“紫袍金带”“紫禁城”,等等。
很多人第一眼见到舒俱来的时候,甚至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大自然的造化:它的颜色过于浓郁,令人不由得怀疑其真实性。
然而,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奇妙的大自然,舒俱来的确是地球上罕见的天然产物。
1944年,日本岩石学家杉健一来到爱媛县与广岛县之间的濑户内海,在其中一座名为岩城岛的小岛上首次发现了这种矿物;但是,直到1974 年,这种矿物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被确立为独立的新兴矿种。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杉健一,将这种矿物命名为“Sugilite”,翻译成中文就成了苏纪石,也有人称之为杉石。
舒俱来原石真正走进珠宝圈子的,并不是日本的苏纪石,而是产自于南非的舒俱来。
有一年,南非北开普省库鲁曼附近的韦瑟尔斯锰矿发生了部分坍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灾难竟然给人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矿工们在锰矿层中间发现了夹杂的薄层苏纪石,不仅色泽鲜艳,达到了宝石级,而且有一定的储量,可供单独开采。
当然,如果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包装一下,要想踏进宝玉石圈的大门还是很困难的;于是,聪明的商人就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新名字——舒俱来。
从此之后,舒俱来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的新兴珠宝,南非也成了它品质最好的原产地。
除了南非,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希莱尔山、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印度的中央邦、意大利托斯卡纳及利古里亚,舒俱来也有少量出产。
有人说,舒俱来在南非的地位就如同翡翠在中国的地位。
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从全世界仅有的几处产地来看,南非舒俱来的质量的确是最好的,名气也最大。
红色基地的玉石件知识

红色基地的玉石件知识红色基地的玉石件知识红色基地是指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及其主要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或解放战争时期,建立和驻扎的重要地点。
这些基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遗址。
在这些基地里,可以发现许多玉石件,这些玉石件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1.玉石件的历史意义:红色基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活动的中心。
在这些基地里,许多玉石件被当作纪念品和礼品赠送给党员、军队中的重要干部和外国友人。
这些玉石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岁月,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
2.玉石件的艺术价值:红色基地的玉石件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些玉石件多数用于制作玉雕、玉器等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玉石件的雕刻工艺精细,形象栩栩如生,寓意深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玉石件的文化价值:中国古代文化中,玉石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和贵重的礼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石具有高贵、纯洁、忠诚等象征意义。
红色基地的玉石件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玉石的崇拜和赞美,还具有突出的主题,融合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精神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
4.玉石件的种类:红色基地的玉石件种类繁多,包括玉雕、玉器、玉佩等。
玉雕是基于玉石材质进行刻划和雕刻,以表现具体的形象或表达特定的意义。
玉器则是将玉石制成各种实用的器物,如盘、碗、杯等。
而玉佩则是一种用作装饰的玉石饰品,带有祈福、驱邪、辟邪等象征意义。
5.玉石件的保护与传承:红色基地的玉石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记忆和中国革命的见证,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保护玉石件需要科学的保养与修复措施,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
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加深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的认知。
总结起来,红色基地的玉石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袍玉带石简单认知
紫袍玉带石独产自地球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中国弥勒佛道场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这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最古老的地质台地,长达10亿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明代建文帝因避祸乱,隐于梵净山中,偶然发现此石不但与自身紫红龙袍颜色一样,夹有淡绿色玉带,而且与自身龙袍玉带也极其相似,取而观之,爱不释手,遂令工匠做成饰物,每日观赏,十分喜爱,将其命为“紫袍玉带石”。
因此,该玉石之名由明代皇帝册封,是皇帝宠爱大臣的一种赏赐品,有“紫袍加身,升官晋爵;玉带横腰,吉祥如意”之说。
紫袍玉带石,一层紫红,高贵典雅,一层淡绿,剔透赏心,为独特的上乘石材,琢之感质地坚韧,抚之却感细腻柔软。
对其施以歙砚巧夺天工般的精致雕工技艺而雕刻出来的砚台,色泽艳丽,媚而不俗,荣华大方,因而甚得各个阶层收藏人士的钟爱。
历史上有称“紫袍玉带石”为宫廷贡石品,许多雕刻作品展示在各个高档场所和名人家中。
紫袍玉石九层塔为紫袍玉带石头之代表作,被展示在人民大会堂。
紫袍玉带石层次分明,手感细腻柔润,色泽自然和谐,密度高,无石纹,无风化杂质,耐酸碱,硬度适中,雕刻性
能好,形态多样,其独有的色泽与质地,与我国茶文化氛围和环境水乳交融、和谐一致,置于轩宇大堂和幽雅小居,尽显珍贵和霸气!在目前已知的玉石中紫袍玉带石是最适合制作茶具、砚台和画屏的一种天然石材。
它的矿物成份以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成份以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Cr、Na、B等的矿物成份。
玉带石经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和贵州省宝玉协会测定:它富含人体所需的钠、钙、锌等三十余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同时它具有超凡脱俗,催人振奋之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