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国际法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月16日国际法4.
一、领事关系法P279
1、渊源 P279
2、领事职务及其终止 P281
3、领馆制度和使馆制度的区别
①执行职务的范围不同。
使:限于接受国的全境范围
领馆:住在国部分范围
②执行职务的内容不同。
使:包括政治方面
领:不包括,仅限于商务、经济、文化等方面
③享有的特权与豁免不同。
使:享有广泛的
领:享有一定范围的
4、领事特权与豁免P282
使馆与使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和区别
5、领事人员的义务P284
1)领馆不得用作与其职务不相符
2)领馆人员不得干涉接受国的内政
3)领馆人员不得在住在国接受商业专业活动
4)对住在国的法律法令应加以尊重
题:住在国对涉及外交人员的哪些民事条件可行使管辖权(4类)不得以豁免权对抗
二、条约法
1、特征P285
2、条约和合同的主要区别(不要把国家契约混同条约,可能有条约主体的参与,但不要误认)
①当事者不同——条约:国际法主体即国家。
合同: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
②依据不同——条约:以国际法而鉴定。
合同:按国家的国内法
③内容不同——条约:未必具有财产、经济内容。
合同:具有财产、经济内容
3、条约的保留及其对保留的限制P293
保留的概念P293
对保留的限制P295
4、条约与当事者的关系(条约的效力)
①条约的生效方式P297
a双边条约 b多变条约
②条约的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 P300
③条约与当事者的关系(对当事者的效力)
按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执行对当事者有法律约束力,当事者履行义务,享有权利。
当事者违背条约时承担违约责任
5、条约与第三者的关系P305
(1)条约对第三者的原则。
条约对第三者没有法律效力(既
无损又无益)
(2)条约对第三者的原则的例外。
(但是在国际实践中,条约有时也约束第三者)
a)有些国际组织为第三国设立义务
b)有关国际公约为第三国创立权利
c)有关世界公约为第三国规定了义务
d)最惠国待遇条款为第三国规定了权利
6、条约的无效P312
指由于当事者违反国际法原则而自治无效
7、条约的终止P309
定义
原因
8、条约的解释P302、303
条约的解释的主体和资格P303
三、国际组织法
1、国际组织的定义、特点P240
2、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P244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P251
4、联合国的法律形式和地位——具有一定权能和行为能力,是国际法的主体P253
(1)联合国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地位: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对会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P254
职权:
a)对国际争端进行提议
b)根据安理会的推荐选举联合国秘书长
c)与安理会按照各自表决程序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与安理会按照各自表决程序确定会员国权利
e)确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专属权力)
f)选举安理会常任委员理事国
g)听取和审议联合国各机构工作报告
(2)安理会的地位和职权P255
a)对国际争端进行调整,必要时采取执行
b)向大众推荐秘书长人选和新会员国
c)与大会分别按各自程序,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d)与大会分别按各自程序确定会员国的终止
e)一方不履行,法院裁决时,另一方可向安理会申
述,由安理会确定采取措施(专属权利)
5、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地位和特点P281
1)当事国是国家
2)对特定的公务领域
3)与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6、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和法律特点P264
1)限于地区某一范围
2)成员国在种族、语言、文化方面有一致性
3)宗旨为维护区域和平、安全
4)在维护区域国际和平安全方面对联合国有一定地位
试对联合国的改革加以分析和评价
以前常任理事国 5个非常任理事国 6个
现在常任理事国 5个非常任理事国 10个
四、国际争端法
1、/政治性争端P333
\法律争端
2、国际争端的外交解决方法P336
3、国际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1)仲裁又称公断,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之一,是指当事国根据协议,把争端交给它们自行选择的仲裁员处理,并相互约定遵守其裁决的解决争端的方式
(2)特点
1)自愿管辖
2)仲裁和仲裁机构由争端当事国自主选择
3)仲裁使用的法律由争端当事国自主确定
4)仲裁法庭通常由单数组成
5)仲裁结果对当事国有法律约束力
4、国际法院的职权
/诉权管辖权
\咨询管辖权
国际法院的判决效力
证据判决,对当事者有法律约束力,当事者必须遵守
若一方不遵守,另一方告知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解决5、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职权P352
1)交叉
2)在交叉基础上提出有关建议
3)执行行动
6、国际法院与国内法院的基本区别
1)法院的产生途径不同——(国际:选举.国内:任
命)
2)管辖的基础(方式)不同——(国际:实行自愿管
辖。
国内:有强制管辖权)
3)诉讼当事者不同——(国际:国家。
国内:自然人
和法人)
4)使用的法律不同——(国际:国际条约、国际习惯。
国内:国内立法判例)
5)国际:诉讼、咨询国内:没有咨询管辖权
6)执行方式不同——(国际:没有强制执行权。
国内:
有)
五、战争法与武装集中突击
1、特征P355
2、基本原则
1)人道主义原则
2)区别原则
3)军事必要不能解除相关义务
3、战争产生的法律后果P361
1)两国断交
2)条约停止履行
3)经贸关系中断
4)对敌国的国家财产可以没收征用,对敌国国民财产可以限制
不得没收、征用
4、战争结束后的法律后果
1)双方可以恢复外交关系
2)经贸关系
3)双方可以对有关条约继续执行
5、禁止和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P367
1)极端残酷
2)原子核等物质
3)化学、细菌、核武器不得使用
4)背信弃义的治战方法不可使用
6、战时中立国的权利,义务P365
可以与战争国进行经贸往来,但不得含战争禁止品,应当接受另一国检查
五、国际环境法
1、特点
2、基本原则
六、人权
1、中国对人权方面的基本立场
2、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人权问题的基本差异
名词解释:
一、
1、国际法
2、自然法学派
3、实在法学派
4、折中法学派
5、国际法的渊源
6、国际习惯
7、一元论
8、二元论
二、
1、国际法基本原则
2、强行法
3、国家主权
4、民族自觉
5、人道主义干预
三、
1、国际法主体
2、永久中立国
3、国家的基本权利
4、独立权
5、平等权
6、自保权
7、管辖权(属地、属人)
8、保护性管辖
9、普遍性管辖 10、国家司法豁免
11、绝对豁免主义说 12、相对豁免主义说
13国际法上的承认 14、国家的承认
15、政府的承认 16、构成说
17、宣告说 18、有效控制原则 19、托巴主义20、史丁逊不承认主义 21、过早主义承认22、附条件承认 23、明示承认
24、默示承认 25、法律承认
26、事实承认 27、国际法律责任
28、国际不当行为责任 29、国际损害责任30、拒绝司法 31、白板规则
四、
1、居民
2、国籍(原始国籍、继有国籍)
3、血统主义
4、单系血统主义
5、父母双系血统主义
6、出生地主义
7、混合制度 8、国籍的积极冲突
9、国籍的消极冲突 10、最惠国待遇
11、差别 12、国民
13、外交保护 14、引渡
15、双重犯罪原则 16、政治犯不引渡原则17、本国人不引渡 18、死刑不引渡
19、庇护 20、外交庇护
21、难民
五、
1、国家领土
2、领陆
3、领水
4、内水
5、领空
6、底土
7、领土主权 8、界河
9、先占 10、时效
11、添附 12、割让
13、征服 14、公管
15、租界 16、国籍地役
17、边界(国界) 18、边境
19、扇形区
六、
1、海洋法
2、海湾
3、历史性海湾
4、领海
5、领海基线
6、正常基线
7、直线基线
8、共同切线法
9、交圆法10、平行线法 11、无害通过 12、群岛水域13、毗连区 14、专属 15、大陆架16、中间线 17、等距离线原则 18、公平原则19、公害 20、海岛 21、紧追权22、登临权 23、国际海底域 24、平行开发制25、单一开发制 26、海峡 27、过境通行制度七、
空间空气外层空间空中接触
八、
外交关系法特别使团外交特权与豁免
治外法权说代表说职务需要说
不可接受的人(不受欢迎的人)领事
领事裁判权
九、
条约条约的加入条约的保留
条约必须遵守条约的无效条约的终止
条约的中止情势变迁自动执行条约非自动执行条约
十、
国际环境法代际公平代内公平
损害预防原则风险预防原则
共同代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十一、
国际组织否决权双重否决
联合国专门机构区域性加权表决/投票十二、
国际争端靠裁判争端不靠裁判争端
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和调解
任择条款反报、报复
十三、
战争法日内瓦/海洋战时中立
战时禁止品战争罪犯战时封锁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