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讲义.ppt3
物权法课件第3_4_章

物权法课件第3 4 章▪第三章物权的变动▪一、物权的变动的相关概念▪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的总称。
▪物权设立:物权因一定的法律事实从无到有,与特定主体相结合的现象。
包含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移转继受取得和创设继受取得)。
▪物权的原始取得(固有发生、绝对取得):非依据他人的既存权利而独立取得物权。
▪基于先占、添附、生产、加工、建设等取得物权。
▪物权的继受取得(传来取得、相对发生):基于他人的既存权利而取得物权。
▪创设继受取得:基于他人的权利创设新的物权。
▪移转继受取得:就原物权人的既得物权,不变更性质而予以取得的现象。
▪甲将自己的一块石头雕刻成作品,拥有了对于雕刻作品的物权。
▪甲购买了乙的房屋,取得了对于该房屋的所有权。
▪甲借款给乙,双方同意以乙的房屋作抵押,办理了抵押登记。
后来,甲将债权和抵押权一并转让给了丙。
▪甲从垃圾桶里捡了一个漂亮的旧首饰盒。
▪物权的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物权的消灭:物权与权利主体相脱离。
▪物权的绝对消灭:物权标的物灭失、物权的抛弃▪物权的相对消灭:【用“物权移转”更好】▪对原物权人:物权的消灭▪对新物权人:物权的取得▪对物权本身:主体的变更▪二、物权变动的模式和原因▪(一)物权变动的模式▪债权意思主义▪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多元混合主义▪1、债权意思主义▪仅凭当事人的意思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法律关系即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例如:动产抵押权自动产合同生效时设立▪2、物权形式主义▪基于物权无因性理论,德国、台湾采用。
▪物权的变动需要有物权意思表示并且需要完成物权行为才可以产生效力。
▪例如:买卖合同买方取得所有权需要双方有转移所有权的合意且完成物权行为(登记或者交付)▪买卖合同这一债权合同无效,不影响物权行为的效力▪3、债权形式主义▪物权的变动不仅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还需要特定公示行为(登记或者交付)才可以生效。
▪例如: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不仅需要抵押合同生效还需要完成登记▪4、多元混合模式▪我国物权法针对不同的物权变动采用不同的模式。
《物权法讲义》课件

担保物权保护
为保障债权实现,通过限 制债务人或第三人对担保 物的处分来保护担保物权 人的利益。
物权请求权
返还原物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
当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或侵夺时,物权 人可请求返还原物。
当物的支配受到他人不法妨碍时,物 权人可请求排除该妨碍。
Hale Waihona Puke 消除危险请求权当物权面临侵害危险时,物权人可请 求消除该危险。
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受让人善意且无重大过 失地取得该财产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不得请求返还的制度。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善意、无重大过失、支付合理对 价、完成法定公示方式等。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
善意取得制度主要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但不适用于法律禁止流通的 财产。
详细描述:物权法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物权法、近代物权法和现代物权法三个阶段,逐步从简单的财产归属规定发展到完善的 法律体系。
物权法的原则
总结词: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等,是物权法实施的 重要指导思想。
02
物权的种类与内容
所有权
总结词
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
物权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期间
一般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止和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法定事由导致诉讼时效中止或因提起诉讼、提 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后果
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但实体权利并不消灭,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 受诉讼时效限制。
05
物权法讲义课件

第二,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的特定性和义务主体的不特定性。
第三,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四,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有体物、特定物和独立物。 2、孳息:孳息与原物相对。所谓孳息是指财产上产生的收益。孳息分 为两种: (1)天然孳息,是指原物因自然规律产生的,或者按照物的用法而收 获的物。
案例分析:
1995年10月31日,被告为装修富利达地下商贸城,与原告汇通支 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汇通支行分别借给富利达公司人民币 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双方同时 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利达公司以其对富利达地下商贸城拥 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汇通支行于签 约当日分三次向富利达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 贷款。这笔借款到期后,汇通支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 56260元和 美元11 24884元。至1997年9月20日,富利达公司欠汇通支行借款本 金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利息人民币1 726 1283元、美元 146 86028元。汇通支行因此提起诉讼。
案例: 单项选择题
1、甲有4匹马要卖掉,便对乙说:“你先牵回去试用一个月,满意的话 你就买下,价款5 000元。”乙牵回了4匹马,未付款。设马在试用期 生下了一匹小马,该小马应归谁所有?( )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或乙 2、下列物权的保护方法不能以自力救济的方式行使的是( )。 A.排除妨碍请求权 B.确认物权的请求权 C.返还原物请求权 D.消除危险请求权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 )。 A.建造房屋 B.接受赠与 C.买卖合同 D.生产
如王某愿意要可以卖给王某。而王某则认为,厢房虽然是林某盖的,
第九章 物权法《法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用益物权
• 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因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 • 特征: 1. 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开发利用、生产经营和社会公益事业为目的。 2.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标的物为国家所有的城镇土地,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 3.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的范围限于建造并经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4.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性质是笔债务,将自己拥有的一辆小汽车抵押给A,后为担保另一笔债务, 又将该汽车质押给B。B发现该汽车烧机油,将车辆送至C处维修,因维修费用 产生争议,车辆被C留置。
• 问题:该汽车被拍卖后,如何分配价款?
第四节 担保物权
• 除上述担保物权类型外,我国还有保证和定金两种担保方式。 • 保证是以人的信用作为担保,不能是债务人本人提供。 • 定金,是指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当事人一方按照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
对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货币。
第四节 担保物权
• 对于定金的数额,《担保法》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 20%。
•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 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这一原则统一适用于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1. 共有财产的处分。 2. 共有财产的分割。
第二节 所有权
•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业主对其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 住房等专有部分享有的专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 理的权利。
问题:设例中有哪些物权的发生?
第二节 所有权
• 二、共有 • (一)共有的概念和种类 • 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 物权法规定,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物权法讲义

幻灯片1物权法及其法律渊源s.38、39形式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具有物权之名的法律实质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幻灯片2参考书目● 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 2.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 3.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 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 4.黄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 5.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张双根译:《德国物权法(上册)》,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 6.[德]鲍尔·施蒂尔纳著,申卫星、王洪亮译:《德国物权法(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幻灯片3参考法律● 1.民法通则● 2.物权法● 3.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 4.农村土地承包法● 5.土地管理法● 6.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幻灯片4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控制支配特定的物或者权利并享受其利益,而具有排他性的一种财产性权利。
●《物权法》第223条权利质权幻灯片5物权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 1、总则● 2、物权法● 3、债权法● 4、婚姻家庭法● 5、继承法● 6、知识产权法● 7、商法● 8、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国际私法)幻灯片6物权的类型体系●一、完全物权:所有权(自物权)●按照所有制: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体所有权、法人所有权●按照客体: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按照主体:单一所有权、共同所有权——按份共有、共同共有●二、限制物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三、占有:准物权:占有—性质上非属于物权,但是具有某些物权的特征,学理上称之为类物权。
●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和平占有与暴力占有、公开占有与隐秘占有、占有与占有辅助幻灯片7物权和债权的区别●1、物权调整财产的静态归属关系,而债权调整财产的动态流转关系;●2、物权为支配权,而债权为请求权;(直接性权利、间接性权利)●3、物权为绝对权,而债权为相对权;(对世权、对人权)●4、物权具有优先效力、追及效力、排他效力和物上请求效力,而债权具有平等性,不具有这些效力;●5、诉讼时效主要针对请求权而设计,物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6、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公信,而债权的发生奉行契约自由的原则,一物之上不限于成立一个债权(分时租赁合同),债权的享有和变动无须公示;●7、物权与债权相比,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物权立法较债权立法道路曲折;●8、债权制度具有国际融合的趋势,而物权制度各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9、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债权的客体是(给付)行为●物权和债权的区别.doc幻灯片8物权、债权、继承权与人身权●性质;特点;内容;保护方法●物权绝对权直接支配总括的、无所物权请求权●不包的用益权●●债权相对权间接请求权请求给付债权请求权●继承权取得权主体相对性取得遗产继承回复请求权●人身权绝对权直接支配人格与身份之人身权请求权●专属、支配、享有幻灯片9罗马物权法和日尔曼物权法的区别●1、罗马文明属于早熟的文明,很早便确立了个人、家庭以及私有制的地位,罗马物权法以所有权为中心;而日尔曼物权法以占有为中心,日尔曼氏族和部落的力量一直强大,个体所有权发育迟缓;●2、罗马物权法对所有权只能进行量的分割,不可以进行质的分割;而日尔曼物权法对所有权不仅进行量的分割,还可以进行质的分割;●3、罗马物权法实现了财产权和身份权的分离,而日尔曼物权法没有实现财产权和身份权的分离,保留了宗主和领主较多的身份权;●4、罗马物权法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崇尚意思自治;而日尔曼物权法以团体主义为本位,注重团体的利益和要求。
物权法讲座PPT课件

•
a
25
• 第三十一条 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
规定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
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 发生物权效力。
a
26
开发商忙着卖车位.
业主 业主
业主大会
业主委员会
物业公司 开发商
a
27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一是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 二是共有权。指所有人依据法律、合同以及全体
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 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 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 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 义务。
a
37
.房屋的征收.
• 第四十二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 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a
15
物权法的制定.
• 物权法共247条,分为五编 • 总则:1——38 • 所有权:39——116 • 用益物权:117——169 • 担保物权:170——240 • 占有:241——245
a
16
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消灭
• 不动产:登记 • 动 产:交付
a
17
不动产——登记
• 第九条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
对财富的进取之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公众对 财富的进取之心一旦得到释放,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 马恩:资本主义一百年创造的财富超过人类
五千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
• 布朗基:所有权是推动人类智慧的最有力量
的原动力。
物权法律制度PPT课件

4 权法律体系框架。
物权法的发展
☆ 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 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13
二、物的概念和种类
❖ 原物与孳息物 ◎ 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孳息物独立于原物,原物、孳 息物属于两个物。 ◎ 法定孳息 法定孳息是原物根据法律规定带来的物(如储蓄存款的 利息、房屋的租金)。 ☆ 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 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 认定主物、从物关系,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二者在物理上互相独立;(两个物) (2)二者在经济用途上存在主、从关系(有关联)
◎ 例如:电视机与遥控器、茶杯和杯盖、房间的钥匙等等 ◎ 思考:房屋与窗户? ◎ 房屋与窗户不属于主物、从物关系,因为窗户不具有物 理独立性,只是房屋的组成部分
11
❖ (多选)根据民法中物的分类标准,下列物中哪
❖ 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
共同的义务。 ❖ 属于共同共有情形: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共同财产、《继承法》上 的遗产、家庭承包财产、以家庭共有财产投资的 个人独资企业中的财产等。
44
❖ 以下共有财产中,不属于共同共有的
财产是( B )。
A.家庭共有财产 B.丈夫婚前财产 C.夫妻共同财产 D.甲乙丙共有的尚未分割的遗产
37
更正登记与异议登记
38
2024版《物权法》培训课件

法院判决拍卖C公司抵押的房 产,银行对拍卖所得价款享 有优先受偿权。
在设定担保物权时,应明确 担保物权的种类、担保范围 和实现方式等事项。在债务 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物 权人可依法行使担保物权以 实现债权。
案例分析四:其他相关案例
• 案例描述:D公司将其名下的专利权转让给E公司,并已办理相关手续。后D公司的债权人F公司主张该专利权 转让无效,要求撤销转让行为。
重点法条四:其他相关规定
物权公示原则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 照法律规定交付。
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自行创设新的物权类型或改变物权内容。
善意取得制度
为了保护交易安全,法律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即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转让给第三人,如受 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物权的设立
物权设立的概念
物权设立是指物权人依法取得物 权的行为,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
取得两种方式。
物权设立的原则
物权设立应遵循法定原则、公示原 则和公信原则,确保物权的合法性 和稳定性。
物权设立的方式
物权设立可以通过法律行为、事实 行为、法律规定和公法行为等方式 进行,具体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而 定。
物权保护的原则
01
02
03
04
平等保护原则
不论物权主体身份如何,其物 权都应受到平等保护,不得因
身份差异而有所歧视。
法定保护原则
物权的种类、内容、效力和公 示方法等都应由法律规定,当
事人不得自行创设或变更。
一体保护原则
对物权进行整体保护,包括所 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
最新第六讲--物权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2005年甲在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个瓦罐, 内有500块银元和一张棉布,上面写着“为防 日寇搜查,物埋此。王天民,1938年7月8 日”。王天民是王大水的爷爷,1938年7月15 日被日寇杀害。该500块银元归( )。
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 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乙的朋友 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后甲发现,向丙 追索。下特点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 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 保物权。
物权法是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 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一部“定分止争”的民事
基本法律。“有恒产才能有恒心” 。
我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07年10月1 日起施行 ,共247条。
三、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
所谓公示,是指物权在变动时,必须将物权变 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 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以避免第三 人遭受损害并保护交易安全。
所谓公信,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依法进行 了公示,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 在或存在瑕疵,但是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 已从事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真 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 全。
(二)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1、劳动生产。
2、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合法途径取得。
3、添附,民事主体把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 合并在一起,形成新的不可分离的财产形态。加工, 是指在他人的动产上进行劳作而使其成为新的价值更 高的动产的活动。
例: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进行了装修,但未告诉房主。 不久,租赁期满,准备搬出。问:承租人装修房屋有 权要求房主承担装修费用吗?
《物权法》普法教育讲义

《物权法》普法教育讲义《物权法》普法教育讲义第一、《物权法》的意义第二、什么是物权第三、物权法的三项原则第四、物权法的概念第五、物权法的主要内容一、《物权法》的意义。
前段时间某地交警禁“黑摩”营运,将缴获的摩托车销毁。
《物权法》将阻止此类行为的发生,“黑摩”虽不能营运,但其是车主的合法财产,受《物权法》保护,交警不能随意毁坏私人的合法财产。
法学名家梁慧星有一句名言:“《物权法》将终结圈地运动和强制拆迁,使其成为历史名词”。
理由就是《物权法》规定的征地制度将商业用地排除于国家征收之外,企业取得商业用地要与土地使用权人谈判签约。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是一句英国名谚,其实可以作《物权法》的最佳注脚。
总的来说,《物权法》是国家的基本财产法,主要为界定产权,特别是私有财产身份的确定并且私有物权具有的排他性,更重要是排除了国家机器的干涉。
二、什么是物权?简单地说,就是指权利人支配动产和不动产所享有的权利。
物权首先是财产权。
财产权分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
物权与知识产权区分较容易。
物权是有形财产权,具体针对房屋、土地、车辆、有价物品等。
动产以及不动产。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清的,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至于物权与债权区分相对来说复杂一些。
比如我们在购买衣服,在这个简单的行为中,就产生四种权利:物权、债权、支配权、请求权。
购买衣服就形成一个买卖合同,买受人就享有债权,其就享有追索衣服的请求权。
可见债权并不实际占有衣服(物),但其享有请求债务人交付衣服(物)的权利。
一旦衣服交付,买卖人就对衣服(物)享有物权,可见物权是对衣服(物)的实际占有,也就是支配权。
支配权是物权的一项重要的特征。
物权产生支配权,债权产生请求权。
支配权指权利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直接控制动产、不动产,不需借助别人的帮助就可以行使权利。
请求权是指请求特定的义务人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
同时,物权也是一种对世权。
所谓对世权是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可以对抗除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人侵害或妨害了权利人的权利,权利人可以向其主张权利。
物权法全部PPT课件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法律
第一章 绪论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第一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什么是物权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明了我国 物权法的特征及主要功能和基本原则等,知晓物权 法的价值取向。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一、物权法与债权法的关系
物权法与债权法的区分,基本上是源于民法上两大基 本权利即支配权和请求权的区分。
物权法与债权法亦有交叉之处。
物权法 Real Right Law
第一章>>第二节
区别项目
反映的关系 性质 主体
客体 效力
变动 期限
物权 (如所有权)
静态
绝对权、支配权
对世权(义务主体 不特定) 物
之后吴某找到金某,以22万元出售此房屋,并出示了 准建证、权属证书,双方签订购房合同。同年12月底,吴 某在收到金某交付的购房款后,将自己占用的房屋全部交 给金某,并要求向张某返还本金和为金某腾房。张某认为 该房屋系他和吴某共有,吴某无权将该房屋全部卖给金某。
问题:(1)房屋归谁所有?(2)卖房合同效力如何?
第一章>>第一节
一、物权法的概念
广义的物权法(实质意义的物权法),是指关于人 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物权 法(形式意义的物权法),是指以民法典中关于物 权的规定或者物权法典,如《物权法》。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 1. 物的归属关系,即特定的物质资料归特定民事主体所 有的财产关系。
➢ 2. 物的利用关系,即民事主体在生产、生活中对物的使 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进行利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
物权法第三讲占有ppt课件

4、《物权法》第244条
《物权法》第244条的意思是,无权占有期间,标的物 毁损、灭失的:①无权占有人(无论善意还是恶意)应 返还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请求权基础为不当得 利返还请求权)。即:应返还现存利益。
②无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或者保险金、赔 偿金或者补偿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对损失的赔偿规则 是:(a)恶意占有人,无论是否具有过错,均应承担 损坏赔偿责任;(b)善意的自主占有人,无论是否具 有过错,均不承担赔偿责任;(c)善意的他主占有人, 因超越假想的占有权之行为造成占有物毁损、灭失的, 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未超越假想的占有权之行为造成占 有物毁损、灭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区分意义:(1)物权法242、屋,但尚未办理 过户登记。问:甲乙对房屋的占有状态若何?
甲的价值万元新款MacBook丢失,乙拾得,卖 给不知情的丙。问丙正常使用时MacBook按键 损坏,是否应赔偿该按键损失?过错造成的呢?
甲的价值万元新款MacBook丢失,乙拾得,租 给不知情的丙。问丙正常使用时MacBook按键 损坏,是否应赔偿该按键损失?过错造成的呢?
2、占有权利的推定
占有人主张其对占有物享有某种以占有 为内容的权利,则推定占有人享有该项权 利。
三个限制: 人的限制:对使其占有的人不适用 物的限制:对已经登记的不动产不适用 内容的限制:占有权利的推定属于证明 规则,具有消极性,占有人不能利用此种 权利推定,请求为所有权登记的积极证明
举例说明
甲占有某钢琴,出租给乙,丙对乙主张该 钢琴归己所有。①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都 适用占有权利推定规则。若甲(间接占有 人)以所有的意思占有钢琴,推定甲为所 有人;若乙(直接占有人)以承租的意思 占有钢琴,推定乙享有租赁权。②若丙起 诉乙,对乙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丙必须 提出自己为所有权人的反证,否则,法院 应判决丙败诉。
物权法课件3

给付之诉
当物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向法 院提起给付之诉,请求侵害人承担民 事责任。
形成之诉
当物权的变动需要法定程序时,当事 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形成之诉,请求法 院宣告物权的变动。
公益诉讼
当物权的保护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时, 法律规定的机关或组织可以向法院提 起公益诉讼。
05
物权法中的特殊问题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共有的内外部关系:在共有关系内部 ,各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 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 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 务。在共有关系外部,因共有的不动 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对外 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 连带债务,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 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 关系的除外。
物权法与婚姻家庭法的关系
物权法与婚姻家庭法在调整对象上有 所不同,前者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关 系,后者调整婚姻家庭关系。
物权法与婚姻家庭法在适用上相互渗 透,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问题往往 需要适用物权法进行调整。
物权法与婚姻家庭法在功能上相互补 充,前者以确认和保护物权为主,后 者以确认和保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 份权和财产权为主。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 概念和特征
指多个所有人共同拥有一栋建筑物时 ,各自对其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 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 客体
包括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其中专有 部分指具有构造上及使用上的独立性 ,并能够成为分别所有权客体的部分 ;共有部分指区分所有人所拥有的单 独所有部分以外的建筑物其他部分。
用益物权的设立和实现方式
通过合同等方式设立,并依法登记。
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的定义
01
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
《物权法第三章教案》PPT课件

(三)国家所有权的保护: 1、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物权法》第41条) 2、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
二、集体所有权 (一)集体所有权的概念: 集体所有权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对依法属于劳动群众集
体所有的财产,其同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 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二) 《物权法》关于集体所有权的客体的规定: (《物权法》第58条) 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 2、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草原、荒 地、滩涂; 3、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生产设施、农田水利设施; 4、集体所有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 施; 5、集体所有的其他不动产和动产。
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物权法》第 56条) 3、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财 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物 权法》第57条第1款) 4、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 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 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 责任(《物权法》第57条第2款)
(二)特征
复合性 专有权的
主导性 一体性
身份多重性
专有权、共有权和管理权
取得专有权便取得共有权 和管理权
组成要素为一体、不可分
为专有权人、共有权人、 管理权人
二、专有权
(一)专有部分的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登记的种类 总登记、初始登记、移转登记、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 注销登记、消灭登记 5、登记收费 《物权法》22条:按件收取 6、总登记 是对特定行政管辖区域内的所有的不动产所 进行的全部登记。包括土地总登记与建筑物 所有权的第一次登记。
7、初始登记 是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 的登记,以及对建筑物的首次登记。 8、移转登记 俗称过户登记,是指不动产物权从转让人移 转到受让人时所办理的登记。 9、变更登记 是指对既存登记的部分所发生的正常变动所 为的登记,不包括权利绝对消灭或权利客体 消灭时所进行的登记。
三、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一)公示原则 物权的绝对效力要求有外在表征,可以保护 交易安全,需要采用公示方法。法律要求物 权的存在及变动必须伴有这种表征的原则是 为公示原则。 (二)公信原则 以公示为基础产生公信的效力。(16) 公信原则主要保护信赖物权公示的善意相对 人。公信原则主要适用于登记名义人、占有 人、与第三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讨论:《立法法》第9条,关于全国人大授权 国务院制定有关民事制度方面的行政法规, “法”的范围是否应当扩大? (四)违反物权法定主义的效果 1、对于创设物权,法律无特别规定时,因违 反法律禁止性规范,当事人创设的权利不存 在。 2、对于创设物权内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无 效,其他部分效力不受影响。 3、当事人约定成立的“物权”,有时可以发 生债的效力。
狭义的变更:内容及客体
移转继受取得
物权的转让 创设继受取得
相对消灭 :物权与权利主体分离 物权的消灭
标的物消灭
绝对消灭
物权终局消灭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 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直接规定 二、物权变动模式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以是否公示为要件 分为: 1、债权意思主义 日本、法国,英国、中国《物权法》土地承 包经营权等 债权合同生效 物权变动(登记具有 对抗效力)
(二)物权法的社会政治原则 (三)物权法的结构原则 物权法定主义、一物一权主义、物权公示、 公信原则 (四)物权法的效率原则 (五)物权法的和谐原则 四、物权法的发展 (一)所有权的社会化(二)物权的价值化 (三)物权类型逐渐增加 (四)物权法的国际化 (五)物权和债权的相对化
三、物权分类 (一)所有权与定限物权 1、区分标准:标的物支配范围 2、界定:所有权、定限物权 3、区分的法律意义 (1)权利行使范围不同 (2)所有权时定限物权产生的母权 (3)定限物权的效力优先于所有权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1、区分标准:支配的内容 2、界定:用益物权以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 担保物权以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 3、区分的法律意义 (1)用益物权在于用且收益,担保物权不 在于用,而在于获取变现价值 (2)一般而言一个标的物上只有一个用益 物权,但可以有多个担保物权 (3)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并存担保物权与用 益物权
2、调整对象:人 物 支配关系 3、物权法的性质 物权是私法、财产法、强行法、实体法、 物权法具有本土性 二、物权法的体系 1、《物权法》为物权法的大本营 形成了以《物权法》为中心的物权法律体系 对于《物权法》生效前的法律与《物权法》 矛盾的适用《物权法》 2、《物权法》的体系
4、多元混合模式 A.公示为成立要件主义 a.交付为成立要件主义(23) b.登记为成立要件主义(9.1) B.登记为对抗要件主义(24) 实际我国物权变动采取了债权形式主义为主, 兼有债权意思主义。从公示角度看,则是公 示生效为主,兼行登记对抗主义。 思考:我国是否采纳了物权行为(15、23) 参考孙宪忠:《再论物权行为》;崔建远: 《无权处分辩》
三、物权优先效力 物权优先效力指并存于同一标的物上的物权 之间的效力次序,以及物权与债权都指向同 一标的物时那个权利优先。 (一)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 1、所有权的优先性 在一物多卖的场合,所有权优先债权 例外: (1)《合同法》229条,买卖不破租赁 (2)《物权法》190条前半段,抵押不破租 赁
申请更正登记准备的资料: 1、《土地管理办法》59条2款 2、《房屋登记办法》74条1款 申请更正登记的效果:如果登记本上记载的 权利人书面同意,或有证据证明登记却有错 误时,登记机构有义务予以更正。 登记机关径行更正登记的条件:发现登记错 误。《土地登记办法》要求:1、人民政府批 准,2、书面通知权利人办理更正登记,3、 权利人逾期不办理,登记机关根据政府批准 公告后原证书废止,涉及权利归属的,应发 出公告。
3、担保物权的优先性 特定担保物权具有优先于特定债权的效力 (1)担保物权和债权都指向同一标的物,有的场合 担保物权效力优先。《物权法》190条后半段 (2)担保物权的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 例外 (1)《物权法》189条浮动抵押中 (2)《物权法》190条前半段,抵押不破租赁 (3)《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1条,建立在划拨 土地上的房屋拍卖, (4)《合同法》286条+法释【2002】16=消费者 对于开发商的所有权请求权优于抵押权 (5)预告登记
3、债法与物权法的关系 (1)债权和物权在功能上的关联 (2)债法规定有物权关系,物权法中规定有 债的关系 (3)债法规定的类推适用 (4)债权和担保物权的相互利用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上的意思自治 1、所有权自由;2、物权内容自由;3、法 定物权变动中意思自治;4、物权公示方式的 自由;5、物权行使的自由
四、不动产物权变动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概述 1、变动原因: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 2、公示方式:登记生效或登记对抗 (二)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登记是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关键 1、登记的概念 登记是将一定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现象。
2、登记部门 《物权法》第10条要求:统一登记制度、统 一登记的范围、统一的登记机构和办法。 现实是由多个部门登记,依据多个办法。 3、登记程序 《物权法》第11条: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12条:登记机构的职责。 13条:登记机构不得为的行为 土地登记依据《土地登记办法》 房屋登记依据《房屋登记办法》
2、物权形式主义 德国、中国台湾地区 债权合同+物权合意+登记(交付)=物权变动 物权合意独立于债权合同,债权合同与物权 合意之间是无因,即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 因性。 3、债权形式主义 奥地利、瑞士、中国《物权法》的主要物权 变动模式 债权合同+登记(交付)=物权变动
10、更正登记 是指对不正确的不动产登记进行更正的登记。 目的:是通过对登记簿上不正确登记的纠正, 使登记所昭示的权利状态符合真实的权利状 态,进而避免真实权利人因登记公信力受到 损害。 更正登记的前提:不动产登记簿所记载的权 利关系与真实权利关系不一致,且源于登记 簿记载事项的错误。 更正登记的请求权人:真实权利人与利害关 系人。利害关系人指,真实权利人的债权人、 继承人、配偶等。
(二)物权之间的相互效力 1、定限物权优先于完全物权 2、定限物权之间 (1)担保物权之间 登记、时间、法定 (2)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之间:登记时间 (3)用益物权之间 基本不存在,地役权例外
(四)物权的追及力 (五)物权的请求权
第六节 物权变动 一ຫໍສະໝຸດ 物权变动概述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的总 称。 物权的设立,是指物权因一定的法律事实从无到有, 与特定主体相结合的现象。 物权的变更 广义的变更:主体、客体、内容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物权的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标的物上,不得 同时成立两个内容不相容的物权。 1、不得同时存在两个所有权。 2、不得同时存在两个用益物权,但可以成 立两个以上内容不同或内容相同但不互相排 斥的地役权 3、担保物权可以再同一物上并存。 4、不同种类的物权可以并存 准物权准用物权排他效力
(三)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权利物权 1、区分标准:以标的物的种类为标准 2、界定 3、区分的法律意义 (1)物权变动要件不同 (2)物权的公示方式不同 (四)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 以物权变动是否登记为标准 (五)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六)有期限物权与无期限物权
(七)主物权与从物权 (八)既得权与期待权 (九)完全物权与不完全物权 (十)本权与占有
第四节 物权的客体 一、一物一权主义 一个特定物上只能有一个不相容的物权。 解释:一个特定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 除地役权外,在一个特定物上只能有一个用 益物权。 一物指独立的特定物,独立的判断不仅从 物理角度,还要从经济价值角度。 二、物权客体分类 见民法总论课件
(3)法释【2003】7《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 合同纠纷案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 条被拆迁人所有权的请求权优先第三人的所 有权。 (4)《物权法》20条1款关于预告登记的规 定 (5)《海商法》中的船舶优先权 2、用益物权的优先性 用益物权与债权就同一标的物在效力上发生 冲突时,用益物权的效力优先。 探讨:可否在此类推“买卖不破租赁”的规 定 例外:预告登记
第三节 物权的类型 一、物权法定主义 (一)物权法定主义的界定 《物权法》第五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 法律规定。 1、不得自由创设民法或其他法律不承认的物 权,学说上称为类型强制。 2、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异的内容,学 说上称为类型固定。
(二)物权法定的原因 1、物权的绝对性 2、物尽其用的效益原则 3、交易的安全与便捷 4、整理旧物权 (三)物权法定主义中“法”的含义 严格的讲“法”应当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通过的法律。《立法法》第8条第7、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