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对城市进行的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城市布局和社区规划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
一、建筑设计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是最基础的环节之一。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首先,建筑应该具备抗震和防火的能力。
抗震是指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充分承受地震力量而不会倒塌,而防火则是指建筑物具备一定的防火措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
例如,在设计高楼大厦时,应该考虑到强风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来减少振动。
此外,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常年雨季或者低洼地区。
二、城市布局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城市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助于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首先,要避免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建立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
例如,应尽量避免在地震频发的地带建设核电站和其他重要的设施。
其次,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系统和疏散通道的设置。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和应急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并为救援提供通行的道路。
三、社区规划中的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乎居民的安全和生活品质。
在社区规划中,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
首先,社区规划应优先考虑减灾设施的布局。
例如,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应该建设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以减少洪水对社区的影响。
其次,社区规划应鼓励居民参与到安全防灾活动中。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居民参加防灾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居民在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提高社区的整体应对能力。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
.
推 仇 仃 - z -
4 火八 ( D )的成 果 《 库 行 , 吼 WC R 兵
动纲 领 (0 5 2 1 ) 重 在 提 高 国 家和 社 区 的减 20 — O . 5 灾 能 力 (F 》 H A) 。事 实 上 ,创造 良好 的人 居 环 境 已成为 2 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 势 历史 地 看 1
中国安全社 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
研 究
金 磊
状 ,研 究 了对 中 国正 兴 起 的 安 全社 区建 设 与规 划
有 借 鉴 的理 念 与方 法 。
地 方 ,不 管是 在 灾 害 发 生 的 各个 阶段 ,可 持 续性 和 可 持续 发展 的概 念 都 为将 降低 城 市 风 险 和其 它 社 会和 环 境 目标结 合 起 来提 供 了宝 贵框 架 。 这 正 ” 与 19 6年联 合 国 国 际减 灾 日 “的主 题 城 市 化 9 与 灾 害 ”相 吻合 。20 年 1 8日国务 院 发 布 《 06 月 国 家 突 发公 共事 件总 体 应 急预 案 》 有 效开 展 符 合 为 国 情 的 安全 社 区建 设 提 供 了 法规 依 据 。如 今 再 不
c omm unt c lm i m iia ina dr l f ho e ol i y; aa t y tg to ei ; us h d n e s f t a a ey pln;v l te o une r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个 安全社 区可能 是一个 单独的城市 , 可能是某个 城 也 市所辖 的行政 区 , 还可能就是一个小 的居 民小 区。在 美 国社区规模小 的只有 20 00人 , 的达到 20万人。 大 0 2 WH . O认可 的安全社 区六大标准 。( ) 1须成立一 个 负责 预 防事 故 与伤 患 发生 的跨 部 门 、 领 域 的组 跨
1 安全社 区的概 念 。安全 社 区的概 念是 在 18 . 99 年世 界卫 生组织( O) 一届 事故 与伤 害 预防大 会 WH 第
大量 的民众 , 并对 现有的能力构成挑 战。 结合亚洲 减 ” 灾 大会 对社 区安全的关注 , 给出 以下 中国城市社会 的
安全减灾重点防御风险的框 图:
维普资讯
第 6卷 第3期
2(06 年 月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都 学坛 ( 文社 会科 学学报 ) 人
A ae i Frm o ad (ora o t u aie a dSc l c ne) cdm c ou f n uJun l f h H m nt s n oi i cs N e i aS e
人 为 灾 害
环 境 公 害 : 外环 境 灾 害 、 物 灾 害 、 室 植 室 内装 修 污 染 等
9 2 月 9日通过 的《 亚洲 减少 灾害 风险北 京行 动计划 》 特别 强调 :构 建 国家和社 区 的灾后 恢复 能力 是各 国 “ 政府 和社 区领导 的一项 重要 职责 ……将 减灾 纳入 到 社 会 经济 发展 中 , 对政 府 和社 区民众 是一 种 双赢 战 略。增 加社会财富 的防灾能力和 发展 方 向的投 入 , 可
1001063244

DF E
置图和图表方式进行 描述。对 于更为 复杂 的应 急计划, 可 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或事故处理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 脆弱性分析: 脆弱性分析就是确定危 险物质泄漏 时, 社 区哪些地方容 易 被破 坏。脆 弱性 分 析结 果应 包 括如 下信 息: 发生渗漏或泄漏事故 的脆 弱带 范围, 例如 严重 受影响 区域及影响因素等; 预计脆弱 带内人 口的数 量和类 型, 例 如居民、 职 员、 敏 感人群— — —医院、 学校、 疗养院、 托儿所; 可能被破 坏的私 人和公 共财产, 如房 屋、 商业设施 、 办 公楼; 可能被破坏的基础设施, 如水、 食物、 电、 医疗和道路; 对环境、 自然保护区和濒危物种的影响 。 有关危险物质泄漏 与脆弱 带的 资料可 以查 阅绿皮 书。 脆弱带内人口、 财产和 环境资 源等 方面的 信息 可以 通过下 列方法获得: 现场观察该地区; 采访消防、 警察和规划 部门; 查阅规划部门有关土地使用、 人口、 主要公路和基 础设施的 统计资料。脆弱性分析应涵盖通过危险识别确定 为主要危 险的所有信息, 包括毒性信息。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依据脆弱性 分析的结果, 评估 危险物质泄漏对社区造成破坏 ( 或 伤害) 的可 能性, 以及破 坏 ( 或伤害) 的严重程 度。通过 风险分 析, 应 能提供 如下信 息: 泄漏和环境异常 ( 例如 区域性 洪涝) 发生 的可能性 , 多 种紧急情况同时发生的 可能性 ( 例如 洪水或 危险物 质泄漏 引起火灾) ; 人员伤害 类型 ( 急 性、 迟 发性 或 慢 性伤 害 ) 和 高 危人 群; 财产破坏类型 ( 暂时性、 可修复或永久性的破坏) ; 环境破坏类型 ( 可恢复、 或永久性的破坏) 等。
自然灾害
{
气象灾害: 高温热浪、 暴雨、 雷击、 大风、 ! ! ! ! 雪灾、 冰雹、 沙尘暴 地震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等 生物灾害: 有害生物、 食物中毒、 流行性传染病 技术事故: 火灾与爆炸、 生命线系统 ! ! ! ! ! ! ! ! ! ! ! ! ! ! 事故 ( 煤气、 电力、 通讯等) 室内装修污染等 残疾人的障碍事故 环境公害: 室外环境灾害、 植物灾害、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研究报告

论坛FORUM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研究报告■ 曹 榕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已经创建了1万余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有力提升了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
然而在创建过程中,仍存在着分布不平衡、资金缺乏、减灾资源分散等问题。
新形势下,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需加强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加强资源整合等工作。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居民是灾害的最直接承受者,更是应对灾害的第一响应人。
2007年以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以下简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并不断推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基本情况2007年,民政部印发《“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民函〔2007〕270号),提出创建示范社区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2008年,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首次命名示范社区,此后分年度组织开展示范社区的推荐、评选和命名工作。
2010年5月,国家减灾办印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国减办发〔2010〕6号),第一次修改完善创建标准,提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3个基本条件和10个基本要素。
2011年6月,国家减灾委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2011〕3号),提出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同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55号),提出“十二五”时期创建5000个示范社区的总体目标;12月,民政部颁布《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MZ/T 026—2011)行业标准。
2012年6月,民政部印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民函〔2012〕191号),同时还开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展示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示范社区创建各环节。
安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安全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计划一、综述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灾害发生的薄弱环节。
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灾害抵御能力,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本计划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特点,提出一系列预防、减轻和应对灾害的措施。
二、整体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 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机制;3.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能力;4. 提升社区救援和恢复重建能力。
三、工作内容1. 加强社区防灾宣传教育(1)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置防灾宣传牌、标语,提醒居民关注安全意识;(2)定期组织防灾知识培训,向居民传授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3)利用媒体平台,加强社区防灾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2. 建立社区防灾减灾机制(1)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内的防灾减灾工作;(2)制定并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步骤;(3)组织定期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
3. 加强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能力(1)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确定易发生的灾害类型和程度;(2)建立社区灾害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灾害相关信息;(3)加强与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提高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
4. 完善社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1)建立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专业化的灾害救援力量;(2)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器材,确保救援工作能够迅速展开;(3)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医疗救援演练。
5. 加强社区灾后重建工作(1)建立灾后重建专项基金,用于灾后重建工作的资金保障;(2)及时排查灾后安全隐患,进行灾后恢复工作;(3)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灾后重建工作,提高社区抗灾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组织和实施1. 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实施该工作计划,并成立防灾减灾工作小组;2. 工作小组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社区居民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共同参与决策和落实工作措施;3. 工作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评估和调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4.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机构和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案头,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要打造一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我们得从源头抓起,梳理一下思路。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灾害风险,我国政府提出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1.提高社区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2.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抵御灾害能力。
3.创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工作措施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户外广告牌、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2)定期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3)组织居民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1)加强社区避难场所建设,确保避难场所数量充足、设施完善。
(2)完善社区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内涝。
(3)加强社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4.建立防灾减灾信息平台(1)建立社区防灾减灾信息数据库,收录居民个人信息、应急物资储备、灾害风险评估等数据。
(2)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灾害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加强社区防灾减灾队伍建设(1)组建社区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志愿者防灾减灾能力。
(2)加强与专业救援队伍的合作,形成协同救援机制。
6.开展防灾减灾国际合作(1)借鉴国际先进防灾减灾经验,提升我国社区防灾减灾水平。
(2)加强与国际防灾减灾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自然灾害。
四、工作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2023年1月-2023年3月)(1)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2)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2.第二阶段(2023年4月-2023年6月)(1)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城市规划中的社区安全与防灾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社区安全与防灾策略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必须保障社区的安全与防灾能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社区安全与防灾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城市规划与社区安全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社区安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性。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社区安全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居民的安全和福祉。
首先,城市规划应考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社区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社区的安全性。
例如,交通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道路的宽度可以提高社区的疏散能力,从而减少灾害发生时的伤亡人数。
其次,城市规划还应考虑社区的用地规划。
不同类型的用地规划对社区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将工业区与居住区分开,可以减少工业事故对居民的威胁。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合理安排公共设施的分布,以提高社区的抗灾能力。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规划中应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以减少地震对居民的危害。
最后,城市规划还应注重社区的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是社区安全的重要威胁。
城市规划应确保社区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源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考虑自然灾害的风险,合理规划社区的建设,以减少自然灾害对社区的影响。
二、社区安全的防灾策略社区安全的防灾策略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灾策略。
首先,社区应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系统。
这包括建立和培训专业的救援队伍,提供紧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制定应急预案等。
当灾害发生时,社区应能够迅速组织救援行动,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社区应加强灾害预警和监测系统的建设。
这包括安装监测设备,提供实时的灾害信息,以及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通过提前预警,社区居民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社区综合减灾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确保社区安全稳定,特制定本管理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2. 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3. 加强社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灾时应急物资供应。
4. 优化社区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灾时应急救援效率。
三、工作内容1.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讲解地震、火灾、洪水等常见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3)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深入居民家庭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2.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1)完善社区防灾减灾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确保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定期检查更新,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3)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灾时居民有安全避难场所。
3. 应急响应机制优化(1)制定社区应急预案,明确灾时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2)加强社区应急演练,提高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社区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应急协作。
4.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1)建立健全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更新,确保物资质量。
(2)开展应急物资使用培训,提高居民使用应急物资的能力。
(3)加强应急物资安全管理,防止物资损坏和流失。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2.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措施和责任人。
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与上级部门、周边社区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五、工作要求1. 社区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提高自身防灾减灾能力。
2. 居民要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实施方案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实施方案社区综合减灾是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社区组织的协同作战、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社区综合减灾创建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社区减灾组织建设。
1.建立社区减灾组织架构。
在社区内建立由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减灾组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
2.开展减灾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各类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增强社区抵御灾害的整体能力。
二、社区减灾资源整合。
1.建立资源库。
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包括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建立资源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调配各类资源,满足救援和救助的需要。
2.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救援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社区抗灾能力。
三、社区减灾预案制定。
1.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责任人和处置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2.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和减灾组织成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四、社区减灾宣传教育。
1.开展减灾宣传活动。
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减灾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建立宣传教育网络。
建立社区减灾宣传教育网络,邀请专业人士给社区居民讲解减灾知识,组织减灾主题的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方面的内容,社区综合减灾创建实施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社区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024年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计划

2024年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计划全国安全社区工作是指以建设安全社区为目标,通过综合安全防控、社区治安巡逻、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工作,我结合相关调研和实践经验,制定了以下2024年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工作计划。
一、完善社区安全管理体系1. 建立社区安全工作机构:成立社区安全委员会,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
2. 加强社区巡逻力量建设:组织志愿者参与巡逻工作,并提供相应培训和装备,加强社区巡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社区警务水平1. 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视频监控系统、警务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提高社区警务信息化水平。
2. 加强社区警务协作机制:建立社区与公安机关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协同作战能力。
3. 加大社区警务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社区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工作1. 开展社区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展板宣传、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2.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引入社区防范小组、安全巡逻队等方式,加强居民之间的邻里互助与联防联控意识。
3. 制定社区安全手册:编写关于防范技巧、应急处理等内容的手册,向社区居民发放,提供应急指导和参考。
四、加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1. 建立和谐社会建设机制:推动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自治结合,通过开展邻里篮球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加强社区纠纷调解机制:培训专门的社区纠纷调解员,建立健全纠纷化解机构,及时妥善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3. 引入社区心理咨询师:为社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居民解决与安全和矛盾纠纷相关的心理问题。
五、加强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编制地震、火灾、洪水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从实践出发:探索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路径

从实践出发:探索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路径2023年,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从实践出发,为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方法。
一、背景与现状近年来,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社会复原和重建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也逐步加大。
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又为灾害的发生和救援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体系不全面。
大多数城市社区仅在纸面上制定了相应的预案,缺乏实际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2)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主要侧重于预防和减轻风险,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行动有待提高。
(3)社区居民素质较低。
大部分居民缺乏相关知识,对应急自救和应对措施不够了解。
(4)调动社会力量不够。
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合力应对灾害成为瓶颈。
二、社区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的路径当前,构建社区防灾减灾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防灾减灾体系。
包括制定社区防灾减灾体系规划和常态化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紧急自救及有序疏散的能力,加强供应应急物资、服务设施和信息保障的能力等。
(2)推进应急响应机制的升级。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建立完善的协调指挥系统,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和大数据等应急技术的应用,强化应急事件评估和自动化指挥的能力。
(3)增强社区居民素质。
加强组织力和社区自治力,增强公众应急救援意识和技能,推广普及应急防范知识,并提高社区居民的对应急物资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4)发扬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灾害。
搭建灾害应急救援网络,互相支援,资源共享,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全面策划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未来展望在推进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的投入。
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研究综述

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研究综述作者:张广裕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救灾物资储备,提高灾害预警能力;要加强社区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要制定社区组织与实施方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灾害评估工作,加强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关键词】社区;综合减灾;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现象的变异作用于人类社会,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使社会秩序混乱,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件。
自然灾害由两个必须的因素或方面构成。
一是自然界,它是通过非正常、非一般的方式释放破坏性自然力的主体;二是人类社会,是接受这种破坏性自然力的受体。
[1]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综述社区是指由共同文化、共同地域,共同生话方式的一个地域单元,有时也指国家或地区最基层的社会行政组织。
相对于社会而言,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长期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相互协助、富有人情味的平等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
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社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尤其重要。
社区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由于其组织协调成本低,机动灵活,救援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便捷,谙熟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救灾设备等优点。
在自然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自救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灾害发生地区居民的伤亡数目及社会财产的损失程度。
减灾从社区做起,就是强调要落实社区各项减灾措施,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动员社区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社区防范防御各类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史培军,2010)。
因而,如何加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就成为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领域,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理论成果。
社区综合减灾管理方案

社区综合减灾管理方案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灾害频发成为常态,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也日益重要。
社区综合减灾管理方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在国内外的社区防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其概念、特点、实施策略和案例进行介绍。
概述社区综合减灾管理方案以社区为单位,将资源整合和减灾措施统一管理起来,将防灾减灾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管理。
它的核心是将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商业组织、政府和科研机构等资源打通,形成一个协同的减灾体系,力争做到减灾何在、抗震救灾全民同行。
特点1.按照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各类综合减灾管理方案。
考虑到各社区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制定不同级别的方案,例如,针对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常见灾害类型分别制定应对方案。
2.整合社区各方力量,形成减灾合力。
社区减灾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等,综合减灾管理方案让这些力量有效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3.宣传和普及减灾知识。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大多数社区居民对应对策略和应急措施理解不够,因此需要加强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让居民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
4.强化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综合减灾管理方案不仅要求在灾害来临时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还要通过加强社区的设施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的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
实施策略1.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和灾难应急演练。
对社区内潜在灾害进行评估,根据灾害程度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后续的应急演练和整改。
2.加强灾害信息发布和共享。
社区内应建立健全的灾害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实现各类信息实时互通,确保灾害信息的准确快捷传递。
3.暴露社区防灾减灾问题,及时改进。
将群众反馈的问题或建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安排逐一改进。
4.加强人员培训。
对社区内各类人员进行防灾减灾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案例分享1.纽约市的社区综合减灾管理:由纽约市政府制定的社区综合减灾方案,将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威胁纳入其中。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方案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方案背景自然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区作为基层组织,承担着防灾减灾救灾等任务。
针对近几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社区防灾能力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基于社区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防灾能力建设方案。
现状分析社区防灾能力的建设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建筑物特征等因素制定方案。
下面,我们就常见的自然灾害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地震地震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能给社区带来巨大威胁。
而目前,社区抗震能力普遍较弱,应对能力不足。
许多社区虽有基础设备,但因管理、维护不当,致使无法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水灾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因此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常常出现。
特别是在高架建设上,如不合理设置前景和地势、雨水、地下管道、局部雨雪等引起积水,就会影响交通,阻碍人流和车流。
火灾人们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采用了各种材料和设备,导致火灾风险大大增加。
而现今住宅小区各种设施和服务的齐全与否,也成为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他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其他自然灾害,例如台风、龙卷风、暴雨、暴雪等,要做好各自的防御措施,让社区居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灾害的影响。
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方案社区防灾能力建设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规划,以提高社区居民抵御灾害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管理、技术、物资方面进行分析。
管理1.成立防灾领导小组:社区成立由村长、社区代表、志愿者等核心人员组成的防灾领导小组,建立防灾救援预案,同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安排专人管理设施和器材:选择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对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并建立设备档案,随时掌握设备状态。
3.公开透明责任制:对社区防灾工作实行公开透明的责任制,每年公布应急预案及其执行情况,以增加居民的信任和对社区防灾能力的信心。
技术1.建设社区监测系统:根据社区自然环境和灾害类型,建立相应的社区监测系统,例如:地震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全方位提前掌握灾害信息。
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我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荣华街、汉水街、汉正街、宗关街等4个街道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区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统计,全区有113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区社区总数的35.9%。
并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所有社区建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
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我们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
据统计,全区有88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98%。
各社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
荣华街中山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3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宗关街发展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均100个社区居民就有15个注册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防灾减灾、抢险救灾等活动,“人人都是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这个社区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通过开展社区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区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区社区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工作发展不平衡。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市化建设和人口流动带来的副产品——垃圾和污染也日益增多。
如何应对城市生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并做出恰当的回应,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方案。
二、目标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对社区的综合改善和减灾工作,提高社区环境及人居生活的质量,建设绿色、健康、安全的社区。
三、工作内容1. 垃圾分类管控作为社区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组织专业队伍,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使居民形成良好的分类习惯。
(2)完善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并加强管理,优化垃圾分类运输路线,提高垃圾分类运输的效率和效果。
(3)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先进个人和单位以及惩罚个人和单位违反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提高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
2.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是保障社区环境卫生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每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卫生清理和消毒。
(2)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快建设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增加垃圾分类处理的处理能力,缩短处理时间。
(3)大力推广“厨余垃圾变肥料”“可回收物品再利用”等可持续回收利用措施,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运输。
3. 健康环保设施建设(1)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做到及时掌握社区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2)加强社区园林绿化工作,增加绿地、草坪和花坛,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3)加强保洁工作,定期开展无害化垃圾清运、公厕清洁、道路保洁等工作。
4. 安全灾害防治社区安全灾害防治是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灾害的频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建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如何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以及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目标设定1.提高社区居民的灾害减少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建立社区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形成灾害防范、救援、恢复重建的良好机制。
4.培养社区居民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三、实施步骤1.筹备阶段:(1)成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小组,确定工作分工和责任。
(2)调查社区灾害风险和现状,制定灾害防治规划。
(3)寻找相关合作伙伴,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等。
(4)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2.宣传阶段:(1)组织专题宣讲会,向社区居民普及灾害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2)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通过小区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灾害防治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建立机制:(1)组织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
(2)建立社区灾害防治队伍,培训一批专业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确保平时和灾后的救援工作。
(3)建立灾害信息报告和互助系统,加强社区内部信息共享和互助合作。
4.落实措施:(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的必要条件。
(2)加强社区居民的技能培训,包括急救知识、灾害逃生和生存技能的培训。
(3)建立灾害救助基金,为受灾居民提供帮助。
(4)加强社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灾害情报和救援资源。
四、评估与改进1.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灾害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调查,了解他们对减灾工作的反馈和建议。
2.组织评估队伍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行评估,评估社区减灾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运行机制和措施。
2023年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报告

2023年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报告引言: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减灾救灾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
而在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更是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社区减灾救灾的能力与效率。
一、背景社区是基层减灾救灾工作的关键力量和第一响应机构。
中国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工作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逐步展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在面临新的自然灾害挑战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背景下,我们亟需进一步加强社区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二、现状分析1. 社区减灾救灾意识普及不足目前,中国社区居民对于减灾救灾的认知和意识仍然存在差距。
很多社区居民对于如何应对灾害、避免风险等基本知识了解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意愿和能力。
2. 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不完善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是保障减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社区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导致减灾救灾工作的推进受阻。
3. 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不均衡社区减灾救灾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保障减灾救灾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然而,目前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些资源缺乏整合和利用,导致减灾救灾能力不足。
三、提升措施和建议1. 提高社区居民减灾救灾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减灾救灾的认知,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组织定期的减灾救灾知识培训,提供技能指导,帮助社区居民了解灾害风险和应急处理方法。
2. 健全社区减灾救灾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划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职责,并加强组织协调机制,提高社区减灾救灾工作的执行效率。
发挥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的作用,加强社区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合力。
3. 平衡社区减灾救灾资源配置加强对社区减灾救灾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防灾减灾社区创建方案

预防灾害,创建防灾减灾社区计划摘要在我们的社区中,我们经常会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台风等。
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生命的安全。
为了降低这些事件带来的风险,我们可以创建防灾减灾社区计划,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突发事件。
简介防灾减灾社区计划是一个包括多项措施的实践计划,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应对突发灾害的准备和响应能力。
此计划覆盖了各种领域,包括紧急应对、资源调配、防护措施、信息共享和灾后重建等。
该计划的目的是减少因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社区防灾减灾计划要点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实现防灾减灾社区计划的目标:紧急应答计划制定健全的紧急应答计划是建设防灾减灾社区的关键。
首先,需要确定社区居民的联系方式,以便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快速通知他们。
其次,需要制定指导居民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的计划,这将有助于减少混乱和恐慌。
协调资源优化资源调配方案,可以帮助社区更好的应对灾害。
资源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医药用品、水和燃料。
社区可以为居民存储这些资源,以确保提供紧急援助,并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分配资源。
增强防护措施这是一个重要的防灾减灾方法,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突发事件警示器的安装以及建设避难设施等措施。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的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
信息通信共享信息的共享是防灾减灾计划的关键,因为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突发事件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采取应对措施。
一个信息化的社区可以采用各种媒介进行信息沟通,如应急广播、社交媒体等。
灾后重建在发生灾难后,重建措施的采取走到了议程的前列。
除了人员安全和生命救援之外,灾后重建工作也是重要的方面。
社区应该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包括损失评估、灾害后的清理工作以及建设重建计划等。
结论社区防灾减灾计划是一个复杂的项目,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通过制定紧急响应计划、资源规划、防护措施、信息共享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社区更好地及时应对灾害和降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
{
气象灾害: 高温热浪、 暴雨、 雷击、 大风、 ! ! ! ! 雪灾、 冰雹、 沙尘暴 地震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等 生物灾害: 有害生物、 食物中毒、 流行性传染病 技术事故: 火灾与爆炸、 生命线系统 ! ! ! ! ! ! ! ! ! ! ! ! ! ! 事故 ( 煤气、 电力、 通讯等) 室内装修污染等 残疾人的障碍事故 环境公害: 室外环境灾害、 植物灾害、
期 六 第 年 六 " " 二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 @AA!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文章编号: "##C<"ADC ( A##E ) #E<#DFE<#G
! ! 一、 引言
在 A##% 年 C 月 A%—AD 日召 开的 “ A##% 中 国城 市规划 学术年会” 上, 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 术委员会, 它标志着城 市安全 减灾 规划建 设已 纳入 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的国家体系之 中, 对推 动中国 城市 防灾 减灾科 学进程具有重要意义。A##% 年 C 月 AF —AC 日 在京 召开亚 洲减灾大会, 会议的最大成效是通过了 《 亚洲减少灾害风险 北京行动计划》 , 我认为其宗旨在于推动执行世界减灾大会 ( H=IJ) 的成果 《 兵库行动纲领 ( A##% —A#"% ) , 重在提高国 家和社区的减灾能力 ( KLB) 》 。事实上, 创造 良好的人居环 境已成为 A" 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地看, 联合国 人类居住中心及其前身— — —联合国住房、 建筑和规划 中心, 在成立后的 A# 年间积累了大量灾前、 灾中和灾后 进行住区 规划及实施的经验。联合 国人 居署灾 害、 冲突 和安 全处的 丹思 路易斯处长指出 “ 城市 是灾害 最为复 杂也最 难以防 治和缓解的地方, 不管是在灾害发生的各 个阶段, 可持续性 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都为降低城市风险和其它社 会与环境 目标提供了宝贵 框架。 ” 这正 与 "CCE 年 联合 国 “ 国际 减灾 日” 的主题 “城市化与灾害 ” 相吻合。A##E 年 " 月 D 日国务 院发布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 急预案 》 , 它再一 次严格 要求并界定了从国家到城 市、 从城 市到社 区的 社会 减灾防 灾建设的应急目标, 是 有效开 展符 合国情 的安 全社 区建设 的法规依据之一。所以, 如今 再不 关注城 市系 统及 其环节 的安全减灾规划建设, 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将无从谈起。
社会” , 不仅受到不断 变化的 技术发 展的挑 战, 而 且也 面临 全新的正 在增长的系统化风险。于 A##% 年 C 月 AC 日通过 的 《 亚洲减少灾害 风险 北京 行动计 划》 特别 强调: “ 构 建国 家和社区 的灾后恢复能力是各国政府和社区领导 的一项重 要职责… …将减灾纳入到 社会经 济发 展中, 对 政府和 社区 民众是一种双赢 战略。增 加社会财富的防灾能力 和发展方 向的投 入, 可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在 这方面, 一个至 关重要的措施是 , 把减轻灾害风险的措施和 理念, 在国家发 展计划和实施战 略中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由 于大量人 口聚居 在灾害风险区内, 使得 公众在 严重 灾害 风险面 前更 加脆弱。这也意味着 每次 灾害 将会影 响到 大量的 民众, 并 对现 有的能力构成挑战。 ” 结合亚洲减灾大会对社区安全的 关注 , 以下列出中国城 市社区 的安 全减灾 重点 防御风 险的 框 图, 见图 " :
DF E
置图和图表方式进行 描述。对 于更为 复杂 的应 急计划, 可 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或事故处理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 脆弱性分析: 脆弱性分析就是确定危 险物质泄漏 时, 社 区哪些地方容 易 被破 坏。脆 弱性 分 析结 果应 包 括如 下信 息: 发生渗漏或泄漏事故 的脆 弱带 范围, 例如 严重 受影响 区域及影响因素等; 预计脆弱 带内人 口的数 量和类 型, 例 如居民、 职 员、 敏 感人群— — —医院、 学校、 疗养院、 托儿所; 可能被破 坏的私 人和公 共财产, 如房 屋、 商业设施 、 办 公楼; 可能被破坏的基础设施, 如水、 食物、 电、 医疗和道路; 对环境、 自然保护区和濒危物种的影响 。 有关危险物质泄漏 与脆弱 带的 资料可 以查 阅绿皮 书。 脆弱带内人口、 财产和 环境资 源等 方面的 信息 可以 通过下 列方法获得: 现场观察该地区; 采访消防、 警察和规划 部门; 查阅规划部门有关土地使用、 人口、 主要公路和基 础设施的 统计资料。脆弱性分析应涵盖通过危险识别确定 为主要危 险的所有信息, 包括毒性信息。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就是依据脆弱性 分析的结果, 评估 危险物质泄漏对社区造成破坏 ( 或 伤害) 的可 能性, 以及破 坏 ( 或伤害) 的严重程 度。通过 风险分 析, 应 能提供 如下信 息: 泄漏和环境异常 ( 例如 区域性 洪涝) 发生 的可能性 , 多 种紧急情况同时发生的 可能性 ( 例如 洪水或 危险物 质泄漏 引起火灾) ; 人员伤害 类型 ( 急 性、 迟 发性 或 慢 性伤 害 ) 和 高 危人 群; 财产破坏类型 ( 暂时性、 可修复或永久性的破坏) ; 环境破坏类型 ( 可恢复、 或永久性的破坏) 等。
! 政 治 社 会 学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 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
$ 金磊!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 ]
摘! 要: 通过介绍国内外关注的安全社区建设的理论与 发展现状, 研究了对中国正兴起的安 全社区建设 与规划有借 鉴的理 念与方法。 关键词: 综合减灾; 安全社区; 防灾减灾规划; 家庭安全计划; 志愿者 !"#$%&’$: ! &’() *+*,- .(// 0(1, +2 (23-45673(42 +8463 3’, 3’,4-9 +25 5,1,/4*:,23 7425(3(42) 4; 86(/5(20 3’, )+;, 74::62(39 742< 7,-2,5 89 843’ =’(2+ +25 ;4-,(02 74623-(,)> ?,+2.’(/,, 3’, (5,+ +25 3’, :,3’45 ;4- 86(/5(20 +25 5,)(02(20 3’, )+;, 74::62(39 3’+3 ’+) 0-4.2 6* (2 3’, =’(2+ .(// 8, )365(,5> ()* +,%-# : ! )923’,3(7 7+/+:(39 -,5673(42;)+;, 74::62(39 ;*/+2 ;4- *-,1,23(20 +25 -,567(20 7+/+:(3(,);;+:(/9 ),76-(39 */+2 ; 14/623,,-)
再如 "33" 年 - 月山东 省济南 市槐荫 区青年公 园街道 办事 处在我 国内地率先按 9:; 安 全社区 标准要 求启动 了安全 社区建 设工作, 并于 "33? 年初通过 9:; 的安全社区评审。 为推动我 国安全社区建设, 促 进其规 范化 并与 国际标 准接 轨, 我 国安监 局等 与 9:; 社 区安全 促进 合作中 心建 立工 作联系 , 在北京、 上 海、 深圳、 唐山 、 山 西长 治等 城市和 地区 选择了一 批基础好的社区 开展安 全社 区建 设试点 工作, 目 前, 国内已有 -3 多个社区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 工作。 “8. 22 ” 事件后, 恐怖主义威胁上升, 美国政府积极推进 建立 “ 防灾型社区” ( >@A+A156 B65C5,1@0, =0DD),@1E ) , 美国国 土安全部 认为, “防灾型社 区” 是长期 以社区 为基础 进行防 灾减灾的单位, 它能在灾害发生前, 能够做好预防灾 害的步 骤及方法 , 以降低社区受灾 的可能 性。作为 “ 防 灾型社 区” 需满足六 个要求: 2) 让灾害所造成的伤亡降至最低; ") 公共 部门可顺 利协助社区救援; -) 社 区本身 也可在 无公共 部门 协助下, 独立进行灾害应急管理; &) 社区能够依据 灾前形式 进行修复 或是参照灾前所 共同规 划的模 式进行 重建; ’) 社 区经济能 力可迅速恢复; ?) 如连续遭受严重灾害, 社区能够 总结经验 , 不重蹈覆辙。 构建 “ 防灾型社区” 的一般 步骤: 2) 要建 立社区 伙伴关 系。即不仅靠某个组 织的 推动, 更多 是来 自民 间的灾 害救 助团体, 因为有的民间团体熟知社区环境特 性、 有 的民间团 体是社 区与政府间沟通的 媒介、 有的 还可 以帮 助进行 灾后 心理辅 导和咨询; ") 社区内灾害评估一般分两步: 一是先确 定社区易 受灾的地点及环 境; 二是确 认灾 害发 生源及 影响 的范围, 找出易发生灾害的建筑或区域, 并制作社 区地图标 注出社 区受灾时的薄弱环节; -) 制定社区减灾计划, 它是分 析和排定 灾害所造成损失 的计划 优先 顺序, 所 以特别 需要 社区居民的参与 、 协商, 参 照社 区内灾 害评 估鉴定 为依 据, 制定各 项社区风险减灾计划; &) 注重社区防救灾功能建 设, 成立社区紧急反 应队伍 ( =0DD),@1E FD56G5,HE I5AJ0,A5 K5+D 简称 =FIK) , 旨在提高社 区防救灾应变能力。 利用 教育及文 化方 式推 进 “ 防灾 型社 区” 建 设尤 为必 要。美国的方式值 得参考, 见表 2 。 表 2! 美国推 动社区防灾教育的一般步骤
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人为灾害
居家事故: 指老年人、 少儿及各类 人为恐怖: 信息犯罪、 恶性袭击、 治安案件、 ! ! 社会骚乱及其邪教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