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4* 出师表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背诵课文,了解作者。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了解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语言,背诵课文。

2.了解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累语,了解作者,基本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出师表》传世有二,课文为《前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崩殂(cú):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诚:的确,实在。

然:然而。

侍:侍奉。

懈:松懈,懈怠。

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盖:原来。

殊遇:优待,厚遇。

诚:的确,确实;宜:应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4出师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走进作者:三、检测预习:1、生字注音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2、对照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谘诹善道:察纳雅言: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产生激情。

并给生字词给注音。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3、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全班交流解决。

五、合作探究:(一)、第一段问题探究(二)、第二自然段问题探究(三)、第三、四自然段问题探究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五自然段问题探究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

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五)、第六自然段问题探究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六)、第七段问题探究(七)、第八段问题探究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并进的写作脉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X。
难点
1.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媒 体教 具
多媒体
课时
3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背诵第一段。
二.探究质疑
1.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译:
(6)、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
3文言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词:
开X:
痛恨:
卑鄙:
感激:
谨慎:
(2)一词多义:
益: 有所广益 ( )
斟酌损益( )
遗: 以光先帝遗德 (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效: 恐托付不效 ( )
讨贼兴复之效 (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
课题
《出师表》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
日期
课 标
解 读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教学内容分析:
蜀汉第一次伐魏前,蜀汉已从猇亭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他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X;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X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出师表师生座右铭: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

⑵理解作者的政治主X和政治愿望。

(3)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⑴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⑵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⑵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Ⅰ教材助读——我会学!导入新课一、走近作者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某某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X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X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X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X禅。

二、解题: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X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三、时代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某某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3.学习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诸葛亮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开场: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与忠诚的文章,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2.预习反馈请同学们简要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分享对《出师表》的整体印象。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背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文是他呈给刘备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分析课文结构: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诸葛亮自述身世,第二部分写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第三部分写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

分析课文内容:第一段:诸葛亮自述身世,表达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第二段: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对策。

第三段:诸葛亮表达忠诚的决心,表示为国家尽忠。

分析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诸葛亮在文章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对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刘备与曹操的差距,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出疾。

”排比:诸葛亮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谈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他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品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诸葛亮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出师表》。

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出师表》的背景、结构、内容和写作风格,使学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第24课《出师表》




教学重点
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检查复习。
二、合作研读第三部分
1.指导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2、熟练背诵全文
抽3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愿陛下托臣讨贼以兴复之效”、“察纳雅言”。
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学生自背诵,两两互相背诵
学生自己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让学生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的主旨,理解诸葛亮的忠心
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诸葛亮的忠心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此课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以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体会,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饰万物,在咱们心中耕耘。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浓。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式较掉队,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教学假想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冲破重点文句,然后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进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存词语,丰硕文言辞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存名言警语,背诵课文。

进程与方式:①反复朗诵课文、疏通文句、培育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把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②如何正确明白得诸葛亮的“忠”。

五、教学方式一、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现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共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4 出师表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联系实际,发表看法,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联系实际,发表看法,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

《隆中对》一文,让我们领略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其实在史书中,戏曲里,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啊!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故事。

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诸葛亮曾在公元227年率师北上伐魏前写下了一篇诵千古的美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士是伯中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去领略诸葛武侯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

1、“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本文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 zāng pǐ)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猥(wěi)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 zhào)2、学生自读,注意节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出师表教学目标“表”的有关知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感悟古人的遣词造句之美,领会“诚”的含义。

4.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X,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了解他的施政主X,特别是他对后主X禅的劝勉。

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同学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停顿。

)二、解题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一般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X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X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出师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

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

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xíng)淑均行(háng)阵和睦庶竭驽钝(shù jié nú 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陟(zhì)罚臧否(zāng p ǐ)崩殂(cú)侍(shì)卫咨诹(zōu)郭攸(yōu)之费祎(yī夙(sù)夜(一)情境导入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24出师表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3)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忠诚、敬业、勤奋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2.教学难点:(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2)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上呈给刘禅的表章。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注意理解生僻字词。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解析《出师表》的结构和主题。

(2)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5.课堂练习(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师表》的内容。

(2)学生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论证。

6.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诸葛亮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背诵《出师表》。

2.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分析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学习诸葛亮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熟读并背诵《出师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轮流朗读,并让其他学生指出朗读中的停顿、语气等是否恰当,以此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4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那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兵变,因此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巨坎坷,通过量年奋战,终于成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成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预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振兴汉室。

他那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很有内顾之忧,因此临动身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奖惩,尽心国事,以图完成振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确实是《出师表》。

三、朗诵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崩殂(cú) 侍(shì)卫陟(zhì)罚臧否(zàngpǐ)郭攸(yōu)之费祎(yī) 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和睦倾颓(qīngtuí) 苟(gǒu)全猥(wěi) 夙(sù)夜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斟酌(zhēn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zhào)2.学生高声朗诵课文两遍。

要读准字音,尽可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结合课后第一题朗诵。

四、讲解第一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但)中道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贫困虚弱),此诚(确实)危急存亡之(的)秋(时)也。

然(但是)侍卫之(的)臣,不懈(懈怠)于(在)内;忠志之士忘身(舍生忘死)于(在)外者,盖(发语词)追先帝之(的)殊遇(优待,厚待),欲(想要)报之(它代先帝殊遇)于(给)陛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出师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学,培养朗读背诵能力和翻译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语句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清文章层次脉络,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深切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重点:1、学生自学,扫除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正确翻译并掌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体会诸葛亮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导入: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第24课《出师表》。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①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奏表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②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③翻译第1-5段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三、落实学习目标:(一)自学指导一:自学要求:快速阅读《全品》听课手册P77-78 “走近作者”、“追溯背景”、“文体知识”,了解作者诸葛亮、“表”的文体知识,圈画并识记重要知识点。

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抓住关键处圈画、识记知识要点。

自学时间:4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自学指导二: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本中给下列加色字词注上正确的读音,读准、读顺课文。

自学时间:5分钟。

崩殂(cú)妄自(wàng)菲(fěi)薄忠谏(jiàn)裨补(bì)以遗(wèi)陛下(bì)攸(yōu)咨(zī)阙(quē)陟罚(zhì)臧(zāng)否(pǐ)行(háng)阵倾颓(tuí)苟(gǒu)全猥(wěi)自夙(sù)夜驽(nú)钝攘(rǎng)除诹(zōu)斟酌(zhēn)(zhuó)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及时板书正音。

4、当堂训练: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②完成《全品》听课手册78页的“积累篇”1—3题。

时间:4分钟(三)二读课文。

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初感文意。

1、自学指导三自学要求: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

方法指导:根据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划出的语意停顿有感情地再读课文,处理好文中长句的语意停顿。

自学时间:5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5分钟后,由中下层学生轮读课文(以段为单位),其他同学和老师边听背,边标出语意停顿不正确之处,随即指出更正。

(四)三读课文,翻译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提出疑难。

1、自学指导四:疏通文意,读通课文。

自学要求:口头翻译课文第1-5段,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方法指导:(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全品》78页“梳理篇”的文言现象资料,口译第1-5段,在字里行间注上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字字、句句直译落实。

(2)标注疑难,可向同学请教,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课堂质疑。

(3)强记课文注释中与第1-5段相关的重点字词义。

自学时间:12分钟学生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5分钟必做:完成《基础小练习》76页《出师表》1-5题练习。

选做:熟读背诵1——5段原文、译文,巩固。

四、作业:必做:1、完成《全品》作业手册57-58页1——16题。

2、巩固《出师表》第1-5段原文的背诵,记背课本注释中与第1-5段相关的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意思,加强第1-5段翻译的记背。

选做:自学6-9段,熟读成诵,翻译,记背注释中与之相关的字词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导语:同学们,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出师表》。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学习目标:1、翻译第6-9段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文章层次脉络。

三、落实学习目标:(一)自学指导一:疏通文意,读通课文。

自学要求:口头翻译课文第6-9段,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方法指导:(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全品》78页“梳理篇”的文言现象资料,口译第6-9段,在字里行间注上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字字、句句直译落实。

(2)标注疑难,可向同学请教,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课堂质疑。

(3)强记课文注释中与第6-9段相关的重点字词义。

自学时间:10分钟学生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二)理清文章层次脉络。

自学指导二:自学要求:理清文章层次脉络,方法指导:回顾全文内容,自行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并据此给课文分段,概括各部分的段意,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学时间:4分钟明确:方法一(教参):第一部分(1-5):通过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形势,从当前危急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据此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1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要点:“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即劝刘禅要广开言路,继承先帝遗志。

)第2段,针对宫中府中在执法方面,再提建议: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要严明,执法要公平,不可内外有别。

)第3、4、5段,荐贤臣,引教训,提出第三个建议: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第3、4段为并列关系,分别荐宫中之贤臣和军中之贤臣,为第5段的亲贤远小之建议张本,作铺垫。

)第二部分(6-7):追叙自身经历,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大事”指白帝城托孤、兴复汉室之事),明确提出来了出师的战略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并明确划定各方责任,点明全篇的主旨(“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

第四部分(9):临表拜别,结束全文。

(“表”的体例特征)方法二:(仅作参考)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四)当堂训练:5分钟必做:完成《基础小练习》77页《出师表》6-11题练习。

要求:红笔校对订正答案。

当堂完成后缴交。

选做:熟读背诵6—9段原文、译文,巩固。

四、课后作业:必做:1、默写《出师表》第1—5段于作业本上。

2、巩固《出师表》第6-9段原文的背诵,记背课本注释中与第6-9段相关的重点文言字词句的意思,加强第6-9段翻译的记背。

选做:默写6-9段。

【板书设计】(说明:按实际情况决定板书的内容。

)24 出师表诸葛亮(板书生字词、或重点字词)(板书解疑要点)第三课时一、导题、板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出师表》。

(板书课题、作者)二、学习目标:1、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2、感受诸葛亮形象,体会其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

三、落实学习目标(一)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体会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感受诸葛亮形象。

1、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第一部分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建议,请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方法指导:可从三条建议之间的条件关系来思考。

自学时间:3分钟参考:“亲贤远侫”是最重要的。

因为“亲贤远小”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在政务及识才方面才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所以说亲贤远侫最重要,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广开言路应是前提,严明赏罚则是关键)2、自学指导二:自学内容:思考回答(1)文章第二部分由之前的劝谏转入对自己生平的叙述,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这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请问: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方法指导:可以从诸葛亮和刘禅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入手进行分析。

自学时间:5分钟【参考答案】(1)首先是自我表白: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如:临危受任,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为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而出师北伐,都是感念先帝之殊遇,欲报先帝知遇之恩而所为;然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刘禅)”,这就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其次是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刘禅,以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草庐”的求贤之举来启发和劝谏刘禅要像他的父亲一样亲近贤臣,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好处:以入情入理的真情表白来打动刘禅,容易取得其信任,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从全文来看,作者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均意在达到劝谏的目的。

(2)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四、教师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同学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由于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伐魏之前,甚感忧虑。

于是上奏表文,劝说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

同时,也体会了贯穿表文中的作者的良苦用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深切感受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理解了这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形象。

全文叙议结合,又寓情于议,寓情于事,可谓情真理足,言辞恳切,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五、再读课文,表情朗读或背诵课文。

六、当堂训练:必做:背诵课文6-9段。

七、课后作业:必做:1、默写《出师表》第6—9段于作业本上。

2、加强记背《出师表》课文注释文言字词句的意思。

选做:复习第六单元。

八、板书设计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三条建议: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顾茅庐三件往事: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目的: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