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 28《出师表》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语文版
28 出师表
相关课外阅读:
28 出师表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写作背景链接: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托孤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此时蜀汉已从夷陵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和东吴的关系稳定,经济,军事均有不错的发展,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公元 227 年准备伐魏。
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
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
为了开导刘禅,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书,后出师表是228年再次伐魏时写的奏书。
1。
第24课《出师表》教案课件(苏教版初三下)《出师表》课件教案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出师表》教案课件(苏教版初三下)《出师表》课件教案doc初中语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体。
2、依照注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
3、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段。
三、教学难点:依照注释、工具书疏通第一段文意。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三分钟讲话练习。
(二)导入新课:师:诸葛亮是中国人民聪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纯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讲〝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讲〝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三)初读课文: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写作背景: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巨坎坷,通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建立两年,备病逝,刘禅继位〔16岁〕。
他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军政大事。
227年,率军北进,驻军汉中,预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临动身前上书,诚恳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确实是«出师表»。
3、文体: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24.*出师表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妄自菲薄()昭()陟罚臧否()()()卑鄙()猥自枉屈()()咨诹()庶竭驽钝()()攘除()以彰其咎()2.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引喻失义(适宜、恰当)B.以遗陛下(遗留)C.性行淑均(善)D.夙夜忧叹(早晨)3.与“躬耕于南阳”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苛政猛于虎也B.然后知生于忧患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受任于败军之际4.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一项是()A.恢弘志士之气B.先帝称之日能C.以塞忠谏之路也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5.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悉以咨之B.咨臣以当世之事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出师表》中的“表”的意思是________。
“出师”的意思是______。
建兴五年,作者_____出师伐________,临行时写表给__。
7.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武松--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七擒孟获D.刘姥姥--进大观园8.根据理解写出课文原句。
①诸葛亮在出师前,对蜀汉面临的形势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其中指出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
有利因素是②《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③《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文段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对下面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粗布衣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同步练习 含解析
23《出师表》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中道崩cú()裨.补阙漏()陟.罚臧否()行.阵和睦()攘.除奸凶()不xiè()于内益州疲bì()咨诹.善道()【答案】殂bì zhì hang rǎnɡ 懈弊zōu【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裨”:弥补,补救。
读“bì”。
“行阵”:指代军队。
“行”读“háng”。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殂”“懈”“弊”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3)引喻失义.()(4)不宜异同..()(5)愚.以为宫中之事()(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7)先帝不以臣卑鄙..()(8)猥.自枉屈()(9)由是感激..()【答案】(1)古义:时。
今义:秋季(2)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3)古义:适宜、恰当。
今义:意义(4)古义:偏指“不同”。
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5)古义:自称的谦词。
今义:愚笨,傻(6)古义:伤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7)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8)古义: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卑鄙;下流(9)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
解答此题,应牢记辨别古今异义词的三种方法,即字义分析法、字音分析法、字形分析法。
常见的古今异义类型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
中考语文专题1出师表对比阅读(解析版)
出师表(一)(2022·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
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
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
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
③钟会:魏国将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甲已足(2)当.奖率三军(3)一.出于诚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B.今南方已.定转转不已.(《河中石兽》)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1.(1)武器,兵器(2)应当,应该(3)全,一概2.D3.B4.(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出师表(苏教版九年级必修).doc
出师表(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目的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出师表》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一轮专题复习
原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❷先帝之
灵。若无兴德之言❸,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❹,以彰其咎❺。陛下亦 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❻,察纳雅言❼,深追先帝遗诏❽。臣不胜受恩感 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❾,不知所言。
注释:① 效:这里是功效的意思。② 告:祭告。③ 兴德之言:发扬圣 德的话。④ 慢:怠慢,疏忽。⑤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⑥ 咨诹 (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诹,询问。⑦ 雅言:指正确合 理的言论。⑧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 传》裴松之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 惟德,能服于人。”⑨ 涕零:流泪,落泪。
原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❶也。受命以来,夙夜❷忧叹,
恐托付不效❸,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❹,深入不毛❺。今南方已定 ❻,兵甲已足,当奖❼率三军,北定中原,庶❽竭驽钝❾,攘除 ❿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⓫。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 ⓬,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任;③ 人无信不立,只有做到了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与 他人和谐相处。
[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1) 必能裨补阙漏
“阙” 同 “缺” ,意思是: 缺点 。 (2)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 同 “又” ,意思是: 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
2. 一词多义。
(1) 遗 ①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 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下册 七、 出 师 表
原文
先帝❶/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❷,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
诚/危急存亡之秋❸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❹,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❺
者,盖追❻先帝之殊遇❼,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❽,以光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相关课外阅读 (新版)新人教版
相关课外阅读
作者链接
背景链接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很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诸葛亮在这里把“表”写到了极至。
知识链接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名家话《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第24课《出师表》1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闻名做官。
译文: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 阳耕田种地,只想在动荡不安的 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 诸侯那里显声扬名。
原文: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因为。 咨: 询问。 以:拿。
译文:
由是:因此。 感激: 感动、激动。 来 驱驰: 快跑,喻奔走效劳。 以:
原文: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 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
晓畅: 通晓,精通。
译文: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 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 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 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原文: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 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队伍,指军队。 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原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 托付不效: 托付的事情未能办到。 效: 实现,办到。
译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细心,所以临终 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 我日夜忧愁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完 成,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
原文: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兵甲: 指武器装备。 庶:差不多。
原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异同。
异同:偏义复词。此处指异。
译文: 宫廷中的侍臣和朝廷中的官员, 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 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差别。
原文: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为忠善者: 尽忠做好事的人。 昭: 显示,表明。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 的治理。
第24课《出师表》学练方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出师表》学练方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课文导读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体会,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崩殂(cú)侍(shì)卫陟罚臧否(zhìzànɡpǐ)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quē)倾颓(qīnɡtuí)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庶竭驽钝(shùnǔ)斟酌(zhēn zhuó)以彰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zhào)二、词语释义1.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简:〔通〝拣〞,选拔〕有:〔通〝又〞〕2.古今异义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异同:偏义复指,只有〝异〞起表义作用。
今指不同与相同。
感激:感动振奋。
今指兴奋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熟知熟练。
今指作文通顺明白。
因此:用来……的缘故。
今指表因果的关联词。
涕:眼泪。
今指鼻涕。
三、语句解读1.判定句此皆良实。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
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状语后置苟全性命于乱世临崩寄臣以大事3.省略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四、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要紧谋士。
后刘备依照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据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
苏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出师表》课文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译文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同步练习(4)新人教版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 路也。
1 .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 •殊遇(特别厚待)C .恢弘(气势宏大)D .弓I 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 .作者分析形势先说 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 .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1. C 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 . D (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
A 项中“亡”是“丢 失”的意思; B 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 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 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 3. B ( B 项中“外”都是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 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
C 项中第一个“盖”是“大概”,表推测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
D 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 4. A (应为“今/天下三分” 。
) 5. B (不利的是客观的条件,有利的是主观的条件。
)二、课外拓展 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2024版《出师表》优秀课件[1]
与《出师表》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推荐
2024/1/24
《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这两篇文章是诸葛亮在蜀汉时期所写的重要文献,与《出师表》密切相关。它们进 一步阐述了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思想,对于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内涵具有重要 意义。
《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三国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 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形象塑造与《出师表》紧密相连,通过阅读《三国演义》 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诸葛亮的性格、智慧和精神风貌。
2024/1/24
14
重点知识点梳理与展示
01
02
03
04
诸葛亮北伐的历史背景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 及影响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 式和修辞手法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及其 忠诚、智慧品质
2024/1/24
15
图文结合,生动呈现文章内容
配以历史图片和场景 描绘,再现三国时期 的历史风貌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 音频、视频等,增强 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 性
7
关键语句解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此句表达了蜀汉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危机,同时也彰显了 诸葛亮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此句强调了后主应该广开言路、听取忠言 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后主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
24
关于忠诚、智慧等主题的思考与讨论
忠诚的内涵与价值
忠诚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要求人们对国家、民族和事业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出师表》中,诸葛 亮以身作则,展现了忠诚的典范。他的忠诚不仅体现在对蜀汉政权的忠贞不渝,更体现在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 和责任感。
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同步精品练习 苏教版
17出师表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字注音。
遗诏( ) 忠谏( ) 陟罚臧否( )和睦( ) 攘除( ) 斟酌( )2、解释加粗词。
①诚宜开张圣听②猥自枉屈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翻译句子。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填空。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
②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的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指出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③刘备给后主的遗诏中曾说“勿以,勿以。
”5、文中写道“临崩寄臣以大事”指什么?刘备临死时嘱咐刘禅的话是什么?6、简述“表”是怎么回事?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二、阅读探究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8、第一段第一句,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表明自己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9、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似当世之事,由是感激;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苏教九年级下册优秀课件-《出师表》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有 〗通“又”,表余数。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课文翻译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耕 田,只求在乱世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奢 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因我身 译 世低微、出身鄙野,降低自己的身份, 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当今 文 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 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到重任,在危难的时 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 二十一年了。
成效。
课文翻译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 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 译 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 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
文
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 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救缺点 和疏漏的地方,得到更好的效果。
课文翻译
翻译第四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将军向宠,性行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 生好感。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感激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 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 诚实的人。
课文翻译
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宫中府中,俱为 〖一体〗 指国家的官员。
一体;陟罚臧否,不 〖为忠善者〗尽忠做好事
宜异同。若有作奸犯
的人。
科及为忠善者,宜付 〖 昭 〗显示,表明。
有司,论其刑赏,以 〖平明之理〗公平严明的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
治理。
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
三下)doc初中语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讲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专门厚待〕
C.恢弘〔气概宏大〕
D.引喻失义〔讲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2.以下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际D.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危险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下面加点的内容不能连续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以下解讲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讲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讲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讲,再从反面讲。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
1.C那个地点〝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D〔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
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
3.B〔B项中〝外〞差不多上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
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致〞,表估量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
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
4.A〔应为〝今/天下三分〞。
〕
5.B〔不利的是客观的条件,有利的是主观的条件。
〕
二、课外拓展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巨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巨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看起来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巨弩下,何能必胜:此臣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假设复数年,那么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巨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那么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现在,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明,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以下加点词语明白得有误的是〔〕
A.思惟北征〔惟一的思想〕使孙策坐大〔妄自菲薄〕
B.欲以长策取胜〔长远之计〕夫难平者,事也〔衡量,推测〕
C.曹操拊手〔拍手,形容中意之状〕鞠躬尽瘁〔劳累〕
D.秭归蹉跌〔跌跤〕劳费正等〔相等,一样〕
2.以下句子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
意思讲行军艰巨,不能按时进食。
B.伪定一时——意指曹操临时取得了政权。
蜀汉自居正统,因此称曹为〝伪〞。
C.那么住与行劳费正等——意为坐在那个地点和行走起来的消耗是相同的。
D.死而后已——到死了然后才停止。
已,〝停止〞之意。
3.这篇表文是在魏将曹休被吴国打败后,诸葛亮想出兵伐魏,但群臣疑虑,后主坚决,便上此表,分析形势。
最能表现伐魏的有利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4.本文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思惟〞是〝考虑〞的意思;〝坐大〞是〝自然强大〞的意思。
〕
2.C〔句意应是〝坐着等待敌人的进攻和主动出击敌人,两者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相等
的〞。
〕
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