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工作底稿-实收资本(一)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工作底稿-实收资本(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工作底稿-实收资本一、概述实收资本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中出资者以实际出资方式投入的全部资本额。
实收资本负载着公司的全部权益,表明公司的实力和资本构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编制案例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实收资本是审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和核实的一个方面。
本文主要以实收资本为主题,深入探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过程。
二、实收资本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实收资本的核算是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反映了出资人是否兑现了自己所承诺的资金,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及公司的实力和财务构成。
因此,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深入挖掘、精确论证实收资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实收资本审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审计工作底稿通过对实收资本的核算、核实和确认,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提高对实收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审计工作底稿还可以揭示出实收资本存在的问题,提供关于如何弥补资本缺口和如何完善资本构成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审计工作底稿也可以为公司的后续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实收资本的编制原则为了确保实收资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公允原则。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与公司的经营行为相符,杜绝虚高和虚减。
例如,股东所投资的财产要以公允市值作为计算基础,否则将对实收资本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二)坚持真实原则。
实收资本的核算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师应对有可能影响实收资本的所有因素进行核实和确认。
例如,资金划归和返还、分配方式、股权转让价格等因素,都可能对实收资本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三)坚持一致性原则。
审计工作底稿要确保实收资本核算的一致性。
在独立审核资本账户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审核资本账户和资本变动对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的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及索引号编制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是审计证据的载体,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在整个审计项目实施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做到“事实阐述要清楚、问题定性要准确、引用法规要适当”。
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结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审计客体。
即是被审计单位名称,也就是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项目名称。
注意要写单位名称的全称或审计项目全称。
二、明确审计内容。
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项目,注意项目名称要与实施方案中审计内容相对应,使用语言要专业、精准,尽量简练、清晰。
三、明确审计范围。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具体审计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五、审计结论必须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结果,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审计结论及问题性质,定性要准确。
如:问题性质:“大额支付现金”,一般应根据《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手册》等相关审计定性指南书进行定性,切记自取名称,随意定性。
引用的定性及处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应注意与审计发现的问题相对应,法律、法规的条款应按要求写全。
这将关系到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决定是否客观公正、合理有据、经得起考验。
此外,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问题情节表述客观公正、简明清晰、数据精确以外,还必须要求对所运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不能使用废止、失效、没有追溯力、和其他不适用的法规。
六、编写问题摘要及主要事实时,注意语言简练,用词准确事实清楚,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阐述,应说明问题发生的时间、数量、金额、地点、方式、用途等必要情节、内容都必须表述清楚,用以证实每项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从而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真相,使人一目了然。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审计工作底稿是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它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CPA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
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各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执业CPA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
本文拟就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技巧谈几点个人意见。
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一)必要性规定。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
“《》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
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
《》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
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第21条),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1)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1)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执业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和行业监管机构检查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
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零散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
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
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
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
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
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主讲:海南兴业富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蔡文娟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标审计工作底稿,顾名思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底稿,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顾名思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底稿,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过做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载体,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1、支持所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发表的审计意见。
2、记录CPA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工作轨迹,以评价考核CPA的职业行为,明确其审计责任。
3、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手段。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
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
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
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
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一、引言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底稿的编制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底稿的编制1. 底稿的定义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编制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包括审计程序、工作底稿、检查表格、分析报告等。
2. 底稿的目的底稿的编制是为了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和判断,为审计结论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审计工作的文档化表现。
3. 底稿的内容底稿的内容应包括审计程序、工作步骤、工作方法、数据分析、工作结果等。
其中,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审计目标、程序要求、工作安排等;工作步骤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采集证据、分析数据、核查账务等;工作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方法论,如抽样、比较分析等;数据分析是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发现异常情况;工作结果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4. 底稿的规范性要求底稿的编制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格式统一、文字清晰、逻辑严密等。
同时,底稿应具备可读性和可复核性,以便审计工作的持续进行和后续审计人员的参考。
三、底稿的管理1. 底稿的分类与归档底稿应按照审计项目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后续审计工作的查阅和参考。
可以根据审计程序、工作步骤等进行分类,同时在底稿上标注审计项目名称、编制人员、编制日期等信息。
2. 底稿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底稿涉及到审计对象的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等敏感信息,因此需要保持严格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查阅和使用底稿,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如密码保护、网络隔离等,确保底稿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3. 底稿的审计追溯性底稿应具备审计追溯性,即能够清晰地反映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
在编制底稿时,应注明审计人员的姓名、日期、审核人员的意见等,以便后续审计人员了解审计工作的进展和结果。
4. 底稿的更新与修订底稿是一个动态的文件,需要根据实际审计工作的进展进行更新和修订。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作者:郭自元来源:《审计与理财》2013年第01期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实施阶段重要的审计记录文书。
审计取证单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因此,编制审计取证单和审计工作底稿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及审计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是整个项目审计过程的核心工作。
本人结合自身审计工作实际情况,谈一谈对编制这两项审计记录主要内容的心得体会,仅供各位同仁参阅。
一、审计取证单审计取证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而编制的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依据,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运用复核、分析、筛选、判断、整理等审计方法,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证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工作就是围绕审计目标的取证过程。
没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作支持,审计披露的事实和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酿成审计风险。
特别是在当前审计公告制度逐步推行的情况下,审计风险更加放大。
因此,加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依法取证工作,提高审计取证的风险意识,是提升审计质量,应对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
(一)审计取证单的格式内容审计取证单的格式内容如下:项目名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审计事项、审计事项摘要、审计人员、编制日期、证据提供单位意见(盖章)、证据提供者(签名)、日期、附件页数、审计取证单页码和页数。
(二)编制审计取证单应注意的主要事项1.围绕审计事项采集的相关审计资料都必须编制成审计取证单,只有编制成审计取证单才称得上审计证据。
有观点认为审计取证单是审计人员亲自填制的,带有审计人员的主观性,很难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应该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页复印件直接当作审计证据,作为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依据。
本人认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没有经过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而把被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印件直接作为审计证据难以保证其相关性。
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
黑龙江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审计工作底稿对于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十分重要,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的书面记录,也是指导监督和复核审计要作的工具。
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及其他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的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第三条及时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为了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是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第二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第四条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核对表、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此外,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第五条对每项具体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
第三章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第六条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一)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三)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一)审计过程;(二)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三)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四)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技巧一、编制方法1.确定审计目标: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工作的范围和目的,并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能够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审计目标的实现。
2.搜集相关资料: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需要充分搜集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文件、记录和资料,对于未能搜集到的资料,应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或查阅相关文献。
3.整理工作底稿:将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审计程序的要求,将其分类归档,同时制定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格式,明确记录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内容。
4.填写和记录:根据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的格式要求,对所搜集到的资料逐一进行填写和记录,记录应准确、完整、清晰,以便于后续的审计工作和审计文件的查阅和审阅。
5.复核和修正:完成底稿的填写后,应进行复核和修正,将填写的底稿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确保填写的内容准确无误,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和更改。
6.汇总和归档:完成一定阶段的审计工作后,应进行审计底稿的汇总和归档,确保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持续性,以便于后续的审计工作和审计文件的查阅和审阅。
二、编制技巧1.清晰明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要清晰明确地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和审计发现等内容,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或者信息不全的情况。
2.简洁高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注意简洁高效,尽量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记录相关信息,避免使用过度复杂的措辞或方式,以提高底稿的可读性和整体效率。
3.准确无误: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需要准确无误地记录相关信息,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对于标有金额等要素的底稿要进行仔细核算和校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规范标准: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5.灵活适应: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适应,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标,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和模板,确保底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使用的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使用的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了使各级业务人员正确使用本所新修订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手册》(以下简称“底稿手册”),提高工作底稿编制质量,现将使用底稿手册主要要求和注意事项说明如下:一、仔细阅读“审计业务流程图”。
鉴于新修订的底稿手册与以前执行的底稿手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均有明显差别,各级业务人员应首先认真阅读“审计业务流程图”。
该图既反映了本底稿手册的编制思路,也是审计人员编制工作底稿的流程图。
二、“当期审计档案目录”应及时编制。
永久性工作底稿、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计划及风险评估程序工作底稿、与沟通相关的工作底稿、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特定项目工作底稿、合并财务报表及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原则上应在结束审计现场工作时编制完成(个别不需要编制的底稿除外),并在“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相应空格中标记“√或×”。
其他底稿应在审计报告提交审核前编制完成,并在“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相应空格中标记“√或×”。
以电子底稿归档的项目,还应做好纸质工作底稿的“当期审计档案目录”编制工作。
三、对于永久性工作底稿应提前告知被审计单位准备,以提高审计效率。
永久性工作底稿的内容大多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或填写相关表格,在现场工作开始前,应将相关要求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使其做好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审计效率。
四、当期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其编制质量高与低,将直接决定审计质量的好与坏,甚至审计成败,必须全力做好。
1、除被审计单位不存在某类业务或事项及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或事项不适用底稿手册的相关要求外,各级业务人员应按照底稿手册的要求,全面、完整、准确地编制当期工作底稿。
2、由于当期工作底稿是按照一般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设计的,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当期工作底稿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3、当遇到某些业务或事项未在底稿手册中明确以及底稿手册中存在明显不适用的情况时,各级业务人员应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执业准则”)及其指南的要求编制相应的工作底稿,并向技术部反馈此项信息,以便完善。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审计师是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和评估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信誉度。
而在审计师工作中,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作用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记录和整理工作的一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工作笔记”。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证据支持:底稿中记录了审计师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审核的所有工作步骤和分析过程,能够为审计意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增加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团队沟通:底稿是审计师团队共享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使团队成员之间更高效地协同工作,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
3. 历史追溯: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对于后续审计事务的追溯和查证非常重要。
此外,底稿还可以为企业的历史审计提供参考。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主要内容1. 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本次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和审计的具体目的等信息。
2. 工作程序和方法:记录审计师在审核企业财务信息时所采用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数据收集流程、内部控制评估和分析等。
3. 详细工作步骤记录:详细记录审计师在审核企业财务信息时所执行的具体工作步骤和所得到的结果,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重要调整和发现:底稿中应记录重要的调整和发现,如重大错误、欺诈行为等。
同时,还要注明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5. 问题和风险评估:记录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准确和可靠。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注意事项1. 完整性和规范性:底稿应完整和规范地记录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避免遗漏重要信息或产生负面影响。
2. 逻辑清晰和规范化:底稿中的内容应逻辑清晰,表达准确,以确保底稿能够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技巧()完整篇.doc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技巧(1)4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与技巧(1)审计工作底稿是CPA和助理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取得的资料,它不仅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证明CPA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完成审计工作、履行应尽职责的依据。
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各种审计工作底稿是执业CPA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体现。
本文拟就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和技巧谈几点个人意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必要性规定。
《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
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技术性规定。
《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适当性规定。
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问题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问题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问题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数据资料及外部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得到便于使用的资料的记录底稿,是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问题,欢迎阅读。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需注意的.问题一、明确审计客体。
即是被审计单位名称,也就是接受审计的单位或者项目名称。
应注意要写单位名称的全称或审计项目全称。
二、明确审计内容。
即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项目,要注意项目名称要与实施方案中审计内容相对应,使用语言要专业、精准,尽量简练、清晰。
三、明确审计范围。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此项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四、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即实施审计项目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人员及编制日期,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五、审计结论必须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审计结论及问题性质,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比如:“性质:大额支付现金”,注意定性要准确,要根据《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手册》中对应规定进行定性,切记自取名称,随意定性。
六、问题摘要及主要事实,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阐述,要说明问题发生的时间、数量、金额、地点、方式、用途等内容。
要注意语言简练,事实清楚。
七、定性依据及处理处罚依据,即引用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定性及处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可以在《财经违法行为审计处理处罚手册》中查找相关法律法规。
注意引用的法律法规要与问题对应好,法条内容要写全。
八、明确复核责任,审计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
在履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后,复核人员除签名外,还应将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书面记录下来,以利于编制者修正或明确审计责任划分。
谈规范审计工作底稿
谈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为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分局从去年开始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了规范,并制订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进行规范操作过程中体会较深,现对如何编写好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取证材料要系统完整。
取证材料是否系统完整,关系到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规范。
在取证过程中,根据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的特点,对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实行跟踪取证,涉及有关的各种附件都得进行取证,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不遗漏。
例如,去年我们对某总公司少记投资收益70万元的审计取证,一开始发现投资收益的来源是其下属内部独立核算的经营部,于是跟踪到经营部,发现该部是代总公司收取其下属的另一个独立核算单位惠州分公司的联营投资收益,后又跟踪到惠州分公司进行核对,发现了少记投资收益70万元的事实。
这整个过程中,从总公司到两个下属单位,与投资收益有关的资料以及有关联的投资情况、分利、获利等情况都进行了取证,并在附件中加上具体的文字说明。
要做到取证材料系统、完整,有时还必须克服来自被审计单位或者第三人的各种阻力,但认准了方向,坚持到底,努力克服各种困准,就能获得成功。
例如,今年我们对某事业单位的审计中,发现了该单位代收职工集资款近90万元,并代垫近30万元,给职工成立集体公司的取证就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后来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取得了我们所需要的材料。
二、取证格式要规范实用。
规范的取证格式是编制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只有规范的取证格式,才能更好的汇集资料、揭示问题。
在取证过程中,有规范格式要求的,一定要执行规范的格式。
在规范的格式之中最实用的要算是各种表格。
如《固定资产清(抽)查表》列明了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帐面结存数量、原值、净值、实际结存数量、盘盈(亏)的数量、重置价值、净值、说明等,能使人一目了然,既说明了问题,也较省时、省力。
有时在取证过程中,还会碰到规范格式不适用的情况,这时,就不能死套规定格式。
基层审计人员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基层审计人员如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作者:田玉发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5年第3期田玉发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措施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具体反映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反映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职责履行情况, 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严格依法审计,确保审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审计实践中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亟待纠正。
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就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的问题、意义及编制技巧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1)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钩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
由于体制和编制的限制,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老龄化日趋严重,新的审计力量补充困难,而审计业务量大、时间紧、外勤工作时间短,不少审计人员迫于内外压力,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缺少审计人员的签章和审计组组长的复核意见;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容易造成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没有列明处理问题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只是列明问题的定性依据,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引用的个别法规没有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或者三者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
致使基层审计机关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2)审计取证不规范。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
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还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账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账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但在审计证据中却得不到体现,以至难以完整描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与结果。
审计程序与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
审计程序与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程序活动,以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而工作底稿则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所编制的文档,用于记录和整理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和结果。
一、审计程序的编制与管理1.确定审计目标与范围:在开始审计项目之前,审计师需要定义审计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通常是指确认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并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
审计范围则是指审计师需要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范围。
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按照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时间安排。
审计计划应细化到具体的审计程序和所需的工作底稿。
3.设计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为了达到审计目标和范围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审查凭证、观察和检查资产和负债、进行抽样检验等。
4.编制工作底稿:审计过程中,审计员需要编制工作底稿来记录和整理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和结果。
工作底稿通常包括审计程序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人员、审核人员、时间安排以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和结论。
5.审核与监控:在编制工作底稿的过程中,应设立审核环节,由审计师或其他审核人员对工作底稿进行审核。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底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更新与修改: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修改。
审计师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进行调整,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1.工作底稿的格式:工作底稿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格式,以方便审计师的查阅和理解。
通常可以包括审计程序的名称、操作步骤、审计证据和结论等。
2.工作底稿的编号:为了方便审计工作的管理与跟踪,工作底稿应设立编号。
编号可以根据审计程序的具体步骤或时间顺序进行编制,以便于审计师查找和归档。
3.工作底稿的保存和归档:完成审计工作后,工作底稿应进行保存和归档。
保存时间通常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定。
归档则是指将工作底稿按照一定的分类和顺序进行整理,并标注相应的归档日期和归档人员。
一键式自动化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技巧
一键式自动化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技巧审计工作底稿编写要一事一稿、情节表述简明清晰、定性准确、编写合理有序。
由于审计工作的涉及面广,审计证据的取证范围较大,因此每一个审计事项都需要单独编写相应的工作底稿,以便看清问题的因果关系,避免混淆。
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完以后,要合理分类,并按同类事项进行合并汇总,然后按一定的秩序进行编排。
编排顺序以问题性质的轻重来决定,做到主次分明,将问题性质严重的工作底稿排列在前,突出重点。
要做到定性准确,除了情节表述简明清晰、客观公正、数据准确以外,还必须要求对所适用的法规、依据充分有效。
不容小觑,这是个大工程,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必须反复对照每个问题的原取证材料,进行检查,避免错漏,影响审计质量。
如何实现审计底稿的快速高效的实现,这就是我的秘籍——悦审软件。
结果证明,这款审计软件——悦审软件,审计系统与看账系统支持相互独立运行,并支持双系统同时运行,看账、审计互不影响。
而且,审计测试功能中绝对大部分功能都是一键式自动化功能,一点即出结果。
快速精准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功能,只需要3-10分钟即可完成与单笔分录指定一样精准的流量表。
自动快捷的刷底稿功能,刷出全套底稿只需要2-3分钟,做到审定表、明细表、报表、账龄数四数相等。
支持一键核对关联方交易、交联方余额、关联方现金流,并能自动生成合并抵销分录。
系统全部采用无弹窗分页式设计,全部支持双击穿透,软件界面和流程都经精心设计。
采用全新的技术解决刷WORD报表附注功能,不改变附注模板的排版,只需要1-2分钟即可完成。
更厉害的是,所有的工作底稿都无须排版即可打印。
彻彻底底帮助我们从繁重的基础操作中解放出来,简直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的神助攻!。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评价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
笔者就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谈一谈心得体会。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应完整,引用法规应规范。
编制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审计工作的要求。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仅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审计工作底稿。
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存在重复取证的现象。
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可能相同。
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
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
完整的实施好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
坚持这一点,审计工作质量就能有较好的保证。
二、合理、规范的取证格式是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条件。
由于受多年习惯做法的影响,加上对审计规范的理解不够到位,当前不重视收集原始审计证据的现象比较普遍。
审计人员习惯于采用编制审计证明材料(取证类底稿,下同)替代原始审计证据取证的做法。
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能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关系的情况:一种是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为一体。
如有的审计工作底稿重复审计证明材料的内容,有的仍沿用过去的审计工作记录,既作审计工作底稿,又是审计证据,还有的在审计证明材料中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签字盖章等。
第10章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
图10-51 【选择性粘贴】对话框
高效办公“职”通车――在审记中的应用
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建立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常用按钮
在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往往会重复 运用某些工具多次,每次都要重新寻找相应 的工具路径显得尤为的繁琐,用户可以把这 些常用的按钮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在工具栏 上,这样使用起来的就方便的很多。 这个常用按钮的建立非常的简单,用户只用 在Excel中执行【Office按钮】→【Excel选 项】命令选项,打开【Excel选项】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选项,即可进 入到“自定义”设置界面。然后从“下列位 置选择命令”下拉框中选择“所有命令选 项”,则在下面的文本框中即可所有的工具 命令。用户只用选择相应的命令,单击【添 加】按钮,接着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添加 成功,如图10-97所示。
图10-97 按钮创建结果显示
高效办公“职”通车――在审记中的应用
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巧用状态栏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很 多的技巧性的知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 高工作底稿的编制操作。用户如果想很快 的得到冗长数据的某些信息,就可以利用 状态栏的功能来实现,方法也很简单,用 户只用选中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即可 在状态栏中显示需要的数据,如图10-98 所示。用户如果想改变显示的数据,只用 右击状态栏,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在该菜 单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显示 需要出现的数据,如图10-100所示。
高效办公“职”通车――在审记中的应用
编写审计工作底稿
巧用复制与粘贴实现快速编写
2.复制选择性粘贴 在编写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中, 有时候只用复制工作表中的某个 单元格区域中的内容,这时就需 要使用选择性粘贴实现了,其方 法也很简单,用户只用选中需要 复制的单元格区域,然后右击, 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 选项,然后右击复制的位置,从 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性 粘贴”选项,打开【选择性粘贴】 对话框,如图10-51所示,在该 对话框中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选 择相应的单选按钮,即可完成复 制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方法与技巧探讨(一)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简称CPA)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和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是评价考核执业CPA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知识水平和行业监管机构检查业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
所以审计工作底稿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分析、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
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零散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注册会计师审计离不开工作底稿。
但在当前的独立审计实践中,无论就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编制、归档而言,都存在许多缺陷,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1、审计工作底稿设计不规范。
按照国际惯例,只要符合独立准则要求,审计工作底稿一般由各家事务所自行设计。
为了使会计事务所在设计底稿时符合“准则”要求,准则详细规定了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底稿之间的钩稽关系,底稿的复核、分类、整理、归档保管,以及底稿应由符合性测试、截止测试、分析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等组成。
指南也规定了每张底稿应具备十要素: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过程记录、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索引号及页次、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缺一不可。
但实际上许多会计事务所出于成本效益考虑没有或没有完全依据“准则”或“指南”的要求设计、编制底稿。
表现为: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只重视实质性测试,没有或即使有符合性、分析性、截止性测试,底稿设计也十分简单,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部分底稿设计逻辑混乱、标题不当,底稿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财政部1999年12月22日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三号)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中发现有28家事雾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底稿摘录整理杂乱,格式标识前后不一,勾稽关系不明……。
致使审计结论出现偏差,审计报告失实,一些企业重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未被充分揭示,有的连业务约定书也不全,重要条款遗漏。
”可见问题之严重。
2、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完整、所附的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勾稽关系不明、法律法规引用不规范。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上半年的4月份,时间紧、业务量大、外勤工作时间短,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行业业务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迫于内外压力,往往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记工作底稿或在外勤作业后填制底稿,或者只重视审计结果的记录,忽视审计过程的记录填写,出现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不符或者出现有审计过程而无审计结果、有审计结果而无审计过程的工作底稿。
部分审计工作底稿没有审计人员签章,也没有审计组组长复核意见和相关人员签章;在审计工作底稿之间没有建立清晰的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没有注明索引号,审计工作底稿印证关系不明,相互混淆,重复取证;有的工作底稿存在只对发现的问题列明定性依据,却没有列出正确处理问题所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有的问题定性、处理依据的法规已经废止或已经不能适用,个别引用的法规在“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上不齐全,有的定性依据与处理处罚的口径在同一份报告、同一类问题中都不尽相同。
致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质量低下、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取证不充分。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其反映的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遗漏、充分性不够。
有的审计工作底稿描述的问题与所作出的定性结论以及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之间,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中提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二是不相关的资料放在底稿中作为审计证据,引起不必要的歧议。
有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罗列过多,如总帐可以说明的问题,明细帐可以不必再作为审计证据;三是有的采
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或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但在审计证据中却得不到体现,以至难以完整描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与结果。
4、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一些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人和某些专业判断一错到底;或者无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度,使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5、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分类混乱。
按照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保管并保密,归档时应区别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分别整理装订成册,利于下次审计查阅。
可是不少事务所审计档案保管不严,把永久性档案与当期档案混淆一起,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或不加目录胡乱成册,也不统一编码。
仅将所有收集到资料简单堆砌、归档。
6、无审计工作底稿。
个别注册会计师将执业“资格寻租”,只管盖章收费;事务所出售审计报告,违法设立分所(执业处),寻找执业黑洞;个别事务所还伪造底稿以假充真。
从而严重降低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与审计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和技巧。
要消除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编制等方面的缺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笔者就此谈点看法:1、设计规范、科学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
审计工作底稿设计的科学性,是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的基础。
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底稿应该做到结构科学、内容完整、要素齐全、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繁简得当、格式美观、字迹清晰、记录真实、符合要求、手续完备。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规范化,不仅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还便于审计情况总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编制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是指审计工作底稿要覆盖全部审计项目。
编制完整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既是审计准则的要求,也是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般来说,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操作,就尽可能地可以防范审计风险。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只对重要项目或有问题的项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不重要或没有问题的项目不编或者不按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这样做往往遗漏重大事项和问题,造成很大的审计风险。
事实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也是重新核实、查证的过程。
完整地实施了这一过程,就能弥补前阶段审计取证的不足,从而比较彻底地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这正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坚持这点,审计工作质量就有了较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