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02-1清热泻火药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
主要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
体虚有里热证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
石膏清热泻火煅后外用收湿敛疮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气分实热证和肺胃实热证。
本品辛散解肌透达、大寒清泄里热、甘寒生津除烦,主入肺胃经,为清热泻火之首药,且善清肺热,又泻胃中之火,为治温病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之良药。
(1)治温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
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本品也可用于外感温热病气血两燔证。
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如清瘟败毒饮。
(2)治肺热喘咳。
常配麻黄、杏仁、甘草,以清宣肺热而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治胃火牙痛。
属胃热上冲,牙龈肿痛者,常配升麻、地骨皮等;属胃热阴虚,牙痛烦渴者,常配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
2.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本品煅后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作用,可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1)治疮疡溃后不敛。
常与升药配伍,如九一丹。
(2)治湿疹。
常与黄柏、枯矾等同用。
(3)治水火烫伤。
常配青黛、黄柏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打碎先煎。
知母(基源药材)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清热泻火——用于气分实热证。
本品苦寒清热,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与石膏相似,亦为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等症之要药,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滋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阴虚消渴,骨蒸潮热。
本品甘寒清润,入肺、胃、肾经。
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
既清热泻火以清实热,又滋阴润燥而退虚热。
不仅治温病气分壮热之证每特为要药,而且也是肺热或阴虚咳嗽、阴虚消渴、骨蒸潮热等证的常用药。
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
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清热燥湿药概述前面讲的两味药,石膏和知母,是这一节的两味重点药,要求掌握的。
后面就是这几味药,多数是属于熟悉的药物。
芦根那么下面第三味药,芦根。
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禾本科的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因为它长在水下,有的甚至在泥土里面。
前人对根和茎的区别,不是像现在《植物学》从根和茎的功能来分的,就是看它长在这地上还是地下,药名叫作芦根,实际上用的是它的茎,只不过它(是)长在地下的一部分,在古代也用地上的比较嫩的茎,那把它叫作苇茎。
所以古方里面的苇茎,现代一般就用芦根。
这苇茎和芦根它都是芦苇的茎,都是茎,只不过有一点细微的差异。
苇茎它比较嫩一点,有的时候甚至是用新鲜的。
它一般(是)长在水面或者地面的茎。
那么芦根一般是地下或者水以下,比较老一点的,其实它的作用应该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古方里面今后见到,譬如就说《千金方》里面的苇茎汤,那么可能就现在一般就开芦根,也可以,应该是相同的药物。
芦根也是一个清热泻火药,它的清热泻火和石膏、知母一样也是包括了清气分热、清胃热和清肺热。
但是芦根的清热泻火的作用,相对石膏、知母可能要缓和一些。
所以它在处方里面的重要性可能也就要低一些,但是也很常用。
它不但是在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当中,就是在一些卫分的阶段,或者风热表证,如果出现了有肺胃有热,或者咳嗽、口渴,往往也可以加芦根,譬如银翘散里面,尽管它是治疗风热表证或者温热病的卫分的阶段的,它也是使用了这个药物。
所以它在气分阶段,它常常可以作为石膏、知母一些(药),辅助的药,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也可以,或者在一些恢复期,它也是能使用。
所以它在这方面没有很主要的特殊性。
在清胃热的同时,它不但像知母一样的能生津止渴,而且有一定的止呕作用。
所以一般的胃热口渴,它可以用,尤其常常用于胃热的呕逆,把它作为一个清胃止呕的药物。
这是芦根的特征,在清胃热的同时,它能够生津止呕。
清胃热的同时,生津止呕。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一清热泻火药》课件
分类:根据药性、功 效、主治等不同,可 分为清热解毒药、清 热凉血药、清热燥湿 药等
代表药物:黄连、 黄芩、金银花、连 翘等
应用:用于治疗各 种热证,如发热、 口渴、烦躁、便秘 等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清热解 毒,泻火除烦
利尿通淋:利尿通 淋,缓解尿频、尿 急、尿痛等症状
消肿止痛:消肿止 痛,缓解肿痛症状
品牌与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清热泻火药
价格比较:比较不同品牌的 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
品牌选择:选择知名品牌, 保证药品质量
口碑评价:参考其他患者的 评价,选择口碑好的药品
价格比较与性价比分析
性价比分析:不同品牌清热 泻火药的性价比比较
品牌选择:根据价格和性价 比选择合适的品牌
清热泻火药主要成分包括:金 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的功效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的功效
其他成分:如栀子、薄荷、菊 花等,也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辅助成分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 等
泻火通便:大黄、芒硝等
利尿消肿:车前子、泽泻 等
养阴生津:麦冬、石斛等
成分作用
清热泻火药主要成分:黄连、黄芩、大黄等 清热泻火药成分作用: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凉血止血等 清热泻火药成分作用机理: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肝脏等 清热泻火药成分作用效果:缓解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改善肝功能等
价格比较:不同品牌清热泻 火药的价格差异
市场情况:清热泻火药市场 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解毒消肿:解毒消 肿,缓解疮痈肿痛 等症状
适用症状
清热泻火药适用 于热证、火证等 病症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1节清热泻火药
02
清热泻火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
成分分析
成分种类
清热泻火药主要含有黄酮类、苷 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这些化 合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等
功效。
成分含量
不同种类的清热泻火药中,各种化 合物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其药 效也有所差异。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清热泻火药的药效和安全 性,应对其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确 保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符合标准。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1 节清热泻火药
contents
目录
• 清热泻火药概述 • 清热泻火药的成分与药理作用 • 清热泻火药的现代应用与临床研究 • 清热泻火药的典型药物分析 •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01
清热泻火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泻火药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功 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火热内 盛所致的发热、口渴、心烦等症 状。
新型药物研发与剂型改进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现代疾病的特点,研发新型的中 药制剂,如纳米制剂、脂质体制剂等 ,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 果。
剂型改进
对传统的中药剂型进行改进,使其更 符合现代人的用药习惯和需求,如开 发中药颗粒剂、中药软胶囊等。
临床应用与推广策略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清热泻火药的应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 和防治。
起的发热。
口腔溃疡
清热泻火药具有消炎、 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
口腔溃疡。
痤疮
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解 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痤
疮。
便秘
清热泻火药具有润肠通 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
秘。
临床研究进展
针对感冒发热的研究
研究表明,清热泻火药在治疗 感冒发热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1. 清热解毒•清热泻火药是传统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类药物通常可以通过削弱体内热毒的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清热解毒的药物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喉咙炎、扁桃体炎等有热毒症状的疾病。
2. 泻火降温•清热泻火药还具有降温的作用,可以通过促使体内热毒排出,降低体温。
•这类药物常用于高热、中暑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
•清热泻火药的降温作用可以迅速减轻病人的不适感,恢复体力。
3. 消炎止痛•清热泻火药通常可以消炎止痛,减轻炎症反应的疼痛感。
•这类药物对于喉咙炎、扁桃体炎等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可以快速缓解病人的疼痛。
•清热泻火药还可以减轻体内的热毒引起的疼痛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4. 利尿通便•清热泻火药还具有利尿通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和促进肠道蠕动,这类药物可以改善热毒引起的便秘和尿少的情况。
•利尿通便的作用还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
5. 益气养阴•清热泻火药中有一些药物还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这类药物可以对抗热毒引起的身体内部衰弱,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益气养阴的药物还有助于改善肺热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干咳等。
6. 镇静安神•清热泻火药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舒缓神经,减轻焦虑和不安感。
•这类药物常用于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症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清热泻火药在安神镇静方面的功效还增强了药物的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消炎止痛、利尿通便、益气养阴和镇静安神等多种功能体现。
这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对于治疗热毒有关的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遵循药物使用规定,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养生之道网导读: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那么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清热泻火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清热泻火的中药有哪些清热药有清热凉血,清热解毒,退虚热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等功效分类。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通常用于热病邪人气分而见高热、烦渴、汗出、甚或者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清热泻火药主要包括青葙子、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等。
1、青葙子青葙子一年生草本,高达1m。
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
味苦,微寒。
有清肝火、祛风热、明目、降血压之功效。
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
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
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
2、石膏石膏,为含水硫酸钙的矿石。
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是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
治表热未解,肺热咳嗽: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治阳明气分热盛: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寒水石寒水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中药名,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
本品火煅与青黛等同用,可用于热毒疮肿者。
4、知母知母,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
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精)中药学——第七单元清热药
(精)中药学——第七单元清热药中药学——第七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性能特点:大多寒凉,沉降入里。
功效:清泄里热。
适用:里热证。
分类:1.清热泻火药—热病邪入气分2.清热燥湿药—湿热证3.清热解毒药—痈肿疮毒、丹毒、痄腮4.清热凉血药—血分实热证5.清虚热药—虚热证细目二清热泻火药一、除烦:石膏、栀子、竹叶、淡竹叶二、生津润燥:知母、芦根、天花粉三、明目: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竹叶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
淡竹叶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知母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应用: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芦根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使用注意:反乌头夏枯草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决明子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谷精草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应用:1.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
2.风热头痛。
小结清热泻火药一、除烦石膏: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凉血止血。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中药学笔记 4 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1.含义:清解里热为主,治里热证的药物。
2、四性:多寒凉 3. 五味:苦、甘、咸。
4.主:多沉降 5.治则: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
6.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7.主治:气分实热证、湿热证、血分实热证、热毒证、虚热证(阴虚内热在)、脏腑热证。
8:使用注意:脾胃气虚、虚寒、食少便溏者、阴虚内热慎用;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者忌用;中病即止。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主治:1.温热病气分热实证(温病热入气分证)。
2.脏腑热证(肺、胃、心、肝)一.善清肺胃之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鸭跖草。
石膏1.性味归经:大寒、甘、辛。
肺、胃经2.性能特点:重在清解,清热泻火要药,治疗气分实热证(阴阳经热)及肺胃火热诸证要药.3.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实热诸证①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麻杏石甘汤③胃火、牙、头痛(胃热证)。
胃火上亢——清胃散; 胃热阴虚——玉女煎;火热上炎头痛——石膏散。
④内热消渴(2)煅:敛疮、收湿、止血、生肌①疮疡不敛——升药配伍——九一丹②湿热侵淫湿疹、水火烫伤(3)止血:外伤出血(外用)4.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用。
知母1.性味归经:寒、甘、苦。
肺、胃、肾经2.性能特点:重在清润,为虚实两清之品;既清肺胃泻火又善除骨蒸而退虚热;火热内盛津已伤者尤宜。
3.功效应用:(1)清热泻火——实热诸证①气分实热证:(邪在气分、高热、烦渴、脉洪大)——白虎(四大)证——知母相须为用——白虎汤。
②肺热咳嗽(肺热证)——二母宁嗽丸③阴虚燥咳(肺阴虚证)——二冬二母汤(2)生津润燥——(脏腑)阴虚津亏诸证(尤善滋肺、胃、肾阴)①阴虚消渴(消渴病)——玉液汤②骨蒸潮热(阴虚内热证、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③肠燥便秘——配地黄、玄参等4.注意:滑肠之弊,脾虚便溏慎用。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药的定义清热泻火药是中药中的一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降低体内热纳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同时具备泻火排毒的作用。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药主要应用于治疗由于体内热毒引起的疾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清热泻火药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所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等。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咽喉疼痛等疾病。
2.泻火降温:清热泻火药具有泻火的作用,可以加速体内毒热的排泄,降低体温。
适用于高热引起的头痛、口渴等症状,常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3.解毒抗菌:清热泻火药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
4.消肿止痛:清热泻火药还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因热毒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常用于扁桃体炎、牙痛等疾病的治疗。
清热泻火药的常用药物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清热泻火药物:•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功效。
适用于热毒上炎、湿热黄疸等疾病的治疗。
•金银花: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解暑降温的作用。
常用于风热感冒、痢疾等疾病的治疗。
•茅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热毒壅闭、痈疽肿毒等疾病的治疗。
•美珍香: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作用。
常用于热毒咳嗽、火热血痢等疾病的治疗。
•野菊花: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尿的功效。
适用于疔疮肿痛、湿热痢疾等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尽管清热泻火药具有一定的药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用药时间:清热泻火药一般在感冒初期或热毒症状明显时使用,而在病情缓解后应适当减少或停用,以免引起其他不适症状。
2.遵医嘱用药:清热泻火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嘱用量和用药频率,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3.注意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存在对某些清热泻火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中药学共计二十一大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
【清热泻火药小结】清热药所属的清热泻火药,我们已学习完。
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和青葙子,计13味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胃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清热泻火药重要知识点】一、单选题1、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①夏枯草②决明子③淡豆豉④石膏⑤玄参【解答分析】夏枯草、决明子均能清热泻火,但无除烦止渴功效;玄参具有清热泻火、生津作用,但无除烦作用,淡豆豉功能除烦,却是疏散风热药。
只有石膏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故正确答案的④项石膏。
2、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①石膏②芦根③知母④葛根⑤决明子【解答分析】本题提问与上题相似,经常混淆。
石膏、芦根、葛根均能生津止渴,但无滋阴作用,决明子无滋阴及生津止渴作用;只有知母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故正确答案是③项知母。
石膏与知母功效相似,共同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知母的滋阴功效,而上题测试的是石膏的除烦功效。
3、石膏的性味是①辛、甘,温②甘、苦,温③苦、辛,大寒④甘、辛,大寒⑤甘、咸,寒【解答分析】石膏是清热泻火药,性寒清热,辛散透热解肌,味甘生津止渴,故甘辛大寒才是其性味,因此答案应选择④甘、辛,大寒。
4、患者胃热呕逆,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①石膏②知母③芦根④天花粉⑤夏枯草【解答分析】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均能清胃热,用治胃热消渴等证。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
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
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第二章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芦 根
【来源】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鲜用,晒干生用 【药性】 甘,寒。趋向沉降。归肺、胃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芦根其性不 热病伤津口渴 滋腻,生津不 内热消渴 恋邪,故凡温 热病见津伤烦 肺热咳嗽 渴者用之皆宜。 肺痈咳吐脓血 2.止呕——胃热呕哕 3.利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栀 子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
【药性】 苦,寒。趋向沉降。归心、肺、三焦经。 【炮制与功效】 生用多走气分而泻火 炒用可缓和其苦寒
炒焦多入血分而止血
【使用注意】 苦寒伤胃,阴血亏虚,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栀 子
【功效与临床应用】 1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 外感热病,发热烦闷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2 .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小便短赤 湿热下注,淋证涩痛
夏枯草与决明子比较
【相同点】 二者均寒性而入肝经,皆能清肝明目,用治肝火目赤。 【不同点】 夏枯草——清肝火之力较强,为治目珠疼痛之要药;又辛散
苦泄,能消肿散结,为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多用。
决明子——兼能润肠通便,善治肠燥便秘。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决明子
【来源】 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生用或炒用。 【药性】 甘、苦、咸,微寒。趋向沉降。归肝、大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清热明目—— (1)虚实目疾: 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肝肾阴亏,目暗涩痛 (2)肝阳上之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内热肠燥便秘 (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或泡茶饮) 【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清热泻火药》课件
02 03
缓解炎症反应
清热泻火药在临床上也被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如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 消炎、止痛的作用。
辅助治疗其他疾病
清热泻火药还可作为辅助治疗其他疾病的手段,如感冒、咳嗽、头痛等 。这类ຫໍສະໝຸດ 物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分析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 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躁、湿 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
症。
药理作用
黄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 肿瘤等药理作用,对多种细菌、病 毒和真菌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用法用量
黄芩常用量为3-10克,煎服或入丸 散。
黄柏
功效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 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 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
案例一
高热患者:一位高热患者在使用清热泻火药后,体温逐渐 下降,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该案例表明清热泻火药对于治 疗高热有较好的疗效。
案例二
口腔溃疡患者:一位口腔溃疡患者在使用清热泻火药后, 疼痛明显减轻,溃疡愈合加快。该案例表明清热泻火药对 于缓解口腔溃疡等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效果。
案例三
感冒患者:一位感冒患者在使用清热泻火药的辅助治疗下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病程缩短。该案例表明清热泻火药 对于辅助治疗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主要功效与适用症状
主要功效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利尿通便。
适用症状
适用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耳聋、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
分类与组成
分类
清热泻火药根据其功效和用途可分为 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 药等。
组成
清热泻火药的组成多为苦寒性质的药 材,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清热泻火药记忆口诀
清热泻火药记忆口诀清热泻火药是中药中的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的内热和湿气。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药物,我们用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药物的名称。
清热泻火药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止血药、清热利湿药和泻下通血药。
这些药物在中医中经常使用,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感冒、发热等症状。
口诀的第一部分是“贝、葛、芦、连”,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解毒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贝母: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葛根:清热解毒,解热除烦。
芦根:清热解毒,清肺降压。
连翘:清热解毒,解表透疹。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在感冒、发热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接下来,我们需要记住清热泻火药中的“芍、栀、麦、薏”这四个字。
它们分别代表清热泻火药中的主要成分,具体如下:芍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
栀子:泻火解毒,清肝明目。
麦冬:清热泻火,润燥生津。
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可以在湿热、口渴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口诀的第三部分是“黄、黑、白、赤”,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止血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黄芩:清热解毒,止痢灭菌。
黑芝麻:止血滋阴,润肠通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清咽定音。
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在出血、鼻衄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口诀的第四部分是“茯、车、苁、党”,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利湿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茯苓:利湿渗濡,健脾益气。
车前子:利水消肿,通淋达尿。
苁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
党参:补气益肾,生津补血。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利湿作用,可以在湿热、尿频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泻下通血药中的“大黄、小茴、木通、枳实”这四个字。
它们分别代表泻下通血药中的主要成分,具体如下:大黄:泻下通便,清热利湿。
小茴香:理气止痛,温通胃肠。
木通:利水通淋,除湿消肿。
中药学-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咳吐脓痰腥臭,与薏苡仁、冬瓜子等清肺化痰排脓 之品同用,如苇茎汤。
3.胃热呕吐 芦根入胃经,清胃热而止呕,可用
鲜芦根配竹茹、生姜等和胃止呕之品,如芦根饮 子。
4.清热涩痛 有清热利尿的作用,治热淋涩痛,小
便短赤,常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同用。
【用量用法】15~30g,煎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 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头晕
主入肝经,善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 痛等症状,与黄芩、赤芍、木贼同用如决明子散。 还可平抑肝阳,治头晕头痛,与菊花、夏枯草、 钩藤同用。
蒸潮热者忌用。
淡竹叶应用及注意:煎服:6–10g,有扩散瞳孔
的作用,故青光眼患者忌用。
主产我国东南地区。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胃、 膀胱经。 【功效】清热泻火 解毒 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热病烦渴 本品性寒,功能清热泻
火。治风热感冒与金银花、薄荷、菊花同用以加 强疏散风热之功;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与石 膏、知母、芦根同用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治疗里热证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分类: 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栀子 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 清热凉血——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 根 清虚热 ——青蒿、地骨皮 对脾胃虚寒、肠滑易泻者要慎用;阴盛格阳或 真寒假热之证要禁用;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 过,损伤正气。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 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泻肺胃气分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淡竹叶、鸭跖草、栀子)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淡竹叶、鸭跖草、栀子)淡竹叶•药性:甘、淡,寒。
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1.热病烦渴:本品入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能泻胃火以止渴。
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伍石膏、知母、芦根等药。
2.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本品性寒能清心降火,甘淡能渗湿利尿。
用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与木通、滑石、灯心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鸭跖草•药性:甘、淡,寒。
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主治:1.热病烦渴,风热感冒:本品功能清热泻火。
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与石膏、知母、芦根等同用,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治风热感冒,常与金银花、薄荷、菊花等同用,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功。
2.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本品能清热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常与板蓝根、玄参、山豆根等同用;治痈肿疔毒,常与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或以鲜品捣烂外敷。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本品既能淡渗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治疗湿热水肿尿少,小便淋沥涩痛,可与车前草、木通、白茅根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栀子•药性: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主治:1.热病烦闷:本品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常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者,常与黄芩、黄连、黄柏等同用,如:黄连解毒汤。
2.湿热黄疸: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治肝阳湿热之黄疸,常与茵陈、大黄等同用,如:茵陈蒿汤。
3.淋证涩痛:本品能清下焦湿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治血淋、热淋涩痛,常与滑石、车前子、木通等同用,如:八正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本品辛甘大寒,入肺、胃经。
生用清泄与透达并具,既善清泄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热透肌,热去则烦除津生渴止,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煅后外用,收敛之中兼清热之性,可治疮疡不敛及湿疹等。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1、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炎烫伤。
石膏配知母:石膏生用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内服宜生用。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
外用须经火煅研末。
知母
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本品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虽销逊石膏,但却擅长滋阴润燥。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
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两药相合,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炎、镇静、抗肿瘤、降血糖、抑制Na+,K+-ATP酶、降低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通过其细胞调控作用纠正异常细胞的功能等作用。
天花粉
葫芦科栝楼等的干燥块根。
苦、微甘,寒。
归肺、胃经。
本品苦寒清泄,微甘而润,并兼行散,入肺、胃经,为清润消肿排脓之品。
既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液、润肺燥,又能消肿痛、排疮脓而疗疮治伤。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注射液用于引产(须做皮试)。
栀子
茜草科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寒。
归心、肺、胃、三焦经。
本品苦寒降泄清利,善清心肺三焦之火,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入气分能泻火而除烦,入血分能凉血而止疗疮,入三焦能清利湿热而退黄。
此外,外用又具消肿止痛之功。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栀子配淡豆豉:栀子苦寒,善清热泻火除烦;豆豉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郁热而除烦。
两药相合,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栀子配茵陈:栀子苦寒,功能泻火除烦、利湿退黄;茵陈苦微寒,功能清热利湿退黄。
两药合用,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
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镇痛、抑制中枢神经、降血压、保肝利胆、促进胰腺分泌、利尿、减少胃液分泌、泻下、止血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夏枯草
唇形科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苦、辛,寒。
归肝、胆经。
本品苦辛而寒,专入肝胆,主清泄散郁,略益血养肝。
既善清肝火而明目,又善散郁结、降血压,为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疠、瘿瘤。
4、高血压属肝热或肝阳上亢者。
芦根
禾本科芦苇的新鲜或干燥地下茎。
甘,寒。
归肺、胃经。
本品甘寒质轻,入肺、胃经,清利与透发并具,清利中兼透发之性。
既能清肺胃热而生津除烦、止呕,又能利小便而导热之邪从前阴出,还兼透散表邪。
虽药力平和,但不滋腻,不恋邪,且味不苦而易服。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淡竹叶
禾本科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膀胱经。
本品甘淡性寒清利,既清心胃之火而除烦,又清利小肠与膀胱经湿热而利尿。
清热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
2、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3、水肿、热淋、湿热黄疸。
决明子
豆科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苦,微寒。
归肝、肾、大肠经。
本品苦寒清泄,甘寒清润。
入肝、肾经,能清肝火、益肾阴而明目,治肝火上犯、肝热目赤及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
入大肠经,能清热润肠通便,治热结肠燥便秘。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冯、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热结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