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
中药各论-清热泻火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9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 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 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 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 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3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4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5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敛疮生肌
煅后外用治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18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22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肺、胃、肾。
9.1 清热泻火药(9.清热药)
第九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
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
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指导用药的。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
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疽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
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考,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漏、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并且这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
石膏《本经》石膏为一种矿石,即含结晶水硫酸钙。
第二章 清热药-概述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
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芦根、石膏等;
燥伤肺胃,咽干口渴, ~沙参、麦冬、玉竹
等;
阴虚内热,消渴多饮, ~葛根、知母、五味
子等。
【临床应用】
天花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2. 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 。
肺热咳嗽,咽喉不利,咳痰黄稠, ~射干、
马兜铃(射干兜铃汤);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沙参、
【用量用法】
石膏
用量: 15~60g。 用法:打碎,先煎。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退出
知母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比较
【药用来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
【处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生用。 炒知母:炒用或盐水炒用。
知母
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清润,上清 肺热以泻火,中清胃热以生津, 下润肾燥以滋阴,统治上下;既 可治实热证又治虚热证; 滋阴润燥,治疗内热消渴及肠燥 便秘。
芦根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药用来源】
芦根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处方用名】
芦根:生用。 鲜芦根:新鲜者。
芦根
【性能特点】 甘,寒。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
3. 用于淋证涩痛。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凉血止血
~木通、滑石、车前子 (八正散)
【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凉血止血
~生地、侧柏叶、丹皮等(十灰散)
【临床应用】
栀子
5. 用于火毒疮疡,目赤肿痛。
第二章清热药 清热泻火
【用法】生用、炒炭。
夏枯草
【性能】辛、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另,可做剧毒外用药的稀释剂 (升药,HgO )
知母
【性能】苦、甘,寒。 肺、胃、肾。
【功效】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清润兼备,针对肺、 胃、肾三脏。)
石膏
辛甘大寒—泻火力强—重在清解 — 以实证为主—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等
(入肺、胃) 清热泻火
【性能】 甘、苦、咸,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适应证】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桅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淡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瘰疬,指发生于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之慢性感染疾患者。 小者为瘰,大者为疬。症见初起肿块如豆,数目不等,皮色 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继则融合成块,推之不移。 瘤,指皮下赘生的肿块。 瘿者,项瘤也。
3.乳痈肿痛。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 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决明子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适应证】
1.热病烦渴。 清气分热作用不强,温热病气分热证兼口渴时应用 2.肺热燥咳。 清肺热,润燥化痰 3.内热消渴。 清胃热,生津 4.疮疡肿毒。 如作为注射剂可用于中期引产,但有致敏性。
清热泻火药
【来源】
思考与训练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石膏
思考与训练
《 医 学 衷 中 参 西 录 常》 与: 知母相须为用, “石膏,凉而能散,有透以表加强清热泻火的 解 放胆肌用之之力,。直外胜感金有丹实。热者作,用,如白虎汤。
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石膏善治实热 消渴。
清泻肺热
2、肺热咳嗽气喘,咯痰黄稠。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甘寒清热生 津止渴,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煅石膏外用。有敛 疮生肌,收湿拔干, 止血之功。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石膏 思考与训练
石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外 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之证, 用之无不奏效。
思清考与训热练 泻火药
【性能特点】 善入气分,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既可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有一 部分药物除寒凉之性外,多兼有甘味,甘寒相 合,清热养阴生津,对热性病津伤口渴之症, 有表本兼治之效。
【使用注意】 思考与训练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气血两清。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则。常配伍 滋阴药。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主治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患者有高热、发烧——药物有较好的退烧作用;热邪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泄,有烦渴多饮征象——药物需清热兼生津止渴,宜性味甘寒;归肺胃两经;)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心热证、肺热证,一般不发热,无发烧症状)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卫气营血辨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脏腑辨证——肺热证—咳嗽咯痰比较黄稠胃热证—口渴或者肠燥便秘心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或者眩晕肝热证—心烦不安、烦躁不眠+++++++++++++++++++++++++++++++++++++++++++++++++++++++++++++++火是外因六淫之一,热是由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一种象征;火是本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物质,由于火的存在,从而产生了热的一些征象。
水为湿之极,湿为水之渐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六淫角度:火和热是相同的邪气;病理变化角度:是同一类的热象症状实际并没有把这两个功效区别开来广义角度:清热=泻火=>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狭义角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典型清热药)+++++++++++++++++++++++++++++++++++++++++++++++++++++++++++++++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代表)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较次要)桑叶、菊花、蝉蜕用于眼科疾病===================================================================================================================================石膏VS知母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千金方》苇茎汤苇茎≈芦根功效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古代的竹叶——清心除烦方面优于淡竹叶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通泻三焦越鞠丸——越,越桃(栀子),鞠,川芎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疗用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治疗作用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药石膏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包括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
在中医药学中,药石膏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症状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药石膏的功效及其应用。
1. 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清热泻火是指通过中药的治疗作用,清除人体内部的热毒,达到平衡机体的目的。
药石膏具有降低体温、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症状。
在炎热夏季,药石膏可以起到清热降温的作用,使人体感到凉爽舒适。
2. 收湿敛疮的作用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药石膏具有收敛和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湿疹、疮疱、疣等湿热引起的皮肤病。
药石膏能够有效地收敛皮肤,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药石膏的应用方法药石膏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用法。
常见的应用方法包括外用贴敷、口服以及制成药膏等。
对于清热泻火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药石膏制成敷贴,贴在病患的头部或者腋下进行退热治疗。
对于收湿敛疮的作用,可以将药石膏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
此外,药石膏还可以通过煎煮后服用,用于治疗内热等内部症状。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石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保持用药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其次,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超量使用。
最后,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先进行皮肤试验,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总结:药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其应用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用法。
在使用药石膏时,需要注意卫生、用量和过敏等问题。
相信通过合理的应用,药石膏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福祉。
12 种清热泻火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12种清热泻火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清热泻火药石膏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分布区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石膏矿藏分布,如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H2O )。
2清热泻火药知母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分布区域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山东、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在安徽、江西、河南、新疆等地有引种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3清热泻火药天花粉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楼粉分布区域1、栝楼: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双边栝楼:分布于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
道地产区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好。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瓜蒌与双边瓜蒌的干燥根4清热泻火药栀子木丹、鲜支、越桃、支子、山栀子、枝子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产于长江以南各省。
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5清热泻火药夏枯草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鎯头草、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全国各地均产。
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6清热泻火药决明子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分布区域1、决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
2、小决明: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
栽培或野生。
道地产区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豆科决明属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7清热泻火药竹叶淡竹叶分布区域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清热泻火
2、敛疮生肌
溃疡不敛 3、收湿 湿疹瘙痒 水火烫伤 4、止血 外伤出血 15~60g 先煎 煅石膏外用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生津润燥: 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
生知母 清热泻火 盐知母 滋阴降火
12
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敛疮生肌 收湿 止血 清解 生津润燥 清润
13
芦根
甘寒 肺胃 根茎
5
石膏
生石膏
煅石膏
6
【性能】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清热泻火—清泻火热,清泄气分火热之邪
除烦止渴—消除心烦,制止口渴
收敛生肌—收敛疮口,生成肌肉
7
【应用】
1.气分实热证。本品性味辛甘大寒,性 寒清热泻火,辛寒透散热邪,清热泻火以除 烦渴,为清泻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气 分实热,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者, 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本品善清泻 气分实热,若配清热凉血之生地等,可治温 病气血两燔。
17
淡竹叶
1、 2、
甘淡寒
清热泻火、除烦:热病烦渴
利尿: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热邪下 移致热淋涩痛
18
栀 子 苦寒 心肺三焦 果实
19
栀子
苦寒
1、
泻火除烦:热病心烦 躁扰不宁 栀子豉汤
清利湿热:湿热黄疸 血淋涩痛 茵陈蒿汤 八正散 3、凉血解毒:目赤肿痛 火毒疮疡 4、凉血止血:血热吐衄 十灰散
4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
或甘寒,清热力较强。本类药物以清泄气分邪热 为主,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 出、烦躁、脉洪大者。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 还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 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 则宜适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清热泻火
目录
• 清热泻火药概述 • 常用清热泻火药 •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 清热泻火药的配伍与禁忌
01 清热泻火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清热泻火药是指具有清热泻火功 效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火热内 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小便短赤等症状。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清 热泻火药可分为苦寒清热药和甘 寒清热药两类。
增强药效
选择能够增强清热泻火药效的药物 进行配伍,以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在配伍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 小的药物,以降低对身体的损害。
配伍禁忌
药性相反
作用重复
清热泻火药应避免与温燥类药物配伍, 因为两者药性相反,会影响治疗效果。
避免与作用相似的药物重复配伍,以 免造成药物过量和不良反应。
产生化学反应
配伍应用
配黄连治湿热泻痢;配栀 子治湿热黄疸;配桑白皮 治肺热咳嗽;配黄柏治湿 热疮毒。
黄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 虚热。
主治
湿热黄疸、泻痢、带下、 热淋、足膝肿痛、湿疹瘙 痒、疮疡肿毒、目赤肿痛、 口舌生疮。
配伍应用
配栀子治湿热黄疸;配苍 术治湿热泄泻;配苦参治 湿疹瘙痒;配知母治阴虚 火旺。
03 清热泻火药的应用
内热泻火
症状
发热柏、栀子等。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肺热咳嗽
症状
咳嗽、痰黄稠、口干咽痛等。
药物
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等。
注意事项
需配合其他药物使用,同时注意药物的寒凉性质,以免影响脾胃功 能。
清热泻火茶120方(五)
清热泻火茶120方(五)41、蒲核茶。
原料:蒲公英5g、香附3g、山茨菇1g、大蓟3g、虎掌草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香附、山茨菇、大蓟、虎掌草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
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散瘀。
用途:瘰疬痰核;淋巴结发炎。
42、蒲花茶。
原料:蒲公英5g、金银花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泻火。
用途:急性结膜炎。
43、蒲乳茶。
原料:蒲公英5g、乳香3g、没药3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乳香、没药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即可。
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
用途:各种化脓性感染。
44、蒲肝茶。
原料:蒲公英5g、菌陈5g、柴胡3g、栀了3g、郁金3g、茯苓3g、绿茶10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蒲公英、菌陈、柴胡、栀了、郁金、茯苓至水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
可加适量白糖。
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除湿,理气。
用途:急性传染性肝炎。
(蒲公英茶)45、蒲胃茶。
原料:蒲公英5g、地榆根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和胃。
用途:慢性胃炎;胃溃疡。
46、蒲砂茶。
原料:蒲公英5g、橘皮3g、砂仁3g、红茶39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和中,养胃。
用途:脾胃虚弱;慢性胃炎;胃脘胀痛;消化不良。
47、蒲地茶。
原料:蒲公英5g、生地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凉血解毒,散结除痹。
用途: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
48、蒲瓜茶。
原料:蒲公英5g、瓜蒌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散结,和胃消痞。
用途: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病;胆石症;胆囊炎有痰热症状者;肺癌。
49、红茶。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药的定义清热泻火药是中药中的一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降低体内热纳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同时具备泻火排毒的作用。
清热泻火药的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药主要应用于治疗由于体内热毒引起的疾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清热泻火药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所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等。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咽喉疼痛等疾病。
2.泻火降温:清热泻火药具有泻火的作用,可以加速体内毒热的排泄,降低体温。
适用于高热引起的头痛、口渴等症状,常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3.解毒抗菌:清热泻火药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
4.消肿止痛:清热泻火药还具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因热毒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常用于扁桃体炎、牙痛等疾病的治疗。
清热泻火药的常用药物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清热泻火药物:•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功效。
适用于热毒上炎、湿热黄疸等疾病的治疗。
•金银花: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解暑降温的作用。
常用于风热感冒、痢疾等疾病的治疗。
•茅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热毒壅闭、痈疽肿毒等疾病的治疗。
•美珍香: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温的作用。
常用于热毒咳嗽、火热血痢等疾病的治疗。
•野菊花: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尿的功效。
适用于疔疮肿痛、湿热痢疾等疾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尽管清热泻火药具有一定的药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用药时间:清热泻火药一般在感冒初期或热毒症状明显时使用,而在病情缓解后应适当减少或停用,以免引起其他不适症状。
2.遵医嘱用药:清热泻火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嘱用量和用药频率,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3.注意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存在对某些清热泻火药物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199个清热泻火茶配方
1.金银花茶原料:金银花5g、绿茶3g。
用法:将金银花和绿茶置于茶杯中,用15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饮用,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抗菌。
用途:外感发热;慢性肠炎;肺炎;扁桃体炎;肾炎;夏季热盛时饮用。
2.银花清利茶原料:金银花15g、白糖10g。
用法:饮用时加入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
功能:清热止痢。
用途:赤白痢、大便中挟脓血。
来源:《惠直堂经验方》。
3.金芪花茶原料:黄芪5g、金银花3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益气托毒解毒。
用途:疮疡肿毒的疮口久不愈合;慢性肾炎;慢性肝炎。
4.金银菊茶原料:金银花5g、菊花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分二、三次饮用。
功能:清肝解毒。
用途:慢性肝炎;眼部炎症。
5.金天茶原料:金银花5g、天花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茶味变淡为止。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用途:肝经热盛口苦咽干、黄疸。
6.金银甘茶原料:金银花5g、甘草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凉血,调和胃气。
用途:疮疡;热病;咽喉肿痛;肺癌。
7.金翘茶原料:金银花5g、连翘3g、绿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能:清热透邪。
用途:外感发热;炎症;疮疡。
8.银归茶原料:金银花5g、当归3g、绿茶5g。
用法:将金银花、当归置于锅内,用250ml水煎煮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途:痈疽肿毒。
来源:《洞天奥旨》。
9.金花茶原料:金银花10g、茉莉花茶5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
用途:外感发热;肠炎;痢疾;麻疹;腮腺炎;外伤感染。
可预防中暑、风热感冒。
来源:《滇南本草》。
清热泻火药名词解释
清热泻火药名词解释清热泻火药是中医药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的火热是指体内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热性病、热病、炎症等病症。
火热会引起人体的不适和各种症状,因此需要使用清热泻火药物来调理身体。
清热泻火药物有很多种类,下面就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药物进行解释。
1. 银花:银花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银花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2.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与银花相似的药物,也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金银花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3. 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薄荷可以用于治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4. 黄连:黄连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黄连可以用于治疗肠胃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5. 石膏:石膏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石膏可以用于治疗高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6. 竹叶:竹叶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竹叶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7. 菊花:菊花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菊花可以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8. 芦根:芦根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芦根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9. 牛黄:牛黄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牛黄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喉咙肿胀、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10. 茵陈蒿:茵陈蒿是一种常见的清热泻火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降火的功效。
茵陈蒿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肠胃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清热效果。
清热泻火药记忆口诀
清热泻火药记忆口诀清热泻火药是中药中的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的内热和湿气。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药物,我们用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大家记忆。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药物的名称。
清热泻火药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清热止血药、清热利湿药和泻下通血药。
这些药物在中医中经常使用,可以用来治疗消化不良、感冒、发热等症状。
口诀的第一部分是“贝、葛、芦、连”,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解毒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贝母: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葛根:清热解毒,解热除烦。
芦根:清热解毒,清肺降压。
连翘:清热解毒,解表透疹。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在感冒、发热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接下来,我们需要记住清热泻火药中的“芍、栀、麦、薏”这四个字。
它们分别代表清热泻火药中的主要成分,具体如下:芍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
栀子:泻火解毒,清肝明目。
麦冬:清热泻火,润燥生津。
薏苡仁: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可以在湿热、口渴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口诀的第三部分是“黄、黑、白、赤”,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止血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黄芩:清热解毒,止痢灭菌。
黑芝麻:止血滋阴,润肠通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清咽定音。
赤芍: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在出血、鼻衄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口诀的第四部分是“茯、车、苁、党”,这四个字代表的是清热利湿药中的主要成分。
它们分别是:茯苓:利湿渗濡,健脾益气。
车前子:利水消肿,通淋达尿。
苁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
党参:补气益肾,生津补血。
这四种药物都有很好的清热利湿作用,可以在湿热、尿频等症状中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泻下通血药中的“大黄、小茴、木通、枳实”这四个字。
它们分别代表泻下通血药中的主要成分,具体如下:大黄:泻下通便,清热利湿。
小茴香:理气止痛,温通胃肠。
木通:利水通淋,除湿消肿。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中医药学倡导“治未病”,注重通过调理身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针灸和艾灸作为中医药疗法中常用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的免疫系统,并结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清热泻火汤”的中药方剂,该方剂以针灸艾灸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调理身体的免疫力。
清热泻火汤是一种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中药方剂,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并经过科学的比例配伍,保证药效的最大化。
清热泻火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芩、黄连、黄芪、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生地等草药。
每种草药都具有一定的功效,可以协同作用,起到调理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清热泻火汤的配伍原则是以清热、泻火为主,调理身体的内热症状,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黄芩、黄连、黄芪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的炎症反应,调理免疫系统。
当归、白芍、川芎、香附具有活血调经、舒经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
生地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使用清热泻火汤进行针灸艾灸调理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针灸是利用针刺和针刺后的刺激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艾灸是利用艾绒的燃烧产生的热能来刺激人体穴位。
通过针灸艾灸与清热泻火汤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调节内分泌、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
然而,使用清热泻火汤进行针灸艾灸调理仅仅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
在使用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前,应先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
总之,针灸艾灸调理身体免疫力的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中医药疗法。
它通过调理身体的内热症状,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然而,在应用中药方剂清热泻火汤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清热泻火剂的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剂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清热泻火剂?清热泻火剂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草药组成,用于舒缓体内过多的热气和火气。
它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清除体内的湿热和燥热,以达到清热泻火的功效。
2. 清热泻火剂的功能清热泻火剂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清热解毒清热泻火剂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和燥热,减轻体内热气和火气的积累,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从而舒缓症状。
2.2 解热退烧清热泻火剂有助于退烧。
当人体出现发热症状时,通常是因为体内热气和火气过多所致。
清热泻火剂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清除体内的湿热和燥热,帮助体温回归正常。
2.3 消肿止痛清热泻火剂还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
它可以减轻由于热气和火气引起的肿痛症状,舒缓疼痛感,缓解相关不适。
2.4 养阴降火清热泻火剂可以养阴降火。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体内的热气和火气过多往往是由于阴虚火旺所致,清热泻火剂可以通过草药的配伍,帮助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降低阴虚火旺的状态。
3. 清热泻火剂的主治清热泻火剂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用于以下一些疾病和症状的治疗:3.1 口腔溃疡清热泻火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等相关口腔炎症。
口腔溃疡常常与体内湿热和燥热有关,清热泻火剂可以调节体内的湿热和燥热,缓解口腔溃疡的发生和症状。
3.2 痤疮清热泻火剂可以用于痤疮的辅助治疗。
痤疮往往由于体内湿热和燥热导致的,清热泻火剂可以调节体内的湿热和燥热,减轻痤疮的产生和发展。
3.3 急性咽炎清热泻火剂在急性咽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急性咽炎往往伴随着咽部发炎、肿痛等症状,清热泻火剂可以通过消肿止痛的作用,舒缓咽炎不适。
3.4 热淋涩痛清热泻火剂对于热淋涩痛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热淋涩痛是由尿道湿热和热毒引起的,清热泻火剂可以清除湿热和燥热,减轻尿道炎症,缓解尿道痛感。
3.5 急性扁桃体炎清热泻火剂可以辅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往往伴随咽痛、发热等症状,清热泻火剂可以通过解热退烧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缓解相关症状。
中医知识:清热泻火法
中医知识:清热泻火法
清热泻火法,是使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以清热、泻火、保津解毒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一切热性病证,如温病、瘟疫、痢疾等。
1、清气法
用于治热在气分,如大热烦渴,大汗,脉洪数等,或病后余热未清,心烦等证。
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竹叶、栀子等,由于热邪易伤气液,故每配益气生津之品,如沙参、麦门冬、甘草等。
代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等。
2、清营凉血法
用于邪热入营,神昏谵妄,热人血分,证见舌质深绛,脉数,烦躁不寐,吐血、衄血、发斑等。
常用药物如生地黄、牡丹皮、犀角、赤芍之类。
代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气血两清法
是由清气法和清营凉血法结台组方,主治热邪侵扰气分与血分之证,所谓气血两燔。
代表方如清瘟败毒饮。
4、泻火解毒法
多用于瘟疫、温毒及火毒,或疮疡热探毒重之证。
常见烦躁狂乱,热甚发斑,或头面红肿,或口糜咽痛等。
常用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连翘、板蓝根、升麻等。
代表方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5、清脏腑热法
热邪偏盛于某脏腑,而发生热证、火证,临证时应针对其脏腑所发生证候,选择切中病情的方剂予以治疗。
如泻心火,常用泻心汤、
导赤散;泻肝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泻肺火,用泻白散;泻脾火,用泻黄散;泻胃肠火,用黄芩汤、白头翁汤等。
6、清虚热法
前述五法,一般用于里热炽盛之证。
如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热恋阴分,暮热早凉,在治法上又当育阴透热,方如青蒿鳖甲汤。
至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者,法宜滋阴清热,如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亦类附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 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处方用名】
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 熟石膏、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专作外用)
20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17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主治
清热泻火 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热 除烦止渴 呕吐;胃火头痛;牙龈肿痛;口疮
敛疮生肌 煅后外用治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收湿止血 外伤出血
18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 敛,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
6
3 、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 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 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 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 量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7
4 、清热解毒药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 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 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 用。
4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 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 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 的多种实热证。
5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21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植 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22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23
知母之功效
1.清热泻火 (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 骨蒸)。
概述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 药物,称为清热药。
作用: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
1
“火”、“热” 的病理改变
性质 致病特点
病症特点
上炎 一派阳热征象 易扰心神
发热、面赤、口舌生疮、 牙龈肿痛、心烦、神昏。
燔灼 易伤津液, 易于耗气
口渴、尿少、便结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急迫
易于生风 易于动血 发病急、传变快
密蒙花、青葙子
15
概述
含义:清热泻火,治疗气分实热证 药性多甘寒或苦寒。
适应证:清泄气分邪热,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的高热、 口渴、汗出、烦躁,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还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
16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酸盐类 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O4·2H2O)。
相同点:二药均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 病之高热烦渴,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清解,清实热,知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
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1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处方用名】
肥知母、知母(生用,泻火之力较强) 炒知母(炒用,泻火之力稍缓和) 盐水炒知母(滋阴退虚热较佳)
26
知母方剂举例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知母、黄柏、地黄、丹皮、萸肉、山药、
泽泻、茯苓 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梦遗精。
27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2.滋阴润燥(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清润兼备,针对肺、胃、肾三脏。
24
知母的应用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 泻肾火。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 则泻肾火。
知母既清实热,又退虚热,但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 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须配伍滋阴药
25
抽搐、目睛上吊 脉数、出血
腐物 易致肿疡
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溃烂 2
概述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使里热得 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 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3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湿热泻痢、黄疸等 3.清热凉血药: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热毒证,火毒炽盛、痈肿疮疡 5.清虚热药:清虚热,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8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9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虚实。 2.若里热兼有表证,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
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导热下行。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12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1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4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