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学观摩观后感
关于《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三篇】
关于《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三篇】《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1今年我读了《于某某:我怎样教语文》一书。
这本书是于某某老师从教五十多年来对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较为全面的总结,带我们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进入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之门。
读完此书,我颇有启发和感触。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的第二辑《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某某老师在文章开头写到:“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
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生写字,老师要是喜欢写字,对书法略知一二__________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奥妙之所在;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是能写点文章,知道一点写作知识,那么,教语文就更不难。
”如果说在过去,当看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会毫不迟疑地反对。
语文千头万绪,知识繁琐,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哪一方面不得顾及?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需下很大功夫,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得推敲琢磨,教语文怎么可能很简单?这几年,不断地接受新的课改理念,参与语文课题研讨,尝试语文课堂的改革,也确实在自己的思想上产生了巨大转变,更是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于某某老师认为,教语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教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要抓住“读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可以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读什么?就是读书,大量阅读课外书,从孩子识字起就开始阅读,并在阅读中识字,读经典、诵美文、背诗文、储备语言。
学会多种阅读方式,默读、朗读、精读、泛读、跳读等。
写什么?就是写字、写作文,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宏扬传统文化。
写作文训练从一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了,低年级写话,中高年级写段、写篇。
而且要做到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
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课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语),抓住“读写”两线不放松,就能把语文教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于永正老师在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开卷有益,打开书时,就被吸引了,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读到感动之处就写下读书心得。
当我读完时,真是收获颇多。
本书记录了于永正老师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方向,传授了实践方法。
我总结了几点: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
是我毕生的追求。
”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真是了不起。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老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有所发展。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告诉我:“娃娃,做人一定要善良”,当老师之后我觉得做老师更要善良,自己快乐也要让孩子快乐。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心得体会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通常指的是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某些现象或者经验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心得体会五重教学法指的是: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
反复品读五重教学法,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于老师心灵的独白,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于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
书中所讲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是那样的贴近,所以读起来感受颇多。
一、重情趣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中的第一部分,也是于老师语文教学的最大特色,更是能引发我产生共鸣的地方。
每每读起这一章,我的心灵总会生出不同的感慨。
这里的情一方面是指对学生有情,另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于老师提出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
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
所以,于永正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我们避免不了会有偏爱个别优生,厌恶个别差生的念头。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尚。
于老师不是圣人,但他关爱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不同的尺子,将自己深厚的爱温暖每一位学生。
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
所谓差生,只不过在学习上比别人逊色一些,在其他领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许多差生在成人后变得很有出息,而且对老师也很有感情。
我们班就有一个姓梁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这个男孩特别地乐于助人,看见老师抱着一摞本子走出办公室,他会主动上前迎接;看见班上女同学抬不动课桌,他会主动去帮忙。
每每看到这些,我心里都会感动不已。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读完这本阅读教学实录,我感触很深,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同时也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欢笑,在课堂中荡漾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惬意之感,你会在不经意间走进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之中。
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有兴趣,于老师可真是使用了十八般武艺--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一个词语的意思,于老师只需寥寥数笔孩子们就能从形象的画面中找到答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本更深刻,于老师可以一人出演多角,可以是“耳背”的老奶奶,也可以是狡猾骗肉的“狐狸”;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更加浓烈,于老师可以用他那独有的嗓音唱上一小段京剧……真所谓于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唱、念、做、打”自成一体。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却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
他的阅读课就是要学生读,并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读自悟。
我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看教师对教材挖的够不够深,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表现。
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以步步引导甚至换人回答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发展。
于老师的做法不同,每到这时,他总是鼓励学生再读读那一自然段,完善自己的答案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再读、反复读、有感情的读,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一些。
他不会轻易地让别的同学去帮忙,更不会由老师来说出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尊重。
二、激励,在航程中扬帆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
”在课堂上他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实指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
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1近期读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实录,感动不已,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生趣活泼,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看似普通自然又有趣的活动,实则暗藏玄机,让人不由生叹。
一、儿童立场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花了很大力气去解读文本,我们总祈求把文本解读得巧妙生姿,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难点是什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我们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怎样的桥梁,让他们愿意学、轻松学,而不是带着负担去学。
就此于老师是完完全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执教《草》时,于老师知道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存在难点,便巧妙地通过简笔画把草木的四季变化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代入情境理解“岁”的含义,从“岁”到时间、到自然万物的变化,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学生理解此诗层层深入。
这节课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就是因为于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去雕琢文本,组织活动,因此整堂课好玩有趣又回味无穷。
二、情境教学总的来说,于老师的教学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引入新知。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还原意境,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想。
笔者深受于老师启发,在执教《一直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时,学生始终无法深层次的理解文末“我”的疑惑,对于文中“老师”的理解,学生往往习惯性用“鼓励、通情达理”等词,笔者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代入情境,一位同学扮演文中的“我”,两位同学扮演“哥哥和妹妹”,其余同学扮演老师,表演结束后采访“我”的感受,学生能说出“委屈、窘迫、紧张”等词,最后再结合文中“老师”和“扮演哥哥的小朋友”的言行去感悟,学生居然能说出:“老师的冷漠”“老师没有教我豁虎跳,也没有鼓励我,更没有引导其他同学换位思考,而是任由他们嘲笑我”。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安定区东古学校张官龙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的心得体会我于2012年9月28日和29日有幸参加了“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于老师和他的两名弟子(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的李虹霞老师和兰州市实验小学的张艳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课和讲座,通过观摩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于老师将语文教学的根本总结为: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
一、写好字。
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是人的第二张脸。
写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耐心细致的能力。
于老师在这次活动中上了一节《祖父的园子》,课堂的第一项内容便是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于老师尤其重视字的书写。
在接下来的研讨活动中于老师进一步说了写字的重要性。
二、读好书。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正如于老师所说,书的味道是读出来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通过听三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我发现三位老师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张艳平老师在讲授作文课时,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通过小作者的读让学生体会作文表达的情感。
于老师和李老师在讲授《朗读和朗读教学》时,重点讲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朗读的方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六点: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朗读融“内心”与“表达”于一体;4、朗读有助于记忆;5、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6、朗读可以发挥想象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重点备朗读。
三、写好文。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文章,而是看他的课堂教学怎么样,先说再写,写成了再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次活动中张艳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非常精彩的作文课《第56期作文周报评讲》,这节课是基于张艳平老师所带的班每周都要办一期作文周报,首先老师展示了小作者的合影和班级评选的前五名作文题目,接着第一名的同学深情的朗读了他的作文《菊花开了,我长大了》,接着其他同学提问题,谈收获,接下来学生举手说自己喜欢的作文及原因,并向作者提问题,谈收获。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这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让我收获了很多对写作的新体验和新认识。
在课堂上,永正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技巧和方法,让我们更好地展现中心思想。
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我们的观点,如何用适当的例证和事实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拥有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并以这个思想为纽带来串联文章的每个段落和句子。
在适当的引用例证和事实方面,永正老师提出真正的例证应该是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的,而非人为的。
他告诉我们不能“炒冷饭”,也就是不能一再使用说明已经被人说烂的例证。
相反,我们需要寻找新鲜的素材,这可以通过不断了解现实世界来获取。
这样的例证或事实可以增强我们文章的可信度,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在语言表达方面,永正老师强调了文学的“音韵美”。
他说,语言是有节奏的,无声的音乐。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来提高文章的音乐美。
而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它的深度和广度,就决定了其思想的高度和远度。
在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方面,永正老师强调了创新和独特性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素。
我们需要拥有发现不一样的视角的能力,才能揭示真相,最终做到有影响力的文章创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章。
在合理的篇章结构方面,永正老师提到了每个段落应该有自己的单一观点,用合理的连接词或片语连接前后段落,使文章整体性更强。
这样,读者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最后,永正老师特别强调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沉重或轻松的语言表述我们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得到了很多建议,让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写作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学习到了许多与历史和人情息息相关的知识。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是一本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书籍,详细记录了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和思考。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我被于永正先生那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的精神所震撼。
他在书中多次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去发展和成长。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综合素质。
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是一门艺术和智慧。
其次,我被于永正先生对于教学过程的精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所折服。
他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他总是能够准确地洞察学生的内心需求,并以他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经验总结,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教育的道路。
再次,我被于永正先生对于教育改革的坚定信念所感动。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领域。
因此,他一直在探索和尝试,不断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验证和完善。
他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最后,我被于永正先生那种对于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之情所感动。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家人。
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他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他用他的爱心和耐心,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品德上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阅读《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
我们要像于永正先生一样,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感染。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范文永正学习法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在这个学习方法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成为知识的主人,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需求。
在我学习于永正学习法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研究问题。
而在永正学习法中,学生被鼓励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并且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系统化学习。
在永正学习法中,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地整理和归纳。
通过整理和归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再次,循序渐进。
永正学习法中,学生被要求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要求,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团队合作。
在永正学习法中,学生被鼓励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于永正学习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地整理和归纳,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让我在学习中更加自信和积极。
通过学习于永正学习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总之,学习于永正学习法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和机会。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我相信,这种学习方法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我将永远感激这次学习机会,并且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民族小学蔡瑞华
12月20日,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来莘县实验小学,为我们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求真、务实,不用任何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生动有趣。
当于老师讲到“嗔怪”时,他亲切地询问学生们课前查字典了吗?全班同学无人回应。
这不禁也让我想到我自己,想到了我的学生们。
我平时要求同学们有查字典的习惯吗?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字典吗?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同学查一个字的读音,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带字典的。
虽然我有时也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多查字典,但没落实到行动,这一点我要学习于老师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
接着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报告。
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在他的两节课中,这几个字都体现出来。
尤其是读好书。
听了于老师的范读课文,听完感觉余音袅袅,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
再反思我们的读,和于老师比起来,只能算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看来今后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对自己和学生都提高要求,真正的做到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
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5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5篇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1近日读他的著作《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其中收录了_篇口语交际课堂实录.一篇篇读来,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笑眯眯地望着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边似乎能聆听到孩子们爽朗欢快的笑声.一节节口语交际课不仅妙趣横生,让人感觉好玩开心,而且还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平时在课堂上,对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我也能够认真地带领学生去完成,我比较注重课堂交际环境的轻松及交际双方的互动,还曾经被王庆华老师亲点参加课堂展示活动,但是对于交际环节的设计与交际情境的创设,则过于简单了,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时常会有现场失控.学生表达不够满意的感觉.在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后,使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教师要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口语交际课,怎样让学生愿意说?于老师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交际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喜闻乐见的,因此,不仅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也有话说,所以,交际课堂上学生愿意说.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参与.例如《说说,画画,写写》一课,学生说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学,画的是自己想画的人物,自然课堂就充满了灵动.《听广播,打电话,写紧急通知》一课,教师就从学生明天要举行的爬山比赛引入,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为而作.很多老师把口语交际做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而对于作文指导又一筹莫展,只好拼命让学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关注的都仅仅是分数而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仅靠背几篇范文侥幸取胜的学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质学生.于老师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从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出发,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他不仅自己选择交际的材料,而且还善于用心设计交际的环节.例如《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一课,一位陌生的老师走进教室要向于老师传达局长的通知,于老师不在请小朋友们转告.所以,当于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发言,趁此机会训练学生描述人物外貌与学习转述通知,当学生能够完成任务后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于老师的每一节口语交际课都是让学生在这样明确的交际目的中进行练习,学生的说.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是为了老师.家长而学,更不是被逼而学,而是为了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我要学〞,所以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益.三.教师要遵循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常常会有听课老师的笑声与掌声来表达对学生精彩发言的表扬,但是,学生的精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在老师的指导后产生的.例如在《观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课中,教师挎着篮子走进教室解释说〝中午要招待客人〞,并让学生说说买了什么东西.学生的回答很简单,仅仅是把于老师买的这些东西罗列出来而已,但是,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学生这样较低层次的发言上,而是提出〝把每样东西的数量也说出来〞,于是,学生的发言就更进了一步,使用了数量词.之后,教师又继续引导:〝不但说出各种东西的数量,还要说出它们的特点,比如,什么颜色啦,什么气味啦,什么形状啦…….〞,学生在练习后表达更准确更生动了.那么,怎样招待客人呢?训练又提高了一步.于老师就是这样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语言表达的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顺理成章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引导,而毫无斧凿痕迹.而学生在教师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中丝毫没有感觉到表达的难度,在积极参与中提高了言语表达的水平.很多孩子往往说得头头是道,而写作却寥寥数语,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说得好而且写得也很好,于老师是怎样指导的呢?例如在《说说,画画,写写》一课中,学生描述班里两个同学的样子,于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找出这两个小朋友.接着,老师提出如果我想念他们怎么办呢?可以读一读写他们的作文,接下来自然转入了写作的环节.可以写这两个同学,也可以写老师,还可以写想象的人物——猪九戒,宽泛的写作空间少了限制多了选择.教师还出示〝习作例文〞供学生借鉴.在写作时可以先写后画,也可以先画后写.画画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喜欢的一件事,更别说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所以学生兴致满满地又写又画.因为有上一环节充分地〝说〞,所以学生在写时就很轻松.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困难,于老师也会及时地提醒,例如在学生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于老师在巡视.指导时插话〝他画的猪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长,他想象的猪九戒脸很长……〞老师这样貌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就为其他的同学打开了思路,同时对于这位学生本人也是一种鼓励.写作完成后的点评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常态,他以自己敏锐的语感.高超的文学功底指导学生随时发现不足之处,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地方,学生在这样一篇篇的习作点评中也学习到了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教师点评完后学生自己再次修改,抄写到作文本上.仅仅从课堂实录中我就发现了诸多的美妙之处,在于老师的课堂上,肯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不断地学习,希望假期之中借助这本书的阅读能够提升一点我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2〝学案〞教学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我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使用学案以及使用过程中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思索.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教学认识不多.感觉是个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也出现抵触情绪.首先,在编写上的困难.因为没有范本,我们无从下手.怎样编写学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有关学案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学案教学的模式.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这种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学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学案就是为学生而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又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它不单单是学前预习.它还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刚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用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就行了.但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文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并且把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预习.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到课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教师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真正可以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了.使用学案后,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案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对学案教学的困惑实施学案教学以来,小组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有时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想继续讨论,那其它的知识就讲不完了.有时收的太紧,只有个别的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言堂.另外一个就是学案发给学生回家预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学案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就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学案发给他们后,有的把学案弄丢了,有的更是偷懒不做.上课时进行讨论,他们是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总之,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3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4转眼间特岗教师服务期已经满了,回想起来,当特岗教师已经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三年前刚刚考上特岗教师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生,充满激情和希望.三年的教师生活改变了我,磨练了我,这三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在此,我要感谢培养我,鼓励我,支持我的领导,感谢一起走过,互相帮助的同事们.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本人对这三年的任教工作总结如下:一.思想品德方面: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记得一开始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岗前培训,后来走上岗位后我也一直没有停止培训自己,我不断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法律法规.基础教育改革常识性和小学安全教育与管理.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等,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通过三年的实践,我将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二.教育教学方面: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我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带的班级成绩不是很理想,后来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听优秀老师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断学习改正,针对一些学生信心不足的问题,经常找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数学中的感触,不断鼓励他们.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三年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更深刻的理解课本,在把握课本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新课改的要求体现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活动,开阔大家的视野,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三.继续教育学习方面: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拥有自来水.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其他老师学习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电脑询问,经常阅读关于教学类的书籍,经常去各种教学网站.教学论坛看看,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掌握一定应试技巧,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有最大的提高.同时自己还利用暑寒假的时间去桂林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函授学习,今年取得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并把在本科所学习的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四.生活方面:一开始刚踏入社会,很多做人处事方面都不成熟,加之过惯了大学里的生活,那种慵懒的状态一时觉得很难调整过来.不过对此慢慢也习惯了.现在已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总之,在这三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5童心世界是一首牧歌,虽然谱写的音符简单又简单,但却清纯.温馨而深情;童心世界是一流清泉,虽然没有浓烈的芬芳与香甜,但却纯净.透明而晶莹.六年前,带着对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去实现我儿时的梦想―做一个像妈妈那样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然而,就是在那个本该收获的九月里,我却一无所获.面对那一双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我本能地去躲闪;面对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我无计可施;面对那短短二十分钟的教学活动,我不知所措.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我上课尽量表演得活灵活现,他们却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更叫人头疼的是户外活动时他们会满世界乱跑,让我不得不与他拼耐力与嗓音.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幼儿教师,从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变成了失败的教育者,刹那间,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对自己的选择开始怀疑,更多的则是对未来的恐惧.我经常对着寂寥的夜空扪心自问,难道我选择错了吗?在妈妈语重心长的鼓励下,在无数次是与否的抉择中,我终于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明白,我不再是个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而是一名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幼儿教师.也是在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一句至理名言: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战胜了自我,也就获得了成功.此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带班经验不足我不怕,我利用不带班的时间,观察主班老师的半日活动.用心记下她课上的每个环节.每句话甚至每个表情和语气;没有教育技能和方法我不怕,我虚心向周围的老师请教,请他们为我〝出谋划策〞;教育理论欠缺我不怕,我认真阅读各种幼教书籍和报刊,从中汲取营养,完善自我.更多的时候我学会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反思,逐渐积累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我曾经为了安排第二天的半日活动而反复修改计划直至深夜,我曾经为了准备一节开放日的活动而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我曾经为了组织好每一天的教育活动,请当小学教师的妈妈做我教的孩子,一遍遍试讲和反复修改.在同事.领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一段时间后,我能够顺利地带好半日活动,能够灵活地组织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也能够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远离了那段忧郁的日子,我不再为明天的工作而苦恼,也不再为外界的诱惑而动摇.我和孩子们沐浴着朝霞和夕阳共同进步,看着孩子们在我的呵护和教育下健康成长,我终于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那个在黑夜里苦苦挣扎的我已经消失,现在的我是一个对明天和未来充满希望的女孩.〞一个好的开始,预示着成功的希望.工作的第二年,我园开展了〝以美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活动,我勇敢地承担了美术教改的任务,果断地摒弃了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经验来表现不同的事物,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作品.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幼儿不仅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次尝试的成功,增加了我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我把自己的热情.智慧乃至青春奉献给幼教事业的决心,催促我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此外,经过两年的尝试,我在如何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方面也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也给国内的其他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蓦然回首,我和孩子们已经一起走过了酸甜苦辣的六年时光.六年的幼教生涯我始终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懈怠,没有半点退缩,有的只是满腔的热情.奋进的脚步.大胆的创新,有的只是我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一个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一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我愿是一颗流星,即使只在人们眼里出现一瞬,也要留下灿烂的轨迹;我愿是一捧泥土,永远伴着这些幼苗一起长成参天大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可以大声地对自己说:〝闪光的青春,无悔的选择.〞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2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学习于永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永正教育是一所专注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学校,它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首先,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多重要。
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永正,学生们被激励去主动学习。
我记得在一次班会上,老师分享了一位学长的成功经验,他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每天的反思来提高学习效率。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开始尝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做好总结和反思。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更加专注和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于永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里,学习不再是孤独的战斗,而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
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团队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共同成长。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习于永正还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通过实践和实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我记得参观一家大型企业的时候,我被他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所吸引,决定将来要从事这个行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开始积极参加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通过实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追求自己梦想的重要性,并且教会我如何去实现它。
最后,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永正,他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价值观和人生的意义。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都打心里喜欢于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
这种“尊重”也使得于永正老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尊重”的长者。
2幽默的语言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段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
《狐假虎威》片断:师:是的。
“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
(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从于老师身上感染到的幽默气质。
3讲台一一另一种“舞台”《草》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过课文之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检查环节。
用戏剧语言形容的话,即第一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妈妈” ,主要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二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哥哥” ,以“哥哥”记错作者为“李白”,来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第三幕最有趣,“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并事先提醒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由这样的奶奶提出“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呢?”和“一岁一窟窿”的误解,从而检查学生对诗歌诗句和主题的理解。
并在最后以“奶奶像你这么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的感慨形成今昔对比。
4粉笔一一描绘五彩课堂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教学观摩观后感
参加滨州经济开发区一中举办的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暨同课异构活动,受益匪浅。
在此期间,我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讲的《七颗钻石》一课。
并听了他的报告。
觉得于永正老师的课用“朴实、真实、扎实”来评价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正如他在报告中讲的“简简单单教语文”。
他的课没有惊天动地的热闹,没有矫揉造作的夸张,有的是平实和真切,有的是热情和谦逊。
谈几点观感:
一、真实的课堂。
他没有掩饰课堂之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例如,当进行到学生复述课文这个环节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己讲出来。
但是,于老师没有放弃。
看来,他真是有些着急了,说:“这是怎么了?三(一)的同学们。
哎!怎么没有一个举手的呀?”表现的很真实。
在他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学生终于复述了课文。
二、朴实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
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
就把课讲得很精彩。
他主张多读,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三、扎实的课堂。
他在课堂之上不放过每一个小的问题。
他在进行词、句教学时,不时的提示学生,“想一想,说不出来不要紧。
”并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理解每一个词、句。
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句子,就着重指导读那个句子。
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直到读出重音、停顿,读出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为止。
现在想来,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谈几点想法:
首先,应该对“朴实”有辩证的认识。
“朴实”只是一种教学理念,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朴实”只有像于永正这样的大家,在讲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才能娴熟的运用于股掌之中。
而我们这些小字辈也只有先繁而后简了,这也是成长之中的必经过程。
另外,我觉得“朴实”不是不能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既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教学条件,这么好的教学设施,就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具利用起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得当会大大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感到目前“不”需要简单的课堂,“朴实”的课堂是我未来的理想和目标。
其次,现在我真正“需要”的是真实、扎实的课堂。
课堂之上,要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学习。
最后,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通过这次学习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因此,只有转变教学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行。
目标有了,但要达成目标,还需慢慢的积累和摸索经验。
总之,教学无小事,事事要重视。
滨州经济开发区一中举办这样的活动真是很好。
让我学到了好多在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希望今后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