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简单机械 第二课时 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件
沪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 机械和功 4.2 机械功 机械功》优质课教学设计_3
3、功的单位:J、N·m,1J=1N·m
机械功
永宁中学马秀霞
2019-06-17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出示图片分析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3、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让学生现场做功
演示:(1)教师将物理课本举起10厘米和20厘米
(2)教师将两本物理课本叠放并举起10厘米
提问:做的功一样多吗?功的大小与什么相关?
1、功的定义: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W=Fs
3、功的单位:J、Nm,1J=1N·m
4、例题分析: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并明确要计算的物理量,教师强调计算步骤。
5、想想议议
出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分析力是否一直对物体做功?哪个过程中做功?哪个过程中不做功?为什么?
3、能应用公式W=Fs实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做功的两个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方法
举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对比。
教学环节与设计
程序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预设)
媒体使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1)两个学生提水桶
(2)保安拉车
通过对视频和图片的分析总结力学中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 杠杆 教案
第四章 4.1 简单机械§4.1.1杠杆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杠杆、滑轮、*轮轴、*机械传动、*斜面等简单机械。
生产生活中的任何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因此,本节的学习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力的概念为基础。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小实验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进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实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⑵知道杠杆的支点;⑶知道动力、阻力;⑷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五要素,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了解杠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⑵了解《天工开物》中关于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等,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力臂的概念,会画力臂三、教学资源与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钉有骑马钉的木板、螺丝刀、小木块。
演示实验切纸刀、镊子、普通剪刀。
四、教学设计说明观看塔吊、油井的图片和使用起子、剪刀、滑轮等工作的情景,说明机器人等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引入课题——简单机械。
学生用螺丝刀将骑马钉撬起,画出示意图。
播放用硬棒撬起石块、使用镊子、玩跷跷板的情景,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归纳出杠杆的概念。
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通过示教板的演示,讨论得出杠杆的力臂。
学生会根据动力和阻力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Ⅰ 图片1观看塔吊、油井的图片和使用斜面、滑轮等工作的情景,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机器人等复杂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引入课题——简单机械。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简单的机械 第四课时 《滑轮》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第四课时《滑轮》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简单机械》第四课时滑轮是继杠杆和杠杆平衡条件之后的学习内容。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是:知道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的分类已有初步认识。
初步具备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等臂杠杆的能力;在初二上的学习过程中,曾经历过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等探究实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实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学生需要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充分运用所给的实验器材来主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的特点,从而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初步归纳实验结论。
在分组实验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间形成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
同时,在组内或组间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学生学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擅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体验分享成果的喜悦。
预设的学习难点有: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认识滑轮的结构。
(2)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探究滑轮提升重物的过程,领悟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
(2)学生观察多媒体软件FLASH的展示,体会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2)学生通过定滑轮抽象为等臂杠杆,定滑轮抽象为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立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理解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教学难点: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3、关键点:实验探究过程、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和建立模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四章机械和功4.1 简单机械之滑轮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竖直匀速拉动)
次数 物体的 拉力的大 物体运动的方向 拉力的
重(N) 小(N) (上或下)
方向
1
2
3
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找出跟它相当的杠杆。 请认定一下,杠杆的支点是A还是O点?并指出拉力F与 物重G的关系。
F
F
L1 = 2R F
A O
OL2 = R
G
G
G
杠杆的支点在O上
在使用动滑轮时,相当于一个动力臂 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杠杆。
因此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
F
1 2
G物(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拉动)
次数 1
物体的 拉力的大 物体运动的方 重(N) 小(N) 向(上或下)
拉力的 方向
2 3
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F=G
G
F
G
F
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L1=L2
L1 L2
O
F
相当于一个 等臂杠杆
F=G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 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有 F×2R=(G物+G滑轮)R
F
1 2
(G物
G滑轮
)
(考虑动滑轮重)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 的小轮叫做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动手试一试
学生实验:用一根细线和一 个滑轮将货物提升到高处,你有 什么方法?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4.1 简单机械(2)(课件)
物重 物体移 物体移动 拉力 拉力 拉力移动 G/N 动方向 距离h/cm F/N 方向 距离S/cm
实验: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物重 G/N
2
物体移 动方向
向上
物体移动 距离h/cm
5
拉力 F/N
2
拉力 方向
向下
拉力移动 距离S/cm
5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轴心O 为支点
.L2
0
L1
G
4. 定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动力臂与阻力臂 都是滑轮的半径,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F1L1=F2L2
L1=L2
F
F=G
5.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①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②拉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不省力;
③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升高的距离, 不省距离。
视频观赏:定滑轮的特点
练习2. 如图所示,物体重100N,
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
F
_1_0_0__ N。(不计摩擦)
定滑轮不能省力
练习3. 如图所示,用滑轮将重
为200N的物zx体xkw 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
和滑轮重,所施加的拉力F=__1_0_0___N,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___2___ m。
练习4. 使用如图装置,沿不同方向匀速提起重物所
③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货物上升时,起重机上面的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滑轮的分类:1.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 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 点(1)实验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4.2.1机械功教案设计
讨论和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有理大胆猜想
讨论解题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尝试通过观察、归纳、
总结,以达到理解力学中功的含义。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
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讨论,总结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
习
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进行功的测量
讨论、设计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中尝试运用知识,以达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4.2.1机械功
1.功的含义: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
定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作用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课后反思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促进能力发展的实际“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必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它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二是它要指向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性。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力学中的机械功的含义
机械功的计算
1.做功的含义
演示:
①马拉车,车受到几个力?哪些力对车的移动有贡献?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第一节简单的机械复习课课件
• 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 D、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
3.杆秤的提纽到挂钩的距离OA=5厘米,提纽 到挂秤砣的距离为OB=20厘米,若秤砣的 重力为10牛顿,所称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
动力:
五要素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3、实验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1、如图,如果F1的方向不沿竖直方向,则所需 要的动力变 大 。
2.如果填表后,发现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大于阻
力和阻力臂的乘积,则原因可能是:
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但仍按竖直 方向拉时读力臂的数值。
沿不同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处于 水平平衡,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应用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结束语: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我送给 大家一句话,以信心为支点,以行动为杠杆,撬起你人生的目 标。
谢 谢!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4.1简单机械
( 复习课 )
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五要素”
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弹簧 测力计、钩码、线。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 端的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上保持水平 平衡。其目的是: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4.2.1机械功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4.2.1机械功§4.2.1 机械功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机械功。
机械功属于第四章《机械和功》的第二节。
不仅为下一节“机械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为B级要求,需要学生理解功,同时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知道物理学中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要素,并能计算功的大小。
授课班级8(3)班是个两级差异较大的班级。
在本节课中,我不仅为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设置了“小实验”,也为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设置了提高性的拓展类题目。
以期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本节课都有收获。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理解功的两要素。
3、能计算涉及滑轮的功的计算。
4、有将功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功”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
对因为不受力而不做机械功的情况的判断。
四、教学资源学生的座椅。
自制PPT。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功的两要素”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计算真实情境中物体做功的大小;通过“将椅子高举过头顶”的活动,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
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如何比较俩和尚所做机械功的大小,教给学生“机械功”简单计算的解题过程。
学生则通过例题巩固学习W = F·s的简单计算。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简单的机械 第四课时 滑轮 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机械和功第1节简单机械-滑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屏幕展示图片(四幅图片),边指着图上的滑轮,边讲述:升国旗时,要用到滑轮;起重机上有滑轮;晾衣架上有滑轮;升降机上要用到滑轮;滑轮有哪几种呢?使用滑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知识。
(二)进行新课1.定滑轮和动滑轮:(1)认识滑轮。
由于多数学生不认识滑轮,因此可先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认识滑轮是一个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可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组装提升重物的装置,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征。
也可配合观看视频或者动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区别。
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还有一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会整体随着重物一起上升,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实验研究的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简单机械 第四课时 轮轴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如果既要改变力的方向,又改变力的大小,该如何办呢?利用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用较小的力提升较重的物体。
两个同学利用提供的两个滑轮完成任务; 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作图。
总结:使用滑轮组合,定滑轮改变方向,动滑轮省力。
(二) 新课教学: 1、情景引入: 活动1:四两拨千斤 取一个啤酒瓶,让一位力气大同学握住瓶颈,另一位力气小同学握住瓶身。
同时按相反方向用力,使酒瓶转动起来,你猜想谁会取胜?为什么? 活动2:四两拨千斤 拧紧的水龙头,如图所示,你能用手直接拧开水龙头吗?用什么办法更好?为什么? 思考:为什么两次活动中都是力气小的获胜呢?请力气相差较大的两名同学上来活动请几名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谁能拧开水龙头;请力气小的同学利用轮轴拧开水龙头。
丙图甲图 A BC乙图2、新课教学:(1)展示辘轳、纺纱车、卷笔刀、汽车方向盘的图片,并播放flash展示辘轳的工作过程。
学生讨论:几种简单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共同之处。
得出轮轴的概念: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着共同的轴心转动的简单机械。
(2)设问:你认为使用轮轴有何好处?为什么?你能利用杠杆示意图分析轮轴是属于于哪种杠杆吗?分析的步骤:A.找到杠杆的五要素;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力臂间的关系找到力之间的关系C.要想用100N的力提升500N的物体,轮轴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总结: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F1就是作用在轴上的阻力F2的几分之一。
解释活动1、活动2,分析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原因。
阐述:省力或省距离的理由。
画出轮轴的示意图,找到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分析要点:1、啤酒瓶相当于一个轮轴,瓶身半径大于瓶颈半径,因此作用在瓶身上的力小于作用在瓶颈上的力。
2、加上横杆后,水龙头就相当于一个省力轮轴。
(3)讨论生活中的轮轴:起子上安装木把的好处是什么?自行车的组成中,哪些是轮轴?这些轮轴均属于同一类轮轴吗?(4)费力轮轴:轴带动轮转动。
沪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 第四章 机械和功 4.2 机械功(一)
沪教版2020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 4.2 机械功(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起重机将的物体提高后,再提高了,最后水平移动了米,起重机对物体所做的功是()A.B.C.D.2 . 甲同学在1s内用50N的水平力推动重100N的箱在水平面上前进1m,而乙同学将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m所用的时间为2.4s,用W1、P1和W2、P2分别表示甲、乙两同学对箱子做的功和功率,则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D.W1<W2,P1<P23 . 工人师傅用独轮车搬运砖块,车和砖块所受的重力G=1200N,有关尺寸如图所示,工人师傅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是()A.300 N B.400 N C.600 N D.1 200 N4 . 一位同学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了3m,该同学登楼做的功最接近A.15000J B.1500J C.150J D.15J二、填空题5 . 重50N的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阻力是20N,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30m,则拉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_J的功,重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J的功。
6 . 如图,林丹是世界上唯一的羽毛球全满贯选手,首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实现卫冕的运动员。
羽毛球的质量小,具有的_______小,所以容易来回抽杀;运动员用手拾起羽毛球的过程中,他对球___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7 . 某同学用2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沿水平方向扔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后停下。
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是____J,重力对球做的功是___J。
8 . 如图所示的滑轮是________滑轮,若弹簧秤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N.9 . 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使用时它的轴_____(选填“固定不动”、“随物体移动”);使用定滑轮可以_____(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上海教育版物理八下第四章《机械和功》ppt课件2
(力的作用线)
F1
(
力 的 作 用 线
)
o
l1
l2
F2
F1
l2
o
l1
F2
F l2 1 F l 2 1
三、杠杆的应用
只要给我一 个支点,和 一根足夠长 的杠杆,我 就可以撬动 地球。
复
习
1、什么是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 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由 F1L1=F2L2 因为 L1 〉 L2
所以
F1〈 F2
F1
∟
O
l2
这是省力杠杆
l1
l1
2、杠杆的五要素:
支 点(o): 动 力(F1 ): 阻 力(F2 ):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
3、力臂的画法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找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三定距离要垂直(力臂的长)
l1
O F2
F1
F2
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F13+L13=F23+L23 等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L1
L2
o
F2
F1
思考与讨论
★ 杠杆两端装置两只可调节的螺母,能
起什么作用?
※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
水平位置呢?
归 纳 结 论
★作用是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
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 (1)提出问题: 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假设一: F1+L1=F2+L2 假设二:F1–L1=F2–L2 假设三: F1/L1=F2/L2 假设四:F1 ·L1=F2 ·L2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四章4.2机械功课程教学设计
4.2 机械功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学习机械功。
机械功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
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
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过程和方法经历比较做功的活动,认识功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的概念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2.自制PPT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为机械功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并能实际测量物体做功的大小;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功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功的概念建立。
方法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物理学中的“做功”与生活中的“做工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了力不一定做了功,在学生知道了功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通过讨论、辨析,搞清怎样才算做了功。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活动、讨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做工”与“做工作”的不同;做功不仅有大小,还有快慢之分。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第一节简单的机械 第二课时 课件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
4.1简单机械
引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主要复习杠杆的五要素,并画图加以说明。
引入新课
2、观看视频
3、提问
秤砣所在位 置的示数就是所 称物体的质量时, 杆秤处在什么状 态?而且同学们 能否说出秤砣所 在位置的示数就 是物体质量的原 因吗?
引入新课
4、引出新课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在物理上称杠杆处在静止状态称为平衡状态,那 么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呢?就如杆秤为什么可 以称出物体的质量的原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就能知道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学习新课来自学习新课F1l1 F2l2
F1 l2 F2 l1
学习新课
巩固练习
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四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 简单机械--杠杆 教案
第一节简单机械--杠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杠杆,了解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②能识别常见的工具及简单机械中应用的杠杆及其类型。
③理解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参与小实验,体验杠杆的惊奇效果,培养学生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物理模型的能力;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再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所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辨析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体会拨开迷雾发现真理的喜悦;培养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及其应用,增加学生对物理学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探究实验活动,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加强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亲身感受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重、难点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三、教法和学法教法: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程序设计1教学程序示意图创设情境,引入魔术,激发兴趣2.教学过程体验力作用在杠杆上的效果不但与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猜想并讨论,总结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
学生观察并思考;课堂记录并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找出杠杆平衡时的共性实验次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23学生根据测量数据得出结论:认真观看老师实验,观察平衡状态五.版书设计第四节杠杆1.杠杆的定义: 3.杠杆平衡条件:草稿区一根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F1×L1=F2×L2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力F2 (N)
阻力臂L2 阻力× (m) 阻力臂
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或:F2/F1=L1/L2 上式表明,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 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
练一练
A
O
B
G
? =G
如图所示,AB是一均匀硬棒并可饶 O点转动,AO=OB, 现在A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要使杠杆保持平衡在B端 需挂一个多重的物体?
练一练
A
O
B
G
? =2G
如图所示,AB是一均匀硬棒并可饶 O点转动,AO=2OB, 现在A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要使杠杆保持平衡在B端需 挂一个多重的物体?
L2
O
L1
G1
G2
∵G1×L1 =G2×L2 又∵L1>L2 ∴G1<G2
∵F1×L1 =F2×L2 又∵L1>L2 ∴F1<F2
F1 L1
已知:AO=3cm=0.03m OB=27cm=0.27m m秤砣=2kg 求:m 物 解:由杠杆平衡条件L1×F1=F2×L2得
AO×G物=OB×G秤砣 即:0.03m×m物×10N/kg =0.27m×2kg×10N/kg ∴m物=18kg 答:物体的质量为18 kg
练一练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可在N点施加F1、F2、F3、 F4几个力,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
怎么分呀?
哈哈…… 我知道!
什么是杠杆平衡状态呢?
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叫做杠 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想一想?
l1Leabharlann l2OF1
F2
l1 O l2 F2
F1
L2 O
L1
F1
F2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序号
1 2 3
动力F1 (N)
动力臂L1 动力×动 (m) 力臂
A、 F1
O
B、 F2 C、 F3 D、 F4
G
F1 N
F4 F2
F3
练一练
如图,AB为一杠杆,O为支点AO=OB
现用一大小为F方向如图的力使杠杆处
于平衡状态,试比较重力G和F的大小
关系。
A
O
B
A、G>F C、 G=F
B、 G<F D、无法确定
G
F
49.美丽的蓝图,落在懒汉手里,也不过是一页废纸。 7.只有爱你所做的,你才能成就伟大的事情。如果你没找到自己所爱的,继续找别停下来。 80.懦夫把困难举在头顶,英雄把困难踩在脚下。 83.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70.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45.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63.人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 56.只要比竞争对手活得长,你就赢了。 26.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在我们的脑袋里。 64.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到头来我们注定都是孤独的。 96.忧伤并不是人生绝境坎坷并非无止境,没有谁能剥夺你的欢乐,因为欢乐是心灵结出的果实。欢乐将指引你在人生正确方向里寻找自己的错误,寻找自己人生的正确目标,并执著的走下去。 63.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12.你要努力成为梧桐,让喜鹊在这里栖息。你要努力成为大海,让百川在这里聚积。 8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95.用鞭子抽着,陀螺才会旋转。 10.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46.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坏的打算。 20.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认为飞是一种病。 20.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认为飞是一种病。 84.敢于奋斗的人,心中不怕困难。 68.不要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会使人怀疑你的判断力。精明的人表现出的是严谨,有时还会故意缩小其词。
L2 O
小结
1、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叫做杠杆处 于平衡状态。 2、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 L1 =F2 ×L2
练一练
如图,一杆秤悬挂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挂 钩A到提纽O的距离为3cm,秤砣B到提纽O的 距离为27cm,已知秤砣的质量为2kg。问物 体的质量是多少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