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翻译、重点字词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海宁之观潮,自古为胜。
岁之八九月间,潮水方壮。
每至夜半,则潮声如雷,声震天地。
余尝于中秋之夜,赴海宁观潮,其景可记也。
时值中秋,月明星稀,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与二三友,徒步至观潮之地。
未至数十里,遥闻潮声,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既至,则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头高数十丈,势如垂天之云,触之则涛声震耳。
观潮者如云,或立或坐,皆屏息凝视。
潮水将至,众人皆惊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烟波浩渺,一片汪洋。
潮退之后,沙滩上留下无数脚印,深浅不一,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后,余独步于沙滩之上,望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闻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入仙境。
余乃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远,渔歌亦绝,余乃独行于潮水之痕,心有所得,不能自己。
【翻译】海宁的观潮,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盛景。
每年八九月间,潮水最为壮观。
每当夜半时分,潮声如同雷霆,震动天地。
我曾于中秋之夜,前往海宁观潮,那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正是中秋,明月高悬,星辰稀疏,微风拂面,水面平静。
我与二三好友,步行至观潮之地。
还未行至数十里,就远远地听到了潮声,宛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到达之后,只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仿佛万马奔腾,气势无法阻挡。
潮头高达数十丈,犹如垂天之云,触碰之时涛声震耳。
观潮的人群如同云聚,有的站立,有的坐下,都屏住呼吸,凝视着潮水。
潮水即将到来,众人都惊呼出声,声音震动四周。
潮头经过之处,烟雾弥漫,一片汪洋。
潮水退去之后,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去之后,我独自漫步在沙滩上,望向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然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同置身仙境。
我于是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渐远去,渔歌也随之消失,我独自沿着潮水留下的痕迹前行,心中有所感悟,无法自抑。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

原文:吾尝观潮于钱塘,海波腾跃,涛声如雷,观者皆惊心动魄。
余独坐江畔,静观其变。
潮至,白浪滔天,如山崩海啸,水势汹涌,不可方物。
余心惊,然神定,静待潮去。
潮去,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如浴春风。
余乃起身,循江而行,望潮头,观潮尾,品潮韵。
潮头如刀,劈波斩浪,潮尾如线,蜿蜒曲折,潮韵如歌,悠扬动听。
行至江心,见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坐船头,悠然自得。
余近前,与之交谈。
渔翁言:“吾生于斯,长于斯,潮来潮去,皆如一日。
吾虽身处波涛之中,心却宁静如水。
”余叹曰:“善哉斯言!吾虽非渔翁,然亦常观潮,每观潮,皆能感悟人生。
潮之来也,如人生之起伏,潮之去也,如人生之起伏。
人生如潮,潮如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渔翁闻言,微笑曰:“子所言极是。
人生如潮,有起有落,有欢笑有泪水。
然人生之潮,唯有顺其自然,方能波澜不惊,从容应对。
”余与渔翁相谈甚欢,日暮时分,潮水渐退,余遂告辞渔翁,踏上了归途。
回首江畔,潮水已去,江面如镜,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译文:我曾经在钱塘江观潮,海浪腾跃,涛声如雷,观者都被震撼得惊心动魄。
我独自坐在江边,静静地观察潮水的变化。
潮水到来时,白色的浪涛滔天,就像山崩海啸,水势汹涌,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心惊,但神态平静,静静地等待潮水退去。
潮水退去后,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就像沐浴在春风中。
我于是起身,沿着江边行走,观察潮头,观看潮尾,品味潮水的韵味。
潮头像刀一样,劈波斩浪,潮尾像线一样,蜿蜒曲折,潮水的韵味像歌一样,悠扬动听。
走到江中心,我看到一位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自坐在船头,悠然自得。
我走近他,与他交谈。
渔翁说:“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潮水来潮水去,都像一天。
我虽然身处波涛之中,但内心却像水一样平静。
”我感叹道:“这话说得真好!我虽然不是渔翁,但也经常观潮,每次观潮,都能感悟人生。
潮水来时,就像人生的起伏,潮水去时,就像人生的起伏。
人生就像潮水,潮水就像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

周密《观潮》原文及翻译内容介绍: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苹洲、萧斋,晚年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弁阳啸翁、华不注山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南宋末年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文言文((观潮))翻译

盖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余尝游于钱塘,观潮之盛,诚为千古奇观也。
时值中秋佳节,月明星稀,微风徐来。
余与二三友朋,相约钱塘江边,欲一睹潮水之雄伟。
江岸柳絮飘飘,桃花映水,景色宜人。
遥望江面,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俄而,潮声渐起,如雷鸣般震耳欲聋。
余等紧张地凝视江面,只见一股巨大的水势,自西而来,势不可挡。
潮头如山,白浪滔天,翻滚向前。
船夫们紧张地拉紧船索,唯恐船只被潮水冲走。
须臾,潮水至,声势更盛。
江水奔腾,浪花飞溅,犹如千军万马,激战正酣。
观者无不惊叹,谓此乃天地之奇观,人间之胜景。
潮水过处,江面顿显宽阔,江岸沙石,皆被潮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潮水退去,江面恢复平静。
余等沿岸漫步,目睹潮水退去后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分。
想那潮水,起于细微,终成浩瀚,正如人生,由小及大,由弱至强。
潮水之盛,实为自然之奇观,亦为人生之哲理。
夜幕降临,月色更加明亮。
余等乘舟江中,仰望天空,只见明月高悬,皎洁如玉。
江水如镜,映照出月之倩影,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余等不禁想起古人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心中感慨,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明月常在。
归途中,余等谈论潮水之奇观,感叹人生之无常。
友朋中有一人,颇有感慨地说:“人生如潮,起落无常,唯有顺其自然,方能逍遥自在。
”余等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不禁相视而笑。
自那日观潮之后,余等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潮水之盛,教人敬畏自然,亦教人认识人生。
潮水虽无常,然其壮美,足以令人铭记终身。
噫!人生如潮,潮起潮落,唯有把握当下,方能不留遗憾。
余等愿以此观潮之感悟,勉励自己,不负时光,不负韶华。
译文:听说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曾经游览钱塘,看到潮水的盛况,实在是千古奇观。
当时正值中秋佳节,月亮明亮,星星稀疏,微风轻轻吹拂。
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钱塘江边,想要一睹潮水的雄伟。
江岸柳絮飘飞,桃花映照在水中,景色非常美丽。
远远望去,江面波涛汹涌,就像万马奔腾,声势浩大。
观潮翻译、重点字词

28.观潮周密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文言文观潮

文言文观潮
《观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的是他在钱塘江畔观赏潮水的情景,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庐山谷口徐来远,遥闻潮水声似雷。
雨过潮平江海碧,风正帆悬岸芷香。
浪花如雪江湖满,海鸥翔集岸草芳。
日日潮来人不倦,钱塘八月江口忙。
翻译:
徐来远处的庐山谷口,远远听到潮水声如雷。
雨后潮水平静,江海一片碧绿,风正帆悬,岸边芷草香气四溢。
浪花如雪,江湖一片,海鸥在草丛中飞翔。
每天都有人前来观看潮水,钱塘江八月时最为繁忙。
这首诗通过对潮水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壮阔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观潮文言文翻译重点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鼓声自远而至,予始闻而识之,盖早也。
中座而呼曰:“潮来!”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楼上始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杂杳杳,可听也。
译文:
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最为壮观。
当潮声从远处传来,我刚开始听到并记下来,那时还很早。
在中座有人喊道:“潮水来了!”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楼上的人才出来,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纷纷扰扰,可以听到。
重点句子翻译:
1.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翻译: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最为壮观。
2. 方其鼓声自远而至,予始闻而识之,盖早也。
翻译:当潮声从远处传来,我刚开始听到并记下来,那时还很早。
3. 中座而呼曰:“潮来!”
翻译:在中座有人喊道:“潮水来了!”
4.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翻译:在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变色离席,奔走相告。
5. 楼上始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杂杳杳,可听也。
翻译:楼上的人才出来,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纷纷扰扰,可以听到。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古诗七绝·观潮翻译赏析
《七言绝句·观潮》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前言】
《七言绝句·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创作于1957年9月7月,出自《党的文献》,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
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
作者在1957年9月11日(即阴历八月十八日),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翻译】
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
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赏析】
诗人写的这首《七言绝句·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
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orG,•可谓真正的天成。
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
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
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课文观潮翻译及注释

课文观潮翻译及注释 观潮 翻译及注释 翻译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 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 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 忽 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 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 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 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 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 第一段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 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 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观潮》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周密《观潮》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这文言文赞美了奇特、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观潮》原文宋代: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

观潮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诗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翻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评析】此诗是东坡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斜川手书的一道偈子。
东坡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含着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
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暂无观潮【辑评】暂无作者苏轼的简介苏轼- [宋] -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
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
观潮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余尝游钱塘,观潮之盛,莫盛于八月十八日。
是日也,海天一色,波涛汹涌,如山崩川决,震耳欲聋。
观者如云,络绎不绝,或立于堤岸,或登于高台,无不伸颈侧目,倾耳注目。
潮未至,已有先声。
遥望之,白浪滔天,喷薄欲出。
顷之,潮头突起,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一时之间,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舟楫皆为之震颤,人声亦为之销魂。
及潮至,声势益壮。
观者争相欢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波涛如练,翻滚不已。
时有鱼跃而出,若有所得,观者以为奇观。
潮声如雷,震撼人心,使人不寒而栗。
潮退之后,海面顿显平静。
沙滩上,潮水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
余独立于堤岸,凝视远方,心潮澎湃,不能自抑。
想当年,钱塘江潮,曾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何其壮哉!余观潮,非但见其盛,亦见其变。
潮之盛,在于其势;潮之变,在于其时。
盛时如龙腾虎跃,变幻莫测;退时如水波不兴,宁静致远。
观潮者,宜知其时,方能尽兴而归。
翻译:我曾游览钱塘,目睹潮水的壮观,没有比八月十八日更盛大的。
那一天,海天一色,波涛汹涌,如同山崩川决,震耳欲聋。
观看的人如同云层,络绎不绝,有的站在堤岸上,有的登上高台,没有一个不是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倾耳注目。
潮水到来之前,已有先兆。
远远望去,白浪滔天,喷薄欲出。
不久,潮头突然升起,如同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一时间,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船只都被这股力量震得颤动,人的声音也因此而消失。
等到潮水到来,声势更加壮观。
观看的人争相欢呼,声音震动四野。
潮水过去的地方,波涛如同白练,翻滚不止。
有时有鱼跃出水面,似乎有所收获,观看的人认为这是奇观。
潮声如雷,震撼人心,使人不寒而栗。
潮水退去之后,海面立刻显得平静。
沙滩上,潮水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我独自站在堤岸上,凝视远方,心潮澎湃,无法自控。
想起当年,钱塘江潮,曾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多么壮丽!我观看潮水,不仅看到了它的壮观,也看到了它的变化。
潮水的壮观在于它的气势;潮水的变化在于它的时间。
盛时如同龙腾虎跃,变幻莫测;退时如同水波不兴,宁静致远。
《观潮》课文词语

《观潮》课文词语
1. “潮涌”:那潮水汹涌而来的时候,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哇,你能想象得到那种震撼吗?就好比万马在草原上疾驰而过!比如上次我在海边看到潮涌,那场面,真的是太壮观啦!
2. “澎湃”:内心的激动澎湃起来,那感觉可真带劲呀!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澎湃不休,你说是不是很神奇?记得有次我看比赛,支持的队伍赢了,我心里那个澎湃啊!
3. “奔腾”:江水奔腾而去,哎呀,那速度和气势真惊人!这就好像脱缰的野马在纵情奔腾一样!上次看到瀑布的水奔腾而下,太震撼啦!
4. “翻滚”:海浪不停翻滚,难道不像调皮的孩子在打滚吗?哇,真的很有意思呢!像我游泳的时候看到海水翻滚,感觉特别奇妙!
5. “呼啸”:风呼啸而过,那声音像不像怪兽在吼叫?这可真厉害呀!上次在山顶上,风呼啸着,感觉自己都要被吹跑啦!
6. “涌起”:潮水涌起的那一刻,简直美极了!像一座小山突然冒出来似的!那次亲眼看到潮水涌起,我都看呆了!
7. “澎湃汹涌”:那澎湃汹涌的潮水啊,是大自然最壮观的表演!这不就跟一场超级盛大的音乐会一样震撼嘛!上次看到澎湃汹涌的大潮,我真觉得此生无憾啦!
我觉得《观潮》里的这些词语真的特别生动形象,能让人特别直观地感受到潮水的壮观和神奇啊!。
观潮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潮水之观,自古及今,士夫游客,无不倾心。
余亦尝一游,幸得亲睹其盛。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余与二三知己,共登望潮楼,凭栏远眺,心旷神怡。
初见潮头,若隐若现,如白练横江,婉约而不可方物。
俄而,潮声如雷,声势浩大,波涛汹涌,势不可挡。
余等惊心动魄,屏息以观。
须臾之间,潮头涌至,水势如万马奔腾,声震天地。
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观潮之际,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此潮之威,亦如勾践之志,虽经千难万险,终成辉煌。
余叹服之余,亦自省,人生如潮,起伏跌宕,唯有坚定信念,方能乘风破浪。
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痕迹,如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足迹。
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潮水无情,岁月如梭,昔日的英雄,今日安在?唯有潮水依旧,见证历史的沧桑。
日暮时分,余与知己别去,心潮难平。
此行虽短,然受益匪浅。
潮水之观,使余深知人生之无常,岁月之短暂,更使余明白,唯有勇往直前,方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翻译】观潮之盛,自古至今,士人游客,无不倾心向往。
我也曾游览一番,有幸亲眼目睹其壮观景象。
那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面,我与几位知己一同登上望潮楼,倚栏远眺,心情舒畅愉悦。
初见潮头,若隐若现,如同白色的绸带横亘江面,柔美而不可方物。
不久,潮声如雷鸣,声势浩大,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令人惊叹。
我们惊心动魄,屏息以待。
片刻之间,潮头涌至,水势如万马奔腾,声震天地。
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观潮之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想起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霸业。
这潮水的威力,也如勾践的志向,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辉煌。
我赞叹之余,也自我反省,人生如潮,起伏不定,唯有坚定信念,才能乘风破浪。
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痕迹,如同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足迹。
我抚今追昔,感慨万分。
潮水无情,岁月如梭,昔日的英雄,今日何在?唯有潮水依旧,见证历史的沧桑。
日暮时分,我与知己告别,心潮难平。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观潮文言文原文:昔人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此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古人说:“八月十八日的潮水,是天下最壮观的景象。
”这确实是世间罕见的壮丽景色。
从农历十五到十八日,潮水最为汹涌。
当潮水从远处的海门涌出时,看起来就像一条银线;随着潮水逐渐靠近,它就像玉砌的城墙、雪白的山岭,从天际滚滚而来,声音大得如同雷霆,震撼人心,激射四溅,仿佛要吞没天空,淹没太阳,气势极为雄伟。
正如杨万里的诗句所描述:“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正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这个时候,京城的官员都会在浙江亭检阅水军。
数百艘战船排列在江的两岸;随后,战船奔腾分合,展现出五种不同的阵势,还有骑兵在水面上挥舞旗帜、标枪和刀剑,仿佛在平地上一样。
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起,人和物都看不见了,水爆声轰鸣,如同山崩地裂。
等到烟雾散去,波涛平静,战船已经无影无踪,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渐渐消失。
擅长游泳的吴地少年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绘有纹身,手持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地鼓起勇气,逆流而上,勇敢地在巨浪中穿梭,身形变化多端,而彩旗的尾部却丝毫不沾湿,他们以此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江边上下十余里的地方,到处都是珠光宝气的装饰和华丽的服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各种食物和商品的价格都比平时高出许多,而租赁观看潮水的帐篷,即使是席地而坐,也挤得水泄不通。
文言文《观潮》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观潮》译文及注释文言文《观潮》译文及注释《观潮》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观潮》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注释1.浙江:就是钱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远出海门:当潮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代词,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4.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5.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观潮课文以及词语解释

观潮课文以及词语解释观潮课文以及词语解释《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
以下是“观潮课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注:《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料袋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观潮课文重要词语解释: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观横卧——横躺的意思笼罩——像笼子丝的罩在上面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水天相接——水和天相连山崩地裂——指发生地震时的响声,本课涌来描写潮水的声音,带有夸张的意味。
《观潮》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和翻译《观潮》文言文原文和翻译《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观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潮,水之变也。
一日之潮,四时之异。
春潮,温润而和;夏潮,炎烈而暴;秋潮,凄清而淡;冬潮,凝重而寒。
观潮之妙,在于知时。
余尝游于钱塘,见江水浩渺,潮涌如山。
观潮之际,心潮澎湃,神往远方。
乃登高望远,见潮头涌起,如白练横江,飞流直下,势不可挡。
潮声如雷,震动天地。
观者无不惊叹,心悦诚服。
潮之来也,必有风助。
风起于波,波因潮动。
风与潮,相得益彰。
故潮之来,风亦随之。
潮至,风息,潮退,风亦止。
此乃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注释:潮,水之变也。
——潮水的变化。
一日之潮,四时之异。
——一天之中潮水的涨落,随着四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春潮,温润而和。
——春天的潮水温和而柔和。
夏潮,炎烈而暴。
——夏天的潮水炎热而猛烈。
秋潮,凄清而淡。
——秋天的潮水凄凉而清淡。
冬潮,凝重而寒。
——冬天的潮水沉重而寒冷。
观潮之妙,在于知时。
——观赏潮水的美妙之处,在于懂得顺应时令。
余尝游于钱塘,见江水浩渺,潮涌如山。
——我曾游历钱塘,看到江水浩瀚无际,潮水涌动如山。
观潮之际,心潮澎湃,神往远方。
——在观赏潮水的时候,心情激动,神往远方。
乃登高望远,见潮头涌起,如白练横江,飞流直下,势不可挡。
——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看见潮头涌起,像白色的绸带横跨江面,水流直泻而下,气势无法阻挡。
潮声如雷,震动天地。
——潮水的声音如同雷霆,震撼天地。
观者无不惊叹,心悦诚服。
——所有的观赏者无不惊叹,心中感到愉悦并心悦诚服。
潮之来也,必有风助。
——潮水到来的时候,必定有风相助。
风起于波,波因潮动。
——风从波浪中兴起,波浪因潮水的涌动而产生。
风与潮,相得益彰。
——风和潮水相互配合,互相增益。
故潮之来,风亦随之。
——因此,潮水到来时,风也跟着到来。
潮至,风息,潮退,风亦止。
——潮水到来时,风停息;潮水退去时,风也停止。
此乃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勉强追求。
译文:潮水,是水的变化。
一天之中潮水的涨落,随着四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春天的潮水温和而柔和;夏天的潮水炎热而猛烈;秋天的潮水凄凉而清淡;冬天的潮水沉重而寒冷。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
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
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④也。
注释: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可直译)指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
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
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江、渐江、罗刹江和之江,是祖国东南名川,浙江省最大河流。
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
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
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
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
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
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
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
钱塘江干支流开发历史悠久,沿河两岸许多名山、秀水、奇洞、古迹。
在这辽阔的钱江流域,特产富饶,人杰地灵,风土民情,丰富有趣,被称为“黄金旅游带”。
作者简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
入元不仕。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中国宋元间文学家。
字公谨,号草窗,又号苹洲、四水潜夫等。
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
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词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
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
早期多酬唱之作,如〔木兰花慢〕《西湖十景》,韵美声谐,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如〔拜星月慢〕“腻叶阴清”、〔秋霁〕“重到西泠”、〔玉京秋〕“烟水阔”、〔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等。
他善自度曲,也有过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
著述颇丰。
《齐东野语》可补史传阙文,《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
另有《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
词集《苹洲渔笛谱》,入《彊邨丛书》。
《草窗词》2卷。
又编有南宋词集《绝妙好词》,辑132家作品,有《四部备要》本、中华书局排印本。